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范文第1篇

答:系指列车在区件内停车;通过列车在站内停车;列车在始发站或停车站晚开、在运行过程中超过图定的时间(局管内)或调度员指定的时间;列车停运、合并、保留。

2、大型养路机械无火回送或远距离转移施工点时,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应编挂在列车尾部;严禁大型养路机械溜放、通过驼峰;严禁作为动力对货物列车进行调车作业。

3、在电气化区段,机组各车及各种附属车辆应加设警告标志内容?

答:在电气化区段,机组各车及各种附属车辆应加设“有电危险、禁止攀登”的明显警告标志。

4、线路捣固作业一般应配备哪些车辆?

答:捣固车、动力稳定车、配碴整形车、还可配备边坡清筛机。

5、大型线路机械在封锁区段独自运行时的运行速度和间隔有什么规定? 答:速度不得超过40km/h,续行间隔不得少于300m;并应随时做好停车的准备。

6、捣固车捣固镐异步夹持有什么优点?

答:内外两侧的捣固镐的夹持移动距离,因道床阻力的不同而不同。当某侧枕底石碴较疏松时,夹持阻力就较小,捣固镐的夹持移动距离就大,直到夹持阻力达到设定的油压力时,夹持动作才能停止,所以捣固后的石碴密实度是一致的。

7、大型养路机械在库内动车时,有什么规定?

答:要检查并确认各工作装置的位置正确、车上车下有无障碍物,就位后要放置止轮器。

8、大型养路机械出车前的检查项目是那些?

答:各机械车驾驶员及操作人员应按分工对车辆的走行、制动、油路、电路、工作装置、锁定装置及车内备品、信号用品等进行全面检查。

9、铁路视觉信号包括那几类及其意义?

答: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为红色、绿色、黄色。 意义:红色注意或减低速度; 绿色 - 按规定的速度运行。

10、空线和尽头线调车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答:在空线上调车牵引运行时,速度为40km/h,推进运行时为30km/h;在尽头线调车时,距线路终端应有大于10m的安全距离。遇特殊情况必须小于10m时,应严格控制速度。

11、大型养路机械连挂运行时,在满足其技术性能、施工作业需要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其编挂数量和编排顺序有什么要求?

答:应尽量将功率大、轴距大或较重的机械编排在前部。

12、无缝线路养护维修作业中,当发现什么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答:当发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碴离缝,必须停止作业,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13、防护中使用的移动信号有哪几种?

答:停车信号;减速信号;减速防护地段终端信号。

14、大型清筛机在收放工作装置时应注意哪些?

答:应选择线路比较平直的地段进行,在复线地段要与防护员联系,当确认邻线无列车通过时方准收起和放下工作装置。

15、大型养路机械运行时执行的“十六字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彻底瞭望、确认信号、高声呼唤、手比眼看。

16、对大型养路机械押车人员在列车运行时有什么要求?

答:必须在驾驶室内关好车门,身体不得探出车外,并注意倾听走行系统有无异响,动车时观察是否缓解,发现问题用无线电话及时通知押车负责人,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17、大型养路机械作业使用激光时,有什么规定? 答:严禁目视激光,不准在激光准直光束中穿行。

18、对负责列车中车辆的连挂人员是怎样规定的?对已编入列车的大型养路机械,其押车人员能否自行摘挂? 答:列车中车辆的连挂,由调车作业人员负责。押车人员无权自行摘挂。

19、大型养路机械摘车时的作业程序是什么? 答:一关折角塞门、二摘风管、三提钩的作业程序。

20、在有碴桥上,进行捣固作业对枕下道碴厚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在有碴桥上,枕下道碴厚度不足150mm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

21、大型养路机械在区间如遇制动机故障,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机组成员拧紧全列手制动机,以保证就地制动,采取安全措施,并向列车调度员报告,请求救援。

22、大型养路机械在区间运行时发生热轴应如何处理?

答:司机应采取常用制动,停车后下车检查,确认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确认安全无误时,方可继续运行。

23、大型养路机械在车站停留不进行调车作业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等)牢靠固定。

24、捣固车激光接收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捣固车激光接收器的作用是柱面镜将接收到的垂直条状激光束还原成圆形光斑,经过窄波滤光镜,投射到光电接收屏上;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由接收电路板转换成控制电信号,输出给司机室内的接收控制电路板。

25、传动轴的裂损原因有哪些?

答:(1)连接焊缝处,因焊接热应力产生裂纹:(2)花键轴、花键套材质不良,引起传动轴折断;(3)所受扭矩过大:(4)传动轴安装位置不合适;(5)传动轴不平衡量过大。

26、养路机械设备除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满足运行安全的要求之外还有什么规定?

答:设备应专管专用,加强日常检修和定期检查,经常保持良好状态。状态不良的,禁止上道使用。

27、大型养路机械在无缝线路地段作业时,作业轨温条件? 答:(1)一次起道量不小于30mm,一次拨道量不小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

(2)一次起道量在31-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20℃-+15℃。

在高温季节作业时,作业中机组人员应监视线路状况,发现胀轨迹象应立即停止作业。

28、大型养路机械一级保养对发动机及其他工作装置的工作时间如何规定? 答:发动机每工作100h和200h进行一次,其它工作装置每工作50h进行一次。一级检查保养时需先完成日常检查保养工作。

29、机组运行,乘机人员应遵守哪些安全事项?

答:机组运行时,严禁任何人抢上抢下,或将身体探出车外。需要了望时,要抓紧扶牢。不允许在车梆上或架空物上坐卧,不允许将头、脚、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上打闹。

30、捣固车作业中应注意事项?

答:(1)捣固车作业中,数据输入要正确,下镐位置要准确,避免镐头挤碰轨枕或钢轨。

(2)必须在机器完全停稳后方准下插捣固装置。

31、线路大修作业封锁前的准备作业和开通线路后的整理作业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答:封锁前的准备作业和开通线路后的整理作业,均应在施工慢行条件下进行。

32、大型养路机械运行前,各车司机长应对本车进行哪些检查?

答:大型养路机械运行前,各车司机长应对本车的制动系统、折角塞门、安全锁(链)、油位等有关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试风试闸,各工作装置、检测装置锁定到位、可靠,安全链拴挂有效。

33、施工结束后,机组返回车站如何进站? 答:当正方向返回车站时,凭信号机显示进站。

当反方向返回车站时,凭站方手信号引导或调车信号进站。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范文第2篇

我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铁路养护手段发展的历史,就是铁路百年史的缩影。

60年代以前:人力养护百年铁路,百年血汗。中国早年的铁路养路水平很低,至少到上世纪60年代以前,铁路线路养护基本上靠的是人力。一到铁路线路需要修理的时期,养路工人就扛起洋镐忙活开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正是养路工人的真实写照。

养路工人的工作量极其繁重,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线路养护的工作对象过于笨重粗大。我们可以按照最低的标准进行简单换算:按照每米50公斤计算,一条12.5米长的钢轨重达625公斤;而按照每个工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搬得动50公斤重的东西换算,仅搬动一条12.5米长的钢轨就需要10多个工人。

这仅仅是换轨一项,而更换一公里钢筋混凝土轨枕,就需要10辆50吨的车皮来运输;清筛一公里道床,就需要800个至1000个工人劳作一天。有人计算过,捣固枕木时用的重达4公斤多的洋镐,一个工人每天大概要举起2500次之多,累计举重至少10吨多。

人力养护线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养护工作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迈出了艰难的步伐。

60至80年代:小型机械化

上世纪60年代之后,为适应铁路快速、重载以及轨道结构重型化的技术发展,各国铁路竞相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到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的格局。

在此阶段,我国的铁路养护事业亦在探索多年之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开始在工作中使用小型机械,摆脱了完全依靠人力进行铁路养护的时代。

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作业有起道、拨道、改道、调整轨缝、捣固、清筛等。而这其中,捣固、清筛等作业又在铁路线路日常维护中最容易看到。

捣固镐和清筛机是我国最早采用的专门用于线路捣固和清筛作业的小型养路机械之一。

捣固镐具有一操

一、一操四等机型,顾名思义,就是一人可操作一把或四把捣固镐。这种机型后来被持久保留下来并使用至今的,是被称作小型液压捣固机的养路机械,由电动机或内燃机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在养路工人的操作下,对轨枕进行捣固。机械可架在轨道上推行,两台为一组,一次完成一根轨枕的捣固。

小型枕底清筛机是不需封锁线路、只需列车慢行通过的另一种小型养路机械,适应当时国内铁路作业方式的特殊要求。机械安装在轨道下,通过电动机驱动,实现对线路道砟的挖掘、清筛、输送回填等功能。这个机械可自动走行。

专用于起道、拨道、钢轨打磨、调直的机械,也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使用较多的一种小型养路机械设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30%左右。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减轻了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适应发展步伐,工务段普遍设立了机械化工队和养路工区,配备了以单项、小型为主的养路机械,如捣固机、扒砟机、边坡回填机、液压起道机等,这是当时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力量。

80年代末至今:走向大型机械化

我国铁路养护走向大型机械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

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密度的加大,繁忙干线的维修工作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无法完成。与此同时,轨道结构的日益现代化也向养路机械的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养路机械化工作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变革。

1983年6月,由当时的铁道部工务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考察订货组,赴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对欧洲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于是年7月中旬在奥地利同普拉塞公司签署了RM80型道清筛机、08-32型起拨道抄平捣固车、DGS62N型道床动力稳定车以及SSP103型配砟整形车各1台的订货合同。是年10月,铁道部利用日元贷款再次订购了同样型号的捣固车3台、稳定车2台、配砟车2台。

次年下半年,这批由奥地利进口的大型养路机械次第到达天津新港,配属给沈阳铁路局锦州第一线路大修段4台、北京铁路局北京机械化养路队7台。1985年,北京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京秦线进行了线路维修试验,共完成线路维修302.2公里;沈阳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沈山线、大郑线进行了线路大修试验,共完成线路大修34公里,两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而开创了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新局面,受到全路工务职工的热烈欢迎。

大型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在极大地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使原有的铁路养护作业体制发生了变革,而变革结果就是使在繁忙线路开“天窗”作业成为共识,并使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正式进入了大型机械化时代。

在引入大型机械之前,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无论是单线还是双线,一般都是采用在列车间隔时间内进行作业的办法,在列车到来前通知人员和机械迅速撤离轨道,但有时会因撤离不及时而发生事故。线路修理与安全行车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养护不得不考虑解决办法和新的出路。

经过长达几年的论证和慎重考虑,铁道部最终决定采用高效、大型的养路机械开“天窗”进行线路作业,这既是解决我国运输繁忙线路维修作业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化铁路线路维修发展的方向。所采用的新设备、新办法,对提高线路质量、保证运输安全和扩能具有保障作用。

经过全路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大型养路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形成一定规模,主型机械齐全,附属设备配套,在装备有捣固、清筛、动力稳定、配砟整形等机型的基础上,还陆续装备了钢轨打磨车、道岔打磨车、道岔捣固车、大修列车、道岔铺换设备等新型机械。装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十五”期间,铁道部批准并实施了大型养路机械及工务专用设备“十五”装备计划,总投资约44.6亿元,装备各类大型养路机械293台,工务专用设备125台,组成线路大修机组17个,线路维修机组32个。如果这个计划完全实施,“十五”结束时全路将累计拥有34个线路大修机组,70个线路维修机组,配备各类大型养路机械578台,各类工务专用设备214台。

为适应大型养路装备的组织需要,全路范围内陆续成立了19个大型养路机械段,全部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的大型维修作业。装备规模的扩大,极大地提高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并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保证了线路大修、维修工作的正常需要,在灾害抢险中尽快开通线路发挥重要作用,使新建线路提高开通速度成为可能,在全路五次大提速工程中,顺利完成了线路改线、调整超高等大量工程任务,线路达到目标速度得以实现等等。

据统计,我国铁路现有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分别达到线路捣固33000公里,道床清筛3520公里,钢轨打磨4200公里,道岔捣固12600组。2004年,为配合提速工程需要和正常线路大修、维修需要,全路大型养路机械共完成线路捣固38325公里,完成道床清筛2453公里,钢轨打磨3339公里,道岔捣固8210组。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范文第3篇

我国铁路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来,铁路养护手段随着铁路事业的整体进步,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纯粹的人力到小型机械化,再到大型机械化,铁路养护手段发展的历史,就是铁路百年史的缩影。

60年代以前:人力养护百年铁路,百年血汗。中国早年的铁路养路水平很低,至少到上世纪60年代以前,铁路线路养护基本上靠的是人力。一到铁路线路需要修理的时期,养路工人就扛起洋镐忙活开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正是养路工人的真实写照。

养路工人的工作量极其繁重,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线路养护的工作对象过于笨重粗大。我们可以按照最低的标准进行简单换算:按照每米50公斤计算,一条12.5米长的钢轨重达625公斤;而按照每个工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搬得动50公斤重的东西换算,仅搬动一条12.5米长的钢轨就需要10多个工人。

这仅仅是换轨一项,而更换一公里钢筋混凝土轨枕,就需要10辆50吨的车皮来运输;清筛一公里道床,就需要800个至1000个工人劳作一天。有人计算过,捣固枕木时用的重达4公斤多的洋镐,一个工人每天大概要举起2500次之多,累计举重至少10吨多。

人力养护线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作业质量不高。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铁路养护工作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迈出了艰难的步伐。

60至80年代:小型机械化

上世纪60年代之后,为适应铁路快速、重载以及轨道结构重型化的技术发展,各国铁路竞相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到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铁路已基本形成以大型养路机械为主要作业手段的格局。

在此阶段,我国的铁路养护事业亦在探索多年之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开始在工作中使用小型机械,摆脱了完全依靠人力进行铁路养护的时代。

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作业有起道、拨道、改道、调整轨缝、捣固、清筛等。而这其中,捣固、清筛等作业又在铁路线路日常维护中最容易看到。

捣固镐和清筛机是我国最早采用的专门用于线路捣固和清筛作业的小型养路机械之一。

捣固镐具有一操

一、一操四等机型,顾名思义,就是一人可操作一把或四把捣固镐。这种机型后来被持久保留下来并使用至今的,是被称作小型液压捣固机的养路机械,由电动机或内燃机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在养路工人的操作下,对轨枕进行捣固。机械可架在轨道上推行,两台为一组,一次完成一根轨枕的捣固。

小型枕底清筛机是不需封锁线路、只需列车慢行通过的另一种小型养路机械,适应当时国内铁路作业方式的特殊要求。机械安装在轨道下,通过电动机驱动,实现对线路道砟的挖掘、清筛、输送回填等功能。这个机械可自动走行。

专用于起道、拨道、钢轨打磨、调直的机械,也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使用较多的一种小型养路机械设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30%左右。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减轻了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适应发展步伐,工务段普遍设立了机械化工队和养路工区,配备了以单项、小型为主的养路机械,如捣固机、扒砟机、边坡回填机、液压起道机等,这是当时机械化作业的重要力量。

80年代末至今:走向大型机械化

我国铁路养护走向大型机械化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

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密度的加大,繁忙干线的维修工作采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无法完成。与此同时,轨道结构的日益现代化也向养路机械的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养路机械化工作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变革。

1983年6月,由当时的铁道部工务局等单位组成的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考察订货组,赴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对欧洲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并于是年7月中旬在奥地利同普拉塞公司签署了RM80型道清筛机、08-32型起拨道抄平捣固车、DGS62N型道床动力稳定车以及SSP103型配砟整形车各1台的订货合同。是年10月,铁道部利用日元贷款再次订购了同样型号的捣固车3台、稳定车2台、配砟车2台。

次年下半年,这批由奥地利进口的大型养路机械次第到达天津新港,配属给沈阳铁路局锦州第一线路大修段4台、北京铁路局北京机械化养路队7台。1985年,北京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京秦线进行了线路维修试验,共完成线路维修302.2公里;沈阳局使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沈山线、大郑线进行了线路大修试验,共完成线路大修34公里,两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从而开创了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新局面,受到全路工务职工的热烈欢迎。

大型养路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在极大地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使原有的铁路养护作业体制发生了变革,而变革结果就是使在繁忙线路开“天窗”作业成为共识,并使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正式进入了大型机械化时代。

在引入大型机械之前,我国铁路养护作业无论是单线还是双线,一般都是采用在列车间隔时间内进行作业的办法,在列车到来前通知人员和机械迅速撤离轨道,但有时会因撤离不及时而发生事故。线路修理与安全行车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养护不得不考虑解决办法和新的出路。

经过长达几年的论证和慎重考虑,铁道部最终决定采用高效、大型的养路机械开“天窗”进行线路作业,这既是解决我国运输繁忙线路维修作业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化铁路线路维修发展的方向。所采用的新设备、新办法,对提高线路质量、保证运输安全和扩能具有保障作用。

经过全路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大型养路机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形成一定规模,主型机械齐全,附属设备配套,在装备有捣固、清筛、动力稳定、配砟整形等机型的基础上,还陆续装备了钢轨打磨车、道岔打磨车、道岔捣固车、大修列车、道岔铺换设备等新型机械。装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十五”期间,铁道部批准并实施了大型养路机械及工务专用设备“十五”装备计划,总投资约44.6亿元,装备各类大型养路机械293台,工务专用设备125台,组成线路大修机组17个,线路维修机组32个。如果这个计划完全实施,“十五”结束时全路将累计拥有34个线路大修机组,70个线路维修机组,配备各类大型养路机械578台,各类工务专用设备214台。

为适应大型养路装备的组织需要,全路范围内陆续成立了19个大型养路机械段,全部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的大型维修作业。装备规模的扩大,极大地提高了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并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保证了线路大修、维修工作的正常需要,在灾害抢险中尽快开通线路发挥重要作用,使新建线路提高开通速度成为可能,在全路五次大提速工程中,顺利完成了线路改线、调整超高等大量工程任务,线路达到目标速度得以实现等等。

据统计,我国铁路现有大型养路机械的作业能力分别达到线路捣固33000公里,道床清筛3520公里,钢轨打磨4200公里,道岔捣固12600组。2004年,为配合提速工程需要和正常线路大修、维修需要,全路大型养路机械共完成线路捣固38325公里,完成道床清筛2453公里,钢轨打磨3339公里,道岔捣固8210组。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范文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范文第1篇答:系指列车在区件内停车;通过列车在站内停车;列车在始发站或停车站晚开、在运行过程中超过图定的时间(局管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