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管理与应用
erp管理与应用(精选8篇)
erp管理与应用 第1篇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实验教学是从理论教学到社会实践的中间环节,是缩小理论与实际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的缺陷,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明显的。其具体表现为: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未安排实验,缺乏专业实验室及相应的硬件、软件配置等。因此,造成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模糊,对理论知识有用性产生怀疑;对说教式、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反感,并由此产生厌学情绪与逃课行为;加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和好高鹜远,用人单位也不太满意等。有些高校管理类专业虽然也安排了一些实验环节,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对管理实验教学的认识模糊,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重书本知识、轻务实能力;管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层次较低,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实验内容附属在课程中,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验证性实验多,创造性实验少;管理实验教学设施与手段落后、陈旧;管理师资中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老师很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改革,而且也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的管理人才。西方发达国家对管理人才的培养,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更致力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著名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相继开始建设了经济管理(IT)实验室。美国许多大学商学院广泛使用管理模拟,从事管理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而且经常开展全美或地区性的管理模拟竞赛。前几年我国一些大学也组织学生进行电脑管理模拟竞赛,但把管理模拟用于教学上目前还处于认识和推广阶段。到90年代中后期,国内许多高等院校才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管理专业的专门化实验室。在工商管理教学中,以前我们也开展了“案例教学法”,并建成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这些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就显得现有管理教学方式仍然过于单一,口径太窄。所以,必须从我做起,找到出路,勇于创新。“管理模拟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方法,能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值得探索和实践。虽然管理模拟教学在大学管理教育中会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它必将在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管理人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商管理实验教学新的解决方案———“ERP模拟实验室”实验室是管理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理论到实践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在管理学院如何建立实验室,实验室在管理学院如何发挥作用,需要我们认真的讨论和研究。由于历史原因和思想观念的制约,管理实验室的定位始终不够明确,自身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发展后劲。同时,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和市场竞争的风险性,不可能提供完整的、动态的管理环境,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进行实践性尝试,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品化企业管理软件建立管理实验室则使这种尝试成为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在社会、经济和管理等各方面突飞猛进,而且在高等院校也提出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的要求。
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有了结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平台。所以,建立综合性的管理(IT)实验室提到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在这个阶段,实验室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不仅涉及个别的专业建设,而且涉
及这个学科,甚至是学院的整体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实验室总体规划和建设显得十分必要。结合我校的情况,我们采取了自上而下规划和自下而上建设的整合方式。自上而下即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和管理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计划之中。自下而上即从现有专业、学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出发,提高重点建设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在原“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建设了面向整个企业资源管理的“ERP模拟实验室”。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供的企业整体经营解决方案,在功能上实现了一个企业具有的各类资源的系统与综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新里程碑。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企业旧的管理模式的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应该学会掌握和熟练运用的。
典型的ERP系统的框架可划分为七大组成部分:物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它涵盖了目前管理学院大部分管理类专业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ERP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整个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搭建一个更新、更高的改革和发展平台。通过拓宽实验教学环节口径,引进面向整个企业人、财、物、供、产、销的管理应用软件,为教师进行管理教学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激发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实践方法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特别是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综观企业的全貌,模拟企业的运作,使企业管理教学与未来的工作实践有良好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角度来看,由于现代管理学科具有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等特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实验模式,使得学生难以将分散在专业课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而通过ERP系统来实验模拟动态现实管理环境,可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采用先进的ERP管理软件构建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管理运作环境,可使学生有一个比较完善、实用的实践环境,学习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操作,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过渡。
erp管理与应用 第2篇
【中文摘要】供电行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依靠电力的支持,因此,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动向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供电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企业对设备资产的持续投资行为。近年来,随着电网改造速度的加快,电力企业的设备资产规模迅速扩大,面对如此迅速增长的设备资产规模,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一直是供电企业不断追求的经营管理目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供电企业提高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尤其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更能发挥良好的作用。ERP系统作为国际认可、很多成功企业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供电企业近些年也开始尝试采用ERP系统进行对设备资产进行全周期的管理。运用ERP是当前设备资产管理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化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电力体制改革和国网公司“SG168”建设为背景,根据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自身特点,将经典的ERP管理思想引入到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当中来,分析了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及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并以S供电公司ERP项目建设为实例,讨论了ERP设备管理模块在设
备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对ERP实施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提升和设备资产全周期管理的优化加以分析和验证。最后对ERP在供电企业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英文摘要】The electric power business enterprise is the importa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pillar, there is count for much func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The electric power business enterprise has to be built up the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 system of[with] n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reducing a person to increase an effect, the
exaltation labor rate of production, the exaltation management level,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raise science and accuracy of the decision,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that raises a business enterprise turn, adapting a market economy to
request to produce a characteristics with electric power.Face current compete increasingly vigorous global integral whole to turn a market, business enterprise is realization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of target, by all means information-based begin from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but the ERP Be a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terrace of the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was pay attention to by more and mor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arry out.The ERP gathers the forerunner’s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management thought in the whole body, didn’
t make each business process inside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sew to link up smoothly, rais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the business accuracy thus, become the movement mode of the modern business enterprise.This text with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reform and the State Grid “SG168” construction for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power supply business enterprise property management of oneself characteristics, lead the ERP management thought of the classic to go into to the power supply 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in the middle,analyze the power supply 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of present condition and main existence problem, and take the S power supply company ERP item construction as a solid example, discuss the ERP
equipments a management the mold piece to manage aspect in the property of application, to ERP implement after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information-based to manage of promote to manage with the equipments property whole periodses of excellent turn to take into analytical with verification.Carried on summa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wer supply business enterprise to the ERP finally, and put forward own suggestion.【关键词】设备资产管理 ERP 供电企业 信息化
【英文关键词】The equivment property manageERP
Power Supply CorporationInfomationization
【目录】ERP系统在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备注】索购全文加:1.3.9.9.3.8848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摘要4-5
研究背景10
路11Abstract5-61 绪论10-141.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11-141.3 研究思1.4.1 设备管理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信息化研究现状11-12
现状12-14
14-151.4.2 国内外供电企业ERP 研究应用2.1 企业信息化概述2.1.2 企业信息化
2.2 ERP 系
2.2.2 2 理论综述14-242.1.1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14的内涵14-15统理论概述15-212.1.3 企业信息化的作用152.2.1 ERP 的核心思想17-18
2.2.3 ERP 的主要作用ERP 的发展阶段18-20
20-21
21-24
212.3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与方法2.3.1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和内涵2.3.2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21-222.3.3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方法22-24
信息化发展分析24-33
状及问题分析24-283 我国供电企业设备管理的3.1 供电企业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现3.1.1 电力行业特点24-253.1.2 供电企业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现状25-26
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26-27
理存在问题分析27-283.1.3 供电企业信3.1.4 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管3.2 ERP 系统在我国供电企业信息化
管理中应用现状分析
性分析28-29
29-30
30-31
31-33
33-44
33-3528-333.2.1 供电企业实施ERP 的必要3.2.2 供电企业实施ERP 的意义3.2.3 ERP 系统在我国供电企业应用现状3.2.4 ERP 系统在设备资产信息化管理中的优势4 基于ERP 的S 供电公司设备资产管理应用分析4.1 S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ERP)简介4.1.1 S 供电公司ERP 实施背景33-344.1.2 S
4.2 基于ERP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及原则34-35的设备资产管理应用分析35-40
块简介35-37
37-40
40-424.2.1 ERP 系统设备管理模4.2.2 PM 设备管理模块应用分析4.3 通过ERP 实现资产设备全周期的信息化管理4.3.1 固化管理模式和流程
4140-414.3.2 明晰设备和资产联动关系
设计阶段41-42
424.3.3 设备资产变动管理源头延伸至4.3.4 积累历史数据,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型4.3.5 建立基于ERP 系统的规章制度加强内控机制4.4 小结42-44
44-545 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管理ERP 应用5.1 S 供电公司ERP 实施效果及分
5.1.2 ERP 在设备资的效果分析与启示析44-495.1.1 总体评价44-46
46-47产管理中的效益分析
竞争力47-48
48-49
49-545.1.3 信息化提升电力企业核心5.1.4 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5.2 ERP 在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启示与建议5.2.1 ERP 实施过程中风险防范49-525.2.2
ERP 在设备资产管理应用中的建议52-54
54-56
56-58
erp管理与应用 第3篇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房地产和汽车等支柱产业整体下滑,中国经济迎来了“寒冬”,而且,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尤其是能源、重工、钢铁等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点带动的形势下,降本增效成为面对不利环境,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其中,科学的物资管理已成为企业实现成本管控的关键因素之一。
1 物资管理的概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物资管理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成本控制的“心脏”,因此,物资管理需要专业化的采购、仓储和物流控制系统。国际上对于物资管理的认知通常是站在管理整个供应链的高度: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物流管理。这三大领域跨越了企业管理中的产、供、销模块。供应商和客户在供应链中不同角色和作用通过不同的业务数据控制,并借助辅助工具(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标签、纸质标签等)作为业务传输控制的纽带,以便在实际生产中高效、便捷的作业,实现物料与信息在相同的业务链下、不同的作业环节中交互与传递,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物资管理系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特别是最近几年,B2B、B2O、P2P市场快速地发展集团内部的电子商务,而且新的营销模式已经在企业内部崭露头角,对企业内部的物资管理系统的实物配送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能够按客户所期望的时间和地点交付其所需要的商品,同时实现及时、便捷、准确的业务处理,一定需要一套依靠互联网通信、集成度高、业务处理效率高、实施成本低廉的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在新形势下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 ERP管理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企业生产关注的焦点是控制生产、扩大销售、降低成本、赢得订单,通常对企业内部原材料质量、价格、服务等全面细化的管理,在企业赢得订单的同时如何控制质量、降低价格、快速交货就显得极其重要。生产制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过程,要以最佳的质量在最合适的时间里产出适合的产品并节约成本,那么最好要有一套全局性的ERP管理系统,同时对ERP系统业务流进行调整与改进,使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产能相匹配。企业需要对ERP系统在采购计划、物资控制、业务配给等技术层面进行深化改进,同时在业务处理方面需要有一个全面、快速、准确的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系统改进对数据的实效性和业务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要确保信息系统数据与实物一致,需要借助无线射频技术、移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自动化技术,在陆地仓库、油田作业平台、终端处理厂等现场实时通信,确保基础业务数据处理与信息系统一致,从信息化的角度实现生产物资管控细化以及ERP系统的深化应用与拓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也越来越依赖于全球采购,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上线信息系统,期待高端软件及知名公司咨询、指导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越发清晰地发现,信息系统始终只是管理的辅助手段,企业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与改造是有效提升效益、节约成本的方法。所以,国内对于信息系统的认知和应用理念也开始发生悄然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由最初的把上线一套高端ERP系统作为宣传手段表明自身跟上时代浪潮的想法,转化到更加务实地深思如何深化应用本企业信息系统,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总体成本,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上。
摘要:物资管理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成本控制的“心脏”,控制物资流通则是资金管控的关键。而专业化的采购、仓储和物流控制系统——ERP管理系统能够提高物资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物资管理,成本管控,ERP
参考文献
[1]J R Tony Arnold,Stephen N Chapman,Lloyld M Clive.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Management[M].Upper Saddle River,NY:Prentice Hall,2008.
[2]刘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油田建设[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7).
[3]冯东风.SAP系统MM模块在物料管理上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
[4]万娟.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erp管理与应用 第4篇
关键词:ERP;安全管理;监控
中图分类号:X9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ERP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ynamic security Management Monitoring Pan Zhenxiang
(China Petroleum Jilin Oilfield Company Mining Business Services Department,Songyuan138008,China)
Abstract:Development status of ERP,ERP establishing principle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eatures described,unique function of dynamic security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targets.
Keywords:ERP;Safety management;Monitoring
一、ERP应用现状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当今世界上制造业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系统。ERP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核心,并且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西方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的结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尤其是易燃、易爆的石油化工企业,通过ERP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在企业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ERP主要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与此同时在资源管理与流程管理方面又互为补充。企业在应用ERP时,处理办公事务的流程和方式没有改变,是导致ERP不能释放其潜能的原因之一。因而,企业必须将ERP理论应用于实际,理顺业务流程,符合客观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二、ERP动态安全管理监控系统
(一)安全管理系统特征
ERP作为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一,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宗旨,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集成的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这些都对其重要功能之一的安全管理产生深刻影响。ERP环境下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安全管理系统对其他系统的所有最底层安全数据的直接处理、安全数据的采集和获得是高度集成的;以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为例,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水、电、瓦斯、压力和温度等情况进行动态检查,并检测到的各种数据及时输入系统,保证信息数据实时性,实现对现场的动态安全监控;安全管理系统运行时受到资金、人员组成以及装备的限制,具有整体性特点;植入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
(二)独具特色的动态安全管理监控功能
ERP先进的管理模式与信息集成合二为一平台使得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具有独具特色的动态安全监控职能,以石油化工企业为例进行说明:
1.实时的安全信息。ERP支持实时数据动态采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信息大量地来源于生产现场,必须对诸如水、电、瓦斯、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等情况进行动态数据采集,实现数据处理与作业同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汇总分析,为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安全监控、领导现场指挥生产或采取安全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
2.安全管理与生产运行依存关系。企业的安全计划与生产计划、安全设备与设备管理、安全人员及人员岗位与人力资源、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安全费用与财务核算等都是直接相关的。借助ERP的信息集成平台,使得企业安全管理与产品生产实现实时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有利于协调化工产品的生产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的合理调度,发挥安全管理系统应有的监控职能。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预警性。防患于未然是该安全管理系统功能之一,这是区别一般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素,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不能局限于事后分析,而要使安全监控过程前移,借助知识学习、经验规则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供预警机制。强化安全意识,防范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网络技术,使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信息传输和及时接收系统反馈的安全信息。
(三)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目标
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功能目标主要有:对于各种重大危险源的实时跟踪监控、应急服务、应急救援资源的统一指挥调度,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安全生产信息监督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有效方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实现重要场所视频实时监控,指挥与被控对象畅通的双向通讯功能,危险因素的自动控制和及时报警,监测过程实现历史纪录、分类统计、数据处理等功能。
三、结语
erp管理与应用 第5篇
——中国石化ERP应用状况调查
中国石化从2002年开始实施ERP系统建设,目前已实现了70余家企业上线,ERP系统已经成为上中下游业务板块追求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最近,ERP支持中心通过对集团公司上中下游有代表性的3家企业ERP现场调研和55家企业书面调研,初步掌握了目前上线企业ERP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企业ERP系统应用的基本估价
在总部ERP项目管理组相继开展的ERP项目建设质量检查、系统上线验收、企业应用情况后评估、在线应用支持、远程系统监控和系统调优、应用情况检查通报等相关措施的推动下,ERP系统整体上看运行稳定,企业大部分业务能够按照上线时设计的流程在系统中运行,部分业务板块ERP系统应用取得明显成效,ERP系统成为这些板块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平台。
1.系统运行总体平稳,设计流程基本启用,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从ERP系统覆盖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范围、系统业务处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企业对ERP系统的依赖程度三方面来衡量,油品销售企业ERP系统覆盖了进、销、调、存等企业核心业务,有效解决了过去进销存动态信息传递不及时、控制手段落后而造成的对业务过程监控不到位、对市场控制力弱等问题。炼化企业ERP系统上线以来,系统应用工作逐步融入企业财务、销售、供应等主要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为部分专业职能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油田企业的财务、供应、销售、投资计划等经营业务主要基于ERP系统展开。
2.在堵塞企业管理漏洞、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炼化企业对通过ERP系统采购费用、检维修费用和相关管理费用的控制,变过去的事后控制为现在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效果明显。油田企业对提升投资计划管理和控制能力产生了明显作用。销售企业通过应用系统价格、信用、库存控制功能,加强了辖区市场的控制力。
3.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了总部职能部门、事业部对同类企业重要业务处理的流程,使总部的管理意志和要求在系统中得到固化和体现。油品销售事业部实现了企业对客户已售未提数量的控制和代保管费用收取,实现了财务资产核算和实物数量统一管理。物资装备部加强了对企业供应渠道和价格的统一控制。炼油事业部通过推行N+1方案,规范了生产计划流程,贯彻了对生产的“日统计、旬平衡、月结算”管理要求,提高了生产计划的执行控制力。一些不规范操作通过ERP系统得到有效遏制。如油品销售企业涨价前的突击销售、已提未售、无信用赊销,炼化企业期末人为调节半成品成本,油田企业预算外项目及费用支付等现象,都得到了有效禁止。
4.快速适应和支撑了总部、企业推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变革。在国家新会计准则推行、燕山和齐鲁分(子)公司合并等重要事项调整中,ERP系统做到了快速的适应性调整。化工销售分公司、催化剂分公司为总部实施化工产品销售和催化剂生产的专业化重组改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油品销售企业更好地实现了财务一级核算和全省统一纳税,以及省、市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的调整。ERP系统还有效支撑了总部推行的炼化企业机构扁平化改革和所属企业的资金集中化管理。
二、ERP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集团公司内部企业ERP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在目前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下,部分业务不能按照设计流程及时在ERP系统中进行处理,导致系统信息不能及时真实反映实际业务。
1.现行投资计划管理方式影响ERP系统应用。2.受油品配置计划管理方式和生产计划、运输计划实际操作变数影响,炼化和油品销售企业ERP系统库存数据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和真实的反映。3.ERP系统上线后,一些管理部门仍然延续原有的工作方式,影响了一些模块的应用效果。4.中国石化总部、企业及企业内部部门间业务集成的整体意识和观念不强,致使ERP系统企业之间和功能模块之间的集成应用效果不能显现。
(二)内控制度和ERP应用及企业实际业务结合有待加强,影响企业ERP系统应用。
1.部分内控制度要求的控制点存在ERP系统线上审批和线下手工审批并行现象。2.部分企业无法按内控要求打印全部ERP系统账簿和凭证。
(三)ERP系统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日常业务处理及管理需要,部分业务还不在系统中处理,ERP系统在部分企业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1.调查中发现,目前油田企业勘探、开发、生产等核心业务活动中产生的价值量数据可以在ERP系统中进行管理,但与价值量数据同步产生和变化的实物量数据则只有部分进入了ERP系统。2.调查中还发现,ERP已上线的部分企业内部个别单位及产品还没有纳入ERP系统进行管理,业务处理仍然游离于ERP系统之外。3.企业普遍认为ERP系统不能直观地展示管理层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报表,加上SAP系统业务术语与实际差异较大,以及系统操作相对比较复杂,致使企业领导、企业部门负责人基本不使用ERP系统。
(四)ERP应用管理和支持力度不够,存在不少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和规范应用的隐患。
1.中国石化机关总部有关部门推广应用的其他信息化项目没有充分考虑与ERP系统的应用集成,影响ERP系统的深层次应用。2.ERP系统与相关系统的接口存在运行速度慢、数据堵塞和丢失现象。3.ERP系统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ERP上线企业均能按照总部内控流程和ERP运行规范的要求执行ERP系统日常监控的工作,但监控的效果却并不明显。4.缺乏ERP系统软件版本控制机制。目前软件系统版本控制和开发测试服务器的管理还不够健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存在隐患。5.系统垃圾数据需要进一步清理。垃圾数据的存在会浪费系统的存储空间、增加用户操作复杂性、降低系统数据质量,降低系统响应速度。6.总部开发、测试系统与企业生产系统之间配置差异大,不仅给企业开发、测试工作带来困难,而且威胁生产系统的安全。7.部分企业ERP支持中心支持和管理职能发挥不够,ERP系统专项运行维护费得不到落实。
三、深化ERP应用的一些建议
1.高度重视ERP上线企业系统应用的管理工作,把ERP深化应用纳入总部、企业重点工作。
企业要求总部加强对ERP应用工作管理的呼声较高,认为深化ERP应用,管理比支持更重要。一是要在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开展信息化教育和培训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建议通过有组织地开展信息化培训活动,逐步使各级领导树立共享、协同、透明、高效的信息文化和信息化意识,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思维、技术和手段,及时解决企业ERP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用好企业ERP等信息系统。二是针对目前总部、企业两个层面不同程度存在的ERP应用部门责任不明确、职责不落实、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的现状,总部、企业要迅速成立ERP应用领导和日常工作管理组织,明确ERP应用归口管理部门。同时要研究建立总部、企业各部门之间日常ERP应用管理工作的机制,及时解决ERP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研究制定ERP应用目标、应用规范等工作,使上线企业ERP应用工作有目标指引,有前进方向,有规范要求。四是加强ERP应用考核,促进ERP的深化应用。
2.做好ERP系统提升和调优,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建议总部对近年来开展的ERP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认认真真的“回头看”工作,重点回顾和检查这几年ERP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ERP系统与企业实际业务需要之间的差距,认真规划和安排好下一步ERP系统提升和调优工作。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油田企业ERP系统没有涵盖勘探开发实物量等重要业务信息,ERP系统提供的信息不能够满足油田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和预算管理需要等,建议对油田企业ERP系统定位组织讨论和研究。二是部分企业存在的内部个别单位、部分产品没有纳入ERP系统进行管理问题,要逐家组织企业梳理上报。三是要抓紧研究解决SAP系统管理报表不直观、销售计划在系统中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降低项目建设对应用带来的影响。四是要坚持信息化建设“五统一”原则,严格项目统一规划和归口管理。总部各事业部和职能部门在推广应用信息系统时,要强调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观念,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避免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五是加强对ERP系统的硬、软件管理工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尽快组织SAP和相关咨询公司研究解决总部开发、测试系统与企业生产系统之间配置差异大,威胁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电子商务与ERP接口、银企直联中存在的速度慢、数据丢失等问题,加强对企业ERP系统预防性维护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研究ERP系统软件版本控制机制,制定清理系统垃圾数据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3.解决当前影响ERP应用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问题。
调研中发现,一些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工作习惯等具体问题,在企业ERP上线后不断显现和暴露,对ERP系统应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这次调研中发现的现行的投资计划管理方式问题,油品配置计划和生产计划、运输计划之间的管理方式和衔接问题,油品销售企业的库存赤字问题,销售企业与生产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设备部门与物装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少数专业管理部门强调手工账不认同ERP系统账问题,以及检查工作仍沿袭老的习惯和方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导致ERP系统数据不及时、不完整以及线上线下“两张皮”的重要因素。建议对这些具体问题,组织专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推进ERP系统与内控制度的融合,使ERP系统成为内控制度的重要支撑,形成ERP系统与内控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
为促进ERP应用与管理相结合,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离不开的核心信息系统,应该深入研究ERP系统如何全面支撑内控制度和体系问题。从加强内控管理的角度看,一旦内控制度嵌入了ERP系统,流程、控制点、权限就可由系统控制,可以大幅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内控执行情况的发生。建议一是在ERP系统中全面梳理流程控制点,能由ERP系统控制的则采用系统控制的办法,不能由ERP系统控制的则采用手工控制的办法,避免系统、手工双重控制造成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针对目前内控制度要求少数控制点与实际业务操作不相符的问题,研究如何将需要控制的权限合理授予不相容岗位人员,达到既实现有效控制,又方便企业实际业务在ERP系统中的操作的目的。三是总部要明确规定企业在对内控制度进行细化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保证内控在同类、同规模企业的一致性。四是要研究确定如何利用ERP系统进行内控检查的方式和手段。五是尽快制定出专门针对ERP系统特点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做到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
5.加强企业ERP支持体系建设,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ERP项目管理模块应用指南 第6篇
前言:公司ERP系统项目管理模块于2016年1月上线试运行,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项目管理模块,现编写一份应用指南,对项目管理的框架和流程,以及部分注意事项做了简要的描述,更细节的操作方法请见《ERP项目管理操作手册》。
第一阶段:项目立项前的准备工作
1、项目调研
文档:项目调研报告及项目建议书
2、项目策划
文档:项目计划书(计划内容:项目成本、进度、成员、实施预期效果)
第二阶段:项目立项及核准
1、ERP系统新建一个项目(基础信息)
项目基础信息至少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客户信息、域、项目经理
2、项目WBS分解
WBS分解的结构层次为“项目—子项目—活动”,其中子项目可以为多级,活动是最小单元。活动页签内可添加任务。
WBS分解的基本结构为三个阶段: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及总结。
项目立项阶段应上传提供的文档:项目调研报告及项目建议书、项目计划书。
WBS分解时,应明确各活动的计划开始和计划完成时间。
3、选择项目组成员
项目经理在立项阶段应考虑本项目的参与人员,以及对本项目由有管理职责的人员,并赋予他们相应范围的访问权限。
子项目经理和活动的访问人员可以由上级子项目经理来指定。
4、项目预测,生成预算
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经审批后生成项目的预算。
项目成本预测应符合公司经营目标及全面预算目标。
项目预测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调整需要生成新的版本,经审批后,设置为最新的活动预算,替代原有的版本。
项目预算从采购申请环节开始,控制整个采购阶段(包括采购订单)的费用不超过预算。
项目预测分材料费、人工费、固定资产等成本元素。
项目预算控制规则:按成本元素分别控制各类成本,总和受总预算控制;如需控制项目内某活动的成本,则其预测成本应分解到该活动或者该活动的上一级子项目。
5、项目核准
上述步骤均完成后,由项目的负责人将其在ERP系统新建的项目提报给公司项目管理组,由项目管理组对项目进行核准。
三、第三阶段:项目实施
1、项目活动下达
项目核准后,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内各活动点击下达。
2、提报采购申请
根据项目需要,提报物资采购申请和非零件采购申请。
所有采购申请行均需关联到对应的项目活动。
一份采购申请单可以有若干个申请行,但应同属一个采购类型,以及同属一个项目。
对没有初始价格的采购申请行,应由采购申请提报人给予估价(提示:注意含税价和不含税价的区别;注意选择税率)
采购申请的审批人员可以修改或删除申请行的内容。
3、采购阶段
采购申请单批准后,即进入采购阶段。
物资采购类,由商务部采购员按照既定流程进行。
非零件采购类,分两种情况:一种由公司经营部负责招投标或询比价(原则上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合同);一种由各部门计划专工负责询比价和采购(原则上含费用在5万元以下的生产零星项目,如外委加工)
由经营部负责招投标的项目:采购申请人由采购申请行生成项目合同启动申请,填写项目合同启动申请的相关内容,及推荐供应商(如有需要),完成审批流程;之后的招投标(询比价)和合同签订由公司合同管理专工完成;合同签订完成后,由采购申请人所在部门计划专工将采购申请行生成采购订单(提示:采购订单的金额应于合同内容相符)。
生产零星项目,可不走公司合同管理的,由各部门计划专工负责询比价和采购,操作步骤是:采购申请→询比价→采购订单。
4、物资领料和非零件采购接收
物资领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工单的领料(WO物料申请);一种是非工单的领料(物料申请)。物料申请行应关联到项目活动,工单因为已经关联到项目,则不需在行上再进行关联。
物资领料应先查询是否有库存(包括标准库存和项目库存,项目库存是指为项目采购入库的物资)。如为标准库存,在领料行选择为“库存订单”
(领料行关联到项目活动后,默认是“项目库存”)。
非零件采购接收:必须由有采购权限的人来接收(各部门计划专工);如不是一次接收完成的采购项目,如外委维护项目的月度付款、分阶段验收付款的项目,注意接收时的数量要填写正确;非零件采购订单接收后,由该业务负责人在订单接收页面,填写接收的具体内容(如月度付款的明细),确认签名后,由其部门经理和财务会计再确认签名,最后由计划专工对此单进行确认。
供应商发票登记和匹配采购订单。对于分次接收的非零件采购订单,要注意发票匹配的接收号。
5、项目事件记录
主要会议纪要、项目阶段汇报文档、项目变更记录、党建班建活动记事等。
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事件记录。
6、项目角色关注点
项目经理应经常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目标情况,发现与目标有偏差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各子项目经理和活动负责人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给予关注。
职能管理部门按公司规章制度对项目履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的权力。
四、第四阶段:项目验收及总结
1、项目验收
文档:《项目验收报告》
2、项目总结 文档:《项目总结报告》
3、项目评价
分为项目自评和项目管理组评审。项目评价依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效益(有效的试验报告、评估报告等)、文档、团队建设等方面。
ERP原理与应用 第7篇
2011-9-6 6:50:56来源: 卓越亚马逊
《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规划教材: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专业)》作者欧阳文霞,ISBN9787115250629,定价¥29.00,近期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BTC电商网小编为整理推荐《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规划教材: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专业)》的内容概要、作者介绍、在线阅读等最新电子商务图书信息,比较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规划教材:ERP原理与应用(电子商务专业)在卓越网、当当网等网上书店的价格折扣,帮助大家了解和购买!
内容概要
《ERP原理与应用》由欧阳文霞主编,从ERP的核心思想出发,以ERP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
介绍了ERP的计划层次、ERP各功能模块的框架体
系和业务流程,并论述了ERP实施的相关步骤和注
意事项。全书共分为9章,包括ERP概述、ERP的层次结构、ERP的财务管理系统、ERP的生产控制
系统、ERP的物流供应链系统、ERP的人力资源管
理系统、ERP的质量管理、企业信息化集成和ERP
实施。本书安排了丰富的实训内容,可登录企业信
息化实训平台进行模拟操作,网址为www.paas.so,用户名为999,密码为888888,登录后选择“管理员”。
本书配有大量的图表,通俗易懂,架构清晰,既可
作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计算机、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亦可作为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也可供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和实施ERP参考。
编辑推荐
erp管理与应用 第8篇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加快了社会现代化进程, 高等院校在我国信息化发展中, 人员素质普遍较高, 计算机的应用相对成熟且水平高, 普遍依托于校园网络建立了OA系统、教务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 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教师和学生, 为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在发展中也逐渐显露出管理信息化自成体系的弊端, 需要一个集成化的系统来保证高效运行。
一、高等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 除一些知名高等院校发展较高外, 其他普通高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学校本来由几所不同的学校合并而来, 面积增大的同时, 也出现了好几个校园。为加强管理, 在内部也开发出了校内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图书管理等各类管理系统, 但这些系统大都还是各部门自主建设, 没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标准, 没设立统一标准信息编码、数据字典和数据接口。客观上造成各部门间的数据信息难以共享和交换, 形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虽然有些院校也建立了对外的网上查询系统, 但也仅局限于基本财务信息的查询, 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仍然通过纸张凭证来完成, 还没有建成一个跨多部门的综合管理与监督的系统。
就财务管理而言, 许多院校现行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账务管理、学生收费管理、银行票据管理、工资管理、财务信息查询等子系统, 主要以账务管理为核心, 用电脑处理日常例行的数据信息, 并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的报表, 可以说是较为简单的软件模拟人工会计的过程。一般情况下, 其处理模式是固定的, 难于支持财务决策、规划和分析活动, 不能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各子系统之间往往也形成“信息孤岛”, 工资系统、个人扣税系统、公积金系统等都是各自为政, 数据不能有效传递, 也不能直接提供给账务系统, 差错量和工作量都很大, 远不能达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二、ERP与GRP在高校应用的提出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它是一种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于一身的可以对企业业务全流程进行管理和监控的管理软件。目前ERP在我国应用已趋于成熟, 在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有应用, 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GRP是指建立在现在通信技术之上, 以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 合理配置政府资源为目标的管理系统。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优化决定于政务流程的优化程度, 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源于政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和政务资源的整合程度。GRP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思想为政务流程管理和信息集成。要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资源的垄断和封闭, 强化政府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 使政府资源真正服务于社会, 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GRP在我国现在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例子不多, 成熟的很少。
高等学校教育在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后, 数量大为增加。随着各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政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增长, 在财务管理上面临着办学资金流量猛增、财务预算两级管理改革和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趋势;在学生管理上, 各高校扩招引来大量学生入校, 学费、贷款、欠费管理等面临管理难点;人事管理上, 随着教师队伍的壮大, 出现了流动大、进出频繁、绩效工资、三险一金的汇缴、工资频繁调整等复杂情况;其他还有科研经费管理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有较好基础的条件下, 如何科学规范地利用好各方资源, 充分用好办学资金,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提高办学效益, 成为各高等院校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 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使用ERP或GRP管理成为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也有利于资金与资产的科学规范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高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三、高等院校ERP或GRP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高等院校信息化管理中的功能性需求
(1) 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能够跨平台运行、能够支持多种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以便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经费的投入、学费收入等业务需要和后勤集团等经营性单位的经营能力选择最佳平台, 并且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2) 必须满足多种应用集成的需要:许多院校目前信息化状况都有所不同, 有些需要从头做起, 有些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设施, 比如财务系统、图书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工资系统、代扣代缴个税系统、公积金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使用这些系统的人员早已经能熟练应用, 因此从节约已有投资和不影响业务使用出发, 要求ERP或GRP系统都要能够与这些已经存在的基础设施进行集成, 并保证学校内部和校区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传输。
(3) 能够支持智能化信息处理和决策:随着高校对于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要求的逐渐增强, 信息管理基本实现业务智能, 主要采用各种统计分析的手段, 根据事先定义的各项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指标获得分析的结果, 并以图形、表格等多种方式展现给不同层级的决策者。要求ERP或GRP系统在业务处理方面尽可能实现智能化。
2、高等院校信息化管理中的安全性需求。
我国的高等院校目前都属于事业单位, 一部分经费属于财政拨款, 学生的学费收入也纳入财政预算, 实行先缴后拨。但拨入的资金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中专线进行, 实行物理隔离, 安全性不存在问题, 其他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不高, 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就可保证。从安全性而言, GRP系统比ERP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要求。由于GRP系统涉及到的数据大部分为我国政务、财政、金融等关键数据, 因此要求更高的安全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之间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ERP系统相对而言, 往往需要在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系统日志和审计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要求, 一般不会出现需要进行物理隔离的情形, 同时在标准体系建立、信任体系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等方面的要求较弱。这也就意味着上GRP系统比上ERP系统在安全性投入上要大得多, 许多部门的计算机都要增加双备份, 操作难度加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
3、高等院校信息化管理中的易用性需求。
在易用性方面, GRP系统要求比ERP系统要高。主要原因在于系统的用户信息化水平。与ERP系统相比, GRP系统主要应用于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 系统涉及到的用户普遍信息化水平较低, 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相对较少, 部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很少使用或者甚至没有使用过计算机, 因此GRP系统的使用和业务处理也就无从谈起了。虽然高等院校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 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也熟练, 但毕竟业务没有企业复杂, 操作要求还是以简单点为主合适, 对推广也有益。在之前企业使用ERP时有这样的说法:“不用ERP是等死, 用了ERP是找死”, 就说明了ERP的难操作性。但GRP的难操作程度一点不比ERP简单。相反, 因为培训不到位, GRP更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因此对于GRP系统提供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何真正使GRP系统易用并真正在政府领域成为可用的系统, 值得每一个GRP系统提供商深入地进行思考。
四、高等院校信息化管理选择ERP与GRP结论
综上分析, ERP与GRP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使用中各有优势。首先ERP在资产、成本、库存、客户的关系处理中比GRP要占优势, 对高校这样一个大型的事业单位而言, 因为存在着一定的经营行为, 在办学中还要考量平均成本, 以便节约资金。同时高校又有着其特殊性, 必须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激励教师员工在教学的同时投入更多精力去搞科研, 达到科研立校。这些特殊性又不同于政府的其他事业单位, 有些方面和企业的性质有点类似;其次在安全性上, 表面上GRP比ERP要求要高, 在实际的运行中, 高校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是财政拨款, 必须要有安全性保障, 实际这部分资金在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中是单独物理隔离运行, 安全性一点都不存在问题。而GRP在建立之时, 许多地方都要求内网外网分离, 甚至进行物理隔离, 势必投入巨大, 在高校大兴土木进行基础建设之时, 无异雪上加霜, 将影响其他投入;再次, ERP比GRP在成熟应用上更胜一筹, 有比较好的应用先例, 可以少走弯路, 虽然GRP的优势在于它的操作方面略显简易, 但相对于高校, 人员素质普遍较高, 对ERP系统略加培训, 会很快掌握, 上手不存在问题。由此分析可得出结论: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议采用ERP系统。
参考文献
[1]孙林.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2.12.
[2]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 2006.10.
erp管理与应用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