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精选6篇)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第1篇

18.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学习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揭示课题。《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3.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注意与“取”字的区分。惊:左窄右宽。

4.学生练习书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齐读课题。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注意诗中“见”的读音。)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敕 勒

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牛羊怎么样?(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8.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辽阔无边)草低 见牛羊 动(茂盛肥壮)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

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3.情感目标:

(1)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愿意留心观察大自然。(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出示一张照片,用一个词来说说雾给你的感觉。(白蒙蒙、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5.认识生字“雾”。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上下结构,形声字。

二、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学生勾画本课生字词。出示相关词语:淘气、顽皮、桥梁、海岸、散步、甚至、不久、消失。

3.同桌互读字词。

4.指导写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于”字是独体字,第三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屋”:上下结构,第三笔撇要拉长,能藏住“至”。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课文中的雾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课文,学学生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交流:“淘气”、“顽皮”。学习生字: “淘” 比较: “淘”、“掏”注意右边的笔顺。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知道雾很淘气,那它是怎么淘气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它。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雾说的话

1.指名分节读课文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用直线划出来。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2.交流、理解重点句子。

出示雾的话,交流读一读,完成填空: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

指导学生用“这片雾真淘气啊,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说„„”的句式引读上述语句。

3.指导学生带着淘气顽皮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二)学习描写大雾时的情景的语句

1.雾要把这么多景物藏起来,这下,有意思的事发生了。让我们自己再读读第2—7节,想一想:这下出现了什么情况呢?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2.出示重点句式:“无论„„还是„„”“都„„甚至„„”。3.男女生交换朗读课文,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吧!4.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学习雾散时的情景

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现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词语:„„连同 „„ 连同„„ 3.除了书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哪些东西也露了出来呢?请你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雾,并且知道雾是个淘气而又顽皮的孩子,它会藏很多东西。

四、知识拓展:

自然界还有许多性格不同的孩子,他们是怎样的呢?请选一种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出示图片:风、云、雨、雪、闪电 板书设计: 大海

天空、太阳

都看不见了(淘气)

海岸、城市„„

自己

(都看得见了)

教学反思:

20.雪孩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了解故事情节。3.情感目标:

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学习重点、难点

1.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2.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课前教具:课件

生字卡片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板书“雪孩子”,齐读课题。

3.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4.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借助拼音朗读两遍课文,标好自然段。2.同桌合作,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提示正确朗读。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价。教师强调“着”的读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5.正音后同桌互相接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注意读准“累、柴、奔、烫、浑、淋、终”的读音。2.去掉拼音读。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三、仔细观察,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唱、谁、旁、浑”

1.教师示范写,强调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2.学生念笔画、笔顺。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尝试着写一写生字,每个生字写两遍。5.教师结合情况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在小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小雪人。

二、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4.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5.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7.自由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三、四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是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2.自由读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兔妈妈堆了一个怎样的雪人呢?

4.小兔子和雪孩子玩得快乐吗?勾画出相关句子。5.指导朗读,读出小白兔的开心。

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三)学习5-10自然段

1.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着急。)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又是怎样做的?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4.指名回答,抓住“冲、冒、抱”理解雪孩子的勇敢。

5.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读出雪孩子的善良、勇敢。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去哪儿了呢? 1.播放这一段的朗读录音,展示课件演示蒸发。2.理解重点词“飞”。

3.雪孩子会回来吗?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

4.指导朗读。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想一想,我们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

5.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交流。6.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拓展延伸

这么可爱、善良、勇敢的雪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再回来。“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美丽的云朵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椰、壳、漠”等8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巩固部首查字法。(2)练习根据词语描写景物,学会拟人方法描写事物。

(3)学习观察图片,学习写一段通顺的话,掌握容易混淆的字。(4)阅读故事《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学会思考问题,养成刻苦钻研的好习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修辞方法(拟人)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学习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背诵古诗。2.学会运用词语。学会独立思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习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生长着适合各自地形的植物,活动着各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第一组:海滩

椰树

贝壳 第二组:沙漠

骆驼

胡杨 第三组:高原

骏马

雪莲 第四组:悬崖

青松

雄鹰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椰

崖 4.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复习巩固查字典

1.复习。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的部首查字法的方法。2.出示课件,应用部首查字法做下面的练习。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3.老师讲解独体字部首的寻找方法。

师:如果独体字全字本身是一个部首的,就按照它本身的那个部首去查;独体字本身不是部首,则可以查它的起笔,把它的第一笔当做部首。4.小组合作,做练习。5.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 云开雾散

微风习习

冰天雪地

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

寒风刺骨

鹅毛大雪

电闪雷鸣 2.学生读词语。小组讨论词语意思。3.师引导解释词语。

师:在解释上面的词语或者描写时抓住描写的主体,看清它的特点,然后组织语言描写。如“云开雾散”主体是“云雾”,特点是“散开”。4.做练习,学生描述。例:“微风习习”: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阵春风吹来,香气四溢,风儿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5.总结表扬。

(三)学习拟人句。1.出示课件。(1)“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2)风拿了我的毛巾和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思考:句子写的事物主体是什么?(雾、风)描写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把雾和风当做人来写,像人一样做动作,有感情。对,这种手法就叫拟人。)

3.我们学习了拟人手法,能不能用它来写其他事物呢?比如“花”,同学们试着写一写。4.同学们汇报写出的句子。5.总结表扬。

第二课时

一、写话

1.(出示卡片)导语

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 2.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3.同学把自己编的故事讲一讲。4.读儿歌《小老鼠玩电脑》(课件出示)。5.写一写。老师巡查指导,注意标点。6.生读一读,评比,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展示台。

1.课件出示“展示台”里的词语。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老师指出四组词语中容易忽略写错的地方。第一组:“被”右半部分是“皮”,“泼”右半部分是“发”;“领”左半部分莫少点,“展”下半部分莫多撇,“步”下不多点,“瓜”下不少点。第二组:“纸、低”区别在下面一点,“士、土”区别在下面一横;“今、令”区别在下面有点和无点。

三四组:都是同音异体字,注意词语意义,不要写错。5.写一写,比赛谁记得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谣《数九歌》。“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的一种冬季节气。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即“冬至”的次日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2.出示课件歌谣《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1)教师范读。(2)学生试读。(3)师生对读。

3.老师简介歌谣含义,更好理解歌谣。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自由读、默读、赛读调动学生积极性。

4..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二、我爱阅读

(一)朗读欣赏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绕口令,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绕口令有什么特点。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或播放教学CD,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二)引导发现

1.教师放慢速度再次朗诵,引导发现现每一句读音相近的字。2.引导学生发现绕口令的特点(几个谐音的字反复出现)。

(三)练习诵读

1、鼓励学生尝试配上合适的节奏朗读。

2、学生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四)进行表演。

1、学生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教学反思: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第2篇

()()()()

hù wèi duì zhuāng yán yí shì yuè qǔ

()()()()

qún zhòng kǒu lìng lěng fēng mián huā

()()()()

shuǐ līng līng jié bái píng guǒ zǎo zi

()()()()

suí biàn liáng shi qì chē qiū jì

()()()()

gōng lù fēn fēn yáng yáng fù jìn

()()()

huán rào zhōng yāng xiǎo dǎo dào yìng

()()()()

qīng shā xiān jìng xiù lì xī yǐn

()()()()

yí piàn měi lì nán biān míng shèng gǔ jì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纱()环()季()岛()

沙()坏()李()鸟()

气()阵()令()员()

汽()陈()今()圆()

三、找朋友,手拉手。

随 仪 高 棉 附 苍 吸

式 梁 便 茫 花近引

四、连一连。

黄澄澄的 枣 一座座 树叶

水灵灵的 禾苗 一片片 凉风

绿油油的 稻子 一缕缕 山峰

红彤彤的 葡萄 一阵阵 阳光

五、按照课文内容填一填。

1.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棉花吐絮了,露出()的()。红玛瑙似的高粱(),好象在说:“()!”

2.清晨,太阳()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和()隐隐约约地()在湖水中。

3.敕勒歌 望庐山瀑布

敕勒(),()()(),()照香()生紫烟,()()穹庐,笼盖四野。遥看瀑布()()()。

天()(),野()(),飞()直下三()(),风()草()()牛羊。疑是()()()九天。

六、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着许多的石榴。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

石榴什么时候笑呢?力力给它唱歌,它不笑。力力给它跳舞,它不笑。力力给它讲笑话,它还是不笑。

秋天来了。树上的石榴慢慢地露出一排排牙齿,笑了。力力望着石榴,也笑了。

1.文中有()个它。

2.文中的它指的是()。

3.()来了,石榴笑了。

七、写话。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第3篇

三、请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14分)

1.用“充”组词并填空。(3分)

(1)( )的阳光和雨水,使植物生长得更快。

(2)服装颜色鲜亮耀眼,(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色彩的喜好。

(3)生活虽然忙碌,但我们过得很( )。

2.按要求写词语。(7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语重心( ) ( )步如飞 ( )不可言 手( )眼快

敛( )屏( ) 精神抖( ) 放( )无礼 手( )脚(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形容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 。

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四字词语: 、 。

十全十美(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 。

3.用“√”标出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欧洲 亚洲 湖州 北美洲 非洲

(2)雄狮 大象 梅花鹿 丹顶鹤 斑马

(3)果断 武断 斩钉截铁 当机立断

(4)粮食 水果 蔬菜 小麦 服装

四、请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一种境界耐人寻味。(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2.读了《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修改为:

3.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

4.只见大象面对着他,行了一个屈膝礼,好像是在道歉。(照样子,写拟人句)

五、请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填写序号)(4分)

①动作描写 ②肖像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描写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 )

2.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 )

4.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

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选自《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半夜,戏院散场了, ,走上了各自 。 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 ,传来一片 。(选自《威尼斯的小艇》)

3.《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小说《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21分)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7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1分)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用“ ”一词概括。(1分)

4.联系全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物的活动。(3分)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 ;看到 ;还看到 ……

(二)真理需要坚持(14分)

一天, 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吩咐 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这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发布 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许多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了真理,但因为缺少自信,而离开了真理。柏拉图坚持真理的勇气就源于对事实的(艰 坚)定信念。通往真理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想不被假象所迷惑,关(健 键)就看我们是否对真理坚持到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一帆风顺: 。

2.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2分)

3.哲学家苏格拉底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为什么拿出一个苹果呢?(3分)

4.读完短文,你觉得坚持真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与真理擦肩而过呢?(3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的感想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下来。(4分)

八、语言实践。(5分)

我们也是国家的小主人,关心国家大事理所当然。我近来搜集了两条新闻,我为你们简要介绍一下。

九、习作天地。(25分)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4篇

班别:姓名:座号:得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sǔnhónglóngtī

()失()伟玲()()透

guīwùqíqūchóuhân

()宝任()()()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liànɡliánɡ)的损失。.

2、班长马宝玉沉着(zháozhuózhe)地指挥战斗。.

3、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qiāoqiǎo)然落地。.

4、最后一分钟是旗杆(ɡānɡǎn)——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三、下列各组四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不可估量众星拱月举世闻名天南海北

B、奇珍异宝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

C、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醉骨昂首庭胸

D、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悬崖绝壁热血沸腾

四、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我们讨论并听取了这次报告。B、诚实、谦虚是李刚同学的好表现。

C、大地被朝霞染得一片金黄。D、我们要关怀集体,热爱国家财产。

五、判断。(4分)

1、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2、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一直激励青少年成长。()

3、圆明园是由万春园、迎春园、长春园组成的。()

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烧掉。”从这句中人们看到了强盗的罪行。()

六、选词填空。(4分)

屹立耸立眺望仰望

1、我们的祖国像巨人一样()在世界的东方。

2、我站在山顶上()着远方。

不但„„而且„„如果„„就„„

虽然„„但是„„无论„„都„„

1、这件事()过去很久了,()还常常在我的心里翻腾不已。

2、()怎样的生活环境,仙人掌()顽强地生长着。

七、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3分)

1、夜幕笼罩了房屋、树木、大街、小巷。

改把字句:改被字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

八、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后归类(填序号),再写一个同类的词语。(6分)1

①()()图治②()危不()③众志()()④同()敌()⑤奋发()()⑥舍()取()

1、有关发愤图强的:、2、有关团结一心的:、3、有关勇敢顽强的:、九、语文实践。(2分)

在本组课文学习当中,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圆明园的毁灭》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 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1、“侵”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损坏()雄伟()宝贵()吵闹()

4、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再找出与“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相呼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2分)

5、上文最后一句话该用()的语气来读(2分)。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什么?(2分)。

二、阅读片段,回答问题。(18分)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①)的敌人,眼看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有十米宽,水流湍急,河上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立即行动,没有架桥的器材,他们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进冰冷的急流中,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长看到“桥”还不稳,说:“还缺桥腿,我们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同志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

们(②)在十一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长大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请给短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2分)

2、“湍”字是()结构,音序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共()笔。(2

分)

3、用“√”给文中标有①②的地方选择最恰当的词。(2分)

① A、逃跑B、逃窜C、逃脱

②A、浸B、站C、走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个小标题(3分)

追击敌人→()→()→()

5、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3分)

6、这是一座什么桥?是怎样架起来的?(3分)

7、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说说。(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一、小练笔(5分)

1860年10月18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圆明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灰烬。你认为现在该不该要重建圆明园呢?为什么?请用80-100字说说你的理由。(5分)

二、习作。(35分)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5篇

ɡūliánɡxiāohuǐzhuǎnyízhuìluò

()()()()

ɡuībǎoyǎnhùháomàijìnfàn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再接()()任重()()舍生()()

众志()()披荆()()力挽()()

三、用直线搭配词语。

不屈不挠的 精神 感情 软弱

不可磨灭的 障碍 性格虚弱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第6篇

一、试卷分析及存在问题:

本张试卷共有九道大题,题量不多,但试题的形式很全面,考察的知识也很全面,包括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句等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第一题为看拼音写汉字。还有的同学不细心读拼音,只粗略的看一眼就想当然的去做题。还有的同学同音字用错。

第二题为找朋友用线连起来。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会认生字的掌握能力,学生答的不错,没有丢分的现象。

第三题为比一比组词。考察学生区分形近字的能力,除个别学生组词写错字外,大部分学生答的都很好,其中“即”和“既”出错的多。

第四题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单元的课文要求背诵的少,所以学生做这类题有点吃力,有一部分学生是凭印象填上的,答案不准确,最多的同学错了十一个。

第五题为按要求填空,考察的是学生对部首查字法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答的很好,有个别同学没弄清“再查几画”是什么意思,虽然平时已重点强调过很多次,可还有学生填的是总笔画数。

第六题为选字组词,考察的是学生对同音字运用的掌握情况。这道题学生丢分最多,以后在常见的同音字的用法上还要加强训练。

第七题为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因为这三个多音字平时都重点强调过,所以学生出错的很少。

第八题为阅读题。这道阅读题内容很好理解,后面有五个问题,其中第3、5小题稍有些难度,也是学生答的最不好的两个小题,主要原因还是对短文读的不透,理解不到位。

第九题为看图写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写话,但有的同学写的太少,一两句就结束了,还有的同学想到哪写到哪,上下句根本就没啥关系,更提不上有条理了。王丽莹、王鑫晨、杨云鹏、杨然写不错。

三、提高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字、词、句,让学生掌握牢固,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阶段检测。以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3.要多进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引导教育学生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要求学生积累名言、谚语、成语、古诗,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精选6篇)二上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第1篇18.古诗二首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会认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