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第1篇
自
查
报
告
县委、县政府:
新野县科学技术协会及所属科技团体,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认真落实上级科协提出的“三创一带”(创建科普示范县、创建先进农技协、创建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工作思路,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切实履行科协的桥梁纽带职责,充分发挥科协优势,找准与发展县域经济的结合点,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根据新办[2008]43号文件要求,我们认真对照2008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总结和自查,现将2008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职能工作
县科协一班人,能认真履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重点职能工作和上级主营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008年7月,我县被河南省科协评为“河南省科普示范先进县”。10月,我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2008-2009),连续8年保持了这一荣誉称号,在南阳市只有三县获此荣誉。10月县科协参加了中国科协在郑州召开的第十届科协年会,并向会
- 1 -
议提交了科普论文并获优秀奖。12月新野县科协被南阳市科协表彰为2008先进单位。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
二、支持服务重点工作
(一)招商引资工作
1、积极支持服务县域企业的发展。围绕棉纺、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选择专题论证,建言献策,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为重点,组织“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和“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全县科协系统完成3个“金桥工程”项目,并且争取到2009年在省科协立项。
2、科协一班人,立足系统自身优势,引资100多万元与南阳科技推广中心合作,在新野县城郊郭营村新上现代化工厂育苗场,现为农民提供蔬菜新品种苗木20余种,种植面积4万余亩。
3、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08年向中国科协、省科协争取农村科普惠农资金“以奖代补”资金项目两项。12月底,已批准新野县豫绿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一个,2009年可得“以奖代补”资金10万元。
(二)“三城联创”、新农村建设、临时中心工作
2008年县科协积极参加全县“三城联创”工作,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普及的优势,在社区开展科普活动6次,为“三城联创”,提高居民科学知识做了一些贡献。
- 2 -
在农村开展科普活动8次,建立14个科普惠农服务站,29个科普宣传栏和29名科普宣传员,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8年县科协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任务,每项中心工作从没有打折扣,都能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三、党建精神文明及社会稳定工作
1、领导班子及基层组织建设。科协党支部能够积极开展党日活动,一班人紧密团结,同甘共苦,一心一意干事创业,没有给组织上找麻烦,办事干工作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建全各项制度,积极交纳党费,班子没有违规违纪现象。
2、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协一班人,能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廉政自律工作的领导,遵守中央《廉政准则》、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省委“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十二条规定”和市机关工作人员转变作风“六不准”、“十禁止”规定。全年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没有违规违纪行为。
3、宣传思想工作。2008年县科协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科技宣传”下乡活动,积极完成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任务。全年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4次,进行不同类型的科技培训16次。参加人员达15000人次。是党的政策、理论思想和科学技术在农村得到广泛的宣传和普及。
- 3 -
4、统战、武装、工会、老干工作。科协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统战、武装、工会、老干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以上工作需要密切配合的县科协都不折不扣的完成。
5、稳定工作。县科协多年来都能按上级要求做好各项稳定工作。没有出现过吵架斗欧,没有违法乱纪行为,没有上访告状,没有人参与邪教组织活动,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社会保险落实到位。科协还积极参与稳定工作的督查,检查和法制教育的普及、安全知识的普及等项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各级的表彰。
以上是科协2008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新野县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第2篇
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五位。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猪肉产量下降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
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时制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 发展总规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特点,挖掘各地独特资源环境优势,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坚持市场导向从源头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双轮驱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为重点,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农科教联动,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建设,构建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总规目标
努力实现5大目标
农业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60%和63%,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5%。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88.8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达800亿斤以上,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快速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4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有效,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在全省普遍建成市(州)级或县(市、区)级“四好村”的基础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农民生活达全面小康水平。
三、发展展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施产业基地建设等十大行动,建好“四区四基地”,努力建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农民收入增加快的农业强省。到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定在全国前五位,主要农产品商品化率达7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560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4: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 农产品加工壮大行动
总目标: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发展方向: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农产品深加工 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
机制:建立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
1、新增农产品(食品)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200件以上
2、创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食品)200个以上
3、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加强品牌保护监管
4、开展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动,加大品牌创建支持力度 农业清洁生产行动
近年来,四川实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等监测计划,年定量监测农产品样品量达到2.4万批次,年快速抽检农产品样品量达到450万批次,有效排查风险隐患,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99%以上。今年以来,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6655个,总体合格率99.1%。
“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三基本”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进一步支持川字品牌的打造,保证农产品合格率,推进农业清洁行动开展。 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创新效能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5项工程
粮油作物方面,以口粮优质化为主攻方向;特色经济作物方面,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为主攻方向;畜禽水产方面,以安全、优质、风味为主攻方向。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加强成果中试、熟化,搭建不同生态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社会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升国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布局一批高水平交叉学科创新基地(平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种养殖环节,以机械化、标准化、精准化为目标,建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加工环节,立足节能、绿色、智能的产业新要求,开发安全、健康、方便的新产品。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第3篇
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五位。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猪肉产量下降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
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时制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 发展总规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特点,挖掘各地独特资源环境优势,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坚持市场导向从源头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消费进行生产和调整的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村发展活力。
坚持双轮驱动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为重点,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农科教联动,不断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托全面创新改革示范区建设,构建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总规目标
努力实现5大目标
农业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60%和63%,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5%。
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88.8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达800亿斤以上,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快速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森林覆盖率达4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有效,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同步建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在全省普遍建成市(州)级或县(市、区)级“四好村”的基础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农民生活达全面小康水平。
三、发展展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施产业基地建设等十大行动,建好“四区四基地”,努力建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农民收入增加快的农业强省。到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定在全国前五位,主要农产品商品化率达70%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560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4: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 农产品加工壮大行动
总目标:到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以上,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发展方向:农产品原产地初加工、农产品深加工 工程: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
机制:建立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川字号”知名品牌创建行动
1、新增农产品(食品)中国驰名商标10件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200件以上
2、创建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以上、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食品)200个以上
3、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创新品牌宣传营销,加强品牌保护监管
4、开展四川美食全球行活动,加大品牌创建支持力度 农业清洁生产行动
近年来,四川实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专项监测等监测计划,年定量监测农产品样品量达到2.4万批次,年快速抽检农产品样品量达到450万批次,有效排查风险隐患,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99%以上。今年以来,抽检各类农产品样品6655个,总体合格率99.1%。
“两减”即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三基本”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进一步支持川字品牌的打造,保证农产品合格率,推进农业清洁行动开展。 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创新效能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5项工程
粮油作物方面,以口粮优质化为主攻方向;特色经济作物方面,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需求为主攻方向;畜禽水产方面,以安全、优质、风味为主攻方向。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加强成果中试、熟化,搭建不同生态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社会化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升国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布局一批高水平交叉学科创新基地(平台),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种养殖环节,以机械化、标准化、精准化为目标,建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加工环节,立足节能、绿色、智能的产业新要求,开发安全、健康、方便的新产品。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第4篇
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建设“北方水城、美丽**”的“六条路径”,结合**实际,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提出了“落实六条路径’、实施五乡战略’,建设美丽**’”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实施核桃强乡、招商活乡、生态绿乡、产业富乡、和谐
兴乡五大战略,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乡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1、经济发展:全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000万元,同比增长180.8%,共涉及5个大项目;预计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13万元,同比增长14.5%,粮食产量预计可达7243.2吨,设施蔬菜种植100亩,农田灌溉1800亩,新种植核桃经济林2500亩,耕地保护面积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5万亩,全年猪出栏2190头,牛出栏1980头,羊出栏2640只,土鸡、肉鸡存栏9.2万只;引进4个产业项目,规划总投资3300万元,到位资金5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引进投资民生项目1个,完成投资110万元。
2、人民生活: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235元,同比增长16%;投资110万元对南涅水至东安庄5.2公里“村村通”道路进行全面改造修复;筹资25万元实施了桃园1000亩核桃经济林灌溉工程;精心组织发放农村低保、五保、退伍军人生活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为3294户农村低收入户6561口人发放户均一吨“爱心煤”;发展沼气57户;劳动力输出1250人;改建208国道综合服务中心1所;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健身器100%全覆盖;为16个村安装了路灯。
3、社会事业: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六年制巩固率实现100%,新建的**寄宿制学校已入住,全面实施了校安工程,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农民健康体检、保健品发放、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李家尧村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完成16户;阳光农廉网建设基本完善;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5‰,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出生人口统计率达98%以上,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8%以上;全年荒山绿化造林共计5000亩;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落实100%;无重、特大安全事故、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围绕发展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推进重点工作
(一)加大力度打造“中国核桃之乡”,核桃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近年来,我乡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打造“中国核桃之乡”为奋斗目标,以桃园村作为示范带动基地,大力推广种植优质薄皮核桃,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0亩,2011年11月被全国特色乡镇工作认定委员会评为“中国核桃之乡”。今春在桃园、申则、走马岭、西汤、李家尧五个村补植补种核桃500亩,新种植300亩;在里庄村山西百川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育苗基地新种植优质核桃200亩,育苗150亩。向水利部门争取资金25万元,在桃园村实施了核桃经济林灌溉工程,可解决周边1000亩核桃经济林灌溉难题。目前全乡核桃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
(二)坚持造林、护林、经济效益三结合,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为进一步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步伐,今春,我乡积极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实施了烂柯山5000亩生态经济林工程,义务鱼鳞坑整地3000亩,栽植松柏树25万株,并采取乡里统一供苗,专业队统一种植,农户承包管理的模式和“谁管理谁受益”的激励机制,发展坡地核桃经济林2000亩,栽植优质核桃苗5.2万株。今年5月8日,市政府副市长马四清、县委卢书记到烂柯山生态经济林工程调研时指出:“要发展林下经济,向荒山要效益”,并对灭荒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根据马四清市长的重要指示以及今年秋季植树造林工作部署,今秋,我乡坚持造林、护林、经济三结合,在桃园、申则、西峪、上峪四个村实施了卧龙山灭荒造林护林工程,该工程规划实施面积15000亩,今秋明春实施5000亩,现已栽植松树1000亩,连翘药材2000亩,修通了护林防火路15公里。该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灭荒造林,而且所种植连翘药材7年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新修15公里护林防火路,可隔断武乡与沁县山界,大大减轻护林防火压力,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进一步加快了绿色生态**建设步伐。
(三)创新办法抓落实,以“六位一体”及项目建设助推经济社会转型。今年储备项目13个,总投资1.6亿元,项目落地7个,总投资1.1亿元,项目开工建设5个,完成投资9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00万元。一是桃园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涉及桃园、申则、走马岭、西
汤、李家尧五个村,今春新补植补种优质核桃500亩,新发展优质核桃300亩,并投资25万元实施了核桃经济林灌溉工程。二是里庄核桃生态种植庄园及育苗基地。引进山西百川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在里庄村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1000亩核桃种植生态庄园及育苗基地,目前已种植核桃经济林800余亩,核桃育苗近200亩,今春又新种植核桃200亩。三
是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目前有江苏保利控股集团公司和山西华油天然气有限公司两家公司有意在我乡投资建设加气站,而且都选址在我乡西汤村金三角地段。目前正在向上级部门申报审批。四是肉牛养殖基地。我乡**村在外务工青年王飞、王国芳回乡投资300万元,在**村选址新建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肉牛养殖基地,年饲养肉牛200头,目前已完成选址、场地平整和牛舍及饲料加工车间建设。五是10000亩药材种植项目。与山西振东集团进行了协商,今秋明春采取订单合作模式发展苦参药材5000亩,发展荒山荒坡林下经济连翘药材种植5000亩。六是烂柯山生态经济林工程。今春实施了烂柯山5000亩生态经济林工程,其中灭荒造林3000亩,发展坡地核桃经济林2000亩。目前已栽植松柏树20余万株,5.2万株优质核桃苗,成活率在80%以上。七是卧龙山灭荒造林护林工程。今秋在桃园、申则、西峪、上峪4个村实施5000亩生态灭荒造林护林工程,现已完成5000亩的鱼鳞坑整地任务及2000亩的松柏树种植,明春完成剩余的2000亩连翘种植。八是苦参药材种植基地。今春在西安庄、南涅水、里庄、川沟等村新发展苦参种植1000亩,乡里筹资每亩为农户补助100元;主要采取山西振动制药有限公司租赁农户土地,农户为公司管理打工的合作方式,农户收益十分可观。九是韩家庄千头肉猪养殖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1620亩,今春新购进优种母猪40头,年可产仔猪850头,计划三年内在韩家庄及周边6个村发展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十是20万只土鸡养殖项目。引进山西华阳农牧有限公司在西安庄村投资300万元建设土鸡养殖基地,现养殖土鸡2万只。引进山西信仁义养殖有限公司在西峪村投资150万元建设特色土鸡养殖基地,现养殖土鸡1万只。引进潞宝金和生食品有限公司在山曲村投资1200万元建设有机肉鸡养殖基地,目前基础设施已完工。十一是洪教院旅游开发。积极申请上级单位扶持对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南涅水洪教院进行全方位的修缮保护,今年已投资80万元,对前殿、戏台、大雄殿殿进行了基础修复,并重塑了雕像。十二是道路修复建设工程。争取省交通部门支持,投资110万元对南涅水至东安庄5.2公里道路进行了全面改造修复。十三是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1387万元在我乡山曲、南涅水、里庄、川沟四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亩。目前已给项目实施区的4个村提供化肥260吨,每袋补助50元,免费提供玉米、高梁种子2000亩,现已开工建设,明年6月底前完工。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乡的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受倒春寒影响,全乡今年梅杏和核桃大面积受冻,梅杏绝收,核桃减产90%,损失惨重;受强降雨影响,农作物浸水、掩埋、倒伏,桥梁塌陷,房屋进水、倒塌等灾害较重,损失较大;森林面积大,护林防火形势严峻,措施和办法更加严厉却收效不大;因环境制约、引资项目审批进度慢等,导致引进的项目落地难,引进大的招商引资项目难度大,小的项目带动效果不明显;因发展核桃产业收益周期较长,群众眼前利益思想较重,在核桃经济林内间作高杆作物,导致挂果期延长,乡政府又无力承担补助资金,使核桃产业规模化发展进度不快等。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2014年,乡党委、政府将继续紧紧围绕县委“六条路径”,和**“五乡战略”,以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和乡党委组织开展的“六比六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实行乡机关干部周实绩报告制度、村干部月报告制度,强力转变作风,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第5篇
又到了新的一年,集团公司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市场竞争态势。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深入开展2012年“形势、目标、任务、责任”教育,认真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目标,实现良好的开局。
通过对“形势、目标、任务、责任”材料的学习,我清楚地了解到了集团公司在2012年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考验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是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政治上又面临选战纷争,对外转嫁矛盾的一面上升。随着集团公司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趋势变化和风险对我们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出现的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
二是全球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问题将更加突出。发达国家能源资源高消耗模式难以改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产生新的巨大需求。各国围绕能源资源问题,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地缘政治乃至军事安全方面的较量将更加突出。还有一些资源国政局动荡、恐怖活动猖獗。这些将使我们海外业务拓展难度越来越大,海外项目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项目安全运营和员工人身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由于经济运行中各类问题叠加,国家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使我们所处的政策环境总体趋紧。由于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包括资源税全面推开等因素,企业税赋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国内油气市场的不可控、不可预见因素增多,资源偏紧和产品滞销的状况可能急剧转换,时而要保供、时而要促销的局面可能交替出现,产运销储综合平衡的难度加大。
四是社会舆论环境错综复杂。互联网、微博等新传媒工具的兴起,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和传播方式。社会公众的合理诉求、良好期待与部分群体的偏激情绪、不良心理、过高要求相互交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非主流媒体肆意炒作相互纠结,使国企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舆情之中。中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
油气供应等窗口服务单位面对千家万户,始终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油气市场保供、产品质量计量、安全环保稳定以及廉洁从业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公关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企业形象。
五是公司自身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与现实因素叠加,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现金流趋紧,增收不增利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的生产指标没有实现年初计划,部分重点工程进度滞后。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和管理幅度的扩大,面临的经营风险、安全环保风险、矿区稳定风险、廉洁从业风险加大。工作中也存在着落实不够、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较大事故没有得到完全遏制,维稳工作难度增大,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违纪违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公司经营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两级机关职能定位和横向协同机制不够完善,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等等。
针对以上五个方面的严峻形势,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的考验与发展,集团公司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发展信心。既要充分估计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更要看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油气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各项部署上来,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
二要突出把握好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保稳”上就是要保持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的稳定,保持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保持油气市场平稳有序供应,保持矿区和谐稳定;在“求进”上就是要在推进天然气、海外业务、战略项目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三要加强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国内经产济走势和国家财税政策、石油市场趋势及油价、汇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适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搞好产运销储贸的综合平衡,做好防范各种风险的应急准备和预案。
四要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加强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统筹协调,加强油气主营业务与服务保障业务的协同合作,加强机关各部门之间、业务板块之间、地区公司之间的横向联动,加强总部机关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提高整体运作的
效率和效益。
五要坚持眼睛向内,强化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投资总规模,大力降本降费,努力增产增收增效。
六要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各类费用支出,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企业、改善民生上。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第6篇
第5课:1. 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并会用“对答如流”“千方百计“造句。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能写出段落大意。了解批注。
3. 能够抓住描写彭总语言、神态、动作的重点词语练习做批注,仔细揣摩彭总是个认真负责、雷厉风行、关心同志、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的人。
4. 体会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 通过了解彭总的事迹和形象,使学生对彭总产生敬之情。
第7课:1.认读8个字(含一个多音字)。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老师是一位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3.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落实目标
1、2,课前做好资料的搜集(有关彭德怀的生平及有关事迹),课上着重落实对文章的正确、流利的朗读、整体感知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以及生字词的学习。
一、 朗读课文,正确、流利。
二、 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与结构。
1. 把握课文结构,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2.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人物、事件、结果来引导学生归纳。
3.了解批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在文中用符号画出你不懂得问题,可以在边上注明不明白的原因)。
三、 生字词学习
1.形近字对比和字义法学习:歉(谦、嫌、)撤(澈撕)辫(辩、辨)撇 (蔽) 愚(寓)手指 脚趾
2.形声字学习:筷根据结构认读 :兢髦蠢
3.结合语境认读字音:符合耽误分量、弹药库、乱弹琴
4.结合语境理解:千方百计对答如流、电闪雷鸣
5.借助工具书理解:军法处、常规火炮、海防、边防等
同桌正字音。
第二课时
着重落实写人的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彭总言行、神态的句子,选择重点做批注,体会彭总的思想感情,说说彭总是个怎样的人?
二、 集体交流,感受人物品质与表达方法
1. 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批注,体会人物
如神态描写:
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再也忍不住了
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
压住了分量可更火,声音轻了,批评的重了
(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写批注:彭总角度、团长角度、学习者角度)
2.批注的方法指导(写批注不仅仅是在一个段的某一处,还可以几个段落的几个词语一起来写批注。
3.借助资料体会人物。
4.体会写人文章的特点及写法。
⑴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⑵抓住描写彭总的言行、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彭总是个怎样的人。
三、《一双美丽的蓝凉鞋》写了一件什么事?
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用----画出王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把体会到的做批注。
1集体交流,感受人物品质
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细心、耐心、聪明、勇敢、理解、体贴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
“因为我们的独特,这个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自豪。”
四、回味课文,体会课文写人运用的写作手法。
写人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月份目标任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