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审慎、创新
科学、发现、审慎、创新(精选6篇)
科学、发现、审慎、创新 第1篇
科学、发现、审慎、创新
——珠三角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路径选择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李永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所谓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讲,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国民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创业就是以开创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建树事业。创业路径指的是创业的方向选择,即选择何种行业(或职业),采取何种手段或方法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当前,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巨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会马上产生创业需求,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能够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少走弯路,早日品尝到创业成功的快乐。结合高一《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创业、就业”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学生要选择好的创业路径,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科学抉择,与专业相结合,与能力相匹配。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创造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为人们的创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对自主创业的支持,鼓励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特别是对学生创业的大力提倡,为青年学生创业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但是,初出茅庐的职中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在创业中一味贪大求全,或者好高骛远,只会使学生在创业中更快地失败,打击他们创业的自信心,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青年学生在创业选择时,为少走弯路,应科学抉择。首先,创业应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领域。职中学生都学有一技之长,在选择创业的领域时应进入自己熟悉的领域。成功的商业人士都信奉“不熟不做”,初创业者更应该选择自己相对熟悉的方向。珠三角地区商业活动比较发达,市场发育很充分,学生创业的选择较广,选择的余地较大,应该比较容易寻找到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近的创业领域。学生在学校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跟踪相关行业的动态,为毕业后选择创业做好专业知识储备。其次,要先期调查创业领域的市场情况,正确评估创业领域的行业成长性。要选择好行业切入点,仔细分析与专业相关的行业的市场状况,学会细分市场,提倡做该行业的某一个部分或一个专业的分支,争取做细做精,避免做大做全,先做好一点再求发展。要选择成长性较好的朝阳产业,使自己的事业有一个长期发展的空间,避免出现刚出道几年,事业便夭折这种现象发生。再次,要就自己的创业项目向专业人士或咨询公司咨询,论证项目的可行性。鼓 1
励入行之前向该行业有经验的人请教,或直接进入该行业先期学习,甚至就自己的计划向专业咨询公司咨询,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最后,创业者还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重要,除了对自己进行清醒的自我评价之外,还要虚心向熟知自己能力的人如老师、家长请教,听取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评估,创业之前,量力而行。
二、深层发现,以兴趣为驱动,与性格相吻合。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的实质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即是以自己的事业为对象的创新活动。任何一个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从业者强烈的兴趣和坚韧的意志,创业路径的选择同样也和个人兴趣与性格密切相关。学生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业领域,只有选择自己感兴趣,从业者才可能保持长久的创业热情,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最终才能创业成功。首先,要发现自己真正的创业兴趣,可以通过参观生产,走访市场,深入实习等等方式,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学生在学校应积极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并将这种爱好与自己的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自己的创业领域形成长久的兴趣驱动。此外,创业者的性格特点要和自己选择的创业领域相符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更容易保证创业成功。比如,患得患失的人就不应该从事高风险行业,优越感过强的人不应从事服务业。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有十类人不具备自行创业的素质,它们分别是患得患失的又容易自满的人,缺少职业意识的人,优越感过强的人,惟上是从的人,偷懒的人,片面的骄傲的人,僵化和死板的人,感情用事的人,“多嘴多舌”与固执己见的人,胆小怕事的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缺陷,引导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培养他们坚韧的毅力,合作的精神,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必须的意志品质。
三、审慎判断、与家庭经济实力相适应。
创业的风险性是很大的,学生创业时应小心谨慎。第一,要审慎选择创业的领域,对那些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要回避;市场饱和、竞争激烈的行业要回避;了解不够、相对陌生的行业要回避。第二,要审慎使用资金,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准备,珠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不少学生家庭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富裕程度肯定是有差异的。原则上不能把全部家当投入创业,以免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要根据手中的资金选择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量力而行,反对靠大量借贷进行创业。第三,要审慎控制创业规模,组织宜小不宜大。学生创业时应做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计算好创业所需的资金,切忌用到哪里算哪里,不要将“吃稀饭的钱”都用于扩大企业。学生可以凭借计划书寻
找有资金实力的合作伙伴,或者类似风险投资的机构和个人。待创业有初步成果达到预期之后,再寻求商业银行贷款或商业投资公司,将企业做大做强。第四,在创业过程中要审慎使用资金,资金要扎扎实实地用在发展主业上,反对一切形式的投机主义。商业活动中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陷井,初入道者往往经不起诱惑,结果偷鸡不成反蚀米。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创业成功。由于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因此,原则上创业活动应以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为前提,做到稳妥、积极地发展。
四、创新思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经济中,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初入市场的创业者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且要创新思考,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市场需求。当前,市场竞争已十分充分,初入市场者无论是在技术、资金、管理各方面,都跟别人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进入哪些竞争充分的行业,是很难立足的。有人说,人和人的最大的差别在于理解事物、分析事物的角度,创业者必须有独到的视角,善于发现和感悟市场的空白地带,要具备敏锐的时代神经,迅速觉察时代的演变过程,审时度势,顺应市场需求,确立自已的创业切入点。首先,选择的行业要创新。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市场充分发育的今天,如果能发现三百六十一行,三百六十二行,创业便成功了一半。其次,组织形式要创新。要组建精明强悍的创业团队,不必强求企业组织的健全,“船小好调头”,这样的组织能快速适应市场的迅捷万变。再次,服务模式要创新。这是一个崇尚服务的时代,不管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或是真正的服务行业,服务的好坏就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人们对传统的服务方式已见怪不怪,如果能创新服务,则能出奇制胜,容易创业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准确把握事物要害的分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形成自己独特的视野。好的路径选择是成功创业的一半,只要指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一定会得到快速的提高。
2011年6月3日
科学发现 第2篇
唐纳德格里芬 (1914~) , 罗伯特加兰博什 (1915~)
18世纪晚期, 印度牧师拉扎罗斯帕兰札尼弄瞎蝙蝠的眼睛, 以证明它们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飞行而不会撞到任何物体, 他的实验表明蝙蝠被蒙住口部就会失去这种能力, 这意味着蝙蝠使用了另外一种感官。与斯帕兰札尼同时代的瑞士生物学家查尔斯尤林在实验中堵住蝙蝠的耳朵, 蝙蝠无法在黑暗中飞行时避开障碍物, 从而首次证明听觉才是其导航器官。尤林证明蝙蝠耳内的螺旋状管可以对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做出反应。
1940年, 唐纳德格里芬和罗伯特加兰博什最终证实, 蝙蝠可以发出人耳无法听到的超声波, 利用它的回声对物体进行定位和距离判断, 也利用回声定位在黑暗中捕食蛾子。然而后来的研究又带来另一个变数:某些蛾子已经可以探测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从而能够采取躲避行为。而有些蛾子则可以发出高频超声波, 干扰蝙蝠的回声定位。这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化“竞赛”的经典例证。
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不尽相同, 也有极少数的例外。例如, 以昆虫为食的小翼手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就非常发达。毫无联系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回声定位系统也各自在进化发展着。例如, 岩居的油鸟和东亚雨燕、夜间活动的尖鼠、齿鲸和鼠海豚。这些动物的感官活动超出了人类感官的感知范围。
蜜蜂的交流 (1945年)
卡尔冯弗里希 (1886~1982年)
最早揭示蜜蜂如何交流的是奥地利人卡尔冯弗里希, 他是研究动物行为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早在1919年, 他就证明蜜蜂可以用身体动作进行交流。1945年, 弗里希已经能够对工蜂向其蜂类同胞传递信息的一系列舞蹈加以解释。他的《起舞的蜜蜂》一书初版于1927年, 并于1955年译成英文。在该书中, 弗里希描绘了觅食的蜜蜂在返回蜂巢时如何表演圆舞”和“8字舞”。舞蹈的节奏, 相对蜂巢和太阳的方位以及腹部的摆动都向即将出发的工蜂传递出花粉和花蜜源地的距离和方位的信息。
纯粹通过人的感官来诠释动物行为只会歪曲反映动物的感觉世界。蜜蜂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 它的感觉能力远远超出了人类的体验范围。弗里希进行了艰苦而细致的观察实验, 例如, 在彩色卡片上放置人造食源, 然后训练蜜蜂去造访它们。由此弗里希证明了蜜蜂能够看到紫外线, 而且能够看得出人的肉眼看不到的花瓣的纹理。他还研究了蜜蜂的嗅觉和味觉。1949年, 他发现, 即使太阳被云遮住, 蜜蜂依然可以以太阳为参照飞行。
1973年卡尔冯弗里希和另外两位生态学的创始人尼克廷伯根和康拉德洛伦兹共同获得了1973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合作的进化 (1964年)
威廉唐纳德汉密尔顿 (1936~2000年)
动物间的确存在互帮互助, 蚂蚁、蜜蜂和黄蜂就是很好的例子。蜜蜂蜇完以后就会立刻死去, 因为蜜蜂的尾部裂开, 将毒素注入其受害者体内。死去的蜜蜂的巢友会从其自杀性攻击中获益, 这种“利他”行为对于达尔文主义者而言是一个谜团。
1963年, 英国生物学家比尔汉密尔顿解开了这个谜团, 他意识到如果某个体为了母子体关系而自我牺牲, 那么为其他个体而自杀可能是一种冒险行为。个体的基因也可能同样存在其兄弟姐妹体内。如果这种“利他”行为为受益者带来的好处足够大, 而且与利他者付出的代价成正比, 自然选择自然就会青睐这种利他行为。
汉密尔顿的观点在预测动物何时会采取利他行为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令人瞩目。他的理论对蚂蚁、蜜蜂和黄蜂的行为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这些昆虫具有独特的基因系统。蚂蚁与其姐妹所共有的基因多于与其后代所共有的基因,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昆虫之间社会行为高度发展。汉密尔顿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社会行为研究的基础, 至今依然被应用于人类行为研究。
大黄蜂的飞行 (1990年)
查尔斯埃林顿 (1952~) , 罗伯特达德利
大黄蜂身体笨重, 翅膀短小简单, 缺乏飞行需要的流线型精致结构, 但由于具有综合适应能力, 它们的确能够高效率地飞行。1990年, 查尔斯埃林顿和罗伯特达德利在研究中就揭示了它们的许多适应能力。与鸟的翅膀不同, 昆虫的翅膀缺乏产生上升动力的固定不变的弯曲翼面部分, 取而代之的是, 它们具有临时的翼面, 其成分是节肢弹性蛋白。这种富有弹性的蛋白与硬化的翅脉共同合作, 使翅膀在做上行运动时部分折叠起来, 从而产生上升动力, 附属肌肉组织稍微改变翅膀的斜度, 使之能够盘旋。
昆虫飞行需要有比神经冲动更快的刺激物触发驱使翅膀扑打的肌肉收缩。大黄蜂等昆虫通过使用胸腔中的专门肌肉解决这一问题。首先, 附属于翅膀并受控于神经冲动的直接飞行肌肉“预热”飞行装置。然后, 附属于胸腔壁的一系列间接肌肉开始起作用:一种间接肌肉的收缩会损坏弹性胸腔的外骨骼, 在弹回时拉紧并引发第二种间接肌肉的自动收缩。这种肌肉收缩的震动超出了神经控制的限度, 创造了笨重昆虫飞行所必需的高频率翅膀扑打系统。
科学、发现、审慎、创新 第3篇
一、师生共同创造科学发现区
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前提条件是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1.科学发现区源于孩子的需要
幼儿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能心情愉快、兴趣十足地投入到活动中,提升探究能力。因此,活动区的创设必须是幼儿所需要的,必须符合幼儿的要求。
2.创设环境的过程,本身也是促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创造的过程
我与幼儿曾经玩过一个用油桶和塑料瓶玩水的游戏,有一个去过农村的幼儿把油桶当成水井,用塑料瓶在“井中”打水,他问我:“老师,您见过辘轳吗?咱们在油桶上架一个辘轳,那玩起来多有意思呀!”就这样,全班师生开始了制作辘轳的活动,又一起制作了水车、影子钟、小电话等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出主意想办法。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幼儿探索创新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设置导向性问题
这是帮助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想出各种方法进行活动的导火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刺激幼儿的感知、操作及思维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从中寻找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针对活动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例如,玩声音传播的游戏前,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不同的材料传播声音有什么不同?”幼儿可以通过敲敲暖气管、拍拍桌子,发现铁管、木头、线等许多东西都可以传播声音,有的清脆,有的发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得出物体粗细、弯直等不同的物理状态会影响声音传播这一结论。幼儿很容易被这些有趣的现象吸引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热情,甚至可以根据相关的现象举一反三,发明创新。
三、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关键
1.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游戏,是引导幼儿喜欢发现区,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次活动区活动时,笔者发现幼儿在明亮的教室里玩光斑游戏,但效果不太好。于是,笔者提议到寝室试验。拉上窗帘,幼儿纷纷打开手电筒,屋里出现了几束明亮的光柱。光线照在印有星星、飞机、火箭图案的小镜子上时,奇迹发生了:明亮的星星、飞机、火箭,而四周很黑,好像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中,幼儿欢呼雀跃,师生一起拍手叫好,“老师,天上的星星太少了!”一个幼儿突然说。“对呀,宇宙中的星星应该是数不尽的!”我也像孩子一样,操着好奇、稚嫩的语气说道:“晚上,有时我看到一棵树,有两个影子,那是怎么回事呀?”“我知道,那是因为有两个灯照着那棵树。”幼儿突然明白了,几个手电筒同时照在一个“光斑星星”上,然后看到了许多“星星升到了太空”,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有趣的光斑游戏中。
2.给予鼓励与肯定,是激发幼儿不断探究创新的催化剂
适时、适度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和优秀品质予以表扬和激励,在幼儿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常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在一次探索活动中,一个幼儿不小心把碎纸屑撒在小插片玩具筐中,他尝试了很多办法都很难将碎纸屑拣出来,最后他联想到以前实践过的摩擦生电的探索活动,在当时的探索中他发现塑料泡沫在摩擦后可以产生很大的吸力,于是他利用这一原理成功地把碎纸屑清理了出来。可见,通过探索活动幼儿掌握了很多小知识并能够灵活地学以致用。为了鼓励他这种优秀的品质,我特意制作了精美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你发现的秘密越多,就会越聪明!”他因此更加爱动脑发明创新了。
3.更新观念,鼓励幼儿“非常规性”的玩法,是通过科学探索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和创造的关键因素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发现,有的幼儿没有按照常规性的玩法去玩游戏,更像是在进行“破坏性”的行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张荣发-审慎的创新 第4篇
有绿色癖好的张荣发与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称他曾经是民进党的“金主”;他又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的购买者;在国共论坛时,大陆的领袖又通过他的儿子给他带好。
如此游刃有余,如此左右逢源,倒是彰显了张荣发审慎的本性。他从水手做起,白手起家,最终做到全球航运巨擘,其间的艰难也难以想象,创业初始向银行贷款,“人家只要一个保人,我要三个!”
如果说审慎即保守,那就谬以千里了。张荣发的创新,大到商业模式,小到长荣人人手一只的太阳能手表,他均有贡献。
创新往往被冠以大胆、试错、想象等标签,貌似与审慎毫不关联,但是,创新之人未必不是审慎之人;审慎之人亦可是灵光四溢之人。张荣发的成就便是明证。
审慎之人往往多识,见人之所未见,察人之所未觉。张荣发从十七岁跑船开始,有空就读书,“我是靠自修苦读考上船员、当上船长的,一本书要读两三遍”。在他创办长荣航空时,他购买成堆的航空技术、飞机结构与航管日文书,读到书皮都破掉;到波音看飞机,他手拿皮尺,检视内外观层层的设计,让波音高层都叹为观止。他传授“老板经”时说:“做老板要多看、多学,才能有把握。认真看东西没有白看的。”
多识才能多想,多想才有灵光乍现,才有创新。在他之前,海运界一般是不定期航线。这样做看似聪明,毕竟可以不跑空船,至少保证经济上不亏本;但是风险却转嫁给货主,何时起航,何时交货,货主大有听天由命之感。张荣发大胆创新,力开行业先例,做定期货轮,这样给货主吃了定心丸,减少了货主的风险,或许一船两船有亏损,但长期来看,却会集腋成裘。
张荣发每次投资活动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这话,易说不易做;这理,易懂不易为。张认为这是公司赢利的惟一方法。正是因为假想了最坏的打算,所以才不会冒进;因为要输得起,所以要深思熟虑,要多方查证。这不会贻误战机,只要查证的人足够机警,并且业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这就像福尔摩斯训练自己推理一样。
正因为如此,张荣发没有加入“万箱俱乐部”,所谓“惟一不订造万箱船的航运大鳄”。2007年夏季,世界前20的船运公司忙于打造“万箱船”。而张荣发相信“当遇到不可避免的萧条,庞大的船舶将遭遇不稳定”,金融危机爆发,那些冒进分子们叫苦不迭。早在1970年代,张荣发耗资百万美金,委托市场调查公司做了两年调查,才决定完全转向集装箱航运。
怪诞科学发现 第5篇
神秘的玛雅预言,绚丽的好莱坞大片,让“2012年世界末日论”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有“玛雅迷”虔诚地开始倒计时,等待这一时刻降临地球。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发现,人们对玛雅历法的计算有误,“世界末日”将会推迟至少50年。
2010年10月,一本新上市的书引起了“玛雅迷”们的关注,书名为《历法与纪年Ⅱ——远古与中世纪世界天文与时间》。这本书中有一章专门介绍了玛雅历法和现代历法之间的区别。正是这一章,给津津乐道于“2012年世界末日论”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作者认为,玛雅人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并非2012年,而是2062年或2112年。这种误解是计算错误造成的。
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12月21日就是世界末日。预言称,如今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处在所谓的第5太阳纪。此前,地球已经过了4个太阳纪,而每一太阳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大毁灭场景。
《蒙娜丽莎》隐藏“达芬奇密码”
2010年12月,艺术史学家在《蒙娜丽莎》的双目中发现了迷你数字和字母。目前,他们正对隐藏在《蒙娜丽莎》中的真实的“达芬奇密码”展开调查。即便是在今天,这幅由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不朽名作仍然充满神秘感。现在,据意大利文化遗产全国委员会成员透露,在經过高分辨率放大后,他们在蒙娜丽莎的双目中发现了数字和字母。委员会主席希尔瓦诺·文塞蒂12月12日称,这些符号“用肉眼看不到,但在放大镜下却清晰可见”。
右眼内有LV字母,这很可能代表了他的名字达芬奇(LeonardoDaVinci),而左眼内也有一些符号,但却无法定义。很难清楚地辨认它们,但看起来像是字母CE,或是字母B——你必需记住,这幅作品创作于500年前,所以它们不可像刚刚画完时那样棱角分明,清晰可见。在背景中的拱桥上可以看到数字72,或者是L2。
“先有鸡,先有蛋”的争论结束
2010年10月,一个争辩不休但无从定论的问题,如今有了科学上的确认:“先有鸡,才有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古老的争辩进行科学推敲。最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必须是先有鸡,才有蛋,因为蛋的形成需要一种只有在母鸡卵巢内才存在的特殊的蛋白质。
谢菲尔德大学的科林·弗里曼表示,一直以来,我们怀疑“先有蛋才有鸡”,但是现在我们有科学证据断定,事实上是“先有鸡才有蛋”。这种被称为“OC-17”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剂的功能,能加速蛋壳的发展成形。科学家使用超级电脑放大鸡蛋的结构,发现“OC-17”能启动蛋壳最初成形的结晶化。这种蛋白质能将碳酸钙转化成“方解石晶体”,这种晶体是蛋壳的组成成分。
酿酒文明促进了古代文明延续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人员撰文宣称,中国人早在9000年前就成功掌握了酒类发酵酿造技术,并很可能从那时就开始享受这种美味饮品了。
此前,科学家曾经在中东伊朗地区考古活动中发现了早期的啤酒和葡萄酒的遗迹,但最新成果表明,中国人的酿酒历史远远长于其他地区,并且在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技术进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业、园艺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推动尤其明显。同时,他们认为古代啤酒进一步促进了古代文明延续。
猎杀人类的史前巨鹳
2010年12月,印尼弗洛伦斯岛上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更新世的巨鹳,这种已经灭绝的不能飞行鸟类和著名的“弗洛伦斯人”生活在同一个岛上。
美国史密森尼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研究岛屿上鸟类化石的H·梅杰尔博士及其同事是鹳化石的发现者,发现巨鹳化石的地层年龄在2万~5万年前,位于曾出土过弗洛伦斯人的梁布洞内。
这种灭绝的巨鹳叫作粗壮秃鹳,它体长约为1.8米,重达16公斤,比现生的鹳类体型还要大。科学家们认为,它的体型足以捕食幼年的霍比特人,因为成年霍比特人也只有1米高。根据现生鹳的习性来看,虽然它们大部分时候是食腐动物,有时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青蛙。梅杰尔博士介绍,在岛屿上大型鸟类化石并不罕见,特别是岛上缺少食肉哺乳动物。从巨鹳的体型来看,它很可能无法飞行,然而,它的祖先或许是一种能飞的鸟类,它们飞到了这座孤立的岛屿上,成为了岛屿的统治者。
研制相当于猫大脑的人工智能
2010年4月,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学家利用猫识别人脸的速度比一台超级计算机还快的生物特性,正在研发“猫大脑”计算机,能够完成多个并行复杂任务。
美国密西根大学计算机系工程师WeiLu正在开发能够进行学习和认知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相对传统的计算机来说,可以做出更复杂的决策,并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引人注目的是,这种计算机是对“猫大脑”进行了电子模拟,从而使得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水平达到猫的智能水平。他举例称,将屋里的沙发移动后,“猫大脑”计算机可以进行调整,并找到一条可以到达沙发的道路。
科学家称,现代最复杂的超级计算机可以完成和猫大脑功能相当的某些任务,但是,这个庞大的机器具有14万个中央处理单元和专用电源。即使如此,速度也只有猫大脑的八十三分之一。一台传统的计算机,逻辑和记忆功能位于电路的不同部分,每个计算单元和少量相邻电路相连,以线性方式执行代码,它们只有在执行具有有限变量的简单任务时才有用。但是猫大脑可以同时或者并行完成多个工作,这就是为什么猫能够在瞬间识别出人的脸部,但是超级计算机却花费更长的时间、消耗更多的能量才可以完成这个工作。
黏液菌可用于“建铁路”
2010年2月,日本研究人员用麦片粒模拟东京和周围城市的关系,而让阿米巴菌处于东京的位置,在26小时后,阿米巴菌所建立的捕食网络,不仅和东京铁路系统惊人相似,有些路线甚至更有效率。在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是否能借鉴阿米巴菌的“设计”?研究者认为前景值得期待。
日本铁路系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效率的铁路系统之一。在人口稠密的东京,其高效的地铁系统在2004年日客运量就达到了770万人次。这样的地铁系统让城市交通规划者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探索、建设。但在这项实验中,黏液菌仅仅用了26个小时,就架起了与东京铁路系统惊人相似的捕食网络。
科学发现的三个启示 第6篇
科学家也是人,也会做梦。只不过有时候,和普通人比起来,科学家做的梦,有点儿与众不同。到底哪里不同呢?原来,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就是科学家在做梦的时候想出来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非常想知道苯(一种在常温下无色的透明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究竟具有什么样特殊的分子结构。这个问题把当时的很多化学家都难住了。凯库勒也对此百思不得奠解。
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颠簸中,他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在睡梦里,他看到碳原子似乎都活了起来,碳原子的长链变成了一条蛇!这条蛇在他眼前不断翻腾,突然,它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一个环状,很像咬尾蛇符号的样子。凯库勒猛然惊醒,受到梦的启发,他开始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提出了苯的分子结构模型是一个六边形环状的结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受到了梦的启发,但如果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凯库勒也是不可能通过咬尾蛇的形象而联想到苯环的分子结构的。所以说,梦境虽然神奇,但敏锐的科学素养才是促成伟大发现的根本。
蜘蛛的“表演”
有一天,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生病卧床,刻苦钻研的他,即使躺在病床上,也不忘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用“点”和“线”来表示方程呢?
笛卡尔苦苦思索着,突然,他看见屋顶角上有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儿,蜘蛛又顺着丝爬上去,在上边左右拉丝。蜘蛛的“表演”使笛卡尔豁然开朗。他想,可以把蜘蛛看做一个“点”,屋子里相邻的两面墙与屋顶相交出了三条线,蜘蛛可以向这三条线分别吐出三根丝,通过这三条丝来固定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直角坐标系的雏形。
直角坐标系的创建在代数和几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几何图形也可以用代数形式来表不。
同样,如果没有牢固的数学基础,笛卡尔是不可能通过蜘蛛的“表演”而联想到坐标系的。
“怪兽”之谜
居维叶是18世纪著名的学者,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之一。
有一天中午,他正要睡觉,卧室的窗口忽然出现了一只长相恐怖的怪兽。这个毛茸茸的怪兽面目狰狞,有着牛角和鹿脸,挥舞着两只蹄子嗷嗷大叫,仿佛要爬进居维叶的卧室。居维叶看了怪兽一眼,却哈哈大笑。
原来,这个“怪兽”其实是居维叶一个调皮的学生精心装扮的,他花了好几天才做好,想吓唬老师一下。可看到老师一点都不惊慌,学生就忍不住问:“老师,您不害怕吗?”
居维叶说:“你扮演的这个动物长着蹄子和角,有蹄子有角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学生听了,不由地为之叹服。
科学、发现、审慎、创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