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二年级下册日月潭(精选6篇)
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第1篇
9、《日月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发每一位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公民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景。
2、难点:激发每一位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同时渗透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公民意识。【课前准备】
1、课件
2、适合朗读的轻柔音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到的东西,同时利用幻灯片让同学们回顾“日月潭”的美丽形象。
师: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这位神秘朋友。看看作者笔下的日月潭是不是一样非常地迷人、非常地令人神往呢?通过文字能不能勾勒出照片上的优美片段呢?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课堂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首先是自由读,看看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并梳理层次,找出语段的中心句。
2、指名分句读,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结合课件,解释“群山环绕”、“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的真实景象。》
师: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就像地图上画出了日月潭的位置一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 :第二自然段又是写日月潭的什么信息呢?接下来大家细致、轻声地读一读。
2、利用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并朗读:(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同样是描述日潭和月潭的句子,读起来和听起来有什么区别呢?(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作者真的很有心啊!能根据事物的外形的特点来给事物起名字。大家有没有试过这样去给你身边的东西起个好听的名字呢?这样做呢就会让表达更生动、具体、准确、形象了。这就是你们将来要学到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喻。他的作用呢就是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地更形象、具体、生动。还有就是给名词加一些修饰,使得你笔下的形象更清晰。
3、大家知道怎么做才能和作者一样,让你的文字散发出清新的味道了嘛?老师相信你们!现在呢就给老师展现展现你们刚刚学到的本领吧!把下面的句子修改一下吧!
(1)湖中央有个小岛。
(2)湖面上飘着雾。
(3)校园外边有棵树。
4、课件示范:
湖中央有个精致的小岛,像美好的玩偶山庄。静静的湖面上飘着一层薄薄的雾,犹如仙境一般。美丽的校园外边有一棵高大的树,像巨人一样站在那里。
5、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哦!以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6、师:日月谭,好美的名字啊!大家肯定也很喜欢吧?有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为大家读出文章中更多的介绍日月潭的优美语句。
(四)、默读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并做标记。同时思考一下这两段分别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师:大家是不是发现下面的句子很美呢?(指名让学生上台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教师结合课件加以解释。)
(五)、师:好句子只有准确读呢才能读出感觉来,才能像早晨树上叽叽喳喳的鸟鸣一样清脆、悦耳。接下来大家跟着播放器读,仔细地听一遍以后就试着跟读。然后多读几遍就能像鸟儿一样了。
1、利用音箱播放优美的句子、段落,并放映对应的幻灯片。让大家沉浸在一定的氛围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
2、利用课件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并鼓励学生积累这对反义词。
师:看到朦朦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嘛!(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舒缓,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指名读。
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嘛?我们把后两段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六)、读思结合、加深体会,深化感情。
1、日月潭的风光真的是在是太美了!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日月潭的风姿嘛?试试看!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大家能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出于对宝岛台湾的特殊感情,出于对日月潭的热爱和眷恋,作者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他对日月谭的赞美和强烈的热爱之情)
3、师:台湾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从遥远的古代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不仅风光怡人的日月潭,还有景色迷人的阿里山,可是现在,由于许多外界的渊源,台湾还不能回到祖**亲的怀抱!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日月潭真的很美,可是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日月潭在默默地哭泣!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天使哦!现在呢老师就任命你们为“地球小卫士”,从你们的身边做起好吗?
5、孩子们!让我们共同期待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共同期待日月潭的美好明天吧!
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受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像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想像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吗?知道给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两只可爱的熊猫征名的事吗?那最后确定为什么名呢?(团团、圆圆)那么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个名字表达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历史的一些原因,它暂时还不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之中,但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能够顺利回归。
2、聊了这么多,看得出大家对宝岛台湾很感兴趣,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台湾岛上的一处旅游胜地日月潭去欣赏一下那里的迷人景色。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即拉进了学生与新课的距离,又结合当前行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熟读课文内容,为识字做好铺垫。)
2、同桌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棒。(鼓励学生朗读兴趣。)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情境表演、内化语言
设置导情境:老师想在咱们班挑先几名同学,作为日月潭旅游风景区的导游,通过读课文大家对日月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像刚才那样东一句、西一句地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介绍给游客,人家能满意吗?那我们应该怎样介绍呢?(引导学生注意说话有条理、有顺序,通过设置情境引出对课文的理解过程。)
1、目标引路
提示:游客们第一次来到台湾有很多关于日月潭的疑问,谁愿意当游客,对导游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作为下一环节的读书重点。)
2、归纳问题,理解课文。
日月潭的位置?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日月潭美在哪里?
3、播放课件,日月潭那里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请导游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4、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明确岛和潭的概念。
5、你认为日月潭美在哪?理解词语晨星、隐隐约约、朦胧。
6、日月潭那么美,你能读出来吗?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2、通过学习,你想给自己留个什么样的作业呢?
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第3篇
在古代, 对儿童来讲, 一年四季, 寒来暑往, 除了读书之外, 也有许多好玩的事情。
春天可以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yuān) 。” (高鼎《村居》) 是啊, 草长莺飞, 杨柳拂堤, 烟雾弥漫, 人在其中, 焉 (yān) 有不醉之理 ? 孩子“散学归来”, “趁”着和煦 (xù) 的阳光 , 温暖的“ 江风”将 “纸鸢” (风筝) 放入蓝天之中, 这是何等的惬意啊!
夏天, 可以去河边钓鱼。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首专门描写儿童垂钓的诗。诗中的“稚子”, 就形象看 , “蓬头”, 无心他顾, 只想“垂纶” (钓鱼 ) ; 就姿势看 , “侧坐”, 是不拘好坏, 随意而坐, 急于钓鱼之态毕现; 就环境看 , “莓苔”“ 杂草”映身 , 系阳光稀少、人迹罕至, 游鱼不惊的好处所。看来, 稚子精于钓鱼之道; 就动作看, “遥招手”, 因其心态是“怕”“鱼惊”。总之, 专心垂钓的童趣, 经诗人的描摹, 活脱脱地再现出来。
秋天, 可以捉蟋蟀。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以“夜深篱落一灯朗”的画面, 儿童无忧无虑的童趣, 与秋风萧瑟, 客子愁绪, 构成鲜明对比。
冬天, 可以玩冰雪。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中孩子弄冰的画面, 充满了乐趣;在心态上, 寒天“弄冰”, 童心炽 (chì) 热 ; 在色泽上 , 工具是“ 金”盘、“彩”丝, 玩的对象, 是“银”冰 ;在形态上 , 是如“钲”的圆形;在声音上, 是“穿林响”的高昂, 是“碎地声”的清脆。总之, 意美, 赏心, 形美感目;音美, 悦耳,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儿童的乐趣。
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第4篇
1.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则传说故事的情节是围绕这几个词语展开的,你们能把它们填出来吗?
( )( )一团 一筹( )( )
( )( )而出为民( )( )
永远( )( )
2. 大家一起读一读,通过这些词语回忆一下故事的情节。
二、 感知形象
1. (出示)“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什么叫“挺身而出”?谁来做个动作?通过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什么呢?
2. 大尖哥和水社姐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你能在书上找出个词语吗?(一筹莫展)
3. 什么叫“一筹莫展”?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人们“一筹莫展”的?
4.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人,天地间漆黑一团,你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话。
5. 如果让你去面对两条能吞食日月的恶龙,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话。
6. 是啊,此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的无助、害怕、担心和焦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片段吧。
7. 此时此刻,大尖哥和水社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8. (出示)“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读了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9. 请你来猜测一下,他们会遇到什么危险?
10. 你们觉得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为民造福)
11. 你能读出这种为民造福的英雄气概吗?
12. (出示)“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点红)“纵身”这个动作让你体会到什么?(这一“纵身”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拯救日月,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
13.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配乐朗读。
三、 深化理解
如果你有机会到台湾旅游,站在日月潭的岸边,你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并练写短文)
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精备课) 第5篇
济南市北坦小学 孙文静
一、课题:9日月潭
授课时间: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生字18个,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感受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加深对日月潭的了解和感知,识字教学中,师生互动,灵活的运用多种识字方法,通过查字典、做比较、记字义等让学生掌握生字。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祖国、让学生为祖国有如此秀丽河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学生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的强烈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本课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地理自然风光的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生动形象的描写,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根据以上特点,本课可以从以下突破:认生字,写生字是这一课重点,可运用多种识记方法,让学生灵活轻松的掌握,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体会文中的词句美,语言美,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日月潭是那么诱人,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热爱宝岛的思想感情,实现了语言文字掌握和情感教育的双丰收,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手段: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地方去旅游。地名嘛,写在黑板上,想去的小朋友大声地把它读出来。生齐读课题:日月潭
2、请大家仔细想想这三个字的意思,猜猜看,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 细读课文,深入感知。
1、指名回答,并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你们想一想,想要很快记住这两句话,先要记住哪几个词语才不会出错? “北边、太阳,南边、月亮”还要记住“光华岛”。(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些词语。)
3、好,现在让我们用心记住这些词语。生轻声念词语。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那两句话,别忘了用上刚才记住的这些词语。学生尝试着背诵。
4、想去日月潭旅游,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如果你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会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指名回答。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自由读。
你还发现了什么?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2)到日月潭去旅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那是个湖泊,是自然风光。那里的风景美吗?用心读课文,让我们把课文中你认为风景很美的句子找出来,你找到后把它们划出来,轻轻读一读。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记号。
(3)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景。先说说你认为最美的那一句吧。
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薄薄的雾”句子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描述,谁能将它美美的读出来,清晨的日月潭有了薄薄的雾,有了隐隐约约,你说这段话是读得轻一点好呢还是响一点好?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清晨的日月潭的确很美,但要说最美,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哦!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你觉得那句最美?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谈谈你的感受,你知道“清晰”什么意思吗?请大家把这个词语读两遍,记住它。出示插图,根据你们的判断,课本中的这幅图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中午。
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景?(有碧绿的湖水和小岛、岛上的树木长得很茂盛、周围的山上树木很绿很绿,还有漂亮的房子)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放晴了,嗓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谁来读读这一句话。
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日月潭晴天的美丽吧!生齐读这一句话。
晴天的日月潭这么讨人喜欢,那雨天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那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的另一种美丽?(轻纱)见过轻纱吗?你们见过什么纱?日月潭披轻纱应该也很美。(仙境)神仙住的地方肯定是很美的。(一片朦胧)谁来读一读,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看得清清楚楚是一种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也是一种美。要欣赏到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有一份美的心情。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生自由读。
5、现在你能当个小导游,把日月潭介绍给大家听吗?指名一个学生上台讲述。拓展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基本上能当个小导游了。如果你想当个好导游,请把课文中那些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再记一记,在笔记本上写一写。如果你想当个超级导游,请到网上去找找关于日月潭的传说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第二课时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大家想参加吗?
(1)日月潭在哪里?(2)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3)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4)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指导书写,找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打乱顺序读,指导找出形近字,比一比,说一说异同。
鸟 环 纱 省 绕
岛 坏 沙 雀 浇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2)区别部首:走之旁和建之旁,说出部首名称,区别笔画
(3)指导:左窄右宽的字:纱、环、隐、绕 内宽外窄的字:建、展
(4)描红临写,找出不足,在描红临写(5)评议部分作业,互评互学
(6)把会写的词语抄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位置
日月潭 清晨 隐隐约约
美境 中午 清晰展现 风光秀丽 下雨 一片朦胧
八、课堂检测:
1、课堂练习:21页 基础苑 一
2、课堂练习:22页 基础苑 一
九、教后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2、会认9个生字,会写“环绕、岛、胜”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电脑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讲述:这是我国的台湾省。它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在我国的东南部。那里气候温暖潮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都是著名的风景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日月潭美丽的风光。
2、板书课题:
9、日月潭(给潭注上音,师:“潭”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说明她和水有关系。它指的是很深很深的水池。)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
3、4、请你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用心记住不认识的字。
刚才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一定记住了不少的生字。你们一定想自己读一读,对吗?请你自己读一遍,读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反复读。一边读一边画一画生字。
5、下面,我们就和这些生字朋友单独见见面,互相认识认识。(请你把书扣在桌子上)
① 开火车读、抢读,生字卡片。②读词。③你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和这些生字成为好朋友了呢?现在我们请它们跳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再读一遍课文,一定会比第一遍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试吗?
二、细读
1、老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读的时候摇头晃脑入了情境了,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吗?指名读。
2、我们已经读了3遍课文了,谁愿意说说你从课文里都了解到什么了? 教师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并指导朗读:①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所处的环境美)②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形状美,名字美)③日月潭的景色:早晨,飘着薄雾,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倒映水中。(朦胧之美)中午,太阳高照时,美景和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景色清晰)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景物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朦胧之美)教师边讲文,边板书带阴影的4个字,分析字的结构,讲解字意。
3、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我们了解到日月潭不仅名字美,形状美,而且所处的地理环境也美,那里的景色更美。所以课文最后一段说——日月潭“风光秀丽”。
4、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四、板书 日潭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9、日月潭 光华岛
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