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1篇
[数学教案-《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舟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大小的比较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校状况: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学生分析:
《大小比较》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了,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汇报。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知道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问: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引导)
B、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C、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E、认识 “=”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4 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2)、认识“>”、“<”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 > 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3 < 5怎么读?(3小于5)。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有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 ○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 ○ 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5)填一填: ○ 3 4 ○ 9 3 ○ 3 5 ○ 8 10 ○ 1 2 > □ 6 >□ 6 =□ □ =8 □< 9
四、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我在开课处,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案点评:(点评人:实验二小教导主任 高文兴)
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事物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注重运用新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着,以及学生学习的参与和合作伙伴,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教案-《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经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增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考考你
认识“>”“<”“﹦”
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100是()位数。十位是5的两位数有()。比59少1的数是(),比59多1的数是()。5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情景激发,探索新知
师:课件出示《两只母鸡比下鸡蛋》,谁下的多?
生:争先恐后的数„
师:看谁能既快又准的比出来?
生1:盒子里空的少的,母鸡下的多;空的多的,母鸡下的少。
生2:我是5个5个横着数的,红母鸡下了5排零3个鸡蛋;黄母鸡下了5排零1个鸡蛋。
师:那谁下的蛋多?
(揭题: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十位相同的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比出28>26的? 同桌相互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方法好。
生1:因为第一盒缺两个鸡蛋,第二盒缺四个鸡蛋,所以第一盒多。生2:因为28有2个十和8个一,26有2个十和6个一。生3:因为按数的顺序,26在28的前面,所以28>26(设计意图:先通过直观的鸡蛋,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师:实物没有了,我们能用计数器比大小吗?出示计数器并拨数字
师:先在本子上比一比大小,边比边想你是怎么想的? 生1:十位相同,看个位3>0,32就大
生2:看珠子,十位上的珠子都是3颗,个位上32有两颗,而30是0颗 师:那要是鸡蛋没了,计数器没了,你还能比较大小吗? 28 >26 32>30 57>56 师:这三组数字十位怎么样?个位又怎么样呢? 生:十位是一样的,个位都不一样。师:那十位一样,个位不一样,怎么比大小?
小结: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的数字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2、十位不同比大小
师:先自己在本子上比一比,再同桌说一说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好? 生1:十位上45有4个珠子,35只有3个,所以45大 生2:直接看十位就可以了,4>3,所以45大 生3补充:个位就不用看了。
师:没有计数器的情况下比一比54和36,汇报交流。生:十位上5>3,所以54大
师:十位不一样的时候,比大小怎么比? 生:直接看十位
小结: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的数字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基础练习。
师: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分析98 89错误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比大小的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要看仔细,不能看错数字;要先看十位;十位不同直接看个位。
2、拓展延伸
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58987960 师:先想一想,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排的,为什么? 生:从小到大,因为都是小于,排好汇报。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排一排? 生:直接看十位就可以。
(四)课堂小结
“小数大小比较”教学片段与评析 第3篇
片段一:回归生活, 引入课题
师:刚才, 同学们为“口算大比拼”竞赛的同学排出名次, 并举例说明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比较整数大小要先看位数, 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 要从最高位比起, 最高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今天我们对同学们的立定跳远成绩排一排名次, 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下表。)
师:在排名次时, 我们要弄懂哪些内容?
生:要先比较出这些小数的大小, 然后将他们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列, 就知道名次了。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
评析:此片段以数学的、生活的以及趣味的视角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在引领学生回顾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 以本班学生亲身经历的、具体的、真实的立定跳远成绩为课堂资源组织教学, 学生面对自己喜闻乐见的竞赛成绩, 很快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同时对生活原型的感知, 使学生领悟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片段二:引导探究, 完善认知
1.找一找。
师:找出上面表里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 分别说说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并说一说各小数表示的意义。
生: (争相回答) 这几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上的数都表示“几米”, 十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分米”, 百分位上的数表示“几厘米”。 (学生逐一阐述各小数的实际意义。)
师: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1:我认为2.1最大, 2.1米表示2米1分米, 其他3个数还不到2米。
生2:我同意2.1最大, 1.75第二大, 因为除2.1外, 3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 但十分位上的7表示7分米, 其他的两个小数还不到1米7分米。
生3:余下的1.63米和1.68米相比较, 1.68米长一点, 1.63米最短。
2.排一排。
师:将前面的小数从大到小排列, 并填写相应姓名, 排出名次。 (学生活动。)
汇报 (板书) :
3.想想。
师:请同学们从位置值的角度想一想, 你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新认识?
生1:比较小数的大小, 应先比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 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 再比十分位上的数, 十分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 依此类推。
生2:我觉得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一样的, 都是从高位比起, 高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 不用再比下一位了。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有条理, 也很全面。
(此时, 一顽皮男孩小手举得老高。)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认为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有点不一样, 小数的位数多少不能决定小数的大小, 如2.1是一位小数, 其他几个是两位小数, 可它们却比2.1小。
师:是呀, 你真细心!那么, 比1.75大的小数有哪些呢?写写看。
生1:1.752、1.753比1.75大。1.75可看作千分位上的数是0, 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前两位相同, 所以要比千分位上的数, 才能确定其大小。
生2:1.8比1.75大。因为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 所以要看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 这个小数就大。
生3:3.0比1.75大。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只需比较整数部分就可以了, 不用再往下比了。
师:由此看来, 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多少确实没关系。由此, 我们能推出什么结论?
师生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 从高位比起,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4.议一议。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奖一奖。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 排出了立定跳远名次, 学校将对前三名运动员给予奖励 (分别出示奖品图片及信息) 。第一名奖文具盒一个, 定价10.50元;第三名奖三角板一套, 定价1.45元;第二名奖铅笔一支, 铅笔的价格比文具盒便宜一点, 比三角板贵得多, 铅笔的价格会是11.20元、9.60元、2.00元中的哪一个?
在颁奖中,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所选文具盒价格的理由。
评析:小数的大小比较重在“比”, 比的方法提炼过程是本课的着力点。此片段立足学生对“小数的意义”这一已有认知基础, 通过寻找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真实含义, 使学生初步领会小数仍要“从高位比起与相同数位相比较”的本质。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空, 围绕“找一找”、“排一排”、“想一想”、“议一议”、“奖一奖”等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经过充分的数学思考, 对“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由具体数量的感性认识向位置值的理性比较转变, 避免死记法则, 实现“放”与“收”的有效结合;适时渗透比较要讲究顺序、讲究方法的思想。课堂上, 教师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火花小数的位数多少不能决定小数的大小, 及时组织学生写一写比1.75大的小数有哪些, 继而引导学生对整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比对, 进一步探寻其实质, 形成模型, 深入理解“从高位逐位比起,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的内涵, 将比较方法的探究贯通整个过程。
片段三:巩固深化, 灵活运用
1.领悟跑步成绩与名次的关系。
师:第28届奥运会110米跨栏决赛, 三位名将的成绩分别是:特伦斯特拉梅尔13.18秒, 刘翔12.91秒, 阿尼尔加西亚13.2秒。
请把运动员的名字写在相应的领奖台上。
结合学生回答, 引导分析:跑步成绩的比较, 表示成绩的数越小, 名次越靠前。
师: (播放比赛现场录像) 刘翔在本届奥运会中以12.91秒的成绩勇夺110米跨栏赛冠军, 为国争光, 被人们誉为“世界飞人”。将来, 如果你能参加这项比赛, 你想超越他吗? (生欢呼:想!) 你会用几秒跑完全程呢?
学生畅想, 分别说出12.90秒、12.86秒、12.77秒。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加强锻炼, 放飞梦想, 实现理想!
2.考考你。你能用“3、5、7、0”四个数字添上小数点, 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小数, 并给它们排排队吗? (答略)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4篇
一、做好铺垫
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某个确定的数和与它相互对应的人或事物的具体数量之间相互对应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一看到某个具体的数,头脑中就能出现与这个数相对应的实际事物的表象。比如,学生学了6这个数后,头脑中就应该想象出6个人或6个小球等。在教学中,要加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对比教学,两个数中,哪个是较大的数(简称大数),哪个是较小的数(简称小数),大数比小数多多少,小数比大数少多少。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两个数中的大数分解成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个是大数与小数的差,使学生在数量的对比中,形成“大”(多)、“小”(少)、“同样多”“两数之差”等概念。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概念,可以结合多媒体、实物或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比如,在“6和7的教学”中,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7大、6小,7可以分成6和1, 6是大小两数同样多的部分,1是大小两数的差,也可以让学生表述为7比6多1或6比7少1。
二、分析得当
当学生在两个数的对比中,头脑中明确地确立了“大”“小”“同样多”“两数之差”的概念之后,在有关小数、大数、两数之差三个数量间相互关系的文字题及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题意,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是哪两种数量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是大数和小数进行对比,还是小数和大数进行对比;两个数进行对比后,产生了什么结果,大、小两数之差是多少。上述五个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一一做出明确的回答。
例如,在“5比8少多少?”一题中,是数5和8进行对比,8是大数,5是小数,大数8是后者,对比后产生的初步结果是5比8少;也可以用顺向思维说成8比5多,然后再进一步计算出5比8少多少或8比5多多少的结果。一般来说,在大、小两数的比较中,如果是大数和小数比,小数为后者时,产生的结果一定是“大数比小数多”这个结论;如果是小数和大数进行对比,且大数为后者时,对比后产生的一定是“小数比大数少”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在大、小两数的对比中,大、小两数中把哪个当做后者,会产生两个相反的概念“多”“少”。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或计算题中大、小两数之差。在进行了上述严密地分析、推理、判断之后,学生就会顺利突破大数、小数、大小两数之差这三个数量间相互关系分析的难点,顺利解答这三个数量间相互关系的文字题或应用题。
对于逆向叙述的大、小两数的数量关系,应引导学生改成顺向叙述的数量关系。例如,“一个数是2,比另一个数少6,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最好引导学生把这道题叙述为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多6,这样就使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明确了。
三、应用实例
1.已知大数和小数,求大小两数的差。
例1:小王家养小鸡15只,养小鹅13只,养的小鸡比小鹅多多少?
从小鸡中去掉小鹅与小鸡同样多的只数就是小鸡比小鹅多的只数。
列式为15-13=2(只)
答:小鸡比小鹅多2只。
在学生对此类题的解答比较熟练后,可总结出:大数-小数=两数差。
2.已知大、小两数中的小数和两数差,求大数。
例2:一年级有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一年级有男生多少人?
分析:一年级男生人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女生人数同样多的25人,另一部分是男生比女生多的5人,把这两部分人数合并起来,就是一年级的男生人数。
列式为25+5=30(人)
答:一年级有男生30人。
求出男生人数后也可求出全年级人数。在学生对此类题能够熟练解答时,可总结出:小数+两数差=大数。
3.已知大小两数中的大数和两数差,求小数。
例3:工厂四月份产机器40台,比三月份多10台,三月份产多少台?
分析:四月份生产的机器台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三月份同样多的台数,另一部分是比三月份多的10台,从40台中去掉四月份比三月份多的10台,就是三月份的产量。
列式为40-10=30(台)
答:三月份生产机器30台。
在学生达到较熟练程度后可结合题意总结出:大数-两数差=小数。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第5篇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这是学生所熟悉的,让他们选其中的两种商品比较它们的价格,哪个贵,哪个便宜。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对于这些价格,学生能很快的说出谁贵谁便宜,但有些学生却并说不出原因,因此,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能唤起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压岁钱多。(三位数)让学生根据多媒体的提示写出每个人得到的压岁钱,帮他们排排序,然后再说一说谁的压岁钱最多,谁的压岁钱最小,你是怎样想的。在这里既复习了1000以内数的写法,又让学生自己比较大小,自己学习了新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生比较后,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比较方法。在这里,我只是引导学生有梯度的自主构建数位相同和数位不同两种情况下,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通过思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有趣味性,有梯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练习时我设计一系列的游戏闯关活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闯不同的关,这样既有趣,而且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
4、教师的课堂语言有待规范,课堂组织纪律有待加强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第6篇
这节课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例7时,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如6角大于4角8分,60个0.01大于48个0.01,还用图形来表示等。这样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就不是教材或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自己建构的。再通过试一试的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的比较,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比较,整数部分都是0的小数比较,还有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比较。
在比较大小的练习中,练习的量比较大,我让学生说说应该抓住哪一点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比较的方法。在开放问题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掌握一些规律,从而提升比较小数大小的能力,效果不错。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第7篇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只是从复习回顾导入,没有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的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通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素材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大小的实际意义,并以此得出可以借助分数单位来比较,进而归纳总结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身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借助表象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还是过于关注教材,灵活性欠缺,如在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图随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要比老师出题或者直接完成书上的练习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其它:在验证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部分,设计得不够紧凑,有重复。在得出方法之后,对于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的参透的`不深。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这一环节,学生讨论用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应该请学生复述,并模仿练习,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可以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反馈交流外,还要注重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碰撞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扩展。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能用“点睛之笔”来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一定保证相应的环节,要在个体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另外在应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扩展适度,突出梯度。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预备迁移
(1) 读出上面各数。
(2) 说一说上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3) 6分别在什么数位上?说一说6在各个数中表示6个几?
2.比较下面三组数据的大小, 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825和8250 825和582 4859和4852
教师小结: (1) 两个数比较, 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2) 位数相同的, 先比较最高位, 最高位上的数大的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 就比较下一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亿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大小比较”上来, 为“亿以内数大小比较”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牢固铺垫。
二、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对第2小题的3个题进行比较, 都是一些比一万小的数, 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下面,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数, 看一看这些数是不是超过一万?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比一万大、又比一亿小的数的大小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你们会不会比较? (会) 那么你们想不想好好表现一下你们的比较方法? (想)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原来学习的“比一万小的数比较”, 叫作“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比一万大, 又比一亿小的数比较, 叫作“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三、合作探究, 类推创新
1.进行分级初步感知。课件出示例5: (将题目及数字前加国家名, 改成下图)
(1) 要读出这6个数据, 首先要做什么?指名分级并读一读。
(2) 你知道哪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最多, 哪个国家的人数最少吗? (根据分级后的数自由汇报,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作探究找寻方法。课件出示: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下面各组数的?
3.交流总结展示。 (1) 快速填出各组数的大小, 然后指名汇报。以前学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今天大家已经会了“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想一想, 你是怎样比较的? (渗透迁移类推思想) (2) 观察 (1) ~ (4) 各题的位数, 快速说出 (1) ~ (4) 题比较的方法和思路是怎样的, 指名汇报。教师总结板书:位数不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位数多的数就大。 (3) 观察 (5) ~ (8) 各题的位数, 快速说出 (5) ~ (8) 题比较的方法和思路是怎样的, 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 先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 再逐一进行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的比较, 哪个数位上的数大, 哪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主导教学的第一因素不是教材, 而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利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去自主探究、唤醒新知, 把学生“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中, 让学生有时空去尝试、想象、类推新知, 把自主感悟与自主探究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最后又让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得出“亿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 拓宽“开放型”教学的广阔天地, 能放手、敢放手, 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 有所感悟,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四、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2.提高练习。
(1) 下面是几张车的车牌号码被遮挡了一个数字, 你能判断是多少吗?
(1) 云A981600<云A9茚60茚= ()
(2) 云A2145678>云A2*45678*= ()
(2)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3) 拓展练习。
□里能填哪些数?
2752604<27□5162□里可以填:_______________。
□5204<48204□里可以填:_______________。
560874>5□0317□里可以填: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课堂中运用变式练习, 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帮助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加深刻。通过其形式与问题的不断变化、不断引申和层层深入, 学生对容易混淆的问题就辨别得更清晰。这样, 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让优生“吃得饱”, 后进生“吃得好”, 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五、自我反思评价提升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
设计意图:评价自己的表现, 不仅能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 还能够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明白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所以, 反思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 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识、再构建和再深思的过程。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
1.赏题
在教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笔者会先问学生:“你知道在高考中这个知识点怎么考吗?2011年的江苏高考化学卷被评为‘优秀试卷,题目经典,具有参考价值。接下来,我们一同欣赏201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卷第14题,并分析命题的情境和考查形式。”
例1.(201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卷第14题)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c(H2CO3)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
c(CO3)> c(HCO3-)> 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 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出示案例后,笔者说:“近几年的高考题,虽然这个知识点只占4分,但得分率很低。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明确‘电解质溶液的分类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题型,学会分析题型,用正确理论来思考,用正确的方法来解题。”
设计意图: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重现率为100%。通过赏析高考试题,笔者让学生明白了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一知识点的。
2.观题
赏题环节结束后,笔者说:“我们刚才分析了命题的情境主要分两类:单一溶液和混合溶液。分清所给溶液的组成特征是解答这类题型的第一步。”
例2.认真观察,对比下列9组命题情境:
①在0.1mol·L-1的NH3·H2O溶液中;
②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
③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
④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
⑤在0.1mol·L-1 NaHCO3溶液中;
⑥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⑦0.1mol·L-1 CH3COOK與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
⑧0.1molCO2通入到1L0.1mol·L-1 NaOH溶液中;
⑨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出示案例后,笔者要求学生从溶液的分类这一角度出发,给题中的溶液分类,并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溶液的分类
设计意图:分析命题的情境是解答“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最关键的一步,只有清楚分析是弱电解质还是盐溶液,混合以后究竟是什么溶质,才能解答此类问题。
3.析题
在观题环节后,笔者说:“我们知道题中所给的溶液是什么类型之后,就要关注题目考查的形式,是等式,还是不等式。最后,我们再结合所学的理论进行梳理。”
首先,熟悉两大理论,构建思维基点。第一,电离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小;第二,水解理论:离子的水解程度小。
其次,把握两种守恒,明确等量关系。第一,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浓度等于负电荷总浓度;第二,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某些原子(团)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辨析等式和不等式两种形式,理清解题策略。
最后,熟记两对矛盾,分清主次。如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双组分混合溶液中常见的两个矛盾:
NH3·H2O(主) CH3COOH (主)
NH4Cl (次) CH3COONa(次)
(碱性) (酸性)
设计意图:理论知识不能只讲不练,只有结合具体的Na2CO3和NaHCO3溶液把两大理论、两种守恒讲解清楚,才能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4.命题
析题环节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说:“你们能利用案例一中的9组命题情境,给同桌出一道‘比较离子浓度大小的题目吗?”然后让学生自主活动,有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在0.1mol·L-1 Na2CO3溶液中:c(H+)+ c(H2CO3)= c(OH-)+ c(CO3)
B.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H3COO-) >c(H+) >c(OH-)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 c(CH3COOH)= c(OH-) +c(CH3COO- )
D.在0.1mol·L-1 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c(H+) >c(OH-)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命题,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设置问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1.以点带面,一图串知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理念,设计新颖,四个活动内容环环相扣、推进流畅,通过一张动态的滴定关系图可以有效呈现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和大小关系。在以往的习题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滴定曲线图分析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但是未能把其中所有的关系归纳到位。然而,在高三复习中,恰恰需要这种能够把知识点和问题点穿到一块的主线,通过主线引领教师的教学,以点带面,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
2.“体验命题”的大胆尝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从“精讲多练”向“精讲精练”方向转变, 继而走向“少讲多学”,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教师为了不教,所以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命题,让学生在感知、感受和感悟中不断成长、进步,进而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文礼.对“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动态开放性试题的教学探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2]王芬.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方法[J].学周刊,2016,(19).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第10篇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学生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我在上《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能在引导下把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分为位数相同时和位数不同时两种情况,由于亿以内数位数较多,如果不把原数分级,很容易数错位数,在课堂上我忽略了这一点,只强调让学生知道比大小时先数数的位数,却忽略了让学生找出什么样的方法去数位数不容易出错,在堂上作业的时候,部分学生采用了把数进行分级再比较的方法,很有效也很准确,但由于时间的问题,没能及时在课堂上加以引导,需要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进行补救。
在本次课堂本仍然暴露的问题是:小组里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比较少,每次上课都是那几个同学,这一点是值得思考的,第一次上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很多学生举手去数数,那是因为他们会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胆怯,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在课堂上下,要多鼓励这样的孩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才会绽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热情。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第11篇
在活动一开始,利用一个故事导入主题,一位小姑娘在森林里迷了路,误入小熊的家,发现小熊家的三张床,小熊请姑娘找出最适合三只小熊睡觉的床,问题提出,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很快的发现了三只熊的大小不一样,应该睡大小不同的床,追问孩子:你是怎么发现的?教师总结:目测比较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使幼儿的自由操作,,教师给每个组提供的材料不同:水果类、积木类、服装类、玩具类,让幼儿来试一试,你都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大小。
在幼儿操作中发现,在提供的水果类的比较中,幼儿很快就比出了物品的大小并毫无失误的排出了顺序。这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过于简单,在积木组的比较中,小位小朋友在比较球类的大小时,就说到了用小手握的方法去感知球的大小。通过手被撑开的程度,来判断大小。在服装类的比较大小中,教师提供的是平面物品,在准备材料时,将两个物品之间缩小了差距,幼儿进行比较时,能够有意识的进行重叠的对比。
下面一个环节,请幼儿上台讲一讲自己比较的方法,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方法说出来,然后进行总结,出示图例。
最后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一些动物大小的图片,例如:大象与兔子,海豚与金鱼等同种类的动物作比较。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第12篇
《比较大小》是在学生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同时,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也是为以后学习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特意比教材的内容多加了一个根据位数比较大小的环节,这样利于学生连贯的学习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我在备课时设计铺垫复习,情境切入新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顺序和组成等相关知识得到强化,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结合季节,创设羊羊们摘果子的教学情境,将例题设计改成美羊羊和懒羊羊谁摘的多的小争吵,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先和同桌交流想法,再反馈,总结出比较方法后,再同桌互说,加强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板书不够细致
在例题教学中,各个羊羊摘的果子数若能图文结合对应着呈现在黑板上的话,孩子比较起来会更清晰。
二、练习样式不够丰富
练习环节的设计样式不够丰富,要是在练习设计方面能多形式点,就更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激起学习兴趣。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13篇
师:最近老师家里的电话有点问题, 想换一部新的, 于是到超市去看了一下.同一型号的电话在不同的超市价格不一样, 你们看, 下面是苏果超市和华联超市步步高电话机的定价.请你们帮老师拿个主意, 应选择在哪家超市购买?为什么?
步步高电话机:苏果超市, 203元;华联超市, 198元. (独立思考后在班内交流)
生1:我建议你选择华联超市, 因为198元比203元便宜.
师:你是怎样知道华联超市便宜的?
生2:我也建议你选择华联超市, 因为在这家超市里步步高电话机只卖一百多元, 而在苏果超市要卖两百多元.
生3:我也建议你选择华联超市, 因为它的价格不到两百元, 而苏果超市的价格超过了两百元, 所以选择华联超市.
生4:我也建议你选择华联超市.因为209大于198.
师:大家都认为华联超市的便宜.那你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比较的结果吗?
生1:209>198.生2:198<209.
师:老师又看中了一部步步高无绳电话机, 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
出示:步步高无绳电话机:苏果超市, 539元;华联超市, 588元.
师:从表格中你们知道什么?你会去哪个超市购买?为什么?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生1:我建议你选择苏果超市, 因为它比华联超市便宜.
生2:我建议你选择苏果超市, 因为虽然都是四百多元, 但是苏果超市的价格是四百三十几元, 而华联超市的价格是四百八十几元.
生3:我也建议你选择苏果超市.因为439小于488.
师:你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吗?
(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
师:谢谢大家帮老师出了很好的主意, 老师会考虑大家的建议的.比较一下, 这两个数和上面两个数在比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第一题只要比两个数百位上的数字, 第二题两个数百位上的数字相同, 还要比它们十位上的数字.
师:在比较千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时还可能有什么情况?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在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1:还可能有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个位不同的, 782<785.
师:如果你们想买一部步步高复读机, 你们最想在哪家超市购买?为什么?
步步高复读机:1.苏果超市, 204元;2.华联超市, 195元;3.时代超市, 209元. (小组讨论交流)
师: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还可能有什么情况?
生2:还有两个数的位数不同, 只要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比三位数小, 所以99<100.
生3:1000>999, 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教学片段二
师:请拿出练习本自己任意写一个小于1000的数.
1.写数比较
(1) 同桌比较:同桌悄悄地比一比.
生1:我写的数是999.生2:我写的数是1000.
生3:我的数比你小!生4:我的数比你大!
(同桌互相比一比、说一说)
(2) 跟老师比.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有没有信心比得更快一点? (学生信心十足)
师:你写的数大于500的请举起来!你写的数小于500的请举起来!你写的数大于500小于900的, 请举起来!你写的数小于1000的, 请举起来!
(3) 小组内比一比.
师:两个数小朋友比得这么快!那三个数会比吗?四个数呢?下面就用自己写的这个数小组四人排排队, 请组长把结果记在白纸上. (小组四人比较、排队, 展示结果)
2.猜数游戏
师:小朋友写得这么有趣, 老师也写了一些数, 可是还没写完, 你能猜一猜小窗后面躲着谁?你喜欢猜哪个小窗就选哪一个.52□>526□99<100040÷5>□+4
生1:我猜第一题, 小窗后面躲着7.
生2:小窗后面还可以躲着8, 9.
生3:小窗后面可以躲着7, 8, 9.
生4:我猜第二题, 小窗后面躲着9.
生5: (抢着说) 这个小窗后面可以是1~9.
生6:第三个小窗后面可以躲着0~3.
反思
一、引入生活实例, 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材上的例题是:“杉树苗312棵, 松树苗285棵, 杉树苗和松树苗比, 哪一种多?”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对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感受, 但是每个人都有去商店购物的经验, 因此, 教者做了大胆的改动, 选用了购物时经常碰到的价格问题作为例题, 学生有解决的需求.另外, 选取生活中的购物实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 还可以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也让学生深刻地明白:生活中有数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道理.
二、调整备课重点, 找准教学起点
学生在一年级认识百以内的数时已初步掌握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中来, 所以本节课教者始终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掌握方法.这节课总体的教学特点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 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这样设计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找准教学起点, 使本节课的重点从学生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调整为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总结方法;另一方面, 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确立探索式教学模式,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比较大小不再“捉急” 第14篇
一、移动因式法
此法就是将根号外的因式设法移人根号内,从而转化为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二、平方法
将需比较的二次根式同时平方,转化为比较幂的大小.此法的依据是:两个正数的平方是正数,平方大原数就大;两个负数的平方也是正数,平方大的原数反而小.
四、分子有理化法
五、求差或求商法
求差法的基本思路是:
六、倒数法
借助于分母有理化,先求两数的倒数,而后再比较,
七、设元法
此法借助中间量巧妙转换,以达到直观比较的目的,类似于解方程中的换元法.
八特值法
如果要比较的二次根式中含有字母,为了快速比较,解答时可以在许可的条件下(特别是对选择题和填空题)通过取特殊值来进行比较.
点评:当然,本题也可以通过倒数法“完整”解答,
九、缩放法
如果要比较的二次根式一时看不出有什么特点,又不易求近似值,可采取局部缩放法,以确定它们的范围,从而达到比较大小的目的.
《比较小数大小》教学设计- 第15篇
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设计
共5课时
总第47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学具来具体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说出来。
2、学生汇报。
3、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探究体验
1、出示课本例题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给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可以用我们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先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大家一起来记住比较小数的方法,记录在书上。
三、实践应用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P90页“做一做”。
2、P94第9题。
比较生活中三种茶叶的价格。
3、谁最高?
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4、P94第10题。
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让学生提问题,感受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比较分数大小教学设计 第16篇
1、分母相同的几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2、分子相同的几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比较分数大小教学设计 第17篇
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P94 。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
(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
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1/3 3/81/3 2/51/3 3/8 3/5 >2/5
4,P97 。11
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 1/7 < 1/6 < 1/5 < 1/4<1/3,
∴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
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5,P97 。12
§ 因为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0小时,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5小时,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5。因此,相遇时:
快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06(即6个1/10)=6/10,
慢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56(即6个1/15)=6/15。
五、重点指导
1,P97 。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
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应用题。[课件2]
(1)甲车从东站开往西站要7小时,乙车从西站开往东站要8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哪一辆车行的路程长
(2)某小学学生在一块地里收棉花,第一天收了这块地的3/25,第二天收了这块地的3/20,第三天收了这块地的2/25,三天中哪一天收得最多 哪一天收得最少
六、家作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第18篇
不论北京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 也不论设计者怎样变化思路, 都离不开山和水两个字, 这两个字既表示五行对立, 也表示自然力量的互补。山势挺拔曰阳, 水曲而柔曰阴, 阴阳互动相依成形。山体周边为水所环绕, 亦为流水所侵蚀塑造;水则为山体所容纳, 为山造成瀑布、溪流、湖泊等景观。这些特征在山与水平衡中逐步形成, 共同构成了园林艺术的整体意境。就象声音变成音乐必须经过重新安排一样, 通过建筑材料和其它元素的选择与合成才能建成园林, 形成与自然和谐有意义的关系。
现以苏州拙政园为例说明上述观点。它原是明代御史王献臣的私家园林, 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园内景观现状大多是清后期形成的, 东园原是归田园居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为园林。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 尤以中园为代表, 水域面积约占3/5, 配以叠山理水、莳养花木, 形成朴素开朗平淡的自然风格。
拙政园大门在中部主厅远香堂南面。从大门穿过紫藤小院到花园的正式入口, 要步入一条长长的里弄。门内游廊前立有一座瘦骨嶙峋的黄石假山, 山上草木葱茏, 下有孔洞挡在门前。绕过假山循曲廊跨小桥就到了远香堂。远香堂四面厅, 南北为门, 东西为窗, 四边均可赏景。南边是小桥清池, 栽有广玉兰数株;从远香堂北望, 水面两岛耸立, 岗阜陂陀, 林木扶疏, 景色如画。东西有廊桥亭榭, 步移景深不尽。池中两岛以土为主, 黄石错落其间, 高低前后, 参差起伏, 是江南山地的典型概括。山顶有“雪香云蔚”亭, 其楹联“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恰到好处点缀山林静谧的意境。岛东面有曲桥通“梧竹幽居”亭, 亭的内墙四面开月洞门, 周围景色如入环中。岛西面有“荷风四面”亭, 以曲桥与西岸“柳荫路曲”、“别有洞天”相连。远香堂东有土山, 间以黄石, 山南辟有“枇杷院”, 以起伏的云墙围护自成系统, “枇杷院”北另有“海棠春坞”, 曲廊矮墙, 海棠春色, 清雅闲适。
在人类园艺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概念, 其中只有两种概念在平衡上取得了成功, 它们代表着人类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理想。第一种园林是规则的方形庭院, 常有一面墙围在四周, 场地中央有一处水源, 建有水渠引水至周边, 并将园林均分隔成四块, 每一块再以同样方法分成四小块。如果园林面积足够大, 每一小块将再次分割。这样小的方形庭院嵌在较大方形庭院中, 亭阁楼台可以供人休息乘凉, 瀑布喷泉的流水使空气凉爽, 庭院中种植五彩缤纷的花草, 招引鸟雀飞翔与花争艳, 鸟雀的鸣唱与流水声相互应答, 此起彼伏, 充满诗情画意。在古代波斯, 方形对称经常演变成长方形, 水渠也经常拓宽变成池塘。在西班牙南部, 阿拉伯人也曾将波斯园林移植, 那里有斜坡和小山顶, 可以选做建造园林的场址。因此, 方形庭院的形式做出了一些修正, 以突出斜坡和望楼。意大利园艺师再一次做出了调整, 使其成为宫殿或豪宅的一部分, 而非以自我为中心的一处单独的建筑。
上述园林运用了极高技术, 使其适应各处的地形, 直到17世纪, 安德鲁勒洛才打破了护墙的禁忌。他在修建巴黎市郊凡尔赛宫的时候, 开始大张旗鼓地变化造园模式, 将园中小径成扇形铺开直到无限, 使其变成一座扩张园林的画面。
第二种造园思想流行于东亚岛国日本, 人们轻松地与自然建立密切联系。自15世纪以来反复出现在日本图书中的一幅图画, 表明了如何以看似轻松实则严谨的方式构造一个天然境界。总共有16块土地和水体围绕着一块中心守护石。这些地块不是以对称格局排出来的类似方块, 而是非对称结构中复杂的陈设。并非所有陈设都是任何特别的园林所必须, 许多关系的变化和突出都隐含在个案之中, 从而显现出设计者的巧夺天工和匠心独运。
中国园林很早就采用了这种构筑微缩山水的方式。西方人一直弄不明白, 自由式园林设计如何与墨守成规的儒教共存下来的。因为在中国城市设计的巨型体系中, 随处可见儒教思想严正的表达, 但是相生相克的阴阳也是这样共同存在的。中国园林中的线条若能曲折则很少是直的, 若能不对称则很少是对称的, 若允许多层发现很少是一目了然的。例如在苏州老城, 梧桐成排的街巷与运河形成的网格秩序井然, 与方形庭院一样是整齐划一的;但在白墙之后, 几十处隐蔽的园林中, 假山和池塘错落有致, 一时曲径通幽, 一时豁然开朗, 一时宛如仙境, 儒家思想在这里标变成一团迷雾, 大自然的气息徐缓地出出进进, 到处充溢着自由气氛。
《动物乐园——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