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岁月的痕迹范文
留下岁月的痕迹范文第1篇
黑白,是我们最初的颜色;随着童年的多彩缤纷,演绎出我们童年的多姿生活;现在,童年是每个人美好的回忆。初中生活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单调而紧凑。
如果有人问我:童年是什么?我一定会说,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我的许多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奏出了我许多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就像茉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仿佛就是一件件有趣的回忆。可是,现在我们长大了,不能再抱着柔软的小熊甜美入睡,不能再吃着棉花糖幸福地笑,不可以再去游乐场玩个昏天黑地,最后抱着一大捧气球回家了。爸爸妈妈也经常教诲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老想着玩儿了,好好学习才是你的目标。回想着那载满童真的皮筋和弹珠,溢满童趣的拍手游戏,升入初中后却只能争分夺秒地学习,很少有玩耍的时间。每每想到这里,总想让时光倒流,美好重现,得到的却是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初中生活,浮躁的时候,盯着眼前的作业,哪怕是1+1都变得像哥哥姐姐曾经说起的三角函数那样复杂,我至今仍不明白。烦躁地想着,我们短暂的童年留给我们的只剩下学不尽的知识,美好的童真又结识了一个叫做枯燥的朋友。成长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挂念着幼稚的拍手游戏,成长也不意味着不可以拿着牛皮筋和同学互相弹打,同样不意味着不可以兴致勃勃地玩着躲猫猫。只是,想要享受缤纷世界的同时,我们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学习,我也真诚的期待,以后的日子里黑白试卷不会塞满自己的花花世界,也不会让枯燥和单调溢满自己仅存的童心。
偶尔,用我们的笔书写自己的试卷;偶尔,为我们黑白的枯燥色调增添一丝缤纷;偶尔,留一点童真给自己。
留下岁月的痕迹范文第2篇
也许你现在事业蓬勃辉煌 也许你现在生活充满阳光 却忘不了过去的时光 如今我翻开那段岁月 你能否感受往日的景象 那充满梦想和美好的时光 也曾有过欢乐和忧伤 贫困中孜孜以求梦想 艰苦里顽强磨砺成长 虽然艰辛却如此暖人心房 在记忆中闪耀着光芒 曾激情的胸膛 依然充满力量
呵,同甘共苦的老乡 勤劳智慧,纯朴善良 愿青葱岁月永远不老 愿纯情真爱永远热泪盈眶 将渐远的芬芳深深珍藏 一如守护真情的信仰 任岁月变幻,人生沧桑
心中的美好永远流淌
题记
一、一角半钱
粤北有个始兴县,始兴县北部有个“牛岗坪”村。这里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几排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小屋,红砖青瓦,绿荫掩映;几口鱼塘零星的点缀在村边,像镶嵌在绿地的璀璨明珠。村外群山环绕,村前几圃翠竹,常年碧绿,村背几棵百年大树,傲然挺拔,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牛人”。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这个小山村。
牛干坪村有二百多年历史,解放前,祖祖辈辈都是耕田的。七十年代,我爸的兄弟分家后,家中有六口人:奶奶、爸爸、娘、弟弟、妹妹。村里田多、地多。强壮的成年人是一等劳动力,老人、小孩也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那时,参加队里的劳动是“计工分”。男人一等劳动力,劳动一天计10分;女人一等劳动力,劳动一天计9.7分。小孩劳动得的工分则看其年龄和“个头”,正常情况下,年龄越小,工分越少。
那个年代,家里很穷。我是长子,7岁便开始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那时,我劳动一天计3分:早上工分是5厘(即0.5分);上午工分是1.3分;下午工分是1.2分。生产队里到了年终就以劳动所得的工分给每个劳动者算报酬,即“分红”。生产队年份好的时候,每10工分可分5角钱或6角钱。那年,正好队里分红是每10工分得5角钱,我劳动一天可得一角五分钱。
“儿子,你长大了,你劳动一天的收入也能籴你一日的口粮。” 我娘欣喜地夸我。
二、食指伤疤
六、七十年代,收割稻谷的时候,生产队用打禾机脱粒。农忙后,生产队的财物没人保管,打禾机随便放在村里的墙脚下。因此,发生了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我和村里的“娄药保”(化名)一起到禾场玩耍,我俩看见墙脚下有部打禾机,我对娄药保说,玩打禾机吧,娄药保说,好呀。于是,我俩就饶有兴趣玩开来。
娄药保用脚猛踩着打禾机,打禾机“咕咕”地响着,顺转又逆转,逆转又顺转。我不停地将稻草送去打禾机齿轮里“碾”。那时,我闪现了一个念头,用一把稻草将打禾机“刹死”。于是,我将一捆稻草送去打禾机齿轮里,打禾机瞬间被稻草“刹死”,我的右手食指也随即被齿轮碾破了,鲜血直流着
我用左手按住右手食指,迅速回家。那时,我爸娘出门去做工。怎么办?我打开家里的壁柜,拉出抽屉,正好找到一包“磺氨结晶”( 每包5分钱),我马上把“磺氨结晶”倒到右手食指上,血被止住了,然后,我又用纱布将右手食指包扎好。
娘回到家大骂我一顿:“该得,该得,犯绝人种!”
因为家里穷,娘没有带我去看医生。穷人命大,大约过了一个月,我的右手食指自然好了。现在,我的右手食指还留有一道明显的
伤疤。
感谢“磺氨结晶”,它救了我右手食指!
三、一碗饭,一块肉
六、七十年代,因物资紧缺,购买物品要凭票据。买肉凭肉票,买糖凭糖票,买布凭布票(每人一丈三尺六布票)。贫下中农生活都很艰苦,尤其是贫农、赤农。我家是贫农,兄弟姐妹多,加上每年又“超支”(欠生产队的钱),日子过得很艰苦。一日三餐,能填宝肚子就不错,年成不好时,有时还得吃稀饭过日子。
有肉吃是件很奢侈的事。那时,我家一年只有三个特别的日子有肉类:清明节的时候,家里要用鸡祭祀祖先,有鸡肉;过年的时候,杀只家鸡;农忙季节家里有点卤肉。农忙时候,我娘将家鸡和鸡蛋卖了,到市场买几斤肥猪肉,把它做成卤肉。做得苦、忙得累的时候,我娘端一小碗卤肉出来给大家吃。这就是我家的上等菜。
有一次,因为很长时间没吃肉,我嘴特“馋”,我就想一碗饭吃两块肉,于是,我偷偷地将一块肉藏到饭底下,吃了一会儿,我又去夹第二块肉,刚用筷子去夹肉,我娘就用筷子敲打我的手。娘对我说:“孩子,别那么饿,留着大家吃,一碗饭只能吃一块肉。”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节俭的优良品质依然影响着我。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多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清廉、节俭的优良品质决不能丢!
四、的确良
“ 的确良”,是一种布。它是七十年代上等布料,每尺七角至八角钱。那时,“的确良、的确卡,新衣车、新单车”是谈婚论嫁的时尚之物。
1976年,我读小学五年级。因为我成绩一直很优秀,学校少先队的辅导员李老师任命我为少先队大队长,班主任赖老师任命我为班长。
那时,家里很穷,穿的都是修修补补的衣服。我依稀记得,小时候着过“草鞋”(用稻草编织的鞋),穿过“家织布”(用麻绳织的衣服)。娘知道我当了少先队大队长和班长十分高兴。娘对我说:“孩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做个有出息的人。家里穷怕了!”
一天,我从学校回到家里,娘把我叫到跟前,递给我一件雪白的新衣服。
“哇好靓的衫!”我欣喜若狂。
娘说,这是的确良衫,我卖了几只老母鸡买的。娘也不想你老是穿破旧的衣服,你做了班长也要穿体面点。
翌晨,我很早起床,穿上的确良衫喜气洋洋去了学校。同学见到我就夸:“哇,你好帅!”
为了保持“帅”的形象,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马上把的确良衫洗干净,并将它拿去外面晒干。第二天,我又穿着这件的确良衫去学校。有的同学见我天天穿的确良衫,就夸奖我:“班长,你天天都好
帅!”
我舌头一伸,笑了。欣喜的脸上泛起了红润
五、老鼠炮
老鼠炮,老鼠炮
好深爆不了
你也想,我也要
噼啪响,好热闹
少时欢快的情景,开心的场面又浮现在我脑海里。
老鼠炮,啥东西?它既不是枪,也不是炮。它是用竹子做的一种能够打响的玩具。它
七、八寸长,拇指大小,以“纸团”作“子弹”,以压缩气体为动力。
秋日,阳光灿烂。秋风吹拂,竹叶婆娑,一片片翠绿的竹子迎风摇曳。
我邀好村里的娄药保、香仔婆、义福栾向竹山“进军”。
“这圃竹好靓!”娄药保说。
“这圃竹也好靓!”香仔婆说。
“这圃竹更靓!”义福栾说。
“你们把最好的竹子砍下,我来做老鼠炮。”我说。
不一会,在刀光挥舞下,一根根竹子睡倒在地上。
轮到我“下手”了!因为刀又锈又钝,它不听使唤,我做的几根竹子都被刀切破了。我埋怨他们说,就是我做老鼠炮时你们没有喊“好
深爆不了”(意思是刀切竹子深,竹子破不了)。
“老鼠炮,老鼠炮,好深爆不了,好深爆不了”娄药保、香仔婆、义福栾一直喊着,响亮的声音在山谷久久回荡。
喊声不停,刀子显灵,八把老鼠炮一次呵成。
炊烟袅袅的村庄,空空旷旷的山岗,被夕阳涂抹得金碧辉煌,一群孩子嬉笑玩耍,欢度他们快乐时光。
我说,比赛吧,看谁的老鼠炮射得最远、打得最响,三局二胜。
好!好!大家异口同声说。
啪......啪......啪
三局,我的老鼠炮射得最远、打得最响。我得冠军了!
“噢......噢......噢”我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六、捡爆竹
六、七十年代,粤北地区的绝大多数男孩喜欢玩爆竹,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小时候,一年之中只有一次玩爆竹,就是过年的时候。
那时候,农民“脸朝黄泥背朝天”, 做的苦,吃的差。一家的经济命脉全靠劳动所得的“工分”,多劳动力的家庭,年终分点小钱;少劳动力的家庭,年终超支,欠生产队的钱过日子。大部分家庭没有钱,能拿得出100元的家庭就很了不起。小孩是绝对没有钱买爆竹玩。
过年时,家长用平时节省下来的小钱,给家中的老人小孩买新
衣、新鞋,买几斤猪肉、杀只家鸡,再买几小包爆竹,一家老少团聚一起,欢欢喜喜过个年。
这里有个习俗,年三十吃晚饭,年初一“零点”、“开门”(早晨起床出外),都要放爆竹。
为了多捡些爆竹,我和弟弟在年三十晚饭前,挨家挨户巡逻,看见谁家端菜上桌,我俩就在他家门口守着,只要爆竹打响,我俩就立即冲上去,一边用足踩熄爆竹,一边用手捡爆竹。年三十是个“不眠之夜”。23:30时紧张出发,带上手电筒,守侯在人家门口,耐心等待“零点”到来。家门一开,爆竹即来。
捡到的爆竹,我和弟弟玩得可开心啦!将爆竹丢到鱼塘里,炸起朵朵晶莹水花;还将爆竹插到牛粪堆里,把牛粪炸得稀巴烂
七、拴狗屎草
粤北小山村牛岗坪,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六十年代,这里居住着十几户人家,六十多人。村背是低矮的山,村前是一片稻田。一条小路从田间延伸至公路S244线,小路的两边一年四季长满了“狗屎草”。它是村民外出的必经之路。
村庄虽小,人才不少。那时,村里吃“麻包粮”的全大队数第一。村里二十多个男孩,经常聚集一起,嬉闹玩耍。外号“大宏”,是村里的“犯事王”。他聪明、调皮,颇有心计,一心想当“儿童团长”。但他年龄较小,力气不足,打架还不是人家对手。外号“安仔”,身体强壮,力气旺盛,个头比大宏高5cm,他经常欺负大宏。某日,
大宏经过小路上学,心生一念:我呸!你休想得意,我用狗屎草搞到你吃我的屎,看你敢不敢欺负我!
翌晨,天还蒙蒙亮大宏就起床,他独自走到小路上,选择路上的最佳位置,此处杂草丛生,狗屎草生长茂密,几乎遮蔽了路。大宏把两边的狗屎草紧紧地绕在一起,将其打成“死结”。为防万一,大宏拴了三重狗屎草,然后,他伏在地上用身体丈量距离。他先在贴近嘴的地面上做个记号,再在记号前面5cm处又做个记号,然后起身蹲下,屙了一大堆屎。随后,大宏马上回去叫醒他最好的伙伴“细宏”。他把此事告诉了细宏,让细宏去约安仔一起上学,并吩咐细宏怎么做。见到安仔,细宏说,今天我俩比赛,看谁跑得快,谁先到学校,输者捶100背。安仔说,好呀。“
一、
二、三,跑!”安仔使出吃奶的力,拼命地跑在前面,岂知路上大宏设了“陷阱”。
扑通!安仔跌倒在地,他的嘴正好吃上了那堆屎。
“哈......哈......哈......”大宏笑弯了腰。
八、家中佛久
七十年代,我爷爷在市场上买了一只狗。她没有现代狗之高雅的名字,因为习惯吹口哨“佛久”使唤她,日子长了,家人就叫她“佛久”。
佛久来到我家才二个月大,
六、七斤重。她,金色的外衣,耸立的耳朵,高翘的鼻子,豹子的眼睛,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展现出“猎”
的身姿。
半年后,在家人的精心照料和驯养下,佛久长大了。她成了我们家中的一员,就像家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和家人快乐相处,愉快生活。
佛久狩猎是顶级高手,闻名乡里乡外。
我的大伯是老师,十分喜爱打猎。每逢周末,必定带上佛久上山打猎,每次都满载而归。
许是先天的灵性,佛久具备捕猎“山牛野猪,飞禽鹧鸪”的本领。只要她到了山上,那一片天地就属于她的,她不畏劳苦,翻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埂又一埂。佛久最上乘的功夫,是将隐藏在草地的“雌鸡、鹌鹑、鹧鸪”赶出来,无一漏网。
君不见:她先在草地上兜个圈,再找到雌鸡、鹧鸪、鹌鹑的“嗅源”,不断跟踪,逐进窝巢。当她俯下身子,紧摇尾巴,蹑手蹑脚往前挪动时,目标就隐藏在她前几米的地方。此时,大伯托起鸟枪,小心翼翼地紧跟在佛久的身后,挪动脚步,目视前方,蓄势待发。只要她往前一扑,雌鸡(鹧鸪、鹌鹑)“呼”地飞出来。“砰”枪响鸟落,百发百中!她箭步扑过去,咬住雌鸡(鹧鸪、鹌鹑),将“战利品”送到我大伯面前。
雌鸡、鹧鸪、鹌鹑,肉香嫩甜,又是一顿美味佳肴!大伯和我们美滋滋的吃着野味,开心极了
记得有一次山上的山牛走来村边,跳进塘里。大伯马上叫来佛久,她岂顾庞然大物,一个箭步跳入水中,游到山牛身边,又叫又咬,
弄得山牛躲闪不及,山牛只好游到岸上俯首就擒。
佛久还是捕捉老鼠的高手。只要她在鼠洞口嗅一下,就知道鼠洞里有无老鼠。要是她不停叫喊,并且用前腿使劲爬洞口,那么,洞里百分之百有老鼠!我和弟弟一阵功夫,就将老鼠抓获归家。
佛久离开我们已三十年了。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她带给我们的美好,至今仍回味无穷
( 注:因“佛久”为我家中宠爱之物,所以我用“她”称呼)
九、长塘趣事
啊,故乡!常年碧绿的山冈,供我嬉戏玩耍;碧波荡漾的水塘,伴我度过快乐的时光。
故乡依山傍水,村前几口鱼塘静静地点缀在村边,像镶嵌在绿地的璀璨明珠。
村边最大的是“长塘”。它100多米长,20多米宽,2米多深。
夏季,是游泳的好时光。小时候,我和村里的细宏、义海、东海、南海、香仔经常投身“长塘”的怀抱,开心嬉戏、留恋往返
那时,我是村里的“孩子王”,同伴都听我指挥。游泳玩法可多啦: 比谁先脱掉衣服跳进长塘,比谁游泳最快,比谁潜水时间最长,还比谁在潜水抓蚌最多
夕阳西下,皱纹里的阳光汇成一纹纹金色的涟漪。清风吹拂,塘水微波荡漾。
下午放学后,我约好细宏、义海、东海、南海、香仔按照我的“指示”进行比赛:每个项目获得第一的得100背(用手捶背100下),倒数第一的捶100背,不服输的可以重来。
君不知:为了得这100背,我赤着脚,奔跑在乡间路上,岂顾脚被沙石割伤;为了得这100背,我使出吃奶之劲,手脚并用,拼命赶上;为了得这100背,我潜入水里,直憋得心脏“嘭嘭”作响
经过几番“激战”,我在潜水项目获得第一名。
坐在酥软的草坪上,我悠悠地享受着这100背
留下岁月的痕迹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