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第1篇
一、护理部对合临床科室的治疗室处置室,病房进行检查测试消毒浓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病房的终末消毒,无菌技术操作等项目。
1、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责令护士长必须现配现用,并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如制剂室配制通知制剂室人员立即重配制,并测试符合要求为目标,如75%容易挥发,严格用酒精比重测试,立即更换,通知护士长每三天更换配制。
2、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检查中如回收和处理不符合,通知本科护士长和当班护士,立即整改,决不允许无原则流失,并且给予警告,下次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否则扣除当月30%奖金。
3、在无菌技术操作中如不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者,责令护士长对本科护士强化三基训练,并通知护士长进行培训、检查、直到合格为止,汇报护理部。
4、病房未进行终末消毒的处理,发现一个病室扣10分,并扣除护士长当月30%奖金。
二、护理部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进行检查时重点检查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1、各室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擦拭,地面是否进行湿式清扫,消毒液拖地,如没有按要求去完成,责令立即改正,并不定期抽查,如二次发现不符合要求,扣除护士长当月奖金。
2、重点科室的用物如无菌敷料、镊子罐、液体开启的使用时间是否合格,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并通知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并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合格为上。
3、无菌技术操作如违反操作原则者限在24小时内改正,如不按期改正的,停岗培训,由科护士长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如考核仍不合格,则调岗。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第2篇
一、参加有关省市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参加人员必须有院领导及专职人员参加。
二、全院性培训
(一).各科推选一名护士长或护师,一名总住院医师或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对他们每年进行1~2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
(二).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1~2次。
(三).对实习护士来院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
(四).每年年底组织座谈会一次,请有关人员参加,由感染办公室提出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临床医生的培训
(一).怎样填报院内感染病历调查表,减少漏报率的发生。
(二).重点学习使用抗生素,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讲课。
(三).指导医师掌握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四、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第3篇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制定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
1、成立以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院内感染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科院内感染工作。
2、院内感染小组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制定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科内医院感染及感染环境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院感质控小组对科室院内感染落实情况每周检查一次,每季度汇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组织本科室学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原则。
4、发现院内感染病历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历调查表》,按院内感染病历上报制度、流程要求准时上报。认真学习抗生素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感染的发生。
5、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各治疗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桌、每床按院感原则执行一人一消毒制度。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6、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科主任为直接监管人;医疗废物分类标示、记录完整,去向明确,与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当面交接并记录。
7、每季度召开一次感染质控小组会,对上级、科室在感染质控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写出书面材料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第4篇
具体整改内容:
一、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设
按照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目前没有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不符合规范要求,感染管理科目前归属院办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加强科室职能,更好的为院内感染控制服务。
二、手术室内的内镜灭菌工作已由专人负责,新的灭菌及清洗消毒设备在按计划引进,消毒室、清洗间的划分也列入手术室建设的日程中来。
三、感染疾病科建设
正在建设中
四、科室内应用的小型灭菌器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已经做好了化学监测、确保了应用的安全。在化学监测的项目上,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小型灭菌器做B-D实验,为了安全工作,在全院小型灭菌器内按照上级检查部门的意见准备开展B-D实验,更为保障灭菌工作提供了依据。
五、在隔离手术室、隔离产房接疹的病人全部按照感染管理要求进行消毒及室内终末消毒,病人名单全为红笔标注,在今后的终末消毒记录上,逐步建立独立的感染病人消毒登记与记录,确保工作开展无遗漏。
六、我院在医疗废物管理上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医用废物,逐步作废自制利器盒,订购专用的利器盒,工作已经开展并落实到后勤部门进行订购。
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我科进行积极整改,确保工作整改到位,并希望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整改提出宝贵意见。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第5篇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证实流行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衰率,若罹衰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关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存接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五、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度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抗感染药物专家或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3、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的指责,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4、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映,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二、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给药途径。
四、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五、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1、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3、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4、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5、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等局部用药。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原则
一、目前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二、不作退热用。
三、抗菌药物尽量不供皮肤粘膜等疾患局部应用。
四、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要严格控制
抗菌素的管理
通过药房核查处方,严禁大剂量使用,查对抗菌素联合用药是否合理,以及抗菌素的使用有否适应症,也可通过药师参与查房等手段。
院内感染控制重点措施
(一)协助组织药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三)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理人员调配。
(四)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管理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五)负责本源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六)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源、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八)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源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领导(防疫站),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院内感染的鉴定和报告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2、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
3、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隔离制度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
2、传染病人送传染科隔离治疗,病区分开,病种分开,包括对疑似病人隔离防治。
3、对辅助检查如理疗、放射、超声、检验病人可分开时间或指定地区确诊或到病室床头,避免传染机会、途径。
4、病人进入病房,应领取病人的衣服,病人衣帽不得与医务人员服装接触混杂。
5、传染病每室只收一种传染病人,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严格控制探视陪护。
6、对传染病人物品要严格管理,标本要严格管理或处理消毒。
7、清洁物与污染物要和消毒后的东西绝对分开,洗衣房应将传染病人的衣服分放标明。
消毒污染物处理
1、要做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终末消毒。
2、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经消毒注入下水道,病人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及床单一律更换进行消毒,其他物品同时进行去污消毒处理。
3、对传染病人的衣物及污染物用过器皿应严格消毒,特殊处理或焚烧。
4、对一次性物品用后彻底毁形、焚烧,其他物品应彻底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5、遵守操作常规无菌观念,化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消毒后物品不要和使用过物品混放。
6、消毒采取化学煮沸,压力整齐,烧灼干烤,紫外线化学制剂消毒灭菌。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第6篇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院感专职(兼职)管理人员三级监控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2、建立健全我院医院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的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3、院感科深入科室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督促科室做好医院感染工作。
4、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调查,督促各科室如实上报院内感染病例,控制漏报率20%。
5、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
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对全院各类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7、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8、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1
做好自我防护。
9、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应对。
10、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监控的专题研究: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医疗机构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动态,并定期向全院通报。
二、医院感染管理的例会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议,由委员会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参加;遇到紧急情况情况时召开会议。
2、每位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提前向委员会主任请假:出席人员不得少于委员会总人数的3/4。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进行会议记录,并负责编写会议纪要,向有关部门通报。
4、医院感染监控员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由院感科主持。
5、科室院感例会每季度1次,由科主任主持,科室人员及相关人员参加。
6、院感管理发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人员协助解决的,由院感科主持,相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制度
为加强院感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我院设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科、临床及医技科 2
室医院感染小组,各级组织具体管理如下: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具体要求和对策,由分管院长任院感管理委员会主任。
2、院感科对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负责接受来自全院各科的业务咨询,协助院感管理委员会组织制订全院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3、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负责科室内的医院感染上报、消毒隔离、无菌技术、保洁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医疗废物管理、业务学习、专业培训等进行监督、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向院感科报告。
院感科
控制icu院内感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