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避震演练范文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第1篇
防震避震安全知识培训小结
为了了解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在突遇危机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举措,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3月3日幼儿园举行了“防震避震安全知识培训” 这次培训收获颇丰。通过这次防震避震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学习掌握了避震要点,提高了自救、自护能力。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一旦感觉到发生了地震,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忌不能盲目跑向阳台准备跳楼,因为阳台是悬空建筑,最不稳定,极有可能最先坍塌;而跳楼也是极不明智的,容易摔成骨折甚至死亡,可能是楼并没有塌,人却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另外也不要盲目通过门窗外逃,因为在地震的作用下,楼层晃动,往往造成门框、窗框严重变形而很难打开,在试图打开门窗时反而会失去了宝贵的逃生机会,甚至可能被埋在这些
承压能力小的建筑部位下。这时更不能去乘电梯,因为楼内的电力系统很可能会被破坏,而使人困在电梯内。正确的避震方法是迅速躲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的地方,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相对比较安全。如果情况太紧急,也可就近躲在没开门、窗的墙解下、结实的家俱旁,用柔软物体保护要害部位。在躲避时最好抱住管道之类的固定物,这样一是可以抵御抗震时不断的振动,二是多层砖混房屋塌落时,楼板或屋盖有时会呈倾斜状态,抱住固定物可以防止顺着楼板滑下而被埋压。
总之,不管在何时何地,遇到地震时都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保持镇静,根据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震前极为短暂的“自然预警时间”进行最有效的防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所以我们要用这些比较科学的办法,向幼儿开展防震的安全教育。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第2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出不去,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为跳窗时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不稳,跳楼危险性极大;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二、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就地蹲在课桌、柜台、排椅下或柱子边、内墙角处,注意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决不可乱跑,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197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
三、室外应急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耐心等待停车脱险。
正在室外的人员,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双手也行),跑到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的,还有像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在楼群中躲不开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底层不容易塌掉,但有被埋的危险。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河岸及高压线、电线杆,以防滑坡、涨水等突发事件。
四、自救常识
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若在室内要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有天然气煤气泄漏或烟尘呛闷窒息。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撤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
五、互救常识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要先救青壮年,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在黑暗处待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第3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出不去,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为跳窗时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不稳,跳楼危险性极大;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二、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就地蹲在课桌、柜台、排椅下或柱子边、内墙角处,注意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决不可乱跑,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197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
三、室外应急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耐心等待停车脱险。
正在室外的人员,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双手也行),跑到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的,还有像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在楼群中躲不开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底层不容易塌掉,但有被埋的危险。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河岸及高压线、电线杆,以防滑坡、涨水等突发事件。
四、自救常识
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若在室内要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有天然气煤气泄漏或烟尘呛闷窒息。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撤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
五、互救常识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要先救青壮年,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在黑暗处待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第4篇
在这巨大又充满生机的地球上,平均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人们感觉到的约5万次,造成破坏的约1000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约18次,除为数较少的火山地震、塌陷(溶洞、矿洞塌落)地震、水库地震外,90%以上是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是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使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而形成的。它时常干扰破坏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基本知识: 如何识别地震前兆
地震是有前兆的。在大地震前,由于地球内部发生剧烈运动,引起地面的微小倾斜,地下电流、地磁场、地应力、地温、地下水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动物有异常反应,出现地光、地声、天气异常等现象。但是有些现象并不一定都是地震的前兆,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 宏观前兆:能被人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如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
微观前兆:不能被人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仪器才能测出的地震前兆,如地形变、地应力、地磁、地电、水化学等。
震前动物有有异常反映:骡马受惊不进圈,老鼠搬家到处跑。
猪不进圈往外逃,蛇儿冬眠早出洞。 家禽惊叫飞上树,大震之前狗狂叫。 做好防震准备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拿取处。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隐身。 地震来了怎么办 避震要点
震时就近躲藏,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在室外避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床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切忌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站在窗边! 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在家庭怎样避震
家住低层楼房:尽量保护头部,冲出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近在坚固的家具下躲避,抱头卧趴在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再伺机转移到户外。
家住高楼:撤离高楼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坐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在公共场所怎么避震 在商场,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橱窗:
避开高大不稳定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等地震过后,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的撤离。 在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后再下车。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焚的堆放处。 如何自救互救
大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要昼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高潮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它危险物; 搬开身边的碎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高潮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音求救。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搬运脊椎伤才,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第5篇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出不去,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为跳窗时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不稳,跳楼危险性极大;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二、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就地蹲在课桌、柜台、排椅下或柱子边、内墙角处,注意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注意避开玻璃门窗、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决不可乱跑,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197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
三、室外应急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耐心等待停车脱险。
正在室外的人员,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双手也行),跑到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的,还有像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在楼群中躲不开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底层不容易塌掉,但有被埋的危险。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河岸及高压线、电线杆,以防滑坡、涨水等突发事件。
四、自救常识
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若在室内要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有天然气煤气泄漏或烟尘呛闷窒息。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撤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
五、互救常识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要先救青壮年,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在黑暗处待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第6篇
一、活动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学校的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活动安排
1、活动内容
(1)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2)应急避震演练 (3)紧急疏散演练
2、参与对象 全体师生
3、时间安排 2012年5月11日
9时40分 教师大会,布置活动安排
9时50分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演练内容、避震方法、逃生方法及路线及演练注意事项。 10时10分 应急避震演练 10时12分 紧急疏散演练 10时14分 总结讲话
三、活动准备
1、演练前召开动员大会,让师生认识到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四、组织机构及分工
1、总 指 挥:崔建国
2、副总指挥:武大山
3、信 号 员:王健
4、摄 像:张朝伟
5、教室室内指导员、疏散员(班主任) 职责:
(1)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讲解演练内容、避震方法、逃生方法及路线及演练注意事项。
(2)“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3)“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学校操场。
(4)班主任要自始至终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6、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 教室正门处:姜德波、赵春飞 东侧拐角处:李长奎、刘丽华 西侧拐角处:朱景文、王双 学生集合处:刘志刚、张红梅 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五、活动程序 (一)启动程序: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1、请班主任开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10分钟)
2、请班主任讲解演练程序、相关方法和演练要求。(10分钟) (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班主任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演练时间为1分钟。
3、学生回到座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下面将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紧急疏散演练
学生在班主任指挥下,采用正确的方法,有秩序从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四)、演练总结
1、请副总指挥总结讲话。
2、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
六、活动要求
1、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强调学生在疏散行进中不得回头找寻遗失物品,防止踩踏事件。
附件1
一、疏散路线、集中地点:
一年一班学生从东侧疏散门顺甬路逃至操场 六年级学生从西侧疏散门顺甬路逃至操场
一年
二、二年
一、三年
一、四年
一、五年一班学生从入教室正门逃至操场
二、疏散员分工
一年一班班主任:在东疏散门与教室门之间疏散本班学生。疏散结束后,组织本班学生集队,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一年二班班主任:在教室门口疏散本班学生。疏散结束后,学生集队,清查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二年一班班主任:在教室门口疏散二年级学生。疏散结束后,组织二年级学生集队,清查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三年一班班主任:在三年级教室门口疏散三年级学生。疏散结束后,组织三年级学生集队,清查三年级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四年一班班主任:在四年级教室门口疏散四年级学生。疏散结束后,组织四年级学生集队,清查四年级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五年一班班主任:在教室门口疏散五年级学生。疏散结束后,组织五年级学生集队,清查五年级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六年一班班主任:在西疏散门与教室门之间疏散六年级学生。疏散结束后,组织六年级学生集队,清查六年级学生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
附件2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参考材料
1、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使地壳运动和变化,这些运动和变化逐步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当地壳某些脆弱地带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能量时,岩层便会发生突然的局部断裂,或者沿原有的断裂发生错动,地震就发生了。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时震动的发源地。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断裂、错动并激发地震波的地方。
震级:地震大小的等级划分,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对不同的地区可产生不同的烈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即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
极震区: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极震区的几何中心称宏观震中。 主震:地震序列中,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 余震:地震序列中,发生在主震以后的所有地震。
2、地震谣言识别
地震谣言一般有以下特点: (1)非政府传达的地震信息;
(2)称是某某专家或者外国人的预报意见; (3)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信息;
(4)“预报”的震级很大或很精确,“预报”的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
目前,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政府统一发布制度,我们应不相信、不传播地震谣言,发现地震谣言及时报告。
3、在学校时如何避震
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或者用书包保护头部,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尽可能离开外墙和玻璃窗,避开天花板上的悬挂物,如吊灯等。内墙墙角处也可暂避。在楼上教室内的同学千万不要跳楼。震后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到室外。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如何逃生疏散
1、为避免被砸伤,逃生时要沿墙壁而行,同时双手护头并降低身体高度。
2、按指定路线,有秩序地、快速地逃到指定地点,不拥挤、不惊乱、不吵闹。
防震避震演练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