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精选9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1篇
【易错词】
蹿(cuān) 消耗(hào 鄂(è)
疟子(yào) 张皇失措 管辖(xiá)
竹篙(gāo) 仄歪(zè)
提防(dī) 水淀(diàn) 飒飒(sà)
寒噤(jìn) 转弯抹角(mò)泅(qiú)
【词语解释】
尖(jiān)利(lì):尖锐,锋利。
能(néng)耐(nài):本事;技能。
悠(yōu)闲(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悠然闲静的意思。
寒(hán)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阴(yīn)惨(cǎn):悲伤凄惨。
仄(zè)歪(wāi):倾斜,歪斜。
央(yāng)告(gào):央求,恳求。
转(zhuǎn)弯(wān)抹(mò)角(jiǎo):形容路弯弯曲曲或走弯弯曲曲的路。
月(yuè)明(míng)风(fēng)清(qīng):月光明亮,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夜晚。只与清风、明月为伴。
张(zhāng)皇(huáng)失(shī)措(cuò):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
疟子(yàozi):即疟疾,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是发愣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阴森:阴沉可怕
飒飒(sà):形容风雨声。
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湿度大,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2篇
纳粹(cuì) 荒谬(miù) 悼念(dào)
恍惚(huǎng hū)反驳(bó)
【词语解释】
肃(sù)穆(mù):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等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
荒(huāng)谬(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jiàn)忘(wàng):记忆力差,容易忘事。
纳粹(cuì):“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即德国国家社会党,这里指以希特勒为头子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和德国侵略军。
杀戮(lù):杀害(多指大量的);屠杀。
恍惚(huǎnɡ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3篇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中的Section B 1a—1e. 本节课是 一节听说课, 从整体上看, 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 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 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 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 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 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 对角度的挖掘, 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 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 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 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 a k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g r a s p t h e n e w w o r d s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小学语文字词复习的误区与对策 第4篇
一、字词复习的误区
1.“炒冷饭”。有不少教师新授时赶时间,教得不踏实,预留比较长的时间复习,复习的时候一单元一单元梳理,一课一课地过关,但没有系统,没有方法,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字词的复习,更是简单的重复,如同将冷饭不加作料地炒热,对学生来说,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导致复习效率低下。
2.反复抄写。“每个字组三个词,每个词写三遍!”这样的家庭作业在字词复习中屡见不鲜。教师不管学生现有掌握的程度,也不关心学生抄写的词语从哪里来,是否理解,是否建构到孩子的知识结构中,只是一味地相信抄写的“魔力”。甚至有些教师要求学生统一购买《课课通》等参考资料,对上面的字词及解释的内容逐一抄写。抄写现成的东西弱化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养成了依赖参考书的坏习惯,而且,抄写增加的是学生对语文的厌烦感。
3.机械训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有不少教师热衷于复习时大搞题海战术,用机械的考试代替复习,复习过程差不多是印卷子、做卷子、改卷子、讲卷子、抄卷子的循环。评讲试卷也没有方法,没有重点,从头到尾过一遍,耗时很多,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形式单一,方法枯燥,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的灌输与被灌输,缺乏情感的交流。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却常常在考卷上被忽视,答错了的除了机械训练还是机械训练,学生的学习心态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缺乏创新和主动性,学生注意力差,学习效率低。
4.盲目拔高。有些教师不管学段教学要求,不管学生的年龄特点,盲目拔高对字词掌握的要求,好像题目越难,自己的复习才越到位。拔高了要求,带来了至少两个问题,一是耗时多,二是增加了大部分孩子的负担。例如,词语的积累复习,有的教师就贪多拔高,让三年级的孩子就整张整张地进行词语积累归类,从历史故事到寓言故事的成语,从人物坚毅品质到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然而,积累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目的在于运用。这样的练习就是死记硬背,于积累无益。
二、字词复习的策略
(一)明确要求,注重系统性
1.复习前,教师要做到两个回头看。一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本学段的阶段目标,明了学段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偏不倚;二看每册书的教材编排说明和教学建议,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不拔高不降低,做到心中有数。比如,第九册语文的“教材编排”就明确表述:“本册课本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识记分流’的办法,会写的157个,69个只要求认识。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的范围。”明确要求,复习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2.教师精心备课,树立全局意识。教师不能以为是复习,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算哪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复习的内容应进行详细整理,对内容的侧重点、习题的设计、课时的划分均应系统考虑,制订好总的复习计划,单元的要点、分解的课时数、每一课的流程都要详细。
(二)注重能力,突出方法性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老先生明确地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1978年,在教育拨乱反正的初期,叶老再次重申:“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师组织字词复习,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记住了哪些字,理解了哪些词,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习能力。
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形成学习能力就得注重方法指导和长期的训练。很多教师教学“碧”字的时候,用了“王先生和白先生坐在石头上聊天”这样的方法,既让孩子牢记了“碧”的部件,又知道了“碧”的结构。如果以后学习类似这个结构的字,启发孩子自己编口诀、编故事去记忆,编得好、记得牢的进行表扬强化,多次训练后,孩子们就会形成学习的能力。识记的方法还有很多,谐音记忆、联想记忆、口诀记忆、形象记忆等,我们要善于甄别,教会学生最适用的方法。复习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归类,帮助孩子区别、记忆、建构,比如“戌、戍、戊”用“横戌点戍戊中空”的口诀记忆,“墓、幕、慕、募、暮”用研究字理的方法记忆。尽量采用意义识记,借助已有经验,联系特定情境,分析综合,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后,孩子就会主动运用能力去解决问题。
识记生字需要形成能力,对词语的理解、积累都一样,突出方法指导,以形成学习能力为目的,切忌把词语复习搞成机械抄写。
(三)丰富形式,讲求趣味性
字词复习,因为缺少新鲜感、训练形式单一等诸多原因,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情绪不高,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字词复习时,要丰富训练形式,注意趣味性。前几天,我听一位老师的课,她做得特别好。她复习的是第六册8个练习中的成语,采用了背一背、猜一猜、连一连、选一选、填一填、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紧紧围绕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展开,在练习过程中还设置了夺宝、闯关等小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间,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四)立足学情,增加自主性
学生有差异性,复习前应对本班学生进行实际全方位了解,以便于设计复习内容。千万不能想当然,经过调查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炒冷饭”。
在复习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关注全体。复习时,教师最关注的是差生,因为他们影响合格率、优秀率。因此复习阶段老是“扶贫”,盯着几个在及格、优秀边缘的人反复磨炼,导致优等生复习课成了休息课。我们备课上课时,要注意分层要求。还以第六册的成语复习为例,最后环节对部分词语的听写环节,优等生就可以不参加,让他们自由积累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的成语,或者用感兴趣的几个成语写话等,让他们去跳一跳摘果子,而不是原地踏步。
复习字词避免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要把主动权大胆地放给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小组互助互学,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备课,设计练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课后作业也应相信学生的自主能力,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字词复习不可避免地要抄写、记忆,但要尽量少抄写、多自主,不布置统一的抄写几遍的要求,会的就不用抄写。我曾经做过实验,两个平行班,对一个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复习,一个班抄写,一个班自主复习,默写情况显示,自主复习的比光抄写的效果要好得多。相比较自主选择作业,统一抄写是费时、费力,让孩子厌烦的苦事,应该摒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5篇
一、给加点字注音 第一单元 1.社戏
撺掇..()絮叨..()怠慢..()家眷..()蕴藻..()
纠葛..()潺潺..()漂渺..()凫水..()皎洁..()
舒展..()朦胧..()归省..()行辈..()偏僻..()
照例..()欺侮..()宽慰..()踊跃..()屹立..()
撮.()好歹..()嘱咐..()礼数..()惮.()钳.()2.回延安
盏.()登时..()糜子..()油馍..()脑畔..()眼眶..()3.安塞腰鼓
瞳仁..()恬静..()亢奋..()晦暗..()束缚..()羁绊..()闭塞..()冗杂..()严峻..()震撼..()磅礴..()辐射..
()渺远..()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戛然而止....()
4、灯笼
争讼..()领域..()斡旋..()静穆..()思慕..()怅惘..()锵然..()褪色..()
燎原..()熙熙然...()暖融融...()马前卒...()人情世故....()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农谚..()海棠..()悬殊..()销声匿迹....()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臀.()骨骼..()漂移..()流逝..()褶皱..()携带..()两栖..()彗星..()潮汐..()劫难..()致密..()陨石..
()追溯..()天衣无缝....
()
7、大雁归来 雾霭..()缄默..()迁徙..()赌注..
()沼泽..()瞄准..()狩猎..()盘旋..()喧嚷..()邀请..()凋零..()枯燥..()稀疏..()弥漫..()目空一切....()偷偷摸摸....()
8、时间的脚印 掸.()踪迹..()装置..()烘烤..()腐蚀..()沙砾..()山麓..()沟壑..()龟裂..()帷幕..()海枯石烂....()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 缤纷..()
豁然开朗....()平旷..()俨然..()阡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骥.()诣.()
10、小石潭记 篁竹..()清冽..()坻.()屿.()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
()
11、核舟记 罔.()贻.()黍.()轩敞..()箬篷..()糁.()髯.()
褶.()弥.()矫首昂视....()诎.()髻.
()壬.()
虞.()篆.()有奇..()
12、《<诗经>二首》 雎鸠..
()窈窕淑女....()好逑..()参差..()荇菜..()寤寐..()悠哉..()辗转..()琴瑟..()芼.()兼葭..()溯洄..()萋萋..()湄.()跻.()
涘.()沚.()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 晓得..()卑劣..()无耻..()毒手..()污蔑..()屠杀..()悲愤..()锤击()恐怖..()势力..()卑鄙..()蛮横..
()赋予..()光明正大....()挑拨离间....()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瞭望..()缅怀..()探察..()探讨..()检讨..()彷徨..
()激变()格物致知()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15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抉择()扶植()阻碍()趋势()........干预()堕落()膏药()狡辩()........多多益善()阳奉阴违()招摇撞骗()............风口浪尖()强词夺理()平易近人()............亭台楼阁()目眩神迷()........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 北冥()鲲鹏()抟()迁徙().......
齐谐()尘埃()邪()濠梁()鲦鱼().........22.《<礼记>二则》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不修边幅....()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浩劫..()指摘..()襁褓..()萦绕..()绚丽..()枷锁..()拙劣..()肤浅..()目睹..()奠定..()挚爱..()钟爱..()
分崩离析....()暴风骤雨....
()担惊受怕....()行将就木....()相辅相成....())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铸.()告诫..()推搡..()霎时..()驰骋..()寒噤..()迂回..()汩汩..()湿漉漉...())前呼后拥....()怒不可遏....
()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棱角..()骤然..()虔诚..()恭顺..()蠕动..()凄凉..()懈怠..()敦实..()蜿蜒..()消长..()衰竭..()漫溢..()演绎..()安营扎寨....()风云变幻....()接踵而至....()历历在目....
()川流不息....()漫不经心....()
19、登勃朗峰 雇.()翌日..()穹顶..()逗留..()缭绕..()浮躁..()颠簸..()旷野..
()
轻歌曼舞....()瞬息万变....()纷至沓来....()名副其实....(20、一滴水经过丽江 闸.()砚.()蘸.()喧哗..()奔流..()映照..()苍劲..()翡翠..()
眺望..()擦拭..()硕大..()喧腾..
()自圆其说....()漩涡..(震耳欲聋....()妩媚..())矗立..(有分()恶.()编纂..()23.马说 祇辱..()骈死..()槽枥..()粟.()食马者...(24.唐诗二首 怒号..()三重茅...()长林梢()飘转..()布衾..()丧乱..()广厦()俄顷..()大庇..()见此屋...()两鬓..()辗冰辙...()翩翩两骑....()口称敕...()叱牛..()驱将..()系向..(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 1.社戏
cuān duo()xù dāo()
dài màn()jiā juàn(yùn zǎo()
jiū gé()chán chán()piāo miǎo(fú shuǐ()jiǎo jié()shū zhǎn()méng lóng()guī xǐng()háng bèi()
piān pì()zhào lì()qī wǔ()kuān wèi(yǒng yuè()yì lì()一cuō()hǎo dǎi()zhǔ fù()lǐ shù()惧dàn()铁qián()2.回延安
一zhǎn()灯 dēng shí()méi zi()yóu mó()nǎo pàn()yǎn kuàng()3.安塞腰鼓
tóng rén()tián jìng()kàng fèn())))))
huì àn()shù fù()jī bàn()bì sè()
rǒng zá()yán jùn()zhèn hàn()páng bó()fú shè()miǎo yuǎn()dà chè dà wù()tàn wéi guān zhǐ()jiá rán ér zhǐ()
4、灯笼
zhēng sòng()lǐng yù()wò xuán()cīhù()jìliáo()qiǎo chuàng()yōusuì()
11、核舟记
wăng()不 yí()余 米 shŭ()xuānchǎng()ruòpéng()石青săn()之 多rán()衣zhĕ()mí()勒
jiǎo shǒu áng shì()qū()右腿 椎 jì()rén()戌 yú()山 zhuàn()刻 yòujī()
12、《<诗经>二首》
jū jiū()yǎo tiǎo shū nǚ()hǎo qiú()cēn cī()xìngcài()wù mèi()yōu zāi()zhǎn zhuǎn()jìng mù()sī mù()chàng wǎng()qiāng rán()tuì sè()liáo yuán()xī xī rán()nuǎn róng róng()
mǎ qián zú()rén qíng shì gù()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
méng fā()cì dì()piān rán()yùn yù()nóng yàn()hǎi táng()xuán shū()xiāo shēng nì jì()zhōu ér fù shǐ()huā xiāng niǎo yǔ()cǎo zhǎng yīng fēi()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tún()部 gǔ gé()piāo yí()liú shì()zhě zhòu()xié dài()liǎng qī()huì xīng()cháo xī()jié nàn()zhì mì()yǔn shí()zhuī sù()tiān yī wú fèng()
7、大雁归来
wù ǎi()jiān mò()qiān xǐ()dǔ zhù()zhǎo zé()miáo zhǔn()shòu liè()
pán xuán()xuān rǎng()yāo qǐng()diāo líng()kū zào()xī shū()mí màn()mù kōng yī qiè()tōu tōu mō mō()
8、时间的脚印
dǎn()子 zōng jì()zhuāng zhì()hōng kǎo()
fǔ shí()shā lì()shān lù()gōu hè()jūn liè()wéi mù()hǎi kū shí làn()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
bīn fēn()huò rán kāi lǎng()píng kuàng()yǎn rán()qiānmò()huáng fà chuí tiáo()
yí rán zì lè()
刘子jì()
yì()太守
10、小石潭记
huángzhú()qīng liè()为chí()为 yǔ()为 kān()yǐrán()chùěr()xīhū()
qín sè()左右mào()之
jiān jiā()sù huí()qī qī()水之méi(jī()身 水之sì()水中 zhǐ()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
xiǎo de()bēi liè()wú chǐ()dú shǒu(wū miè()tú shā()bēi fèn()chuí jī(kǒng bù()shì lì()bēi bǐ()mán hèng(fù yǔ()guāng míng zhèng dà()tiǎo bō lí jiàn(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liào wàng()miǎn huái()tàn chá()tàn tǎo()jiǎn tǎo()páng huáng()jī biàn()gé wù zhì zhī()
xiù shǒu páng guān()bù zhī suǒ cuò()15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jué zé()fú zhí()zǔ ài()qū shì(gàn yù()duò luò()gāo yao()jiǎo biàn(duō duō yì shàn()yáng fèng yīn wéi()
zhāoyáozhuàngpiàn()fēngkǒulàngjiān()qiǎng cí duó lǐ()píng yì jìn rén()bù xiū biān fú()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hào jié()zhǐ zhāi()qiǎng bǎo()yíng rào(()jiā suǒ()zhuō liè()fū qiǎn()
mù dǔ()diàn dìng()zhì ài()zhōng ài(lí xī()bào fēng zhòu yǔ()
dān jīng shòu pà()xíng jiāng jiù mù()xiāng fǔ xiāng chéng()zì yuán qí shuō()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zhù()就 gào jiè()tuī sǎng()shà shí(()xuán wō()hán jìn()yū huí()gǔ gǔ()shī lù lù()))))))))xuàn lì)fēn bēng)chí chěngzhèn ěr yù lóng()qián hū hòu yōng()
nù bù kě è()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léng jiǎo()zhòu rán()qián chéng()gōng shùn
()rú dòng()qī liáng()
xiè dài()dūn shi()wān yán()
xiāo zhǎng()shuāi jié()màn yì()
yǎn yì()ān yíng zhā zhài()fēng yún biàn huàn()jiē zhǒ ng ér zhì()lì lì zài mù()
chuān liú bù xī()màn bù jīng xīn()
19、登勃朗峰
gù()佣 yì rì()qióng dǐng()dòu liú()liáo rào
()wǔ mèi()fú zào()
diān bǒ()kuàng yě()qīng gē màn wǔ()
shùn xī wàn biàn()fēn zhì tà lái()
míng fù qí shí()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zhá()门 墨 yàn()zhàn()水 xuān huá()b
ēn liú()chù lì()yìng zhào()cāng jìng()fěi cuì()tiào wàng()
cā shì()shuò dà()xuān téng()
tíng tái lóu gé()mù xuàn shén mí()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
běimínɡ()kūn péng()tuán()扶摇
qiānxǐ()qíxié()chénāi()
正色 yé()háoliáng()tiáoyú()
22.《<礼记>二则》
jiāyáo()zìqiǎng()yuèmìng()
xiào xué bàn()tiānxiàwéigōng()xuǎnxiányǔnéng()
jiǎngxìnxiūmù()guān()寡 nányǒufèn()
憎 wù()biānzuǎn()
23.马说
zhǐrǔ()piánsǐ()cáolì()米 sù()simǎzhě()
24.唐诗二首
nùháo()sānchóngmáo()chánglínshāo()
piāozhuǎn()bùqīn()sāngluàn()
guǎngshà()éqǐng()dàbì()
xiàn()此屋 liǎngbìn()niǎnbīngzhé()
piānpiānliǎngjì()kǒuchēngchì()chìniú()qūji āng()jìxiàng()
沟壑gōu hè 龟裂jūn liè 帷幕wéi mù 海枯石烂hǎi kū shí làn 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9、桃花源记
缤纷 bīn fēn 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平旷 píng kuàng 俨然 yǎn rán
阡陌 qiānmò1.社戏
黄发垂髫 huáng fà chuí tiáo 怡然自乐 yí rán zì lè
骥 jì
诣 yì
撺掇cuān duo 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 màn 家眷jiā juàn 蕴藻yùn zǎo 纠葛jiū gé
10、小石潭记
潺潺chán chán 漂渺piāo miǎo 凫水fú shuǐ 皎洁jiǎo jié 舒展shū zhǎn 朦胧méng lóng
篁竹 huángzhú 清冽 qīng liè 坻 chí 屿 yǔ 嵁 kān 佁然 yǐrán 俶尔 chùěr 2018年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字词练习(含答案)
归省guī xǐng 行辈háng bèi 偏僻piān pì 照例zhào lì 欺侮qī wǔ 宽慰kuān wèi 踊跃yǒng yuè 屹立yì lì 撮cuō 好歹hǎo dǎi 嘱咐zhǔ fù 礼数lǐ shù 惮dàn 钳qián 2.回延安
盏zhǎn 登时dēng shí 糜子méi zi 油馍yóu mó 脑畔nǎo pàn 眼眶yǎn kuàng 3.安塞腰鼓
瞳仁tóng rén 恬静tián jìng 亢奋kàng fèn 晦暗huì àn 束缚shù fù 羁绊jī bàn 闭塞bì sè 冗杂rǒng zá 严峻yán jùn 震撼zhèn hàn 磅礴páng bó 辐射fú shè
渺远miǎo yuǎn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4、灯笼
争讼zhēng sòng 领域lǐng yù斡旋wò xuán 静穆jìng mù 思慕sī mù 怅惘chàng wǎng
锵然qiāng rán 褪色tuì sè 燎原liáo yuán 熙熙然xī xī rán 暖融融nuǎn róng róng
马前卒 mǎ qián zú 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méng fā 次第cì dì 翩然piān rán 孕育yùn yù 农谚nóng yàn 海棠hǎi táng
悬殊 xuán shū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臀tún 骨骼gǔ gé 漂移piāo yí 流逝liú shì褶皱zhě zhòu 携带xié dài
两栖liǎng qī 彗星huì xīng 潮汐cháo xī 劫难jié nàn 致密zhì mì 陨石yǔn shí
追溯zhuī sù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7、大雁归来
雾霭wù ǎi 缄默jiān mò 迁徙qiān xǐ 赌注dǔ zhù 沼泽zhǎo zé 瞄准miáo zhǔn
狩猎shòu liè 盘旋pán xuán 喧嚷xuān rǎng 邀请yāo qǐng
凋零diāo líng 枯燥kū zào 稀疏xī shū 弥漫mí màn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
8、时间的脚印
掸dǎn 踪迹zōng jì 装置zhuāng zhì 烘烤hōng kǎo 腐蚀fǔ shí 沙砾shā lì 山麓shān lù
翕忽 xīhū 差互 cīhù 寂寥 jìliáo 悄怆 qiǎo chuàng 幽邃 yōusuì
11、核舟记
罔 wăng 贻 yí 黍 shŭ 轩敞 xuānchǎng 箬篷 ruòpéng 糁 săn 髯 rán
褶 zhĕ 弥 mí 矫首昂视 jiǎo shǒu áng shì 诎 qū 髻 jì 壬 rén 虞 yú
篆 zhuàn 有奇 yòujī
12、《<诗经>二首》 雎鸠 jū ji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好逑 hǎo qiú 参差 cēn cī 荇菜 xìngcài
寤寐 wù mèi 悠哉 yōu zāi 辗转 zhǎn zhuǎn 琴瑟 qín sè 芼 mào
兼葭 jiān jiā 溯洄 sù huí 萋萋 qī qī 湄méi 跻 jī 涘 sì 沚 zhǐ 第四单元
13、最后一次讲演
晓得xiǎo de 卑劣bēi liè 无耻wú chǐ 毒手dú shǒu 污蔑wū miè 屠杀tú shā 悲愤bēi fèn 锤击chuí jī 恐怖kǒng bù 势力shì lì 卑鄙bēi bǐ 蛮横mán hèng
赋予fù yǔ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瞭望liào wàng 缅怀miǎn huái 探察tàn chá 探讨tàn tǎo 检讨jiǎn tǎo
彷徨páng huáng 激变jī biàn 格物致知gé wù zhì zhī
袖手旁观xiù shǒu páng guān 不知所措bù zhī suǒ cuò
15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抉择jué zé 扶植fú zhí 阻碍zǔ ài 趋势qū shì 干预gàn yù 堕落duò luò 膏药gāo yao
狡辩jiǎo biàn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 阳奉阴违yáng fèng yīn wéi
招摇撞骗zhāoyáozhuàngpiàn 风口浪尖fēngkǒulàngjiān 强词夺理qiǎng cí duó lǐ
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 不修边幅bù xiū biān fú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浩劫hào jié 指摘zhǐ zhāi 襁褓qiǎng bǎo 萦绕yíng rào 绚丽xuàn lì 枷锁jiā suǒ
拙劣zhuō liè 肤浅fū qiǎn 目睹mù dǔ 奠定diàn dìng 挚爱zhì ài 钟爱zhōng ài
分崩离析fēn bēng lí xī 暴风骤雨bào fēng zhòu yǔ 担惊受怕dān jīng shòu pà
行将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相辅相成xiāng fǔ xiāng chéng 自圆其说zì yuán qí shuō
第五单元
17、壶口瀑布
铸zhù 告诫gào jiè 推搡tuī sǎng 霎时shà shí 驰骋chí chěng 漩涡xuán wō
寒噤hán jìn 迂回yū huí 汩汩gǔ gǔ 湿漉漉shī lù lù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前呼后拥qián hū hòu yōng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棱角léng jiǎo 骤然zhòu rán 虔诚qián chéng 恭顺gōng shùn 蠕动rú dòng 凄凉qī liáng 懈怠xiè dài 敦实dūn shi 蜿蜒wān yán 消长xiāo zhǎng衰竭shuāi jié 漫溢màn yì 演绎yǎn yì 安营扎寨ān yíng zhā zhài 风云变幻fēng yún biàn huàn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 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 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
19、登勃朗峰
雇gù 翌日yì rì 穹顶qióng dǐng 逗留dòu liú 缭绕liáo rào 妩媚wǔ mèi 浮躁fú zào 颠簸diān bǒ 旷野kuàng yě 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
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 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 名副其实míng fù qí shí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闸zhá 砚yàn 蘸zhàn 喧哗xuān huá 奔流bēn liú 矗立chù lì 映照yìng zhào 苍劲cāng jìng 翡翠fěi cuì 眺望tiào wàng 擦拭cā shì 硕大shuò dà 喧腾xuān téng
亭台楼阁tíng tái lóu gé 目眩神迷mù xuàn shén mí 第六单元
21.《<庄子>二则》
北冥 běimínɡ 鲲鹏 kūn péng 抟 tuán 迁徙 qiānxǐ 齐谐 qíxié 尘埃 chénāi 邪 yé 濠梁 háo liáng 鲦鱼 tiáo yú 22.《<礼记>二则》
嘉肴 jiāyáo 自强 zìqiǎng 兑命 yuèmìng 学学半 xiào xué bàn
天下为公 tiānxiàwéigōng 选贤与能 xuǎnxiányǔnéng 讲信修睦 jiǎngxìnxiūmù 矜 guān 男有分nányǒufèn 恶 wù 编纂biānzuǎn 23.马说
祇辱 zhǐrǔ 骈死 piánsǐ 槽枥 cáolì 粟 sù 食马者 simǎzhě 24.唐诗二首
怒号 nùháo 三重茅 sānchóngmáo 长林梢 chánglínshāo 飘转 piāozhuǎn 布衾 bùqīn 丧乱 sāngluàn 广厦 guǎngshà 俄顷 éqǐng 大庇 dàb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6篇
胡 髭(zī) 长 髯(rán) 黝 黑(yǒu) 一 绺(liǔ) 藏污纳垢(ɡòu )
粗 糙(cāo) 轩 昂(xuān) 颔 首(hàn) 甲 胄(zhòu) 锃 亮(zènɡ)
粲 然(càn) 剑 鞘(qiào) 广 袤(mào) 禁 锢(ɡù) 戳(chuō)
犀 利 (xī) 炽 热 (chì) 尴 尬(ɡān ɡà) 鬈 发(quán) 黯然失色(àn)
2.解释下列词语。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7篇
还hái(还有)huán(归还)漂piāo(漂流)piào(漂亮)奔bēn(奔跑)bân(投奔)好hǎo(好事)hào(好学)觉jiào(睡觉)juã(自觉)教 jiào(教师)jiāo(教学)载zǎi(记载)zài(运载)和hã(和平)huo(暖和)转 zhuǎn(转身)zhuàn(转动)分fēn(分别)fân(分外)兴 xìnɡ(高兴)xīnɡ(兴奋)都dōu(都有)dū(首都)
没mãi(没有)mò(淹没)曲qǔ(歌曲)qū(弯曲)中 zhōnɡ(中心)zhònɡ(打中)为wãi(为人)wâi(因为)
数字词语
一本正经一叶障目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谷丰登
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四字词语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瓜熟蒂落山河壮美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女娲补天兴致勃勃后羿射日引人注目勤奋好学迫不及待雪中送炭助人为乐吞吞吐吐航空母舰叫苦连天无影无踪断断续续自言自语无边无际不约而同相得益彰绿树成荫川流不息名胜古迹各种各样奇形怪状闻名中外坐井观天金光闪闪坐井观天秀丽神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拔苗助长
近义词
壮美-壮丽秀丽-秀美著名-闻名用心-专心美丽-漂亮好像-仿佛仔细-认真神奇-奇特告别-离别秀丽-美丽办法-方法假如-如果疲倦-疲劳宁静-安静亲切-亲热关心-关怀忽然-突然高兴-兴奋机灵-灵活帮忙-帮助欢乐-快乐快活-愉快欢庆-庆祝雪白-洁白中央-中心宽阔-宽广挥舞-挥动非常-特别立刻-马上惊奇-惊讶渐渐-慢慢奇怪-好奇得意-骄傲清楚-明白急忙-赶忙迅速-飞快仍然-仍旧开心-快乐小心-当心格外-特别粗心-马虎
反义词
饥寒-温饱索取-奉献寒冷-温暖虚假-真诚冷漠-热忱破坏-保护复杂-简单安静-热闹普通-特殊熟悉-陌生容易-困难开始-结束仔细-马虎好看-丑陋买-卖退-进快-慢正-反哭-笑贫-富冷-暖恨-爱细-粗远-近
古诗
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宋)苏 轼(唐)杜 牧(唐)贺知章(唐)李白 荷尽已无擎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少小离家老大回,李白乘舟将欲行,菊残犹有傲霜枝。白云生处有人家。乡音无改鬓毛衰。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儿童相见不相识,桃花潭水深千尺,最是橙黄橘绿时。霜叶红于二月花。笑问客从何处来。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8篇
二 四 九 十 早 上 水 山 工 用 才 升 们 中 正 江 南 在 虫 沙 风 贝 车 厅 林 阴 字 长 书 青 草 住 分
笔顺较容易错的字:
四 七 九 小 鸟 牙 水 火 山 马 又 才 升 正 我 北 西 飞 在 放 许 好 心 方 头 是 白 子 厅 阴 车 泉 浪 河 青 长 书 写 先 草
表示动作的词语:
穿衣 下床 刷牙 洗脸 上学 升旗 做操
形近字辨析:
白——日 西——四 江——工
们——门 五——正 阴——阳
浪——泥 贝——见 鱼——渔
草——早 住——主 对——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第9篇
中国近代史(1840.6—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0.6—1919.5.4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10.1)
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6道 光1842.8)
(一)历史背景
1、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处在上升阶段,尤以英国最为强大
2、国内:①清王朝由盛转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②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泛滥成灾。
列强鸦片输入的直接目的:牟取暴利/改变贸易不利地位
列强鸦片输入的根本目的: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D、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E、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二)导火线/发动战争借口: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1、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起,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商人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全部当众销毁。
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②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目的)
1、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注:这也是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
2、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四)爆发及结果:
爆发:1840.6 英军封锁珠江口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1、中国战败的原因:①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②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③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其中“清朝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也可以说为:腐朽的封建制度阻挡不了新兴的资本注意的进攻)(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
2、中英《南京条约》(1842.8;南京长江江面英舰“皋华丽”)(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允许英国派驻领事。⑤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由两国协商。
3、《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
英国获三特权:①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即“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五)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①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②经济上: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③社会性质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大影响)④地位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咸 丰1860.11)
(一)原因(目的):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过程: 1、1856.10,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2、1857,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3、1860.1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劫、破坏、烧毁;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残本质),攻占北京。(注:这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被外国侵略者攻占。)
(三)结果:中国战败 签订《北京条约》(1860)
主要危害: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1858—1881,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注:《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2、复习:P10表格、P11地图《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运动/起义)爆发:洪秀全 1851年 都城:天京(今:南京)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2、洋枪队:为对抗太平军,盘踞在上海的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建了由美国人华尔任领队的洋枪队。
▲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①1860.8,李秀成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伤华尔。②1862.9,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再败洋枪队,死华尔。③1864,太平军在金坛大败洋枪队,伤戈登。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光 绪1895.4)
(一)爆发:189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该年是旧历甲午年,史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二)过程: 1、1894.9.17,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迎战
▲
2、黄海海战:1894.9.17 邓世昌(率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冲撞日“吉野”舰,舰中鱼雷而沉,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
3、威海卫战役:1895初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人物:1895.4 李鸿章 日 本 马 关 伊藤博文
▲
2、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表明:外国势力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上游/西部)③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日本最早获得投资办厂合法权)
▲
3、危害: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背景: 1、1865,阿古柏(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率军入侵新疆。
2、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在新疆获得许多侵略权益。
3、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二)过程: 1、1876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率大军讨伐阿古柏。
2、在新疆人民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三)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企图肢解中国的阴谋,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6光 绪1901.9)
(一)背景:19世纪末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慌。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1、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2、主要目的: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三)过程 1、1900.6,俄日英法、美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的抵抗:
①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车站围歼侵略军。②在天津:A、义和团同清军激战老龙头车站; B、张德成率领义和团一度攻打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聂士成腹破肠出仍不下战场,最后壮烈牺牲。3、1900.8,攻入北京(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残本质)
注意: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是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②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1、时间、地点:1901.9 北京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俄日英法、美德意奥、比西荷11国
▲
3、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付清,本息共9.8亿两。(注:这是赔款最多的条约——4.5亿两;称为:庚子赔款)
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
③拆毁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各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
4、危害: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危害
☆归纳:
1、外国列强的历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主要原因)
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强大,超过了陈旧落后的封建制度。☆归纳:
2、李鸿章签订的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19C60Y——19C90Y)
(一)背景:①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②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焦头烂额
(二)目的:解除内忧外患(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反动统治(根本目的)(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勤远略—《曾文正公全集》)
(三)口号:“自强”、“求富” 救国方案:(地主阶级)军事救国
(四)主要内容: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创办军事、民用工业。③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④筹建新式海军和陆军。
(五)洋务派的形成 代表人物:①中央:奕訢
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六)洋务运动的阶段和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
第一阶段 19世纪60~70年代 自强 军事 安庆内军械所(曾、最早)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曾李、最大)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最精)(记)
第二阶段 19世纪70~90年代 求富 民用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李)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
注:19世纪80年代创办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水师
(七)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进步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大影响)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戊戌变法(1898.6.11光 绪9.21)维新变法(1895光 绪1898)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公车上书”:1895年,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虽未成功,但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康有为、梁启超)①刊物:《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②团体:强学会(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救国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救国)君主立宪
1、起因: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康有为第5次上书的背景)
2、开始: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
3、内容:①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②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③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④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三)戊戌六君子
1、慈禧太后逼光绪帝免去支持变法的翁同龢职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2、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史称: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变法失败。
3、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记法:两支羊和一头牛在树林里慷慨地谈话)
(四)影响:▲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④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归纳: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自身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未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敢反对旧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2)客观原因: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列强阻挠变法。/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和破坏。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资产阶级无法救中国。
三、辛亥革命:(1911.10.10——1912.3)救国方案:(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救国)民主共和
概念:1911.10.10由武昌起义引起的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1894 孙中山 美国檀香山
(1)地位: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其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2)目标: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的成立:1905.8 孙中山 日本东京(1)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2)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注: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意为:推翻封建清王朝 是前提 “创立民国”: 即“民权主义” 意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是核心 “平均地权”: 即“民生主义” 意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是补充
②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阐述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地位: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其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1、指挥机构: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
2、准备工作:①成立了领导起义的总部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②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3、主力军:湖北新军
4、过程:(1)1911.10.10,湖北武昌新军工程营的熊秉坤打响第一枪,冲向楚望台军械库。
(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5、结果: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1.1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 注意:民国﹟年+1911=公元﹟年(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 参议院制定 孙中山颁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历史作用/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功之处)③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失败之处及为什么失败)☆归纳:
1、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长期武装斗争的推动作用,有同盟会领导机构和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及影响。②革命党人准备较充分。③广大革命英勇奋战。④各地革命者的响应配合。
☆归纳:
2、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1)相同:①背景: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③过程:都颁布了有利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
④失败原因: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或者破坏,根源都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不同:①方法: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变法;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②建国思想:戊戌变法是依靠清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③结果:戊戌变法是彻底的失败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归纳:
3、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1)根本区别: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的,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推动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相同之处:都不改变封建的君主专制政体,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的面貌。
☆归纳:
4、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应是什么? ①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掀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③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新文化运动(1915.9——)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标志: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3、两大阵地:
1、北京大学
2、《新青年》
▲
4、代表人物/五大主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5、旗帜/两“先生”: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二)主要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三)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4.23)
第三学习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1919.5—1924.1)
一、“五四运动”:(1919.5.4——6.5—)
(一)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说明:弱国无外交
(二)过程:
1、第一阶段:1919.5.4—6月初 北京 青年学生
爆发:1919.5.4 北京大学等3000多学生 天安门示威游行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应了反帝反封要求,为近代中国最完整的口号;只有“拒绝和约签字”实现)
2、第二个阶段:1919.6月初起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六三”前后的变化:1919.6.5,上海工人罢工,为五四运动的转折点 中心:北京 上海 主力: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出现了“三罢”斗争: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三)结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撤消三个卖国贼(曹、陆、章)职务;
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直接目的达到)
(四)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7.23—7.31)
(一)历史条件
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干部、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8陈独秀在上海建立最早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后来北京、武汉、长沙、日本、法国等都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7.23—7.31 ▲1、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2、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决议:①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党名;奋斗目标)。②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3、历史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
三、国民大革命:1924.1—1927.7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1924.6在共产党建议下孙文在广州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
2、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二)北伐战争:1926.7—1927初▲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的统一
2、组织:国共两党联合推动
3、主力: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
4、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5、战场:①两湖地区(主战场);②江西;③福建和浙江
6、北伐军胜利进军:①北伐军先后夺取汀泗桥、贺胜桥、武昌;②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③1926.9冯玉祥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挥师南下,同北伐军遥相呼应;④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说明:国民政府于1925.7在广州成立)
原因:国共合的实现;国民革命军将士尤其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浴血奋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冯玉祥的配合;战争的正义性
7、北伐的主要成就:打跨了吴佩孚、孙传芳;不到半年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阶段性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国民革命失败
1、失败: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1927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根本原因);党成立不久,力量弱小,斗争经验不足;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经验教训:①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②要坚持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4.18 蒋介石 ▲
1、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927.4.18 22年1949.4.22)
2、政策:坚持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第一号命令:清党通缉令
土地革命时期/十年内战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四、人民军队的建立
(一)▲南昌起义:1927.8.1
1、背景、目的: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2、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
3、领导人:周恩来(书记)、贺龙(起义总指挥)、叶挺朱德、刘伯承
4、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②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二)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注: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8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概况:1928.4,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在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军的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2)意义: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五、▲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一)原因和开始
1、原因:“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出发:1934.10,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如:江西瑞金)。
(二)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召开原因:“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继续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损失惨重
2、内容/决议/成就: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其为政治局常委。
2、意义: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经过(主要指红一方面军)(联系教材上的图片和长征路线图)
1934.10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1935.1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标志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人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记忆方法:乌江天险重飞渡 四渡赤水出奇兵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长征的胜利 1、1935.10,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历时一年)2、1936.10,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历时两年)
(五)意义:
①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②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归纳:▲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领导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②1905.8,推动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担任同盟会总理。③1911—1912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④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⑥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兼任总理。☆归纳:
2、中共领导的三次会师
①1928.4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②1935.10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
③1936.10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归纳: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起止时间 1840年—1919年 1919年—1949年 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归纳: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遵义会议拨正了航向,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②遵义会议后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策略。③广大红军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④各族人民的支持。(⑤长征途中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八年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7.7—1945.9.2)
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9.18 南满铁路沈阳柳条湖
1、原因/目的:日本转移29—33年经济危机打击
▲2事情经过:1931.9.18,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接着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3、结果: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以长春为“都城”,溥仪任“执政”。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①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使国民党内部进一步分化。③经过中共的大力争取,张、杨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④蒋介石拒绝抗日。
▲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西安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史称“西安事变”。
3、性质:逼蒋抗日的军事行动。(注:不是以推翻蒋介石统治为目的的兵变)
4、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解决的依据: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抗日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5、结果/西安谈判: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
▲
6、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注:不可理解为 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归纳:中共主张和平西安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①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②西安事变后,国内外出现错综复杂的形势。③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
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7.7—1945.9.2
(一)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7.7 ▲
1、概况:1937.7.7,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影响: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二)▲南京大屠杀:(1937.12.13起 六 个 星 期)1、1937.12.13起持续6个星期的针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其中19万人被集体屠杀。
2、其中,日寇把关在幕府山的5.7万人驱至下关草鞋峡,集体枪杀。(这是日寇制造的最大的一次集体屠杀)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联系:日本右翼分子制造教科书问题,至今仍否定南京大屠杀等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否定、掩盖侵华史实(如南京大屠杀),复活军国主义/为军国主义招魂,为侵华战争涂脂抹粉。
三、国共合作抗日
(一)台儿庄战役(1938.3——1938.4)
1、抗战之初,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会战。
2、徐州会战
①为保卫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军队在临沂与日军备战七天; ②在保卫滕县的战斗中,122师师长王铭章牺牲。
③1938.3—1938.4,国民党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这一战役没有能够扭转国民党正面战场被动的局面)
(二)百团大战(1940.8—1940.12)
1、抗战开始后,中共坚持实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重心。
敌后抗日根据主要有:①聂荣臻—晋察冀(最早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②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晋冀鲁冀;③贺龙、关向应—晋绥;④陈毅—苏南;⑤张云逸—江北;⑥陕甘宁边区—全国的抗战中心
3、百团大战:
(1)目的:粉碎日军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2)概况:1940年8—12月,八路军105个团20万人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进行了一场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3)结果:歼敌2.5万多人,摧毁了大量的敌碉堡和据点。
(4)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
(▲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4—6 陕西北部延安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目的: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族、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①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
▲
3、内容/决议: 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党的七大政治路线
③通过了新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党中央委员会。
4、意义:这次大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8.15
2、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正式向反法西斯同盟国投降:1945.9.2 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二战结束)(中国的一个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更名的)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团结抗战、浴血奋战。(主要原因)②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③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④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必胜。⑤爱国华侨和世界友好人士的支持援助。
注: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4、抗战胜利的意义:①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归纳:为什么说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①中共发起、领导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使蒋介石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②中共提出了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为抗战的胜利指明了道路,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③中共领导军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全部伪军,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所以说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0—1949.4.23)
第五学习主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1945.8.28 43天 1945.10.10—)
1、背景: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
2、中共参加谈判的原因: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
3、中共参加谈判的代表:周恩来、毛泽东、王若飞
4、成果: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停战);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族、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受自由、民主等权利。☆归纳:国共历史上的两次谈判
1936.12 西安谈判 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与张学良、杨虎城 1945.8.28 43天 1945.10.10— 重庆谈判 中共代表(周恩来、毛泽东、王若飞)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6 国民党22万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开始。
三、解放战争的过程
(一)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6.6 ——1947.5)任务:战略防御
1、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6 8月 1947.2 歼敌71万
2、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3 4月 1947.5)
(1)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两个方向:陕甘宁边区、山东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开始时间:1947.3 5个月时间完成
指挥人员:彭德怀 参战部队:西北人民解放军
战术:“蘑菇”战术
主要战斗: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
结果:歼敌2万多人,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进攻(1947.6 ——1948.8)1、1947年中共内战的任务: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 依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
2、挺进中原
1947.6底 刘佰承、邓小平率晋冀鲁冀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战略决战(1948.9 ——1949.1)1、1948年中共内战的任务:战略决战 依据: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变化
2、战略决战时期我党发动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注:按照发动的先后顺序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按照从北到南的地理顺序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按照歼敌数量从少到多的地理顺序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都发生在长江以北
3、辽沈战役(1948.9—1948.11)
指挥人员: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 结果:歼敌47万
意义/影响:解放东北全境;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基
4、淮海战役(1948.11初—1949.1)
指挥人员:粟裕、陈毅、刘佰承、邓小平、谭震林(注意:记忆顺序与照片对应)邓小平为前敌委书记
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结果:歼敌55万
意义/影响: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基
5、平津战役(1948.11底—1949.1)
指挥人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参战部队: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主要作战地点: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从西北到东南)(顺序为: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塘沽—北平)(注:北平是和平解放的,1949.1)
结果:歼敌52万
意义/影响: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基本消灭了其精锐部队,使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定局。(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解放全中国(1949.4 —1949.4.23—)
1、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
百万人民解放军(西 起点)江西湖口——江苏江阴(止点 东)1949.4.23晚 占领南京总统府 ☆衔接: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近代史的结束:
1949.4.23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结束。
第六、七学习主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但“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被称为“短暂的春天”第一,日本和美国的资本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战胜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便马上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样中国刚刚有了发展的民族工业又陷入了停滞状态。荣氏企业的兴衰便是明显的一个例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大体是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2.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 和 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华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外新报》.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除刊登新闻,还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刻板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5、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设计出了“人”字型的路轨。
6、侯德榜:撰写《制碱》探索出了新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其研制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7、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编成《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世界。
8、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天演论》是他译著的书中影响最大的,书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论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论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打击封建势力,对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9.1862年,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打破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自隋唐以来选拔官吏的主要形式,在它诞生之初,自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材的积极的一面。但是随着明清封建集权的加强,八股文盛行于世,文字狱此起彼伏,科考彻底沦为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重要工具。鸦片战争失败后,改革科举制度,加强实用学科,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强烈要求。洋务派兴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诏准建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座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也是变法失败后新政中仅存的硕果,但此时学堂内仍以讲授经学为主。二十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巨变,清政府被迫于1905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一举动为新的教育体制的推行扫除了最大障碍。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国民政府教育总监,提出教育应包括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四方面并举,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提倡男女平等、成立教育团体„„这一切都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对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式教育也起了重要作用。
10.鲁迅原名周树人,原学医,后因痛感激发民众觉悟更为重要,遂弃医从文。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新文化运动中,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主要代表作:《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从不同角度揭示封建制度的黑暗,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1.聂耳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田汉作词 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年代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
12.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以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为主题,集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一部不朽的音乐史诗。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注意:两人的创作都具有相同的背景:抗日
13.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优良传统。作画提倡“尽精微、致广大”,融合中西方画法于一体。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国画《奔马》 《愚公移山》等作品,构思精奇,气势恢宏,他尤其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马,造型精确、神采飞扬,极富时代感。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变化①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中国近代史 1 234 5678 标志事件汇编
——
1840—18
42——鸦片战争
1840年6月1842年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1894年威海卫战役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
——《辛丑条约》的签订
天京。***17——辛亥革命
—— 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 ——公车上书
——光绪帝颁布改新诏书 ——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 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62728293031 3233——七七事变
3435363738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一大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动失败的事件——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
——南昌起义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开始长征
——1945年8月——1945年8月
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
——1947年夏
40
——1949年4月——三大战役
第一,首次,最„„
1、第一个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英国
2、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近代史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
4、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辛丑条约》
5、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辛丑条约》
6、洋务运动中办的最早的近代兵工厂是: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创办)
7、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 曾李二人创办)
8、洋务派创办的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
9、洋务运动期间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由张之洞创办)10,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10、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11、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事件:1927年8月1日发生的南昌起义
1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3、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机器工业:发昌机器厂
14、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由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
15、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6、中国人开办的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1873年李鸿章创办)
17、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18、中国人自己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和上海之间
19、中国人自行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中外新报》(1858年香港出版)20、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洋务派创办)
21、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主持修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复习资料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