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任务范文
口语交际任务范文(精选11篇)
口语交际任务 第1篇
1. 夯实语音基础, 形成语言基础。
英语语言基础首先要注意发音, 能否准确地把握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培养。教师应尽量做到基本上用英语授课, 并且使自己的英语口语尽可能地道, 做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多听磁带, 课内坚持用录音机或其他媒体, 还不失时机的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进行辨别。培养学生通过重读、语调等来表达思想, 交流情感。众所周知, 学习汉语我们有这样的方法“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我们的母语学习尚且如此, 学习英语多背多记也是常用的学习策略。课堂上, 尤其在初一时, 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 注意语音语调, 读出英语的韵味, 以此形成学生基本的语言基础。
2. 创设情景, 呈现语言知识, 激活语言能力。
没有语言的输入, 就无法实现语言的输出。呈现语言知识的目的就是输入信息, 让学生接受语言知识, 形成交际所必需的语言能力。英语语言能力习得的最佳途径是课堂口语活动, 把词汇、语法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 使学生在真实英语的言语交互活动中使用语言。这样, 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习得语言形式, 又得到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真实感受。
二、“任务”使语言操练过程交际化, 培养口语交际的流利性
交际性操练学生能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交际性的操练为说提供语言材料, 使学生不至于有口难开, 又使学生有安全感, 敢于表达。交际性操练常以pair work和group work为主。本人在课堂中常设计以下口语活动:
1. 情景对话。
对话是两个人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交流思想的一种言语行为。教材中涉及很多交际性的课文和话题, 如打电话、购物、问路、看病等。在操练这些语言时, 常常让学生先从分角色朗读到角色扮演, 然后设计结合话题的情景。如设计帮助老外找旅馆,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准备, 共提供至少六种不同的路线。最重要的是, 学生有话说也乐于说, 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培养了口头交际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的能力。
2. 互相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互相提问的口语活动。有时让学生看一些图片或录像片段, 根据情景互相提问;在上阅读课时, 经常采用对课文提问, 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选部分同学做评委, 开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多, 到后来既看问题的数量还要看问题的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下, 绝大部分同学会积极动脑, 踊跃发言, 在不知不觉中灵活运用了语言, 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任务”使语言拓展运用交际化, 平衡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合适性和得体性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灵活使用所学语言知识。所谓灵活的使用语言就是在不同的情景中自由的表达自己, 语言流利而得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任务的:
1. 自编对话。
结合每个单元的话题,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固定小组, 课文对话操练完成, 四人合作完成新对话的内容、角色安排、道具等。巩固阅读课文, 把握主题, 分角色以小品形式表演, 刚开始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准备, 有时还需要在课外合作完成, 每组有一本记录本, 里面记录了他们所编对话内容、组员参与情况等。经过两个多学期的训练, 大多数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根据课文编对话并表演, 声情并茂。
2. 值日报告。
值日报告是学生锻炼口语的好机会。按学号轮流, 使每位学生都有锻炼口语的机会。学生会自己先写好值日报告, (初一、初二以对话为主) , 然后教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最后由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表演对话或小品。走上讲台的他们越来越自信, 在掌声的鼓励下, 在老师的赞赏中, 大胆地说英语。
3. 设计对比任务。
口语交际任务 第2篇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胡 敏
内容提要: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围绕口语交际的基本属性“交际性”,从让快乐的游戏走进课堂,体现交际的趣味性;让“嘉宾主持人”走进课堂,体现交际的自主性;让最优化的情境进入课堂,体现交际的有效性;让熟悉的内容进入课堂,体现交际的生活性;让健康语言走进课堂,体现交际的和谐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口语交际 策略 交际性
提起口语交际课,老师们最害怕的局面之一是只有几个“优生”会说,其他学生只是观众加听众,交际对象不广泛;害怕的局面之二是学生说话过程中出现不健康的思想,交际主题偏差;害怕的局面之三是老师成口若悬河的主角,学生的言语活动成配料,交际主体移位;害怕的局面之四是老师穿针引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害怕的局面之五是学生对交际内容陌生,无从下口,交际目标不符合实际。针对以上情况,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让快乐的游戏走进课堂,体现交际的趣味性。
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游戏,游戏是深受孩子欢迎的,事实上,孩子之间的重要交际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如果课堂上引入游戏这个交际载体,会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交际任务。
比较下面两个片段:
(一)看望生病的同学
1.师:科利亚生病了,他的同学是怎样向他表示关心的,你们还记得吗?
生:用气球来问候他。
师:如果你的同学生病住院了,你打算怎样去看望他?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组讨论一下,等会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师扮演生病的同学,师生一对一交际活动开始。]
(二)看望生病的同学
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请你悄悄告诉他。注意听清规则哦!
(1)仔细听。(2)小声传,不能让其他同学听见。(3)一个一个往后传,最后一个同学把听到的内容大声说出来。(4)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快。
师:游戏开始了!
[师在一生耳旁小声说一句话,由该生依次悄悄传下去。]
传话内容:A我最棒!B我的声音最好听!C我的神态最大方!D我最会倾听!
师小结: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这四句话记在心中,好吗?请你自信地对同桌说一说这四句话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传悄悄话了,我们再来一个难点的,有信心吗?
[传话内容1:小明生病了,我们准备去医院看望他,我送给他的小礼物是一本故事书,我想对他说:希望你早点好起来!]
[传话内容2:小明生病了,我们准备去医院看望他,我送给他的小礼物是(),我想对他说:()]
横线处让学生在传话的过程中自由填空,让学生自由发挥。
师:各组先悄悄商量一下,再由组长把这句话告诉我。
然后全班交流,评价。
示例:
生1:小明生病了,我们准备去医院看望他,我送给他的小礼物是一束鲜花,我想对他说:你好点了吧?我们都很想念你!
师:我好感动呀!我也想念你们!
生2:小明生病了,我们准备去医院看望他,我送给他的小礼物是我画的一张画,我想对他说:好好养病,别担心学习,我会帮你补课的!
师:帮我补课?太感谢你了!
接下来,分组表演。一组扮演小明,一组扮演去看望小明的同学。
比较上述两个案例,谁优谁劣,很明显。案例一中,很容易变成演讲式的,单一的语言活动,师生是一对一的交流,力量单薄,交际范围小。
案例二中,始终以悄悄话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游戏中注意激发兴趣,传话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注意了分层教学,体现了层次性,注重教师的示范性,同时兼顾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游戏中说,在说中游戏,达到寓教于游戏之中的无形教学境界。
二、让“嘉宾主持人”走进课堂,体现交际的自主性。
每次看娱乐节目,我都充满期待,为什么呢?每期节目都会有不同的嘉宾来参与活动,给节目注入活力。就拿凤凰卫视《康熙来了》来说吧,每期节目都会请好几个嘉宾,然后围绕某个话题七嘴八舌,十分热闹。试想一下,如果每期节目都只由蔡康永和小S在台上聊,那会是什么场景?由此,我想到把学生嘉宾请上讲台,和老师一起来调控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比较下面两个导入片段:
(一)奇妙的动物世界
1.游戏:
(1)动物们听说小朋友们在上课,忍不住也想来看看呢。接下去,我们做个有趣的小游戏。
(2)放音频,你能从它的叫声中判断出它是谁吗?左边两组的小朋友先来猜猜。右边的小朋友想想他猜得对不对。学会用多种形式表扬左边的小朋友。
(3)放音频,换右边的小朋友猜,左边的夸。
(4)还有谁也来了?放音频男孩子猜,女孩子夸。
(二)奇妙的动物世界
师:今天我请了几个小嘉宾和我们一起聊聊奇妙的动物世界,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生:想!
师:他们就是现在听讲最认真的A;眼睛最亮的B;坐得最端正的C;说话声音最响亮的D,请他们上台!
师:[面向嘉宾]你们会模拟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会!
师:请你们每人学一种动物的声音,让大家来猜,好吗?
生:好。[生分别模仿动物的声音。]
其他学生猜,让谁来猜,由嘉宾决定。
分析:
(二)比
(一)的课堂效果好,原因:
(二)请了嘉宾主持人,每位嘉宾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朋友圈,下面的学生兴趣浓,为交际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场。由谁来猜,不再由老师决定,主动权掌握在嘉宾手中。然后嘉宾和下面的学生交际,老师这时只是观众,形成轻松,有趣的交际氛围,交际的自主性得以体现。
三、让最优化的情境进入课堂,体现交际的有效性。
有位老师在进行口语交际《合作》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几个情境:
走进合作王国
师导语:看来大家知道怎么才能合作好了,合作王国的国王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这么会合作,他想考考我们呢!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去合作王国吧!跟国王打个招呼吧。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句子,句式打招呼。]
师:听,国王给我们出题目了──
1.情境创设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子,三个小球系在细线上。]
孩子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需要你们来完成。我的城堡里,有一个房间发生了火灾,有3个人被困在房间里,房间只有一个出口,出口很小很小,每次只能一个人通过。现在你们拉动瓶子中系在小球上的线,才能将他们救出来!你们哪三个人能在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他们救出来呢?
[第一组:只顾自己,现场混乱。]
师:怎么办?时间不多,你们快来出出主意!怎么最快把他们救出来?不能拥挤,互相配合?小组商量一下。
[第二组:有秩序,合作好。]
师:采访第二组:你们是怎么合作的?谁的表现最好?
(引导说出:合作中要有谦让精神。不仅带来成功,在特殊的时候,可以挽救生命。)
师:国王对我们的表现还比较满意,他又出第二题了──
2.情境创设2:
我们王国要进行三人四足绑腿比赛,就是每相邻的两个人将腿绑在一起,然后往前走,看哪组的速度快。要挑选最会合作的运动员,你们想参加比赛吗?
[两队比赛,一队快,摔倒了;一队配合好,但是速度慢一些]
师:你们选哪一队?说清楚理由。
[引导:合作中要团结,讲究方法。]
师:国王还有最后一道题呢──
3.情境创设3:
有一位小学生给我写来一封信,让我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这个小学生值日组长,他们组做卫生的小明,小华、小利、小君这四个同学,每次值日都只扫自己负责的那一组,都没有合作意识,倒垃圾、拖地、擦窗户成了“难题”,这个值日组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好办法来帮帮他?
(扫地,拖地,擦窗户,倒垃圾轮流;扫地快的倒垃圾;有力气的拖地;细心的女同学擦玻璃;个子高的擦玻璃。)
[引导:合作中要合理分工。]
4.情境创设4:
师:国王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现在他同意你们住进合作王国了,现在要评选最优秀的合作大臣了,条件是:每个人根据刚才的经历,对自己或对别人说一句与合作有关的话。(这个句子中要有“合作”两个字)
本片段的亮点在于情境设计的巧妙,把学生带入一个童话的世界。看似散乱的活动,以合作为主题,以进入合作王国的经历的考验为主线,像穿珠子一样,交际路径多,交际对象互动性强,让课堂充满情趣与张力。
在教学中,老师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在这个情境里又分设四个小情境,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交往,准确地将口语交际过程的展开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中。在导入时,让学生和“国王”打招呼,注意了礼貌用语,并且注意了学生语言的丰富性,用不同的语言打招呼。
第一个情境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在“火灾中逃生”,由于没有合作精神,以失败告终。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次演练。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保证了口语交际活动多人双向互动的可能。第二个情境中,进行三人四足绑腿比赛,目的让学生明白,合作中不仅要团结,谦让,还要讲究方法。学生在实际的体验里和现场观察里,有话可说。第三个情境中,是小学生的来信,让帮忙解决值日难题。这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很近的,他们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出:合作中要合理分工。既锻炼了语言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第四个情境实际是巩固话题,让学生对自己或对别人说一句与合作有关的话。让学生在互相启发中,围绕话题畅所欲言,丰富了学生语言;评选最优秀的合作大臣了,让学生在竞争中说,会让说的欲望更强烈。
创设优化的情境,会增强交际的实效性。
四、让熟悉的内容进入课堂,体现交际的生活性。
我们注重创设情境,更要明白学生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因为交际不可能永远在童话世界里进行,还是应该回归生活,在熟悉的内容面前,学生才会真正想说,乐说。
在教学口语交际《合作》时,一位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拔萝卜》儿歌引出课题。学生一见到儿歌。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他们团结合作,人多力量大,才把萝卜拔起来了。另一个学生补充:团结合作,不仅可以把萝卜拔起来,还可以做其它事情取得成功。还有学生说:我听到这首儿歌,想起了一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当第一句谚语出来,紧接着,学生们都回忆起曾经积累的谚语。他们互相听,互相补充,课堂呈现浓厚的交际氛围。
另外一位老师在执教《奇妙的动物世界》时,用学生熟悉的蜗牛做范例,让学生说蜗牛的奇妙之处。学生说:蜗牛背上背着房子,有触角,走过的地方有黏液。这些都是他们熟知的内容,老师马上追问:那么蜗牛是不是只有这些奇妙的地方呢?接着出现介绍蜗牛的视频资料,原来蜗牛还有我们平常不了解的一些奇妙之处:它有舌头,有嘴,爱吃植物的茎,有一亿四千四百万颗牙齿。它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它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听完介绍,让学生说出从中了解到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然后,生分别扮演蜗牛和记者,在采访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际的内容有以往的经验,也有新的内容。学生感到不是很为难,也很有兴趣。
五、让健康语言走进课堂,体现交际的和谐性。
在平时教学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能给学生说的机会,《动手做做看》一文结束时,我问:你觉得妈妈和阿切尔说的“动手做做看”对吗?你有没有和“我”类似的事情?这时一个学生说:“妈妈和阿切尔说的‘动手做做看’,说得对,我有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一拳头朝蚯蚓打去,蚯蚓就不动了,小伙伴说它已经死了。它实际上没死。”
“那你怎么知道它没死?”我问。
“等我过一会去看,它逃走了。”学生笑嘻嘻地说,很得意的样子。
我很想说: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去打蚯蚓,这不是伤害它吗?
又怕挫伤他的积极性,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其他学生:“你们对他的发言有什么看法?”
另一位学生说:“我不相信蚯蚓被打扁了,还能活过来。我只知道蚯蚓被剪断,会变成两条蚯蚓。”其他人纷纷附和。
我只好引导:“现在我们不讨论蚯蚓到底死了没有,我想问──他这种打蚯蚓的行为对吗?”马上有学生意识到不对,不能伤害小动物。接下来关于危险的事情,我们不能动手做做看,要在家长的指导下做,我加以强调。
体会:在引导学生说话时,尤其要注意思想的引导。“你们对他的发言有什么看法?”此处我为注重了创设交际的氛围,不打消学生的消积极性。但是学生为了实验,对生命熟视无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的同时,教师要掌握大方向,这样的交际才有意义。
教师在有意识训练学生说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他们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附教师随笔一则: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因为与征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都令我很满意。但是今天吃午饭时,我心里有些不舒服──小明的表现引起我的思索。
我和学生都在饭厅吃饭,刚刚布置他们吃饭时观察饭厅的情况,进行场面描写的练习。我端着碗准备加入学生的饭厅讨论,我看到小刚已经打好饭坐在那儿吃了,就准备过去和他谈心。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正谈得起劲,小明拿着碗走过来说:“老师,对不起,这是我们四个好朋友的座位。”我一下子怔住了,他那么礼貌地请我给他让座(而周围有许多空座位),我一下子想了许多:1。难道他非坐这个座位不可吗?2。他们不欢迎我坐这里吗?3。如果没有其它座位,他也要请他的老师给他让座吗?4。公共汽车上他会给老人让座吗?于是我有些生气,想着我的教育怎么如此失败,不是把美德格言背得滚瓜乱熟吗?不是被红军精神感动得流泪吗?不是谈了感想又做了实践活动的吗?
我默默地走开,想着要不要对这件事情进行教育?想了许久,想出一个好办法。
回到教室后,我就假设有这样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来做判断:是请老师走开,还是自己再找个座位?当然我没有说这是刚才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事情,只是个假设而已。学生们当然很快做出了我满意的答案,小明也在课后真诚地和我道歉。
可现在我还是很困惑,也许让语言和行动一致需要时间,也许教育工作是长期的,是反复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分析:正因为我和学生打成一片,没有距离感,学生在课间这么“彬彬有礼”地和我交际──“老师,对不起,这是我们四个好朋友的座位。”形式上是“彬彬有礼”,而在此情此境中却非常缺乏礼貌,透着自私之心。这位老师也处理得很好,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课程资源开发出来,既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口语交际任务 第3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交际能力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得越来越多,人际交往日趋频繁,口语交际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了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搭建口语交际舞台,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一天,我正在上识字课,突然,窗外飘起了大雪。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窗外,哪还有心情学识字。见此情景,我干脆组织学生到室外观雪。学生个个像快活的小鸟,有的兴奋地伸出手接住雪花看它的形状,有的用舌头舔一舔,想知道它的味道,有的在雪中奔跑,有的在雪地中高喊……别提有多高兴了。课间,操场上成了欢乐的海洋。我想,学生的收获肯定不小。接下来,我上了一节关于雪的说话课。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从不同角度说出了他们眼中的雪——“雪花像无数精灵,争先恐后地投向大地的怀抱。”“雪花有六个瓣,飘飘洒洒落下来,带给我们快乐。”“雪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我喜欢下雪。”……那节课,学生的兴致极高,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三八”节即将到来时,我班组织了“给妈妈一份惊喜”的活动。之后,我让学生在班内交流是怎样给妈妈祝贺节日的。学生因为有了亲身体会,因此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就在谈话接近尾声时,宋丰彤(化名)无意说出了“明天是我的生日”这句话,我灵机一动说:“让我们一起为他祝贺生日吧,你想用什么方式呢?”学生有的说为他唱首歌,有的说明天送他一件生日礼物,有的说打电话祝福他,还有的说亲手做一张生日贺卡……我看学生热情高涨,忍不住说:“我们现在为他唱支《生日歌》吧。”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此时,宋丰彤的脸上漾起了幸福的微笑。
二、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从语文的学科特点来讲,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节课都是学生训练、发展口语能力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中。
1.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阅读教学重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对话,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在学生阅读完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蘑菇奖给谁了?为什么?你读后有什么感受?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并思考:获奖以后,小白兔会说什么?小灰兔又会怎样说?它会改正吗?你想对小灰兔说什么话?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当事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知道“要正确对待荣誉,应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的道理,可谓“一石多鸟”。
2.挖掘口语交际的素材,相机发展口语能力
学贵有疑。质疑、释疑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师生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用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方。其间,师生会达到深刻、正确地理解文本、升华自己的目的。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当学到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狐狸和老虎的对话)时,我先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学生会在评价中弄清“扯着嗓子”“一愣”“蒙住”等词语的意思,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学完课文后,我又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几个人合作表演课本剧。讲前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把课文内容编成故事,不要照原文一字不漏地说,只要不改变课文主要内容就行。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我挑选了好、中、差三种程度的学生来讲,其余的学生认真听,他们讲完后,请大家当“裁判”,并说明理由。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让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进行了归纳总结。接着我又出了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答: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老虎相信狐狸的话,放了狐狸。那么,你喜欢狐狸吗?为什么?这堂课学生发言特别踊跃,不但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还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总而言之,教师要做口语交际活动素材的有心人,去挖掘、去发现、去品味……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将会精心策划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多彩的生活,为他们开辟交往、欣赏、尝试的天地,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为他们的生命注入活力。
1.常规活动中的口语训练
在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大多担任班主任,而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时间多,参与的活动也多。例如,在一次心理辅导课上就以“春季达标运动会”为话题,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我先总结成绩,表扬学生。紧接着,我把话锋一转:“看见你们的笑脸,老师也挺高兴,你知道最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吗?”学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去揣摩老师的心理活动上,发言非常积极。这样的活动是教师有意为学生创造的交流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学生的口语在不经意间得到了训练。
2.创造性活动中的口语训练
创造性的活动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的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语言的训练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能力。现撷取一二加以说明。
(1)辩论会。争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的同步发展。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或课前收集学生看法不一致的问题,如:小学生上网好不好?或把小组讨论中的争议重点抛向学生,如: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让他们寻理由、找依据,然后在组内或班内进行辩论。
(2)新闻发布。让学生有意去关注国内或国外的大事,搜寻当前的新鲜事,并事先做好发言的准备。发布会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每天第一节课前,同学们轮流在班内发布。每周评选一名“最佳新闻发布者”。这种训练贵在坚持,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好书推荐。大语文观要求小学生要进行海量阅读。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小,阅读兴趣不够浓厚,我就要求班级内每人向同学推荐一本适合的课外书。介绍时,要说清书名、作者及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或章节。这样,可激发班级同学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徜徉在文学的殿堂,乐此不疲。
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须掌握的工具,现实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素材。教师要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观察、表达,学生的口语交際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口语交际任务 第4篇
20世纪70年代, M.Haliday等语言学家就提出, “外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交际能力, 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口语交际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读等方式获得语言知识和信息, 经过思维加工和重组, 产生新的语言知识和信息, 然后输出, 从而完成交际的任务。
但是目前,英语口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笔者对2008年入学的103名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96.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等问题;92.3%的学生承认经常先用母语思考,再翻译成英语来完成口语任务;93.1%的学生害怕在交际中犯错;82.7%的学生反映如果没有既定话题,就不知道和同学说些什么;还有75.2%的学生反映课后和同学用英语交流感觉非常别扭。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通过课堂学习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口语交际任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Breen和Krahnke等人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学习,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的过程。特别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口语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对口语交际任务的设计作了思考和尝试。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一册》为例,从口语交际任务设计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
三、口语交际任务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1. 口语交际任务设计体现交际的社会性和跨文化交际的异同性。
Skehan (1998)曾提出课堂教学的任务活动应以意义为中心;解决某种交际问题;与现实世界的活动有着某种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任务时,不仅要满足交际的功能性,还应注重交际的社会性和文化差异性。在这样的任务中,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所谈论的话题及扮演的角色,选择合适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但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完成口语任务时,模仿书本的口语练习活动,进行机械操练的痕迹较重,口语交际中缺乏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和创造性,忽视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调查显示:所有学生都认为语言是有文化差异的,但是只有32.2%的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有时会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80.3%的学生没有和英语母语者交流的经历,交际的对象是同学和老师,为了完成任务,很少考虑到文化的差异。调查还显示:学生们比较倾向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73.7%),原因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合作,适当减少了学生的焦虑;学生(84.3%)更偏爱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希望课堂上进行的口语交际活动能够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这说明具有社会交际性的口语任务,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活动,它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以Unit 1“How Is Your College Life”为例,笔者在完成课本口语活动的基础上,对相关话题进行拓展,设计了一个由小组共同完成的口语任务:大学新生报到。学生A扮演报社记者;B扮演由父母陪伴报到的新生;C和D分别扮演父亲和母亲;E扮演独自报到的新生。由于任务和角色分工明确,并且亲身经历,学生表演起来得心应手。在交际中,自然地使用了Greeting and Introducing中要求的词汇和句型,谈论了对学校校园和宿舍的总体印象,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成功地完成了Unit 1关于讨论大学校园生活的口语交际任务。
笔者还利用网络下载了一些美国大学生报到的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通过口语交际任务,学生逐步了解和学习了英语国家文化在交流、沟通运用上的差异,意识到如果一味套用本国的文化和习俗,往往会造成交流障碍,其后果和损害远远大于因为发音、语法和句子的缺陷而造成的损害。如学生了解到:交际中,西方人讲究“eye contact”,听和说双方以此表示自己交流的诚意和兴趣,而中国人则认为这种行为不太礼貌。了解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后,完成交际任务时,学生们会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的交际行为。
2. 口语交际任务设计侧重语言交际内容的培养。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从这种意义上说,交际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应该是一种思想的交流。
通过教学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布置的口语交际任务在要求上比较抽象,不够具体,让学生难以处理。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过多地关注语言运用,特别是对词汇和句型的使用,忽略了思想内容的表达,致使交际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缺乏深度。虽然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必须以语言为依托,但是语言知识匮乏使学生在交际中力不从心,并不是造成交际能力弱的最主要原因。
笔者赞成张立的观点:当学生的语言技能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的内容而非语言知识的多少,否则交际将成为一种语言游戏,失去交际的意义。因此,在口语交际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的指导。
以Unit 6“Being Healthy Feels Great!”为例,虽然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话题,但是在谈论到“How can people keep fit?”时,多数学生的回答集中在“doing more exercise;going to bed early;eating healthy food”上。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笔者先在课堂组织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找出相关话题。之后,笔者将学生分成七组,分配口语交际的任务,课后各组通过查找网络、报刊、书籍等方法,搜集信息。相关主题如下: (1) physical health; (A组负责how to do exercise scientifically, B组负责how to eat properly; (2) mental health (C、D两组分别负责positive and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 (3) health insurance (E、F组负责types of health insurance;advantages of health insurance); (4) medical service (G组负责How to see a doctor)。
在接下来的一次讨论课上,各组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或是presentation的形式,谈论自己准备的话题;各组交换并获取信息后,打乱组别,进入第二轮的讨论,要求学生在交际中至少涉及任务的2-3个方面。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内容充实,有较强的说服力,不仅收获了语言知识,在思想上也有所收获。
3. 口语交际任务设计渗透交际策略的传授。
交际策略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的应变能力。它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同他人交际而采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策略,以弥补词汇或语法的贫乏,克服交际中的障碍。研究证明:交际策略能力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交际的流利程度及谈话技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课堂观察中发现: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活动时,不注重交际策略的使用。比如说,学生在进行pair work时,话轮较少,把对话变成一个同学提问,另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形式;还有的学生把对话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在交际遇到困难时,最多的就是借用母语策略。
因此,对语言知识、任务内容训练的同时,有必要在交际任务中传授交际策略的概念。通过CD、录像、课件等形式进行直接、专项交际策略的培训,提高学生交际策略使用的意识。笔者借鉴了Oxford (1990)等人的交际策略训练模式,包括7个步骤:1)让没有策略培训经历的学习者完成一项任务;2)组织学习者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并提出相关策略;3)向学习者建议并示范其他有用的策略;4)给学习者提供机会练习新策略;5)给学习者示范策略如何应用于其他学习任务;6)给学习者提供新的语言任务,让他们选择策略来完成这些任务;7)帮助学习者评估使用策略的结果及取得的进步。
以Unit 3“Tell Me about Your Friends”为例,笔者设计的交际任务是:你的同学A上次向你借相机的时候,弄坏了,你花了150元修理,这次他又来借相机,编一段对话。
A:I want to borrow your camera?Will you lend it to me?
B:Last time when you borrow it, it was...it was broken.I...Itook 150 yuan repair it.I mean...I spend 150 yuan repairing it.
A:Really?I don’t know.I...I will not...break it again.
B:If you break it, you’ll...you will give me the money for repair it.
A:Ok, I’ll give you the money.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识别对话中使用的交际策略。如对话中使用了外语转述策略和检索策略,向学生指出学生B在表达花费150 yuan修理费时,没有首先想到使用spend一词,为了交际正常进行,应用了take一词代替,紧接着,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语言上的错误,使用检索策略,用“I mean...”赢得思考时间,获取了合适的语言代码。
笔者用范例向学生介绍了外语转述策略的基本形式, 包括外语释义、举例说明、近义词、造词等方法。随后向学生介绍了布置了新的任务, 笔者利用PowerPoint列出一组词汇, 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解释时, 尽可能多地使用到这一策略的几种形式, 强化对这一策略的理解。如学生在解释intimate friend时, 说道:Intimate friend means a best friend, a close friend.This kind of friend is friendly to you, you can tell all your questions...all your problems to him.He can give you useful advice.I have a close friend.When I meet some difficulties, I always ask him for help and he always gives me a hand.I think he is my best friend.
通过训练,学生逐步意识到交际策略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主动使用交际策略,不再过度借助母语策略来维持交际活动。
结语
口语交际任务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在设计口语交际任务时,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更要注重交际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利用交际策略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雪丽.从“任务”走向“自主”——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初探.教法研究, 2007.11, (6) .
[2]孔建华.浅议交际策略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8, 第23卷, (8) .
[3]张立.从交际内容谈交际能力的培养.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04) .
[4]温晋方.外语口语能力的测试.广州师院学报.
[5]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6]赵玉荣, 张艳莲, 刘红刚.大学生英语口语策略能力调查与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 考试周刊, 2007.3.
[7]张永胜, 张永玲.交际策略与小组讨论, Foreign Lan-guage World.No.2, 2003 (general serial No.94) .
交际口语-问路指路口语 第5篇
关于英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这里
http:///test/kuaisu.aspx?tid=16-73675-0 你知道怎样用地道的美式口语翻译下面这段话吗?“ 走这条单行道,在第一个红绿灯时左转,那里就是 Hemphill Ave.是一条双线道.往下走,你会在你的左边看到一个加油站,继续走50 码,直到看到一个三叉路口,右转,经过二个 stop sign.你就会碰到 Wal Mart.邮局就在 Wal Mart 的对面.而杨先生的家呢? 邮局后面就是啦”.以下可以作为参考:
1.Take the one-way street.走这条单行道。
One-way street 就是单行道.尤其在 Downtown 地区,以亚特兰大和纽奥良为例,其复杂的程度可以用进的去,出不来来形容,实在不是个愉快的开车经验。
2.You will stay on the street for a while until you hit the first traffic light。
你会走一会儿,直到你遇到第一个红绿灯。
有一次我开车老美坐我旁边,他帮我指路就是这么说的.Stay for a while 通常指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不会太久.遇见某样东西,可以用 hit 这个字,如 hit the traffic light, hit the stop sign 等等.而 traffic light 也有人说成 light, 或 stoplight。
3.Then take a left.向左转。
向左转可以说成 turn left, take a left 或是 Make a left.有时光讲 take a left 不明确,你可以加上路名,明确地告诉人家要转哪一条路,例如 Take a left into Hemphill Ave.或是 Take a left onto Hemphill Ave。
4.It will be Hemphill Ave.It’s two-lane traffic.那就会是 Hemphill Ave, 它是一条双线道。
指路的时候如果能够说出街道名称是最好,所以通常我会把转到哪一条路的路名也指出来.至于是几线道一般指路的时候则比较不会提及.双线道是指来去各一个车道共二线道而言,四线道就是 four-lane traffic.像亚特兰大的 Interstate Highway 有些地方都是十二线道,那就是 twelve-lane traffice 够惊人吧。
5.Come down Hemphill Ave about five blocks.由 Hemphill 街往下走约五个 blocks。
英文这个部份跟中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喔.我们会习惯地说,往 “下” 走,英文也会说come “down” 或是 get “down”, 这里如果只说 Come Hemphill Ave.听来是不是怪怪的? 至于 block 指的是一块一块的建筑,外国人在指路时很喜欢用 block 作为计量的单位。
6.You will see a BP gas station on your left.在你的左手边你会看到一座 BP 加油站。
指路的时候除了路名之外,明显的地标也是有帮助的.通常你可以指出一些明显的建筑物或是加油站来帮助对方.加油站的英文是 gas station, 有时会简称 station。
7.Keep going 50 yards before you come to a fork road.继续走 50 码,直到你走到一个三叉路口。
继续往下走可以用 keep going 这个字,或是 continue straight 或是 keep straight 也很常用.Fork road 就是我们说的三叉路口.那如果是丁字路口要怎么说? 你可以说,This road will dead end into 10th Street.就可以表达出丁字路口的意思了。
8.Make a right, pass two stop signs and you will run into a Wal Mart.向右转,经过二个 Stop sign, 你就会遇到 Wal Mart。
有一次我去 Ohio, 由于事先的准备不够,以致于从头迷路到最后.有一次有一个老黑
跟我报路用的就是 You’ll run into it!意思就是,我会遇到的.他们也喜欢这么说,You can’t miss it!就是说,你绝不会错过的。
9.The post office is just right across the street of it.邮局就在 Wal Mart的正对面。
个人觉的 Right across the street of it 是个很重要的片语,加上 “right” across 表示出 “正” 对面的意思.还有一个很常用的就是在什么什么的旁边,这个要用 The office is next to it.It 代表之前已经提过的 Wal Mart, 如果之前没有提及,这里也可以直接说成,across the street of Wal Mart。
10.Mr.Yang’s house is behind the post office.杨先生的房子就在邮局后面。
口语交际任务 第6篇
“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把它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并列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自身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准确,認识偏颇,致使口语交际教学走进了“老师越教越不知怎么教,学生越学越不会交际”的怪圈。怎样才能使口语教学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们认为,准确理解和把握口语交际的内涵,明确它的目标和内容,是研究口语交际教学法的基础,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由此可知,口语交际首先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很多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的时候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学生用的辞藻越华丽越好,把它当做口头作文课来上,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美词而不敢发言。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跟别人沟通的,试想谁会在跟别人交流说话的时候用那些书面语呢?纠正了这个看法后,老师们发现,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二、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什么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交际是每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基本的交际能力,不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更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交际的意义在于达成理解,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要重在实践,在交流中学会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就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重在参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学段的要求分别体现了这样的要求。
三、口语交际与过去听说活动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由此可见,较之于以往的“听”“说”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就需要一种动态把握的能力,即在人际交互作用、思维对流的情境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
四、口语交际应教什么
口语交际的“交际”特性,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必须围绕“交际”来构建,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情境。确定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后,我们所做的不能完全是生活中这一话题的再现,而是要进行升华的。抛开具体的内容,把它推而广之,让学生掌握这一类话题交际的方法才是重点所在。拿借铅笔做一个例子,我们不是要重现教会学生借铅笔的过程,而是要教会学生跟别人借东西的时候要礼貌,说话要客气,这是不管借什么东西都要用到的交际手段。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定位。
有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买和卖”的交际话题,因为教学中交际目标偏颇,交际要求不明确,这个话题很多时候被演绎成怎样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并且以最低价买到文具为评价标准,从而呈现出市侩气、庸俗化的不良倾向。
口语交际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交际自信,锻炼学生的交际心理,是每节口语交际课都应该达到的整体目标,不同的交际话题又要达到不同的具体目标。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着力点不应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某件事,不应主要在于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而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哪些发展,学生锻炼了哪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
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的收获,在口语交际的技巧、沟通的能力方面的发展,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一定会成功。
口语交际任务 第7篇
一、选择交际话题, 激发互动兴趣
话题是谈话的中心, 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交流沟通的议题。教师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就地取材, 选用最佳的导入手段, 创设最佳的对话情境, 以此激活学生的交际兴趣, 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1. 选择有话可说的话题
“有话可说”是学生进行表达、交流、沟通、交往的前提, 是口语交际活动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话题是丰富多元的, 将这样丰富多元的话题巧妙地引入口语交际教学, 既能丰富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口语交际的素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入话题有两种形式:一将生活中某一件事或某一现象的情境再现出来, 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相关口语交际活动。每次教学再现一种情境选择一个话题, 突出一方面训练, 如此展开训练, 日积月累, 能使整个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形成系列, 走向多元化。二是围绕某个训练核心, 将生活中的多个相关话题巧妙地引入, 通过一个“训练组块”实现内容的多元化。如围绕“打电话”这个训练核心, 可以选择“打电话向他人问好”“打电话向他人表示祝贺”“打电话向他人请教”“打电话向他人致谢”“打电话向他人道歉”以及在接电话中向他人“表示承诺”“发表见解”“提出建议”“实施婉拒”等话题。
教师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资源, 让口语交际教学回归生活, 并且选择交际话题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或经历过的。如《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把秋天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各种水果、花儿、树叶等引进课堂, 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话题, 能有效地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 让学生有话可说,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倾吐冲动和交流欲望。
2. 话题要有价值
有价值的话题, 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培养出有一定素养的现代公民。“我应该怎么办”“这样做不好”“应该听谁的”为学生提供模拟生活的交际场景, 让学生在交际中提高认识, 分辨是非, 增强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 创造性地加以设计、改编, 使之与学生的生活、思想紧密联系。如在“暑假生活中”, 学生以孩子、家长同事、老师等不同身份劝说家长别让孩子参加补习班, 劝说者“能说会道”, 劝说中透露自己的心声, 被劝者“巧言善辩”, 想尽办法寻找理由。课堂讨论非常激烈。可见, 口语交际成了双方必然的需要, 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特定的情境, 构建互动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要在双方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因此, 教师根据口语交际要求, 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教师应努力把口语交际训练置于真实的情境中, 给学生安排确定的交际任务, 以此带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从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 获得审美感受。
1. 巧设情境, 让学生想说
多媒体创设情境, 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对学生口语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第二册《小兔运南瓜》的教学中, 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向小朋友展示出“小兔见到大南瓜后正在想办法”和“南瓜已经运到家”的场景, 边展示边进行语言渲染:“早晨, 小白兔起床, 发现外面阳光灿烂, 想起妈妈说, 南瓜成熟了, 心想, ‘我已经长大了, 能帮妈妈做些事情了’。它跑到蔬菜园里一看, 哇噻!南瓜好大、好黄。这么大南瓜我背不动, 想什么办法把它搬回去呢?”然后, 将这两幅场景图之间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学着小白兔的语气说:“哥哥, 姐姐, 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有了语境的渲染、课件的铺垫, 小朋友们纷纷献计献策, 教师又请小朋友当一回小白兔, 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把南瓜搬回家。同学们演得不亦乐乎, 边搬南瓜, 口中边发出“嗨哟”声音, 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生活感受表演了运南瓜的过程, 还加入了自己的语言, 体会到动脑的乐趣和劳动的快乐。可见, 创设情境, 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2. 引入角色, 让学生要说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 师生交流是互动的先导, 通过师生回答、师生表演等形式, 不仅可以激发说的动机, 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交际方式。要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真正动起来, 更重要的是强化师生的角色意识。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 就是引导进入“角色”, 在实践、体验“角色”的过程中积累知识, 掌握技巧, 增强能力。学生的“角色”不同, 其收获和感受自然有别。可见, 让学生适时进行换位体验和角色互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口语交际任务 第8篇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是目前阅读教学普遍重视学生“听、读”能力的训练, 而对“说、写”, 尤其是“说”的训练力度不够。如果我们不注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那么,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会受到限制。因为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基础,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因此,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其实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就是一个口语交际的过程。各科教学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阵地。但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语文已经有目的地将它安排在了练习之中。
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的策略
语文口语交际与生活息息相关, 从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学校生活类、日常生活类和专业生活类。在安排口语交际内容的时候, 注重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同时, 还注意和时代的交融, 力求体现时代精神, 反映国家意志。其实,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情境是日常生活的复演, 与原本的生活情境相比, 一般课堂上的生活交际情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课堂中的口语交际, 一方面指向生活实际应用, 一方面它的场景又是戏剧化的, 也就是说, 它既是真的, 又是假的, 与游戏的性质相类似:游戏本身是假的, 但玩起来是要当真的。一个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学什么?并不是简单让学生复演生活场景或片段, 而是要通过设计带有戏剧化的活动, 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到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学到的东西。
六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方面, 就安排了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学会采访、学会申诉、学会解释、我喜欢的电视栏目、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推荐一本书等内容, 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进行交际, 以培养和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基本特点是即时性和交互性。表达、倾听和应对是交际过程中的三个“链条”, 缺一不可,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培养表达、倾听和应对能力。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 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通过互动, 才能真正实现多种信息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口语交际教学源于生活实际, 又必然回归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注意体现口语交际的系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实践性。
三、提高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模式
下面, 我以“学会解释”为例。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大家对此都显得很有发言权。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与人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 这其中产生一些误会也在所难免。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解释, 就可以大事化小, 消除误会, 使彼此之间的心灵相同, 增进友谊。但如果我们不会解释, 就可能因小失大,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破坏人们正常的交往。因此, 学会解释是生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学会解释”表达的是争取权力、消除隔膜。在日常的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 或者遇到需要向别人解释的事情, 那么如何向别人解释呢?为了完成好学习任务, 实现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以双重身份参与:既是言说者, 又是倾听者, 我巧妙地把听话、说话穿插起来, 进行口语交际“四步曲”的教学, 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获得应对的能力。
(1) 听听故事。这是用富有童趣的故事, 将学生引入口语交际的话题。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可以这样导入:跃进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栋放学回家, 路上看到一个小妹妹跌倒了, 便跑过去把她扶起来。一位阿姨走过来, 不高兴地说:“你怎么把我的孩子碰倒了?”如果你是李栋, 你该怎么办呢?听一听下面的两种解释, 说说你有什么看法?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解释带来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 让学生理解学会解释是多么的重要, 学会解释不仅态度要诚恳, 而且解释要清楚, 最好还要有别人的证明。
(2) 想想问问。这是依据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 开展访问活动, 主动投入口语交际学习, 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地说, 自由地说。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通过师生相互质疑, 相互讨论了这几个问题: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被别人误会过?你在别人误会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你有没有误会过别人?你是如何对待别人解释的?
(3) 情境会话。这是组织口语交际的学习实践活动, 提示方法要点, 帮助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顺利完成每次口语交际的学习任务。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让大家既可以选择课本上提供的几个情境, 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 或者选择一个更好的话题, 以小组为单位, 演练一下。这样做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当学生沉浸在活动之中, 每个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 就可以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的情节说给大家听。
(4) 经典回放。这是对每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评价和加工, 重现那些优秀趋向于完美的口语交际, 引导学生意识到并反思学到一些策略。在讲学会解释这个口语交际时, 我先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引导大家进行评议, 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比较好”“那样做有点问题”, 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 引导大家进行评议;最后把那些优秀的解释组合成趋向于完美的口语交际, 让学生体会那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样通过口语交际“四步曲”的教学训练, 就可以培养和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可以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还可以实现说话与其他能力的同步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教材中安排的专项练习,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中, 采用适当的策略, 创设情境, 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鼓励他们大胆与人交流, 从而实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可见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 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口语交际,有效性,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口语交际任务 第9篇
口语交际并非散漫式的随性交谈,它同样需要“有法可依”,才能有其恒久的语言魅力,本文结合了个人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从明确对象、资料选择、语言组织、口语交际的艺术性四个层面,介绍了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之评价体系,以期在具体操练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明确的对象
口语交际对象的第一层面即从文题中获得的明确的写作对象,一看就能把握,一听便能明白,无需赘言。口语交际对象的第二层面则是要明确文章的交流对象。
我们常说,说话要有中心,即有明确的主旨,在主旨确立之前,明确文章的交流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偏不倚,也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材料,对象正确是基础。把握好对象的需求、喜好,则是说话具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投其所好往往能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这一点上,生活与文章之理是相同的。如初中语文七(上)的《这就是我》。面对这篇口语交际,孩子们很是不以为然,不就是自我介绍吗,从小至大、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平时都有过。我在上之前提醒孩子们要把它变成三分钟的演讲,孩子们惊讶、皱眉、思索,继而有人微笑了。课堂结果,对姓名、性别、爱好等的一层不变的平面介绍已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那些符合交流对象心理需求的张扬个性、事迹感人的自我介绍,则独树一帜地变得亮眼起来,佳作、名人都成了被欣赏者的光环。孩子们的幸福感,成就感也就此建立了。要想被认可,你必须关注到初中阶段,听者的需求层次已大幅提升,孩子们在评价时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文本评价和心理需求评价结合起来。理性思维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已不容忽略。
2 有效的资料
材料是文章的活水,是文章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作为初中生的口语交际材料既可以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也可以是对文本知识的吸纳,能够符合文章主旨,体现独特的思想性的材料便是可取的好材料。在建构评价体系时,我们给出了三种有效资料的鉴别与鉴赏标准。
首先,紧扣主旨的有效引用首当其冲。思想的获得主要依靠阅读和思考。吸纳性材料便是阅读,而中学语文课本给出的名著选读则是重头戏。文学家余秋雨建议中学生用名著打底,因为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由于时间不多,那就速读名著,名著是时间和空间节选的结果,绝不过时。《成长的烦恼》这节口语交际课,一名学生引用高尔基悲惨童年,与自己幸福童年作比较,诉说了:“成长中的烦恼只是轻轻的一片云彩,有了高尔基处获得的坚韧与积极,他日这些云彩必将凝成吉祥的雨滴,点缀我粲然的笑靥。”这样的口语交际孩子们既吸收到了知识,又经历了精神的洗礼。在交谈中凸显名著的阅读底蕴,往往令人心生敬佩之情。当然名著的有效引用一定要避免胡乱联系。
其次,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关注,与其他学科做朋友,会使你的材料更具价值。《黄河,母亲河》这节课的最佳作品是借助于一系列出触目惊心的科学数据诉说母亲之伤痛,呼吁爱我母亲的令人深受震撼的文章。注重联系,有助于增强文章说服力的资料,尤其是数据性资料和故事性资料的引用,在交流中往往会被当作智慧者的体现,而受到推崇。
最后,最为有效的,取之最易,用之最难的材料当属生活材料。积累生活的真实是口语交际熟练运用生活材料的前提。生活材料的运用必须避免落入俗套,需不断讲求创新。《漫话探险》看似难以交流实际只要你跳出浅层的“探险”就有诸多生活材料可用。一名学生以美国诗人的《未选择的路》开篇,点出“每一次的人生抉择,就是一次探险。”的主题,很容易过渡到了生活中真实的选择。难题一下易化了。最恰当、最真实、最感人的材料当属生活中的好材料。以文章主旨为刀刃,在众多的生活真实中进行最合理的剪辑是为最恰当;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用语言诉说生活本身是为最真实;“写真情实感可以避免思想贫乏所带来的内容空洞。”写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东西,是为最感人。鉴别出有效材料,给文章合理的定位便无须抓耳挠腮了。
3 有序的语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人文性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但这并没有弱化她的工具性,而是力求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余秋雨说:好的语言是有质感和吸引力的语言。金属和服装面料的质感是做工极为精细,光泽,手感恰到好处。不能粗糙,不能有杂质。好的语言亦然。初中生由于思想的贫乏,写文章很难以内容角度取胜,所以大家不妨在语言形式上下点工夫。讲究文从字顺,追求句式变化,工于词藻之美都是中学生可以做到的语文素养。
一方面,文从字顺即文章顺畅之意,叶圣陶说:“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到达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的摸清楚。思想走路步步落实,没有跳过一两段路,没有在中途走到歪路上,最后到达这条路的终点,这就是顺畅的语言是顺畅的文章。”《我也追星》谁都可以写两句,但有些孩子往往自相矛盾,如一个喜欢周星驰的孩子不能将爱流行之意贯彻始终,结尾又莫名其妙的说我爱古典,没有任何
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管理工作的研究
Study on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Management Work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胡山泉Hu Shanquan;高守平Gao Shouping;龚德良Gong Deliang
(湘南学院,郴州423000)
(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剖析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帮助地方院校加强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
Abstract:Aiming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uation desig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t present,through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o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in order to help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graduation design work.
关键词:教学管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0]243):以培养应
用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胡山泉(1966-),男,湖南郴州人,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湘南学院计
算机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实践教学管理、网络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组网工程方面的研究;高守平(1965-),男,湖南常德人,南开大学博士,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建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龚德良(1964-),男,湖南益阳人,国防科技大学硕士,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管理、软件建模、图像识别方面的研究。
衔接,随意跳跃,文章质量大打折扣。衔接性语言的运用,地位不容小觑,在口语交际评价体系中最应注意的就是衔接。注意好了,流畅就会成为最美的印象。
另一方面,阅读常考查词句在文中的含义,说话也是如此,用词藻造句皆讲究上下文之关联,绝不孤立单纯的用一字造一句。可学学老舍,方可使文章前呼后应,血脉流通。前后照应的语段有助于文章整体框架在听众大脑中的建构。如果说文从字顺是龙身,句式的变化则是翻腾的云海,辞藻的锤炼就是斑斓的龙纹。用恰当的句式表达人物恰当的感情。常语说“文如其人”,曹操的《观沧海》以诗的形式抒建功立业之志;诸葛亮的《出师表》则用大量长句恳切诉说了忠诚与期望。现代文《邓稼先》长短句交错使用表达了抑或铿锵抑或透彻的道理。当然,长短句的使用,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都有相当难度。我们只把知识介绍给初中生,作为亮点评价的选取点。口语交际是艺术语言的交流。恩依.库德良舍夫说:“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形象性。具体到语言形式上,则有多方面的表现:在词汇的运用上,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词语,如重叠词、色彩词、比喻性量词等描绘性词语,以及活跃在人民群众口头上,具有很强表现力的熟语。”在写作中,我常鼓励孩子们立新意,用新词。如八(下)《献给母亲的歌》,我惊恐与小学作文的事例再现。就事先要求他们在事例的选择上要慎重,词句的锤炼上多下工夫。结果,一篇《我的伟大的母亲》,让孩子们笑谈了很长时间,并不是母亲好笑,而是说此文的孩子,通篇用了九个“伟大“,别无他词来赞扬母亲,让人笑极生悲。相反,词语富于变化的《醉人的母爱》则广受称赞。“田间地头,我看着您,矮小而羸弱的母亲,抡起沉重的镐头,播撒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74-02
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毕业生本身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1]。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同时也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其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与其它重点院校有一定的区别。作者长期从事地方性院校计算机类相关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工作,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应该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存一季的期望,时间在那一刻定格,您不再仅仅是勤劳淳朴的化身,更是孟母一般的教育行家,有播种才有收获,我明白您的苦心了,亲爱的妈妈!”富于变化的语言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形象性语言更会为文章增光添彩,孩子们若仔细聆听,一般都能很好的捕捉到。细推敲,回味无穷。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冻”字与本该对应的“饿“字,孰优孰劣,推敲便知。因此,我们不仅应当在意思上字字斟酌,务期妥顺,还须把语言的音乐性发挥出来,听着悦耳,使人容易记住,像诗歌那样。
4 丰富的艺术
一次语言的展现便是一次艺术的积淀与展示,语言上广采博览,凸现亮点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到民间采风去》若善于发掘身边的资源优势。让一个班级来自于不同区域的孩子搜集并展现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就会将形象性与知识性完美结合。借助于流光溢彩的体态语言,表达自我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是口语交际焕发光彩的法宝。
参考文献
[1]李声智,孙德琳.《说说我自己》口语交际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05):50-52.
[2]张亮平.口语交际障碍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1):135-136,140.
[3]孙细凤.几种常用的口语交际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0,(05):156.
[4]张桂英.口语交际中的语境把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2):42-43.
[5]田绍春.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口语交际任务 第10篇
一、在英语阅读中让学生愿意开口说
1.由图入趣,让学生有说、愿说。课文的插图一般是文章的重点和精华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用好插图,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是要挖掘其内在含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有如教动物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里的插图,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图片,学生由于是看着图片,自然有了交流的依托。然后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英语交际,虽然只是个别英语单词的交流,但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交流兴趣的目的。
2.由读激趣,让学生有说、愿说。朗读是训练说话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规范并丰富学生的口语。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对这种语言加以反复的模仿,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英语朗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习惯,为今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因此在教授Unit 4 I Like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听录音材料,并特别指导句型“I like…,I love …”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大声朗读此句型,并要求学生对此充满感情。然后,再让学生感情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训练朗读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口语训练。
3.续编升趣,让学生有说、愿说。学生有自己想诉说的内部世界,他们有自己喜欢和炫耀的东西,并时刻希望教师能让他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学生自己编个英语对话或对课文内容加以改编,无疑是展示学生才华的最好机会。 本人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有的动物,让学生带着兴趣去讨论、 去思索、去练习说话。这种“续编式”的童话故事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会充分展开想象,将故事编得精彩、合理,同时课堂气氛更为活跃。
二、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开口说
英语教学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才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的习惯。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动中学习新知,在动中打开语言的阀门才是英语教师应做的事情。
1.歌曲唱游养信心,情境之中主动说。欢快的英文歌曲一直是英语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唱游的氛围中可以减轻对学习英语的紧张心理,增强对英语开口能力的自信,适时的英文歌曲唱游还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注意力等多方面因素。
2.游戏娱乐拓思维,情境之中主动说。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很乐于参与各种游戏,而且在游戏时,学生的口语发展很快,把所学的知识吸纳、应用。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适合英语口语教学的游戏素材,合理安排学生的游戏娱乐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在教学时,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及姿态,学生在游戏时无意中对动物的英文名字进行了训练,并从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单词和实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表演化能力,情境之中主动说。学生具有惊人的表演天赋,特别当英语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去情境表演时,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将明显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增强。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生自由的应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三、四年级的英语表演的表演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对自身素质的考验,对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促进,只要学生能开口就是英语教师的最大成功。
三、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熟练开口说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规章”,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学生生活观察中,积累说的素材。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锻炼听说能力的时机和场所。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多方面加以指导,注重训练。
2.在设计话题中,积累说的经验。低中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爱说爱道的。他们常常因心有所思,情有所发,兴之所致而不吐不快,头脑中产生非说不可的动机和情境。教师可精心设计话题,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动物、植物、静物、游戏、发现、自然景观等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口语交际任务 第11篇
由于受教材编排体系、教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小学高年级段每学期仅安排四节专门的说话课进行口语训练, 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其实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就看你是否能把握住机会, 利用机会。在这方面, 民办学校尤其是全寄宿制的优势是明显的, 它有灵活的教育机制, 优越的课程配置, 可行的时间安排。下面笔者就如何发挥民办学校的优势, 开发校本课程, 开辟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 谈谈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 以供同行鉴用。
一、以“全寄宿制”为契机, 赋予“口语交际”全新的时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做了许多尝试, 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收效是显著的。
1.“休闲文化”———全寄宿制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独特优势
(1) 每天早晨的“新闻早餐”。
学校在餐厅门口设立一个专门的栏目, 公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每次我们都在早餐前指导学生阅读, 并在当天的早读课上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新闻进行点评, 或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2) 晚餐后的“快乐时光”。
课表在每天下午的18:30~18:50的20分钟时段内, 分别安排校园自制电视节目:上周新闻回顾、校内新闻展播, 给学生空间, 拓展学生视野, 等学生看完后安排10分钟时间给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 练说、练辩的机会, 从而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此外, 录制的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实话实说”等节目中所涉及的话题, 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
(3) 返校日的班级总结会。
利用学生返校的周日晚自习的两节课时间, 强化三个内容: (1) 由学生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2) 让学生对一大周内家乡发生的新闻或收集的信息作发布; (3) 小小辩论会。这三项工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参与的意识, 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切实提高口语交际的档次。
(4) 宿舍文化阵地。
学校在课表中每天晚休后专门安排30分钟时间为“晚间休闲”, 每单周的星期日整晚为“双休休闲”活动, 均在学科老师和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以宿舍为单位, 安排讲故事、编故事、小辩论赛或其他文娱节目。
2.“读名著、讲名著, 走向成功”———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途径
这学期学校图书馆购进了40种近1800余本的“名家名著名篇”, 如我国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外国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这样既营造了浓烈的“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读书氛围, 又促进其读书速度 (每班一大周读一种) , 又有宏观调控的指导价值, 从而切实提高阅读质量。我们每大周安排一节早读课专门阅读, 一节语文自习的自由阅读, 作适时指导、点拨、解惑。
3. 每周一次的信息发布会
小学生虽然尚未涉足社会, 但他们都喜欢谈论社会上的一些热点话题。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组织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并不苛求学生谈论问题的本质, 只要学生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把意思说明白, 也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二、以文化积淀为目标,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个人都要经常地跟别人交流, 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 那么, 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 因此,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所以, 尽快培养学生清楚、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 是我们小学教师不容忽视的任务。
1. 古诗文的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中国曾经是诗的国度, “不学诗, 无以言”。知识分子言谈、交往、抒情、论政, 都离不开诗———或者引用诗、创作诗。而现在, 整个文化语境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如果不作引导, 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160篇 (段) 优秀诗文, 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 要重视名句等积累, 更要重视运用
叶圣陶指出:“旧式考试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 可以养成学舌很巧的‘人型鹦鹉’, 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积累不能重走旧式教育的老路。从内容上说, 应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会心一笑的内容。
三、以“活动之后话活动”为抓手, 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我校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如元旦长跑、“放飞风筝、放歌理想”活动等。往往在活动之后, 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喜怒哀乐之中, 余兴未尽, 在这种时候, 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 这样, 学生说话兴趣盎然, 并且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任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