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法课范文
奥尔夫教法课范文(精选4篇)
奥尔夫教法课 第1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奥尔夫综合性,综合课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综合性特征
随着社会、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综合思维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早在2001年新课标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综合课程的实验。音乐综合课程也随之在全国试行, 音乐综合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都成为音乐教育者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必备功课”。自从笔者读研以来, 开始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笔者发现奥尔夫的综合性特征、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对音乐教育者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综合课程不是单纯的多门学科的拼盘, 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正如奥尔夫提出:“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 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人们不是作为听众, 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的。”从这句话我们看到几个内涵:1.即“原本的音乐”是音乐、舞蹈、戏剧、甚至造型艺术等艺术形式的综合。从原生态的文化及幼儿身上都可以看到, 音乐产生于纯粹的表现需要、为了生活、相互交流沟通的需要、为了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 这些都是综合的音乐形式。2.音乐本身的创作、表演、听赏应作为音乐原本性现象中的一种过程, 摆在全体参与者面前, 而不是相互隔裂、相互分离甚至被支解成支离破碎的知识技能碎片呈现给孩子们。也就是音乐的本身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 我们
锐的听觉。声乐鉴赏属于拓展性课程范畴, 是声乐教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延伸和素质的补充。在上课中主要包括:声乐作品赏析、声乐名家名作介绍, 声乐欣赏的方法和歌唱的技巧, 歌剧作品分析等等相关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欣赏, 使学生初步认知什么是声乐、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声音。从而提高学生对歌唱的审美能力和耳朵的听辨能力。
三、如何安排声乐大课的教学形式
1.声乐通识课
声乐通识课是声乐专业的基础课程, 主要用于传授与声乐艺术紧密相关的声乐基本理论知识。并不直接涉及到歌唱训练的内容, 属于声乐专业方向的素质课程和知识拓展课程。主要运用理论教学的授课形式, 与声乐训练、实践和欣赏相结合等。解决歌唱中的理论知识, 对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等起到辅助的支撑作用。
2.集体技能课 (歌唱训练、教学观摩)
在声乐大课教学过程中, 歌唱训练和一对一的小课有明显的区别, 它重点解决的是共性方面的技术方法。如:解决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基础发声、咬字吐字等问题。在歌唱训练中, 以基础发声、初级练声曲、初级中外歌曲的演唱练习作为教学内容。对歌曲加强整体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呼吸自然, 音色统一、咬字吐字规范, 避免追求高难度技巧。
只有参与音乐, 作为音乐中的创造者、表演者或是欣赏者才能够置身于其中, 真正的感受音乐, 享受音乐。这与传统的填压式教学, 重技轻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传统的音乐教学常常将学生作为听众, 音乐的感觉常常是教师“说”出来的, 或者为了器乐考级、艺术比赛、艺术考试等一味的拔高技巧, 这样的教学, 使得学生较难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也不能集中注意力, 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是为了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而得到人生快乐、实现自我的原本目的。同时教师还当任了教育的主体, 没有给予学生参与音乐、表现自我的空间。奥尔夫教学提出的学生作为演奏者, 正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方式, 充分的给予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 而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 多观察学生的变化, 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
二、奥尔夫综合性教学实例分析
(一) 《字词》课例简介
《字词》是李妲娜老师创编的以综合性为显著特点的经典课例之一, 字词作为“节奏基石”以名词分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选择名词。其从语言出发, 包括“家乡地名或景点主题”“交通工具主题”和“自选主题”等不同版本。李老师常常用方言以“旅游景点”为主题, 教学内容包括:方言与节奏、声势1、打击乐合奏、创编旋律、创编回旋曲式的合唱、指挥排练、即兴表演、舞台表演、展示与点评等。本课以语言这个小的种子入手, 不但综合发展了与音乐有关的基本元素及相关领域, 并发展成为一颗综合语文、民俗、地理、旅游、历史、音乐等多学科知识的大树。充分的体现了奥尔夫综合性教育理念和从地域文化出发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
(二) 教学记述
1. 以方言入手
(1) 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名或旅游景点, 要求为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节奏分别是X X、XX X、XX XX。在这个过程中, 李老师常常要求学生以稳定的排律依次说出两个字、三个字及四个字的节奏, 不能重复, 这就让学生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方言地
声乐教学观摩是声乐大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摩演示让学生们了解彼此间存在的先天差异 (音色、乐感等) 和在歌唱技术和表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在观摩中找到问题、指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声乐观摩课有鲜明的示范意义, 对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耳朵听辨能力和他们的职业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 适时的声乐观摩课, 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詹桥玲.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与对策[J].黄钟, 2004, (4) :106-
[2].杨咏.高师音乐教育与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
[3]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民族声乐教育[J].中国音乐, 2004,
[4].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4.
作者简介:
王永利 (1980—) , 女,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 研究领域:声乐教学, 工作单位: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系。
名, 其他同学不一定能懂, 要翻译成普通话才明白, 但同学们常常都会很积极的进行模仿, 当某一个很难发准音的词会激发同学向那位“小老师”不断学习。
(2) 当定下三个词语后, 通过教师的指挥, 进行长音、短语、音色、强弱等变化, 并且鼓励学生担任指挥, 培养学生学会看指挥与指挥的能力, 并且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节奏, 从而进入多声部的学习。
2. 加入声势
让学生给三个节奏配上合适的声势, 并且为乐曲伴奏。例如:两个字的节奏配跺脚, 三个字的节奏配拍手, 四个字的节奏配拍腿。为乐曲伴奏打下节奏的铺垫, 同时便于分声部, 声部之间节奏合奏的时候声音的平衡与变化, 声势是人类身体动作中最直接、最容易的行为方式, 也是奥尔夫教学中用于节奏训练的手段之一,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型, 培养节奏感, 尤其是多声部节奏的训练, 由于声势动作所具备的不同声响使得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节奏的同时清楚的听到其他声部, 从而很好的培养多声部的节奏感。
3. 加入打击乐
将之前的声势节奏及分配的声部转变成为打击乐, 将三个节奏分别用手鼓、散响、木制演奏, 例如《喜洋洋》《军队进行曲》《摇摆的牧羊调》等一些风格不同的作品。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情绪变化、乐句感等指挥学生参与和体验, 还可以请学生担任指挥, 激发学生指挥乐队的兴趣和处理音乐作品的能力。
4. 讨论音乐作品
关于作曲家、曲式结构、风格、配器等。在这个环节之前, 学生积极的参与了每个声部、每个节奏、每个乐器的演奏, 通过三个早已“熟悉”的节奏“毫无负担”的进行合奏, 以强弱的变化, 乐句的起伏, 不同乐器的对话、多声部的合奏等多种形式真正的进入到音乐当中进行心灵的感受, 当经过这样的音乐活动, 再做音乐作品总结的时候, 才能做到实践与理论和为一体, 不再是两张不关联的“皮”了。雷默提出:“音乐的感受是教不会的, 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搭个桥, 帮助学生进入到音乐中去。”在这个课例当中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进入音乐, 不断从感性出发体验音乐。其教学内容从来就不是单一性的, 而是原本的综合性, 正如奥尔夫强调的将语言、演奏、动作、舞蹈、视觉艺术、戏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当有了这样丰富的音乐“体验”后, 对音乐的理解分析就是比较容易的事了。
5. 律动即兴
用动作做三个节奏的即兴, 全班分成两组, 分别是用打击乐奏三个节奏, 选一个学生即兴指挥;分三个节奏组, 听着打击乐按节奏即兴动作。
6. 创编旋律
用之前选用的三个词, do、re、mi、sol、la根据词本身的四声高低配上合适的旋律, 并运用回旋曲式结构创编以《爱家乡》为主题的合唱作品。
7. 分组展示与点评
每组展示过后都进行互评、自评以及最具创意的点评, 通过互评, 自评提高学生评价作品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及最具创意即亮点之处的点评 (常常是学生即兴独唱的插部) 。使学生学会尊重与理解、发现创新之处、培养创造性、学会团结合作、自信等。
《字词》体现的课程概念是由多门学科内容构成, 是的学生了解各科知识的关系, 从而建立整体思维的课程, 在这节课上较重要的是结合多门学科内容以及综合课程的手段 (从一颗种子发展成一棵大树) , 这个手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纵向的扩展过程, 最后得到的是一个综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成果。通过这几个课例对综合课程不同定义的体现, 以及对教学铺垫环节、及与创编成果的关系的分析, 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综合音乐课程的特点以及教学具体过程、教学手段, 从而为音乐教育者今后实操音乐综合课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班下期奥尔夫公开课教案 第2篇
——蒋艳 活动名称:《五只猴子》 活动目标:
1、肢体、乐器感应数量的变化。
2、通过乐器与肢体感知数量的递增与递减。活动准备:
挂图P3、五只猴子图卡、纱巾、打棒、香蕉树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因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这时候小猴子开始爬树逗宝宝开心。
二、歌曲律动
第一遍老师示范,小朋友听 第二遍老师小朋友一起律动
小朋友们想一想小猴子除了可以这样爬还可以怎么爬。
三、感知数目递增与递减
刚刚我们一起学了小猴子爬树,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子是不是那样爬树的
1、老师配合数量出事后字图片
2、造型感应
刚刚我们一起看了小猴子爬树,那现在我们要和小猴子玩游戏了,当我们听到音乐里面有数数的地方我们就变造型,数一下,就变一个造型,我来看看谁变的造型最好看。
五、纱巾香蕉师:刚刚呀我请来了小猴子观看小朋友们变造型,小猴子说你们变得造型很漂亮他要奖励你们吃香蕉。可是今天的香蕉不够,小猴想请大家一起来帮他做香蕉。
1、探索纱巾质地,做纱巾香蕉,并练习剥香蕉。
奥尔夫教法课 第3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共同创造的音乐教学体系, 它的核心观点是“原本性”音乐理论和“人本主义”。所谓原本性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来源于各种动作、舞蹈, 与音乐息息相关。人本主义则是原本性的一种表现, 将音乐与教育提升到新高度, 强调人的积极作用和主动参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包括四个主要内容:
一是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提出与“适于开端”的音乐教学思想一脉相承, 也是最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其主要思想是利用母语进行语言训练, 坚持本土化的教学实践, 以说白的形式与音乐韵律和节奏相配合。
二是动作训练。动作训练包括舞蹈、律动两部分内容, 并独创以人体为乐器的训练办法, 简称声势训练。它是将多种音响混合起来, 通过拍打或跺等方式改变声音的强弱、速度、音调, 教学更具趣味性, 便于理解和学习。
三是奥尔夫乐器。奥尔夫乐器多为打击乐, 且他们没有统一标准, 有的有固定音高, 有的则没有, 但是普遍具有丰富的音色, 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四是听力训练。音乐教学最具特点的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听力训练, 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如果听力基础不扎实, 就会影响接下来的一系列深入教学的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听力训练素材多样, 在整个教学中还会融入声势图谱, 对学生音乐感知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作用
(一) 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
音乐教学属于艺术类课程之一, 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在集体音乐课中利用奥尔夫音乐体系进行授课,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对复杂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通过这种教学体系的应用, 将音乐编排为简单的游戏, 调动学生的音乐热情, 再加入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 让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 好的音乐能够流传下来是由于创新性的延迟。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在即兴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从而营造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有助于国家民族音乐的弘扬
我国民族音乐多样且丰富, 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利用主要强调民族音乐的弘扬, 在职校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措施可以补充教学素材, 实现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做好传统音乐的传承。
三、职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现状
音乐教学是艺术类课程之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 还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 让他们学会放松。据调查发现, 目前我国的钢琴集体课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 教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认知有限,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教学方式单一, 音乐专业学生无法体会到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意义, 课程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
第一, 钢琴课为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随着高校扩张政策的延续, 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 但素质不相同, 如一概采用相同的方式开展教学, 其效果不够明显, 与小班课和一对一教学相比, 缺乏针对性, 教育资源有被浪费的可能。
第二, 学生专业素养差距大。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学生数量较多, 不同的学生由于钢琴知识和功底不一致, “一刀切”的方式无法保证高质量教学。另外, 传统的钢琴教学注重的是“技巧”, 忽视“艺术性”, 无形中消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对他们创新力的培养不能到位。
第三, 对奥尔夫教学体系的认知度不高。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一种教学的新方法, 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得到普遍应用, 但是我国的很多职校音乐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该理论的核心内涵, 即便理解关键内容, 也无法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做好应用。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职校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 识谱教学
音乐识谱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出发点, 无论是演奏何种乐器, 都需要学生学会五线谱。初学音乐的人, 最难理解的就是不能识别曲谱。以往的集体教学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不仅容易忘记, 而且无法深入理解内涵, 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 教师可以通过奥尔夫音乐体系将游戏与教学结合, 让学生学习易于理解的五线谱口诀, 从而扎实理论功底。
(二) 语言训练的教学
以小汤第二册第五页《捉人游戏》为例, 本课主要内容为掌握八分音符时值。学生在初学阶段往往不能准确掌握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对应关系, 演奏中时常出现节奏错误。如果将儿歌加入集体课, 先分组朗诵, 再带入音高演唱, 不仅解决时值对应问题, 还增强集体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钢琴基础教程》第三页《基本练习》本课主要内容为两音连线, 即“落下———提起”技巧练习。两音连线的声效为前重后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落提”的音响效果, 这里可以运用一些词语和短语语气, 如“月亮”、“花儿”、“走了”等。这些词的重音都在第一个字, 符合两音连线的音响特征。
(三) 声势训练
作为最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与职校钢琴集体课的结合必须完善声势训练环节, 突出教学灵动性的优势, 教会学生自行编排和创作曲调, 在课堂中加入互动, 对学生双手协调性进行练习。例如《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中的第88课, 教师可以先将钢琴集体课的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拍掌打左手的节奏, 一组拍掌打右手的节奏, 重复交替进行。待准确无误后, 两组并为一组, 声势训练中加入跺脚, 以跺脚表示左手节奏型, 拍掌为右手节奏型。最后, 则是每个学生双手拍腿, 左右手分别击打左右手声部节奏。
(四) 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职校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与自身形象相契合的乐器类型, 然后相应地配以节奏练习, 通过编写和创作打击乐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激发创新思维。例如, 在教学《瑶族长鼓舞》的时候, 可以配合教学重点, 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别, 一组负责演奏节拍, 另一组则利用串铃演奏, 并让学生参与跟唱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五) 听力与模仿训练
“听”是音乐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也是鉴赏和参与的关键, 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 教师必须展开丰富训练, 对学生开展反复练习, 让他们借助大量的音响和资料听出音乐曲调, 并带学生到现场参观。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听力训练重视音乐体验, 更强调从对音乐诸要素到音乐的结构、风格、主题、内容到音乐思想的学习与掌握。图形符号是把听到的声音要素通过视觉符号表示出来, 也是奥尔夫的独创之一, 图形谱进入听力教学就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钢琴基础教程》第52页布格缪勒作曲的《阿拉伯风格曲》, 可通过听、念、唱等手段感知《阿拉伯风格曲》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学生可根据本曲中四分音符的和弦, 五个音的快音型等音乐特征, 设计图形谱设计打击乐合奏。
五、结语
事实证明, 奥尔夫教育体系运用到钢琴集体课教学中, 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也促使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钢琴学习中, 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自出现以来, 就得到广泛的关注, 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 已在多个国家普遍使用。相较于国外一些国家, 我国职校对钢琴集体课程不够重视, 对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认知较少。基于这样的情况, 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 并结合目前的钢琴集体课教学现状, 做好实际应用, 更好地完善教学。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职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01:195-197.
[2]陈维.在借鉴、比较、思考中前行——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及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之比较[J].乐器, 2010, 04:28-31.
[3]李娜.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08:154-156.
蒙氏大二班奥尔夫音乐公开课教案 第4篇
《钟表店》活动二》
一.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ABA曲式的音乐。2.体验乐器的演奏的乐曲。
一. 活动准备
1. 音乐:CD3-11<钟表店>(节选)
2. 乐器:舞板,摇铃各占全体幼儿数量的1/2 3. 律动光盘3-9《钟表店》(节选)三. 活动过程
音乐呼啦圈
呼呼拉拉
呼呼啦啦
音乐呼啦圈
1.幼儿围蒙氏线做好
教师与幼儿互相问候(ABA节奏练习)教师:你好你好你们好
幼儿:你好你好老师好 教师:你好你好你们好
幼儿:你好你好泰迪好 教师:你好你好你们好
幼儿:你好你好老师好 2.复习音乐<钟表店>(节选),3.教师带领幼儿做律动。(配班教师放音乐)
音乐游戏盒
嘻嘻哈哈
嘻嘻哈哈
音乐游戏盒
1.声音模仿
(1)教师:在钟表店里我们都听到了闹钟所发出的那些有趣的声音
幼儿:指针再走
幼儿:闹钟响了
教师:那他们是怎么发出的声音呢? 教师:指针走时是什么声音 幼儿:滴答滴答
教师:闹钟响了是什么声音
幼儿:铃····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厉害啊 快给自己帮一个嗨嗨Geart嗨嗨Geart(2)
教师出示音乐魔盒(取乐器)
教师:你们快看,老师今天又把音乐魔盒取出来了,在魔盒中有两位奥尔夫乐器。我们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幼儿:魔盒魔盒快打开
教师取出第一件乐器舞板(教师不可使乐器发出声响,拿乐器时大拇指在前,四指在后)教师:这是奥尔夫乐器他叫舞板 你们听听他发出的声音是····滴答滴答 教师:他发出的声音像···? 幼儿:指针在走
教师:还有一位乐器还在魔盒里面呢!快快请出来吧!幼儿:魔盒魔盒快打开
教师取出第二件乐器摇铃(教师不可使乐器发出声响,拿乐器时五指握住摇铃下端)教师:这是奥尔夫乐器他叫摇铃,你们听听他发出的声音是 ····铃···· 教师:他发出的声音像···? 幼儿:闹钟再响
(3)奥尔夫乐器集体演奏
教师:奥尔夫乐器演奏的时间到了,快快做好吧,教师:这是··? 幼儿:舞板
教师:小女生的声音很悦耳请小女生轻轻走到魔盒这里来取走乐器吧!幼儿:(依次取走奥尔夫乐器舞板)
教师:小女生的声音很响亮请小男生轻轻走到魔盒这里来取走乐器吧!幼儿:(依次取走奥尔夫乐器摇铃)幼儿分组做好,进行演奏
教师:播放音乐<钟表店>(节选),指挥幼儿演奏乐器感受ABA曲式。(1)前奏:给闹钟上发条,教师用鱼蛙做音效四次dd/dd(2)A段:钟表店里各种的声音。舞板演奏♪♪♪♪/♪♪♪♪(3)间奏:教师用碰钟做两个长音。/。/(4)B段:闹钟响了,摇铃演奏长音和短音,/♪♪♪♪/♪♪♪♪/(5)A段:动作与上面A段相同 音乐结束 教师与幼儿轻轻放下乐器 4.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收乐器)
教师:乐器演奏时间结束了 请女小朋友把乐器放回音乐魔盒 请男小朋友把乐器放回音乐魔盒
教师:今天的奥尔夫音乐时间就结束了。
教师:请小朋友回家学习钟表店里有趣的声音(教师拿出书示意幼儿)
配班教师播放音乐<钟表店>(节选)教师与幼儿起立学钟摆状
(两手翘起)带领幼儿上卫生间。
教
教师:郭艳
奥尔夫教法课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