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堂操练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课堂操练范文(精选12篇)

课堂操练 第1篇

关键词:听,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由教育部制订的初、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随之,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与学的方法都要进行改革。在这种形式和背景下,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英语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新课程理念使英语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感,如何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过渡到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还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 并未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尴尬。而今,让学生全面发展英语能力是每个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听说操练法

是笔者根据外语交际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具体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它有三种形式:“师—生对话”、(侧重教师引导性和针对性 )“生―生对话”、(学生自由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巩固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录音―学生跟读” 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听力)。这三种形式在单词操练、对话操练、课文操练中交替使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读不快、说不出” 等“费时低效”现象。

二、单词听说操练法

听音说义、听义说词、听词说“写”(拼写)。单词教学初期,要使用快节奏教法。首先是带读快,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尾音刚落下时就跟读,拼读时音量放低、语速加快。这样做既不消耗精力,又能集中注意力,重复几遍后,学生可当堂记住单词的90%,此时可用生―生自由对话方式,听音说义(根据对方读音说出意义)、听义说词(根据汉意说出单词 )、听词说写(即根据对方提出的单词说出拼写形式)。一方提问,一方听答。如:

生1:computer

生2 :“电脑”、“计算机”。

生 1 : Spell it.

生 2 : C-O-M-P-U-T-E-R , computer.

生1 :“键盘”

生 2 : keyboard

生 1 : Spell it.

生2:K-E-Y-B-O-A-R-D , keyboard.

这样:既增强了参与性、示范性,提高了识记单词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话听说操练法

听上句,说下句或听下句说上句。在句型操练时要遵循“先练后讲”原则,学生先练,内容从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结构由不变到局部变到整体变。学生在操练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讲意义、讲结构、讲用法、 讲联系、讲区别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此时,采用师―生对话形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或教师说下句,学生对上句。如:

师 ( 下句 ) :“ Yes , I ’ m in Class One . ”

生 ( 上句 ) :“A re you in Class One ? ”

师(下句):“I’m in Class One .”

生(上句):“What Class are you in ?”

细观两组对话,教师的两个下句只有一字之差,而学生的两个上句却大相径庭,第一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一般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是肯定回答(yes即是标志),所以他提出疑问。第二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特殊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下句是直接回答(教师的下句中没有yes),所以他直接发问,这个就连初三学生都容易混淆的问题,初一的学生在师与生对话的一次次操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样的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捕捉英语句式的敏感度。

四、课文听说操练法

听义说词、说句、说段、说课文。课文操练采用动态性教法,针对课文篇幅长、内容杂、语法点多等特点,首先, 教师精心设计,尽量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听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其次,辨析课文中的新词,新结构,新语法点,将其摘抄在“词句卡” 上,一课一卡,以备复习。第三,师-生对话,复述原文, 教师说汉语,学生用英语转述(一人、二人或三人一组),内容从关键词入手到短语再到句,然后成段,错误的地方其它组员补充,直到完全正确为止。第四,采用录音—学生跟读形式,录音放到哪儿,学生跟读(不能看书)到哪儿。如此这般,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课堂操练 第2篇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它指的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最大限度地积累知识,最大限度地获得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设计有趣并有效而不流于形式的操练尤为重要。通过个人教学分析,结合教学反思活动,我觉得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操练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

一、针对课堂特点设计活动,丰富课堂操练形式

英语课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等不同,需要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各有差异。一节有效的英语课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导入或教授,更在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实际运用。所以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英语教师应当“因地适宜”,针对不同课型制定不一样的活动方案,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化的操练巩固知识。下面列举如何在几种不同类型的英语课中采用不同的操练形式。

1.英语对话型课。目前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情景对话和语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对话内容都是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因此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喜爱。通过对问候、游玩、买东西等语言材料的学习,学生能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相互之间的练习和对话能很好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英语对话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学习中尤为重要。“生活即教育”――关注学习生活化、对话情境生活化的创设,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能有效地引入对话主题,学生也就能很自然地融入进英语的对话教学。在这类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采取自问自答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话,带领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带领学生进行简笔画活动等,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操练机会。

2.英语阅读型课。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使学生学会在英语阅读中有目的地去预测、思考和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设计多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交流互助完成某项任务等。阅读课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运用在阅读课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拓展其说和写的能力。课后练习有多种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的阅读课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比如表演课文、缩写、改写课文、复述故事等。

3.英语写作型课。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慢慢渗透英语写作,写作能力可谓是对学生综合使用英语能力的考察,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可以尽量为学生简化写作难度,并且加强写作示范与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语言运用能力。在写作中结合图片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一个苹果,写一组句子:I have anapple.I like apples.Do you like apples?等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仿写改写编本,指导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重视呈现,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内容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周末的活动,写出自己或者朋友的生活状况。

二、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活动,提高课堂操练效果

课堂的操练环节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的途径。教师可以充分拓展教育的途径,修炼学生的内功。其实一堂特别热闹的英语课,并非就是好的英语课。英语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学习教学内容,熟练掌握学习内容,这是好的教学最简单的评价标准。英语教师要提高组织操练的艺术性,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教育的最大的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把握操练的数量与质量。量的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操练也是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重点和关键点的知识的强化,要达到7次到12次的训练回数,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活泼有效的方法来带领学生操练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型,实现熟练掌握英语单词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的学习方法,积极变换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科学的评价,带领学生实现课堂教学强化次数的效果,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2.提高操练的趣味性。学生好学爱动是天性,英语教师要提高操作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教学时,引导学生行动起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操练活动。例如在教学头部各个器官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各种动作,活跃教学氛围;在学生学习形容词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做出相应形象的形容词的动作等。

三、采用灵活的操练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需要通过彼此问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从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新型的教学活动框架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真正做到教学以人为本,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课堂操练 第3篇

【关键词】听 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由教育部制订的初、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随之,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与学的方法都要进行改革。在这种形式和背景下,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英语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新课程理念使英语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感,如何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过渡到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还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并未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尴尬。而今,让学生全面发展英语能力是每个民族地區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听说操练法

是笔者根据外语交际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具体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它有三种形式:“师—生对话”、(侧重教师引导性和针对性)“生―生对话”、(学生自由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巩固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录音―学生跟读”(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听力)。这三种形式在单词操练、对话操练、课文操练中交替使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读不快、说不出” 等“费时低效”现象。

二、单词听说操练法

听音说义、听义说词、听词说“写”(拼写)。单词教学初期,要使用快节奏教法。首先是带读快,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尾音刚落下时就跟读,拼读时音量放低、语速加快。这样做既不消耗精力,又能集中注意力,重复几遍后,学生可当堂记住单词的90%,此时可用生―生自由对话方式,听音说义(根据对方读音说出意义)、听义说词(根据汉意说出单词)、听词说写(即根据对方提出的单词说出拼写形式)。一方提问,一方听答。如:

生1:computer

生2:“电脑”、“计算机”。

生1:Spell it.

生2:C-O-M-P-U-T-E-R , computer.

生1:“键盘”

生2:keyboard

生1: Spell it.

生2:K-E-Y-B-O-A-R-D , keyboard.

这样:既增强了参与性、示范性,提高了识记单词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话听说操练法

听上句,说下句或听下句说上句。在句型操练时要遵循“先练后讲”原则,学生先练,内容从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结构由不变到局部变到整体变。学生在操练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讲意义、讲结构、讲用法、讲联系、讲区别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此时,采用师―生对话形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或教师说下句,学生对上句。如:

师(下句):“Yes,Im in Class One . ”

生(上句):“Are you in Class One ? ”

师(下句):“Im in Class One .”

生(上句):“What Class are you in ?”

细观两组对话,教师的两个下句只有一字之差,而学生的两个上句却大相径庭,第一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一般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是肯定回答(yes即是标志),所以他提出疑问。第二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特殊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下句是直接回答(教师的下句中没有yes),所以他直接发问,这个就连初三学生都容易混淆的问题,初一的学生在师与生对话的一次次操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样的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捕捉英语句式的敏感度。

四、课文听说操练法

听义说词、说句、说段、说课文。课文操练采用动态性教法,针对课文篇幅长、内容杂、语法点多等特点,首先,教师精心设计,尽量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听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其次,辨析课文中的新词,新结构,新语法点,将其摘抄在“词句卡”上,一课一卡,以备复习。第三,师-生对话,复述原文,教师说汉语,学生用英语转述(一人、二人或三人一组),内容从关键词入手到短语再到句,然后成段,错误的地方其它组员补充,直到完全正确为止。第四,采用录音—学生跟读形式,录音放到哪儿,学生跟读(不能看书)到哪儿。如此这般,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听说操练法”虽还没有达到对话的随意性高度,但它作为一个好的起点,打破了用汉语教英语的模式,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知识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达到了运用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杨惠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01:7-10.

[2]孙英杰.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初中生听说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周冠琼.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及听说能力提高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118-121.

[4]刘娟.初中英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操练的有效性 第4篇

(一) 准确定位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设计操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课堂操练活动的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因课型和教学内容而异, 但是, 无论教什么内容, 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都必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如果采用的操练活动形式偏离了教学目标, 那么再好的操练活动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 教学Success With English (广州版, 下同) Book 8 Unit 10 Dialogue语篇时, 在初步学习语篇的基础上, 有位老师在操练活动环节设计了以下练习:

用括号内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One day a farmer (be) working in the fields.Suddenly a hare___ (run) very fast and (crash) into a tree.It (fall) to the ground and (die) .

The man (pick) up the hare and (take) it back home.He (cook) it and (have) a delicious meal.

“To pick up a hare is certainly easier than to work in the fields”, he___ (say) to himself.From then on, the farmer____ (do not) work any more.All day long he (sit) in the fields and (wait) for a hare to appear.

以上练习侧重考查学生对动词过去时变化形式的掌握情况, 而不是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很显然, 这一操练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如果将这项操练活动从操练时态转向关注语篇内容, 活动效果就会明显改善。修改后的练习如下 (注:题前括号内为答案) :

听短文, 判断下列句子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 如一致, 请在题前的括号内写“T”, 否则写“F”。

(T) 1.A long time ago, a farmer worked on his farm.

(T) 2.The farmer saw a hare crashing into a tree and died.

(F) 3.The farmer picked up the hare and threw it away.

(T) 4.The farmer thought that to pick up a hare from the field is certainly easier than to work in the field.

(T) 5.The farmer didn’t work in the field and sat under the tree to wait for another hare to appear.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对话, 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课堂操练的有效性。

(二) 面向全体学生, 力求人人参与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听不如看, 看不如做”, 这充分说明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 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有效的。因此, 操练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 力求人人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 而不是课堂的“看客”。

例如:在Book 6 Unit 14 Dialogue的学习中, 有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发展性练习:做调查。调查你班同学喜欢吃什么食品和喝什么饮料, 并说出原因。句型:Which food/drink would you like, or?IpreferBecause

通过此任务型合作, 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课堂气氛活跃。

(三) 创设生活情境, 体现真实交际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 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的确如此,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自如地进行语言交际, 不太逼真的情景只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起不到情景创设对对话学习的作用。因此,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 使师生之间的问答活动成为有意义的交际。

例如, 在教学Book 4 Module 6 Unit16一课时, 笔者就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

创设情景:星期天将要去番禺大夫山野餐, 需要同学们到大龙市场买些食物。

(1) 组织学生分组列出野餐时要买的食物清单。

(2) 组织购物, 每组选出一个同学做档摊的vendor, 其他学生做customer, 他们要用所学的相关购物用语到各档摊购买自己喜欢的食物。

A: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

B:Yes, how much are the?/How much docost?

A:They area kilo.

B:I’d like, please.

A:Do you want anything else?

B:No.That’s it, thanks.

A:OK.Let’s see.That’splease.

B:OK.Thank you.

A:And here’s your change.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并且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不是在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这样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关注活动层次, 呈现螺旋上升

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需要经过多次操练才能逐步达成。然而, 若是几项操练活动难度大致相同, 活动间缺少层次性, 那么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同一层面上, 难以逐步提升, 也难以实现从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有效转化。因此, 多个语言操练活动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 呈螺旋式上升, 努力做到上一个操练要为下一个操练服务, 后一个操练是前一个操练的延伸和提升。

例如:Book 1 Module 6 Unit 16, 某教师在教学完表示形状的单词后, 为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表示形状的单词进行复习和运用, 设计了以下系列化操练活动, 取得了良好效果。

活动1:Memory Game

T:Children, Let me show you some pictures and try to remember what shapes you can see in the pictures. (老师通过PPT逐一出示如下由各种形状组合而成的图形。)

T:What shape (s)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1:I can see

活动2:Make pictures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组图)

T:Can you make pictures with a rectangle and a triangle?

(学生自由组图, 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组合的图形, 如a cup等。)

T:Now make pictures with a rectangle, a triangle and a circle, please.

(学生组合了a boy, a sun, a house等。)

T:What can you make with a rectangle and five stars?

Ss:

活动3:Make something with any shapes you like (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组图, 并用英语与其他同学谈论自己的创作成果)

上述授课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注意了层次和梯度: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形状组合成的图形, 接着让学生使用各种形状自由组合图案, 学生由“听从指令”到“自主决定”, 由“定形状定数量”到“自由选择所学的各种形状”。活动由易到难, 逐层深入, 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 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五) 丰富活动形式, 关照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 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 大量的单调操练活动使学生味同嚼蜡, 毫无趣味。因此, 教师在设计操练活动时, 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切忌堂堂一个样, 节节一个调, 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 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使操练活动更为有效。

1. 操练活动思维化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他们对没有思维价值的活动不感兴趣。在设计操练活动时, 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挑战性的活动, 使操练活动富有趣味,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操练活动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语言与思维实现同步发展。

2. 操练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操练所学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例如, 在教Book 4 Unit 1 Work With Language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巩固短语playing the guitar, go fishing, listening to the radio, painting以及Whatdoing句型:上课前我在黑板上粘一个挂钩, 并准备一块白布。做这个游戏时, 将白布的一头挂在挂钩上, 教师拉着另一头, 让一位学生站在布后面表演预设的动作, 并问:What am I doing?Guess.其余学生能隐约看到表演者的动作并进行猜测。由于学生表演的动作指令是由教师写在纸条上, 表演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本单元的几个动词, 再加上其余学生看不清白布后面学生所做的动作, 就产生了一定的信息差, 于是学生都开动脑筋, 很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猜测。因为有信息差, 表演的学生和猜测的学生兴致都很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 操练活动情感化

在教学Book 6 Unit 5 Work With Language有关疾病类单词 (headache, toothache, fever等) 时, 某教师就采用了这样一种操练方式, 即给所操练的单词添加一些简单的语气词, 如“Ah!Toothache!/”使操练更具感情色彩;或配上能够表达一定语义的语音、语调, 如一学生做感冒动作, 其余学生用疑问的口气问“Have a cold?”, 此生装作准备打喷嚏并回答“Yeah!Have a bad cold!Ah-tishoo!!!”。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创设了不同的语境, 使操练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总之, 只有在课堂实施有效的操练活动, 才会有精彩的课堂, 才会让学生有效地汲取课堂知识, 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操练活动的有效教学。

摘要:操练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 有效的操练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结合一些教学实例和个人实践, 从准确定位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 创设生活情境, 关注活动层次, 丰富活动形式五个方面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操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操练,目标,学生,情境,层次,形式

参考文献

[1]孙婷.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0 (9) :22-27.

课堂操练 第5篇

马桥强恕学校蒋美华

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构建以语言操练、语言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那么何为“有效”操练呢?我觉得它应该能促使学生较好地达到三维目标,它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同时,“有效”操练更应该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到、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操练效果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期的一堂家长开放日教学展示课,就英语课堂教学操练的有效性略谈几点体会。

一、操练形式要与内容相关,要为目标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任何形式的操练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操练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操练形式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展示课上,我上了M4 Unit 1 On the farm关于动物的词汇教学课。课上,我先采用了让学生两两操练的方法,教师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示范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在两两操练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促使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义。在操练cow这一单词时,学生呈现出来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如What’s this?It’s a cow.Is this a cow?No,it isn’t.What colour is the cow?It’s black and white.等等。接着我设计了让学生在情景中操练语言。情景操练集创新思维与口语表达为一体,我借助这一载体让学生进行意义性的操练,这无疑是继课堂两两操练、自由会话之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又一亮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农场。当时,我设计了几组不同的农场动物区,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用课堂上学过的句型和对话,自拟题目、自设内容、然后呈现于全班。这样,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扩大了,展示出来的成果也自然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最后是设计了主题演讲操练。主题演讲是一种有准备的自我表达思想的形式。在低年级的单词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一类单词后(如动物类、水果类、颜色类、学习用品类),可以 “My favourite animal/colour/fruit”为题,描述自己喜爱的东西。课上,我就让学生以My favourite farm animal

为主题,描述自己喜爱的农场动物::Look,this is a chick.It is yellow.It is small.It goes”Peep…peep”It can draw.It can walk.I like it very much.And you?在主题语言训练中,学生的短文意识和短文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二、操练形式要多而不乱,要以语言知识作支撑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之源。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操练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和操练形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有效操练。仍以上节课为例,为了避免在教学中学生产生枯燥,我运用了不同的引入方法,如用猜谜的形式引出了pig; 用问答的形式引出cow;用声音描述引出duck, chick等,这种不同方式的引入,避免了教学过程的重复性,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涨情绪。同时每个单词我都设计了与之相关的一个即时学习的反馈操练,例如教学pig这一单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Do you like this pig? Why?看似简单的两个问题,其蕴涵着丰富的语言输出。第一个是有意义性的操练,把单词放入句子中进行提升内化,而后半句则是初步交际能力的拓展。why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回答,有的孩子除了运用big, fat,等常用的一些形容词描述外,更有些孩子还能用“lovely,super”这一课外知识来描述。虽然这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单词,但是对于学过这个单词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再现,巩固的过程,而对于没有接触过这个单词的学生来说又是一次语言输入的过程。又如教学cow我设计了组词 :a ______cow,教学duck设计了句子:A duck can ________,教学chick设计了Make rhymes。四个单词四种不同的操练形式,即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在语言的操练上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诚然,采用多样化的操练是为了巩固语言,但操练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操练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并在进一步学习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操练要体现层次性,要有提升意识。

一般来说,课堂的操练顺序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在活动操练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成就感。其实课堂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课堂各因素的整合,更体现在教学中各操练的整合。只有操练形成一个整体链,教学过程才会流畅,环节之间才会自然衔接起来,课堂因此也会活起来。因此,在操练设计时,我注意形成这样一个特点:上一个操练要为下一个操练服务,后一个操练是前一个操练的延伸和提

升。如本课一开始,从简单的操练单词句子,让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知后,再让学生操练对话,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训练,学生在理性的认知后,接着操练语段,让学生介绍一种喜欢的动物。这样的操练,每一个环节在语言学习上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每一个环节的功能也都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操练的密度和广度也增强了,从而形成一个操练整体,让课堂操练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四、操练要呈现师生的语言美,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操练呈现的美包含两方面:

1、教师的语言美。小学低年级的外语学习是语音学习的最初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教师的语言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音质量,而英语语言的积累不仅仅在于教师新授环节的把握,还在于教师课堂用语中潜移默化的输入。在本节课中我也十分关注这一点,从鼓励孩子发言到表扬孩子发言的精彩,我采用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学生也能从我全英语的教学中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One,two,three,wonderful,very good等语言,既平息了课堂的喧闹,又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活动。我这样做,既精心呵护了学生的快乐情绪,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操练积极性,展现了教师的语言美。

2、学生的语言美。在本节课中,学生在我的教学引导下,进行了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将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活力。如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形容词clean, big, nice, beautiful等结合新单词(动物)进行描述,而且运用比较贴切。在自编儿歌环节,学生的儿歌丰富呈现,所涉及到的句式也很多。如:can句式,like句式,to be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句式等等。语言就是在有效操练中积累起来的。就如叶澜教授所说:“学生在操练过程中的学习,既可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语言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操练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有效操练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操练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操练还有更多的角度、更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去实践和思考。我们英语教师只有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手指操练(8个月) 第6篇

吮吸训练

宝宝喜欢吮吸手指,别看他“吃”得津津有味,实际上对很小的宝宝来说,能吮吸到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年龄的关系,宝宝的动作不够协调,小手还不能一下子准确地塞进嘴巴。有的宝宝会先抬起手,把手放在自己的脸上,然后慢慢移动到小嘴里。看到如此可爱的动作,爸爸妈妈不禁莞尔。

探囊取物

这是给宝宝的食指单独设计的训练。准备一只宽口小瓶,在里面放入形状各异的彩色木珠。这些五颜六色的木珠让宝宝跃跃欲试,可是小手塞不进瓶口,怎样才能把它们从瓶子里取出来呢?瞧,用食指深入小瓶内,勾取小木珠。通过努力,宝宝拿到了木珠,妈妈别忘记给予宝宝表扬哦。注意,不要让宝宝把木珠放到嘴里去。另外,可用食指拨调的转盘、指拨玩具、指拨滚球、按键玩具琴等,都是锻炼食指功能的好工具。

魔术小球

准备一些宝宝喜欢的小玩具,比如颜色鲜艳的积木,小球等。让宝宝的双手分别抓握住积木或者小球,互相敲打听,两块积木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而两只小球互相撞击,却没有声响。奇怪吧?请宝宝来反复体验。

也可以尝试换拿手中的小球。妈妈先示范一下,让宝宝看清左手是空的,右手中有一只小球,然后把小球换到左手,右手空了。这个有趣的小“魔术”会让宝宝产生模仿的兴趣。

方巾游戏

柔软的小方巾可以作为亲子游戏的道具。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

游戏(一):妈妈双手抓住方巾的一角,宝宝双手抓住另一只角。拔河开始了,妈妈轻轻地往后拉一下,宝宝的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拽住手中的那一只角,妈妈的手再稍稍放松一下,这下宝宝就把小方巾成功地拉向自己了。给宝宝更多胜利的机会,这会增加他参与游戏的兴趣。

游戏(二):妈妈把小方巾蒙在宝宝的脸上。宝宝的双手会迅速地把小方巾拉下来。从看不清物体,到一下子看见,宝宝感到新奇而有趣。

玩具回“家”

看,玩具们散落在家里的各处。有碍观瞻。宝宝快来帮助妈妈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玩具的家就是一个偌大的色彩鲜艳的收纳整理箱。

8个月宝宝已经会爬行,地板上各个角落的玩具都能吸引他的目光,宝宝欢快地向目标前进,直到伸出的小手能够到玩具,抓起玩具递给妈妈,或者直接放进整理箱。可别漏了沙发上也有玩具,这给宝宝增加了一点小难度。妈妈可以协助宝宝,让宝宝扶着沙发站起来,从而可以够到玩具。宝宝在“目测玩具抓握玩具递交或放置玩具”的操练过程中,训练了手限协调。

手指示物

宝宝对自己的物品最熟悉,听到物品的名字,开始用手指向自己熟悉的物品。如宝宝用小手指向房门,身体也会向门口的方向摆动,“指挥”大人抱着他向门外走。走的时候,宝宝还对家人摇手表示“再见”。过年了,家人团聚,其乐融融。教宝宝把两只小手合起来,表示“恭喜”。生活中的点滴都是训练宝宝小手的好机会。

1个小认知

宝宝长牙后,喜欢咬硬一点的东西。有的宝宝还喜欢咬人,咬人不是恨。也许是高兴。咬住就不松口。对宝宝咬人的习惯不要大惊小怪,越是当一回事。宝宝会越得意。父母可以给宝宝一些硬的食物吃。如馒头干、饼干等,尽量把宝宝的情绪调整好,使他愉快。

1首儿歌

拍拍手,抱抱头,

山上有头大黄牛。

牛下山,拍拍肩,

肩上担着大扁担。

1个小测试

看看盒里的东西——给宝宝一个带有盖的纸盒,里面装一些宝宝喜欢的物品。妈妈把盒子轻轻摇晃,盒子里的东西互相碰撞发出声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宝宝将盒盖打开。看看盒子里究竟藏着什么好东西。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的好奇心,练习手指。

1个本领

课堂操练 第7篇

一、益智游戏——注重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基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源泉,同理,在孩子进行钢琴学习时,特别是启蒙教学时期,要注意利用兴趣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在培养孩子的钢琴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运用与孩子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孩子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与引导,若教师与家长任意一方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孩子的钢琴学习。

在启蒙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领航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益智游戏辅助教学,利用益智游戏创建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将教学蕴含在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孩子进行钢琴训练,例如,将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编成游戏口令,使授课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训练,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例如,《小星星》乐谱的记谱教学,1155665-4433221,可以将1记忆成衣服,5记忆成跳舞,6记忆成蝌蚪等,将乐谱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以举办小型的钢琴演奏会,让学生欣赏钢琴演奏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在参加演奏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胜负欲,为钢琴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教师教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基本条件,家长的配合教学在学生钢琴学习总也起到重要作用。家长要支持教师教学,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和音乐思维,具体方法可在在家播放钢琴演奏的乐曲,带领孩子观看钢琴音乐会,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钢琴。

与此同时,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受到艺术的熏陶。通过钢琴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综合运用益智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钢琴知识,感受钢琴的艺术魅力,在钢琴营造的艺术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创作,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模式,钢琴教师要发挥引导着的作用,帮助孩子理解曲目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对应的音乐意识和感官体验[1]。

二、课堂操练——注重规范、系统的教学

1、注重站姿与手型的规范化操练

启蒙教学对孩子后续的钢琴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钢琴操练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影响孩子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孩子钢琴学习专业知识,大部分来自课堂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方法。首先是坐姿,要保证钢琴和板凳之间的距离适合孩子弹奏,板凳要放置在钢琴的中间位置,学生弹奏时重心要平稳,肩膀齐平,两臂自然放松,腰部挺直,双目平视即可,其中,要注意双脚的摆放,双脚需自然着地,左脚略微靠后,右脚在前,把握好两脚之间的平衡。其次,是手型的操练,手型操练的前提是身体与琴键保持一定距离,双臂自然下垂,双手形成正取的钢琴手型,各手指高度放松,四个小指端正摆放,虎口切勿僵硬紧张[2]。

2、采用合理的练习方式

在进行课堂联系时,要保证双手与大脑以及眼睛之间的协调运行。联系新的曲目时,第一步是要识谱,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曲目的节奏、调值、主要指法等,在实际弹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手指和大脑运行混乱的情况,即大脑没有运行到下一音符,而手指已经将下一音符弹出,出现抢弹抢拍现象。因此,教师在告诉学生放松心态,让大脑和眼睛走在手指前面,只要勤加练习,就能熟练的弹奏曲目[3]。

3、培养良好的练习习惯

钢琴归属于音乐范畴,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钢琴的音乐属性,将钢琴看作单一的机械操作,因此,在进行钢琴操练时,应培养学生边弹边唱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旋律的把握,以及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辩音识音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耳朵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这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仍采用单调乏味的逼迫式方法进行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钢琴学习,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将形式丰富、生动有趣的益智游戏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操练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是学生学好钢琴基本保证,将两者有机结合,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广大的学前钢琴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探索,提高我国学前钢琴教学水平,为学生的钢琴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曦.益智游戏,课堂操练——构建学前教育钢琴启蒙教学的思维模式[J].音乐时空,2014,09:155.

[2]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3.

阅读是一种精神操练 第8篇

真正的阅读是困难的。我们阅读, 想读出其中的意义, 掌握未知的世界, 但是你会发现书却在抗拒你的这种欲望, 整个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书籍角力。这时你会感到, 阅读无非是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顽强意志以及作品本身的不可征服。书是自由的, 它不能被驯服;你也是自由的, 因为你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灵魂的存在。

最精心的阅读就是你和这个作品对话, 在对话的过程中, 你不能征服它, 它也不能征服你, 然后你和这个作品一起达到一个高度、深度, 被慢慢改变。

不要忌讳“邪恶”的书

我很讨厌给别人开书单, 我认为书单不能开。既然我们相信所有真正的好书、严肃的书都能改变人的话, 那么, 一份书单, 其实就是一份人生计划, 而我们是没有资格给别人规划人生的。有些书我很喜欢, 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的规划, 也绝对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年轻人如果有机会, 可以看一些“邪恶”的书。法国大革命时代追求理性, 可就是在那样一个追求理性的年代里, 血流成河, 人间所有能够想到的残酷和暴力, 都在那个最理性的时代发生了。那个时代有伏尔泰、卢梭等伟大人物的作品流传, 但同时也有萨德侯爵等人的“邪恶”的作品面世。我们不要忌讳和回避。如果一个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人性中的阴暗和邪恶, 他就会知道人生其实很不简单, 知道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 这样性格会变得平和。读这样的书的时候, 它不是让我们变坏, 而是对人性的厚度、深度, 加强一个纵深的理解在里面。

英语句型教学的操练和作用 第9篇

一、什么是句型教学

句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性的句子模式或模型。英语句型就如同数学中的公式一样, 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规则。例如“He was born on December23rd, 1987. (他出生于1987年12月23日。) ”表达的是某人于某年月日出生, 句型结构是“Somebody was were born on....”, 我们可以通过自由替换, 增或减句子中的任一项来扩大表达的范围, 表示一个特定时间的某一事件, 如“She was born on December 23rd1987.”是替换人称, “He was born on April 4th, 1987.”是日期的替换。很显然这种替换并没有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 只是其中一些义项的简单变化,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通过这种替换训练培养学生对句子本身的理解。这样, 不仅同学们学会了句型的灵活变换,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

英语句型操练有两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一种是机械操练, 一种是意义操练。操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句型结构的形式、语序、搭配, 同时达到口头表达的目的。机械操练也就是句子诵读, 通过大量的诵读训练, 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英语句式;而意义操练, 则主要是指前文所说的义项替换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 始终将“练”的意识贯彻于课堂句型教学的活动中。下面就讲一讲意义操练。

1. 单项替换。

It is possible to put files in one of the baskets.可以把文件放在其中的一个篮子里。

将上句中的possible换成impossible其句子的意义就相反了。

2. 多项替换。

A:I am going to Shanghai next week.

B:Great!Tom is going to there this Friday.

上面的例子虽然简单却在人物A和B的话语中更换了人称、地点和时间。意义操练一般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的。

三、英语句型教学的作用

1. 英语句型是模式化的, 为语言交流和书面表达服务。

因此, 掌握和模仿大量的英语句型, 可以逐步培养并形成学生的英语语感, 为其正常的英语会话打好基础。如句子:“The latest surveys show that quite a few children have unpleasant associations with homework. (最近的调查显示, 相当多的孩子对家庭作业没什么好感。) ”基本句式结构是“...show indicate that...”, 表达的是“显示/表示”。例如:The altimeter showed that the plane was descending. (高度计显示飞机正在下降。) A signpost indicates the right road for us to follow. (路标指给我们应走的路。) 在完全熟悉这种句式结构的基础上,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替换各个义项, 拓宽学生对这个句式结构的应用范围。

2. 句子是交流和表达的语言单位。

因此, 通过英语句型操练, 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以句子为单位阅读的习惯, 从而形成英语会话的正常语言环境。

3. 英语句型教学可以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如动词不定式作主语, “It is much too difficul for Li Ming to read such a long article.”中, “to read such a long article”是这个句子的真正主语, 放在句首容易造成头重脚轻的感觉, 所以用“it”来代替“to read such a long article”, 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

太极拳推手单人操练法(上) 第10篇

(一)目的

习练太极拳不应囿于某家某派或某某套路,而应细细品味和感悟太极拳的真髓和要义。太极拳所要向人们传达的不只是某招某式,她首先要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向人们昭示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给人们灌输的是一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力制大力的理念。所以,练太极拳以及学习太极拳推手时,要刻刻留心的应是太极拳的根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它们是超乎动作和外形之上,普遍的、内在的要求。按太极拳经典的论述,可以将其归纳于以下几项:

1、虚领顶劲,气沉丹田;2、含胸拔背;挺胸通脊;3、欲上必蓄力于下;4、欲左时必蓄意于右;5、击前必有后挫之形(3、4、5反之亦然);6、凡欲外动时必先调内。

在练拳时,招招式式若能契合以上几点,即每一动作都符合太极要义,怎么打都是太极拳,若与之不符或相悖,则打什么都不是太极拳。

此一势主要是训练“欲上必蓄力于下”的意念。即双手向上时,脊柱要有垂直向下沉坐之意,尾闾向前、向下,松胯、松膝。相反,双手向下时,要顶头悬,百会穴直往上顶,涌泉穴向下踏实,两腿直立,脊柱存有上行之意。此为最基本要求之一,要常练。

(二)内容

1、预备式

立正姿势,两脚平行,间距与肩等同;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沉肩坠肘,中指有向下伸展之意,虚灵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意寓顶势,两眼平视前方。含胸拔背,自然呼吸,鼻尖和肚脐呈一直线。身体各部力求自然舒适。(图1)

要点:头容正,肩容平,周身安泰舒适,神静气闲;精神内敛,气沉丹田,尾闾正直,形神合一,守我之静,待人之劲。

2、动作解析

(1)两臂伸直,双手自下而上经胸前举过头顶。两臂平伸于胸前时,掌心向下,此时不可停留,继续上举(图2)。两手直举,至正上方时,掌心向前(图3)。两手上举的同时,尾闾略向前向下,小腹微收,丹田气聚而不散,双膝微屈。

(2)双手经原路下落收势,还原为预备式。

(3)起势如上,其不同点是双手由体侧侧平举至头顶(图4)。双手平举至与两肩平时,两掌心向下;继续上举,至头顶时,两掌背相对,左掌心向左,右掌心向右,拇指朝前;双膝微屈。(图5)

(4)双手经原路返回,收势还原。

(三)要点说明

此第一式在太极拳运动中极为重要。在以后的各式中都应贯穿这一原则,即上时屈蓄(手向上运动时,脊柱向下运动,意有下搓感,有意则止,不可过分向下;双膝微屈,不可下蹲)落时长(手向下运动时,百会穴有向上之意,脊柱垂直向上运动,双腿直立,双脚向下踩稳,涌泉穴有向下之意,浑身骨节犹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长)。如此,方能做到“向上即寓下意”,亦可生出“挫之之意”。

每式可各做四节,每节九呼。

二、双向推磨

(一)目的

太极拳手又称打轮,转圈是最基础的动作。左右手正反转平圆,加腰、胯、腿、脚相配合是关键中的关键,一定要熟练掌握。此势的目的就是练左右手划平圆。拧腰松胯,弓步周身整体运动,先做到肢体上的外三合。

(二)内容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解析

(1)左脚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呈左弓步,右腿蹬直,左脚趾向前,右脚趾向右45度角,重心在左(图6)。同时,左手握拳,抬起与肩平,拳眼向上,拳心向右,右手自然下垂,贴于右腿外侧。(图7)

(2)左腿蹬直,右膝屈,重心在右。同时,左手由左经右屈肘于体左,顺时针划一平圆。其动作犹如用单人操纵的小石磨磨豆子之状,每划一圈为一动。36动为一节。

(3)动作如上,唯转圈时,由顺时针改为逆时针,反向转而已,36动后收势还原。

(4)由还原预备式开始,右脚向右前方跨一大步,其余动作同上,正反各做一节。(图8、9)

(三)要点说明

手划圆时要转腰缩胯,含胸拔背而不僵滞,沉肩坠肘,松腰坐胯,气往下沉。还原时要求虚灵顶劲,身体中正,两掌舒展指伸直,呼吸轻柔和缓。

三、左右转轮

(一)目的

在练熟平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立圆转法训练。立圆主要是大臂回环,重点在活肩。肩不活,则大臂难以运转,肘和手就显得僵死。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肩背活则根活,中、梢节自然灵。

(二)内容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解析

(1)左脚向左横跨一小步的同时,左手向右,由右而上、向左逆时针划一立圆。左手向右运动时胯向左行(图10),重心移至左腿。左手由右而上,由上向左划圆时,胯向右摆,重心移至右腿。(图11)

(2)如此循环往复,转一圈为一动,36动为一节。一节之后收势还原。(图12)

(3)右腿向右跨一小步,其余动作同上,唯其方向相反。36动后收势还原。

(三)要点说明

《九要论》讲:“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尝有直而无曲者。”太极拳讲究“势有回环”,《太极拳论》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要得机势之利,每动要做到“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此节特点要求手向右时身向左,手向左时身向右。因有逆势而动之意,方有剪切之力。手划立圆时,犹如面对黑板或墙壁而划。

四、云手

(一)目的

目的有二:一是练双臂左右活动中,身与手的相互照应和配合,要练出左右互补的内应力。即手往右时身往左,手往左时身往右,臂与肩交错运作是关键。二是要练双手同时不同向的划圆动作。此是推手又一基本动作,切记。

(二)教学内容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解析

(1)左脚向左横跨半步的同时,左手向右身向左,动作与左右转轮要求相同。左转轮做完后,接着做右转轮,左右转轮交替进行。(图13、14、15)

(2)完成36动后,左手下落时左脚收三分之一步,右手下落时右脚收三分之一步,先左后右返回预备式。

(三)要点说明

此节要求明三节。“三节者,上中下者是也”。“以肱言之,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股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不明下节,自家吃跌。因此,云手时要做到“由梢节起,中节随之,根节摧之”。上自头顶,下自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不可散漫。手起时沉肘,肘不可枉起。

五、蹲踞单拍脚

(一)目的

蹲踞起,蹲要蹲得下,蹲下时小腿肚要挨着大腿肚,起要立得直。这样长期地训练,有利于腿部肌肉的增强,到年老时仍可保持步履矫健。拍脚时身略前倾,有利于腰肌的锻炼。

(二)教学内容

1、预备式(同前)

2、动作解析

(1)左脚向前踏出的同时,双手平举与肩平齐,肘微屈,指尖向前,掌心向上。

(2)右脚向前踏与前脚平齐,两脚平行;两臂平举,掌心仍向上。

(3)接上动,勿停滞。两手翻转掌心向下,双手轻握,变拳,两拳眼左右相距约五六寸,拳心向下,同时下蹲。

(4)接上动,两拳同时翻转,拳心向上,双腿直立,右脚向前迈出,两拳上举至“太阳穴”两侧,两拳眼向外,拳心向后,重心在右。

(5)接上动,勿停滞。重心前移,左脚上踢的同时,两拳变掌,翻转掌心向前的同时落下,下落时以右手掌心击打左脚背。

(6)击打左脚后,左脚顺势向前踏出,落下,两手变拳置于面前,相距尺许,拳心向前;同时,右脚顺势向前踏出,与左脚平齐。

(7)接上动,下蹲,起立,左脚向前踏出,右脚向上踢,以右手击打右脚背,动作同前,唯左右变化而已。如此循环往复,向前走,边走边踢腿。左右交替进行,每一击为一动,36动后收势还原。(图16、17、18、19)

(三)要点说明

杂志操练之名称创意 第11篇

差不多10年前,我们几乎是和当年编杂志给我们看的那些编辑、社长们一起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期刊市场的巨变,一起掉进了一个杂志生存的全新的商业环境和市场规则里,这意味着,既然大家都在学习新东西,也就别指望任何时候都能有师傅带着你。所以,以下记录其实是一系列个人笔记,实战经验,纯属对杂志实操经验的一个简单梳理。

杂志“创意”从“起名”开始

一本杂志,上市见人之前,首先就碰到一个叫什么名字的问题。每本杂志都有一个“大名”,也就是在相关主管部门正式申报核准过的名字,这个名字和相关的一系列“准生手续”,是这本杂志能理直气壮地发行和征订的基础。但毕竟不是每本杂志准生证上的名字都能让读者市场和广告商买账,比如,同样是一本杂志,叫“轴承与曲柄”就不如叫“汽车运动”更有号召力;如果你原来的杂志名字叫“家用清洗”,那就不如改叫“现代家庭”甚至“时尚志”更卖座。这都会带来改名的要求。另一种情况是,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了别人,让人家管吃管住,而对方的一大心愿,就是除了指望这个孩子给自己养老送终之外,还希望领养的孩子能跟养父母的姓儿。这种要求看起来也合情合理。两种情况下,都会自然而然想到改名。

但是问题是,早就写在版权页上的名字不是想改就改的,就像户口本上的名字,不是不能改,但真改起来可能会很麻烦,于是,最方便的办法,就是重新给杂志起一个比原来好听好叫好卖座的“小名”。比如“王麻子剪刀”的“王麻子”,本来一定有个类似“王致和”这样的大名来着,但外号或者小名叫响了,也就没人追究为什么户口本上写的不是“王麻子”了。小名儿的难度,不在版权页,在封面。因为对大多数广告商和读者来讲,版权页远远没有封面重要。封面就不一样了,作为杂志最重要的识别标志,按照有关规定,杂志的“大名”,也就是杂志在相关主管部门备案的名称,同时也是杂志在邮发目录上的名称,必须是杂志封面上最大的中文字体。这时候,如果仍然要突出“小名”的江湖地位,就只能想点儿别的办法了。

方法一:把小名弄成一个图案不图案,名字不名字,字体不字体的“单独设计”。时髦的叫法是“LOGO”,这个LOGO可以同时包括文字和图案等几个因素,而只要其中的“中文字体”部分的字号,没有超过“大名”的字号,哪怕这个“LOGO”整体已经“轰轰烈烈”地占掉了封面上最大的风头,也不算违反规定。

方法二:淡化大名,强化小名。设计师的价值就在于,他们懂得在封面上抢眼球的方法,不只放大字号一种。通过使用专色、过UV等特殊印刷工艺,或者是一些更简单的设计手段,比如虽然仍然保持了“大名”的“封面最大中文字体”的地位不变,但将“大名”设计成镂空字体,字号固然不小,但仅仅是细线钩边,而且多半这几条钩边的线还只是浅浅地浮出一点儿影子。相比之下,“小名”即便占地儿不大,字号也较小,但已经足以成为封面上最醒目的标志。如果能将类似的设计手法和前面提到的印刷工艺结合使用,必能事半功倍。

方法三:直接用英文。我们的读者早就能拼写和识别简单的英文单词了,哪怕不能,也能够通过封面的持续刺激,让他们迅速掌握。只要不是中文,英文小名的字号再大再抢眼,也出不了什么大错。目前看,这一方法的最新改进版,是直接用数字,而理由和用英文一样。

方法四:“遮挡号牌”。最直接的办法未必没有“技术含量”。任何蓄意的遮挡都是不允许的,但如果是某种经营行为——比如客户投放了特殊形式广告,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时候,封面仍然是封面,不同的是,客户有可能将广告投放在封面外面,比如,半页甚至是一页,因为客户的特殊需求,做出某种特殊设计,甚至是把这半页的“广告”装订在封面外面,和封面一起装订在书脊上。而这样的设计既包括客户的设计元素也包括刊物的“小名”,只要客户的投放需求一直延续,那这种特殊的设计和装订方式就一直存在下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只是在客户有需求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同时,读者可以随时将那页额外的广告页撕下去,恢复原来刊物的醒目的“大名”设计。

明治维新的操练者——武士阶级 第12篇

显然, 近代天皇主权的恢复, 不代表天皇的号令是天皇的个人行为, 明治新政中, 各种政策、规定层出不穷, 这其中不能缺少执行推动者, 更不能缺少政策的制定者, 这些人才是明治维新的主角, 《明治宪法》本身的制定就是这些人的手笔。在明治新政中掌握实权的, 主要是出身于下级武士的倒幕派领袖。他们作为明治维新的实际推动者、执行者并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幕府时期的农兵分离, 产生了脱离生产劳动的武士阶级, 这一特殊阶级处于士农工商社会中的上层, 作为处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中间阶级, 武士阶级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 因此他们引领了幕末的倒幕运动。在幕末, 武士约为总人口的6%-7%, 农民约为总人口的80%。

下武士阶级如何具体推动明治维新的?明治维新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接下来的2部分, 粗略对武士阶级参与日本政策改革进行描述并提出意见。

明治维新前期的武士:

在这一阶段, 武士阶级的改造成为改革的中心环节, 武士阶级经历了一个瓦解、改造、转化的一个过程。

1869年到1872年, 政府连续颁布法令废除传统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 将藩主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 1876年, 政府颁布《金禄公债条例》, 由政府一次性发给士族“金禄公债”, 从而废除了封建俸禄制度, 使士族丧失经济基础, 通过收缴武士刀是士族不再是武士, 失去种种特权和利益的士族如果没有被合理导向, 就会成为政权的潜在威胁。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作为封建制度之子的武士道的光辉, 在其生母的制度业已死亡之后却还活着, 现在还在照耀着我们的道德之路。”

《武士道》作者, 新渡户稻造

武士道是日本独有的道德体系, 即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 简单而言就是围绕忠、义、勇、仁、礼等概念为中心的道德原则, 其中核心是“忠义”, 武士道不仅仅是在武士内心中的道德律令, 更是行为中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 忠义的终极体现既是切腹。武士道随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建立而出现, 在接下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天皇”的神格概念相互作用, 成为影响日本人民精神生活的主要构成。

明治维新成功开展, 日本封建社会迅速瓦解, 巨大权力收归天皇所有, 这时需要人才来帮助天皇完成这一维新事业, 因此, 武士阶级有被改造的机会, 得益于幕府时代士族所具有的文化教育特权, 士族相对于其他阶层, 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尤其是在幕府末期的倒幕运动气氛中, 出现了一批有识之士, 积极推动倒幕运动, 具有进行改革的素质。士族对这一有影响力群体的改革和旧有力量的转化, 成为明治新政的首要任务, 得益于士族的优秀特征, 士族被政府优先录用成为官吏、教师、警察等政府公务人员, 并给予优厚的报酬来补偿武士先前所失去的地位和待遇。

正是得益于士族的本质特征 (其中包括武士道精神, 将在下面谈到) , 这一类人群被从一个特权阶级完美转化为新的权力阶级。武士所处的社会地位本身并没有下降, 相反获得了提升的机会,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部分士族组成了明治政权中官吏队伍, 一批维新精英们, 如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 会在日后构成明治政府的决策层, 主导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明治维新后期的武士:

通过完美改造, 武士阶级中的优秀者逐渐走向明治新政的前台, 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精英, 其中的代表人物即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早年参与倒幕运动, 而后进入明治政府, 逐渐进入决策层, 通过“明治十四年政变”在1981年击败大隈, 形成岩仓—伊藤体制, 1883年岩仓谢世后, 伊藤成为主持国政的顶梁柱, 受天皇垂顾, 大权在握, 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这使他得以全面推进气他的渐进主义改革方针, 在这个过程中, 明治政府中形成了一个相对融洽的政治团体, 得以顺利地建立近代天皇制度, 而这一团体才是天皇制度的实际操演者。

《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发布。

伊藤“制订”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他后来也自称制订了《宪法》, 其实毫不夸张, 他参与了制定日本宪法的全部过程, 从《大日本帝国宪法》最初受天皇委托起草, 前往欧洲考察欧洲的宪法制度, 通过大量的考察学习, 掌握了制定宪法和建立议会制度的本质, 根据天皇制度宪法的原则即是天皇总揽统治权、宪法钦定由此为基础, 设计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并积极推动《宪法》的发布, 为保证宪法得以实施, 伊藤辞去首相的位置, 成为枢密院院长 (枢密院具有宪法的审议宪法草案的权力, 也就是说伊藤审议了自己制定的宪法草案) 。以此来形成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度, 使权力高度集中于天皇, 通过对权力的高度集中, 全面加速日本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速度。在实际的操作层上, 是以伊藤和士族同志的政治团体为核心的。这整个的过程, 从最早与大隈的竞争胜利到后来《宪法》的实施, 这是一个完整的武士崛起过程。

总结:

由上述按照时间顺序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武士阶层进行了粗略的概述和分析, 得出武士是贯穿整个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力量, 天皇制度实际的运作者是改造过的武士政治精英阶层, 是他们推动了明治维新。正是由于这一团体的出现, 明治维新才能取得关键性的进展。“改造武士阶级”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天才的设计。武士阶级的转化是日本社会特色的一种体现, 也是日本传统文明传承的典范。

武士阶级和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于中国来说, 更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有许多相似之处, 为什么中国没有能成功变法?依我看来, 主要原因在于武士阶级的存在与否。

摘要:本文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时间线索, 分析了日本武士阶级在明治维新前后各个时期的不同身份, 论证了将武士成功改造为政治精英阶层是明治维新得以进行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明治维新,武士,大日本帝国宪法,幕府

参考文献

[1].吴廷璆, 《日本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

[2].王新生, 《日本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3].宋成有, 《新编日本近代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4].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 1990年第一版。

[5].新渡户稻造, 《武士道》, 商务印书馆, 1993年第一版。

[6].陈秀武, 《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 商务印书馆, 2008年第一版。

课堂操练范文

课堂操练范文(精选12篇)课堂操练 第1篇关键词:听,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由教育部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