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精选9篇)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1篇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2篇

A.国家职能

B.政府职能

C.立法职能

D.司法职能

2.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形式,是我国现行编制管理工作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 )。

A.包括公安、安全、司法等政府机构在内的政法工作部门

B.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垂直领导的工作部门

C.地方党、政、群机关的大部分工作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的大部分工作部门

3.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而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的,必须在障碍消除后的多长时间内提出( )。

A.7日

B.10日

C.15日

D.无时间限制

4.下列哪个具体行政行为不在行政复议范围:( )。

A.某甲不服行政机关对其任免的决定

B.某乙认为民政局发给其的抚恤金数额不够

C.某丙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保护其财产安全

D.某丁认为公安局的罚款是违法的

初中浮力知识常见错误及分析 第3篇

一、新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对解题形成的障碍

例1:没入水中的石块在水中不断下沉, 它受到的压力和浮力如何变化?

常见的错误解答是:石块在水中下沉, 位于水中的深度不断增加,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特点, 石块所受的压力和浮力将会不断增大。究其原因, 是旧知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对学生分析此题产生了负迁移作用。实际上, 石块在水中下沉, 虽然所受的压力增大, 但石块所受的压力差即浮力是不变的, 这里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P液=V排) 来进行分析, 结果便一目了然了。

二、概念模糊, 表述不准

例2:船从河里开到海里, 是沉下去一些, 还是浮上来一些?为什么?

相当多的同学是这样回答的:由于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 所以船从河里开到海里后受到的浮力也大些, 因此船要浮上来一些。有些资料的参考答案也是如此。我认为这样的回答是不够准确的。此处只能说“船从河里开到海里, 如果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因海水密度较大, 据阿基米德原理, 则船所受浮力将增大。所以船会浮上来一些”, 但客观过程并非如此。故此题最好是这样分析:船在河里和海里都是浮在水面上,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知其所受浮力相等 (等于船重)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P液=V排) 海水的密度较河水的大, 所以船在海里排开的水要少些, 因此船 (相对于河里) 要浮上来一些。

三、只观其表, 未入其里

例3:如图所示, 杯中水面上浮着一块冰, 问冰块全部溶化后, 水面如何变化?有的同学看冰块有多余的部分露出在水面外, 于是判定冰块熔化后水面会上升;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冰的密度比水小, 冰块熔化后水面会下降, 殊不知冰块浮在水面上时有

(m冰为冰块质量) 故P冰gV排=m冰g

此时冰块排开的水的体积是

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即m水=m冰

所以冰块熔化成的水的体积是

比较 (1) 、 (2) 两式可知, 由冰块熔化的水恰好填补了未熔化时排开的那部分水, 所以最终水面不会变化。若将题中的“水”改成“盐水”则可推出冰块熔化后液面会上升。

例4:一只装有石块的小船, 浮在不大的湖面上, 若将船上的石头全部投入水中, 水面会如何变化?

很多同学认为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本身的体积, 即:V排

设石块的体积为V, 在船上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 投入水中后排开的体积为V′排, 则由F浮=G

由此可见, 只凭表象臆断的结果往往与事实不符,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推理, 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粗心大意, 往往搞错

有些同学在解题时, 盲目图快, 不认真审题, 也容易出现错误。如:

例5:一木块浮在水面上, 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在水面外, 求木块的密度。

解此题, 若粗心地将“露出”当作“浸入”结果便可想而知了。此类“本不该错却偏偏错了”的错误更令人痛心疾首, 故应引起充分注意。

青岛版五下数学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4篇

正负数

1、相反意义的量

2、正负数表示的时候注意:正负号、数字(别抄错)、单位

3、负数比较大小

9﹥7

-9﹤-7

4、温度计上标出温度(注意零下的表示)第二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单位1的理解,如何确定单位1

2、分数的定义:单位1 平均分

3、分数单位,由分数的分母唯一确定

带分数2 有几个分数单位?(2×7+3=17个)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后面的数在底下)除数15375、比例与量的问题:把3块饼平均分成5份,1份占总量的(比例,用单位1来除),1份是块(量,用总量3块来除),1块饼的相当于3块饼的,1块饼的相当于4块饼的,也相当于2块饼的。

6、用5块橡皮泥做了7片树叶。

平均每块橡皮泥做多少片树叶?

7÷5平均每片树叶要用多少块橡皮泥? 5÷7(每什么,什么来做分母)

7、数轴上表示数(分清划分成几段)

8、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异分子、分数与小数)

9、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大于等于1

10、分数的基本性质 常见单位换算: 45***000毫米=100厘米=10分米=1米=0.001千米

2.5厘米=平方为百进制

立方为千进制

1米

40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2天=56小时

90秒=1分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00公顷 注意有带分数的形式 第三、五单元

分数加减法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三个数时先求两个数的,在和第三个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三个数时先求两个数的,在和第三个求)

2、短除的格式,注意事项(从最小的开始,只能出现质因数)

乘时乘哪些数,最后写两句话:谁与谁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结果化简化带。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再计算。注意通分的方法,格式。

约分的定义(约分最后化成的是分数)

5、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化简;

2313=2.031

9.06=9(整数不变)100050131

2(分母中含有2和5因数时,可以化成有限小数;除此外,还含有别的因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6、整数加减运算的顺序和定律及减法的性质对分数同样适用。第四单元

方向与位置

1、数对的写法

(3,2)列在前,行在后,注意旋转和平移

2、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

方向(主方向),夹角(靠近主方向)互为参照物的两个物体描述位置时:方向相反、角度不变

3、描述路线(利用方向与距离)

主语(这艘船)从()出发,向()方向行走(行驶、航行)()千米(米,海里,公里),到达()地,再向()方向行走()千米,到达()地,最后向()方向行走()千米,到达()地。第六、八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1、复式条形图,条形图描述数量,作图时标清图例,标上数字 复式折线图,折线图描述变化,描点、连线、标数字

2、可能性:大于0小于1, 0表示不可能,1表示一定。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注意化简。

3、数学与生活: 去煤场装煤:先安排最短时间的,最后安排最长时间的 烙饼:需要的时间=饼的张数×烙一面需要的时间

称次品:

2~3包

称1次;

4~9包

称210~27包,称3次; 28~81包 称4次 82~243包 称5次 244~729 包 称6次

第七单元

长方体与正方体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通用公式:V=sh

次;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 仔细读题,分清求表面积还是体积; ② 看单位是否统一;③ 列式计算;④ 单位与答。几种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常见应用题: 表面积:

①游泳池占地面积:即底面积=长×宽

一个面

②长方体包装箱四周贴标签纸(长方体管道):(长×高+宽×高)×2 四个面 ③游泳池四周和地面贴瓷砖:长×宽+(长×高+宽×高)×2

五个面 ④教室粉刷四壁和顶棚(去掉门窗与黑板):

长×宽+(长×高+宽×高)×2﹣门窗与黑板的面积

五个面

体积:

①直接求体积:长×宽×高

底面积×高

②长方体锻造成正方体(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体积不变 ③长方体水倒进正方体,水的体积不变

④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长方体容器内盛有水,放入不规则物体后,水面上升(或者取出物体后,水面下降),物体的体积=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差

⑤广场中心,用棱长是5厘米的小积木拼成长1米,高1.8厘米,厚50厘米的广告宣传墙,需要多少块积木?

长方体的体积÷小正方体的体积 = 个数

(注意先统一单位)

⑥一段长方体钢材,长1.6米,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50平方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段钢重多少? 解析:增加的50平方厘米为两个底面的面积,底面积为50÷2=25(平方厘米)1.6米=160厘米

160×25×7.8=31200(克)

答:这段钢重31200克。典型例题:

1、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1米的(),是3米的(),每段长()米。

变式题: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全长的(),3份是(3)米。

2、=(9)÷15 =35(12)18 =15÷(25)==(0.6)(写小数)20(30)38183814342、已知a=2×3×5,b=3×5×7,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210)。3、1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14)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22)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4、食品店有90多个松花蛋,如果装进4个一排的蛋托中,正好装完。装进6个一排的蛋托中,也正好装完。食品店共有(96)个松花蛋。

5、墨水盒的体积大约是350(立方厘米),制作这个墨水盒大约需用纸板300(平方厘米),它里面的墨水瓶大约能盛墨水200(毫升)。

141859196、一根绳子连续对折2次,每段是全长的,连续对折3次,每段是全长的。

4、分数单位是,且大于 而小于 的最简真分数(A)。A、只有2个

B、只有6个

C、有无数个、5、的分母加上27,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C)。A、加上27

B、乘C、乘4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5倍,它的表面积扩大(B)倍,体积扩大(C)倍。

A、B、2

5C、12

5应用题:

1、关于分数: 59181878⑴某班男生24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或者问男生、女生各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分清谁做分母、谁做分子)

⑵一个圆形花圃的面积是公顷,里面种了3种不同的花。其中牡丹占总面积的,百合占总面积的减)

⑶一节课长小时,学生自主探究用去了小时,教师讲解用去了小时,剩下的时间做练习,练习的时间是多少?(用总量去减)

变式题:一节课长小时,学生自主探究用去了,教师讲解用去了,剩下的时间做练习,练习的时间是多少?(用单位1去减)⑷4箱苹果共120个,平均分给6个班。

161平均每个班分120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1÷6=

62平均每个班分几箱苹果?(用箱的数量来除)

4÷6=(箱)

***251,其余是玫瑰。玫瑰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分数加2045平均每个班分4箱苹果的几分之几?

1÷6=

平均每个班分多少个苹果?(用个的数量来除)

120÷6=20(个)

2、关于最大公因数:

⑴把两根分别长24分米和30分米的木料锯成若干相等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分米?可以锯成多少段?(若改成长24分米、30分米、48分米的三根木料来锯呢?)

解析:求24与30(或者24、30与48)的最大公因数

段数=(第一根长度+第二根长度+第三根长度)÷第一问的结果

⑵把一张长20厘米,宽16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边长为整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最长为多少?可以裁成多少个? 解析:先求20与16的最大公因数,即为第一问的答案;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面积,再求出长方形卡纸的面积,用长方形的大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即为正方形的个数。

3、关于最小公倍数:

⑴餐桌上放着一些桃子,不论分给4个人.6个人或是9个人,都能正好分完。你能算出至少有多少个桃子吗?(4、6、9的最小公倍数)

⑵甲乙两人去游泳,甲每4天去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今天5月30日,他们相遇,下次相遇时几月几日?(若甲工作4天去一次,乙工作6天去一次呢?)求4与6的最小公倍数(变式题求5与7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几个大月的形式

4、长方体正方体:

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150厘米,宽90厘米,高80厘米,里面水深60厘米,该鱼缸棱长是用角钢做成的,地面是铁皮,四周为玻璃,放入10条鱼后水面上升到65厘米。求:

⑴制作这个鱼缸共用了多少角钢? ⑵制作这个鱼缸共用了多少铁皮? ⑶制作这个鱼缸共用了多少玻璃? ⑷这个鱼缸的容积是多少? ⑸放入的10条鱼的体积是多少?

⑹如果放入同样的鱼50条,水会不会溢出?溢出多少? 常见的分数小数互化:

1=0.5

21=0.125

81=0.25

43=0.375 831=0.75

=0.2

4557=0.625

=0.875 88234=0.4 =0.6

知识产权例题及解析 第5篇

我国法律保护商业秘密的特点是(D)

a、法律禁止任何人以科研的形式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

b、法律禁止任何人以反求工程的形式获得他人的商业秘密

c、法律不允许2个人以上的人拥有同一商业秘密吗

d、事前采取保密措施,发生纠纷后经司法认定构成商业秘密后,禁止他人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商业秘密的行为。

企业欲将自身的某项技术信息纳入商业秘密保护的范围,应确保

该信息(ABC)。

A.具有秘密性B.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性C.采取了保密措施 D.有专人负责

【解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要成为商业秘密的信息必须

具有以下三个要件:一是企业应确保该信息具有秘密性,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二是该信息具有实用性和价值性,能使

经营者获得利益,获得竞争优势,或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三是企

业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

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据此,选项A(具有秘密性)、B(具有

实用性和价值性)和C(采取了保密措施)符合要求,而D(有专

人负责)并非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下列有关商业秘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CD)。

A.商业秘密就是商业领域的秘密

B.商业秘密的范围主要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

C.商业秘密必须同时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D.商业秘密权益人只有通过向有关部门提出权益保护申请,依法履行登记手续后,其商业秘密权益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秘密的概念。《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

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据

此商业秘密不一定是商业领域的,也可以是其他领域的,所以A项

错误,同时商业秘密不同于专利,不需要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也

不需要有关部门提出权益保护申请,所以CD项也是错的,故选ACD

项。

甲公司非法窃取竞争对手乙公司最新开发的一项技术秘密成果,与丙公司签订转让合同,约定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一笔转让费后

拥有并使用该技术秘密。乙公司得知后,主张甲丙间的合同无效,并要求赔偿损失。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D

A 如丙公司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甲公司窃取技术秘密的事实,则

甲丙间的合同有效

B 如丙公司为善意,有权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乙公司不得要求丙

公司支付费用,只能要求甲公司承担责任

C 如丙公司明知甲公司窃取技术秘密的事实仍与其订立合同,不

得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并应当与甲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D不论丙公司取得该技术秘密权时是否为善意,该技术转让合同均

无效

【解析】根据合同法第329条之规定,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

步或者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无效,本题中,甲公司与丙公

司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是甲公司从乙公司非法窃取来的,因此,该技术合同属于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无效合同。这是法律明确规定,就不涉及丙公司善意与否的问题了。

另外,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之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的规定,侵害他人技术秘密的技术合同被确认无效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善意取得该技术秘密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其取得时的范围内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但应当向权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并承担保密义务。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或者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另一方侵权仍与其订立或者履行合同的,属于共同侵权,人民法院应当判令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和保密义务,因此取得技术秘密的当事人不得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由此可知,乙公司完全有权利要求丙公司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因此本题中的说法A、B错误,C、D正确。

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C、D)A、窃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其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B、捡拾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资料而擅自披露,给其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C、明知对方窃取他人的商业秘密而购买和使用,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D、使用采取利诱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甲厂将饮料配方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乙通过化验方法破解了

该饮料的配方,并将该配方申请专利,甲厂认为乙侵犯了其商业秘密,诉至法院,下列哪些选项正确?(BD)

A乙侵犯了甲厂的商业秘密B饮料配方不因甲厂的使用行为丧失新颖性

C乙可以就该饮料的配方申请专利,但应当给甲相应的补偿D甲厂有权在原有规模内继续生产该饮料

二 专利

以下可作为发明获得专利权的是(D)

a、原产地名称 b、新植物品种 c、公益广告d、新植物品种培育方法

以下可作为判断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对比技术的是(C)

a、在专利申请日公开的技术b、专利申请日以后公开的技术 c、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公开的技术 d、在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完成前已存在的但尚未公开的技术。

专利实用性审查与所申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或者是否已经实施(A)

A、无关;B、有关、C、具有密切关系;D、很有关系

甲乙两人分别发明了旋转玻璃门防撞装置,2011年6.1日上午,甲提出专利申请,乙于同日下午提出专利申请,该专利权应(D)A、授予甲B、授予甲乙共同C、授予乙D、由甲乙两人协商归属

甲公司派其研究人员乙协助丙查阅资料和做实验,共同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开发完成后,甲公司决定就该技术申请专利,在填写专利文件时,发明人一栏应当填写(B)

A、甲公司名称B、丙的姓名C、甲公司的名称和乙丙的姓名 D、乙和丙的姓名

【解析】根据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专利法所

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由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以下专利中,符合我国专利法保护对象的有(ACE)A、发明专利B植物专利C实用新型专利D依赖专利E外观设计专利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应当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具有:ABC A新颖性B创造性C实用性D显著性

【解析】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具备的实质条件有:(1)新颖

性,外观设计不同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一般只有在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者公开使用两种形式,我国采用申请日标准。(2)创造性,将申请专利的外观设计与已经公开的进行比较,只要前者与后者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应认为是具有创造性。(3)富有美感。(4)实用性,适于工业应用,能够被重复生产。(5)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以下情形属于职务发明创造的:AB

A某单位临时工甲在执行单位任务时完成的发明创造;B职工乙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完成发明创造;C丙在某公司承担一项科研任务,后因故离开该公司15个月完成的发明创造;D丁上班时间完成的与本岗位无关的发明。

【解析】职务发明创造分为两类:1.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

明创造。包括①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专利权发明创造②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③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等三种情况;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如果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如事先未进行明确说明,则专利的申请权及所有权归单位所有。

我国《专利法》规定,可以对以下哪些行为提起专利权的强制许可:ABCDE

A阻碍实施B垄断C公共利益D公共健康E依赖专利F国务院给予的许可 【解析】

对专利申请的审查(ABCD)

A只有发明专利需要实质性审查 B在申请日起3年内,发明专利申请人可以随时提出实质性审查 C发明专利申请人无正当理

由逾期不请求的,视为撤回专利申请D使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三性要求,在专利权的审批程序中不审查。

某科技人员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其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DE)A 先发表论文B先制造产品C先申请专利 D如果他人无法用逆向工程获知该技术,则采用技术秘密保护方式E如果他人可以用逆向工程获知该技术,则先申请专利,再发表论文。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侵害专利权的行为(ABC)

A,因科学研究需要用专利方法制造产品的B、临时通过我国领土的外国交通工具上有使用专利方法制造的设备C、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的D正规商场销售产品是侵害专利权的根据我国《专利法》关于专利权转让生效之日的说法,错误的是(ABD)

A自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之日起生效B自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之日起生效 C自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之日起生效 D自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

王某在甲研究所长期从事饮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研制工作,2000年7月,王某利用研究所有关图纸、资料,独立设计了一种饮水净化机。2001年10月,王某辞职到乙矿泉水设备厂工作,同年11月,乙设备厂利用王某带来的技术测试成功设备,并少量投入生产。2002年6月,乙厂和王某向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并获得专利。

问题:专利应当属于谁?答案:甲研究所。

问:该专利权应属于甲研究所,而非王某和乙厂的理由是(ABC)

A王某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 B王某主要利用甲研究所物质条件完成的发明 C乙厂研制的该产品是王某调动工作一年内完成的发明创造 D王某与甲研究所可以协商共享该专利。

问:甲研究所获得专利权后,王某作为发明人,可以(AC)A王某有权要求甲研究所给予奖励B王某有权在该专利产品上标明自己的名字C甲研究所在该专利技术是时候,王某可以要求甲研究所给予合理的报酬 D王某有权无偿实施该专利技术。问:甲研究所活动专利权后,乙厂可以(BC)

A有权继续生产该专利产品 B有权继续在原有的生产规模内使用该专利技术C可以在甲研究所许可后生产该专利产品D可以无偿实施该专利技术

2002年3月,某电话公司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一项发明专利申请,三年后获得专利权并公告,某科研所见公告后,立即向其所在地专利管理机构提出调处要求,认为该发明创造专利权应该是该科研所与电话公司共同所有,理由是双方曾在2001年4月1日签订了一份开发合同,约定该科研成果共享。问:该发明的专利权应归属谁?

答:应该归电话公司。主要是合同里写的太粗糙,没有具体约定申请专利权和活动专利权归双方所有。

三 著作权

软件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A)A 可以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B 不能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C 肯定能够行使其著作权 D 肯定不能行使其著作权

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非职务软件的著作权归(B)所有。A、国家

B、软件开发者 C、雇主

D、软件开发者的单位

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主要表现为(ABCDE)A.保护对象不同;

B.两者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C.两者的权利内容不同;D.两者权利的存续时间不同;E.两者的独占性含义不同。

【解析】(1)保护的对象不同: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思想、情感和

观点的表现形式,不保护内容本身。专利权保护的是发明创造,属

于思想、观点内容范围。

(2)两者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著作权通常可以自动产生,不必经过任何登记或审查程序;专利权则必须依法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进行审查后授予合法申请人。(3)两者的权利内容不同: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

面;而专利权仅包括财产权内容,不包括人身权内容。(4)两者权利的存续时间不同:对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一般是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的50年;专利权的保护期分别为发明专利20年,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10年,均从申请日起计算。

(5)两者的独占性含义不同: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只要是独创的作品,不论其是否与已发表的作品相似,均可获得独立的著作权。相比之下,专利权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如果发明人就一项技术成果获得专利,其他人未经他的许可,不能随便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这项技术。

著作权的署名权归作者,而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有(ABD)

A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 B 计算机软件 C 美术作品 D 地图

E 合同约定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作品 【解析】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

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

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而美术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是作者依其创作的事实行为对美术作品享有著作权。

某一具体对象成为著作权客体,需具备的条件包括(AE)A 独创性

B 新颖性 C 文学性 D 创造性 E 可复制性

【解析】成为著作权客体的条件包括:作品产生于文学、艺术和科学等的领域内;作品的内容须具有独创性,且须不违反法律和社

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会公共利益;作品必须能够以某种有形形式表现出来;作品须能够被复制;作品的形式和种类须符合法律规定。其中并不包括新颖性、文学性及创造性。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ACDE)A 修改权 B 改编权 C 发表权 D 署名权

E 保护作品完整权

【解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人身权共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四项权利。

下列作品中,属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BD)A 张某在国外出版社出版的《论自然》 B 某公司开发的《企业管理程序》

C 国务院商务部驻颁发的《出口商品安全管理办法》 D 某科研单位完成的《**项目科研报告》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经典例题及解析 第6篇

[例1]

如图1所示,某人骑摩托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要在A处越过的壕沟,沟面对面比A处低,摩托车的速度至少要有多大?

图1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摩托车越过壕沟经历的时间

在水平方向上,摩托车能越过壕沟的速度至少为

2.从分解速度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则我们常常是“从分解速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

[例2]

如图2甲所示,以9.8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

A.B.C.D.图2

解析:先将物体的末速度分解为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如图2乙所示)。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水平方向的初速度是始终不变的,所以;又因为与斜面垂直、与水平面垂直,所以与间的夹角等于斜面的倾角。再根据平抛运动的分解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我们根据就可以求出时间了。则

所以

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写出

所以

所以答案为C。

3.从分解位移的角度进行解题

对于一个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来说,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的位移方向(如物体从已知倾角的斜面上水平抛出,这个倾角也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则我们可以把位移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然后运用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来进行研究问题(这种方法,暂且叫做“分解位移法”)

[例3]

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的P点,以水平速度向斜面下方抛出一个物体,落在斜面上的Q点,证明落在Q点物体速度。

解析:设物体由抛出点P运动到斜面上的Q点的位移是,所用时间为,则由“分解位移法”可得,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

又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可得

竖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

则,所以Q点的速度

[例4]

如图3所示,在坡度一定的斜面顶点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同时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抛出两个小球A和B,两侧斜坡的倾角分别为和,小球均落在坡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和B两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多少?

图3

解析:和都是物体落在斜面上后,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则运用分解位移的方法可以得到

所以有

同理

4.从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的角度出发求解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的不规范,有许多同学作出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常常不能直接找到运动的起点(这种轨迹,我们暂且叫做“残缺轨迹”),这给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的规律来进行分析。

[例5]

某一平抛的部分轨迹如图4所示,已知,,求。

图4

解析:A与B、B与C的水平距离相等,且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设A到B、B到C的时间为T,则

又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则

代入已知量,联立可得

5.从平抛运动的轨迹入手求解问题

[例6]

从高为H的A点平抛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在A点正上方高为2H的B点,向同一方向平抛另一物体,其水平射程为。两物体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都恰好从同一屏的顶端擦过,求屏的高度。

图5

解析:本题如果用常规的“分解运动法”比较麻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即从运动轨迹入手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求解会很容易,如图5所示,物体从A、B两点抛出后的运动的轨迹都是顶点在轴上的抛物线,即可设A、B两方程分别为,则把顶点坐标A(0,H)、B(0,2H)、E(2,0)、F(,0)分别代入可得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的解的纵坐标,即为屏的高。

6.灵活分解求解平抛运动的最值问题

[例7]

如图6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以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该斜面足够长,则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的达到最大,最大距离为多少?

图6

解析: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沿斜面向下和垂直斜面向上的分运动,虽然分运动比较复杂一些,但易将物体离斜面距离达到最大的物理本质凸显出来。

取沿斜面向下为轴的正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为轴的正方向,如图6所示,在轴上,小球做初速度为、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有

当时,小球在轴上运动到最高点,即小球离开斜面的距离达到最大。

由①式可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

当时,小球在轴上运动到最高点,它所用的时间就是小球从抛出运动到离开斜面最大距离的时间。由②式可得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7.利用平抛运动的推论求解

推论1:任意时刻的两个分速度与合速度构成一个矢量直角三角形。

[例8]

从空中同一点沿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初速度方向相反,求经过多长时间两小球速度之间的夹角为?

图7

解析:设两小球抛出后经过时间,它们速度之间的夹角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对两小球分别构建速度矢量直角三角形如图7所示,由图可得和

又因为,所以

由以上各式可得,解得

推论2:任意时刻的两个分位移与合位移构成一个矢量直角三角形

[例9]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度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两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解析:设第一次抛出小球,小球的水平位移为,竖直位移为,如图8所示,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有

若抛出时初速度增大到2倍,重新构建位移矢量直角三角形,如图9所示有,由以上两式得

令星球上重力加速度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推论3: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平抛运动水平位移的中点。

证明: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经时间后的水平位移为,如图10所示,D为末速度反向延长线与水平分位移的交点。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水平方向位移

竖直方向和

由图可知,与相似,则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该式表明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平抛运动水平位移的中点。

图10

[例10]

如图11所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的直角三角形木块固定在地面上,有一质点以初速度从三角形木块的顶点上水平抛出,求在运动过程中该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

图11

解析:当质点做平抛运动的末速度方向平行于斜面时,质点距斜面的距离最远,此时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成角。如图12所示,图中A为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水平位移的交点,AB即为所求的最远距离。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和

由上述推论3知

据图9中几何关系得

由以上各式解得

即质点距斜面的最远距离为

图12

推论4:平抛运动的物体经时间后,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有

证明:如图13,设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经时间后到达A点的水平位移为、速度为,如图所示,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

在速度三角形中

在位移三角形中

由上面两式可得

一道经典例题的解法探究及拓展 第7篇

在一次购物抽奖活动中, 假设某20张券中有一等奖券1张, 可获价值100元的奖品;有二等奖券2张, 每张可获价值50元的奖品;有三等奖券5张, 每张可获价值20元的奖品.某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2张, 求该顾客获得的奖品总价值的数学期望.

从而顾客获得的奖品总价值的数学期望为

点评:以上解题思路是先求出X的所有可能取值, 再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 并结合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的求解方式得出相应结果, 整个计算过程的复杂程度适中.

二、例题拓展

如果将以上例题的条件“某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2张”改为“某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3张”, 其他条件不变, 这时该顾客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数学期望是多少?

解析:如果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3张, 那么此时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20, 40, 50, 60, 70, 90, 100, 120, 140, 150, 170, 200.同上可求得X的分布列为

从而顾客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数学期望为

点评:通过以上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若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2张, 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所有可能取值有8种;若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3张, 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所有可能取值有13种.同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服从超几何分布, 所以, 我们都可以根据X的不同分布列求出相应的数学期望.随着抽取张数的增加, 我们可以发现: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所有可能取值种数也随着增加, 计算量也越来越大, X的分布列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从而使计算X的数学期望的难度也逐渐增加.

三、例题反思

在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的条件下, 当X的所有可能取值种数较少时, 计算X的数学期望相对比较容易;而当X的所有可能取值种数较多时, 计算X的数学期望相对比较复杂.对此,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解析: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所表示的意义, 在于反映离散型随机变量X取值的平均水平, 由此我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 建立一种新的解法.因为20张券总的价值为100×1+50×2+20×5=300 (元) , 所以, 每张券的奖品平均价值为300/20=15 (元) .因此, 当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2张, 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数学期望为E (X) =15×2=30 (元) ;当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3张, 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数学期望为E (X) =15×3=45 (元) .

点评: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所表示的意义, 分别求解顾客从20张券中任抽2张、任抽3张获得的奖品总价值X的数学期望, 所得的结果与前面利用超几何分布求出的数学期望是相符的.利用这种思路去探究类似的问题, 有助于简化解题过程.在解答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时, 这种解法也有助于为考生节省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8篇

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题目中的单位“1”。

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写出数量关系。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3、判断单位“1”是否已知。

若单位“1”已知,根据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算出要求的量

若单位“1”未知,根据 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算出单位“1”的量

典型例题:

1、水果超市运来苹果200kg,运来柑橘的质量是苹果的运来柑橘多少千克?

12、水果超市运来苹果200kg,运来柑橘的质量比苹果少。这家水果超市

54。这家水果超市5运来柑橘多少千克?

3、水果超市运来苹果200kg,运来柑橘的质量比苹果多运来柑橘多少千克?

4、冬季长跑锻炼时,李华每天跑步1800m,刚好是沈明的跑步多少米?

5、冬季长跑锻炼时,李华每天跑步1800m,比沈明每天少跑天跑步多少米?

16、冬季长跑锻炼时,沈明每天跑步2000m,比李华每天多跑。李华每天

91。沈明每109。沈明每天101。这家水果超市4跑步多少米?

二、按比分配应用题的一般类型与解题方法: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之间的比,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先根据两个数的比求出一共有几份,然后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再分别乘相应的份数求出这两个数)典型例题:

(1)张叔叔花了340元钱买了一双皮鞋和一件衬衫,买皮鞋和衬衫所花的钱的比是9:8。他买皮鞋和衬衫各花了多少钱?

(2)小君平均每天吃的食物总量是 1200克,主食和副食的比是2:3。小君每天吃的主食和副食分别是多少克?

2、已知两个数的差和这两个数之间的比,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先根据两个数的比求出两个数相差了几份,然后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再分别乘相应的份数求出这两个数)典型例题:

(1)学校图书馆的的故事书比科技书多450本。已知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5:3,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多少本?

(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梨树比桃树少204棵。梨树与桃树各有多少棵?

3、已知两个数之间的比和其中一个数,求另外一个数是多少?

(先根据已知的数和这个数的份数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另外一个数)典型例题:

(1)按药与水的质量比2:7配制了一种药水,已知用了6克的药,那么配制成需要多少水?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9篇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各种公式表达:

规定符号如下:m0:分子质量,V0:分子体积,M:摩尔质量,Vmol:摩尔体积,m:质量,V:体积,ρ密度,NA,阿伏伽德罗常数,N:分子个数,n:物质的的量填空:

M= NA m0, m=n M, Vmol =NA V0, V= n Vmol,,N

注意区别固体液体与气体V0的意义:

对固体液体而言,V0代表固体液体的分子实际体积,所以固体液体分子的直径公式表达为mVm0V0,N= n NA,m=ρV, M=ρVmol 6V0

。对液

体而言,V0代表气体的分子占据空间的体积,不代表气体分子实际体积,所以气体分子间距的公式表达为0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对固体小颗粒的撞击,形成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与微粒大小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填空:①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

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随分子间的距离r的增加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_快,③当r=r0,f引=f斥,合力为0。当rr0,f引>f斥,合力体现为引力。当r=10r0,力近似为0。

4: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图像的规律为: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速率分布表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分布规律,当温度升高时,分布图像的峰值向速度大的一方移动,而且峰值变小

5.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持续作用在容器壁上形成的,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概率相同,撞击效果相同,所以气体内部压强处处相等

微观上,气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越大,宏观上,温度T越高,引起两个效果,1,每次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撞击力越大,2,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

微观上,分子密度(分子密集程度,单位体积的分子个数,可以表达成NV)越大,引起的效果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为了改变分子密度,在N不变的情况下,宏观上改变体积V.可以发现,气体压强P宏观上与温度T与体积V有关,6.单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我们不关心。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平均动能。A,B两种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相等,若分子质量m0A>m0B,则分子热运动平均速率vA

7.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微观上,rr0,当r增大时,分子势能增大。当r=10r0时,人为地设定分子势能为0。

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但是分子势能并非随体积增大单调变化。(不能说体积是分子势能的标志)

当一个分子从远处(10r0)向一个固定分子靠近的过程中,随着距离减小,r>r0,分子力为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加。当r=r0,分子力等于0,分子势能最小,分子动能最大。当r

8.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是宏观量,所以没有分子内能的说法。宏观上,物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与物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有关,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与三者有关。

但是即便两种物质质量,温度,体积都相等,内能也不一定相等,原因在于两者分子质量不一定相等,分子数目就不一定相等。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_热传递。效果上,两者是等效的。但是本质不同,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在物体间或物体不同部分的转移。

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而与两个物体内能的多少无关。

内能与机械能毫无关系。内能是物体内部热运动的能量,机械能是物体机械运动的能量。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热胀冷缩现象中,温度发生了变化。若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分子势能增加。

物态变化中,如果晶体熔化,固液并存状态,温度不变,是吸热过程,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加,内能增加。

如果晶体凝固,固液并存状态,温度不变,是放热过程,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减少。

二.固体液体气体

9.固体内部微粒在分子间作用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固体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晶体内部微粒结合方式有三种,通过离子键结合的是离子晶体,通过共价键结合的是原子晶体,通过金属键结合的是金属晶体。因此单晶体与多晶体具有固定熔点。

单晶体内部微粒排列有规律,宏观上表现有各向异性,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多晶体内部有许多晶粒,每个晶粒内部微粒排列是有规律的,体现各向异性,但是晶粒排列是杂乱的,所以相互抵消,多晶体宏观上表现各向同性,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非晶体内部微粒排列是杂乱的,宏观上表现有各向同性,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玻璃可以磨出规则外形,但是不是晶体。

单晶体,多晶体,非晶体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食盐(无机物),明矾(无机物),糖(有机物),味精(有机物),雪花,水晶(主要成份二氧化硅),石英(主要成份二氧化硅),云母(金属矿石)是晶体。固态金属金,银,铜,铁都是晶体。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玻璃(主要成份二氧化硅)都是非晶体。

10.液体和气体的接触表面叫做表面层,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密集。表面层分子间是分子引力,宏观上表现为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与表面层相切,使得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液体表面像一张绷紧的弹性膜,可以对小物体(昆虫,硬币)提供支持力(这个力不是浮力)。表面张力也使得液滴表面呈球形。由于重力影响,呈椭球体,液滴越小,越接近球体。

可以在液体表面滴入酒精,洗衣粉以减小表面张力。

表面层分子与液体内部分子比较有较大的势能。

液体与固体接触表面叫做附着层,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受液体内部的吸引力叫做内聚力,受固体分子的吸引力叫附着力。

如果内聚力大于附着力,附着层分子比内部稀疏,分子间体现引力,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形成不浸润现象。

如果内聚力小于附着力,附着层分子比内部密集,分子间体现斥力,使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形成浸润现象。

浸润与不浸润现象取决于两者的性质。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时,附着层液体沿管壁上升,造成表面层呈凹形。表面张力对液体产生提拉作用,直到与升高的液柱重力达到平衡。

不浸润液体与毛细管内壁接触时,附着层液体沿管壁下降,造成表面层呈凸形。表面张力对液体产生向下的作用。

毛细管越细,毛细现象越明显。

11.液晶既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也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按分子排列情况可以分成向列,近晶,胆甾三种类型。

外加电压控制向列型液晶的分子排列,改变光线强弱,可以制造液晶显示器。胆甾型液晶在温度改变时会改变颜色,可以用以测温度。

1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PV=nRT

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情况下,实际气体氢气,氧气,都可以近似视为理想气体。

气体的三个状态量为压强,体积,温度,通过控制变量法,控制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的关系。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叫做玻意耳定律。记作p1V1=p2V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与温度成正比,叫做查理定律。记作p1

T1=p2T2。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不变,体积与温度成正比比。记作V1V2=T1T2。此处温度为热力学温度T,它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

13.气体定律的图像研究:在下图中,不同的等温线T1V2,不同的等压线P1>P2(图略)

14.初中阶段,液体压强可表述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液压的公式为P=ρgh

连通器原理:同一种液体(中间液体不间断),的同一水面上的压强是相等的.如图所示,封闭气体的压强pc=pd.帕斯卡定律:外界加在密闭的静止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如图所示,两端封闭的U型管,封闭两部分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的关系为: p1+ρgh =p2

标准大气压:1atm=760mmHg=76cmHg =1.01×10Pa

15.用固体(如活塞)封闭在静止的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计算:(大气压记作p0)

若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截面积S)则封闭气体压强p= p0+F/S

如图所示,汽缸质量为M,活塞质量为m截面积为S, 大气压为p0, 气缸光滑,当活塞缓慢上提,刚离开地面时,对汽缸进行受力分析,则封闭气体压强p= p0-Mg/S

三.热力学定律

16.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U=W+Q.物体从外界吸热,Q取正值,物体向外界放热,Q取负值,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内能增加,⊿U取正值,内能减少,⊿U取负值。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有关的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又可以表述成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17.普通气体内能与质量,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是平均动能的标志,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当设气体的分子势能严格为0,气体即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内能就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之和。此时,理想气体的内能与体积无关。当理想气体质量一定时,温度越大,内能越大。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5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U=Q+W.W取负,Q取正。根据玻意耳定律,压强减小。

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Q=0,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根据⊿U=Q+W.W取负,⊿U取负。内能减少,温度下降,分子平均动能减小,体积增大,分子密度减小,所以压强减小。

18.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对原来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叫可逆过程。反之,叫不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具有方向性。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热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如果引起外界变化,热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实际的应用例子是制冷机。

功热转化的方向性:功可以自发变成热,热不能自发地变成功(机械能可以自发地转化成内能,内能不能自发地转化成机械能),如果引起外界变化,热可以变成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实际的应用例子是热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反应了熵增加原理。注意表述中强调的是“自发”,而非“完全”,热不能自发变成功,但是热可以完全变成功。理想气体等温膨胀的过程,热完全变成功,但是引起外界变化,即系统体积改变了。

19.能量守恒定律与熵增加原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能量守恒定律强调了总能量不变,而熵增加原理强调了总熵必然增加。熵是用来量度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加原理的表述:在孤立系统中(指与外界无能量与物质交换的系统),一切不可逆过程必然朝向熵增加的方向进行。(非孤立系统,熵有可能减小)。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反熵增加原理。

选择题答案:D2.D3.C4,C5.A6.D7.B8.B9.C10 D11 B12.C

13.B14.B15.A16.D17.D18.B19.B20.B21.B22.A23.A24.A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精选9篇)浮力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1篇(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