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孔子名言赏析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孔子名言赏析范文(精选6篇)

孔子名言赏析 第1篇

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孔子名言赏析

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孔子名言赏析 第2篇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8.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9.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0.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十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3.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4.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5.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中华经典养生名言赏析 第3篇

孙光荣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人们喜爱养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历代中医名家关于养生的名言名术却知晓不够。本文选录的历代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名言,有“养生之理”,也有“养生之法”。希望喜爱中医养生的读者能从中领略到中医养生保健的精髓,获得健康、快乐和长寿。

一、“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养生的第一步是要心志安闲,避免虚妄的欲念,享受已经拥有的理实生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得好:“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就是说,不管吃什么样的食物都觉得甘美,不管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觉得合适满意,以喜爱和遵守自己的风俗习尚感到快乐。社会地位高的人不歧视地位低的人,地位低的人也不嫉妒地位高的人。这样的人民大众就叫做“朴民”。“朴民”能禁得住各种诱惑,任何过分的贪念欲望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目,任何淫乱邪僻的事情不能迷惑他们的心志,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不管是有才有德的人还是才德并不出众的人,都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动心和焦虑,这样才符合养生之道。上古的人之所以能够活过百岁而动作却不显得衰老,就是他们这种质朴的德性没有受到玷污而保持了纯真本色的缘故。

二、“少不勤行,壮不竟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

我国古代的医家都很重视养生,如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就辑著了古代养生资料的汇编《养性延命录》,其中收录了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提到的养生原则。列子说:“少不勤行,壮不竟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养生之方也。”这就是说,如果年少的时候不勤走路,那么壮年时期走起路来就连一个时辰也支持不了。长大后能够安于清贫,年老时也会少有欲望。让自己的心情感到闲适,多一些适当的体力劳动,这就是养生的法则。

三、“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庄子·天地》说:“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这是主张要以淡泊之心对待一切事物,不因长寿而快乐,不因夭折而悲哀,不因通达而炫耀,不因穷困而羞愧。做到“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也不会更加得意,全世界的人都谴责他也不会更加沮丧,这样的淡定是因为在至人的眼里是没有“小我”的概念的,神人无为而自不会居功,圣人顺应自然而没有名利之欲。真正的智者是把握大道,不为具体的小事烦心,《庄子·齐物论》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zhān zhān)。”大智慧者广博豁达,小聪明的人则斤斤计较,明察细别;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烈焰一样照亮人们的心灵而气势宏大,拘于智巧的言论则言辞琐碎,喋喋不休。养生也是一样,我们要把握大的原则和方向,不固执纠结于具体的养生方法,不滞碍于追求长寿,而是顺应自然之道地生活,自然就能长寿了。

四、“五味所入”“五味所禁”

五脏各有所喜好的气味,所以我们吃进去的五味经过胃肠消化后,就各按五脏各自的喜好归入相应的脏腑了。《素问·宣明五气》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甘味先入脾。而五味不可多食,偏食过多,就可以使人得病。或者使已有的病情加重,所以说五味各有所禁忌。“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辛又主发散,气弱的人吃辛,气就更加虚耗了,所以气病要禁辛;《灵枢·五味》中说:“血与咸相得则凝。”所以咸味入血分,血凝滞而不畅,所以多食咸更容易加重血液的凝滞;苦属阴,骨也属阴,气同则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则阴更甚,表现为骨重而行动不利,所以骨病不宜多食苦;甘味入脾而走肉,多食甘,则脾气壅滞,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肌肉湿肿的病人不能多吃甘味;酸入肝而走筋,酸主收缩,筋病不能多吃酸味。

五、“擦涌泉,摩肾俞,手挽弓,壁立足。”

冷谦是明初道士,是当时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和画家,其对养生颇有研究,他的养生经验主要收录在《修龄要旨》中,主张自我按摩,下面选取其中简单易行的四法,如法操练,收益甚丰。

擦涌泉:平坐,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擦足心赤肉,不计数目,以擦热为度,之后将脚趾略略转动。左右两足心换手握擦,累了就稍微歇一歇。有人让别人来给自己搓脚,那不如自己擦效果好。这叫擦涌泉穴,能除湿气,固真元。

摩肾俞:晚上临睡觉前坐在床上,脚垂到床下,解开衣服,闭息,舌头抵住上腭,闭目想象着看着自己的印堂,提肛收缩,两只手摩擦后腰的两侧肾俞穴,左右各摩擦一百二十下,多多益善。这个方法能非常有效地生精固阳,治腰痛。

手挽弓:静坐闭息,纳气猛送下,鼓动胸腹,两手作拉弓状,左右各做几个四遍,胸腹的气非常满了,再缓缓“呵”出来,这样来回做五个七遍。治四肢烦闷,背急停滞。

壁立足:平卧,去掉枕头,两只脚像墙壁一样立起来,用鼻子吸气数四个数,再用鼻子出气数四个数,等气出干净,再让气微微吸入鼻中,但不要让鼻子有吸气的感觉。这个方法可以除身中热及背痛之疾。

六、“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告诫我们说:“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住足。”是说行瞳的时候动气,再开口说话,就把已经动起来的气打断了,要分出一部分去用来说活。如果这两股气接续不上就失调了,所以要说话就停下脚步来说,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话,干脆就不说罢了。我们常说:“食不语,寝不言”,还要加上一条散步时也要慎言。

散步的具体做法,如《老老恒言·散步》中说:要走步时先起立,整理一下衣服,安定一下气息,慢慢做一些站立的准备活动,然后再从容展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荀子说:“安燕而气血不惰。”就是说像这样的生活安闲而气血不怠惰。

饭后食物入胃,一定要慢行数百步以化食,即加强胃的蠕动而促使食物易于消化。明代王逵撰著的《蠡(lǐ)海集》中说:“脾与胃俱属土,土耕锄始能生殖,不动则为荒土矣,步所以动之。”意思是说,脾和胃都属于土,要勤于耕锄这块土,土才能生长出庄稼,土如果没有被松动过,那就是荒土,散步就是在耕锄脾胃这个“土地”。元代伊世珍所撰的笔记小说《瑯環记》说:“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摇动其身以消食也,摇动身体可消食,可见饭后散步才能过得逍遥。

关于孔子的名言及赏析 第4篇

2. 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译文: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译文:君子懂得义,小人懂得利。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5.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译文: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译文:真像是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

7. 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译文:子贡说:过错,人们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了,人们都会仰望他。

8.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译文: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9.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10.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1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2. 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译文:开始时,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是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13.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译文:《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

14. 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论语子路》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

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译文:《对任何事业来说》,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17.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译文: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1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19.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篇第一》译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方法也就有了。

20.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21.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译文: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2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23.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要慎重地办理好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这样做了》人民地道德就会归复忠厚老实。

2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译文: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好处》,只忧虑自己无能。

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26.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译文: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7.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译文:发愤时,竟忘记了吃饭;快乐时,便忘记忧愁。简直连衰老就会到来也不知道。

2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分。

孔子哲言孔子名言 第5篇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关于孔子名言感悟 第6篇

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5)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听其言而观其行。

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1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 过,则匆惮改。

孔子名言赏析范文

孔子名言赏析范文(精选6篇)孔子名言赏析 第1篇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