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1篇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
有些研究者对进化的进步性表示怀疑,认为进步性不是进化的基本特征,也不是进化的本质。科学研究证明,进化不全都引起进步,进化过程中也有退化,但从有机界总的进化过程看,进步性发展是进化的主流和本质。
进化的方式 生物界各个物种和类群的进化,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的。物种形成(小进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进式形成,即由一个种逐渐演变为另一个或多个新种;另一种是爆发式形成,即多倍化种形成,这种方式在有性生殖的动物中很少发生,但在植物的进化中却相当普遍,世界上约有一半左右的植物种是通过染色体数目的突然改变而产生的多倍体。物类形成(大进化)常常表现为爆发式的进化过程,从而使旧的类型和类群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的类型和类群所替代。
渐进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概念。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由适应的变异逐渐积累就会发展为显著的变异而导致新种的形成。因为“自然选择只能通过累积轻微的、连续的、有益的变异而发生作用,所以不能产生巨大的或突然的变化,它只能通过短且慢的步骤发生作用”。与达尔文的主张相反,早期遗传学家如荷兰的H.de弗里斯等相信,新种可由大的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直接产生,并把这种方式看作是进化变化的主要源泉,认为自然选择对生物的进化不起积极作用。现代进化论坚持达尔文的渐变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的创造性作用,强调进化是群体在长时期的遗传上的变化,认为通过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或遗传重组、选择、漂变、迁移和隔离等因素的作用,整个群体的基因组成就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殖隔离,演变为不同物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古生物学者根据化石记录中显示出的进化间隙,提出间断平衡学说,代替传统的渐进观点。他们认为物种长期处于变化很小的静态平衡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平衡会突然被打断,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为新种。
生物的进化既包含有缓慢的渐进,也包含有急剧的跃进;既是连续的,又是间断的。整个进化过程表现为渐进与跃进、连续与间断的辩证统一。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2篇
社会实践活动之探寻洛阳文化之旅
情况简介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
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华洋学子生在洛阳、长在洛阳那么更应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传承洛阳文化,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政教处团委特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洛阳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组成人员为初一初二年级优秀学生代表共计120人。此次活动定于2016年1月24日开始展开一系列探寻洛阳文化活动。将对洛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牡丹瓷、河洛石文化等5处人文景点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研活动。追寻河洛文化、树立崇高理想,从整体上感受古都洛阳、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日后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1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探 寻 博 物 馆 之 旅 (策划书)
2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
策划书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我校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活动主题:探寻博物馆之旅 活动时间:定于2016年1月26日
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
3、社会调研活动。
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裴素青校长
副组长:中学部贾爱珍校长、郭奎厚副校长、李莉副校长、杨建亭副校长、唐红丽主任 活动总负责人:刘铮主任 校车调度:史乐老师
3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集合地点:
1、定为钱江(潘多拉广场门口)、本部(洛阳外国语学校门口)、青年宫(青年宫广场)三处(具体位置即周末校车接送学生的地点),学生可根据家庭住址相应的选择集合地点。
2、本次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校车,共分为四个路线: 1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洛阳市围棋博物馆 2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民俗博物馆 3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河洛石博物馆 4号线、洛阳博物馆(免费)、牡丹瓷博物馆 具体活动安排:
一、 参与人员: 参与人员:
教师:围棋博物馆1号车:武利峰(队长)、翟翼、(李金丰) 河洛石博物馆2号车:唐红丽(队长)、于聪、(郭冰冰) 民俗博物馆:3号车:梁永强(队长)、张青、(黄庆年) 牡丹瓷博物馆:4号车:何锡祥(队长)符琳、(王伟静) 摄影组:张国迎、黄庆年、李金丰、王伟静、
学生成员:学生会、自律会、志愿者协会及初一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代表等)共计120人。(黑体加粗字为本队队长,队长为第一责任人)
4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 组织形式:
1、 参与活动教师1月24日上午7:30由学校出发到各站点接学生
2、 预定于1月24日上午8:20各接车队长依据学生名单清点各队人数返回华洋。
3、 经过整队后在学校举行启动仪式。(9:00)
4、 启动仪式结束后所有成员参观洛阳博物馆(9:50)。
5、 参观后学校分派4辆38人座校车,每辆车标配师生共计34人。
6、 每辆车有队长、副队长、(均由教师担任),摄影师各一名。
7、 各校车活动结束后提前半小时通知家长接学生并将学生送回各个接送站点(钱江、校本部、青年宫),各车队长、副队长、摄影师负责将学生送到家长手中。
四、所需物品:
1、 校旗4面(红色最大号校旗),绿色校旗4面,团旗4面,志愿者旗1面,红旗8面
2、 横幅5条:
a、(洛阳华洋国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启动仪式)9米长一条
b、(洛阳华洋国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四条 ,4米长
3、38人座校车4辆
4、照相机4台
5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所有学生自备午餐、雨具、及手机一部(方便联络及自备摄影材料之用)
3、各队队长负责学生安全、纪律,摄影教师协助
4、各队队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所有学生的安全,安全高于一切。
5、如遇特殊天气,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活动事宜。
六、结语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日后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6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博物馆之旅”
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好!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洛阳,传承洛阳文化,我校政教处团委特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洛阳文化之旅”系列活动。
活动人员:初一初二年级优秀学生共计120人。
活动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
3、社会调研活动。
活动时间:定于2016年1月24日上午8:00(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集合地点:
1、定为钱江(潘多拉广场门口)、本部(洛阳外国语学校门口)、青年宫(青年宫广场)三处(具体位置即周末校车接送学生的地点),学生可根据家庭住址相应的选择集合地点。
2、活动大约在当天下午16:00结束,请家长按时到早上的集合地点接学生。如有特殊情况请给带队老师电话。
7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注意事项:
1、集合地点:考虑到方便家长接送,学校特将集合地点定为钱江、本部、青年宫三处(具体位置即周末校车接送学生的地点),学生可根据家庭住址相应的选择集合地点。
2、活动大约在当天下午16:00结束,请家长按时到早上的集合地点接学生。如让孩子自行离开请给带队老师电话或短信告知。
3、所有学生自备午餐、雨具、及相机、手机一部(方便联络);
4、学生利用活动前的几天时间自行上网了解相关人文景点文化。返程后作为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业需上交活动资料:照片、社会实践心得、社会实践活动表,学校将会进行评比,将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编入我校校本教材。
5、请家长在学生外出时再次强调安全纪律。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日后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2016年1月24日
8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寒假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博物馆之旅”启动仪式议程
主持人:XXX 启动仪式第一项:启动仪式第二项:下面有请社会实践团队学生代表发言启动仪式第三项:下面请裴校长讲话启动仪式第四项:下面请裴校长为实践团队代表授旗启动仪式第五项:下面请裴校长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第六项:合影
由XXX介绍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3篇
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来源于他的建筑,这和工大给我的印象一样,是个玩命盖房子的地方。我总觉得博物馆应该更专注于收藏和展示,这浮夸的建筑反而给我一种掩饰空虚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比较主观的看法。内部的除了楼梯和电梯,还有错落一截一截的扶梯,这样的设计看着不仅对博物馆的功用无任何益处,就算安在其他建筑上大多也是一种浪费,浪费电力,占用空间。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这具有形式美感,但是这又违背了设计的宗旨,总体让人感到设计师的水准之水。
由于我父亲是学建筑的,我则不免会对建筑产生更多的关注,所以建筑部分到此为止,一下进入正题。
在我的观看经历,天津博物馆主要藏有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地方民间工艺品等。
一楼是"天津人文由来"展馆,看到了一些以前初高中历史书图片的实体版。还有一些看起来很冷幽默的东西,比如说到燕齐两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曾多次发生战争,就放了一根插了箭头的人腿骨展览,让人联想到前一段网络上说的那句很流行的"直到膝盖中了一剑";再比如放了一个古时候人做的房子模型,模型做的是茅房下面一猪圈,让人想到古时候人是觉得猪吃屎是可循环再利用么?当然也有一些奇妙的东西。书刀,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书签,古时候用竹简,所以会需要到更加坚硬的青铜片吧;还有独乐寺塔上层塔室出土的雕花玻璃瓶,觉得古代有玻璃这种制品颇为神奇,说是伊斯兰玻璃器,是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什么的,还有水晶项链啊,水晶精油瓶,古时候的前辈们生活的也相当风骚呢。
二楼是"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展馆,进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玺了,多切合主题。摆了大概有两三种玉玺,我最喜欢的是清代的祺皇贵太妃的银玺,是一个张开嘴仪态很萌而又不失威严的"龙",解说上是龙,可明显是个**。整个玺呈银黑色,看起来相当有档次。随后我看到了一个造型很奇特的说是开过光的瓶,瓶身下方是立方体被切去八个角的样子,中间隔了一小段细瘦瓶体,上方是个正方体,造型之独特应该不会有第二个人想到做这个样子的瓶子,瓶子的各个面分别印着吕洞宾那一拨八仙,突然想到小时候电视里放的八仙过海里演吕洞宾的好像是现在被称为咆哮教主的马景涛,想想当年,又想想现在网络恶搞充斥的时代,"人"是"物"非啊。还看到了一个名字非常好听的古琴,"玉壶冰"三字篆刻其身,琴身实体已经斑驳,还算素雅,只是琴体刷的的朱漆使琴看起来实在和名字不太相匹配,可以看出琴当年的主人是个"文艺青年",对这把琴也是疼爱有加吧。我发现我这次看展览总是思想不纯正,看到一个放酒器的铜禁,竟然第一反应会觉得是古代人上茅厕的坐便,还一个劲感叹古人的智慧,但看到真相的时候会因古人没有符合我心中的期望而感到失落,随后看了好几个展品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依旧是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我前一段时间所关注的,关于根据玉石的色泽进行雕琢的技艺。展品是清朝的"翡翠蝈蝈白菜",利用石材的天然成色差异进行雕琢,非常的美,非常生动,白菜和蝈蝈活灵活现,完全是取自石体本身的颜色。一个卓越的玉石雕刻手艺人不是去磨掉多少石头雕刻成多么复杂的玉石作品,而是根据玉石本身的色泽去设计,去创作,使玉石本身的光辉更加夺目,"物尽其用"才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毕生追求的,这是我喜欢玉石雕刻的原因,也是我上面所说的,鄙视这座建筑的原因。这个展厅还有一些古人的珍奇字画,都大差不差吧,但是有一副画真是惊到我了,有些类似于清明上河图的构图,上面的房屋瓦片树木全是用金线一笔一笔构成,两条彼此相邻的线完全没有手误连接或抖动,密密麻麻的人全是彩绘的,还形态各异,更让人折服的是这幅精细无比作品还特别的长,我真是佩服作者的技艺、耐力、还有那颗追求完美的心,真是我偶像啊,太牛了。想想现在这个浮夸的世界,不管哪个领域,能做成这般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认真严谨的人还往往会被人嘲笑和误解。
三楼是"中华百年看天津"展馆,就是陈列一些以天津为主的近代的文物,讲述一些近代的故事。有当年中国被侵略的时候留下的各种租界界桩,一些当年的枪支器械,一些领导人的荣誉勋章,一些近代工业生产的产品特别感兴趣这些工业品,他们独特的外貌似乎能让我看到当时的生活气息,巨型的钢铁铸造机仿佛能让我感受到那灼烧的高温,烧的发红的钢铁块,汀汀淌淌打铁声;织布机也好像依依呀呀可以运作了;最搞笑的是婴儿车,四个轮子无比巨大,笨拙的车身上方直起了唯一可以看出是婴儿用的帐篷帘,这样的不具美观的搭配是工业初期的形态,就是这样笨拙的形态却让我感觉到了它的可爱,也许是因为它是个婴儿车,它曾经承载的小生命使它本身就变得可爱起来。还有当时的照相机,不禁想到这庞然大物在那个时代给人们带去不少恐惧吧;还有留声机,香烟,处处存在的洋人气息向人们展示着天津--当年的一个殖民聚集的城市。这个展馆还为当时人们从事的职业做了一墙的泥塑,什么玻璃匠啊,接线员啊,卖水者,舞女等等五花八门,我好痴迷这一墙的泥塑,每组雕塑就好像讲述一个故事,我一个一个去观察,在这驻足了很久,不是室友脆我,真不想离开。一会附上能拍摄到的泥塑的所有图片,好喜欢这个展馆的最后放着毛爷爷开国大典的时候穿的衣服,吃了一惊,这都能搞到,不应该陈列在北京么?
四楼是个临时展厅,非常的无聊,就搞些什么改革开放之后的图片啊视频什么的,转了两分钟就出来了。看着宣传页上印着这层还有个什么未来大厅想去逛逛,想着会不会看到什么当前先进的科技,对未来的模拟也不错,后来找了半天发现那个很大很高什么也没有的大厅就是未来大厅,没有展品,未来大厅只是这个厅的名字而已,失望吧,是的,名字取得真好。
失望之余想着去看五楼,宣传页上把五楼描述的那叫一个好,什么青蓝雅静,寄情画境,线走风姿,聚赏珍玉五楼馆没开。我觉得这是博物馆故意搞个文艺的五楼吸引我们往上攀登,那就拜托下次能让我们被勾引之后"满载而归"。
这就是那天参观的所有,拜这个特殊的日子所赐,整个博物馆里到处都是小孩,在这里面就看出差异了。有的大人是把这当做教育孩子的机会,认真给孩子讲解,丰富孩子的见闻;而有的就把这当游乐场了,小孩各种疯跑,跑累了就找爸爸妈妈坐下,拿出自带美味食品,开始吃。这父母何必省那钱呢,带着孩子去游乐场多好,孩子更开心,笑笑更健康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4篇
初三九班:李佳辰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血色的烟云,弥漫在空中。抬头望去,原本代表希望、正气的红日,却也显得灰蒙蒙,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那是沉重,是血腥。,狂奔逃命,哭喊声,惊叫声回荡在城中,这座古城,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一声声地逃命中,变成了空荡无人的弃地在悲伤与愤怒下,我看了纪录片《南京》,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医生、记者,幸存的中国人,以及参加大屠杀的日本士兵,收集了珍贵的信件、日记、照片、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1937年日本军队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种种暴行,更客观地告诉世界:历史不容隐瞒和更改,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
一声声的啜泣,一句句的感叹,让这个罪恶的历史仿佛重现,其中几位幸存者的回忆尤其让人不忍与闻。其中有一位七旬老人回忆他的妈妈在被日军刺刀刺中胸膛之后还坚持给襁褓中的弟弟喂奶,说到后来老人泣不成声。还有一位81岁的老太太含泪讲述当年被日本兵侮辱的事情,当时她只有12岁这些当事人的亲述,以及在南京设立安全区的外国人的日记的描述,真实残酷得让人愤恨难忍,让人感慨万千。
然而转念一想,30万中国人对1千多的日本士兵,这是一个士兵对抗300人,如果大家真奋力反抗,这一幕幕的悲剧又哪会上演!而当时中国人的意志却早已被失败所摧毁,几乎没有一点反抗,任人宰割
转眼已经过去73年了,虽然在漫长的时间下,中国已走向繁荣富强,与日本的关系也渐渐好转,但历史的罪证是洗刷不掉的。作为现代中学生的我们,只有学好知识,使自己渐渐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才能保护我们的家,保护我们的祖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上演。遥望未来,是生活的美好,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灾难,却更不能停滞不前,应该以历史为鉴,来创造一个和平,向往的生活。相信今日的我们一定不是往日悲惨的重现,却一定是祖国强盛的源泉!
评语: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5篇
2013年5月19日,管理学院组织了全体党员到三明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增强我们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爱国爱乡的情怀。而我作为一名党员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
在《客家祖地》展厅,回顾了汉晋时期,随着中原汉族人民大规模南迁与闽越等原住民相融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客家民系,我深刻感受到了三明境域深沉的历史根基,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系方言、奇异的乡土民俗。博物馆中的《红色三明》展厅,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历史实物、模拟场景、主题沙盘等形象逼真地再现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场面;大家认真倾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切身体会三明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怀。 在《崛起的三明》展厅,见证了三明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馆则运用现代数码、3D、动漫以及多媒体技术,将三明发展理念逐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参观活动中,我们积极与博物馆人员交流。通过展厅讲解、讨论及现场交流等形式,对三明这片土地有了别样的热爱,我们要学好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第二故乡的建设贡献力量。
印象最深的是那口古井, 古井本身并不会说话, 它默默无闻, 日复一日地分泌出大地的乳汁。然而, 对于城里人来说, 须臾不可缺的正是这些古井。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人以水为天”。井水, 如同空气、阳光一样, 同样是生命之源。人类在不会用火之前, 就已经知道喝水了, 何况天降大雨, 山泉汇流, 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在古代, 井之重要是代表“后土”的, 即大地之神灵。祭天用璧,祭地仍用宗。宗的制法, 即取象于凿井, 为外方内圆(孔)的长筒 。井的开凿, 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而面对与现代文明如影随形的旧城改造, 一口一口古井的消失, 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从今来说, 井的消失或许是一种进步, 但同时井所给予人的磨炼与启迪也丧失了。回顾二十世纪, 人类发达的生产力,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与经济, 上天有飞船, 深海可游弋, 从基因移植到克隆技术, 从能源革命到信息革命, 人类在征服自然方面的成功一个接一个; 但在社会、经济、文化极度繁荣的同时, 有识之士正清醒地看到, 森林正在支离破碎, 大气出现空洞, 土地严重退化, 物种日益锐减, 水资源短缺匮乏, 黄河断流当处于生态文学作家徐刚所言的那样:“面对精美包装的饮料, 却没有了洁净的水; 走进现代化的厨房, 却思虑着蔬菜上的农药; 安装了空调, 却不再有清新的空气; 装修了房间, 却找不到自然的山光水彩”时, 我们还会有愉快的笑容吗?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感触颇多,今后在学生生活中我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走出社会做铺垫。
12市销专升本(2)班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第6篇
1061710225郑文强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1960年,在2006年10月建成新馆,由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新馆占地不大,约10700平方米,但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却独具匠心,由传统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饶有新意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处理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也让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光景常新。
新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黑、白、褐三色搭配的主体色调,既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
刚一进入门,就听到“隆隆”的声响,抬头一看,一帘瀑布飞泄而下,汇入池中,池中浮着些许睡莲,一些红鲤在睡莲旁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煞是好看。
进到博物馆之后,馆内的珍藏物品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令人惊叹。许许多多悠久的历史文化成果都凝聚在保存众多的文物身上,它们有体有形,可捉可摸,形象的表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以及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革新精神。许许多多的文物,还以它们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艺术形象,为人类的生活更添风采。
馆中各类型的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排列有序,它们之中,有不少已具有数百年、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无论是瓷器还是金器再或者木雕象牙雕等都精致到极致。我认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总是离不开内容题材与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和统一,就其艺术表现,也离不开敏锐的感觉和熟练的技巧这两大元素。
馆中的珍贵物件虽多,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两件镇馆之宝真珠舍利宝幢与五代秘色瓷莲花碗。这五代秘色瓷莲花碗,是国宝级文物。这件越窑秘色瓷莲花碗,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突起。莲花碗构思巧妙,造型精致,端庄有姿。我最喜爱它的釉色。它的釉色滋润内敛,并不浮夸,捩翠融青,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真不愧为一件镇馆之宝。
另一件镇馆之宝便是真珠舍利宝幢,它的造型优美,选材名贵,工艺精巧,举世罕见,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最令我难以忘却的还是宝幢顶部那颗珍珠,圆润精致,夺人眼眶。真珠舍利宝幢巧夺天工,精美绝世。从这镇馆之宝的身上,体现了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博物馆内还有汉代的绿釉陶牧圈、农舍;晋代的越窑青釉贴花双目盖壶;唐代的白釉器、黑釉器等藏品。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绚丽多彩的清代陶瓷。
洛阳博物馆观后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