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14篇)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1篇

《雨后》《谁的本领大》课文小点心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shùshāoxīnɡfènfāshèduǎncūchìjiǎo

二、读词语,分果子。

A.强大B.强人所难()

C.勉强()D.强词夺理()

E.强烈()F.身强力壮()

三、这些小星星该到哪里去?

风地吹着,船走得很快,太阳发出的光,船夫没了力气,船越走越慢,风和太阳地争吵起来,都说自己本领大。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嫩绿的上闪着,广场上成了!水里一群,快乐得。

2.风和太阳进行了次比赛,告诉我们

《〈雨后〉〈谁的本领大〉课文小点心》参考答案

一、树梢兴奋发射短粗赤脚

二、qiǎnɡqiánɡ

三、猛烈强烈激烈

四、1.树梢金光一片海洋赤脚的孩子神仙一样

2.两次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蜗牛的奖杯》《狐假虎威》课文小点心

蜻蜓该飞到哪里?(把汉字和读音连一连)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chìbǎnɡqīnɡtínɡmìfēnɡhújiǎhǔwēidǎnzi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小鹿在写词语时遇到了困难,你去帮帮它,把词语补充完整。

神气()()摇()摆()日()天()

()张()望()信()疑()()洋洋

2.一字多音真奇妙,辨词注音趣味多。

成长()勉强()爬行()

长强行

天长日久()坚强()银行()

四、将下面的句子按照括号里的提示写具体。

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茂密的可爱的)

小鸟叫个不停。(在树枝上在欢快地)

五、能说会道。

自从沉重的奖杯变成坚硬的外壳后,蜗牛再也不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了,它很伤心,也很沮丧,成天闷闷不乐。一天,小蜜蜂采完蜜回家时遇见了小蜗牛,它会怎样安慰小蜗牛呢?想一想,写一写。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2篇

gū niang chú hài gǎn xiè xīn shǎng

kāi shǐ hú miàn qíng lǎng tǎo lùn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每空1分,共16分)

( ) ( )

肖 青

( ) ( )

( ) ( )

甬 林

( ) ( )

三、读一读、辨一辨,在正确读音后“√”。(每小题2分,共8分)

转圈 1、转学( ) 2、转动( )

肝脏 1、弄脏( ) 2、心脏( )

得到 1、得分( ) 2、就得( )

因为 1、为了( ) 2、成为( )

四 给下面的字加上合适的偏旁添进括号里,,使其组词词语。

(每小题3分,共9分)

方 才 争

( )问 ( )产 风( )

台 及 更

开( ) 呼( ) 方( )

京 未 工

吃( ) 口( ) ( )着

五、改错别字。(每小题2分,共6分)

1小草清清钻出地面,山野悄悄换上绿袍。( )

2 我为庄嫁除害虫,我是稻田小英雄。( )

3大雨过后天放睛,胡面飞来小蜻蜓。( ) ( )

六、想一想,填一填。(每空2分,共12分)

一条 洁白的 弯曲的

一群 碧绿的 飞翔的

七、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爱护 爱心

1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当然应该( )。

2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 )。

多么 怎么 什么

1这叶子是( )滋味?

2小青蛙是( )可爱呀!

3春风( )会吹口哨?

八、阅读园地。(1、2小题各4分,3、4小题各2分,共12分)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晾。忽然飞来一只大清蜓,落在一颗小树上,我悄悄地跑过去,把它捉住。大清蜓真漂亮!两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对红翅膀不住的扇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玩起来。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短文中有几个错别字,请你圈出来,并改正。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 喜欢

3、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非常喜欢大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了?

九 快乐写话天地。(15分)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3篇

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 安排了31篇文章, 其中“一主”人教版教材中课文5篇, 《同主题拓展阅读·校本教材》文章16篇, 《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教学这组教材的目的: (1) 让学生通过读书,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童年时光的珍贵, 丰富情感体验, 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 通过对比阅读, 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 丰富语言积累; (4) 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以单元主题———“诗意童年”为主线, 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 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情感式诵读”为重点, 完成31篇文章的阅读。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感受诗意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教学目标】

1.读背单元导读。

2.精读《儿童诗两首》, 感知本单元主题“诗意童年”。

3.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同主题同步拓展阅读》中的《班长的苦恼》等。积累背诵《童年》。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

2.学会怎样表达诗意童年。

【教学准备】

PPT课件、MP3音乐《童年》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自学《儿童诗两首》中的生字、词语, 熟读诗歌。

一、单元导入 (方法:读一读, 背一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单元, 首先我们来读一读单元导读 (出示单元导读:童年, 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 , 那么, 童年是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首优美的小诗《诗意童年》。

2.诵读单元导读 (全班读、男女生读、个人读) , 进行批注式阅读。

3.背诵单元导读。 (限时 2 分钟)

二、批注式阅读学习《儿童诗两首》, 精读指导《我想》

(一) 导读引入, 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 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 诵读诗歌, 感悟想象

1.读一读:生自由读诗、指名分小节读诗。

2.想一想:想想每个小节写什么。

3.说一说: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 为什么?

5.品一品: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屏显:“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 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 谈感受。)

6.生展示读, 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 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 回归全诗, 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 边读边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的?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 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 如, “悠呀, 悠———”“长呀, 长──”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 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自主略读, 迁移运用

小组内自主批注式阅读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 自读自悟, 理解大意

屏显:1.请同学们进行批注式诵读全诗, 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概括主要内容。如, “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划出优美的词语, 写上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诗, 交流自读所得, 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 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 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 赏读诗句, 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 反复诵读, 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等语句, 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 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 比较鉴赏, 模仿习作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默读两首诗, 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 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 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 有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 是否也曾有过无数的梦想, 也曾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 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 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 师生互动点评。

四、同主题阅读链接, 自主略读与分享

《主题式·经典诵读》让我们一起走进《班长的苦恼》 (课件出示) (齐读、对读, 积累背诵) 。

师:请同学们进行批注式诵读, 划出优美的词语, 写上自己的感悟。想一想, 你从哪一句中体会到班长的苦恼的?读一读。

五、总结谈话, 结束教学 (略)

六、作业超市, 课后“延学”

1.搜集歌颂童年的名言或诗句。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4篇

(宽阔)的广场 (尽情)地唱 ( 堆 )雪人

( )的城市 ( )地说 ( )雪景

( )的棉花 ( )地问 ( )雪仗

4.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一块儿。(8分)

立刻 特别 著名 非常

美丽 有名 马上 漂亮

三、句子积木。(14分)

1.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6分)

(1)周末我们全家去公园玩

(2)多么好的景色啊 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2.把下列词语排列成句子。(4分)

(1)小柳树 一身 浅绿色 穿上 的 衣服

(2)雪地上 在 雪仗 打 堆 小伙伴们 雪人

3.照样子写句子。(4分)

例: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 )地吃起葡萄来。

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风娃娃帮助人们做事,我们怎么能责怪它呢?

四、运用学过的知识填空。(请填序号)(6分)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③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④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1.小刚懂得的知识并不丰富,却经常吹牛,妈妈笑他是____。

2.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好比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田野献上( )的果实,枫林举起( )的旗帜,蓝天飞着( )的鸽子,大海奏起( )的乐曲。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长 颈 鹿

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看长颈鹿。

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它全身浅黄,身上长满棕黄色的斑纹,它们要是站在树丛中,很难被人发现。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的脖子长长的,真像瞭望台。眼睛又大又机灵,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长颈鹿的头上还有一对美丽的角。

我长时间出神地望着长颈鹿,舍不得离去。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长颈鹿的样子。(4分)

2.长颈鹿全身浅黄,身上长满了棕黄色的斑纹。它的脖子( ),眼睛( ),还有一对( )的角。(6分)

3.这篇短文主要说了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分)

(1)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

(2)我舍不得离开长颈鹿。( )

(3)长颈鹿是一种逗人喜爱的动物。( )

七、写话新天地。(13分)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题 第5篇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词语宝宝迷路了,请你根据拼音把迷路的词语宝宝送回家吧。请用“---”把他们和房子连起来。(14分)

雄伟 山坡 四季 柏树

敬爱 特别 凤凰

shān pō fèng huáng jìng ài bǎi shù

xióng wěi sì jì tè bié

二、我能给下面的偏旁找朋友。(至少找三个)(9分)

三、我是啄木鸟!把句子中的错字用“--”画出来,在( )里写上正确的(12分)

1、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这张话。 ( )

2、前面有一坐小桥。 ( )

3、松鼠有了好注意。 ( )

4、大雨直的下起来了。 ( )

5、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走回来。( )

6、令天是“六一”儿童节。 ( )

四、它们长得都差不多,你能分清楚吗?看仔细,再分别组词。(1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我会选。(6分)

1、盛:①chéng ②shèng

妈妈一手端着盛( )着水的碗,一手拿着油条。

奥运会盛( )大的开幕仪式,真是让人永远难忘。

我盛( )了满满一碗饭。

2、朝:①cháo ②zhāo

朝( )阳红似火。

你朝( )哪边看?

你看,朝( )霞满天,多美啊!

六、火眼金睛。把不是一类的词语用“-----”画出来。(6分)

1、粽子 月饼 饺子 团圆 元宵

2、草莓 苹果 香蕉 花菜 菠萝

3、箩筐 筷子 课桌 竹席 竹篮

七、我会连。(8分)

象鼻山 古迹

稻谷 环绕

桂林 秀丽

菠萝 茂盛

八、字、词、句交朋友。(10分)

例:灯 灯光 一束灯光 一束灯光照亮了王府井。

1、亮 ( ) ( )

2、展 ( ) ( )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3个字1分,共9分)

日月潭很深,湖水( )( )。湖中央有个( )( )( )( )( ),叫( )( )(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 )( )像圆圆的( )( ),叫( )( );南边像( )( )( )( )( ),叫( )( )。所以人们称它为( )( )( )。

十、阅读短文,再回答问题。

小猴“上当”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在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是这样,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1、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字用错了。标出来,并改写在 中。(2分)

2、小猴戴上妈妈和奶奶的眼镜后感觉怎样?用“------”在文中画出描写它的感觉的词语。(10分)

3、读文章,我知道:眼镜有 镜、镜。生活中还有镜等好多种呢!(4分)

评价部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为北京奥运口号一公布,就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北京的一位李福老人在高兴之余,刻下了两枚大印章。

表达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世界和平和奥运成功举办的良好祝愿,也是对国家太平安定的歌颂。

小朋友们,在我们一天天走近,你和小伙伴想为奥运做些什么呢?赶快商量商量,马上行动吧!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1 第6篇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ǎn kāishěnglìshânglìmào shâng()()()()huán ràoēn qíngxióng wěimìtáo()()()()

二、比一比,再组词。

风()沙()流()凤()纱()留()滴()密()坡()摘()蜜()波()

三、填一填。

()幕降()()胜()迹()()一新 银光()()光彩()()金碧()()

繁华的()绚丽多彩的()明亮的()茂密的()风光秀丽的()古老的()

四、写反义词

败--()内--()贱--()善--()穷--()强--()窄--()减--()

五、仿写词语

例:照相(照相机)

图书()洗衣()写字()飞机()服装()集邮()游泳()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在()里加上标点。例: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1、夜晚的北京,多么________()多么_________()

2、鲜艳的五星红旗________________()

3、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

()

4、葡萄沟真是________________()

七、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这是个明亮..的教室。明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最甜的葡萄给客人吃。热情好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

赶来了。四面八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2、湖中央有个()小岛,叫()。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像圆圆的太阳,叫();()像弯弯的月亮,叫()。

九、小阅读。

水龙井的水很清澈。如果不是水中的小鱼、小虾在游,你真的会怀疑,它是一块碧绿的翡翠,是一片落地的蓝天,当然,这是静的时候。当微风吹起,井水就泛起一环环涟漪,从树上筛下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斑斑驳驳,犹如闪闪发光的龙鳞甲,很耀(yào)眼,很炫(xuàn)目。

1、这段话共有____句。

2、按短文填空

()的翡翠()的龙鳞甲()的井水

3、把你喜欢的词句写在横线上。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

十、小习作。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7篇

一、 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主( )( )下( )( )兰( )( )

才( )( )当( )( )月(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怀( ) 祖( ) 挑( ) 语( )

坏( ) 粗( ) 桃( ) 话( )

三、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木 艹

氵 纟

四、找反义词。

shī

湿( ) 早( ) 后( ) 伤心( )

来( ) 苦( ) 重( ) 容易( )

五、选词填空。

一幅 一幅幅

1.过了很长时间,我才画好( )画。

2.墙上贴满了( )美丽的图画。

一棵 一棵棵

1.我在那个花盆里种上了( )菊花。

2.公园里种上了( )菊花。

一天 一天天

1.有( ),我画了一幅画。

2.日子( )地过去了。

六、找出每组词语不是同类的.一个,在下面画横线。

1.柑橘 菠萝 莲藕 猕猴桃

2.菊花 荷花 鲜花 山茶花

3.红枫 松树 万年青 大白杨

七、填上适当的词语。

( )夜空 ( )云朵 ( )孩子

( )旅行 ( )朋友 ( )办法

八、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专( )致志 聚精( )神 ( )愤图强 ( )强不息

( )可奈何 争先恐( ) 连蹦带( ) 群( )闪烁

九、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我借故事书给同桌的小朋友。

2.我的衣服太阳晒干了。

十、照样子写词,再用写出的词造句。

例:许多。许许多多。小丽收集了许许多多的邮票。

1.干净。

2.高兴。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家住在大海边

我家住在大海边。家门口不远就是金色的海滩(tān)。

海滩的沙子又松又软(ruǎn)。我们躺(tǎnɡ)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海

浪(lànɡ)爬(pá)上来,搔(sāo)我们的脚丫(yā)。

海滩上有各种颜色的贝(bè)壳(ke),有红的,有黄色,有白色,还有绿的。我光着脚,在海滩上捡(jiǎn)贝壳,一会儿就捡了一小篮。我家住在大海边,我爱金色的海滩。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海滩的颜色是 的,贝壳的颜色有 、 、 、 的。

3.写海浪的声音的词语是 。

4.第3自然段共有 句话,写贝壳颜色多的是第 句;写贝壳数量多的是第 句。

5.从短文中找两句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8篇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9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但体材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忧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是一致的。

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才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说明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是繁殖能力强;第二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一群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雁群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有时自愧不如。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勃勃的生机和情趣,我们应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则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却不料,到头来出现了报应的迹象,最初扔进的一块小石子飞了下来。小说警示世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搞好环境保护,最终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它提供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这样四项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以及多角度理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懂得人类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注意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如果你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你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统计,人体上的痣多者可达50颗,平均为15~20颗。多数人都知道,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罹患癌症。那么,为什么痣里面的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着,却不会发生癌变呢?它们是生性善良,还是因为被关在黑色“小包包”里而无法肆意妄为呢?

美国生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都包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个很有杀伤力的“恐怖分子”基地;这些坏家伙之所以未能施展它们的魔法,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他们发现,人体细胞内部有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它能够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内质网发现这些“恐怖分子”后,便会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这就等于把这些恶毒的基因砍断了手脚,使得它们继续扩张的梦想化为泡影。不过,人体里的这张内质网还很有人情味儿——给这些“恐怖分子”留了条小命,把它们终身囚禁在“小包包”里,让它们混吃等死。

不过,生命科学家的兴趣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对痣的探秘上面,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个人体内质网所隐藏的深层秘密。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到那时,我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些痣里面的“恐怖分子”,感谢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赏析】

俗话说:“十人九痣。”而面对人体表面的多色痣,科学家们却大胆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那该多好。这是痣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由此可见,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愿科学家们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早出成果,降服癌魔。

二、《敬畏自然》导读

学习本文首先应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体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揣摩本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文题理解

《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散文》1998年第9期,有改动)。“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它的宾语是“自然”,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二)作家作品

严春友,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zhǐ)尺 (kūn)鹏

(jí)蓬(hāo)

相形见(chù)混(xiáo)

(jǐng)深(suì)

(yáo) (shuò)大无比

2.词语注释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层层论述,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敬畏须落脚于爱护,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比较人与自然,重点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人类的智慧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0段):进一步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写作特色

1.逐层深入,卒章显志是全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开篇就否定了人类的错误认识——“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又进了一层。在逐层深入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卒章显志,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理服人,启人深思是全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阐释道理,论述观点。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硬塞给人类要“敬畏自然”这个观点,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先是论述“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接着又论述“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后才号召人类要敬畏自然,中间不断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己掘的陷阱呢?”……使得全文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既以理服人,启人深思,又以情动人,催人猛省。

3.修辞生姿,形象生动是全文最精美的语言风格。

全文重在说理,但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个“笑”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实质;再如,“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呢?”熔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喷涌的激情,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排比、反复也大显神通,如“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何等炽热浓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修辞手法犹如一朵朵秀立于文中的小花,把文章点染得活泼生动,使文章散发出亲切动人的气息。

三、阅读精品屋

①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

②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③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必须使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蒸发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④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会通过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⑤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能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所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处于如此“高烧”状态,为什么无碍于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里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进入大脑的血液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从而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⑥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⑦这种适应性竟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文中所说明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高烧”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型哺乳动物耐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角大羚羊是用哪几种方法保持体内热量不向外散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至在体内形成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先得到休息。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里干活26分钟,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里搬运的生铁达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伏案工作者可尽量利用工间休息做做操;一般上班族可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选自《读者》)

【阅读思考】

1.细读全文,根据文本填空。

(1)疲劳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自己永远不会疲劳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说明“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使用设问句,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你对“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一辩证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样才能永不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最耐渴的动物》

1.(1)骆驼耐渴的原因;(2)世界上最耐渴的弯角大羚羊耐渴的原因;(3)弯角大羚羊储存身体热量的方法。

2.因为这儿不是常用的“高烧”的意思,而是特殊含义,故用引号。

3.(1)用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来散热;(2)保持身体水分。

4.(1)把体热储存起来;(2)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出去,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这样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人体疲劳的奥秘》

1.(1)新陈代谢(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3)在疲劳之前休息

2.列数字、举例子。运用数字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有精确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

3.通过设问,便于文章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4.合理安排好时间,正确处理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不打疲劳战,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休息。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10篇

达标测试B卷

一、基础达标。

(46分)

1.我会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长江涌(yǒng sǒng)

隔海峡(xiá jiá)吃元宵(xiào xiāo)

煎豆腐(jiàn jiān)

炖蘑菇(duèn dùn)

艾草香(ài āi)

2.我会拼写词语。(8分)

3.我会填一填。(4分)

(1)“烤”共()画,第二画是(),部首是(),我还会写带这个部首的字()。

(2)“转”共()画,第七画是(),我会组词(),()。

4.一字组多词。(6分)

5.照样子,写一写,再组词。(4分)

例:土+不=(坏)(坏人)

贝+占=()

()车+专=()

()

甲+鸟=()

()

火+暴=()

()

6.我会写加点词语的近义词。(3分)

(1)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

()

(2)

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

(3)

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6分)

一()月饼  一()美食

一()窗户

一()鞭炮

一()烤鸭

一()花灯

华夏()

()炎()子()巍巍()

()

民族()

()

()

()图强

只争()

()

8.按要求写句子。(6分)

(1)

小枣树结了枣子。(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的小枣树结了________________的枣子。

(2)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照样子,补充句子)

苹果的颜色________________,味道________________,真好吃。

(3)

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标点符号真重要!(3分)

(1)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2)

小枣树不明白问道说你什么呀

二、教材回顾。

(13分)

1.我会选择词语填一填。(2分)

我的生日到了,妈妈为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的葡萄,()的鸭脖,()的棉花糖,还有()的蛋糕,可真丰盛呀!

2.我知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 元旦

清明节 端午节 劳动节 乞巧节。(在正确的方框里打“√”)(3分)

3.我神州,____________,山川美,____________。

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繁荣。(2分)

4.我能按照顺序默写生肖并填一填。(6分)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我的生肖是()。

三、主题探究。

(6分)

我的理想。

小明: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工程师。

小刚:为什么呢?

小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我长大以后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说说你的理由。

小刚: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拓展。

(15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短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传统节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试着换内容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课外阅读。(9分)

美丽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光秀丽。春天,春雨沙沙地下着,江南水乡的杏花开了,有红的,有粉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夏天,骄阳似火,海南岛的椰(yē)树一点也不怕热,海风一吹,椰树沙沙作响,好像在欢迎远方的客人。秋天,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冬天,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则有着另一番风景,耐寒的动物——牦牛在冰天雪地中悠然自得地散步。祖国的四季美景不同,天南地北,风格各异。我爱这壮丽如画的祖国山河。

1.全文共有_______句话,第一句话起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2.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1分)

3.文章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地方的不同景象。(4分)

4.短文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五、写话展示。

(20分)

大年初一,到处是鞭炮声,图中的小朋友也放起了鞭炮。请你仔细看图,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写下来。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B卷

一、1.yǒng√ xiá√ xiāo√ jiān√ dùn√ ài√

2.民族 热闹 友谊 钱财 炒饭 贝壳 神州 奋斗

3.(1)

10  火 示例:烧

(2)

8  示例:转动 转向

4.示例:钱币 纸币 贫穷 贫困 友谊 情谊

5.贴 张贴 转 转动 鸭 鸭子 爆 爆炸

6.(1)

美丽(2)

保卫(3)

自满

7.块 道 扇 串 只 盏 儿 女 黄 孙 中 华

团 结 奋 发 朝 夕

8.示例:(1)

弯弯曲曲 又大又红

(2)

红红的 甜甜的(3)

小露珠在荷叶上美美地睡觉。

9.(1)、、、、(2),: “ ? ”

二、1.酸溜溜 辣乎乎 软绵绵 香喷喷

2.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3.称中华 可入画 情谊浓 齐奋发

4.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示例:虎

三、示例:我想为祖国建造更多的桥梁和楼房 当一名医生 治愈更多的病人,让人们健康生活。

四、(一)1.春节、元宵节。

2.示例:看花灯 团团圆圆人欢笑

3.中秋节 可以赏月,吃月饼

(二)1.7 领起下文

2.时间

3.江南水乡 海南岛 草原 青藏高原

4.壮丽如画的祖国山河

五、例文:

二年级第三单元试题 第11篇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这里出产的哈()瓜,像()一样甜。(密蜜)2,、山坡上长满了茂()的树木。(盛胜)

三、我是查字典大王。

“建”字,按音序查字法查,应查音序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建”在字典上的解释有:①建筑;②设立;成立;③提出。在“建国”一词中的“建”应取第 项。

四、我会选。

是式室试

六年一班的教()里,正在进行语文考(),张红()个细心的孩子,她对每一个算()都认真地检查。

力立丽利

解放战争胜()了,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我们要努()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最美()。一盏盏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

五、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六、在()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害虫()纱窗()路()网(手()车()贝壳()门()食()树()水()菜

八、我会填。

1、花要叶扶,()。

2、(),能

3、我读过很多课外书,有《》、《》。

4、“中华世纪坛”可真漂亮,我还知道我国的一处名胜古迹,叫“”。

九、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春天像()。

2、小草像()。

3、笋芽像()。

4、柳枝像()。

十、阅读短文,再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啊!春天的景色的确美!小树绿了,桃花红了,杨柳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小草也从地里钻出来了,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河里的冰雪早已融化,雨儿在嬉水,无比欢乐。

小鸟在树上自由自在地歌唱,大雁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美丽的蝴蝶在跳舞,蜜蜂也忙在花丛中采蜜。花园里百花盛开,争芳斗艳,红如火,白如雪,粉如霞。好一个花的世界。

啊!春天终于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到处生机勃勃。春天多么美丽呀!

1、请给这段话加个题目。()

2、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3、这段话中写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4、这段话中写到哪些植物?请用“ ~~ ”划出来。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12篇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4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2.填空.

(1)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十万里面有( )个一万,一千里面有( )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 )位,千位是第( )位.

(3)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 ),第四位上的8表示8个( ).

(4)一个数百位上的数是6,千位上的数是1,其科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 ),读作( ).

(5)892是( )位数,位是( )位,10000是( )位数,位是( )位.

(6)用5、0、3、9组成一个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7)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190、____、____、160、____、____、____、120、____、____

5000、____、____、____、7000、____、____、____、____、9500

3.读出下面各题.

3800( ) 4050( )

6009( ) 8047( )

4.写出下面各题.

(1)二千零六写作( )

五千八百七十二写作( )

九千一百写作( )

四百六十八写作( )

(2)5个百和8个十是( )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

六个一、八个千是( )

一个万是( )

5.在□里填数.

5431=□+□+□+□

7560=□+□+□

2048=□+□+□

8009=□+□

3070=□+□

6.在○里填上“>”、“<”或“=”.

1000○999 99○101

1111○9999 999○1001

1010○999+1 99○100-1

1001-1○999+1 999○1000-1

○+1 304○403-100

7.在○里填上“+”、“-”、“”或“÷”.

45○5=3○3 6○7=20○22

7○9=87○24 48○6=27○19

36○6=36○30 4○7=50○22

2400○5400=8000○200 8○9=100○28

8.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9.写出个位上是0的所有两位数.

写出个位上是5的所有两位数.

10.应用题.

(1)水果店原有35筐桔子,又运进65筐,后来卖出了48筐,水果店现有桔子多少筐?

(2)一双布鞋8元钱,3双布鞋的价钱正好可以买4双凉鞋.一双凉鞋多少钱?

(3)二(1)班有24名男生和18名女生,第7名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几组?

参考答案

1.700,,100,999,760,1000,1000,1000,600,7600

2.(1)一千,一万,十,一百

(2)三,万,四

(3)一,千

(4)1600,一千六百

(5)三,百,五,万

(6)9530,3059

(7)101,99,98,96

180,170,150,140,130,110,100

5500,6000,6500,7500,800,8500,9000

3.三千八百,四千零五十,六千零九,八千零四十七

4.(1),5872,9100,468

(2)580,1234,8006,10000

5.5000+400+30+1,7000+500+60,2000+40+8

8000+9,3000+70

6.>,<,<,<,>,=,=,=,>,>

7.÷,+,-,÷-,÷-,-,+-,-

8.(1)1909>1100>1090>1009

(2)10000>9999>9990>8909>8900

9.(1)10,20,30,40,50,60,70,80,90

(2)15,25,35,45,55,65,75,85,95

10.(1)35+65-48=52(筐)

(2)83÷4=6(元)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13篇

试题:写出四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苏教版第四册的教学内容)

学生1写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毫无疑问,完全正确)学生2写了:春节、清明、中秋、泼水节(“泼水节”为争论点)教师甲们认为“泼水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的节日,要扣分。因为教参上只讲了“春节、元宵、端午、清明、重阳、中秋”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列举少数民族的节日。

教师乙们认为“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试题的“中国”是指“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六个民族。所以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该扣分。

对于上述的争论,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命题是否超出学生的认知?对于这道试题,命题者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完成这道试题是可能的(因为在苏教版第四册《识字》中已学过),只是命题答案生成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可能没想到学生会写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部分阅卷教师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不可能预见。再说,语文试卷的答案本身就丰富多彩,对于各种的想法、异样的表达谁能预见?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厚的底蕴是难以驾驭的。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怎样界定?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中国”与“传统节日”这两个概念。

“中国”指的是“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没有历史发展的眼光,总认为中国是大汉民族的中国,因为汉族人口众多,其他少数民族只是大汉民族的附庸。(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约占91.6%)这些人心目中的“中国”不言而喻。

所谓“传统节日”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传统属性的节日。它是民间的文化、道德、思想等使男女老少都参与的庆祝纪念活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所孕育的节日活动多彩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反映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所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具有传统属性的节日。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在中华大家庭中不能以大汉民族的心态自居,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子目,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涵盖、包容少数民族的节日。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包括一些特定节日,例如“建军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或舶来品的“圣诞节”等。不过,随着历史的进程,今天的某些特定节日将来也可能成为传统节日,就如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前一样,一开始不可能成为传统节日,需要长期的历史时空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凝聚。

三:学生如何以答?当学生答案如上述的“学生1”那样完全符合教参时,毫无疑问,师生是双赢;当学生答案如上述的“学生2”时,写了“火把节”、“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泼水节”、“雪顿节”等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某些老师却判为错题并要求其订正。这些可爱的二年级学生只会认为老师的“正确百分百”,那么他们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正确的知识?假如一个少数民族的孩子就在这个班级,他(她)既写了“春节”、“端午”、“中秋”,又写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怎么办?把其判为错题,孩子该如何抉择?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将会烙下什么?请问,你的笔下留下的是怎样的中国心、民族情、文化结呢?

四:教师如何应对?这道题生成的争论也是在今天新课程背景下的争论。新课程是不排斥考试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应试”更不是把试题斧凿、修剪成唯一的答案,而是更趋开放、灵活、人文的等待。如果因为语文教师的底蕴不厚(有些教师唯教参的标准答案是举),未三思而判分,就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莫大的伤害,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君不知我们国家已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而少数语文教师还在为这道题扣不扣分进行争论,这真是悲哀。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14篇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14篇)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1篇《雨后》《谁的本领大》课文小点心一、根据拼音写一写。sh&ugrave;s...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