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第1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线索猜测故事,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大胆表述。 2.观察图中变色龙的形象和颜色形状变化,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故事绘本。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根据一定的线索猜测故事
(一)出示变色龙,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变魔术的动物朋友,它的名字叫“变色龙”,这条变色龙不但会变色,它还很喜欢吃东西,而且什么都吃,听,它又开始吃东西了?(播放课件中的声音)
【评析:从吃东西的声音导入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利用课件,引导幼儿分段猜测表述。
1.引导幼儿感受、讲述“尾巴变成红色”的过程。
(1)听它吃得那么香,它会在吃什么东西呢?(幼儿猜测) (2)(观看课件)们来看看它到底在吃什么? (3)这辆玩具汽车是什么颜色的?(猜测)
(4)变色龙会变颜色,吃了这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它会有什么变化呢? (5)(观看课件)变色龙哪里变颜色了? (引导幼儿讲述看到的结果。)
2.引导幼儿完整讲述“身体变成黄色”的过程。
(1)变色龙又开始吃东西了,这回们来看一下这回它在吃什么?(观看课件) (2)幼儿讲述看到的。
(3)桌子是什么颜色的?变色龙会变成什么颜色?哪里会变? (4)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3.鼓励幼儿大但讲述“四肢变成绿色”的过程。
(1)这回变色龙的什么变颜色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它吃了什么东西呢? (3)看课件
4.鼓励大胆猜测“变成黑色和月亮”的过程。 (1)(播放课件)这两幅图中变色龙在哪里?它吃了什么东西变成这样了呢? (2)幼儿猜测。 【评析:“尾巴变成红色、身体变成黄色、四肢变成绿色、变成黑色和月亮”这四个情节是重复的、平行的,如果运用统一的方式进行,孩子会兴趣缺乏,而且从中得不到有益的发展,因此,再次环节中,先引导幼儿在猜猜讲讲中初步了解变色龙因为食物变色的过程,为后面的讲述打好基础;接下来引导幼儿根据刚才的经验进行完整讲述;第三是运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来猜测讲述;第四只出示结果,让孩子大胆猜测讲述自己的想法,让这四个情节层层深入,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此过程中的到提高。在这一环节中由于课件的配合使用,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吸引着孩子不断深入活动。】
二、完整欣赏故事
1.出示大书,完整阅读故事。 2.提问最后两幅图的意思。
【评析:这个故事来自绘本,虽然前面的阅读过程运用了课件,那也是进一步帮助孩子拓展思维的需要,最后还是要回归绘本,让孩子们知道,这么有趣的故事来自绘本,引导孩子爱上绘本,为他们今后的阅读奠定基础。】
三、延伸活动:对应游戏(播放课件)
1.观察图中变色龙的形象和颜色形状变化,说出变色龙吃的东西。 2.连连看游戏。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第2篇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45岁) 教师:杨小芳
活动名称: 《毛毛虫成长记》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能根据画面讲故事。
2、观察画面,把每张图片联系起来,知道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过程。
3、在活动中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Ppt、卵、虫、蝶及对应图片 重点:根据图片讲故事
难点:认识卵、虫、蝶及对应图片 活动过程:
一、 以“懒惰虫”音乐导入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它是谁?瞧,它来了!(出示毛毛虫)
2、今天要给小朋友们讲的故事是:毛毛虫成长记。
二、出示ppt
1、展示第一张图片,让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一片叶子上面有很多卵。重点知道卵的样子和读音)
2、展示第二张图片,让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很多毛毛虫和一张被吃掉大半的叶子)
3、给幼儿展示多种毛毛虫图片,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4、展示蛹的图片,先让幼儿说看到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认识蛹和读音。
5、展示蛹变蝶的过程图,让幼儿观察,在说说看到什么?
6、展示蝴蝶图片,认识蝶和读音。
三、复述故事
1、把所有图片联系在一起。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出示毛毛虫变化过程图。
小结:重点让幼儿说出卵-蛹-蝶的变化过程。
四、活动延伸 画出毛毛虫变化的过程
(从卵-蛹-蝶的过程)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第3篇
孔苗苗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主要特征。
2、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毛毛虫生长演变图,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选取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直接导入活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好听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毛毛虫找妈妈》,让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讲述故事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2、提出问题:
①毛毛虫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卵是什么样子的?
②毛毛虫在草地上爬,它先看见了谁?蚯蚓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
③毛毛虫又爬呀爬,它又遇到了谁?蜗牛又是怎么说的?
④毛毛虫又看到了谁?蜜蜂怎么对它说呢?
⑤毛毛虫终于找到妈妈了,它的妈妈是谁呢?它长得什么样?
⑥毛毛虫发现自己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觉得很奇怪,那蝴蝶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呢?
二、说一说,做一做
1、请个别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
2、幼儿操作,人手一份材料,给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排序。
3、教师小结(出示图谱):原来毛毛虫是这样长大的,它先是一颗小小的卵,慢慢地变成一条毛毛虫从卵里爬出来,然后,它又变成一只蛹,最后,它才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再产卵,这样一个循环的生长过程。
三、游戏表演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
四、欣赏各种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索情感。
①播放课件,欣赏蝴蝶图片。
②介绍蝴蝶的相关知识。
五、延伸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美丽的蝴蝶,看看它们还有哪些秘密吧!
附故事:毛毛虫找妈妈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天气也变暖了,蝴蝶妈妈在树叶上生下了一个个黑黑圆圆的卵来。过了几天,小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它看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就决心去找自己的妈妈。毛毛虫爬呀爬呀,看见蚯蚓妈妈长得和他很像,便迎上去叫了起:“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蚯蚓妈妈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蚯蚓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触角,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告别了蚯蚓妈妈,又向前爬去。他看见一只小蜗牛摇晃着两只触角散步,便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
小蜗牛亲切地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翅膀,正在前面花丛中采蜜呢!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来到花园里,看见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便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蜜蜂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的翅膀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 正在这时,小毛毛虫看见了一只蝴蝶,她有两只触角,一双五颜六色的翅膀,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跑上去叫起来:“妈妈,这次我一定找对妈妈了!”蝴蝶说:“好孩子,快到妈妈这里来。”毛毛虫兴奋地爬上去,好奇地问:“妈妈,我怎么长得跟你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过几天你就会长成我现在的样子了。”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第4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毛毛虫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毛毛虫 --纽扣贴画
作者: 吴邵萍 单位: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目标:
.尝试在即时贴底板上用纽扣组合黏贴成不同姿态的毛毛虫。
.通过观察玩具毛毛虫的变化和教师所绘的毛毛虫造型,尝试用纽扣按一颗紧挨着一颗的方法连接拼贴毛毛虫。
.知道将不用的纽扣按颜色放回相应的盒中。
准备:
.各色鲜艳的可反复使用的即时贴底板(可用废旧纸盒的内底板贴上即时贴做成)人手一块。
.足够数量的各色大纽扣。
.绒布玩具毛毛虫。
过程:
一、调动对毛毛虫的已有经验.
出示绒布玩具毛毛虫。谁来了?这只毛毛虫是怎么样的?你们用手来比比看。(引导幼儿注意到这是一条长长的毛毛虫。
分析:让小班幼儿用动作比划"长",利于加深幼儿对毛毛虫"身体长"的印象,为后面创作时表现长长的毛毛虫作准备。
.这条毛毛虫可调皮了.它不停地把身体变来变去。(教师将毛毛虫扭成交叉状。)你们看,它的身体变成什么样了?你们来学学看。(教师用线条画出毛毛虫的交叉造型。
.它又变成什么样了?(教师将毛毛虫的身体变成拱形。)这次,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教师用线条画出拱形毛毛虫。
.毛毛虫的头也会变。(教师将毛毛虫的头扭向后方。)你能发现毛毛虫现在想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发现:头向后的毛毛虫就好像在向后看。
.如果我想让毛毛虫向地下钻,头应该怎么变呢分析:改变头的方向就可以改变毛毛虫的造型,幼儿如果能幼儿作品:毛毛虫体会到这一关键点,便可以在后面黏贴时表现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同时,教师的提问可以提示幼儿根据头的方向想象毛毛虫所处的环境,如毛毛虫在向上吃树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叶、在向下钻地洞、在草地上玩等,这样幼儿在后面黏贴时就能自发地添画毛毛虫的背景,使画面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确黏贴的任务和要求.
今天老师请你们黏贴出一条长长的毛毛虫,而且是在做不同事情的调皮的毛毛虫。用什么来做呢.教师逐一4"r绍纽扣和即时贝占底板。
.谁会将纽扣黏贴在底板上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在即时贴上黏贴纽扣的方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黏贴的方法:先将纽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贴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贴时,要一颗纽扣紧挨着一颗纽扣。这样才能黏贴成长长的毛毛虫。
.请全体幼儿用动作模仿并说出黏贴的方法。尤其强调要一颗紧挨着一颗。不用的纽扣按照颜色放回对应的盒子里。
分析: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明确黏贴的方法,降低操作难度,使他们更有信心地、快乐地投入黏贴活动。
三、在教师指导下黏贴毛毛虫.
教师提醒幼儿将纽扣一颗紧挨着一颗黏贴,鼓励幼儿摆出不同姿态的毛毛虫。可用情境性语言引导:"你的毛毛虫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虫的头在转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还是在向后喊朋友?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彩色世界(美术)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颜色并能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各种游戏增进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头饰、地上画好的圈、各种颜色的水粉色及宣纸、各种颜色的玩具、故事《宣纸的故事》、6种小动物及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1、《颜色大风吹》的游戏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颜色大风吹,把小朋友们分成六组,每组戴不同颜色的头饰,我们先请幼儿看看自己的头饰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老师说:“大风吹红色头饰的小朋友”红色头饰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内,其它颜色头饰的小朋友则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师检查有没有错,再替换不同的颜色。
2、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小朋友们表现的那么好,现在请你们帮个忙行吗?行!你们看小猪它们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房子,红颜色的,那它们家放什么颜色的玩具?红颜色的,小猫的家是什么,瞧!这么多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给分一分,把各种颜色的玩具放在小动物的家里。
3、小动物们热情地邀请咱们去做客,那咱们带什么礼物叱?噢,有了,老师教你们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画送给小动物们,这是一个好办法:进行染色游戏。
4、利用染好的“小手绢”进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们戴着自己的礼物到小动物家做客进行区域游戏。 科学区进行调色游戏,观察颜色的变化。 美工区进行涂色各种颜色的水果,各种颜色的碎纸来添色 语言区进行表演,想一想,红色的物体并说出它的作用。
6、进行户外锻炼,各种颜色的队伍进行比赛
效果分析: 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了对色彩的认识,并能采用各种色彩的搭配进行染色活动,孩子们深深地融入了这彩色的世界。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第5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具准备: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设计思路
本主题的学习内容,由民俗文化 名胜古迹旅游文化,当地特产,历史名人现代名人,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并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叹家乡悠久的历史,爱护家乡的名胜古迹,以自己的家乡而自豪。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位置、名胜、四季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相结合 课时安排 3~4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湟中地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小故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让大家欣赏图片“湟中”。)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吗? 学生:(略) 老师:这幅图片展示的是我们湟中省的地图,湟中是我们的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可你了解她吗?
学生:(略)
老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让大家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过渡) 【讲授新课】
一、生我养我的地方(板书) (让同学们年欣赏视频“湟中介绍”。)
老师:大家是不是对我们的家乡有个初步的了解呢? 学生:(略)
老师:,认真看一看,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的哪个位置?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在我省的南部。
(让同学们自由结组用“中国政区拼图”进行游戏,同时指出自己的家乡在版图的位置。)
老师:我们的家乡不但位置非常的重要,而且山水秀美,有很多的名胜。(过渡)
二、家乡的名胜、山水(板书)
老师:,,我县都有哪些名胜。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家乡有好多名胜风景区:如塔尔寺、南溯山等。你都去过哪些景区呢?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学生:(略)
(让学生欣赏视频“湟中风光”,加深对这些名胜的了解。)
老师:我们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名称,每个名称可能都有一个悠久的历史或故事,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湟中历史”。)
老师: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所在村镇,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让大家展示自己收集的自己家乡的照片或图片,并做简单的介绍。) 老师:家乡秀美的风光与家乡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是分不开的。(过渡)
三、家乡的四季(板书)
老师:我们的家乡冬季寒冷,春天温暖,夏热多雨,秋高气爽。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色,你喜欢哪个季节呢?那个季节最美呢?大家自由结组,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湟中四季”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大家是不是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呢?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如:诗歌、舞蹈、画画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介绍、交流了家乡的位置、风景名胜、历史、四季等,使大家对家乡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课时 我爱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湟中县)
一、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我们的大家湟中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来谈谈生我们 养我们的地方---------湟中县
二、(多媒体显示湟中县地图)学生说说我们的毗邻有哪些县?你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
1、学生自由发言
2、老师小结: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为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凉温半干旱地区,境内三面环山,祁连山余脉娘娘山雄踞西北,拉脊山脉绵亘西南。境内沟谷错纵、山川相间,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势南、西、北高而东南略低,湟水由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大南川、西纳川、云谷川等十四条河流呈扇形从南、西、北三面山区汇集湟水。
县城鲁沙尔镇距西宁市25公里,县境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总面积2700平方公里,海拔22254488米,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降水量509.8毫米,年蒸发量9001000毫米,平均无霜期170天,日照时数2453小时。青藏铁路、109国道、西湟一级公路、西久公路穿境而过,西塔高速公路直达县城,22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湟中历史悠久,距今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李家山镇卡约村古文化遗存的发掘,证明早在青铜器时期,古代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我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的羌人是迄今为止最早活动在湟中地区的民族。据古籍记载,战国初期羌人首领即与中原接触、联系,吸取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畜牧技术,农牧业有一定的发展。秦汉以前,湟中属“羌戎之地”。西汉武帝时,汉军进据湟水流域,在今西宁设西平亭,湟中从此列入中央政权版图。此后,汉在今湟源县设临羌县,归金城君辖,湟中属临羌县。东汉末年,在青海省东北部设置西平郡,改西平亭为西都县以为郡治,今湟中大部分地区归属西都县辖。在魏晋时期,临羌县移治今湟中多巴镇,此后很长时期湟中地区为西都、临羌两县辖地。东晋和南北朝时期,湟中和青海东北部地区一样,先后在前凉、后凉、南凉、西秦和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下。隋时,湟中属今乐都县地的湟水县辖。唐代在今西宁设置鄯城县,湟中归鄯城县辖。唐朝末年,湟水流域被吐蕃占领。宋初,湟水流域属吐蕃角厮罗政权管辖,后湟中为宋西宁州地,在今鲁沙尔镇徐家寨村一带设置倚郭县。不久,西宁州先后被金、夏占领,湟中地区归金和西夏西宁洲辖。南宋末西宁州归元,湟中地属元朝。明时湟中地属西宁卫,清时地属西宁县。明以后,汉族、回族大量移居境内,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汉、回、藏等多民族共居的地区。1943年西宁县县城迁至鲁沙尔,1946年始称湟中县并沿用至今。
历史文献中“湟中”一词泛指湟水流域,自此才有了特定含义。新中国建立后,湟中为省直属县,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属西宁市,1961年8月复为省直属县,1979年划属海东地区,2000年1月属西宁管辖。
三、 简单介绍湟中县历史
1、
2、 学生自读
老师说年代学生说变迁互动进行或老师简单介绍
四、 名胜古迹
老师明确:
湟中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塔尔寺就在境内。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 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坐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 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尔寺是青海省佛学院的最高学府,现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经院),藏语分别称为参尼、居巴、丁科、曼巴札仓。
第三课时湟中县佛教文化及历史遗迹
一、导入:
由于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成为信徒们向往的出名圣地。历史上,第
三、
四、
五、
七、十
三、十四世**喇嘛和
六、
可爱的毛毛虫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