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精选3篇)

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 第1篇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报酬。法定工作时间,一般是指按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劳动,一般是指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在指定的岗位上从事了劳动。另外,职工享受法定的休假日和婚丧假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也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最低工资标准,通常应当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费用。

(2)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

(3)劳动者为满足一般社会劳动要求而不断提高劳动标准和专业知识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费用。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

最低工资标准,通常不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4)市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不列入最低工资的其他收入,当前是指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最低工资标准是确定工资差别的基础,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宏观工资的总体水平。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企业自身特征,但也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国家法定的最低工资率,或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是一个概念,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国家法定的最低工资率。

(2)以企业内最简单、最不熟练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为依据。

(3)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不应是一个固定的量,应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本企业工资基金规模的变动适当的做出调整。

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 第2篇

当今世界正进入数字化学习的新时代,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迈入教育的殿堂。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以及践行“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之际,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作为数字化教育的新资源、新载体、新工具和新环境, 有利于助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与终身学习体系, 已成为整体推动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抓手。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0 Horizon[1]和2011 Horizon[2]两个报告连续指出“电子书技术将在未来二到三年内发展成熟”。自2010年以后, 出现了以电子书包区域试点为特征的新一轮探索,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受到了较高的重视。

据2011年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 迄今世界上已有至少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 其潜在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谷歌、苹果、亚马逊、索尼等全球信息产业新贵和巨头都纷纷进军电子书及其阅读器市场, 抢占相关技术市场先机。虽然中国占据全球电子书和电子书包市场的重要份额, 同时主要的省市地区都在开展电子书包试点应用工作, 但却缺乏统一的标准, 整个产业链尚未形成, 其后续发展也将遇到标准制定滞后的严重制约, 急需标准层面规范指导。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标准专家代表中国在第22届ISO/IEC JTC1/SC36国际会议上提交了电子课本、电子书包等标准研制提案, 2012年5月成立ISO/IEC 18120电子课本国际标准项目[3]。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和IMS启动EDUPUB。欧盟e Ternity项目、英国国家电子书观测项目NEBOP、韩国“电子教科书”中小学普及项目、新加坡i N2015教育项目、Intel Classmate PC产品项目陆续启动。国内“手持式电子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互动电子书包系统研制及教学成效研究”、“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研究”等项目也先后启动[4]。

因此, 鉴于国内需求和国际发展态势, 建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业组织, 负责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准研制、应用与推广工作, 有着迫切的需求。

2 组织架构

2010年10月, 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向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以下简称全国信标委) 申报成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 (以下简称专题组) , 并设置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的具体研制工作由五个专题项目组分别负责, 分别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体系框架、电子课本标准、电子书包终端标准、虚拟学具标准和学习服务标准等专题项目组。每个专题项目组包括项目组召集人、技术专家和相关成员单位, 专题组的研究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5]。其中, 全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委员会主任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作为专题组组长。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吴永和博士、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余云涛、华东师范大学李丽秋负责专题组秘书处工作。专题组秘书处设在华东师范大学。

到目前为止, 参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的成员单位来自高校、企业和研究所, 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大唐电信、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飞利浦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等58个正式成员单位。

专题组主要负责研制电子课本标准和电子书包标准以及相关的标准支撑工具, 如标准测试和内容格式转化等。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在全国信标委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指导下, 联合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研制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工作, 制定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申报国家标准并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工作 (在ISO/IEC JTC1/SC36中牵头) , 推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和应用, 为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贡献[6]。

3 研究进展

3.1 专题组工作会议

目前, 专题组已组织了9次工作全会、4次大规模调研会, 参加4次电子书工作组会议、5次ISO/IEC JTC1/SC36工作全会和工作组会议、2次应用研讨会、1次专题组联盟参展, 以及2次国际会议, 并且各专题项目组召开了内部工作会议。五个专题项目组分别开展研制工作。

其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工作组会议3次。第1次工作组会议:2010年11月19日, 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第一次会议暨启动会”, 标志着全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成立[7]。第6次工作组会议:2012年12月20~21日, 标准专题组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了全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第六次全体工作会议暨第二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交流研讨会, 发布了《中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究报告》白皮书, 启动了“全国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准应用与教育创新示范校”项目[8]。第9次工作组会议:2013年11月28~30日, 在上海举办的“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 共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 一体化推进“标准研制产业发展教育应用”发展新模式[9]。

3.2 工作成果

截至2014年6月18日, 形成了44份工作文档, 其中9份会议决议、2个新工作项目提案、2个投票文件, 不仅反映项目组工作的共同参与性, 也使工作得到大部分成员单位认可, 为标准研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保障。一个征求用例文档和一份技术报告, 为各成员单位的进一步工作提供指导。总之, 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果为整个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稳定的基础。

目前, 已有3项国家标准在研、5项国家标准待立项、3项CELTS立项和开展教育应用类标准研制, 并开展标准示范应用。在研3项标准分别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总体框架、电子课本信息模型、电子书包终端规范, 这是第一批立项的重点优先研制的国家标准项目。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术语、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引用轮廓、电子课本元数据、虚拟学具分类与编码规则、虚拟学具元数据描述规范等5项已完成标准草案, 报全国信标委立项, 进入公示阶段。同时完成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究报告。

国际标准方面, 2012年5月电子课本标准在ISO/IEC JTC1/SC36立项研究, 中国作为该标准联合召集人, 与国际同仁一同开展该国际标准研制工作。目前, 电子课本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18120《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电子课本》, 已形成技术报告建议草案 (PDTR) 版本。

4 推进发展

●深入标准研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体系核心由五个类别的技术标准、服务质量与管理、教育应用规范等组成。在第一阶段的研制中, 重点关注技术标准的研究。随着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发展和应用的深入, 服务质量与管理、教育应用规范等提上日程, 目前进入第二阶段研究应用层面的标准规范。当前在研国家标准有序推进, 新技术标准将立项研制, 同时积极分析应用层面的标准规范需求。

●推进产业联盟。基于专题组成员单位, 建立全国电子书包产业联盟, 在专题组平台上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正积极筹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测试和产品认证中心, 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组确定所要测试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 以及相关专利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研究测试和产品认证中心方案, 有效促进标准应用和推广工作。

●促进教育应用创新。根据标准规范和相应产品, 深入研究如何推进教育应用与创新, 将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外科技创新、在线学习、非正式学习等, 以及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环境中应用。电子书包无缝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并与相关学科有效融合, 将是应用和创新的核心问题, 这将会在应用层产生相应标准规范。因此, 需要研究和探索基于电子书包的教与学的创新模式、可用应用方案和标准规范, 将促进电子书包产品的深度应用。

●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继续引领电子课本国际标准项目ISO/IEC 18120, 探究在电子书包更大范围的国际标准研究工作, 同时与欧盟、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目前, 专题组在我国与欧盟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结合中国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方面的项目及成果与欧盟的e Ternity项目建立了i Ternity国际项目, 进行标准研制和教育创新应用, 以及关注IPDF、IMS研制EDUPUB。

标准专题组将有效推进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产业发展和教育创新应用, 并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技术促进教育创新”为宗旨, 促进我国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的相关产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联盟.2010 Horizon Report[EB/OL].[2014-09-10].http://wp.nmc.org/horizon2010/, 2014-09-09.

[2]新媒体联盟.2011 Horizon Report[EB/OL].[2014-09-10].http://wp.nmc.org/horizon2011/, 2014-09-09.

[3]吴永和, 余云涛, 祝智庭.电子课本国际标准提案[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3 (03) :50-53.

[4]吴永和, 雷云鹤, 杨飞, 等.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与发展述评——构筑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2) :2-12.

[5]吴永和, 马晓玲, 杨飞.电子课本出版与生态发展的阐释与研究——基于标准研究、产业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01) :17-28.

城市划分标准应包括什么 第3篇

与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相比,新标准有几个变化。

一是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二是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三是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万提高到50万,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20万、50万提高到50万、100万,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50万、100万提高到100万、500万,特大城市下限由100万提高到500万;四是将统计口径界定为城区常住人口。

按照新标准,笔者根据各省市2013年的统计年鉴,整理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中,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七个: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深圳与武汉;500万~1000万之间的有九个:东莞、成都、南京、佛山、西安、杭州、苏州、汕头与沈阳。

总体而言,新标准在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的城市规模分类标准。西方人口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Mega City),500万~1000万之间的为特大城市(Large City)。

西方城市大多因为行政区面积较小,关于城市规模的划分,普遍采用都市圈为空间单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改善和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中心城市和周边的卫星城逐渐形成流动的空间并连为一体。以都市圈为单位统计伦敦的人口能更好地反映伦敦吸纳就业人口的范围。

但这样的标准放到中国似乎会给人口统计带来障碍,比如河北廊坊市燕郊地区,据报道居住在燕郊的“京漂”人数接近40万,已超过北京全市总就业人口的3%。按照西方城市的定义,燕郊应属于北京城区人口的统计范围。但中国历来人口统计都以行政区为优先,新的划分标准并没有改变。

在上世纪70年代,纽约、芝加哥、东京、伦敦等大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突出表现在人口流失、公司外迁、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下滑,等等。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城市在完成产业升级后普遍结束了衰落,虽然城市人口恢复增长,但城市增长的机制更多表现为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提升、经济活动的跨国性增加。

2013年,中国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已经正式进入了服务业占主体的阶段。

所以,未来中国的城市划分标准除了考虑人口因素,产业结构也应该适当成为参照标准。

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

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精选3篇)电子政务的分标准包括 第1篇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