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工智能与电视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人工智能与电视(精选12篇)

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1篇

互联网电视与智能电视相比都是增加了网络接口, 具有上网功能, 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众多影音等娱乐资源。但是互联网电视的资源地址都有限, 只能从厂商规定的地址获取。而“智能”则是电视机完完全全的“软件”革命。智能电视不仅仅单纯地将互联网链接到电视机上, 还会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互联网内容, 比如可以像电脑一样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网站视频等。此外, 智能电视机还配备有系统平台, 通过平台用户可以自由添加和删除各种应用程序, 像智能手机和Ipad一样。 (佚名)

智能电视怎么看电视直播 第2篇

2.将小米盒子增强版用电源线接通电源,用HDMI线接通电视,将下载好泰捷视频的U盘插到小米盒子增强版的USB接口。

3.打开小米盒子与电视,找到“用户”——“高清播放器”(高清播放器有文件管理器的功能,可以直接安装软件)。

4、高清播放器会自动识别U盘设备,在U盘里找到泰捷视频的存储位置,点击安装即可。

5、安装完成后,返回到应用,就能找到泰捷视频的图标。连接好网络就可以收看泰捷视频的节目了。

牵手京东与夏普联想智能电视再上路 第3篇

6月5日,联想推出了定位低端的A系列智能电视——32英寸和42英寸的A21,价格分别为1999元及3699元。对比一年前其推出的55英寸(14999元)和42英寸(6499元)两款K系列高端智能电视产品,此次联想转攻低价智能电视市场,被业内视为是其对智能电视销售战略的一次调整。

自去年联想涉足智能电视市场起,其智能电视产品由于价格过高等原因销售状况一直不佳。就目前来看,联想在智能电视市场的份额几乎为零。根据中怡康对912个城市7280家门店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联想品牌在整体彩电市场中排名第25位,其电视零售量和零售额的份额均为0.02%。

除了低价攻市场,联想还宣布与夏普展开合作,改变了以往自主研发电视产品的策略。夏普除了将向联想提供电视面板外,双方还可能在电视的研发、设计等领域展开合作。据悉,联想与夏普联合研发的旗舰产品——60英寸的K82将于7月份面世。此外,在渠道方面,联想和京东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力争在京东平台上实现三年销售100万台的目标。京东将为联想新品提供全线推广资源支持,包括借助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在重点销售活动中给予优先推荐等。

IT、互联网等企业再掀智能电视热潮。在联想推出新品之前,小米、华为、乐视等厂商围攻“盒子”市场,甚至有传言称阿里集团也在筹划着推出自己的机顶盒。而就在联想新品发布的同一天,互联网视频网站乐视网也召开发布会宣布其超级电视X60将开放购买。

业内人士认为,以联想为代表的IT企业和以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跨界电视领域,通过“异业联姻”或许能够弥补这些新进入者在屏显制造上的先天不足。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就此指出,“显示”和“应用”是当前彩电行业发力的重点,从夏普与联想异业联合的强势模式中,不难发现软硬件互补或将是未来彩电制造企业和非制造企业共生的前提条件。

牵手夏普、京东

除了传统电视厂商,更多的新进入者盯上了家庭的客厅。联想更是在经历了一年的尴尬后卷土重来。

一年前,高举大尺寸、高价位占高地;一年后,转战小尺寸、低价位换市场。

截至目前,除了电视外,联想在PC、手机和平板电脑“三屏”均已表现不俗。据悉,联想专门成立了智能电视事业部,意欲整合其在IT技术、应用开发方面的“软实力”,加上“液晶之父”夏普的“硬功夫”。

为了改变联想智能电视高高在上的形象,联想此次推出的智能电视新品改走低价路线。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表示,智能电视市场尚不成熟,希望通过普及风暴让更多人了解智能电视,推动智能电视行业的快速成长。

不过,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内智能电视市场上,2000元以下的低价位智能电视产品不在少数,低价策略能否奏效尚待检验。

在生产制造方面,联想与夏普的合作也让业界有所期待。据本刊记者了解,部分联想电视产品将由夏普提供音质、画质技术,以及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支持,并负责整机制造;联想则负责所有软件及交互,包括内容、生态系统等。

两家公司的高调合作也加剧了外界对联想收购夏普南京电视工厂的猜测。对此,陈旭东也并未否认,称“如果业务需要,会考虑收购事宜。”

在销售渠道上,联想则和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京东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蓝烨表示,电商平台占电视机整体销售的10%,今年将提升2-3倍。

依据陈旭东的介绍,在线下渠道的布局上,在一、二、三级市场,联想智能电视将以国美、苏宁等卖场为主要销售平台。四五级市场则通过与区域代理商合作拓展店面。据悉,联想电视今年将在全国3万家专卖店全面铺货。

不过,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认为,从过去一年的表现来看,联想在电视机销售上还缺乏经验,即便此次与京东合作,其渠道铺设仍显不够,但其与夏普的深度合作值得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将电商作为重点渠道,似乎成为新进入者的共识。乐视的超级电视推出的自建渠道战略也是基于线上。乐视TV副总裁张志伟表示,乐视已经覆盖了92个城市,相当于京东在2012年底整个大家电覆盖的范围。他们计划到今年年底,要做到覆盖120个城市。业内人士认为,电商已经成为小品牌、新品牌出头的主要路径。联想的渠道调整,乐视自建渠道战略都是为了节约中间环节费用,提升成本竞争力。

IT企业集中向彩电行业的进军,也引发业界的思考和关注。奥维咨询研究院院长张彦斌表示,尽管IT企业的加入短期内不可能对彩电市场格局形成影响,但PC、APP、TV三屏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融合已是必然趋势。这带来的不仅是价格竞争,更是对以往盈利模式的颠覆,重建新的行业体系与盈利模式只是时间问题。

软硬互补

据奥维咨询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彩电品牌销售数据显示,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已达37.2%,较2012年的19%增长了近一倍。奥维咨询预测,2013年智能电视将继续高速成长,渗透率将达58%。诱人的商业前景,也令跨界潮持续升温。

除了传统电视厂商三星、LG、海信、长虹、TCL等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电视产品外,清华同方、优派、明基、冠捷、联想、乐视等IT、互联网企业也都先后投入这一战场。

今年5月,清华同方推出智能电视产品65TX6000,搭载了6核和4K的技术,旨在扮演“家庭信息娱乐终端”的角色。紧接着,乐视网推出超级电视,并宣称要打造“内容+平台+终端+应用”的产业布局,来颠覆传统电视企业的纯硬件收入模式。

而此次联想的再度出击,其亮点之一便是与夏普的高调合作。业内人士指出,“异业联盟”将成为下一阶段智能电视发展的主流模式,这也凸显了产业链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未来软硬件互补将是彩电制造企业和非制造企业共生的前提条件。

刘步尘指出,上游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相当于终端品牌的“后院”,后院的稳固对提升产品的品牌美誉度、稳定材料来源、开发客户资源都有帮助。此外,联想、乐视等“搅局者”进入智能电视领域,除了在渠道、产业链上做调整,还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若无特殊的卖点,就很难被新圈子认可。

陆刃波则表示,跨界进入的IT、互联网企业短期内难以对彩电行业构成实质性冲击,毕竟彩电企业的优势已经从产销量、渠道、品牌、技术等多方面建立起来。不过,他也认为凭借在系统及软件开发、核心芯片研发、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IT企业与制造型企业进行合作,软硬结合,或许将成为更有利于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模式。

智能电视终端的多屏互动设计与实现 第4篇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及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1,2,3,4], 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可运行智能操作系统及第三方应用的智能设备, 包括手机、平板以及电视或电视终端。为实现这些智能设备之间的内容及操控互动, 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本文为智能电视终端设计开发多屏互动软件系统。该系统通过Wi Fi网络连接, 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上, 如常见基于i OS、Android、Windows等不同操作系统上的智能终端设备之间, 可进行多媒体 (音频、视频、图片) 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 可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共享展示内容, 丰富用户的多媒体生活。

在本文中, 多屏互动的设计开发目标是, 使用DLNA[5,6,7]、Air Play[8]等相关技术, 为智能电视终端及智能手持设备研发一套简单易用的大屏幕视频观看与娱乐游戏平台。其中, 手持设备作为电视终端的入口和交互界面, 提供网络视频推荐和搜索功能, 智能电视终端作为显示终端, 播放用户所选择的节目, 该平台还具备甩屏、网络社交功能;手持设备同时可具备智能遥控器功能, 其遥控指令与数据通过Wi Fi传输给智能电视终端, 传输的指令与数据包括模拟鼠标、模拟键盘、模拟体感信息、语音数据, 在此基础上可使用手持设备实现娱乐、游戏等功能。

1功能描述

多屏互动软件需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手持设备搜索与发现电视终端设备, 手持设备对电视终端进行操控, 手持设备从聚合内容后台服务器获得内容索引, 手持设备向电视终端推送音视频、图片信息 (甩屏) , 手持设备端具有网络社交功能。完成这些功能还需要定义、实现相关的通信接口, 如遥控操控接口、内容聚合查询接口以及相关的协议栈, 如DLNA/UPn P、Air Play等。

由于DLNA、Air Play等协议只提供媒体推送、播放控制等功能, 而无法实现远程遥控功能, 本文还研发了手持设备对智能电视进行远程遥控的功能。与传统红外或蓝牙遥控器不同, 遥控指令是通过Wi Fi通道传输。由于使用Wi Fi通道, 所传输的指令或数据可以多样化, 譬如包括键盘事件、鼠标事件、体感信息 (重力感应、陀螺仪) 、语音数据、文本输入。手持设备通过采集、传送这些指令、数据, 可基于Wi Fi通道实现多功能智能电视遥控器, 包括方向按键控制、鼠标操作、体感游戏、语音搜索、文本输入等。

为方便用户查找感兴趣的网络视频, 系统还提供视频内容聚合功能, 通过爬虫搜集来自互联网的视频索引信息, 为手持设备提供内容索引搜索、索引服务。手持设备从内容聚合服务器获得视频信息后, 即可通过DLNA等协议将之推送给智能电视终端播放, 也可在手持设备播放。这些网络视频均以HLS协议分发, 可兼容主流手持智能设备 (Android、i OS) 、智能电视终端。内容聚合将聚合主流视频网站海量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内容, 最新影视热门排行, 好剧佳片专题推荐。聚合过程中对网络视频内容筛选、过滤, 选择适合大屏幕的清晰度适配, 保证播放质量。

2系统架构

2.1系统组成

如图1所示, 多屏互动系统由智能电视终端、手持设备、内容聚合服务器、第三方内容源、家庭Wi Fi接入点等组成。图中虚线右侧均位于家庭无线局域网, 是多屏互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必需部分;虚线左侧均位于互联网, 其宽带接入方式可以是ADSL、FTTH、Eo C, 亦可是GPRS、3G或4G移动网。

2.2基本工作流程

多屏互动的基本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 详细介绍如下。

1.手持客户端获得节目信息

节目信息包括音视频内容、图片, 可以来自位于互联网, 也可以是来自手持设备本地存储。对于来自互联网的视频内容, 其节目信息从内容聚合服务器获得, 获得的过程见图3。当来自本地存储时, 手持客户端自行检索形成节目信息。

2.手持客户端将节目信息的URL传送给智能电视终端

手持客户端通过DLNA/UPn P或Air Play协议发现智能电视终端设备, 并将节目信息 (包括URL、媒体类型等) 传送给智能电视终端。

3.智能电视终端根据URL播放节目

智能电视终端在收到节目URL、媒体类型等节目信息时, 根据播放指令下载并播放。媒体类型可以是音乐、视频或图片。对于音视频, 将启动影音媒体播放器;对于图片, 则启动图片浏览器。播放过程中, 还将根据手持设备的播放操控指令进行暂停、快进、快退等操作。

4.智能电视终端向云端平台保存用户行为数据

在节目播放过程中, 智能终端可向内容聚合服务器上存储如播放开始、播放结束等用户行为数据, 这些行为数据可用作内容推荐的依据。

5.手持设备可对智能电视终端传送遥控器指令

在任何时刻, 手持设备可以作为遥控器使用, 向智能电视终端传送遥控器指令, 包括模拟键盘、鼠标、体感、语音、文本等信息。

3技术原理与实现

以下对设备发现与连接、内容推送与播放、智能电视终端操控等功能进行细化, 详细描述其技术原理与实现方式。

3.1设备发现与连接

手持设备需要能够发现、使用位于同一局域网上的设备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典型的技术协议有DLNA/UPn P[5,6,7], 以及苹果公司的Air Play[8]。

DLNA/UPn P[5,6,7]协议族涵盖了网络互连、网络协议、媒体传输、设备发现与控制等, 其中最核心的是UPn P设备与服务管理。一旦设备连接到网上并且分配了IP地址, 就要进行发现的操作。设备发现是UPn P网络实现的第一步。而设备发现是由简单发现协议SSDP (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来定义的, SSDP定义了通告设备及服务的可用性, 查询、发现网络设备及服务的方法。对于一个设备来说, 当其接入网络时, 设备发现过程允许设备向网络通告它提供的服务及访问接口。

Air Play[8]是苹果公司的在i OS4.2及OS X Mountain Lion中加入的一种播放技术, 可以将i Phone、i Pod touch、i Pad及Mac上的视频镜像传送到支持Airplay的设备 (如音箱、Apple TV) 中播放。使用Airplay需要i OS 4.2版本的设备或Mac电脑上的i Tunes10.1以上版本。当用户的i OS设备与支持Air Play技术的设备处于同一无线局域网时, 用户可在相应的“音乐”、“视频”以及支持Air Play功能的第三方软件界面找到Air Play按钮, 点击该Air Play按钮, 然后选择需要同步到的Air Play设备, 即可将音乐视频同步到该设备播放。

手持设备可通过Wi Fi网络搜寻DLNA/UPn P设备或苹果Air Play设备, 而智能电视终端设备在收到请求后则根据DLNA/UPn P或Air Play规范作出响应, 告知自身的存在及所承载的服务, 从而完成手持设备发现设备及服务的过程。

3.2内容推送

内容推送指在手持设备端利用互联网内容索引, 搜索获得内容源, 并以此为基础向智能电视终端提供内容推送服务。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手持设备浏览互联网视频目录, 或进行视频搜索, 获得视频访问地址, 然后将视频地址发送给电视设备, 由电视设备加载、播放, 手持设备则进行播放操控。手持设备可从内容聚合平台获得节目信息, 或根据本地存储的音视频、图片等媒体数据生成节目信息。这样一方面利用电视设备的大屏幕提升观看体验, 另一方面利用手持设备的操控便利性提升播放操控的便捷性, 同时在视频观看播放过程中还不影响手持设备的正常使用, 如待机、接听电话。

图3给出了手持设备从内容聚合服务器获得节目信息的流程。如图, 手持设备客户端以HTTP GET/POST方式向给定内容聚合服务器URL递交搜索请求, 搜索请求包含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搜索引擎收到请求后, 以JSON (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 的格式通过HTTP向搜索客户端下发搜索结果列表。反馈结果列表中包含视频标题、类别、主创人员、海报图片、源地址等。客户端获得列表后, 还可请求获取具体某部视频的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同样以JSON格式通过HTTP由搜索引擎传输给客户端。

3.3智能电视终端在线播放网络视频

智能电视终端具备在线播放网络视频的能力, 尤其是基于HTTP Live Streaming (HLS) [9]的在线网络视频。HLS是苹果公司 (Apple Inc.) 实现的基于HTTP的流媒体传输协议, 可实现流媒体的直播和点播, 主要应用在苹果i OS系统, 为包括i Phone、i Pad在内的i OS设备、Apple TV提供音视频在线播放方案。主流视频网站目前都支持基于HLS的点播, 如爱奇艺、优酷、乐视等。

HLS基本原理是把整个视频流分成一个个小的片段, 每个片段片长都很短, 如只有10秒钟, 各片段可使用HTTP进行下载、播放。在开始一个流媒体会话时, 客户端会下载一个包含元数据的m3u8播放列表文件, 用于寻找可用的媒体流。m3u8列表文件中有上述片段的下载地址, 客户端依次下载、播放这些片段。播放时, 客户端可选择不同的数据源下载不同码率的视频流, 以便根据网络状况切换码率、分辨率。

由于仅使用标准的HTTP会话, HLS可穿越任何支持HTTP的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 这使得它非常适合互联网应用场景, 且可使用商业CDN进行分布式内容部署, 提升内容平台负载能力和用户端使用体验。

3.4手持设备对智能电视终端的操控

随着智能电视功能的日益复杂, 普通遥控器使用十分不便。而带有触摸屏的手持智能设备却因为良好的使用体验, 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爱。如何使用这些操作方便的手持设备来对电视机进行操控, 本文也进行了研究, 即开发手持设备对智能电视进行远程遥控的功能。

基本工作过程是, 手持设备采集用户的触摸屏、按键甚至语音输入, 将之转换为相应的遥控指令;与传统红外或蓝牙遥控器不同, 这种遥控指令通过Wi Fi以TCP/IP的数据包形式传输给被操作的智能电视终端, 内置在电视终端的驱动软件会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遥控动作, 如移动光标、选中菜单项、开始播放等。由于使用Wi Fi数据通道, 所传输的指令或数据可以多样化, 譬如包括键盘事件、鼠标事件、体感信息 (重力感应、陀螺仪) 、语音数据、文本输入。通过、传送这些指令、数据, 可实现多功能智能电视遥控器, 包括方向按键控制、鼠标操作、体感游戏、语音搜索、远程输入法, 以及屏幕传输。

4结论

本文基于主流开放标准, 如DLNA、A i r P l a y、H L S等, 对多屏设备间的融合共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开发出具备良好用户体验的互联网视频推送以及多屏融合与操控技术, 并成功在智能电视终端产品中部署。经过用户实际体验测试, 在设备连接、视频搜索、视频播放等方面带给家庭用户良好的观赏体验, 产品性能稳定, 操作方便, 极大地提高用户对电视机的使用黏性。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不断推进, 多屏互动产品势必成为三网融合时代一个崭新的亮点业务。

摘要: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 包括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在内的各类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为提高这类智能设备之间良好的互操作性和用户操控体验, 本文面向智能电视终端, 设计开发多屏互动系统, 实现互联网视频内容搜索、跨屏视频内容推送及智能电视终端操控。介绍了系统组成及基本的工作流程, 并描述了技术原理及实现。研发成果已在智能电视终端产品中成功部署。

关键词:多屏互动,智能电视终端,DLNA,AirPlay

参考文献

[1]中国广播电视设备工业协会.从三网融合到多屏互动[J].数码影像时代.2011 (12) .

[2]黄也平, 杜怿平.三网融合与无线网络新竞争格局——探讨多屏、多终端互动的营销应用[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3 (01) .

[3]杨玉佳, 易丹, 刘惠清.三网融合下的新业务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 2011 (3) .

[4]宋祥, 陈全.基于DLNA协议的智能家庭网络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29) .

[5]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Living_Network_Alliance.

[6]DLNA for HD Video Streaming in Home NetworkingEnvironments, http://www.dlna.org/dlna-for-industry/newsroom/white-paper.

[7]Universal Plug and Play,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al_Plug_and_Play.

[8]Air Play,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 Play.

3G智能手机推广电视方案 第5篇

3G智能手机推广电视方案

《生活全报道》栏目是武汉电视台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栏目,去年还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该栏目同样也很受街坊们的喜欢。

《生活全报道》属于民生新闻栏目,节目时长为二十五分钟,内容有突发事件类的节目,有消费投诉类的节目,有生活服务类的节目等等,节目的宗旨是站在街坊们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还有很多展现街坊情趣喜好的节目,记者进行体验式采访;《生活全报道》还经常组织街坊们进行团购以及组织各种活动和我们的街坊进行互动,比如这春天来了,到东西湖大堤游玩;组织街坊到农科院草莓基地采摘草莓等等。

3G智能手机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怎样让它迅速受到青睐,成为大众生活物品中的一部分?

作为电视媒体,《生活全报道》可以从详细展示3G产品每一方面的特性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每个星期一次,就3G产品的一个具体特性做一个两分钟左右的节目,节目形式采用街坊体验式的做法,再加上一位3G方面的通讯技术专家,具体教街坊认识3G产品的特性;同时节目是围绕这位街坊进行故事化的表达,让节目有故事情节,更耐看。

除了这一节目形式以外,在《生活全报道》中,还可以以咨询的形式,宣传围绕3G所作的一些咨询价格的调整,还有3G产品的促销或者是降价信息。

另外也可以组织我们的街坊进行3G产品的团购,给街坊以实惠,同时促进3G产品的推广。

以上所说的这些形式,在我们《生活全报道》节目中,都已做的很熟悉了,对我们来说操作起来并不困难。现在所说的只是一个大概,一旦贵方确定下来,我们可以具体商量,具体操作。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人必备的工具,它已经超越了通话的功能,成为一种多用途的随身用品。我们双方还可以策划一个活动,活动以“3G冠名”,让街坊们利用手中的手机,随时抓拍到身边好玩、有趣的人或者是事情,送到我们台,不定期对送来的作品从清晰度、画面效果等元素评出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活动进行过程中,还可以对3G产品进行有效果的推广。

人工智能改变电视 第6篇

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DeepMind的围棋对决吸引了全球目光。该事件本身是很好的电视直播事件,可惜国内电视台都没有转播,倒是一帮网站一哄而上。事实上,人工智能(AI)的进展相当迅速,在不久的未来将彻底改变电视业。

在微软将其语音机器人项目团队解散的时候,曾有电视台想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开发属于电视台的语音机器人,可惜各种缘由没做成。如果做成,今天观众就能够和电视语音机器人对话、聊天了。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和机器人一起看电视的事情。目前,陪伴型、语音型机器人技术已经成熟,很多公司正在开发相关产品,而类似产品的价格会控制在2000元以内。相信将这个价位的机器人请到家里来,和老年人聊聊天,回忆过去的时光是很有意思的;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讲讲故事也是值得把玩的;这种机器人如果和家里的主流观众一起谈剧情、讲电视,更是直接在客厅里形成后院篱笆效应。一个会学习、能回忆、口才佳的观众在电视机前,一定能提高节目收视率,带动更多粉丝群体。这个梦想需要电视台去实现,而搞定这件事情,基本上只要收购一家小型研发公司就可以了。

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应用相当广泛,它们已经取代了大量工人的繁重重复劳动。人们说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智商相当于小学生,但他们却取代了高中文化的农民工。当下许多机器人的智商甚至达到本科生水平,这也使它们能够取代那些艺术类本科水平的中国电视人。曾经有编剧对此不屑,说机器人没有情感,他们哪里做得出有感情的节目来。而事实是观众打开电视,看到的大量节目都是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冷冰冰的产品,这些用机器人即可轻松完成,那还需要没创造力的导演和编剧干什么?

一些电视台的领导也是半路出家——好的干部来了以后会虚心学习,不好的干部来了会瞎指挥。人工智能则能轻松秒杀这些外行的管理者。这一点还真不能不服。许多领导对收视率不理解、不懂,对广告满档率、季节变化没有反应。如果让人工智能机器人上岗,这些都不再是问题,当然收发宣传指令这样的事情,更是不会遗忘,不会疏忽了。

在演播室里,摄像“民工们”会大声地在别人做节目的时候聊天,管理不好的地方还会有电话铃声响起。而这不会发生在西方的演播室里,因为他们的演播室已经无人化了,只有机器人摄像机。在我们国家,电视台配备了机器人摄像机,但还是用人来操控。在CNN,机器人摄像机的走位和机位有数千种预置效果,它会根据主持人的着装、节目需要自动形成程序。未来,这些智能化功能会逐渐用于远程应用,在北京的演播室将和在亚特兰大的演播室一个标准、一个概念,这将省去大量人员和复杂的培训工作。

目前,电视播出环节已经很少有人工干预了,大量工作都是自动完成。到了云端播出时代,人工智能将取代人工编串,并带入更多人性化的播出编排、更多层次的信息导入,这些是普通人工所无法企及的。一个由人工智能来决定我们看什么的时代正在来临,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机器人来改变我们的电视吧!

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7篇

1. 智能摄像镜头的组成

智能电视摄像镜头组成与一般电视跟踪镜头基本相同, 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控制电路及实现这些功能的机械结构组成。其核心是把可见光波转换为电信号 (电压、电流) 。目的是获取目标的信息。

从图中可看出, 摄像镜头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摄像物镜。其作用是将背景和目标成像在CCD靶面上。

(2) 自动光栏。用于控制光学系统成像光束宽度的装置, 它可以改变成像在CCD靶面上的目标及背景照度, 从而获得更好的清晰度。

(3) CCD摄像机。将靶面上的光学图像转化为视频信号。

(4) 自动控制电路。控制CCD电子快门速度和光栏大小, 自动调节靶面上的照度。

除以上主要部分外, 还有一些属于镜头自身的特殊附属部分和防护。例如前截止滤光片, 保护玻璃。

2. 智能摄像镜头的工作原理

摄像镜头的工作原理是加载在可见光波上的目标和背景经大气传输传递至摄像镜头光学系统, 经镜头的光学系统成像于CCD摄像机靶面上, 根据目标和背景的照度大小调整光栏大小和CCD电子快门速度, 使摄像机工作在最佳靶面照度下, 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CCD起光电转换作用, 将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光学信号转化为随时间变化的视频信号。

在智能摄像镜头的工作原理中, 我们可以发现, CCD摄像器件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CCD摄像器件。

3. CCD摄像器件

CCD是电荷藕合器件 (Charge Couple Device) 的简称。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新型器件, 其基本结构是MOS结构, 由金属电极 (M) 、氧化层 (O) 和半导体衬底 (S) 组成, 如图2所示。CCD就是由若干个MOS结构组成的阵列器件。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电荷作为信号, 其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转移。因此CCD的工作过程就是电荷的产生、存储、传输和输出。CCD存储由入射光在CCD像敏单元激发出的光信息电荷, 并能在适当时钟脉冲驱动下, 把存储的电荷以电荷包的形式定向传输转移, 实现自扫描, 完成从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这种电信号通常是符合电视标准的视频信号, 可在监视器上复原成物体的可见光像。因此, CCD器件是一种理想的摄像器件。

与其它成像器件的各类真空摄像管相比, CCD的体积小, 重量轻, 工作电压低, 惰性小, 功耗小, 输入光的动态范围大, 机械抗震强度好。自问世以来, 以它无比的优越性能和诱人的应用前景, 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并投入研究, 伴随微细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CCD像素剧增, 分辨力、灵敏度大幅提高, 性能越来越好, 加之工艺的不断成熟, 成品率不断提高, 价格大幅度下降。低廉的价格使CCD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 尤其在图像传感、尺寸测量、信号的存储、传输及电视摄像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4. CCD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CCD摄像器件按光敏单元的排列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维线型阵列和二维面型阵列结构。二者都是利用光学系统把背景和目标聚焦在靶面上, 形成光学图像。由于每一电极所存储的电荷与光强成比例, 因此光学图像可转换成电荷图像, 随着时间的增加, 积累的电荷越来越多。然后在各电极上加时序变化的脉冲电压, 使电荷按一定规律转移至输出端, 进入外电路, 从而使光学图像转变为视频信号。线型摄像器件只有一列光敏单元, 只能检测一维光学信号。若要获得二维图像, 第二维要用光机扫描方法来完成。但光机结构复杂, 应用受到局限。所以, 通常情况下线型摄像器件本身是运动的。

5. CCD摄像器件选择

CCD摄像器件选择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

(1) CCD靶面尺寸大小。CCD靶面成像尺寸与光学系统的焦距和视场角有关, 需要将焦距、视场角和成像尺寸三者综合起来考虑。

(2) CCD靶面对角线视场与光学视场匹配。光学视场要大于或等于CCD靶面对角线视场。

(3) CCD的灵敏度满足由被摄目标亮度和光学系统的相对孔径及传输衰减系数确定的成像在CCD靶面上的最小照度。

(4) 光谱响应。考虑目标光谱辐照度、目标的光谱反射率、背景的光谱辐射亮度和CCD光谱的响应, 选择合适的光谱范围, 使固体CCD摄像器件的光谱响应与目标和背景的光谱特性相匹配, 提高目标和背景的对比度。

(5) 调光方式选择。根据应用环境光能的变化范围, 结合光学系统的调光倍数和调光方式, 选择CCD的调光功能和模式。

(6) 信噪比。信噪比越高越好。

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8篇

本文就利用广电宽带网络,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出了一种设计。通过广电网络的双向化, 利用各种现代化设施和手段, 实现多样化的信息服务、电子政务公开、便民电子商务、电子教育、语音视频服务和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在大大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又整合了网络资源, 使广电有线网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群众。

所谓智能社区, 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 (主要是指住宅社区) 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 资源充分共享, 统一管理, 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 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 并尽可能的提高性价比指标。智能化社区的建设起源于美国。由于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美国总结宣布成立了“智能化住宅技术合作联盟” (PATH) 。

1 我国智能社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家庭信息化, 基本局限在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收看普通电视节目和利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实现电子邮件的收发, 网页浏览, 及简单而有限的网上购物等。这不仅带来了接入网的重复投资和建设问题, 而且大多数家庭由于受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知识的限制, 不能平等的获得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家中单调的信息来源依然是传统的模拟电视, 电台广播和报纸杂志, 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的迅速有效传播。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住宅的智能化及家庭的信息化将是小康型住宅的必具特性之一。智能家居体现了现代化住宅与高科技的结合进入了新的层次, 随着对居家生活质量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 智能社区更优越、更成熟的网络环境, 真正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智能化。

将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接入、楼宇控制、监控、消防、电子、巡更、门禁系统、通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当前国内外先进产品应用于普通住宅, 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投资合理、安全、方便、舒适的办公 (住家) 环境, 将是今后衡量人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在”智能社区”内, 住户可以收看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 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点播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电视;通过高速宽带网络在家中接收股票、期货的实时行情, 进行远程办公, 通过“网上银行”支付系统, 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上购物。

2 智能社区系统概要

2.1 智能社区概要

承载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智能社区系统在逻辑结构上分为“社区智能模块”和“家庭智能模块”两部分。当然一个稳定可靠并且能够提供多种服务的“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是这两个模块实现其功能的前提。其模块结构如下图1所示。

首先, 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各种社区服务, 都通过HFC分配网络传送到用户端双向机顶盒, 机顶盒本身能够提供多种业务的同时, 通过以太网络将相应的服务信息传送给“智能监控主机”和“语音话务主机”。

“智能监控主机”负责对用户家庭中的电器, 电源进行控制;其管理的抄表系统并能够对水表、电表、煤气表进行远程抄送;报警系统能够对外来入侵和毒气侵袭进行自动报警。

“语音话务主机”可以实现承载于有线电视网络的VOIP服务和社区内多局点相互通话功能。利用机顶盒上连接的摄像头, 轻松实现视频电话功能。

“社区智能化模块”能够实时和“家庭智能模块”中的“智能监控主机”通讯, 并能够下达一定权限内的指令。如果出现报警信息, 则通过网线将报警信息报告给“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其自带的外部接口进行报警等相应处理。系统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图2智能社区系统功能模块图

2.2 社区模块说明

(1) 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

智能社区的本质是给社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便捷的服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信息服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将多元化的服务传送到用户终端的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由于机顶盒采用了双向技术, 用户信息能够回传, 这就大大扩展了数字电视的功能和应用。双向后的数字电视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电视业务、VOD点播业务、宽带互联网业务、电视网页业务、股票证券业务、电视彩信业务、远程教育业务等多种应用。这些业务是社区实现对外界联系, 获取视频和文字信息, 感知外部世界, 抒发情感, 加强信息交流的关键系统。由于以上这些功能都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所以在此不作赘述。

(2) 语音话务主机

智能社区不仅仅带给社区居民便捷的信息服务, 同时还能够让用户间方便的进行语音交流, 通过“语音话务系统”可以将语音信息在社区内部的HFC网络中传输, 实现社区住户间的语音交流。另外如果广电网络公司用户基础电信业务牌照, 还可以利用HFC网络高带宽的特点为用户提供VOIP服务, 此时的VOIP服务用户利用网络公司语音视频中继和全球的语音用户进行交流。同样使用广电网络公司语音业务的用户可以利用机顶盒上加装高清晰度摄像头随时进行语音/视频的面对面交流。

(3) 智能监控主机

所谓智能监控主机就是安置在社区用户家中的一台微型电脑, 这台电脑能够控制用户家中各个房间的电开关, 很大程度上做到电源管理, 避免了社区住户直接接触电源, 为其提供了周到的安全保护。另外如果用户购买的家用电器符合国际智能家电标准, 那么智能监控主机还可以控制这些家用电器, 用户可以对家中的各种电器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智能监控主机利用其外部接口联接安装在房间内部的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对室内有毒气体进行实时的监控, 如果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超出预定标准就会产生告警, 并将告警通知智能监控主机。智能监控主机接收到报警信息后会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社区自动化系统, 并由社区自动化系统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将利用其外部接口和公安局、消防队、医院发出相应警报。由于智能监控系统采用高速的HFC网络连接前端, 所以报警信息的延迟很小, 速度很快。另外自动报警系统还会对社区用户的房门进行监控, 如果房门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而被打开, 系统同样会发送报警信息。在者就是现在大型公司常用的红外线报警系统, 当红外报警系统布防后, 安装在房间内的红外线装置即时检查房间内部, 一旦发现移动物体则立即进行报警, 这大大增加了社区居民房间的安全性。最后为了方便社区用户应对突发事件, 还要在房间内安装用户手动报警装置, 一旦出现危险, 用户能够第一时间通过HFC网络进行主动报警。

智能社区不但需要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还需要能够节省公共资源, 减少物业人力成本。智能社区使用的自动抄表系统可以实现水电煤气供暖设备等的自动抄送, 这样省却了人工上门抄表的麻烦, 克服了用户如果不在家就没有办法进行数据采集的缺点。系统由抄表器、数字 (水、电、煤气、供暖) 表、中继器等组成。利用社区智能布线, 将分散在各家各户的水、电、气、表连接形成网络, 实现中心实时监测。采集的各种数据通过IPQAM上传到广电网络公司前端管理平台, 并通过管理平台和银行的相应接口进行自动扣费。这样也减少了用户去银行缴纳水电煤气和供暖费用的麻烦。

(4) 社区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智能社区的智能化往往总是从社区设备自动化开始的, 社区设备自动化是以计算机控制。管理为核心, 并带有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综合监控性系统。主要是对社区内的电力、照明、电梯、给排水、防盗、火警、门岗等设施进行检测和集中管理以达到安全、节能、经济和舒适的目标, 实现一体化的监测和控制。

首先社区设备自动化系统能够对整个社区的水电煤气进行管理, 当用户长期外出时可以向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申请, 利用社区自动化系统对用户家的水电煤气停止输送,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社区用户住宅的安全性。其次社区设备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社区各个门岗进行统一管理控制, 利用安装在各个门岗上的摄像头, 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控制门岗, 让社区居民和车辆顺畅通行。该系统还可以控制社区各个单元的电梯,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 可以立即远程进行解决。

社区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社区居民家中的智能监控主机是要随时保持通话的, 如果用户家中的智能监控主机产生报警, 则立即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社区设备自动化系统, 社区设备自动化系统将报警信息快速通过HFC网络传送给广电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 再由数字电视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报警。

3 智能社区的未来与发展

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社区的相关技术日趋成熟。智能社区中的网络是智能化的基础, 整个网络既是一个整体, 又有各部分通信的灵活性和高效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据的传送和交换, 这样为用户不仅带来的是方便快捷的服务, 还大大整合了网络资源, 最大程度节省了布线成本, 减少了重复投资。

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9篇

目前国内电视机厂商采用的芯片有Mstar,RTK,MTK,Amlogic,Hisi等,各芯片厂家提供的芯片方案差异非常大,使得软件开发难度较高,且开发效率较低。如何在诸多电视芯片方案上实现音视频通信,实现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之间音视频通话急需研究和突破。在智能电视上实现音视频通话,向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与服务可以吸引用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的发展。

1 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主要有两种: SIP协议和RTP协议。SIP协议用来进行信令的交互,RTP协议用来传输音视频数据流。只要有一台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机和一个普通摄像头,连上网络后,即可安装、使用基于本文解决方案开发的音视频通信软件。

1. 1 SIP协议

会话发起协议(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1]协议是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的多媒体会话。SIP协议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与RTP/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可支持和应用于语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业务。

1. 2 RTP协议

RTP称为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 。它是IETF提出的一个标准,对应的RFC文档为RFC3550。RTP用来为端到端的实时传输提供时间信息和流同步,但并不保证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由RTCP来提供。

主叫端摄像头采集到音视频数据后,先经过编码,然后封装成RTP数据包,经网络发送到被叫端。被叫端接收到主叫端发送来的RTP数据包后,从网卡读取RTP数据包,并进行解包,然后进行解码,再将解码后的数据播放出来,从而完成完整的音视频通话流程。

2 标准化

智能电视机硬件平台繁多,差异比较高。必须在各平台上进行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 音视频采集、编解码、音频播放和视频渲染。在软件构架的时候,将软件进行层次划分、模块抽象、高内聚低偶合。

首先将协议栈标准化,然后将音视频通信功能模块标准化,并集成到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中,使之成为系统服务。

2. 1 音频数据标准化

G. 729 协议是基于共轭结构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的语音压缩编码技术。G. 729 系列主要包括: G. 729 标准协议,G. 729A,G. 729B,G. 729AB。开发过程中选择G. 729A[2]作为音频编码标准。首先,摄像头采集原始PCM音频数据,然后采用G729A作为语音压缩编码,采样率8 k Hz,采样位数16 bit。编码后的音频数据封装为RTP数据包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音频数据后,先拆包,然后采用G. 729A解码音频数据,最后播放音频数据。

2. 2 视频数据标准化

H. 264[3]是由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 VCEG) 和ISO / IEC动态图像专家组( MPEG) 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组提出的高度压缩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标准。视频数据编解码流程,如图1 所示。

摄像头采集到的视频数据格式为YUV420P,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编码器编码,编出来的H. 264码流经由RTP封包后发送到接收到端。接收端接收到RTP视频数据后进行解码,最终以YUV420P格式输出显示视频画面。

2. 3 硬件编解码标准化

软件工作过程中通过单独的硬件编解码库调用Android系统的Open Max层接口执行视频的编解码,如图2 所示。

首先通过OMXCodec的Create函数创建编解码器,然后创建两个线程,其中的一个线程负责将待编解码数据发送给编解码器,另外一个线程负责将编解码器输出的数据发送给上层接口。

2. 4 音视频通信模块标准化

智能电视功能越来越多,主要包括: 网络服务、多媒体服务、电视服务、人机互动服务等。通过将音视频通信标准化、模块化后,集成到电视机操作系统中,使之成为系统服务模块之一。用户只要购买创维电视即可享受到免费的音视频通信服务。智能电视功能模块化、标准化后,软件架构如图3 所示。

最底层的硬件层主要提供驱动、数据注入等服务;第二层的Sky SDK主要是利用标准化技术,将系统底层服务进行统一封装,提供基础软件接口; 第三层是服务层,主要是智能电视提供的各类服务,可灵活扩展。将音视频通信制定成标准化的功能模块,集成到操作系统中; 最上层是应用层,主要是各类服务和应用界面的展示、操控。

标准化工作完成后,基于本方案开发的软件可快速的在其他操作系统设备上实现,比如IOS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从而实现不同智能终端之间音视频通信。

3 音视频通信实现

音视频通信模块主要提供音频通话、视频通话、通信录、通话记录四大功能。通信录除了提供常规的添加好友、删除好友、编辑好友和搜索好友之外,还支持对通信录中的好友进行分组,每个分组可设置不同的组名,便于通信录管理。

开发所用设备为Android系统智能电视一台、摄像头一个。

3. 1 音视频通信模块软件架构

开发过程中,协议栈使用C语言开发,封装成动态库,然后通过JNI封装,供应用层调用、显示。软件架构如图4 所示。

为了保障音视频通信质量,针对音视频数据还需要进行流媒体处理,主要措施包括: 丢包处理、抖动平滑等。

3. 2 丢包处理

在Internet上用分组传送话音质量不够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丢包率比较高。尤其在广域网中,这个问题相当突出。特别是实时多媒体业务对于延时的要求相当严格,因此不大可能通过重传来解决丢包的问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文选择前向纠错(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 机制用于丢包处理,同时也可以用于关键帧的保护来解决丢包问题。

发送端从媒体数据流中取出若干个数据包,并对它们整个施以异或操作,包括RTP头,然后得到一个包含FEC信息的RTP包。这个包可以被接收端用来恢复任何一个用来产生它的包。发送端需要告诉接收端哪些媒体包被用来产生了一个FEC包,这些信息都包含在荷载信息中。每个FEC包中包含一个24 bit的mask,如果mask的第i个比特为1,序号为N + i的媒体包就参与了这个FEC包的生成。N称作基序号,也在FEC包中传送。通过此方案就可实现FEC纠错方案,恢复丢失的数据包。

3. 3 抖动平滑

该设计通过改良Webrtc中的Jitter Buffer算法实现抖动平滑功能。Jitter Buffer作为抖动缓冲区,它是一个共享的数据区域,接收端用于平滑网络抖动、拥塞造成的数据波动,降低恶劣的网络环境对音频流的影响,使得终端用户感受到一个清晰的,没有失真声音。缓冲是以牺牲一定的网络时延为代价的,时延越大,对抖动的过滤越好。

Jitter Buffer使用到的模块有Frame Buffer,用来维护数据元素列表。Session Info用于包的拼接,根据数据包的的序列号对顺序或非顺序增长的包进行排列。如果是重传包,Session Info会负责将数据包插入到正确的位置上。

4 服务器部署

项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和点对点( C/S + P2P) 相结合的技术架构。点对点( P2P) 方面,实现了IETF标准STUN、TURN和ICE用于处理NAT穿越问题,可以在未知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设备互连。

当主叫或被叫有一方的NAT无法穿透时,音视频数据必须通过服务器转发。当主叫和被叫用户所处的NAT均可穿透时,采用P2P策略,数据不经服务器转发,减轻服务端压力。服务器端主要由媒体转发服务器和信令服务器构成。

4. 1 媒体转发服务器

媒体转发服务器包括Media Dispatcher和Media Relay两个部分,主要负责音视频数据转发。由于NAT类型复杂,NAT穿越[4]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当用户所处NAT类型无法穿透时,利用媒体服务器转发音视频数据,保障正常的通信。当主叫或被叫有一方的NAT无法穿透时,音视频数据必须通过服务器转发。

Media Dispatcher负责为呼叫指派一个用于媒体转发的Relay。在简单的情况下,Media Dispatcher只需要为呼叫指派一个Relay,然后客户端的所有媒体数据都通过该Relay来进行转发。但在跨运营商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通话质量,需要两个Relay,保障通话质量。

Media Relay帮助转发媒体数据。在跨运营商的情况下,Media Relay能够保证双方的通话质量不受运营商的策略影响。目前,创维针对电信、联通、广电3 个运营商都部署了双线的Relay。

4. 2 SIP信令服务器

SIP服务器负责所有SIP消息的处理。系统中有多台SIP服务器同时工作,SIP消息会根据负载情况发送到一台SIP服务器。这些SIP服务器通过缓存设施得到相同的数据,因此所有会话的状态和其他注册相关的信息都会在各台SIP服务器之间共享。SIP消息不需要根据历史信息路由到特定的SIP服务器处理,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

基于本方案开发的客户端软件安装用MSTAR、RTK、Hi Si平台的智能电视机进行实际测试。视频通话支持320 × 240、640 × 480、1 280 × 720 三种分辨率,依据网络带宽及设备处理能力进行分辨率切换。网络带宽要求高于4 Mbit /s。智能电视机之间、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之间音视频通信延迟在1 s以内,音视频通信流畅、清晰。目前基于本文的解决方案开发的电视机软件已经在创维智能电视机上实现量产,手机、平板端软件可到应用市场下载。

5 总结

基于本方案开发的软件可稳定运行在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机上,从而实现智能电视之间的音视频通信。软件还可在其他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上,实现音视频通信。音视频通信服务应用到智能电视行业,即丰富了产品形态、提升产品竞争力,又促进了产业技术的进步。

摘要:在研究SIP协议、音视频编解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视机平台的音视频通信解决方案。基于此方案开发的软件可实现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机和手机之间进行音视频通信。通过移植实现跨平台开发,完成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智能设备之间音视频通信。软件安装应用在创维智能电视机上,实践证明该方案高效、可行。

关键词:拥塞控制,网络穿透,编解码,点对点

参考文献

[1]SPARKS R,DONOVAN S,CAMPBELL B.SIP[M].[S.l.]:Oreilly&Associates Inc.,2001.

[2]谢代华.利用DM642的G729A音频压缩研究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7(6):86-88.

[3]陈靖,刘京,曹喜信.深入理解视频编解码技术-基于H.264标准及参考模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10篇

1 基于用户消费偏好的智能推荐模型设计

1.1 用户个性化服务消费数据挖掘

从用户业务消费的过程来看, 一个用户一般要经历注册开户、业务浏览、业务消费、业务评价四个过程, 在这四个过程中, 用户在不停地与业务系统和运营系统进行着数据交互, 而在这些交互数据中必然隐藏着个性化的用户信息, 这些信息数据就是进行业务消费智能推荐的基础。在互动电视系统和业务运营系统中, 与媒体资源和用户消费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账户信息数据、媒体资源描述数据、业务消费数据和评价数据四大类。

用户的账户信息数据主要包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组成等人口统计信息, 物以类聚, 人与群分, 相似的人群一般具有相似的偏好, 那么基于人口统计学的分类和关联方法, 我们就可以得到兴趣偏好等相似人群的消费偏好。媒体资源描述数据一般包括类型、名称、国家地区、年份、清晰度、导演、主演、上传时间等信息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 就可以得到类型偏好、主演偏好等基于内容属性的消费偏好。业务消费数据主要包括交易ID、用户ID、资源ID、点播时间、点播量 (如观看同一多媒体资源的次数或观看同一电视剧的集数) 、单价等消费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 就可以得到热度等消费偏好。评价数据主要交易ID、用户ID、资源ID、评价时间、评分等信息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 就可以得到人气等基于评价的消费偏好。当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协同和关联分析又能衍生出多种消费偏好模型和推荐方式, 包括基于用户协同过滤、基于属性协同过滤和关联规则过滤等模型。

1.2 智能推荐模型设计与实现

面向NGB互动电视业务, 我们在NGB海南示范区收集了大量现网运营数据, 为本次智能推荐模型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主要数据类型包括:

(1) 账户数据

包括用户ID、家庭成员组成、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家庭住址等。

(2) 媒体服务资源描述数据

包括多媒体ID、类型、名称、国家地区、年份、清晰度、导演、主演、上传时间等。

(3) 业务数据

包括交易ID、用户ID、资源ID、点播时间、点播量 (如观看同一多媒体资源的次数或观看同一电视剧的集数) 、单价等。

(4) 评价数据

包括交易ID、用户ID、资源ID、评价时间、评分等。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挖掘和关联分析, 共设计了6大类智能推荐模型, 如图1所示。

(1) 最新资源推荐

用户在浏览媒体内容资源时, 往往最先关注的是最新上线的资源, 通过统计不同内容分类 (如电影、电视剧、动漫、资讯等) 下的资源发布时间, 给用户推荐该分类下排序资源的模式。该模式需要向智能推荐系统输入资源类型和排序个数两个参数, 返回的是排序资源的集合。如图2所示。

(2) 热门资源推荐

用户在进行业务消费时, 一般具有从众心理, 通过对一定时间资源点播量的统计, 可以得到每周、每月的热度排行。该模式需要输入资源类型、统计时间、统计数量等, 返回的是媒体资源排行的集合。如图3所示。

(3)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

相似的用户一般具有相同的偏好, 通过对用户的年龄、性别、收入、住址等人口统计信息数据的分析, 找到与当前用户各项信息相匹配的若干相似用户, 通过对这些相似用户消费过但当前用户未消费的媒体内容资源进行点击量或评分预测值统计, 从而向当前用户进行推荐。该模式需要输入用户的账户信息, 返回的是媒体资源的统计集合。如图4所示。

(4) 基于属性条目的协同过滤推荐

根据基于条目的协同过滤算法, 找出每个资源的相似资源, 根据该用户消费记录计算出该用户对其他资源的预测评分, 并根据预测评分进行排序, 向用户返回视频资源的统计集合。如图5所示。

(5) 基于内容推荐

基于内容推荐功能是根据资源自身的一些属性, 计算出资源之间的相似度, 根据当前用户的消费记录, 计算该用户对其他资源的预测评分, 根据预测评分进行排序将媒体资源推荐给用户。如图6所示。

(6) 用户兴趣模式推荐

用户兴趣模型采用四元组表示<A, W, V, AW>, 其中A表示属性, W表示属性权重, V表示属性值, AW表示属性值权重。W值可以反映出用户对服务资源的A值的在意程度, 值越大表示对该属性越看重同理, AW值的值越大, 表示用户对该属性值越看重。如果一个用户一直在看美剧, 那么说明他很在意电影的“出品地”这个属性, 而且很关注属性值“美剧”, 因此基于这种兴趣模型进行一定的算法计算, 就可以给用户进行与用户兴趣相关的媒体资源推荐。如图7所示。

2 能推荐模型在NGB海南示范区的集成验证

依托广播电视国干网和海南有线网, 模拟网络传输系统、内容播控系统、节目源系统等, 建立集成验证仿真试验环境搭建集成验证示范网络, 对智能推荐进行集成验证。集成验证示范网络包括基础网络环境和集成验证示范系统;基础网络环境依托国干网和海南有线网, 形成端到端的用户网络场景, 并通过网络条件模拟系统模拟各种真实网络环境。如图8所示。

业务系统后台将用户行为数据存储到用户行为数据库, 数字家庭智能挖据与推荐系统根据用户行为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计算;业务门户系统通过系统调用接口得到与用户相关的智能挖掘与推荐结果。如图9所示。

进行系统集成后, 海南示范用户在浏览、订购、点播海南示范业务系统中的影片时, 智能推荐系统会实时挖掘和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习惯,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

3 总结

“三网融合”背景下, 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同时, 也从互联网的技术、业务模式中汲取着营养。数据挖掘和智能推荐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中已非常成熟, 成为标准配置, 而在有线电视运营商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数据蕴藏着用户消费行为习惯, 了解消费行为习惯就了解了市场, 基于消费行为习惯设计科学地智能推荐模型将为业务推广和营收带来巨大增量。本文从现网运营的用户交易数据和媒体资源属性信息数据入手, 挖掘用户个性化服务消费偏好, 设计基于用户消费偏好的智能推荐模型, 并通过模块化的系统设计和接口设计, 便捷地将智能推荐系统应用于NGB互动电视业务的运营中来。并从中探讨了面向NGB互动电视业务的智能推荐模型, 探讨了在现网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应用智能推荐系统的方法, 在示范运营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高清、互动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主题, NGB互动电视业务是“三网融合”时代广电运营商的主推核心业务, 然而从用户体验和业务运营的角度出发, 如何在海量媒体内容中挖掘和引导用户潜在需求, 是关键环节。本文从现网运营的用户交易数据和媒体资源属性信息数据入手, 挖掘用户个性化服务消费偏好, 设计基于用户消费偏好的智能推荐模型, 探讨了在现网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应用智能推荐系统的方法并进行了示范应用。希望能为各广电运营商在NGB互动电视业务中应用智能推荐技术提供参考。

智能电视模仿智能手机没出路 第11篇

智能电视领域已然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IT企业纷纷涉足的“竞技场”。传统彩电企业如TCL、海信、创维、海尔等接连出招,推出众多智能电视产品,IT企业如乐视网也按捺不住,宣布将推出“乐视TV超级电视”,中国PC“大佬”联想2012年在智能电视投入颇高,甚至连小米这样的小体量互联网公司也想横插一竿子。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杀入这一领域。由此可见,各家企业借智能化的潮流,正在行颠覆彩电行业的原有秩序之实,这与当初IT企业涉足智能手机市场何其相似。

并且,手机的智能应用也被毫无保留地复制过来,使得电视这一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古老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厂家在设计研发中均注入了不同的元素:视频点播、体感游戏、语音控制、一屏双显、3D效果,甚至电视支付……电视已经不再纯称之为“电视”,电视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玩得起的复杂“游戏”。

但应该注意的是,电视与手机有着本质的不同,电视始终离不开内容的束缚,“观看”仍然是智能电视的主要诉求。因此,各大厂商心里都明白,现阶段智能电视的实质是在满足“观看”需要之余增添了功能。但如果智能电视未来还停留在“电视”+“游戏机”+“播放器”的层面,那就是对“智能”二字的亵渎。因此,对智能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探索,成了摆在每一位市场竞争者面前的急切命题。

按照现在业界所宣称的,智能电视将成为未来家庭智能生活的核心,要达到将老、中、青三代从各自的“屏幕”前拉回到“客厅”的目的,这就首先要求智能电视必须符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就目前的情形而言,电视的主要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幼龄化趋势,因此,智能电视首先应该是简单的、易于操作的,才能巩固当下的受众群,反之,就会成为智能电视推广的负累。

其次,智能电视还必须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且有个性的应用,而不是简单地从智能手机上进行复制。在各家产品硬件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软实力”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一角度来看,一个“电视应用生态系统”或在不久的将来应运而生。

可以说,应用的丰富程度及个性化特色,将直接关系到智能电视与传统平板电视竞争的成败得失。

传统的遥控器时代正慢慢淡出视线,未来,以科技与创新为理念的智能电视将会成为行业趋势,智能电视厂商只有依靠丰富、实用的APP应用,方便、易用的操作,才能在行业中立足不败。

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12篇

数字娱乐和广告融合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供应商Global Takeoff Inc.今天发布了OTT服务YCast.TV, 该服务只需几分钟设置时间即可向电视机、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和网络平板电脑传送实况电视与视频点播。广播公司和内容所有者首次拥有了用视频内容赚钱的无缝解决方案, 该方案消除了过去与视频内容分发有关的长延时。

根据SNL Kagan的一份报告, 2010年有70多万用户放弃了有线电视服务, 八家有线电视运营商有六家遭受了最严重的季度用户流失。因此, 广播公司和内容所有者正通过充分利用OTT互联网技术努力扩大他们的服务范围。与此同时, 擅长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正期待着所有电视与视频内容均可在全球各地具备上网功能的屏幕上播放。

Global Takeoff的创立者、首席执行官Uday Reddy指出:"直到现在, 复杂的技术障碍仍然致使许多内容提供商无法将实况电视节目分发到联网设备上。但是借助于YCast.TV, 地方电视台可立即扩大其每日新闻节目、体育赛事以及娱乐内容的传播范围, 超越地域的局限。YCast.TV也使电影制片人能够在影片首映的当天在网络上发行该影片, 从而增加销售并减少盗版行为。各类视频内容所有者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全球影响力, 在任何地方从他们的内容中获利。

YCast.TV使内容所有者和聚合者可以获得源信号, 对视频文件进行编码并在10亿多台联网设备上播放, 包括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 (Windows、Macintosh) 、互联网机顶盒 (Roku、Boxee) 、智能手机 (iPhone、Android、Blackberry、Symbian、Windows) 、具备上网功能的平板电脑 (iPad、Android) 、通过应用软件上网的游戏机 (XBOX、PS3、Wii) 、iPod/iPod Touch和ConnectedTV (三星) 。

Roku业务发展部副总裁Jim Funk表示:"Global Takeoff一直以来都是Roku杰出的合作伙伴。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使用Roku收看地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实况节目, 无论他们居住在何处, 都可以收看到这些节目。Yupp TV已经成为Roku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品牌之一。"

人工智能与电视

人工智能与电视(精选12篇)人工智能与电视 第1篇互联网电视与智能电视相比都是增加了网络接口, 具有上网功能, 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众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