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1篇
二、各区域应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肉眼可见灰尘和污渍。病房地面应每日进行湿式清扫,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立即进行消毒。每周彻底清扫1次。
三、各病区末端至少设一间隔离病房。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以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应大于0.8m。病情较重的患者和特殊感染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床,双排不应超过 6床。
四、工作人员进入病区要按要求进行着装,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应先清洗,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毒体、急性坏疽及突发性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除外)。
六、患者使用吸氧装置每24h更换一次,湿化液应为灭菌水。墙壁阀门处、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等仪器应每日清洁,每周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七、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保持清洁,可用75%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浸泡30min,干燥保存备用。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患者的衣服、床单、被单、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被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九、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十、患者之间食品、物品不得混用,不得互串病房。
十一、患者排泄物及呕吐物、引流液、体液可直接倒入厕所。
十二、隔离病房的废弃物一律视为感染性废物,置于黄色专用塑料袋内,双层包装,标记清楚,及时密闭,医院统一回收。
十三、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患者的衣服、床单、被单、枕套等及时换下清洗;床垫、被褥可用床单位消毒机进行消毒;床、床头桌、仪器、设备等表面,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贵重仪器、设备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消毒)。
十四、抹布、拖布的消毒
(一)擦床抹布(小毛巾):抹布使用后先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剂中浸泡消毒30min,然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二)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应先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剂中浸泡消毒30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使用时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拖布: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区使用。
1.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先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作用30 min后,再用拖布拖干净。使用后的拖布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2篇
录
儿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 1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 3 新生儿隔离病室制度 ................................................. 5 高危新生儿保护性隔离措施 .......................................... 6 新生儿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 7 新生儿病房奶瓶、奶嘴清洗消毒制度 ............................... 8 饮水机消毒方法 ...................................................... 9 新生儿洗澡间消毒隔离制度 ........................................ 10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儿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 不同病种分病室,恢复期与急性期分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2. 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操作中每接触一个病人之后用速效洗手液洗手。 3. 所有房间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
4. 床单位每日晨间湿式清扫,一床一套;扫床套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备用,防止交叉感染。
5. 每季度治疗室做空气培养监测,符合标准要求,有留底记录,不符合标准有处理措施。
6. 体温计一用一消毒,用后在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后备用;血压计袖带每周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听诊器一用一消毒,手电筒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
7. 所有治疗车、操作台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有明显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使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8. 静脉注射及抽血时要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针、一消毒。
9. 局部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无菌棉签浸润安尔碘擦拭注射部位一次,干燥后注射。
10. 每日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潮湿重新消毒。使用时应检查化学指示剂的颜色,如有疑问重新消毒。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11. 药杯一用一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后微波炉消毒15分钟,晾干备用;每季度做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
1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12. 湿化瓶、吸引器、雾化器等物一用一消毒,用后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洗晾干备用。
13. 窗台、床头桌每日用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要求一桌、一巾、一消毒。
14. 病人出院后床单位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15. 垃圾分类放置,医疗垃圾遵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
16. 便器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容器大小要适当,浸泡30分钟及时冲洗晾干备用;若自备便器,可在便器内放1-2片健之素浸泡消毒30分钟,每周一次;如有肠道传染病人要做好床边隔离。
2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 医护人员在进入病室前换鞋、洗手、戴口罩。
2. 非本病房工作人员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病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 非本病房工作人员由于工作需要进入新生儿病室,需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穿鞋套。
4. 新生儿病房实行不陪住、不探视制度。
5. 在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正确执行新生儿病房洗手规范。
6. 病室每日上下午需通风一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柜3次,每次3小时,具体时间:8Am-11Am 2Pm-5Pm 8Pm-11Pm。 7. 病房设隔离室一间,具体要求详见《新生儿隔离病室制度》。
8. 床单位每日用清水擦拭;有污染及患儿出院后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9. 新生儿床单每日晨间护理后更换,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其所用的被褥、床垫罩全部更换,标注新生儿用品送洗衣房单独洗涤。
10. 新生儿贴身用衣服、包被、被罩,洗衣房清洗后打包送供应室消毒后方可给患儿使用。
11. 病室窗帘每月送洗衣房清洗一次。
12. 患儿所用奶具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的奶瓶、奶嘴清洗后在微波炉内煮沸消毒15分钟后,放置于消毒柜烘干后干燥保存,每月做细菌培养以监督消毒效果。
13. 配奶用饮水机每月消毒一次。
14. 暖箱在使用期间,每日用清水擦拭;每周消毒班护士用250mg/L含氯消毒剂 3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擦拭消毒。水槽中的无菌蒸馏水每日晨起更换,每周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将水槽浸泡消毒一次。患儿出暖箱后按上述方法做终末处理,有登记。 15. 体温计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每日晨起更换消毒剂;血压计袖带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每个床单位备用一个,每日晨用75%酒精擦拭。 16. 呼吸机管路使用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17. 患儿洗澡应遵循先一般后感染顺序,做到散包区与打包区分开;擦澡巾一人一用一消毒;换药用的药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
二、五更换并送供应室消毒。 18. 仪器设备(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等)、操作台、床头桌等物体表面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19. 氧气湿化瓶每日晨起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备用,流量表用75%酒精擦拭后备用。
20. 每季度做卫生学监测,范围包括:病室治疗室空气、呼吸机管路、雾化器、湿化器、暖箱、床单位、操作台、医生护士卫生员手、奶嘴奶瓶、门把手、水龙头、仪器设备表面等,并将检测报告上报感染办。 21. 监测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评价。
4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隔离病室制度
1. 新生儿隔离病室收治范围:
1) 由儿科门诊收住院的新生儿,需先在隔离病室观察48小时后,在无传染性疾病后方可进入一般新生儿病房。
2) 病源检查结果为特殊病原体感染(包括耐药菌感染)的患儿。 3) 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
2. 隔离病室有患儿时,要保持关门状态,除每日使用空气消毒柜外,应紫外线照射消毒两小时。
3.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规范,加强手部卫生。
4. 隔离病室患儿的治疗护理工作应在其他患儿完成后最后进行。
5. 隔离患儿使用的体温计、听诊器、仪器设备等做到专人专用,每日按规定消毒处理。
6. 患儿使用过奶具要与普通患儿使用的奶具分开,进行隔离消毒处理后备用。 7. 患儿床单位,每日晨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8. 患儿更换的床单、包被、衣服放入医疗垃圾袋,并做好特殊标记送洗衣房单独洗涤。
9. 特殊感染患儿不得在新生儿洗澡间沐浴,应在隔离室用专用盆擦澡。用物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冲净晾干备用。
5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高危新生儿保护性隔离措施
1. 医护人员接触高危新生儿前按规范洗手。
2. 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接触患儿,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3. 医护人员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 床单位相对固定,每日晨起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5. 新生儿床单、包被、衣服随污染随更换。 6. 听诊器专人专用,每日晨起用75%酒精擦拭。
7. 仪器设备(呼吸肌、监护仪、注射泵等)专人专用。每日晨起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6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
1. 新生儿配奶间禁止非本室人员进入。 2.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小时。
3. 患儿所用奶具专瓶专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的奶瓶、奶嘴清洗后在微波炉内煮沸消毒15分钟后,放置于消毒柜干燥保存。
4. 消毒后的奶具要求清洁、干燥、无油腻、无污垢、无污物,每月随机做物体表面细菌培养,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
5. 微波炉每周用250mg/L含氯消毒剂里外擦拭。 6. 饮水机每月清洗消毒一次。 7. 每季度做空气培养一次。
7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病房奶瓶、奶嘴清洗消毒制度
清洗:
1. 按新生儿病房洗手规范将双手洗净。
2. 喂奶完毕,将剩余奶液弃去,剩余奶液不予保留。 3. 用清水将奶瓶、奶嘴洗净,瓶壁不可有残余奶渍。
4. 将奶瓶、奶嘴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水应没过奶瓶、奶嘴。 5. 配奶杯内、外清洗干净,放清水,以备消毒。
消毒:
1. 将配奶杯及盛有奶瓶、奶嘴的容器放入微波炉内。 2. 将微波炉火力调至高火,随时观察,水沸后煮15分钟。 3. 消毒后将配奶杯、奶瓶及奶嘴取出,放置在消毒柜烘干后干燥保存。
4. 每日晨起将所有奶具统一清洗消毒备用。
8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饮水机消毒方法
1、拔去电源插头,取下水桶,打开饮水开关,放去饮水机腔内的剩余水。
2、用酒精棉仔细擦洗饮水机内胆和盖子的内外侧。
3、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充盈整个饮水机内胆,留置10~15分钟。
4、打开饮水机的所有开关,包括排污管和饮水开关,排净消毒液。
5、用7~8升的清水连续冲洗饮水机整个腔体,打开所有开关排净冲洗液体。
6、将饮水机擦干,开关处的后壁用酒精棉擦净。
7、放一杯水,闻闻有没有氯气味。如有,再放水,一直到闻不出氯气味。
9 XXX医院儿科
2010年6月制定
新生儿洗澡间消毒隔离制度
1. 新生儿洗澡间禁止非本室人员进入。 2.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小时。
3. 婴儿洗澡顺序应遵循先一般后感染,感染患儿固定浴池。 4. 散包区与打包区明确分开,避免混用。
5. 患儿洗澡用台凳上罩一次性塑料罩,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 6. 擦澡用毛巾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7. 小换药用药液每日更换,容器每周
二、五更换并送供应室消毒。 8. 每日洗澡后的污物及时清理。
9. 隔离患儿洗澡更换后的用物要单独放置在有特殊标记的医疗垃圾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洗涤。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3篇
2.各科室要定期消毒,必要时随时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定期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3.无菌器械、用料、容器定期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初步消毒送供应室。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均应初步消毒、回收毁形或无害化处理。
4.无菌物品与一般用物、用过物品与未用过物品应分开放置。各种无菌包有明显标记、注明有效期,责任者,定位存放于无菌物品专柜内。
5.病人被服每周更换一次,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洗涤、消毒。出院、死亡病人的一切用品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
6.疑有传染病者,按常规进行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得带离病房或转借他人使用。
7.换药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严重感染伤口或非特异性感染伤口使用过的器械须立即消毒处理。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服)。
二、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再行清洗。
四、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五、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六、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七、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
八、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护理员放在盛有化学消毒剂溶液池内(无水池病房放置塑料桶内)浸泡30分钟后再用。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十一、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必须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三、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四、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五、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六、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必须先用多酶液浸泡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七、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八、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使用时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必须每锅进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
九、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十、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十
一、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十二、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十三、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两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十四、供应室室内组装间、无菌间必须每月做空气监测一次;各区域的物表、工作人员的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所有的监测必须作好详细记录,资料保存3年备查。
十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单独存放,并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周大扫除,室内、家具、用品彻底消毒,对空气物品表面,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8个/cm2。空气少于500个/m3。
2、每日通风2次,每日紫外线照射1小时,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有记录。
3、每日用消毒液浸湿的抹布擦拭全部用具,每班用浸有消毒液拖把擦地面l~2次。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5、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抹洗,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6、接生用的臀垫,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非一次性的,用后应用杀菌剂浸泡,刷洗晾干再用。
7、各类物品如体温表、剃毛刀、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形清洗、消毒或灭菌。
8、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2次清洗、消毒和灭菌并更换消毒液。
9、接生后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消毒。
10、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应标明时间,一切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日期。
11、产妇用卫生纸,必须高压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12、患者便器应固定使用,用后刷净、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生儿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清洁工作用湿式打扫,卫生工具应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应有醒目标志。室内不得有蚊、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二、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三、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婴儿抱出喂奶时照射),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
四、新生儿被服、尿布、洗澡手术等,以及和其他新生儿所接触的物品,均应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新生儿床套,每周更换二次,出院后更换被褥,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六、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哺奶前,应消毒小毛巾,产妇拭净乳头、双手。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煮沸消毒。
七、新生儿室注射器,宜推广用一次性注射器。
八、新生儿暖箱每周二次消毒,并更换水箱中水,蓝光器每日擦拭玻璃一次。
九、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新生儿无交叉感染,不应有眼炎、脐炎、脓疮等。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 护士上班做任何治疗时注意佩戴口罩,衣帽整齐。尤其在配液、 抽血、输液等治疗过程中。
2、治疗室及抽血室配液、抽血台面、桌面每日用500mg/l 含氯 消毒液擦拭消毒。(科内会随时检查消毒液的配制情况)。
3、止血带保证要一人一带,一人一巾,止血带使用后及时更换、 浸泡,避免多人用一带,浸泡后晚班负责捞出、洗净、控干。晚班负责更换及配制消毒液。
4、安尔碘消毒液开瓶后标记好开瓶日期、时间,超过7天后未用 者也不可再用。并且一瓶一用严禁新消毒液倒入旧瓶中使用。
5、医疗垃圾双层包扎运送,垃圾袋上明确标明日期、时间、垃圾 分类及所属科室,安剖瓶应装入纸箱内封好装入黄色垃圾袋内再按正确医疗垃圾处理。
6、治疗室、抽血室、输液室地面拖布专用,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拖 地,消毒液浓度为500mg/l,严禁在厕所水池内清洗拖布。
7、挂号台体温计护士需保存好,测体温者交押金,避免丢失。患 者用过的体温计注意用75%酒精浸泡消毒,体温计浸泡后30分钟捞出控干,放另一盒内干燥备用。
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二)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凡消毒物与未消毒物要严格分开并固定位置,用后物归原处。
(三)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手术者术前不换感染及隔离伤口。
(四)每次换药前洗手,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钳),一份无菌物品。
(五)换药车上常用的换药器械及敷料一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一次;启封的外用无菌溶液限24 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炎热潮湿季节每周一次)。
(六)换药室使用的敷料钳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敷料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敷料钳、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压蒸汽灭菌12次,并更换消毒液。
(七)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换药时污染敷料必须投入污桶。特异性感染伤口敷料由专人统一处理,换药用具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后洗净,送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消毒后,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八)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过氧乙酸擦拭换药车、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每周换药车轮上油一次。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换药前和晚夜班),空气细菌监测总数300个/m3。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4篇
3. 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 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 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 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 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 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10.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11.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用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5篇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备用。
七、工作人员必须作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检查身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八、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并保存监测报告。
九、输血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工作人员在早上消毒1小时,并由医院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菌落计数检查。
十、紫外线灯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超时必须进行更换,紫外线灯管每15天用酒精擦拭,并填写擦拭记录。
十
一、每日对工作室内的工作台面、椅子、地面等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做工作场所大清洁一次。
十
二、从外进入血库的血液要用10%消毒灵对血袋外包装进行擦净后才能放入冰箱贮存备用。
十
三、工作人员发血前,必须5%消毒灵洗手液擦洗双手。
十四、每周要用5%消毒灵对储血冰箱进行擦洗、消毒,由感染监控部门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培养结果应达到有关标准。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6篇
二、 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是,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三、 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日用品。
四、 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擦洗。
五、 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六、 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七、 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icu消毒隔离制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