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的伦理范文
克隆人的伦理范文(精选2篇)
克隆人的伦理 第1篇
学者们对技术伦理问题的持续关注和对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 使得有效解决技术伦理问题成为可能。克隆技术作为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一种, 其伦理问题备受关注。近些年来学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克隆技术一诞生就引起了学术界激烈的讨论, 经过一番激烈的论战之后, 问题的焦点已经不在于要不要发展克隆人技术, 而是要不要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
一、克隆技术的伦理困境
(一) 困境之一:治疗性克隆技术的是与非
目前全世界都反对发展克隆人技术, 问题是美国、德国、梵蒂冈等国不但主张禁止生殖性克隆, 而且主张禁止治疗性克隆技术。美国等国的态度将会给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发展设置障碍。美国已经通过法律宣布所有人类克隆都是非法。而不少国家其中包括中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则主张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其实, 治疗性克隆技术也面临不少伦理问题的挑战。
挑战之一:人类胚胎是否具有一定的道德地位。人类胚胎是克隆技术的研究对象。美国的宗教界及妇女权利组织等认为克隆人类胚胎的行为不道德, 有违“上帝的造化”, 必须制止。在德国, 克隆胚胎的研究有违《胚胎保护法》[2]。
挑战之二:人类能否公平享有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在全球化过程中贫富鸿沟正在进一步加深和扩大, 就高新技术而言, 富人受益, 而穷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3]。通过治疗性克隆获取干细胞来治疗脊髓损害是一件好事, 但在低收入妇女无法得到产前保健、大多数衰弱的老年人不能获得照顾、穷人支付不起基本的医疗保健的社会现状中, 追逐治疗性克隆的神奇疗法是不能得到伦理辩护的[4]。
挑战之三:治疗性克隆会不会导致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技术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在前期具有相同的技术路线, 在后期是不同的。科学家们会不会利用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的机会发展生殖性克隆?如果要规范克隆技术, 能否消除发展生殖性克隆技术的可能?
(二) 困境之二:克隆人技术难以抵挡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吕乃基教授认为人类难以抵挡克隆人技术, 因为技术的进步有自身的规律, 人类无法限制技术的发展。吕乃基教授的预言正是人类所担心的。克隆人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 而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 从伦理学角度出发, 它不应该成为人类努力的方向[5]。
近些年来, 克隆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1995年7月, 苏格兰科学家实现了用一只母羊的胚胎细胞克隆了两只绵羊。1997年2月, 苏格兰科学家实现了克隆了绵羊“多利”。1997年7月苏格兰科学家克隆了绵羊“波莉”。1998年7月, 美国研究人员用一只实验鼠的细胞克隆了3代共50只实验鼠。1999年4月美国遗传学家克隆了3只山羊。2000年, 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 这表明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2001年, 美、意两国科学家联合开展克隆人的工作。2001年11月, 美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克隆成功处于早期阶段的人类胚胎[6] (P48~49) 。
人类已经面临着克隆技术带来的巨大风险, 学术界在伦理领域展开了关于是否应该进行克隆人技术的讨论, 社会各界也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 全球已经达成共识, 一致反对克隆人技术的发展。不少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禁止克隆人技术的研究活动。
人类正在抵挡克隆人技术。克隆人技术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 如果克隆人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限制, 继续前行, 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克隆人真的出现了, 它将违背人的权利诉求。“如果我们认可被克隆者同我们一样是一个正常的、普通的公民的话, 那么我们可以确信这位当事人作为一个公民所应享有的基本权益已经在这种克隆过程中受到严重侵害。他的唯一性、独特性大大降低, 其自我欲求、需要、生存价值受到了限制, 其作为道德主体所应拥有的自主性、自决权与他人一样的平等地位遭到了无情的否定。”[5] (P55) 克隆人的出现也会使人的主体性彻底散失。克隆人所引起的血亲人伦关系的紊乱从根本上破坏了人类既有的社会和伦理秩序, 一切将会变得混乱不堪[7]。因此, 面对克隆人技术, 人类已经别无选择,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有效抵挡克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策
克隆技术面临着诸多伦理问题。克隆技术有可能向着异化的方向发展, 使之被滥用。我们反对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技术与伦理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 克隆技术也不例外。
针对治疗性克隆技术的是与非, 从技术与伦理关系的角度, 可以将治疗性克隆技术活动视为技术相关主体的统一的技术伦理实践过程。在技术伦理这一异质性实践中, 治疗性克隆技术的相关科学家不仅应充分考虑技术过程中的伦理价值因素, 使其内在地接受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制约, 而且应该在符合其中的伦理精神的基础上, 积极地和创造性地构建新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该体系既应秉承原有的普遍性的伦理精神, 又应使伦理体系及其精神实质随着技术伦理实践领域的拓展而拓展, 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可随技术变迁而调适和变更的开放的框架[8]。如此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治疗性克隆技术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接受。在中国, 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并没有引发多少伦理争论, 可以说支持治疗性克隆研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9]。在未来, 治疗性克隆技术的正效应将会凸显, 这将会改变一些曾经反对进行治疗性克隆技术研究的国家的伦理价值体系, 最终将会获得这些国家对治疗性克隆技术的支持。
为了使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及其生存环境, 伦理道德制约应该成为现代技术不可或缺的内在纬度, 技术过程与伦理价值具有内在的关联性[10]。另外, 各国也要积极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确保克隆技术沿着服务人类社会的轨道前行。
(一) 构建技术伦理评估机制, 建构普世伦理, 协调差异
各国应该尽快构建技术伦理评估机制, 组建国家级的生命伦理咨询委员会, 对克隆技术等研究进程加强伦理审查和伦理评估, 对那些可能滑向克隆人技术研究或严重违背社会伦理的科研项目应该予以禁止, 对那些未经伦理评估机构审核通过的技术项目不给予立项资助。
人类应该确保克隆技术的应用造福于人类, 而不是相反。要实现此目标, 就要确定人类发展克隆技术的伦理底线并建构克隆技术的伦理原则及行为范式[11]。各国应加强技术伦理方面的探讨, 积极构建普世伦理, 尽快实现在克隆技术研究领域达成更多共识, 协调彼此之间的差异, 确保克隆技术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和运用, 造福于人类社会。
(二) 加强科学家职业道德自律
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学会应加强科学家职业道德自律, 明确规定科学家们应该做什么研究, 不应该做哪些研究。英国皇家学会2001年6月19日发布一份报告, 谴责克隆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不负责人的”, 并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克隆人。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具权威的科研机构, 该学会表示, 为治疗疾病对人体组织进行克隆, 如“再生”皮肤、骨骼等器官, 是应该提倡的[6] (P51~52) 。英国皇家学会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各国科学学会应鼓励发展治疗性克隆技术, 使它为增进人类利益和促进生命服务, 开发克隆技术在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和增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价值。
科学家受公众的委托, 有责任为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健康发展而努力;有责任使治疗性克隆技术为公众谋健康。马克思曾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 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 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
科学研究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科学家应加强职业道德自律, 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应增强职业道德责任和职业道德修养。科学家有责任不做某些研究, 如克隆人技术的研究, 要知道科学研究是有禁区的。
(三) 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加强执法力度
为了防范克隆技术带来的风险, 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都出台了关于限制克隆技术的有关法律或规定。日本已经制定了《克隆技术限制法》, 其中明确规定, 任何人不可将人类体细胞克隆胚胎、人-动物融合胚胎等移植到人或动物的子宫内, 如有违反者, 应处以10年以下徒刑或1000万日元以下的罚金, 或两者并罚;澳大利亚也制定法律禁止克隆人技术研究, 规定克隆人者将被判处15年徒刑;法国政府于2001年6月20日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 禁止以医学研究为目的克隆人体胚胎;美国已经通过法律宣布所有人类克隆都是非法。2002年3月, 联合国大会特别委员会通过《禁止生育性克隆人的国际公约》, 在全球范围内禁止克隆人的试验。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套生物伦理规范《中国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大纲》, 该指导大纲明确表示支持科学家开展干细胞技术研究, 但必须遵循基本伦理原则[6] (P51~52) 。中国还有待出台专门限制克隆技术的法律, 其他国家也还需要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以加强对克隆技术的规范和管理。
为了引导克隆技术朝着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方向发展, 也为了更有效地抵挡克隆人技术的研究, 除了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之外, 还需要加大执法力度, 杜绝科学家私下从事非法克隆技术研究, 尤其是从事克隆人技术的研究。
三、结语
克隆技术研究是一项全人类的事业。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人类有必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以实现克隆技术与伦理的协调发展。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反思关键在于科学家共同致力于使该项技术为人类发展谋利益, 不断协调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1]杜宝贵、沙波涛.论技术与伦理的冲突和整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 10) .
[2]何亚娟.关于治疗性克隆技术的伦理困境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7 (, 3) .
[3]D oering O.Iscloning a challenge forhum an dignity?[R].Taiw an:A C ollection of Papers from InternationalC onference on Bioethics, 2002.
[4]R uth G.U tility, reason orcare:the difference theory m akesin evaluation of hum an genom e research[R].Beijing:ProceedingsofBelling.InternationalBioethicsC onference, 2004.5-8.
[5]甘绍平.克隆人: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 4) .
[6]王健.现代技术伦理规约[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7.
[7]陈俊.基因技术与伦理关怀:保持必要的张力[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 (, 6) .
[8]刘大椿, 等.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9]李文潮, 王国豫.共同应对现代科技对伦理的挑战——“2003年中德科学与技术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 2004 (, 2) .
[10]段伟文.技术的价值负载与伦理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 8) .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教案 第2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品味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2. 理清说明顺序和论证过程。
(三)写作能力目标
练习写简单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
(四)思想教育
体会科学家对人类负责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词语
克隆lóng 畸形jī 哺乳bǔ 概率lǜ 干预gān 鳍qí
蹼pǔ 挠 náo 溯sù 赭色zhě 孤僻pì 腺xiàn
克隆: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父本:生物繁殖过程中,雄性的亲代。
母本:生物繁殖过程中,雌性的亲代。
门:这里指生物学分类范畴的第二级。门以上是界,门以下是纲、目、科、属、种。
多利:2月由英国胚胎学家威尔穆特培育出来的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显性基因病:明显地因基因遗传而产生的疾病。
基因库:一个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群中各成员所共有的全部基因。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辛普森:美国橄榄球明星。
星象学:根据星象推测世事的一种学说
星座:天文学上为了研究方便,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
手相:手的形状及手掌的纹理。
截然不同:形容完全不相同。
孤僻:性格古怪、不合群。
振幅:振动的幅度。
二、作者
邱仁宗,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技术网络20xx年度伦理学奖获奖人,国际单体型图委员会委员,国际妇产科联合会生殖健康和妇女健康伦理
委员会委员。邱仁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他对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的伦理争议深有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把生命伦理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品味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2. 理清说明顺序和论证过程。
(三)写作能力目标
练习写简单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
(四)思想教育
体会科学家对人类负责的精神。
三. 教师建议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指出本文各项推理论证的共同前提。
此前提为: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具有特殊心理、
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详见练习一。
(二)本文运用反面例证的具体情况及其作用。
“辩护”全节及“反论证”节的前半部分均为反面例证。以反面例证为主,最后才推出
正面例证,各种可能情况特别是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情形尽可能考虑了,使全文论证更加全
面、严密、彻底,结论显得更为雄辩。详见练习二。
(三)比较“反论证”节与《梁》文奈良故事节表达方式的异同。
同在“非一般”和“彻底”: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反论证节涉及了,显示出论证的彻
底性;亦因奈良故事非同一般的特殊性,而把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彻底性表现了。异在前者为
典型的议论推理,后者为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详见练习二。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指出本文各项推理论证的共同前提。
此前提为: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具有特殊心理、
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详见练习一。
(二)本文运用反面例证的具体情况及其作用。
“辩护”全节及“反论证”节的前半部分均为反面例证。以反面例证为主,最后才推出
正面例证,各种可能情况特别是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情形尽可能考虑了,使全文论证更加全
面、严密、彻底,结论显得更为雄辩。详见练习二。
(三)比较“反论证”节与《梁》文奈良故事节表达方式的异同。
同在“非一般”和“彻底”:一般论证未予考虑的,反论证节涉及了,显示出论证的彻
底性;亦因奈良故事非同一般的特殊性,而把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彻底性表现了。异在前者为
典型的议论推理,后者为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详见练习二。
四. 课文讲解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从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可不可以克隆人的问题,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阐明不能克隆人的观点。
(二)文章思路
全文由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集合体,说明所谓的“克隆人”是什么意思。
第二部分:反驳在伦理上可以克隆人的理由。
第三部分:辨析反对克隆人的理由。
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在技术上可能做的克隆人,在伦理上不应该做。
(三)写作特点
1.本文结构清晰,层次感强。全文由三个小标题把文章分为四部分,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结构全文。小标题概括了主要问题,使人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2.采取了正反论证,先从反面驳斥,接着从正面辨析。论证过程十分严密。本文的结论是通过多个具体推理、具体结论而最后得出的,即主编导读说的,对论题进行细致分析,层层演进,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具体推理都涉及一个共同的大前提,即“克隆人也是人”,这就是对本题第一问的回答。而“克隆人也是人”,一样是具有特殊的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已在文章一开始的前头部分作了说明,因而作为已知判断成为后文各项推理的共同前提。
3. 作者善于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来加强论证力度。
(四)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前提”是逻辑中的概念,是逻辑推理中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推出某一结论可能涉及多个前提(多个已知判断)。
第一问为:“克隆人也是人”;如对“克隆人是为了进行研究”的驳斥,涉及一个大前提:克隆人也是人,又涉及一个前提:人应该受到尊重,不能强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所以克隆人一样应受到尊重,不能强迫克隆人当受试者。本文中绝大多数的具体推理都属于这样较简单的只涉及两个前提的推理。
第二问为:胡劝说钱访美,也涉及多个前提:1. 钱在国际上影响很大;2. 对推动中外交流有很大影响;3.改革开放的需要;4.今天,世界、中国、美国都在变,几十年前的事过去了就算了。其中第4前提是直接关系访美的,另三条关系出访但不一定去美国。钱直接回答的也是第4点,即他还记在心里,也就是推翻了这个前提。
第二题
作用:使论证更加全面、严密、彻底、雄辩。两种表达方式之同:因所议或所叙超出一般情形而显示出其彻底性:之异:一是典型的议论推理,一是饱含抒情、议论的叙事。
本文“反论证”一节,正、反面例证都有,而有了反面例证,其作用就是本题题干中说的“文章就会更全面、更雄辩”,并应加上:更严密,更彻底。但这要全文一起分析。本节是对克隆人的反论证,而本文的结论却是:不要克隆人(完整的提法为:发展克隆技术、不要克隆人的方针是正确的)。具体说,“对克隆人的反论证”一节的后半部分,即“对克隆人的根本性的反论证”四点为本文结论的正面例证。
第三题
关于克隆人问题,课文的观点和两则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已非常明确。但此问题的有关资料很多,引发的联想也比较丰富。故本题可作锻炼思辨能力及辩论能力的项目,设立正、反方展开讨论。同时也可借此加深对本课推理特色的理解。一.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隆(lún) 干涸(gù) 窥见(kuī) 满腹经纶(lún)
B. 惬意(qiè) 伦理(lóng) 褴褛(lǒu) 沽名钓誉(gū)
C. 迄今(qì) 坎坷(kǎn) 歼灭(qiān) 斗转星移(dǒu)
D. 会计(kuài) 奥秘(ào) 憎恶(wù) 惟妙惟肖(xiào)
二.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痴心妄想 络绎不绝 雷历风行 闻名遐尔
B. 行云流水 欲擒故纵 五彩缤纷 星罗棋布
C. 不屑置辨 心驰神往 怨天忧人 汗牛充栋
D. 如愿以尝 依山傍水 赫然在目 名负其实
三.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 事物的色彩射进来。
②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 铸成的,太类似了!
③舜在 继位人时,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众基础。
A. 反映 模型 考察
B. 反应 模型 考查
C. 反应 模样 考查
D. 反映 模样 考察
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浪高过一浪的涨价风潮,使杭州房地产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B.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的真面目暴露得淋漓尽致。
C. 在美伊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痛不欲生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
D. 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文章来
答案: 一. D 二. B 三. A 四. B
课后反思:
克隆人的伦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