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课程编号: ZX10172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先修课程: 酒店经营管理 后续课程: 酒店餐饮管理 总 学 时: 43学时 总 学 分: 2学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酒店客房管理》是旅游管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必修课。该课程以饭店客房部的对客服务与管理活动为主线,系统、全面地讲授客房服务与管理的理论及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使学生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客房运行与管理的业务知识,掌握客房服务操作技能和服务规范,了解基层管理的基本方法、工作的内容、技能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要领等,学会处理和解决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一般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 客房部概述(4学时)
第一节 客房部的地位作用及主要任务
一、客房部的地位与作用
二、客房部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客房类型与客房设备
一、客房类型及其表示方法
二、客房设备
第三节 客房设计与装修
一、客房设计与装修的原则
二、客房设计与装修的发展趋势
三、智能技术在酒店客房设计与装修中的应用
第四节 特色客房
一、女性客房
二、儿童客房
三、健康客房
四、主题客房
五、公寓式酒店客房
本章重点:客房部的地位作用及主要任务、客房类型与客房设备、客房设计与装修、特色客房等
本章难点:客房设计与装修的一般原则,现代客房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2章 客房组织管理(6学时)
第一节 客房部组织机构
一、客房部组织机构设置
二、客房部各班组的职能
三、客房部部分岗位的职责 第二节 客房定员
一、客房定员的意义
二、工作定额
三、客房定员的方法
四、采用灵活的客房定员方法 第三节 客房部经理
一、客房部经理的岗位职责 客房部经理的素质要求
三、怎样当好客房部经理
四、客房部经理的管理艺术
第四节 楼层主管
一、楼层主管的岗位职责
二、楼层主管的工作程序
第五节 楼层领班
一、楼层领班的岗位职责
二、楼层领班的素质要求
三、如何当好楼层领班
四、领班的忌讳
第六节 客房服务员
一、客房服务员的素质要求
二、客房服务员的准则
本章重点:客房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各岗位的职责,客房定员的方法,客房经理与楼层领班的管理要诀
本章难点:客房部人员的岗位职责
第3章 客房部管家系统(3学时)
第一节 房态的控制与统计
一、房态控制
二、房态统计
第二节 客房消费与在住客人查询
一、客房消费
二、在住客人查询
第三节 遗留物品与租借物品管理
一、遗留物品管理
二、租借物品管理
本章重点:客房部管家(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查询和管理方法
本章难点:客房部管家(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查询和管理方法
第4章 客房服务质量管理(6学时)
第一节 客房服务的组织模式
一、楼层服务台模式
二、宾客服务中心模式
第二节 宾客服务中心的管理
一、宾客服务中心的职能
二、宾客服务中心的运转
三、设置宾客服务中心后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的处理
第三节 客房服务项目与服务规程
一、客人住店期间的服务项目及服务规范
二、客人离店时的服务规范
第四节 客人类型和服务方法
一、按旅游目的划分
二、按宾客身份划分
三、按年龄划分
四、按性别划分
五、按国别划分
第五节 提高客房服务质量的途径
一、客房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客房服务质量的途径
第六节 客房部个性化服务
一、称呼客人姓名
二、了解、识别和预测客人的需求
三、将自己的姓名留给客人
四、个性化服务的全面实施
第七节 客房部与酒店其他部门的协调
一、与前厅部的沟通与协调
二、与工程部的沟通与协调
三、与餐饮部的沟通与协调
四、与采购部的沟通与协调
五、与财会部的沟通与协调
六、与洗衣部的沟通与协调
七、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与协调
八、与保安部的沟通与协调
九、与公关销售部的沟通与协调 第八节 客房部常见问题与对策
一、客房服务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二、客房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本章重点:客房服务的组织模式;客房常规性服务的规程及服务工作的管理内容;个性化服务;客房部与酒店其他部门的协调
本章难点:对不同类别的客人提供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如何正确处理客人的投诉
第5章 客房卫生管理(4学时)
第一节 客房清扫作业管理
一、不同类型房间的清扫要求
二、清扫作业的标准时间
三、不同类型房间清扫的先后顺序
四、客房清扫的一般原则和卫生标准
五、客房清洁剂的种类及使用范围
六、客房清扫时的注意事项
七、做床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客房的计划卫生
一、计划卫生的项目和清洁周期
二、计划卫生的组织
三、计划卫生的管理
第三节 客房清洁质量的控制
一、强化员工的卫生意识
二、制定卫生逐个的操作程序和卫生标准
三、严格检查制度
第四节 公共区域的清洁保养
一、公共区域的范围
二、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工作的特点
三、公共区域清洁保养的内容
本章重点:客房清洁保养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客房清扫程序及管理;客房计划卫生的组织和管理; 本章难点: 客房清洁质量控制方法
第6章 客房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5学时)
第一节 客房物品与设备管理
一、客房物品与设备
二、客房物品与设备管理的任务
三、客房物品与设备管理的方法
第二节 客房设施设备的清洁保养
一、保养的意义
二、客房物品与设备保养的方法
第三节 客用品的管理
一、客用品的选择
二、客用品的控制
第四节 客房部预算
一、制订预算的原则
二、制订预算的依据
三、预算的编制
四、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第五节 客房“保本点”分析
一、客房保本点
二、客房保本价
三、保本点分析
四、盈亏平衡点率
本章重点:客房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客房物品和设备的管理、设施设备的清洁保养技术
本章难点: 客房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7章 棉织品及洗衣房管理(4学时)
第一节 棉织品管理
一、布草房管理
二、缝纫室
三、制服的管理
第二节 洗衣房管理
一、洗衣房的任务
二、洗衣房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三、洗衣房的工作标准
四、客衣纠纷的预防与处理
五、洗衣房与楼层职责的协调
六、洗衣房营业报告
本章重点:洗衣房、布草房的运行程序、管理要求与方法;洗衣房的组织机构及员工的岗位职责
本章难点:洗衣房、布草房设备用品的配备及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
第8章 客房部安全管理(4学时)
第一节 客房部主要安全问题及其防范
一、各类事故
二、传染病
三、偷盗及其他刑事案件 第二节 火灾的预防、通报及扑救
一、火灾的危害
二、火灾发生的原因
三、火灾的预防
四、火灾的通报
五、火灾发生时客房员工的职责
六、灭火的方法
第三节 顾客人身和财物安全的责任问题及饭店的权利和义务
一、适用于饭店业的“饭店法规”
二、饭店的权利
三、饭店的义务
四、饭店和顾客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和终止
五、饭店与客人间责任纠纷的处理原则
本章重点:客房防火、防盗的主要措施及应急处理措施;客房可能发生的特殊事件的处理技巧。
本章难点:客房可能发生的特殊事件的处理技巧。
第9章 客房部人力资源管理(4学时)
第一节 客房部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
一、正确理解“服务”概念的内涵
二、树立“客人总是对的”的思想
三、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 第二节 客房部员工的培训
一、培训的意义与原则
二、培训的内容与类型
三、新员工的入职指导
四、培训计划的制定
五、如何增强培训效果
第三节 客房部员工的考核与工作评估
一、日常考核
二、工作评估
第四节 客房部员工激励
一、客房部员工激励的方法
二、员工激励注意的问题
三、客房部员工的过失行为与纪律处分
本章重点:客房部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员工的考核与工作评估;员工激励的方法
本章难点:客房部员工培训和激励的方法
第10章 21世纪酒店客房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3学时)
第一节 21世纪酒店客房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概述
一、服务和管理的高科技化
二、计算机将如同电视一样走进酒店客房
三、客房服务社会化
四、传统的酒店做床方法将被摒弃
五、客房服务将更加突出人情味和个性化
六、客房的设计经营和服务将走向无障碍化
七、行政楼层(EFL)将在未来酒店中大行其道
八、客房服务和管理中将更加注重客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问题
九、客房的装修和布置将更加注重特色和文化品味
十、对“单人房”和“钟点房”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十
一、“绿色客房”将大受欢迎 十
二、酒店市场将进一步走向细分化
十三、饭店客房将营造成为人们的“家外之家” 第二节 酒店客房的绿色管理
一、酒店实行绿色管理势在必行
二、酒店客房绿色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酒店客房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概述;客房绿色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章难点:酒店客房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概述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内实践教学最少要占课内教学总学时的30%,课外实践教学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见该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客房管理》.刘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第1版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visual studio 2010 是微软推出的软件开发的集大成者,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创建很多类型的应用,目前他也是作为敏捷开发的利器。下面我要演示的是怎么再visual studio2010中进行UML建模。
本人申明,由于这是本人是自学的,难免是有不足或者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改正。还有就是我用的工具是VS2010旗舰版(UItimate),高级版(premium),专业版(professional)可能并不具有UML建模功能。
我们这次主要是建两种类型的模型。 1. 用户用例图 2. 活动图
步骤如下
一.首先打开VS2010,新建一个空的win32控制台项目(注意添加为其添加解决方案),输入名字“网上书店系统”。如图
点“确定”
二.点“下一步”,选择“空项目”。如图
然后点“完成”,一个空的项目就建好了。
三.建模
点visual studio 2010 菜单栏上的“体系结构”(或者ctrl+,再N)“新建关系图”UML用例图.
在“名称”中输入自己想要的名称,然后一路点确定,知道完成,会出现如下界面,就说明UML这个工程已经建好了。
四.添加用例
下面这幅图是我们的的目标图,接下来我们要在visual studio 2010中实现它。
1. 左键单击“参与者”然后在工作区单击,在我们的工程中就会出现一个参与者的图标
再参与者的下面actor中双击,我们就可以修改它的名称了,我们这里改为“游客”,同理我们再这样生成2个参与者,并且分别把他们的名字命名为“会员”和“管理员”。 2.接下来我们就要往我们的工程中添加用例(usecase)了, 由我们的目标图可以看出我们需要5个“用例”,单击几面右方的“用例”,然后再工程中单击,我们既可以得到以下用例。图1.图2
图1
图 2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先生成5个用例。双击用例,修改其名称,最终我们的到的效果如下图(此时我们还没有排版和链接)
接下来,我们把各个图形排列成们目标图一样,当然你也可以排成自己想要的布局。拍好之后如下图
2. 接下来我们要把各个元素关联起来,单击工具栏中的“关联”然后再按住鼠标左键,从起点图开始,到了目标图之后松开鼠标,我们就把两个元素连起来了。如图(记得要点在图上,不然是连不起来的)
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再把其他的元素连起来,至于那个虚线的箭头,我们选依赖项就行了。都连好之后记得保存。下面这个图是完成了的图。
下面是活动图的建立方法
下面这个图是我们的目标图
一. 点visual studio 2010 菜单栏上的“体系结构”(或者ctrl+,再N)“新建关系图”UML活动图.
再名称中修改自己想要的名称,然后一路“确定”直到完成
1. 首先我们在我们的工程当中新建一个“初始节点”和一个“活动最终节点”建立的方法我就不多说了,跟上面的一样。如下图
然后再初始节点的上方添加一个注释,写入“登陆支付系统” 如图
接下来在工程中新建5个“操作”,一个“联接节点”,一个“决策节点”,并输入相应的名称。
然后把他们拍成目标图的样子。如图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即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对软件系统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和建模(建模是通过将用户的业务需求映射为代码,保证代码满足这些需求,并能方便地追溯需求的过程),它可以描述这个软件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直至实现和测试的全过程。UML通过建立各种联系,如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类/对象怎样相互配合实现系统的行为状态等,来组建整个结构模型。UML提供了各种图形,比如用例图、时序图、类图、协作图和状态图等,来把这些模型元素及其他关系可视化,让人们可以清楚容易地理解模型,并从多个视角来考察模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模型,这样同一个模型元素可能会出现在多个UML图中,不过都保持相同意义和符号。
UML有两套建模机制:静态建模机制和动态建模机制。静态建模机制是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包、组件图、配置来实现系统的用例建模、结构建模、组件建模以及环境建模,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组成,建立静态系统模型的。动态建模机制是通过消息、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活动图,定义并描述系统静态结构元素的动态行为和交互通信,构建动态系统模型。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旨在实现教师办公网络化,提高学院教务管理的效率。因此该系统必须包含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学生的信息管理等功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该教务管理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
(一)学生的学籍管理功能;(二)教学管理功能;(三)成绩管理功能。
通过初步分析,系统大致由学籍管理模块、排课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学生评教管理模块、教学计划管理模块和系统维护管理模块几个子系统组成。其中每个系统下面都可以包含数据处理、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
三、模型建立
(一)用例建模。
用例视图是从用户的角度看到的或需要的系统功能,是被称为参与者的外部用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建立用例模型,首先应确定参与者。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参与者有:系统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院系教务管理员、教师/教辅人员及学生。其中,学生和教师/教辅人员是多个,院系教务管理员是几个,教务处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是一个。
教务管理系统相关用例如下:
1、和系统管理员相关的用例:
用户权限更改、日志维护、增加用户、删除用户和管理系统后台数据管理。
2、和教务处管理员相关的用例:
教师排课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管理等。
3、和院系教务管理员相关的用例:
教学计划的录入与变更、新教师的管理、全系课表的查询等。
4、和教师/教辅人员相关的用例:
成绩的录入与查询、课表查询、评教查询等。
5、和学生相关的用例:
成绩查询、教师评教输入、个人信息的录入与查询等。
用户与用例关系及用例之间的关系见图1。
(二)静态建模。
静态模型是依据系统结构从静态观点描述系统的视图,它定义系统中的对象,类及类之间的关系和类的内部结构,即类的属性和操作。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在各种类,而且类与类之间也不是被割裂的,相互之间又存在各种关系 (如继承、关联、依赖和聚集等) ,可以分化为以下相关类:报表类 (Form) 、学生类 (Student) 、教师类 (Teacher) 、系统管理员类 (Sys_Manager) 、院系教务管理员类 (Dep_Manager) 、系部类 (Department) 等。
(三)动态建模。
系统静态建模建立之后,开始进行系统的动态建模。动态模型描述系统的功能是如何完成的,用时序图、活动图、状态图和协作图等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交互。
时序图将交互关系表示为一个二维图。纵向是时间轴,时间沿竖线向下延伸。横向轴代表了在协作中各独立对象的类元角色。类元角色用生命线表示。当对象存在时,角色用一条虚线表示,当对象的过程处于激活状态时,生命线是一个双道线。消息用从一个对象的生命线到另一个对象生命线的箭头表示。箭头以时间顺序在图中从上到下排列。图2给出了教务系统中教师的时序图。教师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登录系统,到个人首页管理模块,在成绩录入系统后,进行成绩提交,并成功保存。
(四)实现模型的建立。
UML使用组件图和配置图两种机制来描述系统的实现,这两种图都描述了系统实现时的一些特征,主要涉及到源代码的静态分布特征和要使整个系统运行的实现特性。组件图显示系统中软件构件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即显示系统软件方面的逻辑结构。配置图主要是用来说明如何配置系统的软件和硬件。
建模完成以后,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可根据系统的构件图生成系统的框架代码,所生成代码取决于所选择的编程语言,本系统选用的是Java语言。通常包括类的声明、属性声明、范围声明、函数原型和继承语句。产生代码后,可根据特定业务完成代码编写,最终实现该系统。
四、结束语
本系统结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的若干重点环节,给出了采用UML和Rose对其进行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采用该方法优于传统的过程开发方式,能够对整个开发过程提供灵活、一致、易读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软件开发的风险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
摘要:探讨面向对象技术中统一建模语言 (UML) 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建模应用。详细描述了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教务管理系统各模块的用例建模、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
关键词:UML,建模,用例
参考文献
[1] 吴建、郑潮、汪杰编著, UML基础与Rose建模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 张龙样.UML与系统分析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出口货物退 (免) 税业务繁杂, 办理环节比较多, 在退税资格登记环节、审核环节、审批环节等还需要跟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因此开发一套符合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信息管理系统尤为必要。由于出口货物退 (免) 税业务环节较多, 本文无法涵盖所有环节, 仅以退税资格认定环节为例来阐明使用UML进行软件开发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UML即统一建模语言, 是一种符合国际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 它也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方法, 包括用例视图、逻辑视图、组件视图、部署视图[1]。使用UML建模能够:
1) 符合国际标准, 方便交流沟通。
2) 易于使用、表达能力强, 能够可视化建模。
3) 与具体的实现无关, 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平台和工具平台。
4) 与具体的软件开发过程无关, 可以适用于任何软件开发过程。
5) 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紧密结合。
6) 与成熟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
2 分析建模
出口货物退 (免) 税认定是从事对外贸易经营者 (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没有出口经营资格委托出口的生产企业、特定退 (免) 税的企业和人员, 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办退 (免) 税业务的专项资格认定, 是办理后续业务的基础。没有办理资格认定的企业或人员将无法正常办理出口退税的其他业务。退税资格认定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格认定的登记、变更和注销[2]。根据UML标准的定义、结合退税资格认定模块的实际功能点, 我们把整个模块分成三个用例:登记退税资格认定信息、变更退税资格认定信息、注销退税资格认定。用例图如下:
2.1 登记退税资格认定信息
(1) 功能概述。退税资格认定采用登记备案的方式, 企业需要如实填写《出口货物退 (免) 税认定表》并签章后交主管退税部门, 经批准通过后标志着退税资格认定办理完毕。登记退税资格认定信息用例的功能是实现出口退税企业退税资格认定信息的登记功能, 包括企业纳税人基本信息、退税资格信息、以及扩展信息。这些信息中纳税人基本信息、扩展信息可以根据纳税人识别号从外部系统提取过来, 无法提取或者提取不完整时资格认定岗操作人员可以手工录入。
(2) 相关角色和触发点。资格认定岗操作人员正常登陆系统, 并选择登记退税资格认定模块, 该用例触发启动。
(3) 基本流程。a) 操作角色选择登记退税资格认定, 系统展示资格登记画面。b) 操作者输入纳税人识别号, 提取外部系统的纳税人信息, 并自动填充到画面对应的输入框。c) 操作角色补录其他的信息, 并提交。d) 系统验证画面内容, 根据字段间钩稽关系进行校验。验证无误后系统保存退税登记信息。e) 系统给出提示信息。
(4) 备选流程。a) 在基本流程的b) 步骤, 如果提取纳税人信息失败, 则系统能够正常展示资格登记画面, 操作角色能够人工录入信息, 并能够正常的保存。b) 在基本流程的d) 步骤, 如果画面字段内容校验不通过, 则系统给出提示信息, 通知操作角色哪些不符合规则, 以便进行修改。
2.2 变更退税资格认定信息
(1) 功能概述。已办理资格认定的企业, 如《出口货物退 (免) 税认定表》上填写的任何事项发生变化的, 应自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到原认定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变更退税资格认定信息用例的功能是实现出口企业退税资格认定信息的修改功能。
(2) 相关角色和触发点。资格认定岗操作人员正常登陆系统, 并选择变更退税资格模块, 该用例触发启动。
(3) 基本流程。a) 操作角色选择变更退税资格认定信息用例, 系统展示可以变更的企业列表, 以便选择。b) 操作角色选择一户企业并选择修改功能按钮, 系统展示该企业的资格认定信息。c) 操作角色根据企业提交的《出口货物退 (免) 税认定表》修改画面信息。修改完成后进行提交。d) 系统验证画面信息, 验证通过后保存。并给出提示信息。
(4) 备选流程。a) 在基本流程的d) 步骤, 如果画面字段内容校验不通过, 则系统给出提示信息, 通知操作角色哪些不符合规则, 以便进行修改。
2.3 注销退税资格
(1) 功能概述。注销退税资格是指已办理资格认定的企业, 按出口退税政策规定应停止办理退 (免) 税业务而予以注销资格的手续。注销退税资格用例的功能是实现资格认定的注销功能。
(2) 相关角色和触发点。资格认定岗操作人员正常登陆系统, 并选择注销退税资格模块, 该用例触发启动。
(3) 基本流程。a) 操作角色选择注销退税资格用例, 系统展示可以注销的企业列表, 以便选择。b) 操作角色选择一户企业并选择注销功能按钮, 系统验证该企业在申报、审核、审批、退调库环节是否有应办未办的业务。c) 如果所有业务已办理完毕, 则系统注销该户企业。d) 如果该户企业尚有业务未办理完毕, 则不允许注销, 系统给出提示信息, 通知操作用户哪些业务没有办理完毕。
(4) 备选流程
无。
3 设计建模
设计模型是对分析模型的细化和实现, 一般在用例模型分析完成以后实施。在该阶段需要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对用例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产生设计类、类关系图和对应的时序图。具体实现时我们采用三层体系结构:表现层页面流转控制类、业务代理类、数据库访问接口类, 流转控制类负责接收客户端界面的操作请求, 并初步处理后转发给业务代理类进行处理具体的业务操作, 需要保存到数据库的信息则通过数据库访问接口持久化到数据库。具体设计类和类关系图如下:
(1) 登记资格认定时序图。进行登记资格认定具体实现的动态过程如下图所示:首先由用户点击JSP页面的操作按钮, 触发操作事件, 该事件以HTTP请求的方式被发送到后台服务器, 依次调用TSZGRDServlet类、TSZGRDDelegate类、TSZGRDDAO类的getNSRXX方法和saveZGRDXX这两个方法来完成。最终进行数据库读写操作的是TSZGRDDAO类的saveZGRDXX方法。
(2) 变更资格认定时序图。进行变更资格认定具体实现的动态过程如下图所示:类之间的调用关系参考“1、登记资格认定时序图”这个章节的描述。
(3) 注销资格认定时序图。进行注销资格认定具体实现的动态过程如下图所示:类之间的调用关系参考“1、登记资格认定时序图”这个章节的描述。
4 总结
经过对退税资格认定模块的分析建模和设计建模, 该模块的设计类和类之间的关系、每个类的方法以及调用关系都已经设计出来了, 我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编码实现, 并且产出的设计模型清晰、明白、容易理解和交流。因此, 采用UML作为建模语言, 使用USE CASE用例图作为需求分析的手段, 结合现在软件工程领域成熟的软件开发过程, 我们能够对业务复杂、处理环节较多、规模较大的系统进行友好的、可视化的分析和设计。
摘要:出口货物退 (免) 税政策是国家为了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而采取的对出口企业实行退税补贴的一项优惠政策。我国对出口退税业务办理流程进行计算机化管理已经多年, 如何使用目前优秀的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 提高出口退税软件的研发质量、降低软件的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使用软件业界成熟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作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结合出口退税软件的退税资格认定模块来阐述使用UML建模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UML建模,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 (美) Rrady Booch James Rum Baugh, 《UML使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M], 2005, 3。
[2] 黄梅荪, 程慧霞, 吴必文, 《基于UML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研究和实践》[J];安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年03期。
[3] (美) Larman, C., 《UML和模式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05月。
[4] (美) 施穆勒, 《UML基础、案例与应用》 (第三版)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07月。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摘要】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的培养,是信息管理学的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深化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特征,总结了影响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几个重要启示。
【关键词】信息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启示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自然科学)项目资助,Nos.700693,700708。
1.引言
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信息的生存、传递、获取、加工(组织和检索)、利用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1]。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诸如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使得信息管理学科涉及的知识更新较快。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信息管理学的学科特点,采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但是,目前信息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时过于关注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实际应用的分析;教学方式单一,常常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得不“满堂灌”,师生无法进行双向交流;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融入到教学中等。这些问题致使信息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现状,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管理学的教学过程,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对一些真实、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消极旁观为积极参与,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后延伸材料的阅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管理学科领域与实业界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类课程的授课中,后来被逐渐推广,并在全球闻名的管理学院得到普及[3]。20世纪80年代,我国管理教育及培训机构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即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案例开发小组编写具有典型性、非偶然性的企业案例,通过相互讨论和独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设计案例时,案例教学法会把教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隐藏在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去分析、观察和挖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信息管理学涉及信息系统、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相关学科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单独、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加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管理案例问题设计的若隐若现,恰恰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洞察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根据案例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建立知识总体架构,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信息管理学的教学方法。
2.2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实践中,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体现出如下特征:
(1)教学目标的鲜明性。
信息管理学的教学特点是强调知识点的专业性和操作性,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都比较重视,前者如信息的获取和组织,后者如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系统操作等。与之对应,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鲜明,也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列,这种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加工和管理,再通过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问题进行讨论、验证和解决,可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广义上,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相对应。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存在很多与人合作的小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组员的互动,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求同存异。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向的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教条,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教学内容由于知识点安排较多,往往是“满堂灌”,使得学习过程过于呆板、枯燥。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典型案例、控制案例讨论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并适当进行归纳点评[4];学生可以针对典型案例的问题,自由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观点。很明显,双向教学过程对教师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和督促者。另外,双向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要对案例提供的感性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同时还要寻找零散的知识碎片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技能以找到解决方法,使得学习从简单接受知识的层次升华到整合、消化知识的层次,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的启示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几个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现总结如下: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信息管理案例教学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案例的选择、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案例讨论重点的拟定以及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提前酝酿筹划和巧妙安排。例如选择教学案例时,往往要求删繁就简,突出知识要点,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和引导,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目的。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的发言似乎减少了,学生的活动则相对增加了,但是这种转换并不能降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这一角色反而更加重要了。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备课,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案例,并筹划案例教学的重要议题以及实施方法,创造热烈而有秩序的讨论气氛,安排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些都无形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的进程,准确扮演导演、主持人、演讲者以及专家等不同角色。
(3)重视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
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更取决于其主观上是否重视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其中,面对难以预测的教学环境,掌握并善于运用一定的课堂组织引导技巧,是保障教师进退自如的重要“法宝”。具体而言,首先要善于把握信息管理案例教学的速度和节奏。根据课堂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掌控学生发言时间等手段进行进度微调,而调整节奏的关键是澄清学生的见解和观点,并及时就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进行阶段性小结和最后总结。其次,要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和技能,当面对冷场、跑题、争执等突发情况时,能够准确把握沟通时机、恰当运用沟通方式,避免出现课堂失控的难堪局面。
(4)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信息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是阅读案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案例的阅读是布置在课外进行的,而课外阅读可进一步分为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两种。其中,课前阅读的对象是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任务,一般在下次案例教学课之前进行,目的是为做好案例分析打基础;课后阅读是则是本节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余涉猎更多信息管理学科知识,通过课后案例阅读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更新知识,以拓宽专业视野。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目的鲜明和教学过程双向交流的特点。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角色扮演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的课前准备、案例讨论的正确引导是实施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费成, 宋恩梅. 信息管理学基础[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岩松, 赵明晓, 李健等.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解析[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徐有芳.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5(5): 107-109.
[4]刘春, 程效军, 吴杭彬. “地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特征分析与应用[J]. 中国地质教育. 2012(3): 90-93.
[5]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石莉(1978—),女,安徽涡阳人,淮北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第6篇
第四节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类型, 会判定生态系统。
②能在具体的生态系统中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说出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②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图片展示:
1当你站在一个池塘边,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你会想到池内的水草所起的作用吗?
二、导入新课。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引导归纳: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问题: 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
强调: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不是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简单拼凑)。
2.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析讨论 ①上面第1个图中,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②上面第2个图中,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③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细菌和真菌则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思考:
①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②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B 森林中的所有松树
C.一个池塘 D 一个蜂巢
问题:
①为什么一个花坛、一个池塘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一个蜂巢却不能呢?
②一个花坛和一个池塘在组成成分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其他生态系统的成分也有类似之处吗? ③读图分析资料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是什么(绿色植物)
消费者是哪些?(各种动物)
分解者是什么?(细菌、真菌)
问题3: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各起什么作用? 你认为它们对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稳定有何意义?
思考、表达交流, 补充:
uml案例教学管理系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