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有机肥范文
矿物质有机肥范文(精选9篇)
矿物质有机肥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进行,属冷温带干旱区,海拔1 531 m,年均降水量160 mm左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蒸发量1 919 mm,干燥度5.85,年平均气温7.8℃,≥10℃积温为2 985℃。全年无霜期156 d,年日照时数2 945 h。试验区土壤为荒漠灌淤土,试验地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12.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5.97、13.46、138.00 mg/kg,p H值8.3。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武科2号,属中熟丰产型品种,纯度≥98.0%,发芽率≥95%。矿物质有机肥由河北攀宝沸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质≥30%,总养分(N+P2O5+K2O)≥4.0%,矿物质含量≥10%。尿素(纯N≥46%)由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磷酸二铵(N≥18%,P2O5≥46%)由美国嘉吉化肥国际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1:当地目前单产目标为15t/hm2的玉米高产栽培方法,其施肥指标为:纯N 450 kg/hm2、P2O5225 kg/hm2,不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处理2:化肥较处理1减量15%,施纯N 382.5 kg/hm2、P2O5191.25 kg/hm2,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处理3:化肥较处理1减量30%,施纯N 315 kg/hm2、P2O5157.5 kg/hm2,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处理4:化肥不减量,施纯N 450 kg/hm2、P2O5225 kg/hm2,配施矿物质有机肥450 kg/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5 m4 m)。其中,全部的矿物质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40%的氮肥作基肥,60%的氮作追肥,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施50%,玉米薄膜覆盖种植,宽窄行播种,宽行60 cm,窄行40 cm,株距25 cm。灌水及其他管理措施参照当地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
1.4 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玉米考种按常规方法进行,测产按小区单打单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16]。经济效益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1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的投入与产出比较
因为其他投入和管理措施一致,不同处理投入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减量的化肥与配施的矿物质有机肥价值的差值。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3总投入较处理1降低1.6%,处理2、4的投入分别较处理1高1.6%和4.7%。测产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表2);处理4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达16 544 kg/hm2,处理2、1次之,处理3最低。处理4、2较处理1分别增产7.6%和2.7%,处理3较处理1减产6.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1、2和处理4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与处理1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处理4与处理3间差异显著。收获的经济系数基本一致,生物产量与总产值之间的差异与经济产量一致。说明配施矿物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化肥减量15%条件下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保证玉米稳产或略有增产,但化肥减量幅度超过30%则产量呈下降趋势。
(元/hm2)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5%水平下差异显著性。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
土地生产率可反映土地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与处理1相比,处理4的土地生产率、土地净产率和土地盈利率分别增加7.61%、7.42%和9.58%。处理2的土地生产率、土地净产率和土地盈利率较处理1分别增加2.66%、2.63%和3.40%。处理3土地生产率、土地净产率、土地盈利率均呈下降趋势,较处理1降低的幅度分别为6.74%、7.97%和10.30%,与处理1、2、4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既使在配施有机肥的条件下,化肥的减量幅度超过30%时,也会显著降低农田生产的效益。
(元/hm2)
2.3 不同处理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在该新技术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消耗与产量、产值的比例关系。由于物化劳动无法还原为劳动时间,因而这里用消耗的活劳动生产率来表示。从表4可以看出,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力占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劳动净产率和劳动盈利率的4个指标都以处理4最高,其他依次为处理2>处理1>处理3。其中,以最能直接客观反映劳动效率的劳动生产率、劳动净产率和劳动盈利率3个指标比较,处理4分别较处理1提高7.61%、7.42%和9.59%,处理2较处理1提高2.66%、2.63%和3.41%,而处理3则较处理1分别降低6.74%、7.96%和10.29%。说明玉米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后,由于单位农田面积经济产品和产值的增加,从而提高了活劳动的生产效益,同样,化肥减量的幅度超过30%时,由于经济产品和产值的降低和活劳动的经济效益下降,导致了劳动力的浪费。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资金生产率的影响
资金生产率指标反映了在生产中投入的资金与生产成果的比率关系,是评价农业新技术的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表5可以看出,矿物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较只施用化肥的的效益要好。从净产值、资金产品率和成本盈利率3个指标比较,其排序都是处理4>处理2>处理1>处理3,表明化肥和矿物质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增大增加单位资金的产品率,从而提高玉米生产中资金投入的回报。同时可看出,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的条件下,处理2单位农田面积的资金生产率各指标较处理1都略有升高,处理3净产值、资金产品率和成本盈利率3个指标分别较处理1下降了8.1%、5.3%和6.5%;表明处理2在资金投入收益上合理划算,而如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化肥的减量达到30%及以上时,资金生产率会降低,在生产上不划算。
3 结论
从研究的结果看,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对作物产量、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都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在河西绿洲灌区当前高水平化肥施量条件下玉米的产量较高,但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15%时,玉米在原本高产量的基础上又可以增产2.7%,而在化肥减量30%时,则会减产6.7%;同样的,在化肥减量15%时其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2.7%和2.5%,化肥减量30%时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会降低6.7%和6.8%;说明在化肥减量15%以内时,用矿物质有机肥替代15%化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其次,在化肥不减量处理下施用矿物质有机肥,可以得到比减量时更高的产量和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但其投入相应的也高,资金生产率不如化肥减量15%配施矿物质有机肥高。所以配施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试验处理中所得出有关玉米产量(或产值)的增加的结论与孙文涛等,田艳洪等,高亮等得出的有关有机肥在玉米应用产量方面的结果一致。从总体上看,配施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生产劳动的利用效率。从低投高产与节能减排的前提来看,在当前施肥水平和技术配套条件下,施用矿物质有机肥条件下化肥减量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减投增效、有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矿物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对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和矿物质有机肥配合施用对玉米增产效果显著,配施矿物质有机肥600 kg/hm2,化肥施量在当前高施肥水平基础上减量15%时,玉米籽粒的产量为15 783 kg/hm2,增产率2.7%,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盈利率均有所提高,而化肥减量水平达到30%时,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都呈下降趋势。
矿物质有机肥 第2篇
用含盐浓度为60~300 mmol・L-1的中性盐(NaCl:Na2DSO4=1:1)或碱性盐(NaHCO3:Na2CO3=1:1)对8周龄砂培虎尾草(Chloris virgata Swartz)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的`含量来分析虎尾草体内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对盐碱两种胁迫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盐胁迫和碱胁迫均能引起虎尾草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和甜菜碱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但在积累程度及对渗透调节的贡献方面,两种胁迫之间有所不同.其中盐胁迫和碱胁迫均引起地上部分脯氨酸显著积累,而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地下部分脯氨酸积累的结果则表明,盐胁迫大于碱胁迫,当碱性盐浓度较高时,积累量反而有所降低.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可溶性糖的积累均表现为随胁迫增加而上升,而且碱胁迫下的增加幅度大于盐胁迫.盐胁迫下,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甜菜碱含量分别上升了7.4倍和7.7倍;而在碱性盐胁迫下,甜菜碱含量变化不显著.
作 者:李长有 许矛 郑长春 倪福太 金昌民 LI Chang-you XU Mao ZHENG Chang-chun NI Fu-tai KIM Chang-min 作者单位:李长有,倪福太,LI Chang-you,NI Fu-tai(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许矛,XU Mao(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2)
郑长春,ZHENG Chang-chun(通化师范学院海龙分校,吉林,梅河口,135000)
矿物质有机肥 第3篇
它运用天然有机植物资源,从海洋植物及陆生植物中萃取出最高纯度的精华成分,结合中高档美容院面部护理的需要,制成更天然健康、适合人体肌肤吸收的产品。“以自然有机之道,还自然美丽之身”的健康环保理念使欧诗美谛植物酶元素(éléments enzymes végétales)专业化妆品牌已经成为中高档美容院面部护理的首选品牌。
欧诗美谛(BPDEE)品牌旗下有两大系列,一是以天然绿色植物为核心的有机护肤系列;二是保留了法兰西皇帝花园植物中的芳香精华、荟萃中医养生文化、针对东方人的体质特点进行经络养生及身体美肤的中西精粹系列。
欧诗美谛(BPDEE)有机护肤系列的综合优势
一、3大原料选材基地
欧诗美谛(BPDEE)产品是3大选材基地与植物天然优质成分萃取技术的完美结晶。原料选材基地均为世界公认的优质天然有机物质的罕有基地,为品牌打下了品质良好、高贵的原料基础。
1.P450多元植物酶
P450多元植物酶取自法国西部的卢瓦尔河谷的天然有机花草植物中。采用纳米修饰法提纯技术和独创的粉碎、氧化、修饰、萃取技术,酶化成P450植物中最大的酶分子家族,再运用植物细胞色素P450s(CYP45 0s)对生物转化、重组人体细胞介素 11(rhIL 11)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将自然的力量注入肌肤细胞,帮助优化肌肤细胞,以天然的力量恢复肌肤的青春。
2.卢瓦尔至纯有机水
取自法国西部卢瓦尔河畔小城——维希,早在罗马帝国时就被发现火山爆发形成的维希矿泉带大约有103处,那时一些当地人用这一神奇的水治病,因为此水富含多种重碳酸盐和钾、钠、钙、镁等宏量元素以及钡、锡、氟、硅、铁、锌、钴、钼、硒、镍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能满足人体微量健康需求,产生抑菌作用,对胃病和皮肤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后来,维希矿泉就当成一种特殊的水被应用在护肤品中。
3.纯鲜骨胶原
纯鲜骨胶原取自法国卢瓦尔河谷森林中天然有机孕育的真菌植物——羊肚菌,自古就名扬天下,位居世界四大野生名菌之首,是价格最为昂贵的野山菌之一。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羊肚菌纯鲜植物骨胶原的萃取采用了法国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因为二氧化碳溶剂不会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在提取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残留,对植物的活性成分的提取性较高,纯度高。该技术温度低,系统密闭,可大量保存热不稳定及易挥发的活性成分,是目前最先进的植物活性提取方法。
二、3大核心技术
欧诗美谛(BPDEE)运用法国CNRS植物分子生物技术,首创出显效而精准的皮肤问题个性解决方案,通过代谢环境净化技术、精解渗透修护技术、中西有机调养技术,三步自体原生性美肤疗法,为中高档美容院的面部护理带来全新的技术支持和效果保障。
1.代谢环境净化技术
细胞膜不通透会影响细胞内外物质与信息的正常交流,细胞外基质易造成皮肤细胞再生能力下降,肤质变得晦暗没有光泽、缺水、易生皱纹,如果细胞没有得到良好的代谢,死亡细胞还会堵塞毛孔。欧诗美谛(BPDEE)的P450多元植物酶元素,成分近乎中性,以小分子水为基质,结构与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相似,建立细胞健康代谢环境,帮助清理细胞的毒素与自由基,让细胞正常代谢,吸收丰富的营养与水分,令肌肤细胞恢复自体再生的活力。
2.精解渗透修护技术
酶是通过将植物有益成分分解成较小分子的营养素,透过皮肤导入细胞所需养分,直接被人体迅速吸收,改善上皮组织各层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改善细胞质内部的环境,重组人体细胞介素11(rhIL 11)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使真皮层厚度恢复健康状态、提升肌肤明亮度及肤质的健康程度。
3.中西有机调养技术
根据肌肤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需要,开创了有机护肤的肌肤调养技术,融合中西多种有机植物的滋养成分,增强肌肤组织的免疫力,令肌肤时刻恒润、细致,有弹性、有活力,给予肌肤最深入的呵护。
三、自体原生性美肤护理4大特性
1.根源性
一般的美容护理是外部治标为主,而自体原生性肌肤护理是从根源上改善肌肤细胞的根本问题,达至标本兼治的目的。
2.主动性
美容护理通常只能在肌肤表面起作用,被动地延缓衰老进程,而诱导自体原生性护理通过让P450多元植物酶精解渗透技术,帮助恢复细胞健康代谢环境,激活细胞的再生功能。
3.持久性
自体原生性肌肤护理因将植物有益成分分解成较小分子的营养素,直达细胞内运作,解决肌肤的根源性问题,激发细胞自我的再生力与活性,运用天然有机植物与P450植物活性酶的完美结合,由内而外令肌肤美容效果更持久。
4.安全性
自体原生性肌肤护理使人体自我机能恢复、细胞再生功能加强,所以肤质的原生性改善安全性更高。
欧诗美谛(BPDEE):以自然有机之道,还自然美丽之身
广州介美贸易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以“诚信立品、人本关怀、传播美丽、造福社会”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立足于高起点、高品位的美容项目开发与引进的战略,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美容产品企业。
广州介美贸易公司以发展为第一要素,拥有一支由医学美容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店务管理等营销专家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为代理商、美容院提供完善的贴身服务,让代理商、美容院在经营项目上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全方位为合作伙伴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微观结构分析 第4篇
本文主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 (SEM) 、X射线衍射 (XRD) 以及红外光谱 (IR) 等技术从微观角度对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粒度、粒度分布、元素分析、成分组成和有机改性组分等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分析, 以期为有机改性活性矿物添加对沥青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提供依据。同时, 通过对国外专利产品的研究分析, 实现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1 试验准备
1.1 原材料
试验所采用的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为以色列专利产品Actived Mineral Binder Stabilizer (简称AMBS) , 产品名称为IBind。
1.2 仪器
采用美国某公司生产的ZETASIZER 3000HSA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粒径及其分布;扫描电镜型号为日本电子公司的JSM-5900;采用河海大学modeld/max-rb型X射线衍射仪测定XRD谱, Cu Kα线作为光源, 电压和电流分别为40 k V和30 m A;所用红外光谱仪器为美国Nicolet740 FTIR, 其分辨率为4 cm-1, 扫描次数32次, 测试范围4 000~400 cm-1。样品微观试验过程中均为取少量样品在100℃烘箱中烘干数小时后, 分别取少量粉末样品直接进行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和红外试验;进行XRD试验时, 采用压片法, 将粉末压制成薄片来测定样品的XRD谱。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激光粒度分析
经激光粒度分析, 在不同尺寸材料颗粒的含量以及通过率见表1。由表1可知, 材料颗粒在87.99~15.55μm的含量较多, 计算可知, 材料颗粒的中粒径 (50%通过的粒径) D50为31.90μm。
2.2 形貌分析
图1为有机改性活性矿物在扫描电镜放大2 000倍下的照片,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有机改性活性矿物材料的粒径分布情况。在激光粒度分析仪中, 含量以及通过率是根据颗粒质量的计算得出, 无法显示材料中小颗粒的个数比例。从图1中可以看出, 材料中小粒径颗粒个数占很大的比例。
图2为放大10万倍后的SEM照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形态不规则, 主要呈现棒状形式, 大小不一, 且材料中的大颗粒部分是由许多小颗粒团絮形成, 部分颗粒小于500 nm, 可判断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中含有部分纳米级颗粒成分。材料中各元素的重量和个数的比例关系见表2, 材料在区域1位置处的能谱图见图3。从图3中可知, 材料在该区域位置中含有C、O、Al、Si、P、Cl、Ca等元素, 部分较弱的波峰没有标出元素。从表2中可以看出, 材料中含有C、O的原子个数较多, 其次为Si, 其中P的含量较少。
2.3 X射线衍射 (XRD) 分析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XRD分析见图4, 根据能谱图大致确认产品中可能含有C、O、Al、Si、Ca等元素。根据选定的元素范围对XRD图谱进行分析, 根据三强峰定义, 确定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中可能存在Ca CO3、Ca Si O3和Si O2等化合物。由于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为外方引进专利产品, 对其中的相关成分了解不多, 经过对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基本组成元素和组成的分析, 有助于对该产品的来源、作用和环保等各方面的情况加深了解, 为进一步改善沥青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提供依据, 并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2.4 红外光谱 (IR) 分析
图5为其对应的红外光谱图, 按红外光谱可以将有机改性活性矿物分子结构中的特征峰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5]:
(1) 波数在3 600~3 300 cm-1区间附近观察到宽峰, 且在1 300~1 000 cm-1区间附近找到CO伸缩峰, 因此, 有机活性改性矿物中存在OH键;
(2) 波数在1 650 cm-1附近观察多弱峰, 表明有机活性改性矿物中存在C=C键, 且在1 650~1 450 cm-1区间有中等峰, 则有机活性改性矿物中存在芳环, 同时, CH伸缩振动峰出现在3 000 cm-1右侧, 表明有机活性改性矿物中的有机组分是饱和脂肪族类的CH键;
(3) 波数在1 080 cm-1和800 cm-1附近存在峰值, 则有机改性矿物中可能存在SiO键。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AMBS是由废弃磷酸盐矿研磨制得, 其含硅量接近20%, 含氧量超过50%, 根据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判断可知, 有机改性活性矿粉中含有大量的SiO键, 从而可推断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中含有部分Si O2成分。从SME照片观察可知, 研磨后微粒直径达到μm级甚至nm级。
因此, 有机改性活性矿粉中含有的部分超细粒有机改性活性矿粉加入沥青后, 与沥青中成分发生反应以达到改善沥青性能的目的。改性活性矿物通过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对硅类磷酸盐矿物进行接枝改性, 使得磷酸盐矿物表面反应置换形成高分子长链, 一方面增加磷酸盐矿物表面与沥青的黏附性;另一方面使得改性后的磷酸盐矿物能够在沥青中较好地分散, 增加其在沥青胶结料中的均匀分散性。有机改性活性矿粉中含有的nm级Si O2颗粒经过有机改性后, 表面形成有机分子链, 除本身固有的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表面活性中心多以及具有的三维网状结构等优点外还提高了其与沥青更好的相容性, 从而在沥青中发挥其更好的作用[6,7,8,9]。有机改性活性矿粉中的Si O2活性成分在沥青中能够与沥青经过高分子链的相同性以及其三维网状结构和高的孔隙率能够与沥青形成整体, 增加了沥青的黏性, 进而能够替代木质素纤维, 具有锁油的功效。
3 结论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 对其掺入沥青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中的性能影响分析有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对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粒度、粒度分布、元素和成分、有机改性组分进行研究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中粒径D50为31.90μm, 且其中含有大量的微nm级颗粒;
(2)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中含有Si O2成分, 微纳米级的Si O2能够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3)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中的有机改性组分可能具有C=C双键的醇类有机物。
本文的研究分析为有机改性活性矿物应用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为有机改性活性矿物技术的消化吸收提供参考。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微观结构研究为活性矿物在道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摘要:有机活性矿物的改性再利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节约道路工程造价。文章利用电子显微扫描电镜 (SEM) 、X射线衍射 (XRD) 、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 (IR) 等技术研究了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中粒径D50为31.90μm, 且含有大量的微纳米级SiO2颗粒, 能够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机改性组分有可能是具有CC双键的醇类有机物。
关键词:有机改性活性矿物,微观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参考文献
[1]Ishai I Sousa, J.B., Svechinsky, G.Activated Minerals As Binder Stabilizers In SMA Paving Mixtures[C]∥the the9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TRB) :WashingtonDC, 2011.
[2]Yongjie Xue, Haobo Hou, Shujing Zhu, et al.Utiliz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ash in stone mastic asphalt mixture:Pavement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23 (2) :989-996.
[3]孙治军, 姚爱玲.矿渣微粉在路面材料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2 (5) :87-89.
[4]吴丽英.填料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实验研究[J].山西建筑, 2012, 3 (8) :121-123.
[5]张正行.有机光谱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0-130.
[6]陈卫峰, 高培伟, 李小燕, 等.新型硅藻土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 8 (4) :578-581.
[7]李国芬, 边疆, 王立国.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 2007, 2 (1) :10-13.
[8]唐明, 巴恒静, 李颖.纳米级SiOx与硅灰对水泥基材料的复合改性效应研究[J].硅酸盐学报, 2003, 31 (5) :523-527.
矿物质有机肥 第5篇
课表要求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了解氨基酸和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要点精讲
一、糖类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3.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③能被H2还原 ④酯化反应: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4.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5.食品添加剂
6.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1)多糖:由许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分子间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最重要的多糖。
(2)高分子化合物;即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从结构上来说,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加聚或缩聚而成。通过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而淀粉、纤维素等则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淀粉和纤维素的比较
(4)判断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方法
说明
在用稀H2SO4作催化剂使蔗糖、淀粉或纤维素水解而进行银镜反应实验前,必须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H2SO4,使溶液呈碱性,才能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二、油脂
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属于酯类,是脂肪和油的统称。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等)与甘油生成的甘油酯。它的结构式表示如下:
在结构式中,R1、R2、R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若Rl=R2=R3,叫单甘油酯;若R1、R2、R3不相同,则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甘油酯。
2.油脂的物理性质:
①状态:由不饱和的油酸形成的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熔点较低,常温下呈液态,称为油;而由饱和的软脂酸或硬脂酸生成的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熔点较高,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肪。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混合物。
②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工业上根据这一性质,常用有机溶剂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
(3)油脂的化学性质: ①油脂的氢化(又叫做油脂的硬化)。油酸甘油酯分子中含C=C键,具有烯烃的性质。例如,油脂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脂肪:
油酸甘油酯(油)硬脂酸甘油酯(脂肪)油脂和酯的比较
油脂和矿物油的比较
说明
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氢化反应把多种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人造脂肪)。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作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②油脂的水解。油脂属于酯类的一种,具有酯的通性。
a.在无机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油脂能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工业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的原理)。
b.皂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油脂水解彻底,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的有效成分)。
3.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1)肥皂的生产流程:动物脂肪或植物油+NaOH溶液
高级脂肪酸盐、甘油和水、盐析(上层:高级脂肪酸钠;下层:甘油、水的混合液)高级脂肪酸钠。
(2)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三、蛋白质
1.存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的肌肉、皮肤、发、毛、蹄、角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植物的种子、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激素、细菌、抵抗疾病的抗体等,都含有蛋白质。
2.组成元素:C、H、O、N、S等。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通过发生缩聚反应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蛋白质的性质
说明 :a.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b.蛋白质发生盐析后,性质不改变,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又可重新溶解。因此,盐析是可逆的。c.利用蛋白质的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③变性。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有机溶剂的作用下,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而凝结。
说明: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因此,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经变性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不能再重新溶解。
④颜色反应。含苯环的蛋白质与浓HNO3作用后,呈黄色。⑤灼烧蛋白质时,有烧焦羽毛的味。利用此性质,可用来鉴别蛋白质与纤维素(纤维素燃烧后,产生的是无味的CO2和H2O)。
4.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1)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在接近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酶就可以起作用。在30℃~50C之间酶的活性最强,超过适宜的温度时,酶将失去活性。
(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起催化作用;等等。
矿物质有机肥 第6篇
微晶白云母与白云母的化学成分理论值接近, 主要杂质离子Fe3+、Mg2+等以类质同象置换八面体中的Al3+。呈微细薄板状结晶形态, 粒径小于10μm, 一般1~5μm, 平均5.5μm, 厚度平均0.8μm, 径厚比值小, 平均6.9。结晶程度高, 水化程度低或几乎未水化, 不含蒙脱石间层矿物。微晶白云母的晶胞参数a= 0.52001 nm, b= 0.90633 nm, c= 2.00396 nm, α= 90. 00°, β= 95.79°, γ= 90.00°, 属2M1型白云母, 在结构矿物学上显示出与水云母和绢云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
1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作环境矿物材料的探索
1.1 微晶白云母的应用现状
微晶白云母作为粘土矿物材料中1种新型资源, 矿石储量大, 易采、易选、易加工, 成本低廉, 用途广阔, 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前景[3]。微晶白云母粉具有多种优异性能[4], 尤其是耐酸、碱腐蚀[5]、耐老化、耐候性强、耐热及绝缘性是其他白色矿物填料无法比拟的, 均可用在塑料、橡胶、造纸、涂料、油漆中作为功能性填料[4], 也可作绝缘[6]、耐火、保温材料, 特别是矿物自身具有纳米尺寸的晶体结构, 是开发研制纳米复合材料的天然原料, 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微晶白云母已经成功应用于填料、涂料、绝缘材料中[7]。对于微晶白云母吸附方面的功能研究很少, 只有Sudipta Chakraborty[8]等对天然白云母吸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已有研究, 但是却没有涉及到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本文对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和环境治理作用进行论述。
1.2 微晶白云母有机插层的研究
1.2.1 微晶白云母有机插层可行性分析
微晶白云母属于粘土矿物中的一种, 具有亲水疏油的特性, 粘土矿物对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良好吸附作用可以在有机插层的微晶白云母中得以进一步体现。微晶白云母是2∶1型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3]。微晶白云母的表面阳离子交换性能 (CEC) 较低, 约为0.01~0.05 mmol/g。层间为钾离子, 其层间电荷x=1, 其四面体替位产生的层电荷及自身的热稳定性远高于蒙皂石, 将它进行插层改性, 其稳定性、催化性能及吸附性能将会更好。
微晶白云母层间域呈惰性, 反应性较弱, 不能用有机物直接插入层间, 因此采用间接插层的方法制备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 即先用小分子无机物直接插入微晶白云母层间, 然后用有机物分子取代前驱体, 制备成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由于有机阳离子的水合作用很微弱, 生成的有机微晶白云母具有疏水性, 同时又增加了微晶白云母的有机质含量, 可大大增加微晶白云母从水中去除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能力[9]。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改变了其层间域的电荷、介质、层间距, 破坏了层电荷分布平衡, 使其结构与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而用来开发新的环保材料。
吴平霄等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18TAB) 对具有蛭石晶层与云母晶层的规则间层矿物水黑云母进行有机柱撑, 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物在云母晶层中呈倾斜双层排布模式[10]。
1.2.2 微晶白云母有机插层的方法
Xiaofeng Yu等已经对白云母做过有机改性研究, 实验证明, 白云母被有机物插层后层间距有所扩大[11,12,13]。Xiaofeng Yu等将10g白云母粉末与170gLiNO3 粉末在玛瑙研钵里机械混合, 完全混合后, 将此混合物在马弗炉中以300℃加热12h。加热后的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过滤, 再以110℃的温度干燥。重复7次即得Li-白云母。将2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HDTMAB) 溶解于50mL去离子水中,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将0.4g的Li-白云母与HDTMAB水溶液混合, 在水热反应器中以200℃加热反应12h。水热反应后, 将产物过滤后用乙醇洗涤3次,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的真空炉中干燥, 最后收藏于干燥器中, 即得有机插层白云母[13]。而微晶白云母就是微米级的白云母, 因此对微晶白云母进行有机插层具有可行性, 并且应用前景可观。
1.3 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作环境矿物材料应用前景
1.3.1 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吸附污水中有机物
水体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海洋、河流及地下水均遭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是由工业废水排放及大量施用化肥所引起。污染物主要成分是重金属、氰化物和氟化物等无机污染物;多氯联苯 (PCB) 、有机农药和酚类等有机物污染;多环芳烃、苯并 (α) 芘及乳化油等石油污染[14]。
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黏土矿物和土壤后, 从水中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至少比用天然粘土矿物或土壤高几十至几百倍, 有效地降低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微晶白云母经有机插层后, 原本呈惰性的层间域被大的有机分子 (HDTMAB) 撑开, 可利用季铵离子的非极性脂肪链端溶解 (萃取) 有机物[15]。由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很强的亲苯酚, 氯苯性, 它们被牢固地吸附在层间HDTMAB分子周围, 故有机插层后的微晶白云母将会是一种很好的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材料。
1.3.2 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用作垃圾防渗层材料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渗透能力取决于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程度。垃圾填埋场的底部及四周通常铺有一层防渗材料, 目的是将污染物的渗漏速度降低到最小。若在防渗材料中加入少量有机黏土矿物以增加防渗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可进一步延缓污染物穿透防渗材料的速度。
利用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的吸附性能, 可在现场形成吸附区, 截住或固定由上游流下的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配合化学或生物降解手段, 可提供一种崭新的“现场”综合修复技术, 永久地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9]。
1.3.3 有机插层微晶白云母吸附有害气体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机改性的蒙脱石、膨润土作为固体吸附材料, 可以吸附大气中某些有害气体, 例如吸附CO2、CH4、N2、O2、C2H2、CO、SO2等气体[16], 因此可以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插层的微晶白云母也可作为吸附材料吸附有害气体, 从而净化空气。
2 结 语
微晶白云母是2∶1型层状构造硅酸盐矿物, 天然的微晶白云母层间呈惰性, 反应性较弱, 可以先用小分子LiNO3插入微晶白云母层间, 然后用大分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取代LiNO3进入微晶白云母层间, 使其层间域扩大, 并且有机碳含量增加, 具有吸附苯酚等有机物的性能。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改变了其层间域的电荷、介质、层间距, 破坏了层电荷分布平衡, 使其结构与性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而用来开发新的环保材料。
矿物质有机肥 第7篇
关键词:DE型氧化沟,有机物,营养物质,硝化菌,反硝化菌
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如果直接排入水体, 特别是直接排入湖泊或流速缓慢的河流, 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会带来诸多水质问题, 包括增加制水成本、降低水体的观赏和保存价值、危害牲畜、藻毒素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等[1,2,3]。另外, 相关研究表明, 氨氮的浓度很小时就会对水中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 在排放污水之前首先必须要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及营养物质[4]。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坐落于西安市西郊, 总服务面积约54 km2, 规划控制人口60万人, 是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较大的环保项目, 也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污水处理厂之一。该中心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为15万m3/d, 占地面积为285亩, 采用丹麦Kruger公司的DE型氧化沟工艺。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DE型氧化沟在长期的实际生产运行中去除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的特性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工艺流程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工艺流程见图1。
1.2 DE型氧化沟工艺特点及运行工艺参数
DE型氧化沟采用厌氧—好氧双沟交替运行的工作方式 (见图2) 。阶段1 (见图2a) ) :污水进入池1在厌氧状态下运行, 硝酸盐氮通过反硝化转变为氮气 (N2) , 进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被分解。在池1硝酸盐氮的浓度降低, 而氨的浓度升高, 硝化作用在池2进行, 由此保证出水中氨的浓度。该阶段运行15 min。阶段2 (见图2b) ) :池1、池2同时进行硝化作用, 水从池2排入沉淀池。该阶段运行105 min。阶段3 (见图2c) ) :工艺状态与阶段1相同, 但水流进入池1、池2的方向相反。阶段4 (见图2d) ) :工艺状态与阶段2相同, 但水流进入池1、池2的方向相反。
DE型氧化沟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 (HRT) 为10 h, 污泥停留时间 (SRT) 为10 d。
1.3 原水水质
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主要接纳和处理西安南郊和西南郊地区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和居住区生活污水。其中, 工业废水主要包括皮革、造纸、印染、橡胶、电子、化工等生产废水, 约占污水总量的65%。
1.4 试验方法
自DE型氧化沟进水及出水口每周取样3次~5次, 检测相关指标, 对DE型氧化沟去除有机物及营养物质的效果进行研究。
1.5 检测项目及方法
CODCr:重铬酸钾氧化法;BOD5:BOD仪培养法;NH+4-N:纳氏试剂比色法;TN: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TP:钼锑抗分光光度法;TSS:重量法;pH:奥力龙pH计 (Model 525, ORION) ;溶解氧 (DO) :奥力龙溶解氧仪 (Medol 842, ORION) 。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CODCr的去除
在长期的运行中, 不管原水CODCr浓度如何变化, DE型氧化沟对CODCr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 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94.3%, 出水中CODCr浓度小于50 mg/L, 平均浓度为33 mg/L。
2.2 BOD5的去除
DE型氧化沟对BOD5的去除情况与CODCr基本类似, 也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对BOD5的平均去除率为96%, 出水中BOD5浓度小于20 mg/L, 平均浓度为10.4 mg/L。
2.3 NH+4-N的去除
DE型氧化沟出水中NH+4-N浓度小于8 mg/L, 对NH+4-N的去除效果受水温的影响较大。在冬季, NH+4-N去除率仅为80%左右, 而在其他季节的大部分时间, 则取得了理想的去除效果, NH+4-N去除率超过95%, 甚至高达99%。
2.4 TN的去除
DE型氧化沟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 对TN的去除率超过90%, 出水中TN浓度平均为5.3 mg/L。
在未经处理的新鲜污水中, 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1) 有机氮, 如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2) 氨态氮, 一般以前者为主。有机氮化合物, 在氨化菌的作用下, 分解转化为氨态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 氨态氮进一步分解, 就此分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 氨氮 (NH4-N) 转化为亚硝酸氮, 继之, 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 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上述过程需要在好氧环境下完成。
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 (NO3-N) 和亚硝酸氮 (NO2-N) 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 被还原为气态氮 (N2) 的过程。由于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 只有在无分子氧而同时存在硝酸和亚硝酸离子的条件下, 才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 使硝酸盐还原。
2.5 TP的去除
DE型氧化沟的除磷效果良好, 对TP的平均去除率超过80%, 出水中TP浓度小于1.5 mg/L。
DE型氧化沟的高效除磷能力, 主要是由于生物除磷而产生的。所谓生物除磷, 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能够过量地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 从外部环境摄取磷, 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贮藏在菌体内, 形成高磷污泥, 排出系统外, 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效果。生物除磷分为好氧摄磷和厌氧放磷两个过程, DE型氧化沟厌氧—好氧的运行方式, 为生物除磷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3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 DE型氧化沟对有机物及营养物质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对CODCr, BOD5, NH+4-N, TN, 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3%, 96%, 92.9%, 89.7%, 84.4%。出水中上述各指标浓度分别为:CODCr<50 mg/L, BOD5<20 mg/L, NH+4-N<8 mg/L, TN<15 mg/L, TP<1.5 mg/L, 完全符合我国GB/T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B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S.Yeoman, T.Stephenson, J.N.Lester, et al.The removal ofphosphorus du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a review.Environ[J].Pollut, 1988 (49) :183-233.
[2]J.W.Mcgrath, S.Cleary, A.Mullan, et al.Acid-stimulated phos-phate uptake by activated sludge microorganisms under aerobic lab-oratory conditions[J].Water Res, 2001, 35 (18) :4317-4322.
[3]S.I.Lee, S.Y.Weon, C.W.Lee, et al.Removal of nitrogen andphosphate from wastewater by addition of bittern[J].Chemo-sphere, 2003 (51) :265-271.
[4]Han-MinZhang, Jing-NiXiao, Ying-JunCheng, et al.Comparisonbetween a sequencing batch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a conven-tional membrane bioreactor[J].Process Biochem, 2006 (41) :87-95.
矿物质有机肥 第8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 明确指出, 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的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 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 最多不超过4 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 最多不超过6 个模块。不提倡、更不支持学生因高考而盲目地选择更多的模块来进行学习。
为此, 笔者对近三年来全国新课程标准II卷化学试题, 从试题结构、重要选修内容的考点、课程课时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探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选修内容进行学习与高效备考。
一、2013~2015 年新课标II卷化学科试题构成分析表
对上述表格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 选择题的题量、分值稳定, 变化不大, 考查内容基本上以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选修五, 四本教材中的内容为主。2015 年的新课程标准II卷中, 第8 题和第11 题均为有机化学内容, 整个卷面上增加了有机化学的分值。
第二, 必考的三道大题总分值为43 分, 考查内容是:化学实验 (以定性实验结合定量实验为主的无机化学实验, 或以检验制备、分离提纯为主的有机化学实验)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电离平衡、热化学、电化学) 、无机物性质的化工应用。分布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四、选修五, 四本教材中。
第三, 选考的三道大题分值均为15 分, 分别对应选修二、选修三、选修五三大模块。在连续三年里“化学与技术” 部分分别考查了有机化工生产 (2015年) 、海水的综合利用开发 (2014 年)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2013 年) , 考查内容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 思路、方向多变, 对备考来讲, 存在着太多的不可把握的因素;而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这两块内容虽然说应考物质每年均有所变动, 年年不同, 但考查的知识点相对单一固定,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 教师在选择选修内容进行教学时, 应大胆地从这两块内容中选择, 提高备考精度。
比较这两部分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五) 在试卷的三部分中均有体现, 而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三) 的内容仅在第三部分选考的内容中有所体现。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 无论是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还是刚刚在高三任教的新教师, 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 都可以说是相当久远的了。而物质结构的知识, 却是一个新事物, 高考对这些的内容考查和考查难度如何把握?广大教师还在学习和探究当中。
笔者认为, 在目前新课程标准高考情况下, 对于选修三和选修五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与备考, 应以选修五为佳。
二、2011~2015 年新课程标准Ⅱ卷化学科物质结构与性质及有机化学基础考点分析
(一) 考点分布分析
从上表对2013~2015 年新课程标准II卷理综化学部分两个模块大题的统计分析来看, 两模块的大题考点基本上稳定在6 个左右, 变动不大, 只要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训练, 考试时, 学生一般能有效拿分。现将两模块选考大题常规考点及其需要拓展知识归纳如下。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电子排布式、排布图, 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元素推断, 化学键, 杂化方式, 晶体结构与性质, 配位体配位数, 晶体密度计算。
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 (商余法应用、平均化学式量求算、相对密度含义、最简式、比例式) , 常见官能团结构与性质,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其发生条件, 常见有机方程式书写 (醛基的检验、葡萄糖淀粉的水解和发酵、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成环反应) , 基于官能团或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同分异构现象 (单取代基、两个相同取代基、两个不同取代基、含苯环结构、官能团异构、甲酸酯类物质) , 合成路线 (注意从两端往中间推) ;化学图谱的基本知识。
(二) 考点难度分析
作为不同模块的两道题, 哪怕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高考当中, 在同一份卷子里, 难度也肯定会有所不同, 绝对一致是不可能的, 但更不可能出现难度偏差较大的情况, 因为每一份高考试题都是经过论证后的产物。
三、对于选修三及选修五两本教材, 课程标准的课时要求及实际教学中课时安排分析
(一) 两部分内容课时量比较
选修三的全部内容共分为3 章, 教参建议课时量分别为4 节、6 节、7 节, 总共17 节;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笔者所在学校实际开课的课时量分别为6 节、8 节、9节, 包含复习讲评课, 课时总共23 节。
选修五的内容比较多, 虽然不少内容在必修二已经有所涉及, 甚至也比较深入地学习过, 但是教参给出的课时量分别为7 节、6 节、9 节、8 节、6 节共36节;同样的原因, 实际开课的课时量分别为7 节、7节、9 节、8 节、9 节 (包含复习讲评课) , 总共40节。
从开课的课时量来比较, 选修五所需课时量要比选修三课时量要多17 节, 按时间来算差不多要多出三周的时间。
(二) 教参建议课时量与实际授课课时量的比较
选修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 相当于重新接触一门新的学科, 在接受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适应期, 并且由于主要涉及微观层面的知识, 同时需要一定的空间立体感, 使得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时, 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实际课时与建议课时比为23∶17。
选修五的内容由于在必修二时已经有所接触, 甚至有的内容在必修二的时候已经掌握了。所以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并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 实际课时与建议课时比为40∶36。
从这个角度来看, 选修五对这个阶段学生来说, 学习和掌握相对容易一些。
(三) 时间花费分析
然而, 由于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两次至关重要的考试的需要, 选修五课程是无法避开的内容。学业水平测试中涉及有机化学的内容占三分之一;而在高考当中, 有机选择题是必考的, 尤其2015 年的全国新课程标准II卷中, 甚至出现了两道有机选择题,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新的风向标。也就是说, 当选择选修三内容作为备考方向时, 选修五的内容也必须讲授, 哪怕简单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和梳理, 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新课课时的安排至少要达到23+36=59 节, 按照笔者所在学校的课时安排量也就是12 周, 总共3 个月的时间。
过去几年, 全国新课程标准II卷化学必考部分内容中, 对选修三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的涉及。也就是说, 如果选择选修五内容作为备考方向, 完全可以抛开选修三。这样, 课时安排为0+40=40 节, 按照实际的课时安排量, 也就是8 周, 总共两个月的时间。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单独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深入复习的课时量应该是相同的, 但是当选择选修三时, 至少还得花4 至5 个课时对选修五部分内容进行梳理。
也就是说, 如果选择选修五作为备考方向的话, 可以节省近25 个课时量。在时间就是分数的高考备考过程中, 25 个课时量意味着什么, 每一位教师都是很清楚的。
四、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分析
选修三涉及的是大学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及结构化学部分内容, 选修五涉及的是大学化学中的有机化学内容, 下表是涉及这两部分内容的理科专业。
从上面这个不完全的表格中可以看出, 高等院校中的专业对有机化学的要求较多, 很多专业都把有机化学作为其必修之一。如果在高中阶段我们选择的方向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话, 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的深度上必然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就让选择进入需要有机化学专业的学生, 在后续学习时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而作为化学化工类的专业课之一, 无论物理化学课程还是结构化学课程, 在高等院校中都必然会重新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授课。
经过连续两年对全国新课程标准II卷化学部分内容的备考, 笔者认为与其机械地让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 不如在一开始进行选择时, 就精准地给学生指引方向, 从而减少冗余, 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达到同样的备考时间获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绩的结果。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的内容, 由于没有真正深入地研究物质结构的知识, 仅仅是引导性地、入门性地给学生打开物质结构、微观化学世界的一扇门, 所以需要的实际课时量比较少, 看起来更加简单, 由于对我区广大师生来讲这是一门新课程, 大家对它各方面的了解还很少, 但并不意味着选它就是正确的。我们将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比较汇总在一起就可以看出哪一个模块更加值得选择了。
(一) 试题内容出现位置及总分值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出现在选考部分第37 题, 共15 分;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 出现在必考部分选择题1~2 题, 可能出现有机实验题, 选考部分38 题, 共21-42 分。
(二) 考查内容分布及难度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常规考点固定, 8 个左右, 其中涉及的计算较难;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 常规考点固定, 8 个左右, 其中涉及同分异构的题目较难。
(三) 课时量比较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单册参考课时17 节, 实际课时23 节, 同时要对选修五进行授课36 节, 共59 节;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 单册参考课时36 节, 实际课时40 节, 无需对选修三进行授课, 共40 节。
(四) 课程重要性
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作为必修或限定选修课的高等院校理科专业, 仅有化学及物理相关专业;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 作为必修或限定选修课的高等院校理科专业有几十甚至上百个。
矿物质有机肥 第9篇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背景
苏州传统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以行业种类全、产品质量高、艺术欣赏性强等特点声名远扬。国家也对苏州传统工艺行业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将苏绣、缂丝、核雕、玉雕等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苏州传统工艺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 表现在传统工艺发展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工艺人才的缺失。如何解决传统工艺发展与现代经济之间的矛盾, 成为政府领导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传承模式, 即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模式。
二、大师传承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结合的方法
1. 培养模式概述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 充分适应了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最大程度上发挥了现代教学优势, 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与现代教学培养模式相结合,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 促进院校与工艺产业之间的合作, 实现工学结合的目的。院校可以建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 将行业内的大师引入学校, 并与相关企业合作,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向社会输送大批的工艺人才,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 大师传承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结合的培养方法
(1) 教学模式。在大师传承与现代学徒制结合的模式中, 十分重视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是开发了特色教材, 针对苏州工艺的关键性技术, 结合现代工艺发展趋势, 编写了工艺创作教材, 重点讲解了刺绣、雕刻等历史起源,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 对工艺创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让学生深入掌握工艺创作的方法, 为规范化的传统艺术教学提供了系统化的依据。二是建设师资队伍, 以苏南民间工艺学院为例, 现有专兼职教师24人, 其中工艺美术大师6人, 高级职称8人。院内建有大师工作室、实训工坊、工艺作品展示厅、民间工艺研究院等, 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
(2) 实践模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苏州市众多高校与知名企业加强合作, 与苏州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苏州朱金忠宝玉石有限公司等11家国内知名工艺美术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采取订单班合作模式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实践模式的相关规定, 苏州市很多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平台, 通过传授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知识, 指导学生创业、就业, 拓展民间工艺品市场, 促进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本课题是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主要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 旨在为传承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手工艺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并在理论层面上研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和支撑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为传承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手工艺构建一种创新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 力求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成长环境, 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摘要:近年来, 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传统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以苏绣、缂丝、核雕、玉雕等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深入分析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廖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 , 2014 (12) :151.
矿物质有机肥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