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im编辑命令总结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im编辑命令总结(精选3篇)

im编辑命令总结 第1篇

功能最强在的编辑器vi

vi是所有UNIX系统都会提供的屏幕编辑器,它提供了一个视窗设备,通过它可以编辑文件,当然,对UNIX系统略有所知的人,

或多或少都觉得vi超级难用,但vi是最基本的编辑器,所以希望读者能好好把它学起来,以后在UNIX世界里必将畅行无阻、

游刃有余,因为其他几种文本处理器并非UNIX标准配备。说不定别人的Linux机器没安装joe或pico,如果您不会vi,那您可能就没辄了。

vi的基本概念

基本上vi可分为三种操作状态,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

各模式的功能区分如下:

1. Comand mode: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或光标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Last line mode。

2. Insert mode:唯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做文字数据输入,按Esc等可回到Comand mode。

3. Last line mode:将储存文件或离开编辑器,也可设置编辑环境,如寻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

不过可以把vi简化成两个模式,即是将Last line mode也算入Command mode,把vi分成Command 和Insert mode。

vi的基本操作

?进入vi

在系统提示符号输入vi及文件名称后,即可进入vi全屏幕编辑画面:

$ vi testfile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您进入vi之后是处于“Command mode”下,您要切换到Insert mode才能输入文字。

初次用vi的用户都会想先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结果电脑一直叫,把自己气个半死,所以进入vi后,先不要乱动,

转换入Insert后再说。?切换至Insert mode编辑文件在Command mode下按i’、a’或o’三键就可进入Insert mode。

这时候您就可以开始输入文字了。

i: 插入,从目前光标所在之处插入所输入的文字。

a: 增加,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开始输入文字。

o: 插入新的一行,从行首开始输入文字。

?Insert的切换→Command mode,按Esc键

您目前处于Insert mode,您就只能一直打字。假如您发现打错字了,想用光标键往回移动,将该字删除,

就要按ESC键转换回Command mode,再删除文字。

?离开vi及存文件

在Command mode下,可按冒号“:”键入入Last line mode,例如:

:w filename (输入“w filename”,将文章存入指定的文件名filename)

:wq (输入“wq”,因为进入之时已经指定文件名testfile,所以会写入testfile并离开vi)

:q! (输入“q!”,强制离开并放弃编辑的文件)

Command mode功能键列表

在介绍command mode指令的时后,指令后面加上“常用”字眼的功能键,表示比较常用的vi指令,

请读者您一定要学会、记住。

(1)I、a、o切换进入Insert mode。[超级常用]

(2)移动光标

vi可以直接用键盘上的光标键来上下左右移动,但正规的vi是用小写英文字母

h、j、k、l,分别控制光标左、下、上、右移一格。

按Ctrl+B:屏幕往后移动一页。[常用]

按Ctrl+F:屏幕往前移动一页。[常用]

按Ctrl+U:屏幕往后移动半页。

按Ctrl+D:屏幕往前移动半页。

按 0 (数字零):移动文章的开头。[常用]

按 G:移动到文章的最后。[常用]

按 w:光标跳到下个word的开头。[常用]

按 e:光标跳到下个word的字尾。

按 b:光标回到上个word的开头。

按 $:移到光标所在行的行尾。[常用]

按 ^:移到该行第一个非空白的字符。

按 0:移到该行的开头位置。[常用]

按 #:移到该行的第#个位置,例:51、121。[常用]

(3)删除文字

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一个字符。[超常用]

#x:例如,6x 表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后面6个字符。[常用]

X:大字的X,每按一次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一个字符。

#X:例如,20X 表删除光标所在位置的前面20个字符。

dd:删除光标所在行。[超常用]

#dd:例如,6dd表删除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之文字。[常用]

(4)复制

yw:将光标所在处到字尾的字符复制到缓冲区中。

(想在和#x、#X的功能相反)

p:将缓冲区内的字符粘贴到光标所在位置(指令yw’与p必须搭配使用)。

yy:复制光标所在行。[超常用]

p:复制单行到您想粘贴之处。(指令yy’与p’必须搭配使用)

#yy:如:6yy表示拷贝从光标所在的该行往下数6行之文字。[常用]

p:复制多行到您想粘贴之处。(指令#yy’与p’必须搭配使用)

“ayy:将复制行放入buffer a, vi提供buffer功能,可将常用的数据存在buffer

“ap:将放在buffer a的数据粘贴。

“b3yy:将三行数据存入buffer b。

“b3p:将存在buffer b的资料粘贴

(5)取代

r: 取代光标所在处的字符:[常用]

R:取代字符直到按Esc为止。

(6)复原(undo)上一个指令

u:假如您误操作一个指令,可以马上按u,回复到上一个操作。[超常用]

.: .可以重复执行上一次的指令。

(7)更改

cw:更改光标所在处的字到字尾$处。

c#w:例如,c3w代表更改3个字。

(8)跳至指定行

Ctrl+G:列出光标所在行的行号。

#G:例如,15G,表示移动光标至文章的第15行行首。[常用]

Last line mode下指令简介

读者您要使用Last line mode之前,请记得先按Esc键确定您已经处于Command mode下后,再按冒号“:”或“/”或“?”

三键的其中一键进入Last line mode。

1.列出行号

set nu: 输入“set nu”后,会在文章的每一行前面列出行号。

2.跳到文章的某一行

#:井号代表一个数字,在Last line mode提示符号“:”前输入数字,再按Enter就会跳到该行了,

如:15[Enter]就会跳到文章的第15行。[常用]

3.寻找字符串

/关键字:先按/,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相尽可能的,可以一直按n会往下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关键字:先按?,再输入您想寻找的字,如果第一次找的关键字不是您想要的,可以按n会往前寻找到您要的关键字为止。

4.取代字符串

1,$s/string/replae/g:在last line mode输入“1,$s/string/replace/g”会将全文的string字符串取代为replace字符串,

其中1,$s就是指搜寻区间为文章从头至尾的意思,g则是表示全部取代不必确认。

%s/string/replace/c:同样会将全文的string字符串取代为replace字符串,和上面指令不同的地方是,%s和1,$s是相同的功能,

c则是表示要替代之前必须再次确认是否取代。

1,20s/string/replace/g:将1至20行间的string替代为relpace字符串。

5.存文件

w:在last line mode提示符号“:”前按w即可将文件存起来。[超常用]

#,# w filename:如果您想摘取文章的某一段,存成另一个文件,可用这个指令#代表行号,例如30,50 w nice,

将您正在编辑文章的第30~50行存成nice这个文件。

6.离开

q:按q就离开,有时如果无法离开vi,可搭配“!:强置离开vi,如“q!”

qw:一般建议离开时,搭配w一起使用,如此离开时还可存文件

进入vi的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移动光标类命令

h :光标左移一个字符

l :光标右移一个字符

space:光标右移一个字符

Backspace:光标左移一个字符

k或Ctrl+p:光标上移一行

j或Ctrl+n :光标下移一行

Enter :光标下移一行

w或W :光标右移一个字至字首

b或B :光标左移一个字至字首

e或E :光标右移一个字至字尾

) :光标移至句尾

( :光标移至句首

}:光标移至段落开头

{:光标移至段落结尾

nG:光标移至第n行首

n+:光标下移n行

n-:光标上移n行

n$:光标移至第n行尾

H :光标移至屏幕顶行

M :光标移至屏幕中间行

L :光标移至屏幕最后行

0:(注意是数字零)光标移至当前行首

$:光标移至当前行尾

屏幕翻滚类命令

Ctrl+u:向文件首翻半屏

Ctrl+d:向文件尾翻半屏

Ctrl+f:向文件尾翻一屏

Ctrl+b;向文件首翻一屏

nz:将第n行滚至屏幕顶部,不指定n时将当前行滚至屏幕顶部。

插入文本类命令

i :在光标前

I :在当前行首

a:光标后

A:在当前行尾

o:在当前行之下新开一行

O:在当前行之上新开一行

r:替换当前字符

R:替换当前字符及其后的字符,直至按ESC键

s:从当前光标位置处开始,以输入的文本替代指定数目的字符

S:删除指定数目的行,并以所输入文本代替之

ncw或nCW:修改指定数目的字

nCC:修改指定数目的行

删除命令

ndw或ndW:删除光标处开始及其后的n-1个字

do:删至行首

d$:删至行尾

ndd:删除当前行及其后n-1行

x或X:删除一个字符,x删除光标后的,而X删除光标前的

Ctrl+u:删除输入方式下所输入的文本

搜索及替换命令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尾搜索pattern

?pattern: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首搜索pattern

n:在同一方向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N:在反方向上重复上一次搜索命令

:s/p1/p2/g:将当前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n1,n2s/p1/p2/g:将第n1至n2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g/p1/s//p2/g:将文件中所有p1均用p2替换

选项设置

all:列出所有选项设置情况

term:设置终端类型

ignorance:在搜索中忽略大小写

list:显示制表位(Ctrl+I)和行尾标志($)

number:显示行号

report:显示由面向行的命令修改过的数目

terse:显示简短的警告信息

warn:在转到别的文件时若没保存当前文件则显示NO write信息

nomagic:允许在搜索模式中,使用前面不带“”的特殊字符

nowrapscan:禁止vi在搜索到达文件两端时,又从另一端开始

mesg:允许vi显示其他用户用write写到自己终端上的信息

最后行方式命令

:n1,n2 co n3: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拷贝到第n3行下

:n1,n2 m n3: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移至到第n3行下

:n1,n2 d :将n1行到n2行之间的内容删除

:w :保存当前文件

:e filename:打开文件filename进行编辑

:x:保存当前文件并退出

:q:退出vi

:q!:不保存文件并退出vi

:!command:执行shell命令command

:n1,n2 w!command:将文件中n1行至n2行的内容作为command的输入并执行之,若不指定n1,n2,则表示将整个文件内容作为command的输入

:r!command:将命令command的输出结果放到当前行

寄存器操作

“?nyy:将当前行及其下n行的内容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nyw:将当前行及其下n个字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nyl:将当前行及其下n个字符保存到寄存器?中,其中?为一个字母,n为一个数字

”?p:取出寄存器?中的内容并将其放到光标位置处,

这里?可以是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数字

ndd:将当前行及其下共n行文本删除,并将所删内容放到1号删除寄存器中。

VI的使用

--------------------------------------------------------------------------------

一、插入文本

┌──┬────────────┐

│命令│描述 │

├──┼────────────┤

│i │在当前字符前插入文本 │

├──┼────────────┤

│I │在行首插入文本│

├──┼────────────┤

│a │在当前字符后添加文本 │

├──┼────────────┤

│A │在行末添加文本 │

├──┼────────────┤

│o │在当前行后面插入一空行 │

├──┼────────────┤

│O │在当前行前面插入一空行 │

├──┼────────────┤

│R │以改写方式输入文本 │

└──┴────────────┘

二、移动光标

┌─────┬───────────┐

│命令 │描述 │

├─────┼───────────┤

│j或下箭头 │向下移动一行 │

├─────┼───────────┤

│k或上箭头 │向上移动一行 │

├─────┼───────────┤

│h或左箭头 │左移一个字符 │

├─────┼───────────┤

│l或右箭头 │右移一个字符 │

├─────┼───────────┤

│w │右移一个词│

├─────┼───────────┤

│W │右移一个以空格分隔的词│

├─────┼───────────┤

│b │左移一个词│

├─────┼───────────┤

│B │左移一个以空格分隔的词│

├─────┼───────────┤

│0 │移到行首 │

│Ctrl-F │向前翻页 │

├─────┼───────────┤

│Ctrl-B │向后翻页 │

├─────┼───────────┤

│nG │到第n行 │

├─────┼───────────┤

│G │到最后一行│

└─────┴───────────┘

三、替换文本

┌─────┬──────┐

│命令 │描述 │

├─────┼──────┤

│$ │到行尾 │

├─────┼──────┤

│( │到句子的开头│

├─────┼──────┤

│) │到句子的末尾│

├─────┼──────┤

│{ │到段落的开头│

├─────┼──────┤

│} │到段落的末尾│

└─────┴──────┘

四、删除文本

┌───┬───────────┐

│命令 │描述 │

├───┼───────────┤

│r │替换一个字符│

├───┼───────────┤

│c │修改文本直到按下Esc健 │

├───┼───────────┤

│cw │修改下一个词│

├───┼───────────┤

│cnw │修改接下来的n个词 │

└───┴───────────┘

五、文本编辑

┌──┬──────────────────────┐

│命寺│描述 │

├──┼──────────────────────┤

│yy │将一行文本移到缺省缓冲区中 │

├──┼──────────────────────┤

│yn │将下一个词移到缺省缓冲区中 │

├──┼──────────────────────┤

│ynw │将后面的n个词移到缺省缓冲区中 │

├──┼──────────────────────┤

│p │如果缺省缓冲区中包含一行文本,则在当前 │

│ │行后面插入一个空行井将缺省缓冲区中的声 │

│ │容粘贴到这一行中;如果缺省缓冲区中包含 │

│ │多个词,把这些词粘贴到光标的右边. │

├──┼──────────────────────┤

│P │如果缺省缓冲区中包含一行文本,则正当前 │

│ │行前面插入一个空行井将缺省缓冲区中的内 │

│ │容粘贴到这一行中;如果缺省缓冲区中包含 │

│ │多个词,把这些词粘贴到光标的左边

└──┴──────────────────────┘

六、保存退出

┌───────────┬───────────────┐

│命令 │描述 │

├───────────┼───────────────┤

│zz │保存并退出 │

├───────────┼───────────────┤

│:w filename│写入文件│

├───────────┼───────────────┤

│:W │写入文件 │

├───────────┼───────────────┤

│:x │保存(如果当前文件修改过)并退出│

├───────────┼───────────────┤

│:q! │不保存文件,直接退出│

├───────────┼───────────────┤

│:q │退出vi│

VI常用技巧

VI命令可以说是Unix/Linux世界里最常用的编辑文件的命令了,但是因为它的命令集众多,很多人都不习惯使用它,其实您只需要掌握基本命令,然后加以灵活运用,就会发现它的优势,并会逐渐喜欢使用这种方法。本文旨在介绍VI的一些最常用命令和高级应用技巧。

一、基本命令介绍

---- 1.光标命令

k、j、h、l上、下、左、右光标移动命令。虽然您可以在Linux中使用键盘右边的4个光标键,但是记住这4个命令还是非常有用的。这4个键正是右手在键盘上放置的基本位置。

nG跳转命令。n为行数,该命令立即使光标跳到指定行。

Ctrl+G光标所在位置的行数和列数报告。

w、b使光标向前或向后跳过一个单词。

---- 2.编辑命令

i、a、r在光标的前、后以及所在处插入字符命令(i=insert、a=append、r=replace)。

cw、dw改变(置换)/删除光标所在处的单词的命令 (c=change、d=delete)。

x、d$、dd删除一个字符、删除光标所在处到行尾的所有字符以及删除整行的命令。

---- 3.查找命令

---- /string、?string从光标所在处向后或向前查找相应的字符串的命令。

---- 4.拷贝复制命令

---- yy、p拷贝一行到剪贴板或取出剪贴板中内容的命令。

二、常见问题及应用技巧

---- 1.在一个新文件中读/etc/passwd中的内容,取出用户名部分。

---- vi file

---- :r /etc/passwd 在打开的文件file中光标所在处读入/etc/passwd

---- :%s/:.*//g 删除/etc/passwd中用户名后面的从冒号开始直到行尾的所有部分。

---- 您也可以在指定的行号后读入文件内容,例如使用命令“:3r /etc/passwd”从新文件的第3行开始读入 /etc/passwd的所有内容。

---- 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删掉文件中所有的空行及以#开始的注释行。

---- #cat squid.conf.default | grep -v ^$ | grep -v ^#

---- 2.在打开一个文件编辑后才知道登录的用户对该文件没有写的权限,不能存盘,需要将所做修改存入临时文件。

---- vi file

---- :w /tmp/1 保存所做的所有修改,也可以将其中的某一部分修改保存到临时文件,例如仅仅把第20~59行之间的内容存盘成文件/tmp/1,我们可以键入如下命令。

---- vi file

---- :20,59w /tmp/1

---- 3.用VI编辑一个文件,但需要删除大段的内容。

---- 首先利用编辑命令“vi file”打开文件,然后将光标移到需要删除的行处按Ctrl+G显示行号,再到结尾处再按Ctrl+G,显示文件结尾的行号。

---- :23,1045d 假定2次得到的行号为23和1045,则把这期间的内容全删除,也可以在要删除的开始行和结束行中用ma、mb命令标记,然后利用“:a,bd”命令删除。

---- 4.在整个文件的各行或某几行的行首或行尾加一些字符串。

---- vi file

---- :3,$s/^/some string / 在文件的第一行至最后一行的行首插入“some string”。

---- :%s/$/some string/g 在整个文件每一行的行尾添加“some string”。

---- :%s/string1/string2/g 在整个文件中替换“string1”成“string2”。

---- :3,7s/string1/string2/ 仅替换文件中的第3行到第7行中的“string1”成“string2”。

---- 注意: 其中s为substitute,%表示所有行,g表示global。

---- 5.同时编辑2个文件,拷贝一个文件中的文本并粘贴到另一个文件中。

---- vi file1 file2

---- yy 在文件1的光标处拷贝所在行

---- :n 切换到文件2 (n=next)

---- p 在文件2的光标所在处粘贴所拷贝的行

---- :n 切换回文件1

---- 6.替换文件中的路径。

---- 使用命令“:%s#/usr/bin#/bin#g”可以把文件中所有路径/usr/bin换成/bin。也可以使用命令“:%s//usr/bin//bin/g”实现,其中“”是转义字符,表明其后的“/”字符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字符,不是分隔符。

im编辑命令总结 第2篇

在Auto CAD课程教学中, 如果教师仅仅做到把每个命令讲清楚, 要求学生按教师讲的方法画图, 学生的思维就会僵化。虽然学生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但是对于新的图形, 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 等待教师的分析提示。分析课堂上这种状态的成因, 是因为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思路, 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所以, 教师把这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目标设定为:会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特点,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命令快速完成图形的绘制, 一图多解。下面就以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的综合使用为例进行案例设计, 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在Auto CAD课堂上学习, 怎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问题。

1 教学设计

为了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学习了CAD基本绘图和编辑命令后, 教师设计了这个图形作为学生的练习题。如图1所示。教师提醒学生, 拿到图先不要急着动手画, 第一步要观察图形。学生回答的观察结果是:这个图形是由大小一样的圆形和一根水平直线组成的, 并且左右对称。第二步, 教师让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学生回答, 每个圆形是相切的, 并且三排圆形的圆心都在各自的水平线上。最后, 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出这个图形, 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试着画一画。

有的学生没有注意观察图形的特点, 任意画出几个圆形排列在一起, 结果圆形大大小小, 明显和给出的图形不一样。这时, 教师提醒大家, 要注意图形的特点, 看好图形中各元素的摆放位置再动手画图。有的学生从上往下, 先画了最上面一个任意半径的圆形, 然后准备在这个圆形下面画第二排的两个圆形。这时, 他发现根据圆形命令提供的几种参数都不能画出第二排的圆形。有的学生先画经过第三排两个圆心的直线, 然后选取直线的端点和中点画出左右两个圆形。此时, 他发现, 想画第三排第三个圆形是不行的, 这时只能画第二排与刚才两个圆形相切的圆形。然后依次可以画出整个图形, 他的画图步骤如图2所示。也有同学使用的方法与前一位同学相似, 绘图步骤如图3所示。

对于还没有头绪的同学, 教师在教师机上简单的分析了圆形和直线的关系, 并给出图2的第一步作为提示,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图形的绘制。

此时, 教师在机房里巡视, 希望找到使用了与教师不同的画图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同学。据教师的经验, 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对知识掌握较好, 头脑反应快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总是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 他们的思维方法有时也会给教师带来一些启发。果然, 教师发现个别同学有与教师不同的思路。他为图1设置了辅助线。有了辅助线, 整个图形的关系就更清晰了。他的绘图步骤如图4所示。在他的画图方法里, 不仅仅使用了分析图形时教师们表面上看到的画圆形和画直线的命令, 还使用了以前教师们讲到的用极坐标画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直线的方法。教师让这位同学到教师机上使用屏幕广播给同学看他的绘图方法。在他演示的过程中, 教师强调了辅助线的重要性, 同时再次鼓励大家找到更多的方法画出此图。

因为引入了辅助线, 大家的思路豁然开朗, 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这时, 教师让有思路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要求把全图画出来, 这样即节约了时间, 又给其他同学一个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空间。有的同学是这样做的, 如图5所示。教师马上让大家注意他的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有没有什么问题。首先, 同学们都肯定他的这种方法能够按要求画出图形。至于存在的问题, 有同学回答, 他的辅助线太多了, 可以少画一点。对于这个结论, 正好是教师下面要讲到的问题, 于是, 教师顺势指出, 能快速准确的画出图形才是教师这堂课的最终要求, 也是以后教师们这门课的最终要求。想提高速度, 必定和对各个命令的熟练掌握是分不开的。每个图形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图形, 它可能由多个元素组成, 各个元素之间也有某些位置关系, 只有全盘考虑这些问题, 再加上对学过的命令的合理运用, 才能提高画图速度。然后, 教师让大家思考, 图5的辅助线最少需要使用几根, 使用某一根, 相应的绘图步骤应该是什么样的。

当能画出左侧的一半图形对学生来说变得简单之后, 就有同学想出可以用镜像命令画出右面一半图形的方法。最后, 教师让全班同学思考, 教师们刚刚想出的这几种方法画图, 哪种方法最快, 为什么。这种方法用了哪些命令, 写出对应的命令, 思考对于这些命令的使用, 你是否熟练。

2 讨论与反思

这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通过预设的一个可多种方法绘制的图形,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形, 分析图形的特点, 以便找出快捷的方法完成图形的绘制。通过这个案例,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这个案例, 需要能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相关命令。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图形的绘制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增强了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和信心。

2.1 注意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要时刻发挥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不甘落于人后的决心。在学生主动给大家演示自己的新画法的同时, 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还激发了其它同学迎头赶上的决心。这样, 课堂的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 大家都愿意展示自己的思路给同学们看, 学生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在学生还没有行成独立的思维时, 给予足够的引导, 来启发思维。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 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要及时归纳、总结, 让个人的思路变成大家的思路, 以开拓全体同学的思维。

2.2 精心设计图例, 一图多解

一图多解是CAD课堂上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对各个命令深入理解的好办法。本例子虽然只有绘直线和绘圆形两个基本命令, 但思路的变化可以引出多种画图方法。对于刚刚接触CAD不久的学生来说, 这个例子简单且有趣,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绘制图形,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在头脑中进行梳理, 用一根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点串在一起, 使学生觉得知识点不再杂乱无章, 反而在头脑中逐渐清晰。在对CAD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的综合练习课上, 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包含多个命令, 可以一图多解的图形, 让学生练习, 启发学生的思维。

2.3 预设教学情境

在使用此案例教学面对不同的班级时, 教师会遇到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出现的早或晚的问题。如果出现得晚, 教师要适当发挥引导作用, 适时对学生的思路归纳, 分析给全班同学, 以期让大家尽快达到“思维兴奋点”, 让课堂气氛尽快活跃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有了兴趣的带领, 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这门课, 学好这门课。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CAD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适合的案例对培养学生分析图形, 快速画出图形,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图、编辑命令的综合运用案例的解析, 来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 及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案例

参考文献

im编辑命令总结 第3篇

一、修改字符中的某些错误

众所周知,Word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款字处理软件,人们在用它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都会犯下某些错误,其中常见的错误是字符本身的输入错误、字符格式或段落格式的错误等。出现上述错误该怎么办吗,对一篇长文章来说,这时如果对着屏幕一个个地查找并改正的话,将费时费力,有时甚至还可能改错。针对此情况,并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地改,因为Word已经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查找与替换功能,使用它不仅可修改错误,还可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下面以将文中的所有“西方”替换为“西欧”,且字符格式设为黑体、五号、加粗、倾斜、阴影为例,来谈一谈如何利用它来完成解决此种问题。

先选中要进行替换的文本,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替换”命令,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西方”,在“替换为”框中输入“西欧”。如果扩展的替换选项看不见,可单击“高级”按钮,选中替换框中“西欧”,单击“格式”按钮,从下拉列表选择“字体”命令,然后在弹出的“字符”对话框中,选择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五号”,字形为“加粗、倾斜”,效果列表选中“阴影”。若要全部修改可直接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若单击“确定”按钮,则完成修改操作。若要逐个修改,可单击“替换”按钮,重复多次,也完成多个错误的修改,最后单击“关闭”按钮。

二、删除文字间多余的字符和特殊符号间的更换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从Internet网下载一篇文章其保存为Word文档后,会发现在文档的字符间有很多个无用的字符或符号,特别是特殊符号,其中特殊符号最多的是空格符,有时多得甚至在每两个字符间均含有一个多余字符或符号。或者会在文章中发现本来应该分段的,却分成了行,即句号后有一个软回车符“↓”(即手动换行符)。这样不仅影响了文档的美观,并可能浪费了磁盘空间。该如何将其删除呢?通常人们就直接用删除键(即DEL键)或退格键(即BackSpace键)将多余的字符或软回车符“↓”一个一个地慢慢删除,但对一篇长文章来说,这样虽然可将字符或软回车符“↓”全部删除,不仅费时费力,有时甚至还可能删错。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可用Word中替换命令来完成。下面以删除多余的空格符和软回车符“↓”转变成硬回车符“”为例,介绍一下该方面的具体操作。

1、删除多余的空格符

先选中要进行替换的文本,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一“替换”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查找内容”框中,单击“特殊字符”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空白区域”项或直接输入“w”,在“替换为”框中不输入任何内容,再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若单击“确定”按钮,则完成多余字符的删除。也可使用“替换”按钮,逐个将其删除,最后单击“关闭”按钮,这样就可将多余的空格删除掉。

2、特殊符号间的更换(软回车符“↓”转变或硬回车符“”)

先选中要进行替换的文本,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替换”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查找内容”框中,单击“特殊字符”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手动换行符”项或直接输入“↓”,在“替换为”框中选择“段落标记”或直接输入“p”,再单击“全部替换”按钮,若单击“确定”按钮,则对特殊字符的更换。也可使用“替换”按钮,逐个修改,最后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此方面的操作。

三、在文字间添加特殊符号

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打印好几十页的材料后,领导要求把“第一章”、“第二章”等后面都加上一个顿号。大家可能会想,这还不简单,查找所有的“章”字,把它替换成“章、”不就行了吗?可是,所有的“第一章”、“第二章”都变成了“第一章、”、“第二章、”,但是全文中其他出现的“章”也变成了“章、”。这可怎么办呢?以此为例,介绍一下Word中在文字间添加特殊符号的妙用。

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选择“替换”标签,在“查找内容”中输入“第章”,然后把光标移到两个字之间,单击下方的[特殊字符]按钮(如果没有这个按钮的话,单击[高级]按钮就会出现),选择“任意字符”,这时查找的内容就是“第?章”。接下来,把光标移到“替换为”框中,单击(特殊字符)按钮,选择“查找内容”,就会插入““,再加上一个顿号,这样就把查找的内容替换成原来的查找内容加上一个顿号了,也就是“&”,按下[全部替换]按钮即可,容易且方便。

四、利用替换进行分行或分段

例如,将下列诗《将进酒》按每行一句排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碰到这种情况,可能有的人会采取以下方式:将插入点定位于每个句号后,再同时按下Shift+Enter键插入一个软回车符来完成。但有的人分辨不清什么是分行或分段,就直接在句号后按Enter键插入段落标记(即硬回车符),这样操作是彻底错误,他们把分行看作是分段,严重违背了题目的意思,是不可行的。做此题时首先要分辨清楚,什么是分行、什么是分段,两者是怎么区分的。分行和分段的区分关键在于特殊符号是软回车符还是段落标记,若是段落标记说明它是分段,否则就是分行。用直接插入软回车符的方法给诗文分行虽可进行,但不是最佳方法。最佳方法是;

先选中要进行替换的文本,然后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替换”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查找内容”框中,直接输入句号“。”,在“替换为”框中直接输入句号“。”和特殊符号“手动换行符”或直接输入““↓”,再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在弹出的提示框中,若单击“确定”按钮,则分行操作。也可使用“替换”按钮,逐个修改来完成分行操作。最后单击“关闭”按钮,完成分行操作。

五、通配替换

如果要想将文档中的书名(包含在书名号“《》”之间的部分)统一设置“黑体、红色”,可以利用通配符替换来实现: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展开“高级”选项,选中其中的“使用通配符”选项,在“查找内容”中输入“《。》”,然后将光标定在“替换为“右侧的方框中,不输入内容,打开“替换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和“字体颜色”分别设置为“黑体”和“红色”,点击“确定”返回,再按一下“全部替换”按钮即可。

六、小结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使人们对字处理软件Word中的替换命令的应有个大致的了解,遇到什么问题时也知道什么时候用替换来解决它题。通过学习使人们可进一步了解到对于某些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深入了解其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好问题。

im编辑命令总结

im编辑命令总结(精选3篇)im编辑命令总结 第1篇功能最强在的编辑器vivi是所有UNIX系统都会提供的屏幕编辑器,它提供了一个视窗设备,通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