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精选2篇)

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 第1篇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写法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它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帮助研究生的有关科研工作。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2》选题的基本内容,构思及初步见解;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和所需的科研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工作量、工作进度计划和经费估算。

做开题报告前,研究生经过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等选题过程,写出“开题报告”,供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有关专家审阅。审定开题报告的专家小组一般由研究室或导师出面聘请同学术领域的三至五名高级科研人员组成。导师和课题组的同志参加开题报告会。经集体评议并填写相应学位的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一般在学位课程学习结束后,硕士生于第三学期最后三周内完成;博士生于第二学期最后三周完成,不得迟于第三学期的第二周。开题报告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总结和考核,凡未获通过者,必须在一个月内重新选题、开题。

开题报告后,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正式进入论文工作,如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的基本内容时,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并按程序重新审批。

本文由【誉中科技】整理出品

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 第2篇

一、“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的主要内容

“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的前身是2001年6月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提出的“大学结构改革方针”中建立30所世界“顶尖级大学”的计划。远山提出,从国立、公立、私立大学中选出30所大学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准备建成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1]“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为能使日本大学成为世界顶尖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由文部科学省向入选的大学重点拨发资金。

该计划受文部科学省委托,在日本学术振兴会的指导下,从2002年开始实施。“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委员会没有设在制定该计划的文部科学省,而是以日本学术振兴会为中心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审查、评价,决定是否被该计划采用,实行第三者评价,以求客观公平,鼓励大学间的自由竞争。审查主要依据该大学的研究生院的研究成果及未来计划等。对入选的申请计划,原则上以5年为期,每年给予1-5亿日元经费资助,在2年后将进行中间评价,计划实施不利的可能会被终止资助,而下一个5年是否能继续获得资助则需重新申请,此时前一个计划的成果评价会对评审结果有重要影响。

“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委员会以日本学术振兴会为中心,由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私立学校振兴共济团体、大学基准协会的4个组织组成。各学科领域分别设置审查评价部,对基地建设的整体计划作全面的书面审查、公听审查与和议审查。

2002年在5个领域(即“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电气、电子”、“人文科学”、“跨学科、复合、新领域”)中接受了163所大学的464份申请,最终选择了50所大学113个项目进行重点资助。在入选研究计划中,74.3%(31所大学的84件申请)是国立大学,获经费130.02亿日元,占总金额的77.6%;公立大学占3.6%(4所大学的4件),获经费5.32亿日元,占3.2%;私立大学占22.1%(15所大学的25件),获经费32.09亿日元,占19.2%。整体来讲可谓是“国高私低”的趋势。

评审条件、过程及结果都公开于众,这种公平竞争以及公开透明性体现了该计划与以往有别的新特点。

二、“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注重重点学科建设,鼓励强强联合

“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鼓励新兴学科以及跨学科的发展,提倡不同大学间甚至与国外大学的优势学科联合申请。从“个人战”转变为“团体战”,更加有利于人才流动与培养。“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对已有相当基础或巨大潜力的优势领域,进一步重点资助,从而更加快速而有效地实现建设世界领先的研究教育基地这一目标。申请方式体现弹性化,与以往的以大学为单位申请有所不同,大学的申请可以学科为单位,同一大学可以有多个学科申请。

(二)经费资助分配更集中,力度更大

对大学的研究生院重点拨发科研经费并不是从“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才有的,早在1987年就设有“研究生院最尖端设备费”,通过文部省的评审重点分配预算。之后又更名为“研究生院重点设备费”“教育研究基地形成支援费”等。[2]“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所不同的是经费的分配更集中,资助额度更大。如2000年度的“教育研究基地形成支援费”是33亿日元,2001年度是44亿日元,而2002年度的“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是182亿日元,2003年度增为364亿日元。这样巨额的经费资助必然会对获得经费的大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强有力的经济援助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研究成果的取得。

(三)实行第三者评价,推进大学公平竞争

“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与以前日本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个不同特点,是它基于第三者评价,强调竞争,根据评价结果而不是按照大学归属来重点分配政府的资金。与以往的科研经费审批过程相比,“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的重要特点就是“科研经费的分配过程透明化,科研经费分配制度获得社会认可”,国立财务中心研究部长天野郁夫这样评价。而这样的评价机制使得各大学都各展所长,积极接受评价。以往各大学不会主动接受相关研究水平的评价,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机构和体制。所以对各个大学的研究教育水平的认识并不明确。而此次的研究计划公开招募以及对研究队伍的第三者评价使得对各大学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可能性的评价不再是禁区。也使得各大学的研究教育水平在研究界及社会范围公开透明,加强大学对社会对公众的说明责任,推进大学的教育研究以及大学间的公平竞争。

在2004年3月内阁议会决定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以及2005年9月的中央教育审议会的“新时代的大学研究生院”文件中,都强调必须更加充实发展下一个“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因此从2007年开始实施升级版的“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即“全球COE计划”。“全球COE计划”是在“21世纪COE计划”的基础之上,更加强调培养在知识社会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中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的创新型人才,重点支援国际领先的教育研究基地,同时推进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的建设。

三、“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出台的原因分析

首先,该计划是日本高等教育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转为了大众教育,大学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大学的在学人数1960年约70万人,到1970年就超过了200万人;而大学数量由1960年的525所增至1980年的963所[3]。1960年大学、短期大学的入学率才10%,1975年则提高到38%。如此招生急速扩大的同时,相应的设施设备、教职员工等却没有能够同速增长,由此就引发了对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批判。[4] 2000年春季入学率已达到49.1%。如何保障大学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一直是日本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频繁出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从量到质”。“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正是应这样的改革需求,以建设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设立并实施的。

其次,鼓励大学间的联合及合并。在大学数量膨胀和质量下降的同时,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是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骤减。由于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日本的18岁人口由1992年高峰期的205万人,减到2004年的119万人,直接导致大学之间竞争淘汰赛[5]。赢得学生的大学胜出,而生源不足的大学就可能面临倒闭,或者被迫合并,或者把学校开放给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以求生存。“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不是把经费公平地分配给各大学以求共同发展,而是把经费重点资助给更有实力的大学及学科,并鼓励大学间的联合合作甚至合并,客观上也加速了弱势大学的淘汰。

另外,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国立大学的法律地位多次成为探讨的课题。2004年4月,国立大学正式成为国立大学法人。[6]这一重大举措,结束了国立大学的“大锅饭”时代,使国立大学加入到自由竞争中。文部科学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改变原有的经费均衡分配给各大学,变为有倾向性预算分配。其结果之一就是“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

四、“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本以管理自治、研究自由著称的大学,不得不听从附和于文部科学省的意志和安排。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可能导致研究者丢失了部分以往的研究自由,特别是抑制研究者有个性和主见的独立研究。[7]

(二)致力于研究的时间减少,基础研究被忽视。大学的教员们忙于申请经费,因为经费的有无可以说关系到生死存亡。然而即使是申请到的学校也要忙于消化经费,提交研究成果,之后又投入下一轮申请。[8]为赢得经费,研究者们也不得不放弃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而是选择那些有特色而又在短暂的几年中能取得显著成果的课题研究。

(三)过于激烈的自由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强者更强,弱小的学校可能面临倒闭。还因为自由竞争的自身弱点即盲目性,导致能够立即转化为生产力的学科过热,而人文学科被冷落,甚至被取消。

积极致力于建设尖端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21世纪卓越科研基地计划”已实施了5年,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不少启示。

参考文献

[1].于颖.高等教育第三者评价在日本悄然兴起[N].科学时报,2004-12-14.

[2].#12

[3].文部科学省统计.学校基本调查.各年版.http://www.mext.go.jp/b_menu/toukei/001/index01.htm.

[4].#12

[5].喜多村和之.现代大学变革政策—历史的·比较的考察(现代大学变革与政策—历史性·比较性考察)[M].玉川大学出版部,2001:3.

[6].张维平,石连海.21世纪日本大学改革—探析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EB/OL].教育法在线.http://edulawonline.com/ articleshow.asp?d_id=597

[7].有本章,山本真一.大学改革现在(大学改革的现在)[M].东信堂,2003:9.

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

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精选2篇)考博科研计划书写法 第1篇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写法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