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设计范文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设计范文 第1篇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10月26日
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的理解。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
列式?为什么?(板书45÷2=)
(3)学生讨论: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①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②45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45升的12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3)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3.总结方法。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做“练一练”第2题。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练一练”第3题。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十一第2题。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1、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练习设计:
计算下面各题。新课标第一网
45÷2=÷5=÷3=
÷4=÷3÷2=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月26日
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进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xkb1.com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8÷345÷495÷6413÷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2
1.提问: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4÷2?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是几?
板书:4÷=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让学生操作后明确:4÷=124÷=16
(3)出示:4÷=4()4÷=4()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三、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4÷=4=6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练习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十一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6题和第8题。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练习设计:
4÷=3÷=15÷=
3÷=÷2=÷8=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0月26日
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正确进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14÷4512÷10310÷6
9÷3104÷452÷3141÷32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3.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几个,有几个,再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甲≠0)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各自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十一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十一第12题: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作业:练习十一第9、13、14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分数
练习设计:
÷=÷=÷=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6日
课题:除法简单应用题(1)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正确理出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升。
=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和“黑兔是白兔的”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
练习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简单应用题
练习设计:
白兔有36只,是灰兔的,灰兔有多少只?
小华体重35千克,是小刚体重的,小刚体重多少千克?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www.xkb1.com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6日
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2)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深对分数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4÷5812÷4556÷1245÷15口
2.分析数量关系
(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45②一桶油,用去了
(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①男生的人数45=女生的人数
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
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②方法同上。
(2)
计划是实际的45
杨树比柳树多12
节约了15
增加了58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5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
2.做练习十二第6题。
10小时行了全程的56,表示什么意思?
提醒:10小时行的时间相当于全程所需时间的56。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十二第7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三、作业:练习十二第7、8题。
板书设计:
除法简单应用题练习
练习设计:
一种电视机比原来降低了,正好降低了640元,原价多少元?
教后记:
www.xkb1.com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6日
课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试题。
重点难点:
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升)÷=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新课标第一网
板书:÷=(杯)3=8(杯)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计算。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作业
练习十二第9、10、11题。
板书设计: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练习设计:
÷÷74÷1÷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6日
课题:整理与练习(1)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7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复习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说一说。
补充各计算
二、基本练习
1.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文字题: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
(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
(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应用题训练:
四、作业:
第5、6、7题。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练习。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开发区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26日
课题:整理与练习(2) 本课初备 课时 共8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吴玉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重点难点:
整理复习,形成知识体系。
课前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3.实践:分析讨论第9题。
(1)出示第9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三、作业:写一份本单元的反思小结。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练习设计:
补充习题练习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吴玉珠徐攀华郭同林吴玉桃查宏兰刘青李荣华蔡丽霞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设计范文 第2篇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设计范文 第3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课本第28、29页例1和例2以及32页练习八的第1~3题。这是学生在分数乘法基础上首次对分数除法运算进行学习探究,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根据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由整数除法过渡到分数除法,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从分数除以整数入手,根据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例1采用整数与分数、乘法与除法两种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例2以折纸的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发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除法的意义,并知道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下一步学习分数除法运算做好知识储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他们能在联系与对比中将整数除法的意义类推至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时,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初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他们的学习还需要借助结构性探究素材的探索和信息技术的帮助,才能对分数除法运算意义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内化学习感知,形成综合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分数除以整数的现象,并综合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操作学习活动,引导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初步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式,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发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教学环境与准备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台、PPT课件等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教学内容,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并根据教学中数学操作活动的需要,将班级学生分成5~6个学习小组,方便他们进行讨论、分析和汇报。
●教学过程
1.找准起点,复习引入
◇谈话引入:班级开展中队活动,买来一些水果糖,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列式回答:100×3=300(g)
◇改编练习:这是一道列乘法算式解决的实际问题,你能改编成用除法算式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每盒糖果的重量、糖果盒数以及总重量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他两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回答:
1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列式:300÷3=100(g)
2 300g水果糖,每盒100g,可以装几盒?列式:300÷100=3(盒)
信息技术支持:PPT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情况,运用触发功能,随机点出学生回答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创设良好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研讨交流氛围。
◇回顾意义:通过改编练习,你能说一说,整数乘除法算式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吗?你是怎样理解整数除法的意义?
学生针对具体算式说一说,在乘法算式中,300是两个因数的积,而在除法算式中,300都是被除数,在两道除法算式中的除数都是乘法中的一个因数。整数除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信息技术支持:PPT根据学生的回答的列式,保留三道列式,去掉其他信息,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乘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沟通联系,理解意义
◇再次改编:每盒水果糖的重量原来用整数表示是100g,还可以运用分数来表示它的重量吗?同桌相互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可以运用“kg”做重量单位,把“100g”改成“1/(10)kg”,把“300g”改成“3/(10)kg”。
◇重新列式:让学生回答水果糖重量改成分数表示的情况,并列出分数乘除法算式。
◇对比发现:让学生对比这三道算式,发现分数乘法与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学生根据这三道算式,说一说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乘法的积,在分数除法中都是被除数,除法中的除数或商都是乘法中的一个因数,从而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信息技术支持:PPT根据学生的回答,运用色块进入动画效果,突出强调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沟通联系:同时出现整数乘除法与分数乘除法几道算式,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
通过对比,加强分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初步运用: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由一道分数除法,得出有联系的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结果。学生根据“2/(3)×4/(7)=8/(21)”直接回答出:8/(21)÷4/(7)=2/(3),8/(21)÷2/(3)=4/(7)。
3.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出示例2: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纸,进行折一折,算一算。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并讨论不同折法,带来的不同算法。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一种折法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即得到2个“1/5”,结果为2/5;另一种折法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即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通过乘法计算,也能得到2/5。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种方法,并说一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汇报:一种方法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另一种方法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1/2,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学生比较:第一种方法计算相对简单,结果直接明了;第二种方法需要把除法问题转化成乘法问题进行解决,也能算出结果。
信息技术支持:PPT随机出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实物展示同时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形象演示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不同的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4.比较发现,掌握算法
◇深入探索:教师出示把4/(5)平均分成3份问题,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再次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小结归纳:现在对比分数除法的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方法,选择一种解决方法,通过思考,学生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4÷3”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与“4÷2”有着不同。
◇探索算法:让学生对比“把4/5平均分成2份”与“把4/5平均分成3份”的两种不同算式,观察算式的第一步与原来的不同之处,得到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学生得到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即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得到算法:分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就是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从而把分数除法问题转化成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来解决。
信息技术支持:PPT触发的功能随机演示学生回答的不同情况,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通过实例得到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5.巩固训练,提升技能
◇学生根据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分数乘法运算,同时也练习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计算练习。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完成之后交流反馈。
◇进行判断练习。出示一组判断,让学生进行练习。
◇游戏活动。学生进行对口令游戏。同桌一位说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另一位迅速把这道算式转化成相应的分数乘法算式。
信息技术支持:借助PPT进入和退出动画及触发的功能,灵活出示学生巩固练习,通过对比、变式等题组练习,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
1.有效迁移,明晰算式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乘与除法的对比、以及整数与分数的变化,顺利让学生从已有旧知迁移到学习新知,拓展并建构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在课件制作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比较发现的教学条件,运用PPT的触发功能,根据学生的当场回答,相机出现改编的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探究学习。运用有效迁移,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沟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还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数形结合,深刻理解算理
算理是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教学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与长方形的均分联系在一起,打通学生折纸与计算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把学生折、算的思考过程运用PPT形象地演示出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动态、直观展示效果,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还运用了PPT的触发功能,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处理更加灵活。
3.比较发现,熟练掌握算法
算法多样化是优化的前提。教学设计中,预设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规律,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特殊情况下的不同算法,再改变除数大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在算法的选择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把握算法优化的契机。在信息技术上,采用进入与退出等动画效果,聚焦学生由算理抽象出算法的关键部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探索,通过等号前后比较,学生发现计算规律,从而牢记并熟练运用一般算法。
4.广泛运用,提升学生素养
“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对比探究 第4篇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第5篇
但是在折纸部分,存在两个问题,同桌小组合作折纸,有点流于形式,同桌之间交流较少。折纸结束后,我给学生留的说一说的时间比较少,我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纸的?通过折纸过程,如何写计算过程?我引导的太多,导致,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引导学生理解4/5除以2,就是把4/5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相当于4/5的1/2.在这一部分,我认为应该在导入部分,增添,说一说5/6乘以6/1的意义。这样学生再通过折纸就可以容易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算理。这也是设计中最失败的部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意义,其实有一些淡忘了。通过三次折纸,观察两个算式,总结计算方法。其实在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我发现其实只有少部分学生,才能发现一些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我对于这一部分,通常是在少部分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先让学生齐读,再找出关键信息去理解规律,再通过举列子巩固找到的规律或者计算方法。这一课时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导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不够。
《分数除以整数》教案设计 第6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意义
师:今天来了几位听课的老师,你想怎样在这节课上表现自己?
学生交流。
师:嗯,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表现,不过,不要太紧张,这节课我们只是来帮小猴子解决一些问题,不是很难,不信,你瞧!
出示问题:
(1)每只猴子吃半个桃子,四只猴子一共吃几个桃子?
(2)两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3)两个桃子,分给每只猴子半个,可以分给多少只猴子?
学生解决
师:观察这三个算式,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总结出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同位互说。
二、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师:通过解决小猴子吃桃子的问题,同学们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下来我们看看小猴子又要干什么。
出示课件:
师:根据这条信息,你能帮助小猴子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2)做一件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师:对于问题1),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观察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师板书课题。
2、探究方法,汇报交流
师:这个算式该如何算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① 折纸或画图的.方式(学生说一说)
② 9/10÷3=(9÷3)/10=3/10
师(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③ 9/10÷3=0.9÷3=0.3
④ 9/10÷3=9/101/3
师(板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说: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是求9/10的三分之一是多少,所以可以把9/10÷3转化为9/101/3。)
师:同学们真棒,探究出这么多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初步优化。
3、师:对于问题2),你能自己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订正。
进一步优化方法。
师:看来你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的方法,那我们试一试计算这两个题?
出示试一试:6/7÷5
5/11÷4
师:现在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呢?
4、观察对比,总结方法
师:观察刚才我们的计算过程,谁愿意来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呢?
学生交流,总结方法,并明白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普遍性。
师(出师课件)小结: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还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吗?强调0除外以及红颜色字眼。
(为了检验你是否真正掌握了方法,老师要考考你)
出示考考你:
4/5÷4=4/5 2/3÷6=2/3○() 2/5÷2=()()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下面就到了考验大家的时刻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争先恐后 连一连
5/9÷5 7/8÷6 1/10÷9
7/8 1/6 1/101/9 5/91/5
2、大显身手 算一算
10/11÷2 8/9÷8 28/19÷7 15/22÷5
3/2÷2 7/17÷4 2/9÷4 21/25÷14
3、火眼金睛 判一判
(1)2/5÷7=2/51/7=2/35 ()
(2)1/2÷3=1/2÷1/3=1/6 ()
(3)3/8÷3=3/83=8 ()
(4)3/9÷3=(3÷3)/(9÷3)=1/3 ()
4、解决问题
四、总结交流
师:今天跟大家共同学习,老师非常高兴!你的心情如何呢?你有什么收获呢?
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