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精选11篇)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1篇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Population control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have le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Modern medicine, for example,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babies to grow up healthily and for people to live longer.With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countryside, people tend to have larger families.As a result, the world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so rapidly that it has now exceeded 6 billion.But the overgrowth of population presents a threat to the 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A large population demands a GREat deal of food supply and shelter space.However, limited productivity and scarce world resources can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ver-increasing population.Thus, in the long run, the over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only harm mankind.To guarante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mankind must realize the consequences resulting from fast population growth and carry out a family planning programme.Only by adopting effective measures, can human society develop steadily and have a bright future.科学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有LED到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例如,现代医学,可以使幼儿健康成长,使人们活得更长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人们往往会有更大的家庭。作为一个结果,世界人口增长如此迅速,它现在已经超过6000000000。

但人口过度增长对人类社会的存在构成了威胁。大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食物供应和住房的空间。然而,有限的生产力几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因此,从长远来看,过多的世界人口将会危害人类。

为了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发展,人类必须意识到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后果,并开展计划生育。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人类社会才能稳步发展,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相关文章: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2篇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have led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Modern medicine, for example,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babies to grow up healthily and for people to live longer. With improved living condi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countryside, people tend to have larger families. As a result, the world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so rapidly that it has now exceeded 6 billion.

But the overgrowth of population presents a threat to the 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 A large population demands a GREat deal of food supply and shelter space. However, limited productivity and scarce world resources can hard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ver-increasing population. Thus, in the long run, the overgrow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will only harm mankind.

To guarante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mankind must realize the consequences resulting from fast population growth and carry out a family planning programme. Only by adopting effective measures, can human society develop steadily and have a bright future.

【翻译】

科学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例如,现代医学使婴儿健康成长和人们长寿的可能性成为可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在农村,人们往往有更大的家庭。结果,世界人口增长如此迅速,现在已超过60亿。

但是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构成了威胁。大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食物供应和住房空间。然而,有限的生产力和稀缺的世界资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因此,从长远来看,世界人口的过度增长只会损害人类。

人口的控制、投资与发展 第3篇

人口更多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则提高了,这至少说明人口问题并不一定随着人口增长而继续恶化。这是因为,我国转化人口影响力的正向社会机制更强大了。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在一个更加有效和公正的社会经济制度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口中的“人”与“口”的关系。

如果说消极的人口观是以“口”为重,那么积极的人口观则以“人”为重。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人”决定“口”而不是相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习惯从“人均概念”出发,以致于得出人口增加越少越好、生育率越低越好这样矫枉过正的观点。“口”的要害在于数量膨胀、需求压力和乘数效应;“人”的要害在于人权保障、健康促进和能力开发。一个“人”字包含着近乎无限的信息,如社会性、消费性、结构性、流动性和周期性等。将“人口”仅仅当作统计学的抽象,虽然必要却也有作茧自缚的可能。

13亿人口日的到来晚了四年,确实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预留了时间和空间。首先,这四年为缓解中国人口和资源环境关系的紧张、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创造了机会。其次,虽然中国的人均环境资源位于世界的后列,但是人口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未来人口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口结构的均衡和人口品质的改善。到了低生育阶段,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实现一个适度的低生育水平这样的问题,而这样的适度必然包括对人口合理结构的思考。让人口数量下降的速度慢一点,实行“软着陆”更符合人口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于单纯数量减少的成就,殊不知成就的获得也是付出了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成本与代价的。中国人口不能不控制,但从“人权”而不仅是“人数”的角度出发,在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的判断下,我们不能不对巨大的未支成本而警惕、而担忧。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种值得反思的做法:一些地方在“生育率越低越好”的惯性思维下有劝说农村独女户放弃生二胎的倾向。事实上,到了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应是如何去控制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比例和规模的继续提高这个问题,以人为本的政策取向或许应该是鼓励这些农村家庭用足政策性生育资源。历史或许会证明,这是可以使社会和家庭双赢的更好做法。

发展是最好的避孕措施。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降低生育水平主要还是依靠外在的政策性力量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生育成本的上升和生育效用的下降,则更多地依靠了内在的生育理性的觉醒,或者说内在的自觉少生意识的形成。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低生育率发展阶段。

人口不仅是控制的对象,更是投资和发展的对象。21世纪是倡导“人脑论”的世纪。从过去单纯通过降低生育率达到“节流”的目的,到现在的节流(控制生育增量)和开源(开发人力资源)并举,反映出人口治理观念的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更好发育、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条件下,人口作为负担的因素被消解、作为资源的力量得到激发,特别是人口身上蕴藏的脑力资源日益得到重视。要使未来的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投资人口、开发人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路。当然,在控制人口的同时,也要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要素的合理配置。总之,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人的发展方向、程度和绩效。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4篇

If we want to prevent a population explosion, we should take action now -or assist the poorer countries to do so. They need better government, better institutions, better labor and capital markets, better schools.

Anything that increases the value of womens time and adds to the cost of caring for a child makes a woman less likely to have that child. Since big families are often seen as safety nets for illness and old age, improving poor peoples access to insurance, pensions and welfare institutions also has a major impact. This can be as simple as rural credit, providing a means of saving. Finally, there is education--both for women and, perhaps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ildren.

These steps are there to be taken, but there appear to be some countries that are not seriously trying at the moment. If we cannot achieve that we will certainly not control population.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5篇

investigations so fa r made s how that the extinction of wild animals and c reatur es is att ributed to various r easons , the inc reasing h uman occupa tion of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ing the two impor tant factors obviously k nown to everyone . howeve r , in my mind , nowadays the cruelty of killing and eating wild animals is simply beyond conceivability .

mer ciles s hunters capture them and then sell them for a good price; greedy vintner s try to procur e the best recipes for dressing the meat to pe rfection and con sequently have their restaurants frequented by fine gentlemen; skillful cook s , who under - stand how to oblige the guests , cont rive to make it as expensive as they please; fashion designer s and tailors make the skin into admirable gloves , shoes , handbags , girdles for rich ladies . in this way , the wildlife cont ribute to the feeding , and partially to clothing , of many thousands .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6篇

But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or so, a large and rapid drop in the worlds birth rate has taken place.Families generally are smaller now than they were a few years ago. It is happening in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is such a country that has already cut its rate of population growth by about one half since ! 970. Each Chinese family has no more than one child. And the hope is to reach a zero population growth rate by .

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第7篇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特点;犯罪原因;预防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99-02

实践表明,大量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容否认,流动人口的出现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可以这样说,流动人口犯罪业已构成了对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因而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对策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相当紧迫。

(一)在违法犯罪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作案的内容多以杀人、盗窃、抢劫、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为主。

流动人口中农民占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这种知识结构决定了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难以在金融、计算机、税收等领域犯罪,而多实施杀人、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嫖娼、制黄贩黄、贩毒等犯罪行为。抽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中,盗窃、抢劫、诈骗案犯占70%以上。从查获的“七害”案件看,在广州卖淫的妇女、以色情招徕顾客的“三陪”女郎,90%以上是外来人,制贩黄色影视书刊的案件,60%以上是外来人所为,贩毒分子90%以上也是外来流动人口。

(三)往往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

大量的流动人口来自农村,往往是靠亲戚的介绍才流出农村的。这种独特的流动方式,使流动人口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乡土观念,具有好抱团、排外的心理。在犯罪活动中,这些人也往往利用同村、同乡、同县的较为有利的地缘、亲缘为纽带,拉帮结伙组成松散的或是紧密的团伙进行犯罪,形成诸如盗窃团伙,诈骗团伙,抢劫团伙,流氓团伙,拐卖妇女、儿童团伙,制贩黄团伙,贩毒团伙以及协助销赃团伙来危害社会。团伙成员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因而大案不断。

(四)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流窜犯罪的趋势明显。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以及交通路线的扩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这些都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条件。而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有的是被通缉的刑事案犯,他们逃脱在外,行踪不定,到处作案,常常是身系数罪,罪恶累累;有的是刑满释放人员,因受打击而心怀不满,变本加厉地报复社会,制造种种恶性案件;还有的是以犯罪为职业的惯犯或犯罪团伙分子。由于流动作案与固守一地作案相比,被发现和查出的风险要小得多,于是,为逃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他们不断地变换地区作案。有的地方出现了盗窃铁路物资的“铁道游击队”,地区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边区游击队”,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外埠别动队”。还有的甲地作案,乙地销赃,丙地藏身。

(五)力图谋求各种形式的掩护。

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为了生存,也为了便于作案,往往要想方设法寻求各种形式的掩护。其基本形式主要是两种方法:谋求正当职业和搞到“合法”证件。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大多来自农村,一般都有劳动能力,有的还有一技之长。谋取正当职业掩护其不法行为,既是客观的需要,又有现实的可能。他们一经谋到一份正当职业,其身份就由原来行踪不定的流浪者,变成有固定工作地点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不少混迹于各种临时劳动组合和私营、个体经济之中,如搬运队、建筑队、手工作坊、饭店客栈、手工修理、小煤窑、砖瓦窑等等。

(六)犯罪目标相当随机、盲目。

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码头、城镇乡村,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当然,大部分犯罪仍是以侵犯公私财物为主要目标。在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一般不存在专门进行杀人、强奸、破坏等流窜犯罪分子。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为了既易于寻觅、择取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又易于逃避法律惩处,往往采取东游西荡的形式,往来于铁路、公路、江河交通沿线的市、镇,伏一处、害一片,窜一路、害一线,作了案即跑,异地销赃,而且作案的目标相当随意。既可能是见财起心,也可能是见色起心,可能起初只是想入室盗窃,发现家中有人后发展为抢夺,最后可能更进一步发展为杀人。这种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使流动人口犯罪带有实施多种犯罪的突发性和盲目性。

流动人口的流动势态和特征,决定了流动人口犯罪主体构成的复杂性和从单人作案向团伙作案转化的特点,而且流动人口犯罪的犯罪动机、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侵害客体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构成流动人口犯罪主体的身份复杂。一是刑满和劳改劳教释放人员;二是劳改劳教外逃、以及负案在逃人员;三是被单位除名或停薪留职的人员;四是社会闲散无业人员,其中有些曾多次被公安机关处理过;五是农村外出务工农民,占流动人口犯罪的70%以上,而且该比例逐年上升。并且从单人作案向团伙作案转化,往往以地缘或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趋势,其成员结构有二种:一是全部由流动人口组合而成;二是由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的一些不法分子混合而成。

(二)犯罪地点的独特性。流动人口犯罪地点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多以旅社、出租民房作为其实施犯罪的藏身地、落脚点,而且在作案后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逃窜并同时又实施犯罪的趋势明显。

(三)作案手段单一。尽管流动人口犯罪多以钱、财、物为主,但由于其自身素质的限制,流动人口犯罪的作案手段相对直接、单一,盗窃、抢劫、诈骗这三类案件比重较大,而且大案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四)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性。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犯罪人的作案手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的特征,一是流动人口犯罪分子善于伪装和“包装”自己,力图谋求各种形式的自我掩护,如披着“个体户”、“推销员”的外衣,进行各种犯罪。二是找到“目标”后,先盯住或者想方设法接近,一旦时机成熟立即下手。三是利用公共场所秩序混乱之机,进行犯罪活动。四是进行“火力侦察,试探虚实”。

(五)犯罪动机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流动人口犯罪具有相当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带有实施多种犯罪行为的突发性,大多时候,其犯罪动机低级、十分贪婪,为达目的,凶狠残忍,不计后果。

(六)侵害客体明确。虽然流动人口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总的来看,钱、财、物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袭击目标,据统计,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当中,侵财、物案件占80%以上。因对社会有不满情绪产生的报复性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由于各种外部的和流动人口自身的原因,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只能从事城里人不愿染指的“苦、脏、累、毒、危”五大类工作,他们干活最苦,收入最低并缺乏劳动保障,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强烈需求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使流动人口中的一部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诱发犯罪的主因。深究外来人口流动的原因,可以说,经济原因是一个根本性的动力,也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明显差距,使得千万计的农村剩余人口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流入城市,挣钱成了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最直接的目的。但现实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有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有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追求金钱的欲望破灭,极易导致犯罪。

(二)文化程度低是流动人口犯罪的又一原因。

(三)有效打击犯罪分子的难度加大。当前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外来流动人口犯罪中存在“五难”。一是案件侦破难;二是调查取证难;三是追赃难;四是抓捕难;五是口供突破难。

(四)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1、政府对人口的流动缺乏应有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流动人口的快速增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人口流动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序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不良反应。2、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显得捉襟见肘,甚至无能为力。虽然管理部门较多,但大多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目标、协调的行动,没有真正把流动人口管牢、管住,最终局面失管漏管严重。3、管理部门还未建立流动人口救济金制度。一些人一旦失去经济来源或因伤残、疾病等意外情况丧失劳动能力,往往陷入绝境。为生存一些人沦为乞丐或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还有许多城市对外来流动人口采取歧视的政策,如同样的学龄孩子上同一所学校,外来流动人口要比有户口的本地人多交一笔费用,一些城市还对外来打工人员实行工种限制,这实际上是歧视性的就业政策,造成流动人口产生抵触情绪,他们逃避登记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失去控制,给正常的管理带来障碍。

流动人口犯罪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的难点,也是重点。要想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势头,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增强流动人口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1、提高流动人口的思想素质。首先应对流动人口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增强流动人口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其次要对他们开展法制宣传,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水平,使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针对农村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不高,小学、初中毕业占绝大多数,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成人高校、夜校等方式来提高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

3、要努力提高流动人口的技术素质。一种是由原籍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培训,使其学会一、两门使用技术,为他们走向社会提供平台;另一种是通过民工所在学校或由就业企业或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等负责培训。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流动人口的受歧视心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真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社会各部门再依法从严管理流动人口的同时,要强化服务和保护意识,使流动人口能切身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一是劳动、工商、计生等部门要并肩携手、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定期对企业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检查,查有无违反规定招工、有无延长劳动时间、有无拖欠、克扣民工工资、有无从事劳动强度过大的工作。二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采取开办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允许外来人员子女在本地学校就学等措施来帮助解决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困难的问题,保障他们享受教育的权利。三是要积极查处侵犯外来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案件。四是各级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流动人口救助基金,以救助那些因意外情况丧失劳动能力,陷入绝境的人员。

(三)加大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从公安机关过去管理流动人口的工作情况看,80%以上的流动人口住在出租屋内,其中很大一部分居无定所,经常更换住处,所以出租房管理是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切入点,只有把出租房管理纳入正规,才能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好。

(四)“抓小放大”,重点管理外来高危人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控,是今后治安管理的总趋势。管理好这一群体已成为关键,也符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按照“抓小放大”的思路,不少城市都在探索利用案件分析、历史资料整理、信息系统完善等举措,落实对来自高危地区人员、有前科劣迹人员、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人员、经常变换暂住地点人员等高危人群的梳理,工作方向更为明确,管理措施更为有力。

总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它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真正做到政府牵头,公安为主,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的犯罪,达到对流动人口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社会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快速发展。

控制人口的作文素材 第8篇

1、人口繁殖力和土地生产力这两个力,自然是不平衡的。而大自然法则,却必须继续使其结果平衡。马尔萨斯

2、身生子,子生孙出日繁粮日亮困亦必然之势也。清汪启远

人口问题的英语作文 第9篇

Nowadays, millions of migrant workers flock into cities in search of jobs and better living.However, with the sharp rise in the urban population, many problems ar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Firstly, cit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rowded, putting much pressure upon transportation, housing, sanitation,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so on.City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have been strained to a breaking point.Secondly, a growing number of private cars emit hug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leaving the air mercilessly polluted.What is more, the city is also threatened by rising crime.Not a single day passes without the report of someone being robbed, kidnapped or murdered.Last but not least, city-dwellers are not only separated from the natural world but also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even not knowing the name of their next-door neighbor.All these problems have harmed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ity.Unless there is some improve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may seek to live in the suburbs.

描写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10篇

(1)真题。Directions:

Study the following set of pictures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in no less than 150 words.Your essay must be written clearly on ANSWER SHEET 2.

Your essay should cover all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below:

1. Effect of the country’s growing human population on its wildlife

2.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effect.

3. Your suggestion for wildlife protection.

真题分析:

本题为多年来考研作文短文题目中仅有的一道纯图表题目。图中只给出了一大一小两幅简单的线形图,要求考生分析两幅图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题目的主题和内涵。

针对本题,我们所要做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图中的文字说明和数据,特别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但是,在文章中切忌简单罗列所有数据,不仅会使文章无端地增加长度,还会使考官无法抓住文章主题。对于数据的处理一般都是进行概括分析,仅举几个典型的数据为例来说明问题。

第一幅线形图中,美国人口在18至1980年至短短200年之间增长了近250倍,而从1700年至1900年200年间美国的生物灭绝速度却增加了70倍。人口增长的速度和物种灭绝的速度正好成正比。由此可以推断,题目要求考生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口的增长和扩展严重威胁到了物种的生存,从而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思路拓展:

人口的失控增长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热点话题之一。人口的扩张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涉及空间、资源控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等等一系列、全方位涉及到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当今世界上的许多疾病、矛盾、甚至是

战争,都是由于人口大爆炸而引起的.。此外,人口问题还涉及到人口质量、身体健康、性别比例、人口增长与财富分配、老龄化等常见话题。考生可以在平时的新闻报道中找到足够的信息,而可以多找一些报纸杂志上的评论文章上阅读,为自己积累论点和论据等。

范文: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previously neglected connection between growing human population and decreasing wild species. As the two graphs obviously portrayed, American population in 1980 was 250 times than that in 1800, a trend accompanied by the extinction of nearly 70 kinds of wildlife in the past 300 years. A clear correlation is suggested that mankind has exerted a tremendously negative influence on natural specie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aforementioned tendency. First and foremost, to satisfy the space demand for the booming population, the only available solution for Americans is to take occupation of forests and grassland. that used to be habitat of wild animals and plants. Furthermor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generated severe pollution that essentially destroys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

In my point of view, the dearth of wildlife today forecasts an unpromising future for humans tomorrow. In order to eliminate species extinction,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enforced to maintain a large portion of unspoiled areas.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also be applied to ensure that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be removed.

译文:

近来人们开始普遍关注以前被忽略的人口增长和自然物种减少之间的关系。正如两幅图表显示,1980年的美国人口是1900年的250倍,同时在过去的300年间大约有70种野生生物在美国灭绝。这清楚地表明人类给自然物种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上趋势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首先,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对于空间的需求,对于美国人来说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占据森林、草原等其他动植物的天堂。此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根本上摧毁了环境和生态系统。

我认为,今天野生生物生命权的被剥夺预示着将来人类并不明朗的前景。为了减少物种灭绝,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保护更多的地区保持其原始状态。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的影响。

闪光词汇及词组:

exert an influence: 对造成影响

booming: adj. 急速发展的

take occupation of: 占据,占有

generate: v. 产生,发生

ecosystem: n. 生态系统

dearth: n. 缺乏

unpromising: adj. 没有前途的,没有希望的

eliminate: v. 排除,消除

unspoiled: adj. 未损坏的,为开发的

万能句型: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previously neglected connection between

As the two graphs obviously portray

is a trend accompanied by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11篇

关键词: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生育水平;人口控制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人口问题错综复杂的时代,各种人口问题亟待解决,生育政策也因此处在一个全民关注的阶段,本文以大理州统计局“六普”数据为基础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大理州人口生育水平及人口控制问题,以期为今后大理州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一、大理州人口生育水平现状

(一)总体生育率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30年低速增长的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时期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到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8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口出生率开始逐年下降;进入90年代末期,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到了2010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8[1]。据2010年的《世界人口數据表》显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最不发达国家为45个。可见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根据大理州“六普”数据显示,全州常住人口为3456323万人,与2000年的“五普”数据相比,人口总数增加了159771人,增长485%。目前大理州的生育率为101,比全国生育率118还要低。

(二)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及总和生育率

年龄别生育率又称分年龄生育率,是指某年龄组妇女平均每千人生育的活婴数。根据大理州“六普”数据显示,大理州育龄妇女的总的生育率达到2698‰,生育率最高的值出现在25-29岁,即8967‰,20-24岁之间生育率也比较高的数值,即5061‰,15—19岁以及40岁以上的生育率较低,分别为384‰和084‰。由此可见,大理州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及总和生育率属于宽峰型。

(三)育龄妇女生育特点

在大理州育龄妇女中,不同的年龄别,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的职业,其生育孩数、活产子女数、存活子女数也存在相应的差异[2]。在大理州育龄妇女中,未上过学和拥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平均活产子女数最高,其中未上过学的大理州育龄妇女平均活产子女数为229个,小学文化的为184个,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最少,分别为048和06个,但是平均存活百分比却越高,大学专科、本科的妇女胎儿成活率达到了9986‰、9936‰,而未上过学的妇女,胎儿存活率仅为9583‰。可见,学历越高,平均活产子女数越低,但胎儿存活率越高;学历越低,平均活产子女数越高,但相应胎儿存活率越低。

在大理州育龄妇女中,平均每个妇女存活子女数最高的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存活子女数较少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和相关人员,存活子女数分别为082个和084个;与此同时,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存活子女数占活产子女数的百分比却最低,为9857%,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存活子女数占活产子女数的百分比却最高,为100%。可见,不同职业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较好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的妇女,其子女的存活率就相对较高,反之,在农村等偏僻地域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业等职业的妇女,由于经济文化落后,科学知识缺乏,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低下,其生产的子女存活率相对较低。但总体来说,相较大理州“五普”数据,大理州的人口健康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存活子女数占活产子女数的百分比有所上升,儿童的死亡率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相关建议

(一)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建国以来,我国生育水平经历了50、60年代无计划的高速增长、70年代大幅度下降和80年代的徘徊波动后,迎来了生育胎次逐渐减少、世代间隔不断延长、多孩比重逐年下降的新阶段[3]。30多年来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18左右,已经低于国际公认的21的人口更替水平。进入21世纪,我国仍持续维持低生育水平。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能简单的认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终结。由于人口再生产自身的发展规律,尽管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我国人口数量仍要保持继续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的预测,即使目前生育水平,中国人口还要持续增长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后,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4]。也就是说,中国人口总量还要在现有规模上再增加近3亿人,与之相伴的还有资源的持续短缺,环境的不断恶化。与之类似,虽然目前大理州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合理分布的状态,但是此时全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仍是不可取的,且极易引起生育水平的反弹,从而造成无法回避的不利影响。

(二)逐步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

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前提下,适当对生育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因为持续的低生育水平确实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二胎政策”就是在此时期出台的一种微调的方式,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始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了解,2014年3月28日,云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草案)》,大理州也于当日正式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建议大理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儿童抚养福利等系列配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育和抚养儿童的压力,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育龄妇女生育二胎,以促进大理州生育政策的良好运行。

(三)进一步关注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

根据“六普”数据显示,目前大理州十二个县市,总人口为3456323人,总人口性别比1028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69%;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31%;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下降了528%,60岁及以上人口则上升了215%。大理州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和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还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不良反应,比如社会保障欠缺、劳动力供给短缺、外来移民大量涌入等。因此,必须尽快结合实际情况,审时度势,跳出片面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模式,未雨绸缪,出台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配套保障制度,从而保证大理州人口生育问题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作者单位:1.大理学院科技处;2.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J].中国人口科学,1995,47(2):13-14.

[2]雷敏,冯九璋.女性文化程度与生育率[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2):15.

[3]于学军,杨书章.从21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变动趋势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和艰巨性[J].人口研究,2000,24(2):1.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精选11篇)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 第1篇控制人口的英语作文Population control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he impro...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