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精选11篇)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 第1篇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 宣传内容:
一、老年人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老年人宜进行的运动项目
一、老年人锻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心血管系统的特点与注意的问题
老年人心脏形态和结构的主要变化为心脏重量减轻,心肌纤维之间出现纤维化病变,左客观存在壁增厚,心室容积变小,瓣膜纤维化钙化。随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下降,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减少,60岁以上老人的心输出量仅相当 于25岁青年人的70%左右。
根据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特点,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动作要缓慢有节律,尽量避免速度过快、敝气和腹压过高的运动,如举重、摔跤等,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2、要学会根据运动中的自我感觉、运动后的心率变化控制自身的运动量,有条件者最好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3、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活动量应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能不盲目地增加运动量,以防心脏不能随较大的运动量而出现意外情况。
(二)呼吸系统的特点与注意的问题
老年人的呼吸道粘膜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萎缩现象,分泌功能下降,肺组织的纤维结缔组织增多,肺泡萎缩,肺泡面积下降,血液供给减少。胸廓常处于吸气状态,老年人的胸廓横径变小,前后径增大,胸廓的这种形态学变化对呼吸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变化特点,体育锻炼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时,即使进行活动量不大的运动也应多做一些深呼吸动作,以缓解由于胸廓横径变小而对呼吸运动产生的不利影响。
2、应选择一些以隔肌收缩为主的腹式呼吸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调整和提高整体功能水平。
3、体育锻炼时,最好在环境幽雅、空气新鲜的公园或树林里进行,清晨空气中的负离子对身体具有良好作用。在多雾的清晨应尽量不在室外活动。
4、在患急性呼吸道疾病时,应停止进行体育锻炼。
二、老年人宜进行的运动项目
1、散步、健身跑、游泳、各种球类和骑自行车等。
散步对中老年人最易掌握,是一项随时随地都可锻炼的活动。选择空气清新,林木幽静环境,轻松舒展,不紧不慢地信步而来,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周身舒爽。步行欲达到健身的目的,行走要有一定速度(每分钟达80~90步为中速,100步以上为快速),路程要有一定距离(一般每天6000步左右,体力强的可达1万步)。每天走路1小时左右,一次完成或上下午分次完成。做到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心悸气促,全身温暖舒适或微微有汗。
健身跑(即慢跑)的运动量比散步走路大,在开始时应舒展活动一下肢体,放松肌肉,作好准备活动。然后展开双臂前后摆动,协调而又节奏,深而均匀地呼吸。锻炼应从慢至快,时间从短而长,开始初练时慢跑5~10分钟而不觉胸闷气短,然后每天逐渐增加至15~20分钟,每天或隔天一次,最后甚至
可增到30~40分钟。慢慢结束后,应缓慢步行或原地踏步,不要马上停下,做好放松整理活动,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骑自行车是是一项锻炼肌肉(特别是腿部肌肉和关节)的全身性运动。很多中老年人仍将骑自行车作为交通和锻炼身体的两重功能。骑车的速度、距离和次数可根据各人体力酌情而定。但老年人究竟年事逐渐增高,应尽量不在刮风、下雨、严寒或酷暑时锻炼。在交通拥挤地区更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和意外。
游泳是一项比较适于中老年人的全身性健身运动,经常锻炼对身心健康好处很多。游泳活动需要一定设备和环境,开始前应作一次全身体格检查(患严重心肺疾病和传染病者不宜)。游泳时务必做好安全措施,下水前要作准备活动;姿式则各取所好,蛙泳、仰泳或自由泳等均可。运动量妥善掌握,根据各人的自我感觉,游程一般不宜这长,50米即休息一下,总量不超过500米。
各项球类活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等,可根据各自的条件和个人爱好加以选择锻炼。目的在于健身而不作剧烈性和竞技比赛。
2、太极拳、气功、保健按摩操和八段锦等。
太极拳是人人可参与的健身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操练需要全神贯注,精神集中,动作柔和、连贯、稳健、协调、目随手转和身随移,往往一气呵成。以“简化太极拳”实用易学,效果较好,便于普及,且室内、外随处均宜。
清晨练拳利于启动五脏六腑,傍晚练拳不仅风靡全国,是老少皆宜的活动。
气功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独有的强身保健方法。中老年人通过调身(调整姿势)、调息(调整呼吸)和调心(调整精神)的锻炼达到协调身体各部的作用,增强体质,增强防病和抗病的能力。
传统健身法还有八段锦(一套由八套运作组成的保健操)、保健按摩(依次自我推拿、拍打按摩身体各部位)和武术锻炼等,都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的老年人根据本人身体的条件,自己设计出一套保健操,长期坚持锻炼也能发挥良好的保健作用。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 第2篇
一、老年人要注意摄取的营养素
二、老年人饮食七项注意
三、“六个一”饮食原则
一、老年人要注意摄取的营养素
蛋白质。包括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前者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后者主要来源米、蔬菜等。脂肪。包括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很多老年人害怕脂肪,因为害怕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冠心病的等。其实,老年人也应该摄取脂肪,因为脂肪有保暖等作用。老年人可选择植物性脂肪,因它含不饱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提供人体必须的热量,主要食物来源有:蔗糖、谷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粱等)、水果、坚果、蔬菜等。
这三者均为人体提供热量,另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样不可或缺。
二、老年人饮食七项注意
1、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小米、大米、黑米交叉食用,可使营养结构趋向均衡。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起码要有1斤蔬菜、两个水果。至于糖尿病患者可吃低糖的蔬果,如杨桃、番茄等。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豆类首推黄豆。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老年人可多吃鱼,海鱼较好。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当体重,一天最好要锻炼1小时。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高血压、癌症的发病与高盐的摄入密切相关。
7、饮酒应限量。高血压的人忌喝酒,正常人则可适量喝红酒。
三、“六个一”饮食原则
一天一杯牛奶,宜早晨喝;
一天一个鸡蛋,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为人体所需要;一天一斤青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一天一斤左右的粮食,米、面、粗粮等;
一天100克精肉,包括猪、牛、鸡、鱼类等;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 第3篇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10年第10期, 题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何森医师等, 此研究受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基金资助。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 人群中血尿酸水平逐年上升。提到尿酸, 人们往往想到痛风这一传统疾病, 事实上, 近年来研究发现, 血尿酸还与肾损害密切相关, 并与老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一起使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衡量肾功能的指标主要有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微量白蛋白等。因肾脏代偿能力强, 肾功能损害往往表现隐匿, 血肌酐常在正常范围, 当肌酐>132.6微摩尔/升 (1.5毫克/分升) 、尿素氮增高时, 肾功能已到失代偿期, 对健康影响极大, 给社会增加负担。因此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予以相应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较大样本自然人群横断面资料, 探讨在正常血肌酐情况下,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是否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及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
此项研究人群来自“中国代谢综合征发病趋势和综合控制研究”, 研究人员在成都市成华区2007年5月采用随机整群选样和群内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 筛选出血肌酐正常中老年者1023人, 年龄平均 (63±6) 岁, 男539人, 女484人。对入选人员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并最终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发现, 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为28.1%, 其中男性患病率35.8%, 女性1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血尿酸水平均和肾小球虑过率呈负相关, 即尿酸水平越高, 肾小球滤过率越低, 发生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越高。综合性别、年龄、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等多因素, 采用统计学模型进行校正分析后发现, 血尿酸升高与早期肾功能损害有独立相关性。
以上结果说明, 在血肌酐正常的中老年人群中, 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较高, 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降低尿酸水平是否可以延缓肾脏功能的下降, 降低幅度是多少, 还需要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
同时还说明, 血肌酐即使正常,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肾功能已经下降, 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血尿酸水平升高。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呈降低趋势, 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在校正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 尿酸升高是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老年人健康长寿十四个“一” 第4篇
一瓶开水即一暖瓶白开水。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要喝7-8杯水。有些人身上无光泽,过早衰老,是与身上缺水分不开的。成年人身体65%-70%是水分,肝、大脑、皮肤含75%-80%的水,骨骼含水20%,血液含水90%。研究表明,白开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等元素,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特别是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这七八杯水怎么分配?最好是早晚各饮一杯半到两杯,剩余的在上下午、饭前饭后饮。为何要强调早晚饮呢?因为,早上喝水可清洗肠道、补充夜间失去的水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晚上喝水能稀释血液,保证一夜之间血液不黏稠,减少脑血栓、脑梗塞疾病的发生。有的专家还强调指出:每天中老年人的四杯水必喝,即清晨一杯、浴前一杯、睡前一杯,比年轻人多喝一杯。
一盅醋醋的主要作用是:解毒、杀菌、活血、解除疲劳。每日三餐中食用点醋,可以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
一口香油香油可以防治许多中老年疾病。因为香油里含有维生素A,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功能:(1)祛热、解毒、通便生肌。(2)降血脂、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对高血压、冠心病、肾病有防治和改善的作用。
一个洋葱洋葱作为蔬菜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欧美,它被誉为蔬菜皇后。据测定,每百克洋葱含钙、磷、铁、维生素C分别是40、50、2、8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尼克酸、蒜素、栎皮黄素、谷胱甘肽、硫化硒、前列腺素A、黄尿丁酸、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其中,蒜素、栎皮黄素、谷胱甘肽、硫化硒等,有防癌抗癌的功能,前列腺素A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降低人体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对抗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具有降低血压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黄尿丁酸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具有抗血管硬化及降低血脂的奇异功能。最新研究发现,吃洋葱可减轻眼睛的玻璃体混浊,改善视力,醋泡洋葱可降血脂、血糖。总之,常食洋葱,能防癌抗癌、降低血脂、改变血糖、稳定血压、净化血液、减低血管脆性,并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一只茄子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P、蛋白质和钙,特别是外皮,含量更高,是必须要吃的蔬菜。它有突出的三大作用:(1)防止发炎物质增长。(2)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3)抑制肿瘤形成。常吃茄子,能有效地防治脑血栓、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胆固醇、癌症、便血、痔疮和老年斑等。它所含的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粘着力,同时可以调节神经,增加肾上腺分泌,令人心情愉悦。它还含有一种元素叫龙葵素,能抑制肠癌、胃癌的发生、需要提醒的是,茄子性凉,妇女经期前后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一段鱼日本人长寿居世界首位,与吃鱼有关。有材料说,他们每年人均吃鱼100多公斤,超过大米的消耗量。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核酸。核酸是一种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它能使细胞新生。不仅如此,鱼还含有FPA,能使血液变清,流通更畅,防止中风、心肌梗死、老年痴呆。德国心脏病专家研究显示,平均每天吃鱼30-50克(最好是肥一点的海鱼),可有效降低心脏发病的危险。专家还指出,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让人的身体分泌出更多能够带来快乐情绪的血清素。
一个西红柿现代医学检测,西红柿在水果蔬菜中是维生素C、维生素P和尼克酸含量最高的一种。除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钙、磷、铁、谷胱甘肽、苹果酸、番茄碱、核黄素、抗坏血酸、柠檬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1)抗衰老,使人年轻,延年益寿。(2)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西红柿,男性前列腺癌减少45%,女性不得子宫癌、卵巢癌。(3)清胃健脾。(4)降胆固醇。(5)降血脂。(6)防治坏血病。(7)抗炎抗感染。(8)减肥。在这里必须提醒的是,西红柿不能与黄瓜同食,同食会破坡西红柿中的维生素,黄瓜中的分解酶和维生素C也会遭到破坏。
一碗紫菜汤紫菜被人们视为珍贵海味之一,素有“长寿菜”之称。每100克干紫菜含蛋白质25-30克,与大豆相当,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A和C、钙、铁、钠、钾、镁、锌、磷、碘等。紫菜的功能:防衰老、贫血、防治动脉硬化、咽喉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胃溃疡、肺脓肿、便秘、痰臭、脚气、高血压、阳痿,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能利尿、排毒、补肾、降低胆固醇等。
一杯奶为什么要喝奶?因为奶能补钙,保护肝、脑、肾、胃,预防肠道、心血管、胆结石、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喝奶,当然喝酸奶要比喝鲜牛奶好。酸奶既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和C,又含乳酸菌,能促进钙的吸收。研究表明、它能消食、明目、防癌、排毒、利尿、防辐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里要特别强调三点:一是酸奶能补充益生菌。专家指出,最常见的有益菌种是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细菌。在新生儿体内,大约90%的细菌都是有益菌类。人到中年,有益菌类就会减少到10%-15%。等到老年、有益菌类的数量甚至会减少到千分之一。二是酸奶延缓人的衰老。俄国学者契尼柯夫认为,衰老是由人的身体中毒引起的。理由是,人体肠道中大量的细菌尤其是大肠菌群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从而促成衰老。如果饮用酸奶,以引入大量的乳酸菌取代肠道原有的细菌,可以达到减少自身中毒、延缓衰老之目的。三是酸奶对妇女有特殊的作用。它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杀死念珠菌。每天坚持饮用250毫升酸奶,息乳腺癌的可能性就降低50%,乳酸杆菌对阴道里的念球菌杀伤力特别大。念珠菌在人体里繁殖非常快,危害非常大,酸奶可以制服它。喝奶的时间最好是晚上,晚饭后半小时至两小时之内。因为人体在夜间11点到第二天凌晨血钙含量最低,此时喝奶等于雪中送炭。
一个苹果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对健康非常有利的水果。它含有大量的苹果酸、钙、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苹果具有七大功能:(1)防治肺癌。苹果里含有可防肺癌的黄酮化合物,常吃苹果可减少肺癌的发生。(2)及时清除体内垃圾。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3)防治动脉硬化。吃苹果能软化血管,维持正常血压。(4)调节血糖。(5)治关节炎。(6)洽便秘。(7)减肥。专家曾对805人进行试验,得出的结果是:65-84岁的人,每天吃1-2个苹果,犯心脏病的危险可减少一半,胆固醇可降低16%。
一袋茶据现代科学分析和证实,茶叶中含有4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能改善人体生理功能,防治某些疾病。茶叶的主要作用是:(1)清除人体有害的自由基,抗癌,抗衰老。因为茶叶里含有茶多酚(亦称儿茶素),它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和抗老化作用。(2)防治“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3)提高免疫能力。(4)抗辐射。(5)防中风。(6)防骨折。(7)防老年痴呆。(8)减肥。有人做过实验,凉开水泡绿茶,可以减肥,有利于降血糖。喝茶,最好是喝绿茶、乌龙茶。因为绿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绿素、黄烷醇、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能防治肝炎、胆囊炎、前列腺炎、关节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胆固醇、神经衰弱、牙齿不坚固、癌症等。这里提请注意,睡前、服药前后、便秘、失眠、贫血、骨折、感冒和发烧时不宜饮茶,有胃炎、胆病、痛风、胃溃疡等病的人不宜饮茶。
一公里步行俗话说:“要长寿,多举步。”“天天坚持走,不活一百也活九十九。”步行有四大好处:健身、祛病、怡神、强体。据专家调查显示,不爱运动的人,其心脏要早衰10-15年,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比一般人高出1-3倍。那么,怎样运动,这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天的运动量不得少于一公里,即1000米,一当然,步行的里数要尽量多一些,步行的速度要尽量快一些。步行中,要抬头、挺胸、收腹、两手放松摆动、脚跟着地要实。
一个好的生活规律一是求安求和。安,即安静;和,即和顺。这是宋代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二是早睡早起。要与太阳一起行动。三是勤走动。要广步于室内和庭院。四是耳跟不闲。读书、看报、听音乐、陶冶情操,通畅气血、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自身的活力。
一个好的心情这是讲日常精神疗法。人的情绪,也就是人的心理状态很重要。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一颗健康的心,做到心胸开阔、事事乐观、笑对人生。中国有句民谚,叫做“心不老,人难老”。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呢?主要是做到“四忘”,即忘老忘病、忘忧、忘欲。实践中你能坚持做到这四点,心情自然就会好了,进而身体也就不会垮了。
老年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简报 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老年人群体守法规、知礼让自我防护能力以及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7月25日,大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走进社区广场为老年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民警首先针对老年人听力差、动作迟缓、交通安全知识匮乏等特点,通过“一对一”交通安全知识宣讲,深入浅出的为老年人们讲解交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警醒老年人一定要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随后民警还为老人们发放“一盔一带”交通安全宣传主题宣传单及购物袋,引导老年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提示大家要摒弃交通陋习,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的交通法规知识和安全出行意识,营造出携手摒弃交通陋习、依法文明出行的浓厚社会氛围。
老年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简报 第6篇
9月9日,正值中秋佳节之际,东阿镇太和村开展以“关爱老人,安全出行”为主题的老年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中,村两委组织老年朋友观看了《交通安全教育片》,以老年人可能遇到的交通安全状况为切入点,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向他们讲解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逆向行驶、随意横穿马路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尤其老年人生理机能相对较差,一旦面临剧烈撞击时,会造成摔伤、骨折、甚至更严重的身体伤害。由此警示老年朋友要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同时,强调老年人出行要遵循一慢二看三通过的通行原则,并给老年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就如何安全过马路、识别交通标志及其作用、安全乘车等方面进行耐心讲解。
下一步,东阿镇将继续全方位多形式,进小区、进乡镇深入开展老年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筑牢老年人预防交通事故的思想防线。
老年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简报 第7篇
交警宣讲“进社区”。在睦洲村,宣传民警为老年群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小课堂,以典型的涉老年人交通事故为案例,通过图片和视频,剖析事故原因,叮嘱老年人驾驶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上路必须佩戴安全头盔,做好个人防护,切勿横穿马路,不逆行、不酒驾,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和意外。
横幅“挂起来”。在辖区各村委会、社区、农贸市场、公园、老人服务中心以及各大交通路口、重点路段进行覆盖宣传提示,有效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知晓度、认同度。
屏幕“亮起来”。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和交通要道,及单位、村居、主要街道等区域,通过楼宇电视、LED显示屏的形式,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广泛宣传“百日行动”,努力扩大宣传覆盖面。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 第8篇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影响因素
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农村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我们于2008年10月对山东省11个地市的农村老年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东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烟台、潍坊、淄博、济南、日照和泰安等11个地市的610人山东省农村老年人为受试对象,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后,以统一标准的调查方法对受试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来获取资料。
1.2 调查内容
在参考大量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自制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状况、反映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的10个问题及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
1.3 分析方法
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知识获取途径进行统计描述;以老年人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因变量(低于60%的赋值0,等于或高于60%的赋值1)[1],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户口类型、个人经济、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主动了解健康知识、是否关注健康及村是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自变量,不同类型的自变量采用合理的赋值后,进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10份,有效问卷603份,有效率为98.90%;男性307人,占50.90%,女性296人,占49.10%;平均年龄69.78±8.03岁;未婚10人,占1.70%,已婚457人,占75.80%,丧偶或离婚136人,占22.60%;文盲360人,占59.70%,小学182人,占30.20%,初中及以上61人,占10.10%;农业户口567人,占94.00%,非农业户口36人,占6.0%;农民557人,占92.40%,离退休职工34人,占5.60%,其他职业12人,占2.00%。
2.2 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
将10个健康知识题目答对6个及以上定为及格,及格的有331人,占54.90%,不及格的272人,占45.10%。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各题目知晓率见表1。
2.3 老年人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农村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视广播、亲朋好友及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获取健康知识,见表2。
2.4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已婚、文化程度、户口类型、是否主动了解健康知识和是否开展健康教育5个影响因素被选入多元回归方程,其中文化程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的掌握影响最大,OR=3.69,即文化程度每增加一个级别,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3.69倍;其次是是否主动了解健康知识,OR=3.58,即主动了解健康知识的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是不主动了解健康知识的农村老年人的3.58倍;户口类型OR=3.34,即非农业户口的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是农业户口的农村老年人的3.34倍;村是否开展健康教育,OR=2.31,即开展健康教育的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是不开展健康教育的农村老年人的2.31倍;已婚OR=1.84,即已婚的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是离婚或丧偶的老年人的1.84倍,具体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山东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为54.90%,这与到2010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0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这与以往研究结果[3,4,5,6]相似,这可能是因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低,阅读能力受限所致。以往对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1,7,8]: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健康教育对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影响,本次调查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还发现主动了解健康知识的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比不主动了解健康知识的农村老年人好;非农业户口的农村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比农业户口的农村老年人好。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规划[5],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健康教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健康教育指导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老年健康教育[9]。(2)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以农村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如电视广播多制作一些有关老年人健康知识的节目,制作相应的健康知识VCD片;组织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对农村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等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3)根据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水平的各种因素,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相应策略和措施,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4)定期评估健康教育效果[10],可通过问卷、随访及反馈的方式,对老年人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庄润森,林德南,王生湧,等.深圳市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890.
[2]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R].北京:卫生部,2004.
[3]吴克明,陶恭亮.654例老年人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1):45-46.
[4]李多富,马尔健,陈伟,等.合肥市农村居民健康知识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7):537-539.
[5]马金姝.老年人健康知识及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6):751.
[6]薛桂娥,陈正英,沙永红.湘西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知识需求调查[J].家庭护士,2008,6(8):2169-2170.
[7]王雨,姜又红,李雨,等.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23-124.
[8]孟祥臻,孟庆跃,翟庆峰,等.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4):246-248.
[9]常春,张红霞,吕姿之,等.北京市中关村地区55岁以上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15.
关注中老年骨关节健康(一) 第9篇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俗话说,人无骨不立,骨无节不活。据统计,全世界有3.55亿的骨关节炎患者,而我国保守地估计也有1亿患者。骨关节炎患者每天忍受着关节疼痛、肿胀的折磨,举步维艰,寝食难安,身心倍受摧残,真是苦不堪言。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12日定为“世界关节炎日”,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重视对骨关节炎的防治,降低骨关节炎的发病率。
一、骨关节炎症,病根在软骨
(一)神奇的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虽然仅几毫米厚,但其结构与成分却十分精致。软骨的基质是由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多糖,构成的浓度很高的胶状聚集体。蛋白多糖聚集体形似蜈蚣,“蜈蚣”众多的足是由硫酸软骨素分子组成。千千万万条蜈蚣形的分子合成网状结构,就像高度致密的海绵状网络。更有趣的是,还有大量胶原纤维支架有机地插入其中,形成哥特式建筑的拱形结构。这一巧妙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使得关节软骨就像弹簧一样富有弹性,不仅经受得住千万次的外力冲击,而且防止了运动时对骨骼冲压造成的损伤。
关节软骨不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因而其代谢所需营养全靠关节的滑液维持。软骨表面有无数个6纳米大小的微孔,氧与营养物质由此渗透进入,代谢产物也由此排出。关节在运动中间断受压,有益于滑液进出软骨;如关节损伤,软骨将因缺乏营养交换而萎缩、软化,甚至退变。因此,关节损伤时应注意休息,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二)关节的老龄化与退变
关节是人体早衰的部位之一,30岁左右就开始出现退变,如不注意适当保持运动,退变的时间会更早、速度更快。
关节退变的表现:
1.关节软骨表面光泽逐渐丧失,由浅蓝色逐渐变成黄色;关节表面渐渐变得粗糙不平。
2.由于不断磨损,关节软骨渐渐变薄,表面出现裂纹,碎裂,甚至导致关节面出现缺损。
3.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的缺失,造成关节软骨的弹性结构功能大大退化,且难以修复。
4.关节软骨表面因缺乏滑液的营养滋润而渐渐软化,由光滑如镜变得粗糙不平,摩擦系数明显增大,导致关节出现种种功能障碍。肥胖者、长期吸烟者及糖尿病患者等,其关节的老龄化退变更严重、更迅速。
因此,中老年人坚持运动,保护关节,防止关节退变,才能保证健康!
(三)常见的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主要症状是痛、僵、响与残。关节软骨的老化、磨损及骨钙流失会造成各关节的骨关节炎,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它与老龄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如今颈椎病患者已趋向年轻化,许多中青年人因长期埋头工作,也易患颈椎病。颈椎的椎间盘因老化和磨损使之失去弹性、变薄,受到挤压就会变形而位置发生变动,可能会被挤向椎孔,造成椎管狭窄。同时,椎体边缘会发生骨质增生,也可压迫到邻近的神经、血管乃至脊髓,使人产生疼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的疾病。
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是该病最突出的症状。疼痛会沿臀部、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或弯腰等动作会加剧疼痛,活动或劳累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疼痛才减轻。
3.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因而其关节软骨最容易磨损、老化和退变,是最容易发生骨关节炎的部位。病情初期,膝关节疼痛不严重,渐渐持续隐痛加重。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或久坐后起立开始走时膝关节疼痛僵硬,特别是上、下楼困难,下楼时膝关节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严重时,关节酸痛、胀痛,跛行走,关节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动有弹响声,局部有明显肿胀。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丢失,关节间隙变小,外力会全部作用到失去软骨保护的软骨下面的骨头上,刺激骨头产生增生,成为骨质增生(骨刺)。
4.手骨关节炎
手骨关节炎好发于老年女性是由于劳损过度造成关节软骨磨损老化,大多发生在手指关节,主要症状为手指关节酸痛、晨僵(早上起床后,出现手部关节僵硬、发紧,按揉一会才会缓解)和肿胀,甚至变形。手指局部骨性出现增大,关节粗大,可形成结节。
5.足骨关节炎
足部的趾关节、踝关节由于退化、外伤或运动过量等原因,导致足骨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或者按压疼痛,严重时会从睡眠中疼醒,甚至发生关节畸形。
二、骨关节必需的四大营养素
(一)氨糖——补充关节软骨的基质
氨糖的全称是D-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它能合成人体中关节软骨基质的原料。
临床试验表明,氨糖分子小,易吸收——服用后2个小时就吸收进入血液,4个小时便出现在关节腔内。值得注意的是,氨糖对骨关节没有直接作用,因为它在人体内很快变成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这是关节蛋白多糖的重要成分。现在有医院直接为患者注入透明质酸,这种方法很直接,但是必须防止感染。
口服氨糖,对骨关节炎可起到润滑、消炎、镇痛、修复及提高关节功能和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大量试验发现,氨糖服用量必须达到1 500毫克/天才会对骨关节起到上述良好的作用。
有人问,糖尿病人不能多吃糖,能不能服用氨糖?回答是可以服用,氨糖因葡萄糖分子有了氨基,就不能被葡萄糖分解酶相认,所以不参与糖代谢,因而不会升高血糖;同时,氨糖呈碱性,使血液的pH值带弱碱性,更有利于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有助于降低血糖。
(二)硫酸软骨素
硫酸软骨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易溶于水,吸水性强,是构成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的成分之一。
它具有明显的亲软骨性,吸收后可优先进入软骨组织,增加关节内的滑液量,提供“垫衬”作用,增强关节的减震能力,并缓和行走或跳动时的冲击和摩擦。
它可促进新的软骨组织形成,体外试验研究表明,硫酸软骨素能增强软骨的再生。
硫酸软骨素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软骨输送重要的氧和氨糖营养素,防止因滑液缺失,导致软骨营养不良、干涸、变薄及脆弱,以促进软骨更新和愈合。
硫酸软骨素的抗炎作用明显,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每日摄入800~1 000毫克为宜。
(三)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分子在软骨内形成拱形支架,对于软骨的弹性与缓冲有重要功能,对软骨的耐磨、抗压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胶原蛋白现在已作为许多保健食品的重要成分,是骨关节抗衰老的重要保健营养素之一。
(四)钙
老年人防诈骗知识宣传方案 第10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处置,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统筹起来,既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形成强大震慑,又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为有效保障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通过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向养老诈骗发起强大攻势,尽快依法打掉一批养老犯罪团伙,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使得违法犯罪分子受到强大震慑,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领域涉诈问题,整治规范一批养老领域经营不规范、存在诈骗苗头隐患的机构、企业,切实防控因养老诈骗引发的涉稳风险;曝光一批涉养老诈骗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进一步形成养老诈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针对养老诈骗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专项行动积累的有益经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与制度,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深化打击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实施步骤。集中半年左右时间开展专项行动,分为宣传发动、打击整治、总结提升三个环节。2022年5月进行部署,正式启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宣传发动环节约半个月时间,通过发动群众,及时摸排掌握一批重点线索,为打击整治提供精准指导。打击整治环节约4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对以“养老”为名的涉诈问题隐患开展整治规范。总结提升约半个月时间,切实固化成果、加强建章立制。3个环节叠加压茬推进,其中宣传发动和打击整治两个环节贯彻专项行动始终,做到边宣传发动、边打击整治。
二、重点任务
(一)扎实抓好宣传发动。坚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提供违法犯罪线索、有效识骗防骗,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这项工作由政法和社会管理局牵头。
1.广泛动员、广辟渠道。要采取多种形式,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专项行动。在扎实做好中央政法委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交办线索办理的前提下,公安110接处警平台、12345市民热线等多种渠道要高效收集反映涉及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等相关问题线索。要从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和警情案件等专业系统中滚动排查研判相关线索,实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目标。各村(居)各有关部门对收集到的举报线索和上级转办的线索要尽快核实、查办、反馈,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并及时按要求报送线索办结情况。
2.正面宣传、正确引导。各村(居)各部门要充分用好各类新闻媒体,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将防范非法集资、保健品诈骗、养老诈骗等宣传纳入老年宣传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综治中心、网格员等力量作用,对老年人“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通过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专题文艺演出等形式,让涉老反诈宣传进村(居)、进超市、进公园、进广场、进家庭。要突出宣传重点,针对养老诈骗特点和老年群体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以案说法教育活动,揭露养老诈骗“套餐”手法,帮助老年人提高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筑牢老年人思想防线,深化宣传效果。要引导养老诈骗受害群体树立合理预期,增进对这次专项行动的理解和支持。
3.严格把关、严防炒作。宣传报道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政法机关侦查手段。严格遵守办案程序,不得对尚未终审的案件作定性报道。注意保护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人员、举报人、证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等个人信息。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对养老诈骗重大敏感案件,加强舆情风险评估监测,细化工作预案,打好主动仗。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升温,相关成员单位和村(居)要及时协调加强引导管控,严防恶意炒作。
(二)依法从严打击养老诈骗。坚持依法严惩、重拳出击,把打击锋芒对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养老诈骗,依法对存案深挖彻查,对新案加快攻坚,确保打出声威。这项工作由派出所牵头。
1.加大打击惩处力度。派出所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接协同,重点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宣传“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深挖一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调集精锐力量、加大破案攻坚力度,快侦快破一批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注意发现、识别、打击养老诈骗团伙中可能存在的黑恶势力,深挖养老诈骗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
2.严格依法办案。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用足用好法律武器,不放过任何一个犯罪分子,确保打击有力、惩治有效。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把握好法律政策界限,依法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坚决防止人为“拔高”“凑数”,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对不构成犯罪、但以“养老”为名欺诈老年人的民事纠纷案件,综合运用行政执法、民事司法等手段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深入开展整治规范。把开展整治规范作为专项行动的重中之重,依法整治规范以“养老”为名的各类涉诈问题隐患,切实铲除养老诈骗的滋生土壤。这项工作由政法和社会管理局牵头。
1.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摸排,对存在苗头性问题的相关机构、企业,做好风险提示,增加抽查、检查频次,加大监管力度,提醒规范运营;对存在明显问题但不构成犯罪的,及时警示约谈其主要责任人、停止经营活动、责令整改、督促清退资金,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民事等手段引导其抓好整改,对涉及其他部门的涉诈问题线索依法移交有关主管部门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及时固定证据,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打击。
2.加强分类处置。对相关问题风险隐患建立台账,综合评估,逐一研究确定相关机构、企业等涉诈问题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管控名单,强化分级分类处置。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专项行动始终,加强相关涉稳情报收集研判预警,统筹做好受害老年人教育引导、资金清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坚决防止因工作不当影响社会稳定。对一些涉众型养老诈骗案件,充分考虑其复杂性,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一案一策”“精准拆弹”要求逐一化解;对“爆雷”风险突出的,严格按照风险防控工作预案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守住不发生重特大群体性的事件的底线。
三、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推进。设立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简称“专项办”),由常乐镇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任,下设综合工作组,组长为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局长宋钧。专项办要充分发挥统筹谋划、组织实施、协调推动、督办落实等职能作用,综合工作组要细化方案、压实责任,主动担当、真抓实干。专项办要做好日常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报送、简报宣传等工作制度,及时汇总情况、研判形势、协调调度、督导推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村(居)各成员单位要严格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按照本方案要求和各自职责,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切实把专项行动作为本地区本部门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针对本地区养老诈骗问题严重程度等情况,因地制宜、有所侧重,有诈反诈、有乱治乱。
老年人防诈骗知识宣传方案 第11篇
加强养老服务领域诈骗活动监测预警,紧盯发生在老年人身边、侵害老年人利益的人和事,从根源上防范和化解风险。依法打击整治存在诈骗风险隐患的养老服务机构,有效遏制养老服务领域诈骗,净化规范养老服务市场。加大宣传教育,完善管理机制,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时间
5月24日至10月24日,为期5个月时间
三、排查对象
全县所有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
四、工作内容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养老服务机构非法炒作集资问题。排查整治已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以提供床位包干使用权、优先居住权、照顾陪护、高额利息分红回报或享受消费优惠为诱饵,引诱老年人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收取相关费用问题。养老服务机构以“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或长期出租“养老公寓”、销售“老年产品”、“以房养老”等名义,承诺高额利息或回报为诱饵,向入住老年人或社会公众吸引投资问题。
(二)养老服务机构诈骗老年人资金问题。已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高额收取押金或保证金(超过月服务费6倍),非法吸收老年人资金问题。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等形式,在养老服务机构内推销“保健品”“药品”等行为,通过进行虚假商业宣传,骗取老年人信任,非法吸收资金的问题。排查整治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利用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和社区服务的便利,向老年人宣传涉及“消费返利”“健康管理”等消费金融渠道,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等虚假广告信息,以骗取老年人资金,使老年人利益受损的问题。
(三)非法开展养老服务的问题。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服务机构名义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场所。
五、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5月24日至5月31日)。结合工作实际,成立防范打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制定防范打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及时启动相关工作。向各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宣传《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以及处置非法集资等相关政策法规文件,定期梳理分析我县养老服务诈骗行为的新手法新伎俩,动员各养老服务机构向机构内老年人宣传防诈防诈知识,通过播放防诈反诈宣传片、悬挂防诈反诈宣传标语、发放防诈反诈宣传图册、宣讲防诈反诈典型案例等多种宣传方式,营造良好宣传氛围。5月31日前,实现养老服务机构防范化解养老服务诈骗标语上墙。
(二)摸底排查阶段(6月1日至8月30日)。全县范围内依法办理登记备案的养老机构、已登记未备案的养老机构和未登记为养老机构但实际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社区养老服务站)一并纳入风险排查范围。
老年人健康知识宣传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