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精选6篇)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第1篇

我国网络传播现状调查

学号:D09030038 班级:09出版与发行 姓名:刘振静

(摘要):人类进入网络时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因具有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信息交互性强、覆盖面广以及开放性、自由性、渗透性、虚拟性、多元性、平等性等特点,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各种信息传播技术,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关键字】:意识形态;互联网技术;挑战;影响;趋势

(正文):随着互联网逐渐应用于各个方面,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蓬勃发展,网络课程等相关课程的开设已成为一个全球化得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

在意识形态的转播过程中,要形成于特定时代传播技术手段相适应的某种体制、传播手段。我国传统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等,采取集体学习、集体收听、讲座讨论、个别谈心等传播方式、这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集中统一的、受时空限制的、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体制。其中党和政府是信息的控制着、传播者,受众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元化、自主化、交互化、虚拟化、反中心性则使传统过年和传播体制受到很大冲击和挑战。网络传播是一种平行、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使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为网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自由共享的平台。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他们不用通过党政机关批准和检查,可以自主地制作网页,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有关信息,发表各种看法。所以,在网络时代意识形态传播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也就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

网络信息传播所具有的高效性、广泛性、强渗透性等特点导致国家对文化的控制力减弱,从而使网络“成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政治斗争的阵地”和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和传播理论与方法,由美国发起并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成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向全世界推行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的工具。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很早就意识到网络自身具有的优势,并且有意利用信息优势发挥其意识形态、文化和经济模式及政治制度等“软力量”的吸引力,侵害别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现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难度加大,从而使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对我国意识形态管理能力的挑战

网络的自身优势使个人和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个人或组织在网上可以匿名的方式自由地发表意见,并且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与他人交换和共享信息。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方面,我们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向我国传输他们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而且,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也可能不再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所以,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传统的以新闻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有所削弱[4],从而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形成挑战。

二、网络传播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当今世界,传播媒介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如此,在我们国家更是如此。西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它们的大众传播事业和大众传播媒介都很发达。在我国,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方,大众传播事业和大众传播媒介还都不发达。在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部及沿海地区,大众传播也很发达;在西部及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里的大众传播也相对滞后。

传播媒介越发展,人们对其依赖性也就越大。网络传播是一种技术形态,他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创办时一种产业形态,他的类别属内容产业,网络创办时一种传播媒体的形态。他的特点是整合媒体;网络创办时一种社会形态,他构成了目前中国老百姓主要的沟通手段,信息来源,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

我过的网民比较集中在大城市和高等院校,google、百度、新华、人民、新浪、搜狐、博客、博客这些词已不是纸上谈兵的概念。电视的新闻,它们成功为了普通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查信息、上网;买东西、上网;找朋友、上网;看电影、上网;打游戏,上网;高兴了,上网;不高兴,上网,还是上网。宽带网络还不普及的农村和西部地区,电话上网、手机上网也是重要的替代方式。

目前网络视频网站有视频博客、P2P下载、视频分享、视频搜索等多中国形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纯的传统影视芥末的下载及在线收看,另一种就是节目源来自网民自己或经过网民加工的网络视频互动共享方式。前者基本上市传统影视收看方式在网络上的延伸,而后者则彻底颠覆了被动收拾的方式,使用户成为主动参与者。通过音视频分享网站,已经诞生了众多来自民间的网络音视频明星,其影音作品汇集成独具特色的“草根娱乐”,成为中国尤其是年轻人娱乐生活中的一部分。

社会进步要求有一个宽松的言论环境。之前传统媒体时代,不是人人都能够有机会发表见解。进入网络传播阶段之后,事实发生了改变。网络的自主性互动性就是一个促进因素。社会进步要求发表言论者的人身安全。网络可以让人们较为自由地发表言论,主要是基于网络的匿名性。社会进步要求信息资源的丰富,而网络上无所不有的信息源正满足了这点需要。

从二者的关系看出,网络传播对于社会进步的确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得不看到事情的反面,正是因为网络的某些特征,被一些倒行逆施的人或者是邪教、反政府组织利用来进行破坏社会。所以,对于网络传播过程中如何甄别真假、对错,就需要更为完善的“把关人”体系,从而趋利避害让网络传播真正为我们的社会进步服务。

未来的多媒体技术,将更完美地与通信技术结合在一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用人类现有的器官无法感知的信息,未来的多媒体网络传播技术将会使人类置身于一个随心所欲,无所不能的天地之中。

报纸、广播、电视都是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这种从一点到多点的信息传播方式,对帮助个人融入集体,集体融入国家有重要的作用。这点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非常重要。网络的出现使多点到多点的传播方式成可能。承认差异、尊重个性、多元并存、共同发展,成为了新的社会主流思潮。这是现状,是时代特点,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参考文献:

1、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0.2、周三胜.提高网络条件下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J].党建研究,2005(7):42.3、熊澄宇.新媒体思考:我国网络传播的现状与趋势,2008:6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第2篇

您好,为了更好地为您们服务,我们特地展开了此次调查活动。望您在百忙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以下这份调查问卷。请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中画 ‘√’谢谢您的合作!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20岁以下B.20-35岁C.36-50岁D.50岁以上

3.您的职业:A.公务员B.工人C商人D.学生E.个体户F职员G其他

4.根据获得旅游文化的程度 按顺序由高到低排列(在选项后标号)

A.报刊B.杂志C网络D书籍E亲戚朋友交流F亲身体验

5.您是否能从网站中得到您所去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知识呢?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

6.当您没有计划旅游时,是否会经常通过网络关注相关旅游胜地的文化:A 会B不会

7.网络传播的旅游文化信息对您有多大帮助?

A.95%以上B.95%—80%左右C.80%—50%左右D.50%—20%E.没有帮助

8.您觉得网络传播旅游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可多选)

A.速度快B.准确C.生动形象D.内容多样E.网友的沟通F.其他

9.您觉得网络传播旅游文化信息存在哪些不足:(可多选)

A.内容不充实B.排版不新颖C.信息不真实D.不相关内容太多E.更新与维护欠佳F.其他10.您觉得网站中传播旅游文化最吸引你的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A.文字B.图片C动画D.声音E.影片F其他

11.您觉得现在旅游网站是以盈利为目的还是以传播旅游文化为目的?

A.以盈利为目的B.稍微偏向盈利为目的C.稍微偏向传播旅游文化D.以传播旅游文化为目的12.您认为当前的旅游文化在网络中的发展现状是:(可多选)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第3篇

1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研究对象: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过程。

(3)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各学院部分学生共计460人,男生230人,女生230人。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率为94.35%)。

2天津师范大学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天津师范大学自1958年成立以来,发展形成为以在校生为主体的,以大学公共体育课、体育俱乐部和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校园体育文化。

2 . 1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场地:2个田径场、1个草皮足球场、1个综合性体育馆、2个乒乓球室、1个武术馆、4个体育俱乐部连廊、9个篮球场、7个排球场、12个网球场。

训练等物质文化:女子龙舟队、桥牌队等。

体育教学:大学公共体育课、体育俱乐部由体育科学学院负责教授与指导。

体育科研:《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分析》市级精品课程、《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2002~2008年间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等。

2 . 2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道德规范:不伤对手、公平竞争、尊重裁判,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体育价值观:天津师范大学始终注重体育精神价值观和体育健康价值观的培养。

2 . 3体育方式文化

规章制度:运动竞赛规章制度、场馆开放(使用)规章制度。

运动团体组织:大学生体育协会、户外协会等。

体育海报:各学院制作的宣传展板、大运会期间的宣传海报等。

体育文化活动:校运会;足、篮、排联赛;趣味运动会等。

3天津师范大学总体校园体育文化优势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课室内教学场馆面积达到49083m2,2012年新落成的体育馆项目总用地28247m2。而体育科学学院的设置使学校比其他非体育院校具有浓重的体育文化氛围,与体育院校相比, 天津师大又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对体育文化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且全院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到全院专业教师的48%, 强大的体育师资也正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坚实基础。

学校能够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橱窗为学生提供最及时的体育新闻报道,利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继之青年》等刊物传播体育相关知识和学术科研前沿。通过定期举办校级的足、篮、排、网球联赛;校运会;趣味运动会;迷你马拉松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校研究生张文秀在女子链球项目上夺得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校学生王镇在男子10000m竞走项目上夺得铜牌,为国争光、为校争荣誉的运动员们更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的看点。

4结果与分析

4 . 1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是校园体育文化与传播学交叉所形成的, 在文化学及传播学的相互渗透过程中,它形成了固有的传播特征、传播途径及传播对象。[1]从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传播”这一行为的本意是双向、互动的,始终围绕着传播者接受者的传播模式进行。[2]类比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模式为学校学生,可以看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接受者是学生,学生对接受的信息作出反应反馈给学校,这种信息的交流互动可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反之则会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停滞不前。

4 . 2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

4.2.1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途径的调查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获取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校园活动,这说明学校善于利用校园活动来达到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目的。而广播和网络也均达到了50%以上,因为现代化的传播方式网络,它的优势在于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者的角色可以自由转换。

4.2.2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满意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女生持满意态度,男生表现为较为满意。可以看出男生满意度低于女生;在不满意的人中,男生多于女生。说明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对不同类型、多元化的综合知识的需求,特别是男生表现出略有不足。

综合表1和表2,能看出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途径种类繁多,却仍不能使学生满意。除了传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更多的问题是出在传播这一过程上。

在这个传播模式中学校等同于体育信息工作者,将校园体育文化转变为体育信息的图像、声音等,利用传播途径发送给学生, 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作出反应,最终反馈给学校(见图1)。通过表1看出,师范大学传播途径较多,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校园体育文化。与表2对比发现问题可能出现在两个地方:(1)学校发送的体育信息较少或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应该将对体育文化传播的满意程度反馈给学校,但是缺乏途径向学校表达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见或建议,学校也没有定期向学生征询情况,造成体育传播过程中反馈这一环节的缺失。

4.2.3学生参与体育文化传播自愿程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校园文化传播的自愿程度女生要比男生更有积极性。反映出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天津师范大学里,男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积极性比较低。

4.2.4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接受现状与调查分析

由表4得出结论,女生比男生更乐于接受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而在其它选项上男生要高于女生,反映了男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接受程度处于消极态度。

4.2.5学生对使用短信、校园网、网络主页进行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态度调查分析

据统计看,学生更多的倾向于使用网络来获取所需知识。男生有40%以上、女生有60%以上愿意从网络来获取校园体育文化,集中倾向于网络主页。网络传播相对于书籍、广播这类传统媒介传播方式,更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网络普及使得传播的受众面越来越广。

4.2.6校园体育文化特色调查分析

学校体育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力量。59.5%的男生和54.3%的女生认为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并不具有特色。学校坐落在精武镇,霍元甲文武学校、霍元甲纪念馆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优势资源,作为有着体育传统的天津师范大学,在体育文化方面缺失特色,将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4.2.7学生希望学校公共体育课增设课程调查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女生希望公共体育课里增设游泳、舞蹈、羽毛球, 男生是希望增设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技击等项目。这些需求暴露了学校体育资源的不足,缺少游泳馆、羽毛球场地,课程不够丰富。公共体育课的设置也会影响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不满,课程选择受限使得学生对体育文化信息的兴趣降低,阻碍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5结论

5 . 1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过程环节缺失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的特点[4], 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因为没有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使传播变成了单向的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这种传播的效率较低。校园的日常体育文化传播更多的是需要互动,让学校了解学生的需求,才可以“对症下药”的将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给学生。

5 . 2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片面性

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具有片面性。天津师范大学的男生无论是在满意度还是主动参与性上的比例都要小于女生, 学校男女比例失衡使得男生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地位被忽视。在天津师范大学需要调动男生的主动性,传播的片面性并不能更大的提升女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满意度,还会使男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接受度继续下降,从而影响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5 . 3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网络传播占有较大比例

通过分析,网络传播在多种传播方式并存的天津师范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占有较大比例,学生对从网络获取校园体育文化有较高的意愿态度,根据调查显示每10个在校大学生中就有9.5个是网民。[5]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网络,信息的更新、传播速度、传播范围是其它传播方式无法比拟的,能充分满足学生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中网络就像“快递员”,将最新的校园体育文化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广而告之。

5 . 4校园体育施设、体育课程的不完善

校园体育设施和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通过调查学生最希望开设的公共体育课课程,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增设游泳、羽毛球、舞蹈、技击课程等。对于游泳课,天津师范大学现有体育设施是无法满足的。舞蹈、技击课程在开课方面还有一定的可行性。体育设施、体育课程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影响了学生主动接受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6建议

6 . 1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平台

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活动,开设反馈平台有利于学生发表个人建议和意见,收集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看法进而加以改善。

6 . 2开设男生感兴趣课程调动其主动性

公共体育课程可以适当增加供男生选择的课程。通过开设男生感兴趣的课程,吸引更多的男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进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例如在公共体育课中增设羽毛球课、乒乓球课。当然可行性还有待考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的增加定会使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6 . 3利用网络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1)开设网络课堂。课后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及时对每位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习的效果。[6](2)开通网络主页。时下许多网络即时信息交流平台受到学生的热捧,如果在其中开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主页,及时发布校园体育文化资讯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话题,在传播体育文化的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讨论空间。引起学生的兴趣及关注,进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6 . 4建设、完善校园体育场馆设施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第4篇

关键词:GloWbE;河南丈化;英语国家;传播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1-0070-04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国继“西部大开发”之后,获批的又一个旨在提高中西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2012年11月,《中原经济区规划》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到2015年,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走过了近3年的时间。中原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就是以经济发展为根基,推动社会各领域进步,弘扬华夏文化,推动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近年来,关于河南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不断涌现,但通过对学术资源的搜索和梳理,发现现阶段对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现状的研究还很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2)现有研究很少涉及到具体河南文化词汇在英语国家的传播隋况。(3)关于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研究还不够深^,尤其是通过实证方法进行的研究更为稀缺。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研究载体

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确定有代表性的河南文化词汇及其英译,再以GloWbE语料库为研究载体,检索目标文化词汇在该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概述河南文化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等主要英语国家的传播特点。GloWbE语料库是本研究的研究载体,其全称是The Corpus 0f GlobalWeb-Based English,通常简写为GloWb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在线英语语料库,语料来自世界上1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GloWbE选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180万个网页,词汇达到19亿。该语料库的语料丰富性为研究者从事研究提供便利。

(二)利用GloWbE语料库研究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相关文献

李华勇基于GloWbE语料库,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通过GloWbE检索10个典型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10个英语方言区中的使用分布情况,发现所选文化词汇在不同英语方言区有很大的分布差异,这说明中国文化在不同英语国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有很大差异。可以看出,基于GloWbE语料库进行文化传播的研究还很少。

(三)目标文化词汇的选择及其英译

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南文化特质,本研究涉及的河南文化词汇涵盖人名,旅游景点,语言、艺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共计24个,分别是:老子、诸葛亮、杜甫、吴道子、张仲景、白居易,云台山、白马寺、殷墟、开封府、王屋山、中原福塔,甲骨文、功夫、太极拳、《清明上河图》、《诗经》、豫剧,《道德经》、道教、少林寺、龙门石窟、中原经济区、朱仙镇木板年画。

如何确定这些文化艺术词汇的英语表达,我们参考了CCTV英文频道、新华网(英文版)、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外文网站,还有一些期刊论文,力求给出最准确的英译。如果不造成歧义,汉语拼音用来翻译人名。有多种译法的文化词,力求给出最多的表达方式。

二、检索结果与分析

(一)功夫

Kung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0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7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8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Martial art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299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589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09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39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415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532次。KungfLl在美国网页中出现309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28次,英国网页中出现303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6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51次。Wush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5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4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7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8次。Wu shu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3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5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Chinese martial art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8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3次,英国网页中出现6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5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5次。Fighting art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3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4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4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次。Gongfu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Gong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Chinese Wushu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3次。可以看出,Martial arts和Kungfu是英语国家普遍接受的功夫的英译,功夫在美国、英国的传播最为广泛,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的传播也较为理想。

(二)太极拳

Taijiquan在美国网页中出现4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Shadow box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6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3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6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8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7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2次。整体来看,太极拳在英语国家的传播效力远远小于功夫。Shadowboxing是英语国家使用最多的太极拳的译法,汉语拼音Taijiquan也有一定的使用频数。太极拳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传播效果相对好于在爱尔兰和加拿大的传播效果。

(三)老子

Laozi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96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Laozi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5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2次。Lao Ts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8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5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简言之,Lao Tsu在英语国家的接受较为普遍,Laozi则在美国网页中出现最多且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总体来看,老子在美国传播最广泛,其次是在加拿大和英国。

(四)甲骨文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oracle-bone inscription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Oracle-Bone inscriptions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Oracle-bone inscriptions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甲骨文在主要英语国家传播情况并不乐观。

(五)《诗经》

Shi Jing在新西兰网页中出现2次。ShiJ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5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Bookof Song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5次,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7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The book 0fodes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出现1次。Classic ofPoetry在美国网页中和加拿大网页中各出现1次。Book ofodes在美国网页中、英国网页中、澳大利亚网页中各出现2次。Shih Ching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总体来看,《诗经》在美国、英国的接受情况好于其他英语国家。

(六)《道德经》

DaoDe Jing在英国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2次。DaoDeJing在英国网页中出现4次。Tao Te Ch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57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58次,英国网页中出现33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8次。the Way and the Life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tao te ching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6次。theTaoTeCh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38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6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5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3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次。the Classic Way只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Tao Teh King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在英国网页中出现2次。可以看出,Tao Te Ching这一译法在各英语国家都被普遍使用,《道德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的传播效果更明显。澳大利亚则是《道德经》不同译法出现最多的国家。

(七)道教

Taoism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79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70次,英国网页中出现80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4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43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0次。Daoism在美国网页中出现43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6次,英国网页中出现23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1次。Taoism是英语国家更能接受的道教的译法。

(八)少林寺

Shaolin Temple在美国网页中出现6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2次,英国网页中出现7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2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29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4次。ShaolinTemple只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Shaolin Monastery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爱尔兰网页中出现1次,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新西兰网页中出现3次。Shaolin Temple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最多,且远远高于其他英语国家,这与笔者的预测并不相符,通常会认为少林寺在美国和英国的传播应该更为广泛。

(九)其他河南文化词汇

Zhuge Liang只在爱尔兰网页中出现4次。Du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2次,在英国网页中出现3次oDu Fu在美国网页中出现1次,英国网页中出现3次。ZhangZhongjing在美国网页中提到1次。Bai Juyi在英国网页中出现1次,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White HomeTemple(白马寺)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5次。Yin Rums(殷墟)在加拿大网页中出现1次。Longmen Grottoes(龙门石窟)在澳大利亚网页中出现1次。

可以看出,功夫、道教、《道德经))、老子、少林寺、太极拳、《诗经》在主要英语国家网页中出现频数相对较多,特别是功夫、道教和《道德经》。可见英语国家民众关注河南的重点依然是传统文化。三、提升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效力的策略

(一)拓宽河南文化对外宣传的主体

企业在传播河南文化方面应该有所建树。企业要进行产品海外营销、进行广告宣传,有文化外宣的需要。另外,作为盈利机构,企业有文化对外传播的经济基础。在对外经贸合作过程中,河南企业不仅要抓住市场机遇,发展自身,还要增强宣传河南文化的意识。随着中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河南高校开始开展对外交流办学,高校应该成为提升河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河南高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招收外国留学生,为河南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提升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提升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力,要增加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的曝光度,国内媒体要有所作为,同时也要借助国外媒体的力量。河南要借助中国国家级别的媒体为平台传递河南声音。另外,可以把英语国家媒体请进来。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可以围绕文化、旅游等主题,让英语国家媒体走进河南,深入了解河南。

(二)整合河南优秀文化资源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多元,但在保护和开发方面还较为滞后,通常是各地搞各地的,较为零散,没有形成规模。河南文化具有根文化属性,全国有171个姓氏源出河南,这也是河南祭祖大典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在这项活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打造延伸产品。河南饮食文化同样多姿多彩,洛阳、信阳、开封等地都有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经典,东方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流传地之一就在河南,汝南也被誉为“梁祝之乡”。将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相结合。让河南文化更加饱满、更加现代、更加有爆发力。

着力打造以殷墟、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中心的安阳文化圈,辐射周边的汤阴岳飞庙、林县红旗渠等。打造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县白云山等为核心的洛阳文化圈。以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为核心,打造郑汴旅游圈。以焦作太极文化为突破口,带动发展焦作云台山、神农山,新乡南太行旅游区。以老子文化、“天地之中”、“医圣”文化等为核心扩展豫南文化圈。

(三)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引进文化传播各领域人才

文化传播需要人才支撑,河南要着力培养既熟知河南文化资源,又了解跨文化传播理论,还具备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河南文化走出去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河南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相关能力的考核,可以将河南文化相关知识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考核学生的英语能力。中国传媒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将学生的英语能力放在很高的位置,就是要让学生在入校前就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以后从事新闻传播或是外事活动奠定基础。

培养翻译人才。翻译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汉语在世界上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孑L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英语国家民众仍然是通过英语来认知中国事物。只有过了翻译关,文化传播才有可能。翻译人才要具备良好的河南文化背景,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同时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有较为出众的翻译经历。通过人才引进弥补人才不足。河南经济发展不平衡,吸引人才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有能力、专业精的专门人才,打造国际传播团队。

(四)加强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要对外传播河南文化,首先要知道河南文化在英语国家传播效果是好是差,而且要关注河南文化在这些国家传播的长期效果。河南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团队。西方发达国家注重文化对外传播效果,都有专门的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团队。通过英语国家的主要英语媒体了解河南文化在这些国家的传播效果。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澳大利亚的《先驱太阳报》,加拿大的《多伦多明星报》等都是研究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载体。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英语国家人士较多,河南省内的少林寺和龙门石窟等景点每年也接待大量的英语国家游客,他们都可以成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通过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英语国家人士对河南文化的认知情况。借助每年派出的对外汉语教师了解河南文化对外传播效果。他们可以通过日常人际交往掌握服务国普通民众对河南文化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利用服务国的孔子学院进行此方面的调查。总之,只有了解英语国家受众群体的心理,及时提供信息反馈,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近年来,文化对外传播的语料库研究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就是将英语语料库与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受研究条件所限,本研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首先,文化词汇的选择较为有限。其次,目标文化词汇的英译可能存在偏差。最后,本研究只涉及主要英语国家。因此,本研究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关注河南文化对外传播,进而关注整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的现状和发展 第5篇

人类自二十世纪发明电视以来,它已经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从电视中获取生活信息,从电视中欣赏文艺节目,从电视中知晓天下大事。人们把看报纸的时间给了电视,把读书的时间给了电视,影视传媒已成为当今人们文化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平台。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人们提高到有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影视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引导性的欣赏影视作品,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最有效的途迳之一。

我国的影视创作,自上个世纪初叶诞生以来,尽管经历了几度兴衰,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鼓舞和振奋的,三、四十年代的人文主义起步,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八、九十年代的纪实主义创新,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无数经典佳作。中国电影已经越来越了解市场,越来越了解观众需求。

从运作上来说,从《英雄》开始,制作公司就开始从市场运作上吸引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制作的预告片精美华丽,影片也气势如虹,景色唯美。后面的大制作电影,也逐渐的从制作的精良程度上,电脑特技的应用上下大功夫,来使电影趋近于好莱坞大片。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低成本的电影开始从电影的故事情节和思想上更加注重与观众的融合,让观众有现实感,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左右》,故事情节、内容思想,都比较完善,给人很多的思考。像《三峡好人》,故事平淡、细腻、朴实,虽没有太多的对白,但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有很强的认同感。在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上屡见中国电影的出现,大多是相对低成本的制作,有很多也是独立电影制作。在美国及欧洲电影界罢工不断的时候,中国独立电影的崛起是对世界电影很好的支持。

然而,我们要看到我们的不足,并且是很大的不足,目前我国影视文化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无论是大制作,还是独立制作,中国电影都还在探索中成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进、完善和发展,我认为中国电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文化贸易逆差巨大、影视产品进出口国家及类型过分集中、影视产业地位较低等。

通过与美国等世界影视大国进行对比,我认为中国影视文化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文化产品本身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完善的融资机制;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一、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的现状

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贸易顺差高达1775亿美元。然而这些顺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而服务贸易的逆差竟达88亿美元。作为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作为最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影视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状况大体如下:

(一)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巨大

2005年中国电影、音像制品的出口额约为1.3亿美元,而同年的进口额约为1.5亿美元。另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05年,全国电视节目进出口总额约为4.67亿人民币,其中进口总额约为4亿人民币,而出口总额只有0.67亿人民币,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贸易额在世界文化产品贸易中所占比例很小,与称霸世界的美国影视产业不可同日而语。

(二)中国影视产品进出口国家及类型过分集由

中国影视文化产品的进口主要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影视大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我国港台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与中国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出口的电影、电视剧的类型主要是古装历史片(剧)、武打动作片(剧)。而电视节目和栏目的进出口类型主要是综艺节目、纪录片、音乐节目、卡通动画等。

(三)中国影视产业地位较低

从国内来看,中国的影视产业仍十分弱小。2002年,影视产业创收仅占全国GDP的0.5%。2003年至今。国产影片的票房也只是略高于进口影片,而上座率、平均票价均低于进口影片。

二、中国影视文化传播的发展

2003年以前,中国电影总票房每年在9亿元以下,5年后,票房已经超过了33亿元。正是这种增长势头,让国产电影在投入上更有信心。从《英雄》开始,中国进入了大片时代,这些大片创造的票房也一直改写着过去的纪录,而随着院线的改建,电影观众越来越多。

2009年,四川电影公司总经理张北川做客“四川新闻网嘉宾访谈室”时,预计今后10年,中国电影产业将有长足的发展,中国的电影市场票房应该比现在翻两翻到三翻。他分析,有很多国外电影将拍摄地选址中国,就是看好中国的电影市场,所以中国的电影市场是可以预见的。

近几年来电影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电影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而电影产业发挥潜能的大幅度释放又恰好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机遇叠加在一起,从而“十一五”时期成为我国电影产业从恢复性增长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今天,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十二五”期间电影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实施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长战略”,以国际化的视野,顺应电影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促使电影产业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实现大幅度提升,在中国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第6篇

福建省大学生接触2008奥运媒介传播现状调查研究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就福建大学生接触20Q8奥运媒介传播现状对福建8所本科高校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众媒介传播与人际传播是福建大学生接受奥运资讯的.主要途径;奥运新闻、奥运动态、奥运人物、奥运竞技、奥运知识是福建大学生最关注的奥运资讯内容;休闲娱乐、爱国情感、知识认知、自我个性等4个因子构成大学生媒介动机结构体系.

作 者:柯清宾 黄伟欣 赖少萍 林历元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福建,泉州,36刊 名:福建体育科技英文刊名: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8(5)分类号:G812.13关键词:大学生 奥运媒介 传播 研究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精选6篇)跨文化传播现状调查 第1篇我国网络传播现状调查学号:D09030038 班级:09出版与发行 姓名:刘振静(摘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