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技术范文
风能技术范文(精选11篇)
风能技术 第1篇
中国科协近日宣布, 由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的中国风力机关键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 W的垂直轴风力机已经研制生产, 并将销往欧洲市场。
目前大型风力机均采用水平轴风力机。但水平轴风力机设计技术复杂, 重几十吨的机舱需安装在近百米的高空, 功率存在偏航损失等, 这些都是国内风电成本较高的原因。而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垂直轴风力机无需对风, 不存在偏航功率损失;叶片设计简单, 完全可以自主设计;机舱和齿轮箱可置于风轮下或地面, 维修费用更低;垂直轴风力机的噪音比水平轴更小, 噪声污染降低;此外, 试验室研究表明其风能利用系数不低于水平轴。
近年来中国在风力设备技术改进和制造方面进展迅速。辽宁省沈阳市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台1.5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日前在内蒙赛汉塔拉风场调试成功, 首批机组已顺利通过240小时验收, 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该20台风力发电机组, 整机成本比国外风力发电机降低20%~30%, 风机平均可利用率99.64%。
风能技术 第2篇
征 文 通 知
(第一轮)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内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单机容量的不断扩大,国内从事风电产业的相关人员围绕科技部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为了充分展示风能应用技术的新成果和新动态,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能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无锡风电科技产业园承办,拟于2011年8月在江苏无锡市召开“第八届全国风能应用技术年会”。
一、会议主题
围绕“十一五”风能开发利用领域最新技术成果,进一步梳理完善“十二五”风电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海上风电开发与利用的问题,着力解决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科技部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风力机空气动力性能评价体系研究及大型兆瓦级风力机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研讨。
二、征文范围
1、兆瓦级风力机叶片和翼型的空气动力研究
2、风力机设计与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3、风力机空气动力性能评价体系研究
4、风力机运行可靠性预测及性能评估
5、江苏省风场资源状况及特性研究
6、近海风电场选址及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7、海上风机基础和结构设计技术
8、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可靠性和效率
三、论文投稿要求
1、论文题目和摘要:2011年4月10日前。
2、提交论文全文:2011年5月30日前。
3、提交论文格式:见附件。
4、论文提交方式:电子邮件。
四、联系方式
地 址:四川北川129信箱(622662)
联系人:金启刚 联系电话:0816-2461047 手机:*** 传 真:0816-2461047 Email:kingkongstrong@126.com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风能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一日 附件:
第八届全国风能应用技术年会
论文征稿简则
1.全文控制在5000字至7000字,要求主题突出,逻辑严密,数据真实和准确,论证充分,过程清楚,结论明确。
2.文摘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必须包括所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等三部分(字数控制在300~500字),能具体而准确地概括出正文的关键内容和创新点。
3.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以上内容必须中、英文一一对应)、所在省市及邮编、中图分类号、正文(5号宋体)、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职称、学位)。4.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按1,2,3,…排序;二级标题按1.1,l.2,…;2.1,2.2,…排序,三级标题按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5.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GB3100-3102293《量和单位》要求:量符号、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用斜体表示;矢量、张量用黑斜体表示;量符号的下标,若是变量用斜体表示,其他情况则用正体表示。量符号尽量用一个字母(特殊情况除外)表示,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量的名称及单位。
6.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外文原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国际符号表示。
7.附图必须线条光洁、文字清晰,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排序。插图尺寸不超过210 mm×290mm 幅面。文稿中应留出插图的位置,插图中的文字、图题、图例均用中英对照。标全坐标轴的英文物理量名称(或符号)与单位。附表请使用三线表,标明表题(小五宋体)和表注(六号宋体),表身(六号宋体),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表的结构要简明。表内各栏目中参量符号之后注明单位(同插图)。
风能技术 第3篇
【关键词】风电设备;安装技术;开发风能;发展现状
一、我国风电设备安装技术的讨论与分析
当前我国对以开发风能资源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工程做了诸多的专项计划安排,国内大范围、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建设工程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针对我国目前的风电设备建设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其设备的安装作业上,一般地建设过程都要通过履带式起重机充当其吊装运作的主角,而小型的汽车起重机作为辅助。以下内容主要对我国风电设备安装的技术进行一些讨论与分析。
风电设备的主要构成包括底座、塔筒、机舱、轮毂、叶片、箱式变压器、及电气等部分。由于存在设备机型的吨位及高度的差异,可以根据当地风力资源的情况进一步研究设计具体的安装方案。我国国内风电场施工及设备对于安装场地的要求措施主要分为两种,包括直接将风机设备运输吊装一次到位办法和在事先设立好的临时场地中先转运、再安装的措施。第一种措施成本较低,因此被越来越多的风电场所采用。但是这种方法对安装场地的条件要求很高存在局限性,对于设备进入现场之前的场地布置策划工作要十分严谨,注重场地利用的合理性。风电设备的吊装工作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对现场起重机的选用,注意要考虑到现场地理环境、场内交通状况以及设备的参数等影响要素。在安装场地和现场交通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考虑采用履带式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而在现场条件不明朗的状况下,必须首先考虑小型的汽车起重机作为主要的作业工具。应该强调风电设备卸车工作的重要性,其工作内容主要指设备塔筒、机舱等大件构件的卸车,应根据设备参数以及现场装卸工具的实际情况采用单机卸车或双击卸车。现场风电设备吊装也是特指设备塔筒、机舱及叶轮等大构件的吊装工作,机舱最重则吊机受力最大,叶轮在以后的工作中受风面积最大,因此對对于安装过程中的风速有特别的要求,一般风速要求不大于8m/s 。如果考虑到风电设备吊装的便捷
与可操作性,设备机舱和叶轮吊装时起重机的位置既要考虑其满足设备机舱技术参数的要求也要满足叶轮的合理吊装要求。同时,我们对一般地风电设备吊装作业还要求履带式起重机吊臂正对设备机舱连接轮毂的法兰,这样既便于对设备叶轮的吊装到位又不需要对起重机进行再次移位。
由于风电设备吊装作业的施工过程短且存在受风力影响等特点,项目人员办公和住宿地点一般都处于临时搭建的简易活动板房中,对于收集施工现场资料和周围环境资料要提前做好工作,然后根据不同的施工特点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确保现场施工有序可控。如果施工现场处于风力比较大的环境下,无论是风电设备吊装作业还是大型的起重机运转都必须考虑环境的最大风速情况。风力条件大于起重机的停车限制值须及时将其吊臂降低确保安全。如果在可允许的条件范围之内,也得严格控制施工吊臂朝着迎风方向降低吊臂进行作业。现场应每天预先收集风力信息,及时掌握风力和风向的变化以便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履带起重机转移过程要严格控制行进速度,一般控制在500m/h以内,转移前做好行进线路的铺平工作,由履带起重机司机作为指挥,履带四周派有专人监护,地压不足须铺设路基板,夜间配备照明设施,保证转移安全。
二、我国应用风电设备安装技术开发风能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风能资源非常富足。提倡风力能源开发主要是由于风能具有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绿色无污染且价格低廉等特点。相比较而言,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自然能源具有这么多优点。利用风能资源发电已经成为现在和将来可以大力研究开发的课题之一。风能发电产业已然成为最具商业化地新型产业,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未来的最重要的可利用自然能源。
我国不少专业人士人为风能发电至今没有得到广泛性地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化程度低、发电成本高、专业化人才稀缺、专业技术落后以及市场发育不良等,笔者根据自身经验及多年涉身了解,我国风能发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长期缺乏对发展风能发电产业的战略规划落实,国家没有针对风能发电产业制定有关具体的政策措施,没有鼓励产业发展的经济支持等;
(2)国家相关部门对利用开发风能资源的战略意识认识不足,制定有关战略规划目标落空,缺乏针对性的有力措施以及制度保障等;
(3)对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探明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基础工作环节薄弱,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发电缺乏科学性地可行性论证支持等。
风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必定在未来在能源效益、环境效益等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能源开发主张的宗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这无疑给予风能发电产业一个非常不错的发展契机。面对我国电力行业能源短缺的紧张局面,高速发展风能发电产业极有可能会迅速化解这一紧张局面。
对于未来风能发电产业发展的展望主要在于其投资成本和产生效益的问题上,风能发电相比较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传统发电方式在投资成本上得到了大大降低,而且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人们预想中的结果。考虑到未来能源不足的情况,对于风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前期将一致被看好。
三、结束语
风电设备安装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要考虑的现场要素非常之多。只有严格控制把关才能够保障有序可控的工作进程。良好的风电设备基础造就我国风电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营造一个优异的社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俊峰,施鹏飞,高虎;中国风电发展报告[R];2010
[2]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2009年度中国风电建设成果统计报告[R].;2010,(3)
[3] 刘丹;2010中国风电盘点[J];科学时报;2011,(2):118-106
风能技术 第4篇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了解行业发展动态, 预测人才需求状况, 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 据此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符合高职教育开放性、实践性及职业性的要求, 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和造就风电技术专业方面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也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为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和各种教学体系的完善, 我院于2008年12月初至2009年3月对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做了一次市场调查。
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目的适应社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内容, 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调研对象以企业及风能与动力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生为主, 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选取的企业是我院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材科技 (酒泉) 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等6家大、中、小型企业, 毕业生选取2007、2008届的88名学生, 在1家大型企业就业的占17%, 在4家中型企业就业的占67%, 在1家小型企业就业的占16%。
调研方法对企业的调查主要通过面谈或电话访问的方式, 对毕业生则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阅学院历年的统计资料。
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分以下4个方面: (1) 现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2) 企业对现有风电人才的使用情况; (3) 企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情况; (4) 毕业生对学院教学的信息反馈。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涉及6家大、中、小型企业, 获取代填表格6份, 有效答卷6份, 回收率为100%;对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8份, 回收有效答卷86份, 回收率为97.7%。
调研分析
(一) 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分布情况
学院近两年的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资料显示, 我院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 所占比例达83%左右, 在大型企业就业的仅占17%。调查结果同时显示, 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于民营企业, 2007、2008年的就业统计资料显示, 就业人数共计88人, 其中供职于民营企业的为62人, 占就业人数的71%;供职于国有企业的16人, 占18%;其他10人则供职于私营企业, 占11%。
(二) 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规划设计、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六大类, 人数分别为34、32、18、1、1人, 其他2人在另外的岗位。各岗位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8.6%、36.4%、20.5%、1.1%、1.1%、2.3%。
(三) 企业对现有风电人才的使用情况
我院特别就企业对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做了调查。调查显示, 大多数企业表示这部分人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 实践经验太少, 动手能力较差, 不能为企业解决工作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工作。同时企业又表示, 应届大学毕业生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为企业带来许多风电方面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能力。大多数企业一致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勤奋好学, 服从管理, 容易接受新知识, 理论功底较强, 职业道德较好, 能忠诚于公司。
(四) 企业对风电人才的需求情况
人才需求情况根据我国风能发电的规划, 到2020年, 我国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 目前风机装机为126万千瓦。2008年, 国家能源局把发展风电产业作为改善电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甘肃省打造了“风电三峡”, 在内蒙古、新疆、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甘肃酒泉“风电三峡”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经完成, 率先进入实施阶段。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大平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 到2020年我国将需要几十万人从事风电产业, 其中包括好几万专业人员”。由此可见, 风电人才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学历需求情况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 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 中、小企业已成为高职高专人才需求的主体, 企业对学历的需求比例如图1所示:
岗位需求情况企业对风电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高职院校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 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提供的风电专业岗位, 主要有加工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三大类, 所占比例分别为42%、38%、20%。
企业对风电专业人才需要情况由于风能行业是一个集空气动力学、机械、制造、电力、化学、电子、高可靠性设计、管理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领域, 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1) 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毕业后可直接上岗。 (2) 应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是能从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系统化人才, 可独立承担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3) 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适应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能力。 (4) 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 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合作的精神。 (5) 应具备信息技术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力。 (6) 应具备本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情况根据校企双方的意愿, 本着双赢的原则, 有将近66%的企业态度明朗, 愿意成为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 与我院合作培养人才;有17%的企业态度不确定, 有待于我们争取和开发这部分资源;还有17%的企业不愿意与我院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有50%的企业愿意接受我院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 有33%的企业态度不确定, 有待于我们争取和开发这部分资源;还有17%的企业不愿意接受我院学生顶岗实习。
(五) 毕业生对学院教学情况的反馈情况
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意见和希望我院毕业生对学院这次调查活动的开展表示了欢迎和全力支持, 普遍认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应由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三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高职高专的机电一体化 (风电方向) 技术专业应使毕业生熟练掌握风机的组装、检修等技能, 具备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 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风电一线人才的需求。被调查对象真诚地认为学院在培养该专业学生时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有机融合,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能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特点。
毕业生对能力结构的意见和希望 (1) 毕业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核, 认为掌握先进控制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是必需的。 (2) 毕业生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调查表明, 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普遍感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差, 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他们认为学院的教学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体比例如图3所示。
现有专业设置、专业定位分析
从2007年起, 我院顺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风电产业人才需求状况,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 增设了风电方向, 开设了风机零部件加工、风电机组控制和风电场建设基础等相关课程, 为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本专业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金风班”, 依托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甘肃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 立足职业岗位,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教、学、做合一组织教学,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形成了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三段进阶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有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我院组织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力明珠集团向阳风电场、酒泉风能设备制造产业园等企业中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 构建了以工作岗位为先导、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既可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 又可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 其中有副教授1人, “双师”素质教师5人, 获得德国工长技师证书的1人;外聘教师6人, 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 高级工程师2人, 工程师2人。有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 有在企业工作多年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 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 这支专业教学团队爱岗敬业, 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
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本专业已建成电工电子实训室、模拟电路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PLC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计算机仿真室等12个实训室, 占地面积4020m2, 设备资产价值600余万元。可供学生同时进行多学科、多项目、多工种的实际操作和训练,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提供了良好的设备。
目前, 我院已与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电力明珠集团向阳风电场等企业合作建成了5个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了校外见习、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的需要, 为全面实施“三段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以上调查分析为我院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根据资料分析的结果, 特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结合紧密社会需求风电行业是清洁能源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行业, 涉及发电机生产企业、配套设备生产企业、风力发电项目基金、绿色能源公司、风场业主、电力公司、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安装服务、研究与培训、维修服务等方方面面, 风电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人才在风电行业的就业面较宽,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于风电产业是集空气动力、机械制造、发电技术、电子控制及高可靠性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 需要构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的人才除了要系统掌握风电理论外, 还要懂得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 本专业应培养适合社会需求, 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较强, 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着眼于对学生五种素质和三种能力的培养。五种素质是指德、识、才、学、体。德包括道德品质、职业素质、个性心理品质三个层次;识是指见识;才是指才能;学是指知识;体是指体魄。三种能力, 一是语言能力, 即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 要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既精通国语, 又谙熟外语;二是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 要能设计和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或市场发展趋势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制造工艺、新管理方法。
要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双师型”不是“双证型”,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具有较宽的行业视野、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师。专业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高职称, 而且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 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应走产学结合之路, 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
总之, 风电行业属于朝阳行业, 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而为其服务的高职专业教学在我国的风电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流人才创一流产品”, 发掘人才, 培养人才, 为我国的风电行业培养合格人才是当务之急, 也是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兴旺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R].教育研究报告书, 2000-01-17.
[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教育研究报告书, 2002-02-10.
巨头抢滩海上风能 第5篇
月15日,美国著名材料提供商欧文斯科宁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推出为风机研制的新材料Ultrablade。这种材料能够制作出性能更强劲的风机叶片,大幅度提高风力发电效率。借力于新风机产品在中国的推出,欧文斯科宁积极布局中国风能发电产业。
7月1日,国内目前最大容量的3.6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胜利下线。今年在成功实施了多个风力发电项目过程中,上海电气逐渐掌握了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在中国发电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上海电气集团,近几年也重金投资风力发电的研发与建设。
随着国际和国内风机生产服务巨头纷纷布局中国海上风能产业,继中国陆上风能热潮到达顶点之后,海上风能领域正掀起中国风能市场的新一轮投资热潮。
巨头蜂拥而至
抢滩海上风电风光尽在浅海。今年9月首次1000兆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启动,标志着国内海上风电建设驶入快车道。据预测,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专家预测,若以海上风电1.5~2万元/千瓦的投资额计算,未来5年我国海上风电总投资额将达750~10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为了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建立环保集约型社会,国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风力发电以其低廉的投入成本和经济环保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亲睐。中国国民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布局中国风能产业。
成立于1938年的欧文斯科宁,是一家建筑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跨国公司,有着几十年新型材料生产研发经验,同时也是全美500强企业,全球销售额逾50亿美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销售和研究机构。
日前,这家有着雄厚经济与技术实力的新型材料生产企业在北京推出了其针对中国风能市场的新型玻纤材料Ultrablade,积极开拓其在中国风能领域的新业务。欧文斯科宁全球技术营销总监Chris Skinner博士介绍,本次在北京推出的玻纤新材料Ultrablade,将支持市场性能更高、更稳定的风机叶片转型。与传统玻纤增强材料相比,其制成的风机叶片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从而提高风机效率。
Ultrablade主要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在同样的叶片重量下,叶片更长,发电效率更高;第二,叶片叶型更薄,动力性更好;第三,在同样的长度下减轻叶片重量,减少制造成本。因而,使用Ultrablade织物,可以帮助提高叶片刚度20%,减少主梁重量18%,减少叶片厚度达6%,叶片长度可以提高6%,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风机效率。
凭借在新型材料上的独创技术,欧文斯科宁公司拥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玻璃纤维生产技术的发明者,欧文斯科宁已在中国的上海设立了亚太区中心,并采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离心法生产技术,在上海、广州、鞍山、武汉投产了四家玻璃棉工厂,第五家设在天津的玻璃棉工厂正在建设中。同时,欧文斯科宁加大了针对中国风能产业新型材料和风机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并采用各种方式推进其新材料风机在中国各个海上风场中的应用。
在风力发电领域,上海电器已经成为中国风电核心零部件以及整机重要供应商。
2010年7月20日,上海电气自主研发的3.6MW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位于东海大桥边的临港试验风场正式起吊。3.6MW海上风机风轮直径达116米,采用变速变桨恒频控制,结构紧凑,是目前中国研发的最先进、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以高效清洁能源、新能源装备为核心业务的上海电气集团,能源装备占销售收入70%左右,主导产品主要有1000MW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1000MW级核电机组等。
企业发展前期,上海电气主要代理国外风电设备,通过获得国外企业许可证的方式为中国各个风场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上海电气积极联络国外先进的风电设备生产商,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很快地积累了大量的风电设备生产技术和经验,为以后的中国风电设备自主化研发积累宝贵经验。
如今,上海电气早已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其生产的海上风电零部件、整机以及相关技术服务已经应用于中国多个海上风场项目建设中,并迅速占领了中国风电设备领域的大片疆土。
事实上,不只欧文斯科宁和上海电气,一大批风电产业链上的企业觊觎着新兴的海上风能市场。日前,中海油与滨州市政府签订新能源开发框架协议,中海油将在滨州市所属海域的海岸线上,投资数百亿建设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场。国际知名风能设备生产商维斯塔斯日前也推出全新V112-3.0兆瓦风机竞争中国风能市场。
除此之外,进军中国海上风电设备领域的,还有如中电控股、维斯塔斯、恩德能源、中电投、大唐能源等国内和国际著名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引发业内忧思
并网难、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今年以来,关于风力发电领域的不利传闻接踵而来。尽管如此,风电板块似乎也并非全无投资机会。但中国海上风能设备提供商备战的激烈境况,同时也引起了中国能源领域专家的忧虑。
北京交通大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姜久春教授表示,目前中国的海上发电已经起步,但是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在运行的海上发电厂是东海发电厂,而中海油也在建海上风场,但是中国目前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巨大差距,中国在海上风机的安装以及海洋风电机组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很多的基础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风能协会会长贺德馨认为,滩涂地域内的风场建设工程、大功率的风电机组可靠性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基础性工作没有做好。
2004年,中国陆上风电产业出现爆炸式增长,短短一年间,涌现出大批的风电设备生产商。由于与国外先进风电设备生产商在设备生产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国产陆上风电设备技术落后,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了大量的国产陆上风电设备生产出来后不能应用于实际的风电生产中去。加之中国风电刚刚起步,陆上风电场仍旧在建设当中,以及电网建设的限制,直接导致了陆上风电设备的产能过剩,让很多国内陆上风电设备生产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我国沿海省份工业发达,耗电量大,而陆上风能资源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则要受到电网建设进度的制约。相比之下,海上风电靠近负荷中心,没有这方面的制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对海上风电的需求远胜于其他国家,开发海上风电是我国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面对刚刚兴起的海上风能产业,国际和国内风电设备生产商纷纷投入海上风电设备生产的扩军和圈地运动中去,会不会让海上风电产业与陆上风电产业有着同样的命运和结局?
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海上风电项目前景广阔,但是就目前而言,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远远高于陆上风电项目,而能够为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整机服务的风机生产商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几个掌握风机核心领域的大企业的手中,因而,未来几年,中国海上风电产业不会出现陆上风电那样井喷式的增长,同时,这也将成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看来,风电建设从勘察资源、测风、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安装风机、上网,输送到终端用户,风机制造从齿轮箱、轴承、叶片、监控系统、运行,是一套非常长的链条。
因此,欧文斯科宁大中华区市场营销负责人徐旌戟也表示:“就目前中国市场而言,海上风电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未来的发展中,行业中可能有很多的兼并整合,但是整体产能并未过剩。在风能产业链上,有很多的环节,所谓产能过剩,是由于整机叶片的效率不高。欧文斯科宁致力于新型材料的研制,就是为了制造出效率更高的风机叶片,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产能过剩这一问题的发生。”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正在采取种种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海上风能产业产能过剩局面的出现。从政府当前对海上风能产业的投入和建设的限制性措施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引导这一新型能源产业朝着健康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道路走去。
东吴证券分析师薛辉蓉预计,只要政府出台积极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并高度重视目前新能源发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比较低的情况,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风能技术 第6篇
石油等化石能源及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热点,各国都在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来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各主要国家政府都在制订相关的新能源战略,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小水电、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其中,风能发电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同时也给风力发电设备公司带来了巨大商机。据全球风能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07全球新增风力发电能力2万MW,比2004年增长27%,新增风力发电设备总价值超过250亿欧元[1]。目前,全球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已达到9.4万MW。
风能领域产业开发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大规模开发和使用需大量资金投入,在初期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和资金的支持。德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家是风能使用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的主要国家,政府和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制现代风力发电机,在技术竞争中占领了先机,在全球风能市场中也占有绝对份额。
风能领域也是我国能源开发的方向。在国际竞争环境下开展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对于我国风能领域的技术竞争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专利分析、网络公开信息跟踪与分析、专家访谈三种方法,对风能领域的主要竞争者的技术竞争战略进行分析。首先在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进行专利检索,确定风能发电领域的主要国家和企业及其技术竞争优势。
2008年5月在DII数据库中IPC Code=(F03D*),即wind motors 做检索,共有12 392项专利,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或机构见表1,其中近一半机构是专门从事风机制造的公司,另一半机构则是近几年才进入风机领域的传统机电企业的巨头。同时,还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以IPC为F03D检索,共有发明专利1 315件,实用新型专利1 035件。对发明专利的主要国别和机构进行统计,德国134项,美国118项,丹麦66项,日本49项,西班牙共20项,这五个国家共申请387项发明专利,约占总数的30%。
除此之外,还结合网络信息源,包括各主要竞争者的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网站,如中国风机网、中国新能源网、中国能源网、世界风力发电网、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中国风力发电信息网、上海情报服务平台网,对风能领域主要竞争者的技术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从而试图挖掘其在风能领域采用的技术竞争战略以及拥有的竞争优势。同时,还结合专家访谈的形式,以期为我国制订相应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研究分析表明,国外竞争对手风能领域的技术竞争战略有若干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技术竞争战略、通过专利战略保障技术竞争战略的实施、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竞争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技术竞争意图4个方面。以下是较详细的分析。
3 以本国需求为导向确定技术竞争战略
根据各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新能源技术,满足国内对能源的需求,是各国开展风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首要竞争战略。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风能技术的发展,目前全球风能利用最好的国家都拥有的世界上最好的风能企业。欧洲各国和日本都不富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但都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因此欧洲和日本在利用风能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凭借其目前暂时领先的风能开发技术优势,加速抢占全球新能源市场,进一步大力争夺在新能源开发的主导权。
丹麦是全球风力发电率最高的国家,到2006年底,丹麦的总风电装机容量是3 125 MW,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2]。丹麦既重视发展大型风机制造行业,又在某种程度上针对那些具有农业或者海运技术生产背景的公司开发一些小型风机。就技术的先进性和占有全球销售份额来说,丹麦风电设备制造商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
德国风力发电市场截至2006年年底累计安装风力发电设备18 685台,发电总装机容量22 247 MW,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年风力发电量达306亿千瓦时,已占国内电力总需求的5.7%。2006年德国在世界风能产业所占的份额已达到37%[3]。德国的早期研发项目则注重资助航空工业开发数量较少的大型风机。
日本的新能源政策规定,日本的电力公司有义务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每年都有一定的指标,因此,风力发电在日本还会快速增长[4]。日本风力发电2004年年度达到1 000 MW,位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风力发电将达到2 000 MW。日本许多知名企业都从事风力发电设备研发生产,重点是开发适合日本地理环境的新型风机和发电量预测系统。
与以上国家相比,目前中国风能技术设备引进与合资的多,自主研发的少,因此结合国情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很重要。例如,我国东南沿海与日本与地理位置有不少相似之处,日本的机组抗台风技术是欧美国家设计时不曾考虑的,三菱公司拥有在强风作用下能防止叶片损坏的“逆风型风力涡轮机及其操作方法”[5],其新进展值得我们实时跟踪研究。
4 通过专利战略保障技术竞争战略的实施
与传统能源技术相比,风力发电技术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高风险、竞争性强等特点。国外大企业在研发阶段进行大量投入,因此,为了确保投资收益,各企业非常重视技术专利的申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在我国越来越突出,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要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积极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各主要风能设备制造公司很早就看好中国市场,积极在我国进行专利部署,设置技术壁垒,为自己赢得先机。通过分析发现,中国专利库和DII数据库中风力发电专利最多的机构基本一致。
德国在中国的风力发电专利主要属于Enercon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其中75件专利属于艾劳埃斯乌本(Wobben A),全球第三大风机组制造商Enercon公司的创始人。Enercon占全球13.2%的市场,专利内容丰富,涉及风能技术各个方面,其直驱式风机E-126型号已经通过单机容量7 MW电力输出测试[6]。西门子公司拥有7项专利,早在1998年就在中国申请了“风力发电设备和冷却风力发电设备中发电机的方法 ”的专利[7]。
美国在中国拥有风力发电相关的专利中有59件专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该公司已设计70米叶片,即140米翼展的大型风力涡轮机,预计发电功率可达7 MW。
丹麦在中国的风力发电相关专利主要由全球第一大的风力发电制造商Vestas(维斯塔斯)风力系统公司拥有,共计专利41件,内容涉及风力涡轮机、塔架、控制系统,以其附属装置。
日本在中国共拥有风力发电专利分别属于20多家公司,其中三菱重工有8件、神钢电机有5件、富士重工有4件。与德国、美国和丹麦等国相比,日本各公司的风能技术水平较为接近,没有一家日本公司具有专利数量的显著优势,不象GE、Vestas或Enercon等公司能够在技术水平上远远领先国内同行。
在申请专利时,许多公司出于反情报的考虑,比较注重策略。将专利申请者分散到各分公司或个人,可以使竞争对手在收集和分析专利资料时遇到麻烦。在DII数据库中,三菱公司以Mitsubishi Jukogyo KK,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Mitsubishi Denki KK之申请人分别申请专利各167,26,18和6件。如果想检索Enercon 公司的专利,则为零,因为其专利都是以Wobben A.个人申请。
申请专利后,各公司就可以利用专利设立技术壁垒遏制竞争对手。2008年3月通用电气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三菱重工业公司侵犯了其风力发电涡轮机的相关技术专利,并要求禁止进口三菱产涡轮机。三菱重工则表示并未像通用所主张那样侵犯其专利,将在接到诉状后采取应对措施。同样,由于通用电气拥有北美的“可变速”专利,到2010或2011年才到期,因此虽然Vestas公司希望全力进军美国可变速风机组市场,目前也只能等待。
由此可以看出,风能领域的主要竞争者技术竞争优势明显,拥有研发和市场优势,专利保护的应用,为其它国家和企业进入风能领域设置了很高的技术壁垒。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各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我国863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对600 kW、750 kW和1.5 MW等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项目为企业和大学提供支持,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应该积极参与,并产生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
5 通过并购实现技术竞争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
通过并购,既能获得专利技术,破解技术壁垒,占领技术制高点,又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常用的有效技术竞争战略。
由于看好风力发电的发展和市场,传统机电行业的巨头纷纷进入风能领域,主要途径是并购技术和市场水平都高的风力发电企业。在DII数据库中,截止2002年通用电气公司仅拥有风力发电机领域专利20件,但到2008年其专利达到211件,增长迅速,原因是通用公司于2002年收购了美国Enron风力公司。Enron是跨国的风电机组制造商之一,在大型离岸及陆地风机制造技术上占有重要地位[8]。通用公司通过并购,增强了风能研发能力,迅速占领风能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成为风能领域专利最多的公司。德国西门子在2004年10月并购丹麦风机制造公司Bonus Energy A/S,开始涉足风力发电,2005年又收购德国的风力发电设备公司(AN Windenergie GambH),在DII数据库中,西门子公司拥有的风力发电专利的数量也从2004年的33件增加到2008年的54件,现在可生产发电功率达3.6 MW的风力发电机,并打算以此进军德国风力发电市场。
同样,对于风力发电行业中的强者,并购其竞争对手,也可以达到迅速提高技术的目标。2003年丹麦第一大和第二大的风机公司Vestas公司与NEG Micon (麦康)公司合并,技术实力和全球市场份额都大幅提高。2007年10月,Vestas宣布将在美国休斯顿市成立一个研发中心,标志着其通过研发保持全球风能第一地位的战略意图[9]。
通过GE公司、Siemens公司以及Vestas公司的并购案例可以看出,并购无论是对想进入风能领域的传统企业还是风能领域的领先者都是一种实现技术竞争战略和市场竞争战略的有效方法。
6 通过合作研究实现技术竞争意图
合作研发是降低研发投入,减少投资风险的好办法,是主要竞争者实现双赢的技术竞争战略。分析DII数据库可以发现,风能领域的主要竞争者有时也是合作者,共同申请的专利不少。
通用电气公司收购Enron风力公司之前,已经与Enron公司及其属下ZOND能源公司开展风力发动机领域的合作研发,共同申请专利9件,最早的专利是1991年的“Self-assembling wind power plant, with on-board crane movable on load receiver of machinery casing”[10]。西门子公司在收购Bonus公司之前,已经与其合作,于2003年共同申请了Windmill blade manufacturing method involves arranging outer mold by enclosing mold core, to form mold cavity into composite layer is arranged[11]和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with a flexible serrated trailing edge[12]两件风机专利。
这种合作研发,对通用电气公司和西门子公司而言,既增强了自身的技术能力,又考查了合作对象,为涉入风电领域和购并奠定了基础,是一种双赢的技术竞争战略。
7 结束语
在石油能源日益短缺和气候变暖的压力下,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和低碳排放的能源受到各国的关注。全球风能市场份额大多都集中在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丹麦等风能利率高的国家的几个主要公司,它们在技术领域都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专利技术的拥有量大。通过竞争情报的分析发现,这些主要竞争者一般首先开发满足国内需求的风能技术,而后通过合作研究、并购技术领先的公司等方式达到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技术竞争目标。在此过程中各主要竞争者注重专利申请,并应用专利设置技术壁垒,保障自己的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风能技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我国快速增长的风能行业而言,要在全球环境下与国际同等开展技术竞争,就要深入了解主要竞争者的技术竞争战略,注重跟踪相关专利、互联网等信息源,从中发掘可以为我所用的价值,启迪科技研究和开发人员的创新思路,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摘要:随着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短缺和带来的气候问题,许多国家开始重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日本、丹麦、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在风能发电率和风机技术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风力发电机的主要竞争者也都来自这些国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源的检索,对风能领域的主要竞争者的技术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可以发现各国发展风能的技术竞争战略包括国内需求、重视专利保护、并购以及合作研发等。我国对风能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已很重视,同时还要加强竞争情报研究,以期从国外主要竞争者的技术竞争战略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经验。
关键词:风能,技术竞争战略,分析
参考文献
[1]GWEC releases Global Wind 2007 report,〔2008-05-29〕,http://www.ewea.org/.
[2]丹麦风电政策解析,〔2008-03-19〕,http://www.cnwee.com/article/article-176.html.
[3]德国风力发电态势趋好,〔2008-04-14〕,http://www.china5e.com/news/newpower/200707/200707110040.html.
[4]日本风力发电发展概况,〔2008-03-24〕,http://www.86wind.com/info/detail/2-1341.html.
[5]SHIBATA M,FURUKAWAT,HAYASHI Y,et al.Up-wind type windmill operation method involves turning nacelle fromnormal up-wind positionto rear side to move to down-wind posi-tion,so as to maintain windmill on standby in down-wind positionandto release yawbrake:WO,2003058062-A〔P〕,2002-12-26〔2003-07-13〕.
[6]E-126 prototype practice technology supplier internation-al,〔2008-05-25〕,http://www.enercon.de/en/-home.htm.
[7]Chneider O,Keyssner N.Wind-generator tower-haselectric generator driven byturbine wheel cooled by air-flowdrawnupwards through hollowturbine tower:WO,9930031-A〔P〕,1998-12-08〔1999-06-17〕.
[8]GE Power Systems signs agreement to acquire Enron’swind business,〔2008-04-15〕,http://www.desertskywind.com/news022002.htm.
[9]Vestas establishes research centre in Houston,Texas,http://www.vestas.com/.
[10]Weitkamp R.Self-assembling wind power plant,with on-board crane movable on load receiver of machinery casing:EP,101934-A〔P〕,2000-11-17〔2001-05-23〕.
[11]Stiesdal H,Enevoldsen P B,Johansen K,et al.Windmillblade manufacturing method involves arranging outer mold by en-closing mold core,to form mold cavity into composite layer is ar-ranged:EP,1310351-A1〔P〕,2003-05-13.
风能技术 第7篇
关键词:风能资源,风电设备,安装技术,风力发电
引言
风能资源因为具有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及绿色天然的特点, 所以利用风能资源来生产电力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在这样良好的发展前景之下, 风力发电技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进步着。笔者细致地分析与讨论风力发电风电设备的安装技术, 并对风电设备安装技术开发风能资源的发展进行深刻的研究。
1 对风能资源的介绍
虽然迄今为止, 全球各个国家发展经济所依赖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等化石能源, 但是这些化石能源除了在大自然的储量有限之外, 利用这些化石能源来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甚至有时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阻碍全社会的健康发展[1]。
在时代进步发展的需求之下, 新能源的开发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风能资源作为新能源其中的一种, 相比化石能源具有着无污染、绿色天然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显著特点。在对风能资源的利用当中, 用其来生产电力是风能资源对人类社会做出的最主要的贡献。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表示, 风能资源在全球大气中所蕴含的总能量大约是1017 k W, 又因为风能具有着可再生的特点, 所以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保守估算约为3.5×1012 k W, 而这么巨大的能量差不多是全球可利用水能的十倍。除此之外, 风能资源取之不及用之不竭的特点也让人们不必担心风能会衰竭。而风能资源在环保方面还有比较突出的贡献, 虽然在生产风电设备原材料以及制造与安装风电设备的时候会消耗一些化石能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风力发电量比污染物的排放量要大的多, 其中造成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将风能资源成为绿色能源的原因所在。
2 关于我国的风电设备安装技术的分析与讨论
虽然开发与利用风能资源的项目在我国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但是国家政府对此的重视却是有目共睹的。如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正快速地发展着, 而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 风电设备的安装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下面就将对我国的风电设备安装技术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讨论[2]。
风电设备的构件比较多, 主要包含着底座、塔筒、机舱、轮毂、叶片、变压器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力资源的实际情况, 要选择最适宜的风电设备机型, 并制定最合理的安装方案。在我国有两种风电设备安装方案, 其一就是将风电设备直接吊装运输到安装位置, 其二就是先将设备转运到临时设立的场地, 再进行安装。鉴于第一种方案的实施资金比较少, 所以其受到了人们更多的青睐。
在吊装风电设备之前, 最先需要做的是根据安装现场的交通情况、地理环境以及设备的高度、重量等重要参数来选择合适的起重机, 而履带式起重机就是人们通常情况下使用最多吊装设备, 小型汽车起重机则作为辅助工具。吊装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塔筒、机舱等比较大的设备构件, 吊机的受力与机舱重量是成正比关系的, 机舱越重那么吊机所受的力就越大, 而叶轮的受风面积也就越大, 这么说来风速会对设备的安装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规定风速不能超过8 m/s。当安装现场的风速在起重机停车要求的限制风速之内时, 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需要迎着风的方向来适当地降低起重机的吊臂;而当安装现场的风速比起重机停车的限制风速大时, 更加需要降低起重机的吊臂。为了能够准确而及时地收集安装现场及其周围环境的风力资料, 并确保安装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 安装工作人员的往往都是在施工现场办公甚至住宿。此外, 施工人员在工作的工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持履带起重机转移时的行进速度小于500 m/h[3]。
3 关于风电设备安装技术开发风能资源的发展研究
在我国, 风能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而且相比于其他自然能源, 风能表现出了更多的优点, 诸如绿色无污染、价格低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都包含在内。根据相关人员的统计研究发现, 风力发电很有可能在2020年变为我国的第三大发电形式, 而且其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第一可利用自然能源也是指日可待的。然而, 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发电所花费的成本比较高、产业化程度比较低、专业技术不先进以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都成为了阻碍风力发电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风力发电取得更好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存在, 下面将一一对其进行叙述[4]。
首先, 虽然对风力发电产业进行大力发展是我国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一, 但是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国目前尚未对风力发电产业制定一些与其相关联的政策措施, 也没有给予风力发电产业一定的经济支持。
其次, 我国的相关部门及其领导缺乏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这项战略规划的正确认识与重视, 也就不可能对此制定一些有效的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
最后, 虽然我国风能资源丰富, 但却并未对风能分布情况有足够的了解, 一些科学而基础的数据的缺乏阻碍了基础工作的实施。
相比于依靠水力或者火力来发电所消耗的巨额投资成本, 投资风力发电产业所花费的资金要少的多, 再加上风力发电为全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的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让世界各国越来越青睐于利用这项新能源来生产电力。虽然我国存在着一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的不足之处, 但是考虑到电力行业能源的紧缺以及结合我国提倡的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的政策, 风力发电产业也一定会在我国取得飞速的发展[5]。
4 结语
综上可知, 风电设备的安装是我国风电设备建设的主要工作, 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 秉着严谨而科学的态度来确保风电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才能够令风力发电产业更好地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张保民.针对我国应用风电设备安装技术开发风能资源的发展现状[J].科技与企业, 2012 (2) :82.
[2]刘彦东.风力发电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 37 (5) :74-75.
[3]薛一景.风电技术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J].电器工业, 2009 (6) :55-56.
[4]香小敏, 曾民乐, 陈茂豪.开发风电技术,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8) :27.
风能技术 第8篇
近日, 美国风能协会 (Americ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简称AWEA) 发布了美国《2007年风能纵览》 (Wind Power Outlook 2007) 。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风电装机容量。
2006年, 美国风电装机容量为2400MW, 2007年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MW。2007年, 全美风力发电量将达到310亿千瓦时, 可供美国300万户家庭用电。2000年美国一台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仅为0.76兆瓦, 2006年, 这一数字达到了1.6兆瓦, 可供应美国400户家庭用电。
2. 缓解全球变暖。
风电作为一种零排放的发电方式, 能够有效地缓解全球变暖趋势。在美国, 从商界到政府, 风能都是最受欢迎的能源形式。据美国科学家预计, 到2020年, 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提供全国用电总量的20%, 年减少CO2排放4亿吨。此外, 风电场运行不需要任何燃料, 因此风电的价格也不会随着能源价格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3. 提供就业机会。
近年来, 美国风电以25%~30%的速度增长, 这为美国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2006年, 美国Clipper、西班牙Gamesa、印度Suzlon和德国Siemens这4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先后在美国Lowa、Minnesota、Texas和Pennsylvania四个州建立了风力发电机制造厂和组装厂。此外, 西屋宣布要与德国DeWind (CTC子公司) 在美国Texas建立风力发电机制造厂。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丹麦Vestas也宣布要在美国Colorado建立风力发电机制造厂。2007年初, 西班牙Acciona Energia公司宣布, 计划在美国Lowa州建立风力发电机制造厂。这些制造厂的建立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此外, 风力发电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创收途径, 他们把风力发电机安装在自己的田地中,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 风电项目。
2007年, 美国完成了45项100兆瓦以上风力发电项目, 包括坐落在德克萨斯州的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厂FPL Energy的735兆瓦风能中心 (FPL Energy是Florida Power&Light Company的子公司, 专门从事风能业务, 是美国最大的风电场和风力发电设备的经营商和开发商) 。
5. 资金情况。
风能技术 第9篇
2010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筹备工作进入高潮阶段, 在荷兰经济部的支持下, 荷兰工商联合会 (FME-CWM) 将组织荷兰展团亮相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 (Wind Power Asia, WPA) , 本届展会将于2010年6月23至25日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隆重拉开帷幕。本次是荷兰国家展团首次亮相WPA。目前, 已经确认的参展企业包括VDL、Bakker Magnetics、WindFix、Slettenhaar、Pontis Engineering、We4Ce/Tres4以及Twenco等7家知名企业, 产品涉及发电与传动设备、风机配件、复合材料、叶片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咨询等领域。除了荷兰展团外, WPA2010还吸引了丹麦、德国等风能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展团。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风能 第10篇
目前,世界环境情况正在日益恶化,其中,利用煤炭、天然气、石油等燃料发电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千个重要因素,而核能发电则面临核废料的处理问题,不利于环境保护。根据1995年联合国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清洁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是最有利于人类的,而其中最便宜的就是发展太阳能和风能。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许多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地可取、不需运输;分布广泛,分散使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周而复始,可以再生。风能发电也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发电方式。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它是由于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均匀而造成的。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因此只要有太阳的存在,就有风能,所以从广义上来说风能属于太阳能的范畴。就世界范围而言,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开发的发电技术之一。由于风力发电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调整改善电力工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等各种优点,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我国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具备了大规模开发的条件。
远在近4000年前,我国就有利用风力驱动的帆船了。夏朝是我国有文字记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据记载:夏禹除了有治水的大功外,还“作舵加以篷碇帆樯”,也就是说,在近4000年前,我国已经有风帆船了。宋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载有:“扬郡以风帆数扇 ,俟风转车,风息则止。”这对水平风车是一个较完善的描述。其后,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一书中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的描述,描述了用风车灌溉的,情况,以后又发明了立帆式风车。1950年我国政府曾作过调查,在我国太湖周围就有用风力提水的设备20万台,这种篷车的6扇布篷分别装置在6根等分的竹竿上,上篷、落篷十分自如。
清代嘉庆年间,周庆所著的《盐法通志》上有关于一种大风车的记载:“风车者,借风力来回转动以为用也,车帆高二丈余,直径二丈六尺许。上安帆八叶,以受八风,中贯木轴,附设平行齿轮。帆动轴转,激动平齿轮,与水车之立齿轮相啮合,则水车能旋转,引水而上。”但十分遗憾的是书中并没有谈到发明人。
总是说来,在19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风力机作为一种替代人力的能源对生产力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如荷兰在18世纪中叶有风车9000座。美国在 19世纪中叶拥有有名的“美国农场风车”600万台以上,用于提水和发电。但随着蒸汽机出现以后,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廉价电力的获得,风力机的使用大幅度减少。各种被广泛使用过的风力机,由于其成本过高,功率过低,无法与蒸汽机发电等竞争。如号称“风车国”的荷兰仅留下900座风车,基本上是为招揽游客而开动的。美国仅在偏远地区还剩下15万台左右的风车,风能的应用似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1973年以后受能源短缺的影响,风能与太阳能又重新被看作是一种补充能源,得到了全球科学家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在1992年里约日内卢国际环保发展大会以后,人们对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干净再生能源风能又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
2001年7月,除美国外的全球各国在波恩就京都议定书达成共识,赞成推动风力发、电的发展,并一致认为核电并非“清洁能源”,按照京都议定书,欧洲各国承诺,在2008—2012年期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回到,1990年的水平。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和使用,其中发展风力发电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台站做出的多年平均风能密度分布图,完整细致地估算出全国各省离地面10米高度层上的风能资源量,我国陆地上的风能资源实际可开发量为 2.53×1011瓦。这还不包括我国近海的风能的储量。根据不完整的资源估算,近海 (水深10米),离海面10米高,风能储量约为陆地的3倍多,即7.5亿千瓦。
建国后,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1950年代在发展传统风车的同时,开始摸索研制风力发电机组;
1960年代重点发展风力提水;
1970年代末开始重点开发小型风力机组;
1980年中期开始,在推广小型风力机组的同时,重点科技攻关大中型风力发电机组;1983年在山东荣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风电场。
1990年代开始,风力发电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风电场的建设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力发电技术发展很快,单机容量已从55千瓦发展到 600千瓦,目前1兆瓦以上的机组技术也已成熟,并已商业化。
近年来,我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2003年我国新增风力机组131台,装机容量9.8万千瓦,新增8个风电场。到2003年底全国累计风电机组1042台,共有40个风电场,分布到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我国的风力发电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目前装机容量规模在10兆瓦以上的风电场有新疆达板城、广东南澳、辽宁东岗、内蒙古辉藤锡勒、吉林通榆、广东惠来、辽宁丹东和浙山括苍山等。
风能发电 第11篇
最近几年, 全球的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 矛盾更加尖锐。如今, 全球都面临着能源挑战, 气候恶化, 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能源安全问题被广泛地关注。
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它资源丰富, 取之不竭且安全、清洁, 是一种永久性的大量存在的本地资源, 可为我们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发展风电对于保障能源安全, 调整能源结构, 减轻环境污染, 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 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 来促使发电机发电。就现在的技术而言, 约3 m/s的微风速度 (微风的程度) , 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能技术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