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按摩恢复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41

按摩恢复范文(精选6篇)

按摩恢复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输尿管与膀胱手术病人, 均为男性;患者年龄范围为48-73岁, 患者平均年龄为58.6岁。

1.2 方法

将本组资料随机分成研究组 (48例) 与对照组 (48例) ,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术后6h给予足三里穴位按摩;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比例两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效果。

常规护理方法:患者术后6h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后给予呈半卧位, 并且叮嘱病人作深呼吸, 每次深呼吸4min;护士要协助病人每2h翻身1次;在床上患者四肢进行被动活动, 一般是每4h活动1次, 每次被动大概是5min。术后第3天, 护士帮助病人从病床上起身坐起, 要求病人自行给自己翻身, 每2h翻身1次;然后在病床上进行主动活动自己的四肢, 每4h主动活动1次, 每次活动大概5min。术后第4天, 护士协助患者在床边进行坐起的活动。

足三里穴位按摩疗法:患者呈平卧位、伸直自己的双下肢, 患者采用大拇指指腹放于一侧足三里区进行点按及揉动, 直到局部感觉有点酸、麻、胀为止, 每次按摩5 min, 每天按摩3次[3]。运用同样的方法对自己的对侧进行按摩, 叮嘱病人及其家属认真记录肛门最早的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 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平均术后的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更早 (P<0.05) ;研究组术后60 h内排气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足三里穴在临床上具有多种功能, 可以理脾胃以及调中气, 还可以和胃消滞等。通过按摩足三里穴, 可以增强或者调节患者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 积极促进机体胆囊的收缩, 强化呼吸与调节心血管等功能, 可以起到抗镇痛的作用, 提升人体疾病防御的功能, 也可以强化机体应激能力, 有效消除患者机体疲劳。患者实施腹部手术以后, 难免会受到手术刺激及麻醉抑制之影响, 从而胃肠蠕动难以正常发挥甚至消失。

有的研究文献报道[4], 如果肠功能长时间得到抑制, 则容易使胃肠膜发生病变而受到损伤, 不断加重肠麻痹及加大肠压力, 此时倘若不能等到控制而病情继续发展则会导致机体菌群发生移位, 释放出炎症因子引发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所以, 对实施手术后的患者, 应该注意加强其胃肠的蠕动, 不断缩短其肛门的排气时间, 从而减轻患者的腹胀不适症状, 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争取让病人早日得到康复。运用药物通便与肛管排气等传统的方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目前效果还是不很理想[5]。为此, 需要探讨新的、有效的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方法。

实施泌尿外科手术以后的患者胃肠功能不佳、出现腹胀, 基于他们各自的疾病症状来看, 属于中医肠结的范畴, 在手术与麻醉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会导致机体气机不利, 引发气血凝滞, 出现通降失常而发病。泌尿外科手术以后所出现的腹胀, 会增加患者术后痛苦, 另影响到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 不利于各自营养的吸收。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术后患者出现重度腹胀, 由于机体膈肌不断上升以及运动受到限制, 会引发呼吸困难, 使得下腔静脉的血液反流受到阻碍[6]。

在临床治疗上采用患者适当作些活动可以促进肠的蠕动, 进而快速恢复自己肠功能、消除腹胀不适。多项研究表明, 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 可以增强人体消化酶之活力,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让胃肠蠕动步入正轨, 以及除胀气。

本研究表明, 研究组平均术后的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更早 (P<0.05) ;研究组术后60h内排气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这跟杨秋平等人报道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7]。

研究提示, 足三里按摩疗法能够增强肠蠕动, 提早肛门排气时间, 有效缓解腹胀, 促进早期进食。患者可以尽快早日进食, 这对于患者的伤口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早日进食可以缓解饥饿感, 摄取一些营养素以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高[8,9]。

综上所述, 将足三里穴位按摩疗法运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治疗效果肯定, 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肠蠕动及患者肛门排气。

参考文献

[1]谭秀平.中医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12) :2058-2059.

[2]严艳燕.口服山蜡梅叶配合穴位按摩促进妇科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3) :75-76.

[3]彭秀晴, 郭明珂, 王红欣, 等.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1) :2614-2615, 2624.

[4]陆金英.穴位按摩联合足浴对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 17 (8) :61-62.

[5]陈沛英, 粱彩英, 蒋锦来, 等.中药敷脐配合穴位按摩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7) :436-437.

[6]赵志丽.腹部按摩加穴位按摩对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便秘效果的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4) :508-510.

[7]杨秋平, 岳燕, 黄兰枝.穴位按摩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原医刊, 2008, 35 (8) :64-65.

[8]王文娟, 韩晓玲, 蔡晖.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预防疝气术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13, 12 (3) :期252-254.

按摩恢复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20例,其中,胃切除手术47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22例),结直肠手术73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8例),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无心、脑、肺等严重合并症,无血栓等活动禁忌。知情同意后入选,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入选患者均带有止痛泵,且药物用量均为持续输入无加药现象。根据患者所在的临床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性别、职业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以手术返回病房的时间算起,术后24 h开始选择每日10:00、15:00、20:00时嘱患者下床活动,观察组患者着统一购买的薄袜后穿胃肠穴位按摩鞋,对照组患者着普通鞋。活动方式为在病区内步行,因各种仪器和留置管路过多而活动受限者嘱其床边踏步,活动时间为15 min。

足底按摩鞋为购买的全脚掌穴位按摩鞋,鞋号范围为35~43码。因全脚掌按摩鞋涉及的穴位多,作用面广,会对本研究造成干扰甚至产生负作用,而影响研究效果,为使研究更加客观,笔者只保留了对应胃肠穴位的按摩球,而将其余部位的按摩球全部剃除,这样就形成了本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工具“胃肠穴位按摩鞋”。且为观察组患者统一购买了一次性薄袜,该组患者穿鞋前为其发放一次性薄袜,并在患者穿着终末以酒精纱布擦拭胃肠穴位按摩鞋进行消毒。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腹胀程度、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以,记录观察组患者穿着胃肠穴位按摩鞋舒适度的情况。(1)肠鸣音:术后24 h后开始听肠鸣音情况,4 h听1次,夜间可酌情处理,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为宜。以听诊4~5次/min作为肠鸣音恢复的指标[4]。听诊部位选取脐周2 cm范围内。(2)腹胀程度:患者自述腹胀的情况,共分为四个等级,即0级为无腹胀感觉;1级为轻度腹胀,腹壁张力略大,不影响休息和睡眠;2级为中度腹胀,腹壁张力较大,影响休息和睡眠;3级为重度腹胀,腹壁张力大,不能休息和睡眠。(3)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以患者及家属的主诉为准。(4)接受程度:询问患者穿着按摩鞋的舒适度情况,舒适程度为分四个等级,即0级疼痛难忍、拒绝穿着;1级为足底疼痛尚可忍耐、穿着不舒适;2级为足底微痛但力度适中、穿着舒适;3级为无任何不适、非常舒适。其中0级和1级示为不接受,2级和3级示为乐于接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表明胃肠穴按摩鞋的应用对于胃肠道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的比较

结果表明自术后第2天开始实验组患者的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观察组患者穿着胃肠穴位按摩鞋接受度的比较

在对观察组60例患者穿着胃肠穴位按摩鞋接受程度的调查中,47例患者表示穿着非常舒适,9例患者表示比较舒适,4例患者表示不舒适,其接受度为93.3%。

3 讨论

3.1 胃肠穴按摩鞋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在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中,同时比较了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胃肠道手术患者由于损伤、机械刺激、麻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腹部手术使胃肠功能受到一定抑制,导致术后早期出现肠麻痹[5],造成肠源性运动神经性抑制及肠道有效推进蠕动消失,从而延迟术后功能的恢复[6]。多数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因麻醉作用及创伤使胃肠蠕动减弱,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一般在术后24 h发生,术后胃肠道处于一种保护性的抑制状态。一般患者肛门自然排气多在术后48~72 h,肠功能恢复迟缓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和诱发各种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食欲及增加患者的能量消耗,还延长胃管留置时间,推迟患者进食时间,不利于术后恢复。现已证明足底按摩具有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作用[7]。有理论认为,人体足底部存在着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相对立的各种反射区,反射区既是疾病的反应部位,又是治疗的刺激部位[8],足底反射区的热敷按摩可使足心部反射区接受热、滚、摩的刺激,使局部血液循环活跃,反射区相应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得以改善,促进肠蠕动,排除肠内气体,同时具有理气、止痛、安神的功效[9]。因此,笔者采用穿着胃肠穴按摩鞋的方法,来反复刺激患者足底胃肠道反射区,增强局部血液循,使胃肠功能得以改善,促进肠蠕动,排除肠内气体,从而促进了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3.2 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可有效减轻腹胀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紊乱,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导致腹胀,而腹胀可引起腹部疼痛或胀痛,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还可加重切口疼痛和诱发切口裂开,或出现吻合口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随着其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的提前,患者的腹胀情况自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好转,且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患者的舒适度也较对照组高。因此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可有效减轻腹胀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

3.3 胃肠穴位按摩鞋穿着舒适患者乐于接受

观察组患者穿着足底按摩鞋接受度好。胃肠穴位按摩鞋外观与普通拖鞋并无大的区别,但有针对胃肠穴位的按摩球,操作简便,容易获得,且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在观察组60例患者中,56例认为胃肠穴位按摩鞋穿着舒适或较舒适,表示乐于接受,接受度为93.3%。

综上所述,足底胃肠穴按摩鞋容易获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中应用可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胃肠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是否对肠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可帮助胃肠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我科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胃肠道术后患者120例,按临床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24 h下床活动,每日3次穿着足底按摩鞋辅助活动,对照组活动时间和程度与观察组一致但不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腹胀程度、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评价观察组患者穿着胃肠穴位按摩鞋接受程度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腹胀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穿着足底按摩鞋接受度良好(93.3%)。结论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胃肠穴位按摩鞋可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减轻腹胀程度,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且患者对其乐于接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功能恢复,胃肠穴位按摩鞋

参考文献

[1]付强,张静,王磊,等.艾柱隔姜灸促进胃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32.

[2]姚雪瑛.开塞露纳肛对胃癌术后患者肠蠕动的影响[J].安徽医学[J].2009,30(10):1241.

[3]张红,杨彤.足底按摩对肠粘连松解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31.

[4]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

[5]艾晓辉,黎学坚,莫军.内外合治促进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6):464-465.

[6]周珊,周志光,钟新才.四磨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5,21(4):46.

[7]高丽虹.足底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8,13(1):39-40.

[8]陈莉,陈景伍,吴彩娣.足底热敷按摩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影响[J].淮海医药,2009,27(3):260-261.

[9]马冬梅,曹慧敏,段冈莲.足底按摩反射疗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8(20):2028.

按摩恢复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的剖宫产术后产妇200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术前禁食4~6 h,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2]。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术后均按常规治疗和护理[3]。治疗组于术后2 h增加双下肢按摩及温水足浴。温水足浴实施方法:将电加热足浴盆内加入3000~4000 ml水,设定温度为40℃~43℃,待水温升至设定温度时,将盆置于床尾端,产妇取仰卧位,双腿屈膝,将双足平放于温水中,水没及踝上10 cm。双足全部放入水内后开始记时,足浴时间为30 min。双下肢按摩实施方法:足浴同时依顺序自上而下以拿揉的手法按摩双下肢。记录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出血量。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术后肠蠕动时间(见表1)。

两组剖宫产术后12 h内肠蠕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肠蠕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治疗组术后6 h内肠蠕动的有效率达42%,12 h内肠蠕动的有效率达93%,最短时间为160 mim。而对照组在术后6 h内肠蠕动的有效率仅为11%,12 h内肠蠕动的有效率为49%。

2.2 两组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见表2)。

两组剖宫产术后24 h内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12 h内排气有效率达35%,24 h内排气有效率达93%。而对照组在术后12 h内排气有效率为7%,24 h内排气有效率为37%。对照组大多数要在24 h以上才出现排气。

2.3 两组剖宫产术后出血量的观察(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文术后出血量的记录时间从手术结束时间算起,经按压宫底,消除宫腔及阴道积血后,产妇臀下置会阴垫,采用称重法测出。由3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总出血量治疗组有减少趋势。

3 讨论

3.1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途径。

手术后元气受损,脾气损伤,气机不利,气虚血行不畅[2-4]。下肢中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行气散结的作用,通过下肢按摩刺激这些穴位,起到补脾胃,助运化,通经络,调气血之功效,补中益气,使胃气下行,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

3.2 温水足浴是传统的保健疗法之一,源于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足反射区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发现,人脚上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应的反射区,温水刺激足部的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脏腑功能,使麻痹的肠胃恢复功能,促进肠蠕动,排出肠内气体。

3.3

双下肢按摩及温水足浴不仅使肠胃蠕动加快,肛门排气时间提早,而且产妇自觉疼痛减轻,紧张疲乏减退,恢复正常饮食早,有利于营养的补充,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3.4

双下肢按摩及温水足浴可防止下肢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避免了下肢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形成。本文治疗组中无一例该病发生。

3.5

在双下肢按摩及温水足浴的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医患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密切了医患关系,体现了人文关怀;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及个性化指导,消除不良因素,调整产妇心态,充分认识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关联[5],从而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减少。

参考文献

[1]Stig Bengmark.Periopera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in a new concept-continuous enteral nutrition.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2001,21(4):248.

[2]颜小诊.早期进食配合温水足底按摩对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328.

[3]陈慧.温水足浴对妇科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33.

[4]Su Ying W,et al.Science gynecologic surgery.Second edition.Bei-jing:People's Health Press,1999:16.

按摩恢复 第4篇

关键词:腹部术后,肠蠕动,小承气汤,穴位按摩

腹部术后肠功能障碍是外科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 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加之, 疼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减少疼痛, 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使用镇痛泵以减少不适感。有研究表明, 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肠蠕动恢复延迟者国内为57%~69%, 国外为21%~38%[1]。故尽早恢复肠功能对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 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7月~2010年10月, 对腹部手术后患者使用小承气汤组方加穴位按摩促进肠蠕动恢复,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患者应用小承气汤组方加穴位按摩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7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60例, 其中男98例, 女62例;年龄21~70岁, 平均47岁。其中乳腺癌根治术12例, 直肠癌7例, 结肠癌6例, 胃癌大部切除12 例, 胃穿孔修补术8例, 前列腺增生49例, 阑尾炎 16例, 肠梗阻3例, 胆囊炎术后22例, 胆石症25例。术后均使用镇痛泵止痛, 3天后停用镇痛泵。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80例, 两组性别、年龄、疗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1.2.1 方剂组成

小承气汤组方 大黄6 g , 厚朴10 g , 枳实10 g , 加水煎至150 mL。每剂煎2 服, 保持药液温度39 ℃~40 ℃。于术后6 h 开始口服, 每日2 次, 直至术后第1次排气后停止。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 治疗组实施小承气汤组方加穴位按摩。按摩方法, 有经过系统中医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 选择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和合谷穴3个穴位于术后6h开始进行穴位按摩, 即护士用大拇指交替按摩上述穴位, 每穴3~5min, 每4小时行1次按摩。按摩师时要求取穴正确, 手指略震动, 手法由轻到重逐渐用力, 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度。连续实施3d。3d内排气者, 排气后即刻停止外敷, 记录排气时间。记录手术结束至肛门第1次排气的时间, 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观察项目

肠鸣恢复及排气情况, 每6h腹部听诊1次, 每次听诊连续性1min以上。每分钟出现2次肠鸣为肠蠕动恢复, 出现1次排气为出现排气, 并记录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数据采用SPSS13.0作x2计算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2h内排气者7例 (8.75%) , 24h内排气者36例 (45%) , 72h内排气者31例 (38.75%) , 72h后排气者6 例 (7.5%) ;对照组:12h内排气者1例 (1.25%) , 24h内排气者12例 (15%) , 72h内排气者37 例 (46.25%) , 72h后排气者30例 (37.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治疗组无论是肛门平均排气时间还是平均住院时间, 二者经统计学处理都有显著性差异 (X2 = 33.4及26.6, P均<0.05) 。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由于损伤、机械刺激、麻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胃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 导致术后早期易出现肠麻痹[1]。这样既造成肠内源性运动活性的神经性抑制, 也造成肠道有效推动性蠕动消失, 从而延迟了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一般情况下, 术后患者48~72 h胃肠可恢复运动, 出现肛门排气排便;如果肠蠕动恢复延迟, 便会出现腹胀、腹痛。甚至并发肠梗阻、粘连。而胃肠道蠕动提前恢复, 患者可提前进食, 从而保证营养的供给;同时胃肠道的收缩与舒张能调节肠壁的血液供应。

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促进术后患者的肠功能恢复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穴位敷贴、足部穴位按摩、针灸推拿、耳针等[2]。既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病人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故治疗上宜行气治血。泻下通腑。方中大黄为泻下药。其主要成分双蒽醌酮甙的番泻叶对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增强肠道的张力和蠕动。减少水分的吸收。达到泻热通腑、破积健胃的目的[3]。厚朴为芳香化湿药, 可疏畅气机, 下气降逐;枳实为行气药, 具有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

中医认为, 手术后机体和谐打乱, 清浊异位, 升降失常。气机运化不畅, 导致脏气不安, 腑气不通。脏腑以“通”为顺, 腑气通而五脏安。因此, 其治疗应以理气通腑, 促进胃肠道运化功能为主。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与脏腑气机运化密切相关。由表1可见, 治疗组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和合谷穴3个穴位对术后患者进行按摩能有效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分析如下: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 与足太阴脾经之三阴交穴, 有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生气化血、滋阴通便之功效;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具有调经活血、和胃通腑之功能, 从而促进肠蠕动的恢复[4]。护士用手法按摩穴位。对肠道产生良性的刺激, 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从而有利于胃肠道内气体顺利排出。

总之, 腹部术后患者使用小承气汤组方加穴位按摩是通过整体调节机体功能, 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从而缓解术后胃肠功能失调患者的局部及全身症状, 以有利于手术后机体的顺利康复。此种透皮疗法, 方法简捷、经济、适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配予精心的临床护理, 不失为一种加快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尚娥, 李蕊.镇痛泵对肠蠕动影响的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10 (6) :423.

[2]郭静.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5:55.

[3]樊国根, 严来保, 倪坚正.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三种方法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 21 (4) :208-210.

按摩恢复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2014年在本院呼吸一科二病区就诊疾病处于恢复期的有睡眠障碍的肺间质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实验组平均年龄 (54.58±13.98) 岁, 男26例, 女2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 (52.17±12.58) 岁, 男25例, 女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手术史、合并内科疾病、肺功能、认知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穴位选择及按摩方法:取涌泉穴或足三里。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三分之处, 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 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用按或揉的方法, 穴位按摩的精准以感觉局部酸、麻、肿、胀和发热为标准[4]。每晚睡前1次, 约15~20 min/次。

1.3评价标准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 进行问卷调查, 此表已由国内刘贤臣等验证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4], PSQI问卷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组成, 共七项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 每个成分按0~3分计算。PSQI>7分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 总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PSQI≤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问卷在患者出院前1 d发放, 调查者指导患者自行填写, 并告知看护及亲属切勿影响其观点。对于不便患者可代为填写, 由患者本人确认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2结果

对照组PSQI≥8。发生率为70.31%, 实验组仅30.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使用中医穴位按摩可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同时也可避免使用药物所引起的不适感, 在临床中有显著贡献。

3讨论

穴位按摩可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5]。其原因可能是穴位刺激能增加机体复合胺的释放, 复合胺能放松人体, 促进睡眠。也有研究发现当机体发生疲劳时, 体内自由基的浓度增加, 适时进行足反射区按摩能够较长时间维持自由基的低生成率, 降低体内自由基的浓度, 从而较少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攻击, 保护组织器官, 对疲劳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6]。中医认为, 睡眠紊乱多由情志所伤, 劳逸失调, 病后体虚, 阴虚火旺, 心失所养, 肾阴亏虚等所致。阳盛阴虚, 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 阴气盛则目闭而卧安, 若阴为阳所胜, 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因此,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虽然穴位按摩及西医药物治疗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睡眠紊乱。中医穴位比药物作用效果更为理想。但两者PSQI均>7分, 说明虽然采用了一定的临床医疗及护理手段, 患者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7]。患者疾病本身的症状也是影响睡眠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肺间质病患者夜间呼吸困难加重, 痰液量增多, 咳嗽等也可影响睡眠质量。另外, 由于夜间患者迷走神经兴奋, 可导致持续的夜间低氧发生, 导致患者夜间觉醒次数的增加, 从而引起患者睡眠模式的改变。因此长期低流量氧疗, 雾化吸入剂的使用十分必要[8]。

《皇帝内经》根据“内病外治, 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 提出了运用刺激下肢的经络和穴位来治疗疾病的观点, 下肢穴位按摩治疗睡眠紊乱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应用。穴位按摩是改善疾病恢复期肺间质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方法安全, 简单易行、经济、无痛苦, 可通过教授、指导让患者掌握。出院后仍可继续治疗。但出院随访时发现, 随着患者出院日期的增加, 患者对施穴方法的掌握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 患者的依从性相对的也有所下降。指导临床在患者出院时应加强健康宣教。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疾病恢复期肺间质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疾病恢复期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实验组采用穴位按摩方法助眠, 对照组根据患者睡眠质量使用一定的镇静安神药物, 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 且实验组患者不良主诉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穴位按摩可以比常规药物治疗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有利于提高疾病恢复期肺间质病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按摩,疾病恢复期,肺间质病,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亚娟.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 :76.

[2]杨传举.80例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0) :67-68.

[3]王俊林.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的因素与护理效果评价.临床护理, 2010, 40 (2) :30-31.

[4]路桃影.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 (3) :260-263.

[5]王沫.耳穴压豆治疗失眠10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学刊, 2006, 24 (12) :1337.

[6]沈霞.住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 (4) :361-364.

[7]Sohn SI.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Korean version of the Pittshurgh Sleep Quality Index.J Sleep Breath, 2012, 16 (3) :803-812.

按摩恢复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者选取2006年1月~2014年4月间妇科收治的条件具有可比性的8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92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1~69岁。其中, 子宫全切除术者385例, 宫外孕切除术者366例, 卵巢肿瘤切除术者354例, 子宫次全切除术者66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术后平卧6 h, 然后指导其翻身, 继之床上坐起, 逐渐增加活动。未排气前进食流质, 忌食易产气食物。

1.2.2 观察组

征得患者同意,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 (1) 耳穴压豆:术后取患者皮质下、脾、胃、大肠、小肠、交感5~6个耳穴, 首先用75%酒精消毒皮肤, 用探棒探出敏感点, 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7 cm×0.7 cm大小的胶布中央贴敷在相应的耳穴上, 用拇指和食指按压, 手法由轻到重, 由重到轻, 分别采用对压、直压、点压, 揉按法, 使之产生麻、酸、胀、痛、热的感觉, 每穴按压1~2 min。2~3次/d, 一般留置3~5 d, 直至排气, 出现过敏及感染征象时中止。 (2) 穴位按摩:术后1 h, 护士用大拇指按揉足三里、合谷及丰隆穴, 每穴每次按揉3 min, 手法由轻至重, 用力均匀、柔和, 以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感觉为度。每4小时1次, 直至首次肛门排气。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对胶布过敏者, 可缩短贴压时间;按揉宜轻柔, 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1.3 观察指标

护士每天了解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及腹胀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的首次时间, 进行对比。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有效:24~48 h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 肛门排气。好转:腹部听诊有肠鸣音, 但无肛门排气。无效:无肠鸣音也无肛门排气。总有效率= (有效+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 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731例 (79.46%) , 有效121例 (13.15%) , 无效68例 (7.39%) ;对照组显效376例 (44.24%) , 有效69例 (8.12%) , 无效405例 (47.65%) 。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1%和52.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常由于手术刺激、切口疼痛、麻醉药物的应用等诸多因素, 致使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 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甚至导致死亡。为了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 防治手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科对9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均采取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 达到促进肠蠕动、治疗消化不良、胃痛及呕吐、防止腹胀的目的。经过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耐心指导及精心护理, 有效地促进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耳穴压豆疗法是指选用大小合适、质地坚硬、圆润的药丸贴压于耳穴上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临床运用广泛。本院妇科2011年开始采用耳穴压豆疗法预防及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且有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耳空压豆法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177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850例及观察组9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能促进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使患者尽早康复, 且操作简单, 安全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手术,耳穴压豆疗法,穴位按摩,胃肠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韩叶芬.耳穴压豆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西安军医, 2012 (11) :14-16.

按摩恢复范文

按摩恢复范文(精选6篇)按摩恢复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输尿管与膀胱手术病人,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