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2022年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2022年(精选5篇)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2022年 第1篇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
大寒节气继小寒之后,这两个节气的气温都比较偏低的,我们在身体保健方面一定要避免受寒,注意做好保暖的工作,出门最好是能带上帽子、围巾,注意做好头部保暖,以免寒气从头部侵入。
2、早睡晚起
我们习惯上都是早睡早起,但是在大寒节气的时候,如果能做到早睡晚起,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晚上尽量能在十点前就入睡,早上能睡到六点以后最好,因为早睡可以养好人体内的阳气,而晚起对于固阴非常有利的。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大寒期间,由于天气非常的寒冷,为了能让室内空气升高,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关闭门窗,开放了暖气或空调,这样势必就会造成室内空气干燥不流通,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病菌,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时开窗,只持室内空气对流,这样才有益于身体的健康。
4、适当运动
大寒节气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而人的心情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的,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我们可以适当做些适合的运动,就算是在室内做做运动也是非常不错的,比如走走步,做做俯卧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寒节气的天气情况
大寒节气的时候,大气环流是比较稳定的,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的时候,就经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的情况。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的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依旧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的防寒,尤其是应该要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的时间段。
大寒节气的来历
大寒是24节气中最后1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个时候的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就会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在这个时候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5天之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是比较稳定的,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的时候,就会常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的现象。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2022年 第2篇
当归红枣羊肉汤
寒冬食用羊肉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脾胃消化,具有温中补虚,补肾壮阳的作用,对任何体质虚弱,胃寒,消化不良的人士都是天然的保健品。
姜枣桂圆汤
桂圆不仅可以抵御风寒,还能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春天的生发特性,因此非常适合在大寒时节食用。另外,香甜的红枣也是极佳的驱寒食物。此款养生汤,可驱寒发热,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合手脚冰凉,脾胃虚寒者食用。
白萝卜焖肉
此菜具有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利尿消肿,补肾虚,通便,补血益气,养阴补虚的功效。
山药紫薯银耳汤
银耳,有“平民燕窝”之称,所含的胶原蛋白质对肌肤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补修复作用。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它含有20%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内含有大量药用价值高的花青素,花青素是天然强效自由基清除剂,而所含的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此款滋补甜品,可美容护肤,排毒润肠,非常适合冬季养护肌肤食用。
大寒养生
1、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此时正值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冬季,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大寒养生要顺应冬季“藏”的原则,最简单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上班族特别提倡早睡1小时。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一些,最好待日出后再出门。早晨寒气生发,有时还有雾气,极易寒邪侵入。
3、生活:适当泡泡脚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可用热水适当泡脚御寒。但如果晚上泡的话不要水过热和洗脚泡脚时间过长,否则扰动阳气,可能反而影响睡眠。建议45度左右水温,泡脚15分钟左右。
4、运动锻炼: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寒冷易致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专家建议冬天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运动前的热身准备。可以到空气较好的公园里慢跑、打太极拳,或者打打篮球等,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扰动阳气。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大寒时节的运动应注意适宜、适度,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待日出后再进行为好。
5.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建议食用如乌鸡、泥鳅、黑鱼、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且在中医明医指导下进行,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大寒节气习俗
大寒节气习俗:吃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过去穷人家防寒条件简陋,没有更多营养品食用,从大寒开始吃上一碗糯米饭就算是补身体了。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作用,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大寒吃糯米的习俗,这项习俗虽听来简单,却蕴涵着前人积累的生活经验,因为进入大寒天气分外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糯米饭的做法五花八门,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大寒节气习俗: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大寒节气习俗:炖鸡汤
大寒小寒,跟着节气来养生 第3篇
小寒:
小寒的意思就是天气已经很冷了。虽然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都说冷在三九,“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后,此时脏腑的阴阳气血偏衰最为严重,需要合理进补,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
大寒:
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一个节气,同时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因为已接近春天,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大风降温,冰天雪地也是经常见到的光景。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春回的景致。古有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这是智慧的古人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一月最是养肾时:
别以为,肾虚都是男人的专利,更把补肾等同于补性功能。常言道“男怕伤肝,女怕伤肾”,女人更容易成为肾虚“黑手”下的牺牲品!
肾被古人称为是“命门”,它们尤其是女人健康与美丽的发动机。过去肾虚亏多常见于更年期的女性,可如今,二三十岁的女性患上肾亏的病例却渐多——年纪轻轻就总是腰酸腿软,浑身无力、怕冷、没胃口,不化妆的时候,一脸的憔悴更是无法遮掩。
天气寒冷,寒气通于肾,寒邪首先侵袭的就是肾。补肾,对于女人来说至关重要。
美着吃——
黄精海参汤
中药解围:冬天一到,人的阳气也跟着变弱,这时候当然要补虚,该我们的黄精上场了。中医认为,黄精作用平和,既可补脾补气,又能润肺生津、益肾补精,并且无大补温燥之品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进补药膳:准备30克黄精、150克鸭肉,分别洗净、沥水,再泡发50克海参,全部切成片之后一起放于锅中,加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炖上2小时左右。等到鸭肉熟烂了,停火,调入食盐、味精,一道美味的黄精海参汤就出锅了。
要注意:黄精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为服食保健的常用药。不过黄精虽好,但它的药性比较滋腻,所以平时总觉得胃脘胀满,咳嗽痰多,舌苔白腻的人不宜单独食用。生黄精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一般都是蒸熟后食用。
兔肉美容汤
中药解围: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冬天经常食用,可以平补阳气,有助于人体阳气生长,抵抗自然界严寒。
进补药膳:想要抗寒,又想要美丽。那你可得试试这道兔肉美容汤,兔肉具有滋阴养颜、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长期食用,又不会发胖,配上枸杞,滋阴效果更是相得益彰。将250克新鲜兔肉洗净,切成肉丁,与50克枸杞共加水适量,先以武火烧开,再以文火炖1个小时左右焖熟,再入姜、酒、油、盐、味精少许调味。肾虚的人,就在开始入锅的时候加入20克洗净的黄精,切成薄片,与兔肉、枸杞一起烧焖就行了。
要注意: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不过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杜仲羊肉汤
中药解围:杜仲一直被人们称作植物黄金,曾经就有人用黑糯米酒泡杜仲来缓解肾虚腰痛,效果非常不错,其实这主要就是因为杜仲有补肾的作用,不光如此,杜仲还能补肝、降血压、强筋骨,对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的人有很大好处。
进补药膳:羊肉可是冬天餐桌上的常见菜了,能够驱走冬天的寒冷,同时还能补肾壮阳。吃惯了涮羊肉,也来做个羊肉汤吧:250克羊肉切成小块儿,加上15克杜仲,15克枸杞,一小片生姜,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炖,还是先大火后小火,直到羊肉熟烂了,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调料就可以了。
要注意:作为一道药膳,它不宜连续服用,一个月喝上两三次就够了。因为杜仲药性温热,补益力强,有可能会伤阴,体质燥热的人(体质燥热的人平常大便比较干,容易口喝,感冒的时候一般都流黄鼻涕,比较不怕冷,但是比较怕热)应避免或者小心食用。
美着做——
摩擦肾腧
位置:挺胸,吸气,在侧胸部我们可以摸到我们的肋骨下缘。如果你是位珠圆玉润的美眉,就需要用力吸气,用力下压,就可以摸到肋骨的下缘了。沿着肋骨边缘水平向后面摸去,当我们摸到后腰部的肌肉的时候,这就是肾腧的部位。由于我们按摩的时候按摩的不只是一个点,所以可以不必强调肾腧这个穴位的准确的点,而只需要找到这个大概区域就行了。
功效:按摩时,我们要先将手心搓热,然后放到肾腧穴,边擦动边按摩。因为摩擦生热,热量就会传到肾,肾气得到温煦,就会生长、生发。你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由内而外地流向全身,让全身都感觉暖洋洋的。而此处痉挛的肌肉也会变得温而软,疼痛则随之而解。坚持每天按摩3-5次,每次15分钟左右。
按压关元
位置:说到关元,也许你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你就不陌生了。丹田,是道家内丹借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处所,因其有农田般的生产意义,有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人体中有三块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这三块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之印堂,中丹田在两乳间之膻中,下丹田则为腹部之关元。一般所说的丹田,就专指下丹田而言。找到位于肚脐中央向下一掌处,腹部正中线上,就是关元的位置。
功效:关元这个部位靠近肾脏,元气由元精炼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气又藏于肾,关系到人体元气的盛衰。将掌根置于关元穴,先轻轻向下用力按,然后再缓慢揉动,使力量徐徐向内渗透,时间越长越好,动作越缓越佳,直到穴区发热并渗透至穴下腹内,可以补充身体内的元气。每天如此按摩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摩擦涌泉
位置:涌泉在足心凹陷处,卷足心时,足底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人字形沟,涌泉就在人字沟的顶点。
功效:涌泉被称为“接地气”的枢纽,按揉可以调节气血睡眠,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肾中的阳气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而涌泉穴又是肾气的源头,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摩擦涌泉温补肾阳,使阳气得到补助,四肢末端也就能够得到阳气的温煦,就会温暖起来。左手握左脚,将右手手心对准左脚脚心,进行快速的摩擦,使手脚心产生温热的感觉,这么持续摩擦5-6分钟,然后交换摩擦另一只脚。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美眉,别等了,赶紧动起来吧!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2022年 第4篇
首先,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其次,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雨水节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最后,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雨水时节应该要预防哪些疾病
预防倒春寒
预防倒春寒的首要方法就是春捂。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预防腮腺炎
腮腺炎,俗称“猪头风”“胖腮”等。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接触、飞沫等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冬春交替季节,更容易发病。现代医学总结和概括出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一3周,先是一侧肿大,接着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
预防春病
雨水节气后,气候寒温不定,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除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还极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形成心神不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进而影响身心健康。所以春季养肝气升发,忌怒,忌郁,有不开心要及时沟通或排解,不要委屈或者抱怨。
谨防呼吸道疾病
2022年大寒节气典故由来 第5篇
大寒的来历
大寒是24节气之一最后1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的时候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个时候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的话就是,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同时也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把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5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这也是可以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大寒传统习俗
食腊八粥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24节气中的最后1个节气。这个时候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必不可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和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美味的年肴。
同时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祈求新一年能够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大寒的寓意
是中国的节气?小寒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已经非常的寒冷了,它和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时期,所以民谚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的话就是,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常常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24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就在小寒节气内。
之所以称这一段时间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这是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大寒节气养生注意事项2022年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