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精选11篇)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第1篇
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郎剑已经建成了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南部,因距离西宁151km,这里又被称为151基地,景区大门位于109国道边,现在已成为青海湖最重要的景点之一。除鸟岛外,151基地是旅行团带客参观的必到之地。
二郎剑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目前,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青海景点导游词12篇】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第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海景点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海景点导游词1贵德温泉,位于龙羊峡外口南面的山沟中,距县城二十余华里。三面高出,危岩叠峰。山石焦黑,植物生长稀少。山脚下的深沟石隙中,喷出温水,汇成温泉。水面热气蒸腾,手不能近。将鸡蛋放入器皿,置泉水中二十分钟即熟,离泉口约二百米处,可以沐浴,但水温偏高,感到有些过热。
对贵德温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神话:天地开辟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火热。赤地千里,人们几乎生存不下去。当时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施展了他的射箭神技,射落了九个太阳,独留下一个在天上,才平息了大地灼热的灾难。可是,那射落的九个太阳并不甘心,他们就钻进地下去,分散在古老的九州大地,在土里发挥他们的威力。跑到雍州地界的那个便落脚在贵德温泉地底下,由于它的高温灼热,地下水经常沸滚,涌出地面,便成温泉。青海、甘肃、四川等毗邻地区患皮肤病、寒湿腿、筋骨痛等病的人们,往往长途跋涉,来到贵德温泉疗养、治病。
青海景点导游词2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由于这里地势高,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青海景点导游词3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塔尔寺位于湟中县城鲁少尔镇的莲花山山坳,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也是中国黄教——喇嘛宗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整座寺依山叠砌、蜿蜒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景色壮丽非凡。
塔尔寺内收藏有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其中壁画与堆绣、酥油花被誉为塔尔寺三绝。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
青海景点导游词4在历史上,北禅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
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土楼山和山中神祠最早在北凉(397或401-439)时的十三州志中就有记载。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明代,曾有印籍僧人主持山寺,永乐年间,寺僧桑儿加朵应诏入京,明成祖朱棣亲敕“永兴寺”之名,清代以后,古洞殿宇多毁于兵火。
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
新中国成立后,土楼山旧貌逐有改善,五十年代曾辟为北山公园,1983年起,西宁市政府将土楼山的殿宇亭洞划归道家使用并定名为“土楼观”。但群众相沿成习,仍称之为北禅寺。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青海景点导游词5青海湖的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无的地方,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左右对峙,傍依在湖边。远远望去,这两个岛屿就象一对相依为命的孪生姊妹,在湖畔相向而立,翘首遥望着远方。这两座美丽的小岛,就是举世闻名的鸟岛。
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面积原来只有零点一一平方公里,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顶高出湖面七点六米。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这里的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的世袭领地。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全岛布满鸟巢。
青海景点导游词6进入湟中县多巴镇
出了西宁市区继续西行我们将进入西宁市的湟中县多巴镇,“多巴”?好奇特的名字哦,它是藏语译音,是“驿站”的意思。大家请往远处的山上看,“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清晰可见。这里海拔2366米。基地设有田径,射击,游泳,拳击,综合训练,运动员康复中心等场馆设施。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级训练基地。是我国奥运健儿的强化训练场所。
进入“湟源”县
各位朋友,出了多巴,便进入更西的一个县“湟源”的地界,前方我们将穿过一条长达55公里的峡谷。它是被称为“海藏咽喉”湟源峡,大家请往窗外看这里山高水长、坡陡崖峭,地势险要。峡谷两侧,群山崔巍,蜂峦兀立,高山相峙,峭壁千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湟源县地处海藏通衢和青海省农牧区之交界处。昔日曾是茶马互市和日用杂货的聚散地,商贾云集,洋货彼至,驼铃阵阵,牦牛声声,极为热闹,被誉为青海高原的“小北京”。所谓“茶马互市”,是中原用茶换西域马匹的一种贸易形式。茶马互市的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也就是南北朝时期。
西宁的母亲河--湟水
大家请往左边看,您看到的那条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名字叫湟水,被誉为西宁的母亲河,发源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包呼图山。先后流经海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八个县市,也基本上是青海东部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请注意看这里湟水河两岸树木葱郁,秋天到这里来的话,满山披彩、景色十分迷人。
朋友们大多是从祖国内地来的,自然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这么一处不起眼的小山林还值得我向大家介绍吗?但是各位朋友我想提醒大家,他是我们此次西行旅程中您所见到的最后一片山林,再往西行,我们所能领略的就完全是另一种风光了。
日月山景区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早在汉朝就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更显突出。有1300多年,但她的名字如同日月山一样永存。今天人们为缅怀这位做出伟大历史贡献的皇家公主,在日月山东侧建了她的塑像。
听完了文成公主动人的和亲故事我们已经来到了另一个景点倒淌河。大家都知道水往东流归大海,但是这条河却一反常态,自东向西流淌,这就为什么叫倒淌河的由来。
各位朋友,离开倒淌河,我们前方将要到达的是我们磁性的重要景点青海湖。青海湖古代称为鲜水海、卑禾羌海。藏语称为“错温波”,蒙古族称为“库库诺尔”,都是“青蓝色的海”的意思。汉代称为“西海”,北魏开始称“青海”,青海省的省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青海湖最美的二郎剑景区
各位朋友,请大家往前方看,你们看到在天空与大草原的地平线之间,有一条蓝色的带子吗?那就是青海湖!如同一条蓝色的哈达在迎接着大家的到来!前方呈现在大家视野中的金黄大地是青海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的油菜花,金黄的油菜花和环湖大草原把青海湖装扮的更加美丽。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前面就要到大家期盼已久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因这里距离西宁市有151公里,这里的地名就以“151”命名。二郎剑景区里面设有帐房宾馆、民俗馆、游艇、祭海台、藏族村、藏獒园等可供大家参观游玩,该景区是青海湖观赏湖光水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如果一切都准备好了那就跟随我一起走近这个神奇的湖泊,一起来领略青海湖的壮美吧!
青海景点导游词7西宁植物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山湾,是一座天然公园,原来只是西山林场的一个苗圃,1980年扩建为西宁植物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以台地为主,分山上、山下两个旅游区。山上为林区,有树种1000余亩,主要树种是云杉、油松等。高大的杉树,像一座座绿塔,参天而立。茂密的松林,遮天蔽日。
山下建有盆景园、丁香园、蔷薇园、松柏园、丁香园、岩石园等9个园中园,其中以盆景园最诱游人兴致。盆景园内有各类盆景数百盆,共54科,110属,415种。其造型独特,建筑风格颇具苏州园林韵味,被誉为“不是名园赛名园,不是江南赛江南”。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
丁香园是园中第二大景致,每当4月之时,满园丁香在微风吹拂下,散发着阵阵清香,令这里的游客陶醉,也正因为如此,丁香被誉为西宁市的市花。
在苹果园里游人可在苹果树下,亲自动手,大家围桌而坐,品着“盖碗茶”,饮着青稞酒,吃着“手抓羊肉”,兴致所致还可引吭高歌,故叫“野饮园”,在这儿你可以体验自然生活,领悟自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相应提高,在节假日外出旅游、休闲,植物园为青海人民提供了旅游场所,也成为西宁的新八景之一。
青海景点导游词8南海殿座落于贵德县城以南2.5公里的梅茨山脚下,它是贵德龙脉文化的发祥地,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海殿景区在贵德“古八景”中有“南海溪声”的美誉。上了梅茨山,一来登高望远欣赏一下贵德优美的田园风光,二来亲眼目睹“青田断脉”的遗踪。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相依并存的旅游胜地。
这座古老的山上有个神奇的传说:明朝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继移动的九条龙脉。其中,梅茨山上的这条龙脉是最大的。因山呈龙行,相传是龙脉所在。这条山是向下移动的,假如龙首到了黄河边,能饮到黄河水,贵德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必出一位“真龙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又惊讶又着急。因为他的江山是率领万千将士辛辛苦苦打拼得来,来之不易,他老担心江山易主,所以急派亲信大臣、当朝宰相刘伯温来贵德斩断龙脉。派来的.人是浙江青田人,后来就留下了“青田断脉”的典故。一行人在挖龙脉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开挖的地方一到夜间便会悄悄合拢,如此反复数日,众人无计可施。后经高人指点,在梅茨山的山腰修建了一座观音菩萨殿,供奉了观音菩萨,镇住了龙头,才顺利斩断龙脉。在挖龙脉的过程中,挖出了红色的泥土,还湿漉漉的,当地老百姓认为那是挖断龙脉流出的龙血。大家朝下看,那就是挖断龙脉的垭口,有三层楼房那么深。
从此以后,这座古老的山头就以这个神奇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游人来此祥考断脉的遗痕,倾听“青田断脉”的神奇传说。
青海景点导游词9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南缘中部,辖区面积12.4万平公里,由两个互不相连的地理单元组成,市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回等民族的20多万人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格尔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海拔2800米,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温暖,年日照时数在2859—3358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38.8mm,日最高温36度,最低—31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格尔木地处交通枢纽,有十分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北达甘肃敦煌,南通西藏拉萨,西接新疆若羌,东至省会西宁。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到此,民航可达北京、西宁、西安、拉萨。国际、国内通讯畅通,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通讯,兰——西——拉光缆与全国联网。境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天然动植物王国”之称,主要有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盘羊、雪豹、猞猁、雪鸡、天鹅、鹰雕、棕头鸥等,均属国家重点保护资源,野生经济植物达200多种,其中枸杞、大黄、雪莲、甘草、麻黄最为出名。格尔木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素以“聚宝盆”美称而闻名于世,钾、镁、锂、金、铜、铅、玉石、水晶天然气石油等资源遍布辖区,其中30余中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其矿种多,品位高。
格尔木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奇观丰富多彩,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浩瀚的大漠、广袤的草原、丰腴的绿洲、婷婷玉立的冰峰,星罗棋布的湖泊,其山色、幽谷、清泉、湖景、草原、冰山、盐桥、雅丹地貌等构成了青海西部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格尔木以开辟了以青藏高原汽车探险,南丝绸之路。马克波罗探险、昆仑道教寻祖、蒙古族草原风情游览等十几条具有高原特色,宗教特色的旅游线路。目前,格尔木旅游管理机构和接待设施健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发展体系,具有一批日、英、法、德语种的翻译、导游队伍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主要开展业务的格尔木中国国际旅行社和格尔木中国旅行社,十几年来接待了来自德、日、美、英、法、意大利、荷兰等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约20万旅游者,新建的格尔木宾馆和沱沱河宾馆两所涉外饭店,为过往团队和客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格尔木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市区整洁美观,楼房林立,街道宽阔整齐,林带花圃艳丽多姿,构成市区井然有序的整体形象。耸立在市中心的马踏飞燕雕塑标志着整个地区经济的腾飞,象征着青藏格尔木旅游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前程似锦。座落于青藏线上的青藏公路纪念碑,既象征着青藏公路是连接青藏两省的生命线,又为两省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繁华的格尔木集贸市场集服装,玩具、水果、蔬菜等经营项于一体,丰富的商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应有尽有的农副产品,构成了西部最大的工商集贸市场。此外将军楼,双拥共建纪念碑,宝玉石加工厂等景点将更多点缀了这座城市的容貌,使其换发出诱人的魅力。
青海景点导游词10拥有4583平方千米面积的青海湖浩瀚神秘,是大自然赐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清澈碧蓝的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青海湖畔山清水秀,辽阔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数不尽的牛、羊、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到来时,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旅游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
青海景点导游词11茶卡盐湖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的乌兰县茶卡镇,茶卡盐湖也叫茶卡,“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它夹在祁连山支脉和昆仑山支脉之间,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古往今来,茶卡盐湖就因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早在西汉时期,这里的羌人就采盐换物,清代官方还在这里设立了盐局,历史上的“青盐”在西北地区名闻遐迩,主要指的就是这里的盐。而今,这里则以绝妙的风光吸引着各路游人纷至沓来。
一、开发的有利条件
A.独特的自然风光
茶卡盐湖造就了一个奇观:水上漂茶。与其它盐湖不同,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由于茶卡盐湖大量的湖盐类沉积矿物结晶析出并结成数米厚的“盐板”,而其上又铺着一层几毫米厚的水,因此远远望去,站在盐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见。然后坐着世界上最窄的小火车,缓缓通往湖心,空旷的盐湖,矗立的神奇的盐雕,直直的铁路,歪歪扭扭的电线杆,自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感。因而得名“中国的天空之境”。
B.便利的地理交通
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东部边缘的乌兰县茶卡镇,东距青海省会西宁300公里,离国家级风景区青海湖鸟岛100公里,是种羊场、青海湖三日游的必经之地。盐湖紧靠青藏、青新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游客到茶卡盐湖可选择自驾、乘坐专线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西可以直达敦煌和拉萨。青藏公路又是目前我国唯一允许外国人自由进出西藏的旅游线,大多数外国游客在此观光后西行。
C.独特的人文优势
处于青海的茶卡盐湖自然拥有着令无数人神往的藏族文化,独特的建筑、传统的藏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节日、婚礼、丧葬方式都透露着神秘、独特的吸引力。
二、实际开发情况及不足
在实际的开发中,当地旅游部门可谓是将茶卡盐湖的各方面资源都极大程度地开发出来了。盐湖旅游业自1980年开发以来,吸引着众多内地和欧美、东南亚、日本及港澳台游客。随着茶卡盐湖采、制盐工艺流程的不断完善,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3A级新型景区。不过茶卡盐湖的景区规划不尽合理,当地在旅游开发初期未料想到如今茶卡盐湖备受热捧,并未建造足够多的基础设施也未考虑生态环境的最大承受能力。经过3年的沉寂之后,茶卡盐湖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游客数量迅速上涨,呈翻番趋势。游客爆棚让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景区还是有点措手不及,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地旅游部门不得不从上级单位抽调了30名员工协助景区管理和服务。因为起步晚,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接纳能力有限,游客数量的增多已然超过了其原本的容纳量。在旅游旺季,当地大小宾馆饭店里游客成群结队,饭点时饭店几乎座无虚席。“全镇包含家庭宾馆才有1000个床位,面对数以万计的游客,实在应接不暇。因为无法入住,游客往往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这导致人流集中入湖,给景区造成过大压力。”青海盐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建刚说。随着游客的增多,环境破坏愈来愈严重。客观上,茶卡盐湖地势低洼四面环山,生态受到破坏夏秋季山洪暴发,大量的洪水夹杂着大量的泥土、杂草、牛羊粪便顺流而下沉积在湖中,既污染了资源,又影响了周边环境。另外盐湖为露天矿床,湖面辽阔、周边环境复杂,偷挖、私自贩运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加大了盐湖保护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破坏。主观上,由于近年来茶卡盐湖旅游人数爆增,而景区起步晚,基础设施还未跟上,接纳能力有限,高峰时期,游客一拥而上、一呼百应。下湖拍照、踩踏,阻碍了盐湖卤水结晶,由此出现了黑泥。宾馆应接不暇。游客无法入住,来去匆匆,导致游客不能集中入湖,给景区造成过大负担,造成环境破坏。同时,景区为了扩大盐湖容量,开发规模扩大,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加大,而由于气候干旱降水量减少,湖水补给不及时等原因直接影响盐湖水质和盐资源质量。
三、对景区开发的建议
强烈建议,景区切实做好盐湖周边地区的植被保护工作,在盐湖四周大面积推广人工种草和退牧还林项目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活动,同时引导牧民按照草原实际承载量严格控制牛羊数量,调整结构,科学养畜,巩固水土。需要当地领导干部自觉把环保纳入企业经营工作的议事日程,严格控制人流量,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进生产工艺。
四、值得夸赞
令人欣慰的是,景区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开发的不足,并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茶卡制盐分公司总经理李天兵说“盐业需坚持适度开发,过度的开采会造成盐湖退化,湖的面积可能会缩小,盐湖边的滩涂面积会增大,影响‘天空之镜’的效果。按照公司今后的规划,我们将控制开采规模,给盐湖一个休养生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周期,留住这美丽的风景。”
而针对超过如今景区承受能力的过多的旅游行为。青海盐湖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已完成规划,计划投入巨资,与当地政府打造高原旅游名镇,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初步规划扩建停车场,修建入湖栈道,将现有大门建成集售票、检票、警务和医疗等为一体的地标性建筑,并在湖边区域新建观星营地、帐篷营地,满足摄影爱好者拍摄星空和住宿的需求,同时修建地下管网和排污工程,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永久地留住‘天空之镜’是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鲁建刚说。
青海景点导游词12二郎剑风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二郎剑已经建成了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南部,因距离西宁151km,这里又被称为151基地,景区大门位于109国道边,现在已成为青海湖最重要的景点之一。除鸟岛外,151基地是旅行团带客参观的必到之地。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第3篇
关键词:导游词,功能目的论,翻译策略
秦皇岛是中国优秀的沿海旅游城市之一, 尤其自2008 年奥运会后, 国际知名度获得了大幅提升, 国外游客纷纷涌入这座美丽的海滨之城。旅游导游词作为国际游客认知这座城市的首要途径, 担负着宣扬城市文化、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国际知名度的主要责任, 它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 当前秦皇岛的旅游景点导游词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翻译失误, 这很有可能导致国外游客误读秦皇岛的旅游特色、风土人情, 对该城市产生误解。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以目的论为基础理论, 以真实的翻译文本为案例, 提出导游词翻译的策略, 以期对秦皇岛外宣文本的改进与提高提供帮助。
一、理论基础
功能翻译理论又称功能目的论 (Skopos Theory) , 兴起于上世纪70 年代的德国。莱斯 (K.Reiss) 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评价的新模式。1984 年她在与汉斯·费米尔最早由弗 (H.J.Vermeer) 合著的Genenral Found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声称: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 而影视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若干交际功能。20 世纪90 年代初, 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 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她强调译文与原文的联系, 但这种联系的质量与数量由译文的预期功能确定。功能目的论有两项基本原则, 即翻译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受翻译目的所决定;目的随接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按照这两项原则, 译者可以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任何他自己认为适当的翻译策略。
二、秦皇岛市导游词翻译现状
笔者选择秦皇岛各旅游景点介绍的英文译本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目的论的原则, 分析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应用不当、语句冗余及文化差异这三个方面。
1、用词不当
单词是英文翻译中的最小单位, 对于单词的选择, 要遵从原文的本意, 做到准确得当。但在有些外宣文本中, 词汇的应用明显失当, 下面举例说明。
例:现在请大家把目光收回来, 咱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叫滨海大道。
译文:Please remove your insights back to Beac h Avenue.
在本例中, 作者将“目光”翻译成了“insight”, 而“insight”在英文中是“眼光”的意思。在英语中, insight意味着一个人有深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有非常棒的洞察力, 用在这里, 显然不是原文的本意。
2、语句冗余
文本的翻译应当简洁准确、语义明了, 不应当出现重复翻译、过量表达的语句。但在有些语句的翻译中, 却出现了语句冗余的现象, 下面举例说明。
例:请看, 这座古建筑就是澄海楼。
译文:Please look at the old historical building called Chenghai Tower.
在本例中, 作者将“古建筑”翻译成“老历史建筑”。历史本身就是发生过的事情, 用“历史建筑”足可以表达“古建筑”, 显然, “old”是翻译中的冗余部分, 是重复的内容。
3、文化差异
在旅游翻译中, 如何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错译是翻译的难点。秦皇岛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文化的翻译的准确与否对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意义重大。事实证明, 在秦皇岛外宣文本中, 有些地方翻译的还不到位。
例:老龙头是明万里长城的起点, 位于山海关城南5 公里的濒海高地。
译文:Located at coastal highland 5 kilometers south to Shanhaiguan Pass, Laolongtou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Great Wall of Ming Dynasty.
此句采用了直译,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 似乎没有任何错误。但作者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多数国外游客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笼统地说“明朝”, 国外游客不会有什么历史概念, 翻译人员应将补充两个朝代的具体年代区间。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导游词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 导游词英语译本的目的不仅要传递旅游景点的信息, 而且要为外国游客展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从而实现其交际目的。原文本与目标译本在翻译的实现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 译者必须采取合适的策略与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目标读者的知识水平、期待、价值观与标准可能与原作者或译者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到翻译的效果。因此, 在翻译的过程中, 原文本的保留、修订或改变都会发生。笔者认为,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 在翻译秦皇岛市旅游景点介绍中, 四种翻译方法如增译、减译、释义、改写都可用到, 从而帮助译者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增译
增译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增加词汇, 从而使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
例1:孟姜女庙初建于宋以前, 到了1594 年, 由张栋主持重修。
译文:Lady Mengiiang Temple (a temple which is built to celebrate a woman whose name is Mengjian g) was built before Song Dynasty, and was repaired u nder the leadership of Zhangdong in 1594.
当外国游客看到孟姜女庙的名字时, 可能会对此庙的名字感到疑惑, 并对其背后的故事感兴趣, 因此为游客简要介绍此庙名称的由来是十分必要的。
2、减译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段上的不同, 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汉语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若搬到译文中去, 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为了使译文更加简练, 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需要省略一些可有可无或翻译后反嫌累赘的词语。
例2:改革开放以来, 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 来北戴河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议文: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mi llions of tourists come to Beidaihe to spend their holi days.
汉语中的“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意思基本一致, 因此在译成英文时可以精简为”spend holiday” 即可表达原文本意。
3、释义
根据目的论原则, 译者可以将源文本中的历史名词以及一些模棱两可的表达用更加直接和生动的说法进行释义, 使得译文明白易懂, 更容易被目的读者接受。缺少解释的历史词条会使游客感到厌烦和迷惑。
例3 :这块匾长5.9 米, 宽1.55 米。据史料记载, 此匾为明成化八年 (1472 年) 的进士, 山海关当地人萧显所写。
译文: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the 5characters were actually inscribed by Xiaoxian, a hig h-ranking scholar in Ming Dynasty in 1472.
“进士”是我国古代的专有称谓, 如果仅用拼音的方式, 外国游客无法正确领悟它的意义。因此, 译者用"a high-ranking scholar" (高级学者) 的方式释义, 更加符合目的读者的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
4、改写
改写法意味着结构重组甚至改变内容从而使得译文可读性更强。这一手法经常用来翻译中国的习语。将这些习语转换成简单易懂的英文表达, 比起字对字的翻译效果更佳。
例4:北戴河有一句民间俗语:“莲蓬山里走一走, 保您能活九十九”。
译文: There is a folk saying in Beidaihe, “Walking in Lianpeng Mountain can give you a longer living.”
此句地方俗语生动形象, 结尾押韵。但是如果直译, 韵律无法实现, 达不到原有的艺术功能。因此译者将此改写为”Walking in Lianpeng Mountain can give you a longer living", 原意不变, Walking和living仍然押韵, 效果很好。
四、结语
本文以秦皇岛市旅游景点导游词为例, 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目的论角度提出了翻译策略。译者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 灵活应用不同的策略, 使中国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陆国飞.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J]外语教学, 2006 (5) :78-81.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第4篇
关键词:青海省 旅游景点 电气节能
一、我国国家标准推荐的用电指标
大中型商业建筑为60—120W/m2,其中变压器容量指标为90—180V·A/m2。通常在进行建筑供配电的设计时,依靠基本的第一手资料,即各种用电设备的产品铭牌数据,如额定容量、额定电压等参数作为民工电气设计的依据。但是,若要将这种原始资料变成供电系统设计假想负荷——计算负荷,就必须依据计算负荷允许发热的条件选择供配电系统的导线截面,从而确定变压器容量,制定能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措施,其中包括选择、整定保护设备和准确校验供电电压的质量等,整个步骤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旅游景区的供配电节能优化措施对于促进青海省电气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供电压力,加快发展青藏高原良性循环经济,实现我国能源匮乏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器节能同时也是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提高农牧区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目前当务之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二、旅游景区景点供电导线的选择
电能在整个供配电线路上的损耗与电流的平方及导线的电阻成正比,线路的电流由用电设备的容量决定,因此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很难改变,若要降低线路损耗就要减小导线的电阻。我国目前农、牧区建筑供电系统选用的导线多为铜线和铝线,因为铜的电导率明显高于铝,配电系统中应尽量使用铜线。电路线径的截面通常要根据所要负荷的容量和电路长度作为参考来综合选择,但一般理想线径截面应该大于负荷容量所需的最小截面,保持最少相差一到二级,这是因为增大输电导线截面所增加的费用完全可通过线损的减小而弥补。
目前我国旅游景点的饭店、景区建筑一般有两种可供选择的低压电缆,包括以VV开头的聚氯乙烯绝缘及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和以YJV开头的交联聚氯乙烯绝缘及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众所周知这两种电缆的绝缘层不同,但可以从电缆的载流表看出,在同样截面条件下,YJV电缆比VV电缆载流量高出15%—20%,因此在设计中要尽量选用以YJV型号开头的电缆。YJV电缆成本较VV电缆高点,虽然电缆截面略微减小而投资成本并没有减少,但是生产电缆环节中的铜消耗量明显减少了,这样等价于在铜的冶炼过程中降低了能量的损耗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选择YJV电缆同样有节能降耗和环保的双重作用。
三、提高功率因数
由于我国在电气实施工程中系统感性负荷较多,所以Cosφ较小,因此供电系统中对应电源在输电线路上产生不少感性无功电流分量,从而引起较大的电网输送损耗。同时我国特别是西部边远地区的电力系统缺乏严格的管理,利用效率偏低,电力系统运行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所以功率因数的大小尤为中要。科学的提高功率因数可同时提高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电能供给能力,同时可降低输电电流,节约电能,亦可节省电力系统的输电导线材料。因此提高功率因数是提高供电效率的重要措施,是节能的重要前提。
在旅游景区的供电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多的采用同步电动机等功率因数较高的用电设备,其中电感性用电设备可以采用配备电容补偿的荧光灯等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使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产生的超前无功电流可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目的,减少整体电路中的无功电流。
四、景区建筑电气节能的几项主要措施
(一)变压器的节能
变压器是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景点高度分散,景区宾馆、停车场、游乐设施等高度分散。在整个供电系统中,仅电网损耗占供电容量的7.7%,然而变压器损耗占整体损耗的60%左右,因此降低变压器供电损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降低变压器的自身损耗
通常变压器自身的损耗主要有两部分:固定损耗、可变损耗。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即为空载损耗(铁损和激磁功率损耗,简称铁损),它仅与变压器的容量及电压的高低有关,而与变压器的负载大小无关。变压器的可变损耗即为短路损耗(绕组中的损耗,简称铜损),它包括两部分:有功部分和无功部分,其中有功部分是因变压器中原、副绕组的电阻因为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损耗,它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从而根据这两方面的损耗可以看出,降低电路变压器的损耗即为降低变压器的铁损和铜损。若要降低铁损即可使用优质硅钢片等材料,设计出先进的铁心结构从而减小磁阻;若要降低铜损亦可使用无氧铜以及电工铝导线,以此达到增大绕组的电导率目的。
2、科学合理的选择变压器的容量
变压器的容量通常是按用电高峰的负载来选择,但变压器本身损耗却随容量的增大而增加。在我国高原地区,由于冬季异常寒冷,温度较低,因此明显增加了相应的用电量,主要用电为取暖用电,然而居民用电高峰一过,电路变压器便处于轻载和空载状态,造成不容忽视的电量浪费。所以可尽量尝试在农、牧区建筑配电系统设计时,考虑用两台较小容量变压器代替一台较大容量变压器,当用电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可用一台较大容量变压器供电,负荷大于临界负荷时再切换到两台较小容量变压器供电。通过这种巧妙变换可做到变压器的自身利用效率稳定的条件下,降低电能在变压器上的损耗。
(二)照明系统的节能
相对于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青海省的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总体用电量的12%。因此减少旅游景区的照明用电量,对于当前降低电能损耗的意义尤为重大。若要降低照明用电量并不一定通过降低照明质量的方式,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选用光源,巧妙布置线路等方面降低对电能损耗。景区、景点的照明设计中要尽可能多的选用高效、长寿命的光源。照明系统中节能光源的发光效率越高,电能利用率也就越高。然而相同的光通量所消耗的电能从少到多依次是LED灯、节能灯、普通日光灯,所以建筑设计中的光源应该优先选择LED灯和节能灯,计算表明每节约一度电相当于减少了1千克的碳排放量。据统计,在旅游景区,把目前所有接待单位使用的白炽灯全部替换为节能灯,每年可节省巨大的电量,所以加强实行电灯的节能替换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电气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景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而且也使景区的节能减排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五、结语
随着青海省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点各种能源尤其是用电量激增,其中热门旅游景点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采取有效的电气节能措施, 既可延缓温室效应,减轻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可节约很多电能。
参考文献:
[1]孙文宇.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规范要求及设计要点的探讨[J].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2012(3)
[2]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 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技术措施[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黄翔.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2)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青海景点导游词 第5篇
贵德温泉,位于龙羊峡外口南面的山沟中,距县城二十余华里。三面高出,危岩叠峰。山石焦黑,植物生长稀少。山脚下的深沟石隙中,喷出温水,汇成温泉。水面热气蒸腾,手不能近。将鸡蛋放入器皿,置泉水中二十分钟即熟,离泉口约二百米处,可以沐浴,但水温偏高,感到有些过热。
对贵德温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神话:天地开辟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火热。赤地千里,人们几乎生存不下去。当时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施展了他的射箭神技,射落了九个太阳,独留下一个在天上,才平息了大地灼热的灾难。可是,那射落的九个太阳并不甘心,他们就钻进地下去,分散在古老的九州大地,在土里发挥他们的威力。跑到雍州地界的那个便落脚在贵德温泉地底下,由于它的高温灼热,地下水经常沸滚,涌出地面,便成温泉。青海、甘肃、四川等毗邻地区患皮肤病、寒湿腿、筋骨痛等病的人们,往往长途跋涉,来到贵德温泉疗养、治病。
经典青海景点导游词 第6篇
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隆起,凌空而下,浩浩荡荡,横贯东西数千里;茫茫苍苍,雪峰高耸,冰川纵横,巍峨神奇。从远古开始,昆仑山就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向往的圣地。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古往今来,有多少先贤智者,骚人墨客,剑客奇士,天涯游子,遥望西天,情寄昆仑,用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对昆仑的向往和仰慕。其中以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_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成为吟咏昆仑的代表作。中华文化众多的神话故事出自昆仑,如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 、《封神演义》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提到昆仑山。
昆仑山东西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西段喀拉昆仑山是塔里木盆地与藏北高原祁连山、中支昆仑山、南支唐古拉山。昆仑山中万壑纵横,蕴藏着无尽的壮美、神秘和富饶。
主要景观
瑶池风景区湖水明澈如镜,湖的四周草青沙白;在湛蓝的天宇下,山色、天光、云影在湖水中相依共舞,在宁静安详中透着仙气和灵气。
站在昆仑山口,东西昆仑尽收眼底。往东看,在静寂的万古雪野中,玉虚峰孤兀雄起,势压万山,造就了冰雪世界特有的自然景观。传说中玉虚峰是西王母女儿玉虚公主的化身,山峰巍峨高耸,峰顶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皑皑,山间奇峰怪石活灵活现,飞禽走兽不时出没。山下绿茵草地上造型地貌庙宇宫殿错落有致,构成一幅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不远处又有玉珠峰,相传是西王母另一个女儿玉珠公主的化身。玉珠峰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巍峨壮观,在主峰周围海拔5400米以上雪峰有20余座。玉珠峰南侧冰雪地形各异,冰川末端形成为10余米高的冰琴。玉珠峰南侧高山草甸带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经常有成群的藏原羚、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活动。玉珠峰是登山爱好者体验登山、学习冰雪技术的理想山峰,是理想的高山冰雪训 格尔木昆仑旅游区
青海旅游景点导游词 第7篇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乍看上去,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青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身背炒面绕大湖,跑垮好马累死鹿”。
青海湖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在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青海湖畔山清水秀,辽阔起伏的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数不尽的牛、羊、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到来时,青海湖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像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第8篇
一、导游景点讲解能力的重要性
导游景点讲解内容主要围绕着景点的自然风光、人文背景等话题,通过语言的加工,形成适应于不同游客的言语,从而营造出一种情景再现的感觉。由此可见,语言是导游与游客的主要互动工具之一,它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导游的讲解能力,因此,需要导游具有较强的言语功底,通过巧妙运用言语,满足游客对景点的认知、求学、娱乐、享受。在旅游行业中有这样一句话:导游一张嘴,丑的也变美。这句话深刻体现出导游对于景点的讲解能力的重要性,实际中导游可以说是一个靠嘴说话的工作行业,因此讲解水平直接影响着导游的工作质量。
二、中职导游专业学生景点讲解中常见问题
中职导游专业生源是初中毕业生,相比之下其文化程度较低, 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包括知识点的累积不够、社会经验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其对景点的讲解过程,下面简要归纳其中常见的问题。
(一)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由于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生源来自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初中,而初中学生对于知识面的把握能力相比于大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其只能通过相对狭窄的知识面进行景点讲解,讲解时往往照本宣科,内容千篇一律,无法进行内容、形式多变的知识点讲解。比如对博物馆旅游者讲解时,根据展览物品的顺序依次解说,单一枯燥的演示历史、背诵典故等,灵活变通、富有新意的讲解极少。
(二)缺乏讲解技巧
对于刚学习的学生而言,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科学性、灵活性的讲解,更加不会巧妙运用讲解技巧,所以无法对游客进行不同层次的讲解。
(三)讲解结构单一
导游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受网络和书籍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对一个景点进行讲解时候容易直接背诵事前查阅到的资料,并忽略资料的创新,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整个讲解结构的单一化,学生自己也容易深陷其中,无法摆脱该种结构。
三、培养中职导游专业学生景点讲解能力
针对上面提出的中职导游专业学生在景点讲解中常见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旨在提高中职导游专业学生的景点讲解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拓宽知识面
导游行业要求从业者是宽广知识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的培养应当包含知识面和素质的培训。首先,知识面方面,因为学生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知识面相对较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除处理传授必要的导游相关知识课程之外,还需要传授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比如民族、宗教、文学等方面的课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个人素质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通过能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相关课程来实现。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游工作主要内容是进行语言描述,因此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旅游行业的发展。所以,一方面需要保证景点讲解过程中涉及景点的信息点必须准确可靠,不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另一方面,不同的参团人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必要时候需要通过口语化方式讲解,从而保证游客对景点的清楚认知。 基于上述情况,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特定解说词的口语化。
(三)强化学生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源于游客对于景点讲解的认知程度,通常生动形象的表达技巧有助于游客对该景点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学生培训中应当注重表达技巧的培训,可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技巧。
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对于导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对于导游人才技能的要求又严重影响着导游人才的引进,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从学生时代关注导游专业学生对于景点讲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努力学习,深入了解景点,此外还需要在培养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这样才能最有效地获得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婷.浅谈中职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12).
[2]徐进.中职导游专业学生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1(23).
景点导游词:由文本导向山川人文 第9篇
教学至此,我觉得仅仅是对文本的一种理解、一种解释、一种感受。虽然师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到热烈讴歌祖国的情怀,触摸到语言的表达技巧,但仍缺少了一种深度,缺少了由学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化,仅停留于阅读阐释文本的层面。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吸收,一种阐释,一种积累。其实从阅读存在的事实出发,阅读不只是吸收与解释文本的过程,还有唤醒记忆,引起联想,激发阅读者主体意欲表达的欲望,因此其实质是一种内隐化了的写作,阅读的过程是大量的隐性语言、也就是人脑的内在语言在活动,思维在活动。因此进一步认识阅读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提高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效率。为什么写作教学停留在写作方法层面上,仍不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准,其原因或许也在此。阅读有其自身的独有的心理机制,阅读是人与书(文)对话的过程,如同一朵浪花推动另一朵浪花,一阵风吹动另一阵风,文本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意识。如本课的教学,教师在处理好教材《祖国山川颂》《长江三峡》双文本的知识、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以创写“导游词”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萃取,重组信息,形成新的文本,这是一种“寄生”。米勒认为:“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系列‘寄生的’东西,即存在着对以前作品的模仿、借喻,乃至存在着以前作品的某些主要精神。但它们存在的方式既奇特而隐晦,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既有升华又有歪曲,既有修正又有模仿。”(美国米勒著《重申解构主义》),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文本出发进行写作,符合文本写作中“寄主”与“寄生”的关系理论。我让学生选择《祖国山川颂》《长江山峡》中所涉及的景点,结合文本的信息,写一段有关这一景点的导游词。学生在读了《长江三峡》之后,从课文中整合出有关信息,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如比喻、引用、排比等手法,写出的关于“巫峡”景点的导游词各有特色,揭示出巫峡之秀美,表达了对巫峡的热爱。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写景点导游词的基础上,对有关导游词的写法要进行归纳、点拨,以帮助学生学会写景点导游词。导游词的写作要求一般是:一要突出趣味性。介绍景点,可不失时机地穿插趣味盎然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以激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理,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用词要丰富多变,善用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揭示出景点之美。二要突出重点。每个景点都有代表性的景观,每个景观又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其特色。导游词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所侧重地介绍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景观。此外还要注意有知识性和富于口语化,在此基础上再提升课堂境界,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自然山川、人文景点,通过创写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人文景观来讴歌祖国。我们家乡的山水风景、人文景观、历史名物等,可爱者甚繁,是家乡人的骄傲,已然成为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符号。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或铺陈,或定景换点、移步换景,或生动介绍来创写家乡的山水人文景观的导游词,要求选择其中的一处来写,字数不限,但务必抓住景点的特征。学生创写了关于家乡名胜古迹、山水人文景观、新开发的旅游区等方面的导游词,如“兰亭” “东村梅海” “沈园” “越王台”“小舜江”等地的导游词,其中有关于名胜古迹的,也有关于家乡新开发的旅游产业园区的,还有关于本乡本土的地理自然风光的,内容丰富多彩,叙述生动形象。而后请同学们在课堂上作导游解说,师生一起参与点评,兴趣盎然。同学们听着、感受着“导游”的讲述(其中有自己身为“导游”的深情讲述)大家沉浸于优美的导游词之中,沉醉于山水人文美感之中,深切感受到祖国山川风景名胜的美,惊诧于自身的非凡创造力,如临其境,激情飞扬!
关于山东青海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 第10篇
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
除玉皇阁和文庙外,贵德明清古建筑群还包括供奉着关羽、岳飞和马祖三尊神的关岳庙、汉式建筑,藏传佛教寺院大佛寺、仍留有清光绪时期壁画20平方米的城隍庙等。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第11篇
公元七世纪初,在祖国中原地区,李世民父子
创立李唐王朝。几乎与此同时,吐蕃王国在赞普松赞干布的率领下也迅速崛起,统一了西藏地区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奴隶主专制政权,进而向北扩张,最后于公元663年攻灭吐谷浑,从而与唐王朝接界,互为邻壤。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前往唐朝首都长安,拜见唐太宗,并请求联姻和好。唐太宗也派出使臣前往吐蕃回访,但未答应联姻。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派大相(宰相)禄东赞携带金、白银及其他珠宝数百件,前往长安求婚,唐太宗审时度势,答应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为国舅,专程护送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双方结为甥舅之邦,揭开了唐蕃友好历史的新篇章。在此以后的2中,双方虽然也曾发生过误会、摩擦甚至一时失和的情况,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却一直是唐蕃双方关系的主流。从吐蕃首次遣使来唐到两个王朝覆灭前夕,有据可查的使者往来就达19多次,可见双方关系的密切和频繁往来的情况。因此可以说这条古道的重大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道路本身,而在于当时乃至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它起着维系唐蕃甥舅情谊、加深和强化藏汉两大兄弟民族友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青海景点导游词-青海导游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