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精选10篇)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1篇
寿县中医医院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
小组各成员职责分工:
朱长钧:主要负责统筹全面工作及部署,及时传达院方相关会议精神及要求。监督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鲍拥军、王霞:具体部署科室抗菌药物应用工作,及时了解使用情况并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展。
徐正环、童海波:负责抗菌药物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药物使用情况,协调药剂科与各临床科室共同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药物使用规章制度。及时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并登记造册。
陈孝贵,徐佩松,祝平,金袭,赵传蕴:针对各科室情况确切有效的执行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及时向药剂科反映本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李勇:向本院临床科室提供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寿县中医医院
2012年6月20日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2篇
1、院长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中药内容纳入工作日程。
2、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领导组织工作。
3、督促、检查医院贯彻执行国家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4、负责审定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督导实施。
5、审定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数量等。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和药学部门抽取病例的数据, 通过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2 方法
通过信息中心调取我院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数量等信息通过Excel进行数据处理。每月随机抽取300份出院病例登记《抗菌药物出院病例评价表》, 对临床诊断、是否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情况、疗程、微生物送检情况、化验结果及影像等结果进行登记, 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2010—2013年抗菌药物相关数据
自2011年开始实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 至2013年抗菌药物年使用率呈下降趋势, 抗菌药物送检率呈上升趋势, 抗菌药物品种数从50种下降至47种, 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呈明显下降, 见表1。
2.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1) 2010年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几乎达到90%以上, 到2013年降至35%左右, 腹股沟疝修补术 (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限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他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大部分不超过24 h, 有些Ⅱ类切口手术也控制使用抗菌药物, 比如剖宫产术只是在断脐后应用1次。 (2) 2010年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总是在术后使用, 通过临床药师的不断干预及沟通, 从2012年开始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在手术室使用, 确保在术前0.5~2.0 h应用抗菌药物。 (3) 2010年临床选用抗菌药物较不规范, 特别是氨曲南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 通过临床药师的分析和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的调整, 现在氨曲南的使用趋于合理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再用于手术预防用药。 (4) 2010年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较多, 32%的抗菌药物病例联合应用, 到2013年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已大幅下降。
3 讨论
自国家下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来, 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小组, 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整治活动小组专家为各临床科室制订目标责任书, 院长召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 并与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每份目标责任书都明确了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并成为计算科室奖金的指标之一。 (2) 精简抗菌药物品种。我院召开多次药事管理委员会, 组织专家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分析, 根据药物特点, 上年度院感情况、综合评估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结合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一品两规”等政策删减抗菌药物品种, 使其做到够用、有效、好用、经济。 (3) 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根据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 明确住院医师以上的有权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主治医师以上级别者的有权开具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并且持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会诊证明方有权开具, 并在电子病历中设置权限, 从技术手段避免越级使用情况。同时, 明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除了泌尿外科以外不得用于手术预防用药。 (4) 限制手术病例使用抗菌药物,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对股沟疝修补术 (包括补片修补术) 、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限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应为术前0.5~2.0 h, 且不超过24 h, 有特殊情况可延迟至48 h;否则列为不合理用药病例。 (5) 加强抗菌药物培训。每年组织对全院医生进行抗菌药物培训, 培训后对医师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通过后方有抗菌药物处方权。 (6) 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简称“38号文”) [2]对临床病例进行合理性评价, 每月定期抽查现行病例和出院病例、门诊处方, 对患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剂量、疗程、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 并对合理性进行评价及反馈, 将不合理病例的不合理问题整理汇总与医生交流及通报。重复出现问题的医生将进行诫勉谈话。
综上所述, 一系列的药学干预后, 我院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上升,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更加规范。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医院应为其更加努力。
摘要: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取医院抗菌药物相关数据并对病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下降至43.1%, 抗菌药物送检率上升至59.3%。结论 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 抗菌药物管理得到优化, 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分析对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85号) [S].北京, 2004.
浅析抗菌药物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 调查 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54-01
就像蒸汽机对于工业革命,抗菌药物的发明及应用是人类医学治疗史上的一次极其有意义的重大革命,自此以后,抗菌药物自然也成为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类常用药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被人类不断的研究开发出来,必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例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滥用、误用、混用等不规范、不合理现象。本文现就八师28家基层医院当前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做出相关阐述。
1 八师28家医院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1 抗菌药物适应症的选择不够合理
由于近些年越来越多种类的抗菌药物被开发和投入到临床治疗中,医师们也拥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虽然抗菌药物在现在很多临床诊断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也不乏一些医师假公济私,出于经济目的而不分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程度,只给病人选择价格昂贵或用药周期长的抗菌药物;另有一些医师对于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同一种抗菌药物产生的抗药性不够重视,从而不能及时调整用药,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还有一些医师在选择药物时,不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而是依照自己的喜好,习惯性的选择某几种药物;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并美其名曰是用来预防感染,强迫患者使用。当然这种行为并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每位医师都有,但确实不能不得到重视。
1.2 抗菌药物用量大、用药周期长、频繁更换
临床案例证明,一种抗菌药物进入人体后并不是立马就能起到抗菌的效果,会有一段反应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三天后才能看到明显的药效,与此同时,医生不应该只凭感觉确定用药是否有效,而是要依据一定的药理学、药效学原理。而一些医学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的医师认为抗菌药物的作用就是杀灭细菌,正常人服用也没有关系,因而为了提高药效,加速治疗,就会盲目加大抗菌药物的用量或者用药周期,当发现患者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时,错误地认为需要持续加大用药量和用药周期。这样的想法导致他们发现短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后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会怂恿患者开始使用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最终导致在很多的治疗时间内却频频更换治疗药物的现象。
1.3 抗菌药物的搭配应用不当
有时患者的感染病原体较为复杂,或者说有时候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少数临床会同时选择几种抗菌药物的搭配使用,而更多的情况是,一种抗菌药物即可治疗多种细菌引发的感染,而医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造成重复用药的现象,甚至还有个别医师在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时,没有意识到两种或者多种抗菌药物之间的协助作用或者是它们的相互抵抗作用,从而使得患者病情加重或者病情无法根治,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1.4 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任何一个机构如果缺乏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都无法高效长久地运行,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更是如此。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不仅仅是个别医师个人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整个医院医药监管体制出现的瑕疵,医师给患者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治疗用药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用量的错误选择正是在这种不健全体制下钻空子的显著表现。医院抗菌药物监管体制理应环环相扣,从前期的配备、到患者开药过程、以及后期的检查管理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目前28家医院的实际情况是监管环节断层,各部门管理职责也不够明确,甚至很多部门的监管职能无法进行有效的执行和强硬的行政干预。
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对策
2.1 增强医务人员医德医务培训,加强其合理用药意识
对医院的医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医德医务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医师熟悉自身科室的各种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剂量、剂型、应用方法等。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务必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原则,在适应症和给药途径上严格把关,在选用药物及用量方面更是要严格遵守药理学、药效学的标准执行。医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掌握抗感染治疗新动向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专题讲座等提高感染病的病学诊断水平,切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源头是关键,因而必须其给予足够重视,不断加强医师的合理用药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風的教育建设,对于不重视患者实际情况遭到患者投诉的医师要给与其严肃处理,对有失医风医德的行为也要严厉地制止。
2.2 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加大检查督导力度
通过针对八师28家医院现存的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增强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不能只制定政策,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对适应症要严格审核,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尤其是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尽可能少的减少在外科预防过程中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频率;选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目前的应用体系,一定能将现存抗菌药物的不良使用现象彻底根治。
参考文献
[1] 李恩杰,田立华,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8(1):142—143.
[2] 朱鹏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88,7(4):199-201.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5篇
时间: 2013年4月10日 地点: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 医院抗菌药物小组成员
主持人 郝 俊 会议主题 外科2013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改进 会议内容摘要:
1、抗菌第一季度抗生素存在以下问题: 药物越级审批单上级医师未签字:
2、抗菌药物越级审批单下级主管医师未签字
3、使用抗生素与病程记录不符:
4、用药不合理:
二、进一步整改计划:
1、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了通报批评,并给予处罚。
2、目前我科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85%、达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故进一步深化学习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杜绝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3、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医师予以惩罚。
4、加强学习,持续改进。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我科临床医师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明确我们的责任,为了有效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 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议结论: 明日组织医师学习呼吸科常见抗生素的使用 严禁出院带口服抗生素,减少DDD值。严格把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减少联合用药,值 记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6篇
1、每张处方不得超过(C)种药品。A、3 B、4 C、5 D、不限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A、20% B、30% C、40% D、50%
3、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C)DDD以下 A、20 B、30 C、40 D、50
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B)
A、20% B、30% C、40% D、50%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中抗菌药物不包括(D)
A、抗细菌 B、抗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C、抗真菌 D、抗病毒、寄生虫
6、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第一责任人是(D)
A、药剂科主任 B、医务科主任 C、临床科室主任 D、医疗机构负责人
7、合理用药原则包括(D)
A、安全 B、有效 C、经济 D、以上均是
8、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有(E)
A、制定合理用药相关的临床应用指南 B、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C、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D、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E、以上均是
9、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描述有错误的为(A)。
A、对G+ 菌作用甚强,大于第一、二代 B、对G-菌作用强 C、其中一些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D、肾毒性较小
10、列为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是(E)
A、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抗菌药物; B、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C、上市不足五年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D、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E、以上均是
1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B)A、住院医以上 B、主治医以上 C、副主任医以上 D、主任医师
12、越权限使用上一级抗菌药物时间权限为(C)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3、门诊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医师开具处方可以选择(A)A、一线+一线 B、一线+二线 C、一线+三线 D、二线+二线
1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不超过(B)A、20% 50% B、20% 60% C、30% 70% D、30% 80%
15、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临床应用?(A)A、75% B、80% C、90% D、50%
16、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务人员?(A)A、30% B、40% C、50% D、60%
17、患者确诊为肠杆菌属感染,下列那个药物不应选用:(B)
A、氨曲南 B、万古霉素 C、环丙沙星 D、头孢噻肟
18、不符合抗菌药物常用用法的情况是哪个?(D)
A、氟康唑 0.2 qd B、青霉素 160万单位 ivgttt q6h C、头孢噻肟 2g ivgtt q8h D、阿齐霉素 0.5 tid
19、以下哪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C)。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20、以下哪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断DNA的复制?(C)A、四环素类 B、氨基糖甙类 C、喹诺酮类 D、磺胺类
21、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是(C)。
A、妥布霉素 B、环丙沙星 C、阿莫西林 D、阿奇霉素
22、以下属于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是(B)。
A、克林霉素 B、左氧氟沙星 C、青霉素 D、头孢美唑
23、抗菌药物分几级进行管理(C)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4、以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的是(B)。A、青霉素和磺胺 B、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 C、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D、氯霉素和克林霉素
25、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C)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2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选(D)。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大环内酯类 D、万古霉素
27、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D)。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B、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C、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D、以上皆是
28、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A)。
A、一代头孢 B、二代头孢 C、三代头孢 D、四代头孢
29、Ⅰ类切口手术(清洁切口),主要感染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等G+ 球菌,所以从药物抗菌谱考虑,应首选(C)。
A、喹诺酮类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第一代头孢菌素 D、氨基糖苷类 30、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D)。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1、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B)。
A、头孢唑啉 B、头孢他啶 C、头孢氨苄 D、头孢拉定
32、乳腺纤维瘤手术属于几类切口?(A)。
A、I类切口 B、II类切口 C、III类切口 D、IV类切口
33、腹外疝手术属于几类切口?(A)。
A、I类切口 B、II类切口 C、III类切口 D、IV类切口
34、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首选哪一类药物(B)
A、四环素类 B、氟喹诺酮类 C、青霉素类 D、氨基糖苷类
35、青霉素类的药物对以下哪些细菌不敏感(B)。
A、肺炎链球菌 B、绿脓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肠球菌
36、亚胺培南属于哪一类抗菌药物?(D)。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碳青霉烯类
37、针对耐药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了解病人对细菌的耐药状态 B、针对耐药研发一些新的抗菌药物 C、合理用药 D、以上皆是
38、头孢吡肟属于第几代头孢类抗菌药物?(D)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39、喹诺酮类可能引起儿童:(A)
A、软骨损害 B、肾毒性 C、耳毒性 D、心肌损害 40、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A)A、磺胺药 B、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头孢他啶
41、VRE是指何种耐药细菌?(D)
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B、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C、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D、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42、医院感染中常见的MRSA是指何种耐药细菌?(A)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43、以下不属于广谱抗菌药物的是(A)。
A、氨曲南 B、头孢曲松 C、哌拉西林 D、氧氟沙星
4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E)
A、某类(种)感染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B、病情 C、抗菌药物知识 D、耐药情况 E、以上均是
45、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46、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何种不良反应?(A)
A、青霉素脑病 B、肾脏损害 C、肝脏损害 D、胃肠道反应
47、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最好是在皮肤切开前(A)。A、0.5-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48、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多长时间最为合适(B)。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9、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包括:(D)
A、医护人员 B、环境中的飞沫、尘埃携带细菌 C、病人 D、以上都是 50、短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优点是:(D)
A、减少毒副作用 B、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C、不易引起微生态紊乱 D、以上都对
51、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A)
A、甲硝唑 B、诺氟沙星 C、氨苄西林 D、克林霉素
52、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D)
A、庆大霉素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5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E)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54、万古霉素属于哪一类抗菌药物?(C)。
A、氨基糖苷类 B、β-内酰胺类 C、糖肽类 D、氯霉素类
55、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时,较安全的品种是(B):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二、是非题
1.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2.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氟喹诺酮类(√)
3.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X)
4、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子肺炎(√)5.严重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6.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不宜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7.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R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X)8.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9.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X)10.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X)
三、填空题
1、处方正文书写内容有药品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2、处方权的获得: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由医务部按规定授予处方权,同时在医务部与药房签名留样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总结 第7篇
我院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2011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了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作了动员报告,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根据《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并根据今年抗菌药物采购目录(35个品种)进行了部分调整,将个别过去为限制使用级药物调整为特殊使用级。
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手术种类也进行了明确。每季度公示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当措施,由我院感染办具体负责。
3、清理抗菌药物品种,保障用药安全。
我院对抗菌药物品种进行了讨论,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不超过35种,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
4、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我院积极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每月抽查运行病例50份以上,对患者主要诊断、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每月组织对25%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临床药师根据处方点评要求把抗菌药物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每月组织医院各科专家医师对重点处方、病历进行点评与公示(院内网),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品种在《药讯》公示。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全院医生共同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有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日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再接再厉让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更合理。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9月份78.60%,10月份77.62%,11月份76.20%,12月份78.7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9月份43.20%,10月份43.20%,11月份44.30%,12月份45.50%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9月份78.50DDD,10月份92.8DDD,11月份66.92DDD,12月份68.76DDD
4、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9月份5516.44DDD,10月份7344.35DDD,11月份5137.77DDD,12月份6008.70DDD
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含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98%,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50%左右。
6、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
我院现阶段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7、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基本在24小时以内,个别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延长至48小时。
8、微生物样本送检率
9月份送检率为35.03%,10月份送检率为33.9%,11月份送检率为34.59%.12月份39.87%
9、抗生素占全部药品比率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通过我院信息中心提供的2010年7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 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单价、消耗量等, 以及我院同期收治患者住院人天数数据。其中抗菌药物的数据范围不包括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药。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efined daily dose, DDD) 分析方法, DDD值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药品字典》、《临床用药须知》 (2005年版) [5]和《新编药物学》 (第17版) [6]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及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常规剂量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习惯确定。用药频度 (DDDs) =该抗菌药物的年消耗量/该抗菌药的DDD值, 即治疗日数。DDDs具有相加性, DDDs越大, 说明此种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指平均每天每百人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AUD= (DDDs/用药总人天数) 100, 可以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 计算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DDDs、用药金额、AUD, 并进行排序、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用药品种数及金额情况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数分别为44、41种;抗菌药物金额占西药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4.23%、15.26%。见表1。
2.2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力前后2010年7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AUD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AUD分别为61.77DDD、59.82DDD。见表2。
2.3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力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金额排序前15位药品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品中, 头孢菌素类分别为8种、7种, 口服药物均只有1种, 喹诺酮类分别为3种、2种。前15位抗菌药物金额总和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88.93%、95.17%。见表3。
2.4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力前后住院患者AUD排序前15位药品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AUD排序前15的药品中, 头孢菌素类均为7种, 口服抗菌药物均为2种, 喹诺酮类分别为3种、2种。抗菌药物AUD前15位的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56%、1.44%。见表4。
注:AU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DDDs/用药总人天数100) ;DDDs用药频度。
注:AUD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DDDS/用药总人天数100) ;DDDs用药频度。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 我院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 (2010年7月2011年6月) 和整治后 (2011年7月2012年6月) 抗菌药物品种分别为44种、41种, 均符合活动要求的50种以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4.23%、15.26%, 略有上升, 但明显低于国内平均值 (约22%) [8], 且较我院20042006年所占比例 (29.42%;27.29%;23.27%) 明显减小[9]。
从表2看出, 我院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AUD分别为61.77DDD、59.82DDD, 有下降的趋势, 这与《活动方案》下发后, 我院给予高度重视, 组织全员认真学习文件内容, 同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严抓落实, 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管理小组”, 先后制定了《抗菌药物采购制度》、《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遴选说明》、《抗菌药物目录》等多项制度有关。但仍没有达到整治活动要求的40 DDD以下。AUD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AUD越高, 说明用药的合理性就越差。2010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测网公布的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的均值为80.1DDD, 而《活动方案》中要求将AUD逐步控制在40 DDD以下。我院AUD明显低于国内平均值, 也低于国内其他医院报道的76.28 DDD的均值[10], 但是距离AUD控制在40 DDD以下还存在一定差距, 说明我院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和过度使用等问题。因此, 我院仍需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与整治, 以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从表3看出, 我院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序前15名的药品中,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近50%, 其中一代、二代、三代头孢均分别为2、2、3种。从表4看出, 我院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AUD排序前15名的药品中, 头孢曲松注射剂、头孢呋辛注射剂均位于前3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也占近50%, 其中一代、二代、三代头孢均分别为2、2、3种。头孢菌素类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使用特点, 与其抗菌谱广、抗菌效能强、安全和稳定性好、品种多样、且其中都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有关。尤其头孢曲松注射剂和头孢呋辛注射剂均为医保甲类药品, 故而临床使用广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论是金额排序还是AUD排序前15位中, 品种都有所减少, 因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 我院重新制定了《抗菌药物目录》, 减少了喹诺酮类的采购品种。
根据我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金额排序前15位药品中,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分别有5、8种, 呈增加趋势;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有8、4种, 呈下降趋势;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有2、3种。AUD前15位药品中, 分别有10、9种属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其余均为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说明我院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在分级使用方面是有效果的, 这与医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管理小组, 制定了《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目录》, 并加大力度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整治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 我院通过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整治力度, 已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正逐步接近卫生部《活动方案》的要求 (40 DDD以下) ,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问题, 可见我院今后抗菌药物的整治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建立长效机制, 持续改进, 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趋于规范化、合理化。
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住院患者2010年7月—2012年6月,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方法 对该院住院患者2010年7月—2012年6月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用药强度 (AUD) 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比活动前略有增长;AUD呈下降趋势;金额排序和AUD排序前15位中头孢菌素类均占近50%;金额排序前15位中,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呈增加趋势,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呈下降趋势;AUD前15位药品中多数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专项整治活动后有一些好转, 但仍存在使用不合理和过度使用等问题, 需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与整治, 以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强度,用药金额,分析
参考文献
[1]尹守亮, 常亚婧, 邓苏萍, 等.以病原菌群体感应系统为靶标的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 2011, 46 (6) :613.
[2]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Z].2004-10-09.
[3]肖永红, 侯芳, 王进, 等,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社会与经济后果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 (5) :94-96.
[4]卫办医政发[2011]56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Z].2011.
[5]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624-774.
[6]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0-104.
[7]邹豪, 邵元福, 朱才娟, 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 1996, 7 (5) :215.
[8]马岩.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7月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4) :471-472.
[9]李彩霞, 张晓文, 刘占强.我院2004—200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5) :335-337.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第9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难点;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1-8801(2015)06-0275-02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及相应的管理对策,为此选择2000例患者作为说明对象,现将结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123例,女性患者877例,年龄12-78岁。根据入院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100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70例,女430例,平均年龄(32.9±2.1)岁。对照组100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53例,女447例,平均年龄(32.1±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充分比较。
1.2排除标准[2]
(1)年龄>80岁者;(2)合并严重感染者;(3)精神疾病(或语言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4)未成年无监护者。
1.3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过敏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用药名称、用药方法、停药时间、住院费用。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住院及门诊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51.9%,明显低于对照组(89.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观察组患者实施专项管理后,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时限及费用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管理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药品种类变化情况
专项管理前后,使用频率最高前5位药品出现明显改变,前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使用频率较高,且用药时间较长,常常会增加耐药菌,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给治疗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为此,不断强化监管力度,能够进一步对规范临床安全用药产生促进作用[1]。
3.1管理难点分析
从表1及表2 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住院及门诊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使用强度虽然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导致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为:使用依据不充分、经验性用药情况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非常普遍,成为抗菌药物的主要管理难点。同时,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后,临床集中使用的前五位抗菌药物种类出现明显变化,这种现象实际上能够说明,临床抗菌药物用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并兼具时效性。
3.3管理方法
3.3.1明确责任
严格按照卫生监管组织及上级部门制定的抗菌药物相关使用规范和要求,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以医院院长作为抗菌药物规范管理首要责任人,并下设相应的管控小组,小组内部成员为各个科室,形成至上而下且完整全面的管理体系,进而对临床药师、医师抗菌药物开具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进而有效杜绝或减少无根据选择药物、经验性用药等不合理现状。根据抗菌药物管理情况,严格执行月考核制度,在明确考核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对相关人员责任进行明确,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3.3.2全面干预
成立专门的抗菌药物监管机构,根据医院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良好的管理制度及整改措施。同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控制措施,并结合医院行政干预方法,进一步为抗菌药物合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技术控制措施主要是指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评估和审核,发现不合理现象,要及时进行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科学干预[3]。行政干预则是通过考核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出现严重问题的科室或个人,要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只有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苓,王天龙.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难点分析与对策[J].北京医学,2012,08:741-742.
[2]丁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难点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31:381-382.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第10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抗菌药物品种(35种,一品双规)
整治前抗菌药物品种51种,品规70个;目前抗菌药物品种35种,品规54个。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目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6%,较整治前的88.46%下降了29.23个百分点。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急诊科≤40%,门诊普通科室≤20%)
目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2.7%(门急诊科41%,门诊普通科室19.7%),较整治前的55.08%下降了58.79个百分点。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4DDD,较整治前的96.93DDD下降了60.38个百分点;目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18.4%,较整治前的33.63%下降了45.29个百分点。
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目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70%,较整治前的100%下降了30个百分点,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52.2%。
6、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前0.5—2小时给药)
目前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基本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7、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24h)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目前预防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比例为75%,整治前为25%;目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为1.9天,整治前为4.11天。
8、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目前送检率为62.2%,较整治前的21.5%上升了189.3%。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月活动方案》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补充规定》等配套文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领导小组职责和确定了3年工作目标。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作了动员报告,进行了指标任务分解并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
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下发《医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试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了《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限定,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下发了《关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规定》、《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导及常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表》。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手术种类也进行了明确。
定期公示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由我院感染办具体负责。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我院组织了院医师和药师进行了二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知识培训后组织了全院医生和药师的考考核,做到培训参与率100%,合格率100%。
4、清理抗菌药物品种,保障用药安全。
根据卫生部参考目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品种在征求临床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论证,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数不超过35种,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已上报省卫生厅备案。
5、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我院积极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和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监测,每月抽查处方40张以上;每月抽查病例300份以上,约为各临床科室当日在院患者总数,占当月出院患者的25%左右,填写《点评工作表》,对患者主要诊断、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基药使用、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根据处方点评要求把抗菌药物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定期编印《医院药讯》,通报活动开展和医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重点处方、医嘱进行点评与公示。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品种进行医院公示。对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采取了个别谈话、扣科室当月
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全部违规药品费用、进行通报等处理。
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各的指标都接近或达到了卫生部规定限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和使用时间,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再接再厉
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活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