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第1篇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3.积累古诗词。
教学
重点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积累。
教学
难点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板书: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板书:找课外书
生总结,汇报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方法的理解。】
生总结,汇报。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
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
7.日积月累
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并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板书
内容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找课外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语文园地八
读别人推荐的书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同学们概括并拓展,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教学中,在书写提示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设置“书写”的环节,没有当堂检验学生书写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提高。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
教育的好教材。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第2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7船长
8爱之链
习作2
练习2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复习课文内容,回顾课文不同体裁,并能分角色朗读第5课,检查背诵第7课要求背诵的自然段,体会本组课文中表达的不同的人物的性格品质。
3、复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人物的高贵品质。
4、引导学生抒真情,表真意,指导学生把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具体,并学会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5、复习同音字,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6、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单元回顾
1、这一单元都有哪些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课,说说大概内容?
2、这一单元是围绕哪一方面进行描写的?
3、回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学会了什么?
二、 深入课文,总结复习
1、《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题材是什么?
2、你能用四字词语说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
4、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
5、为什么会摆出这样的姿势?
6、从中你能感受到谭千秋老师的哪些品质?
7“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船长》的作者是谁?结合作家卡片介绍雨果。
8、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9、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课后第4题)
11、课文要求背诵的自然段,你背得了吗?(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课文
1、《爱之链》这条爱之链是如何传递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习作二的要求是什么?重点应突出什么?
4、优秀习作展示,说说这些同学的习作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5、读读自己的习作,并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
6、同桌互相读习作,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7、根据老师的评语和同学的建议,下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再修改,并撰写。
8、比较《语文与生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9、总结如何正确选择同音字的方法。
10、检查诵读与积累。
11、做练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正确使用同音字。
12、说说采访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 三
课
时
一、 听写
1、听写本单元课文的生字。
2、听写本单元课文的重点词语。
二、默写
默写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及课文的片段。
第 四
课
时
(练
习
巩
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kū qì
lǎo màn hūn
yōng
(
)
(
) (
)
zhì xù
yì lì
kǒng
bù
diān bǒ
(
) (
) (
) (
) bó wù
ǎi xiǎo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
)
二、组词。
恕(
)
俱(
)
侮(
)
疑(
) 怒(
)
惧(
)
诲(
)
凝(
)
遗(
)
侨(
)
虚(
) 遣(
)
乔(
)
虑(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 )地义
( )无人烟
( )于( )守
阴( )可( )
不( )怕( )
针( )相对
( ) 枪舌( )
深( )大( )
宽( )大( )
不( )开( ) ( )然( )立
老迈( )( )
三、选词填空,填序号。
(a熔化 b融化 c溶化 d品位 e品味 f截止g截至 h化妆 i化装 j情景 k情境)
1、再坚硬的钻石落到岩浆里,都将( )。
2、春回大地,小河上那层厚厚的冰慢慢( )。
3、金波爷爷写的《追踪小绿人》值得我们好好( )。
4、报名活动昨天已经( )。
5、( )好了没有?观众们正盼你主持节目呢。
6、如果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就能很容易地把人带到所描绘的( )中去。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哈尔威(
)在他的船长(
)上,(
)地(
)着,(
)着,(
)着。他把(
)和(
)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
)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
)。船长哈尔威(
)上,一(
),一(
),随着轮船一起(
)。人们透过(
)的薄雾,(
)这尊黑色的雕像(
)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
),(
)。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
)。
2、填成语:本学期我们认识了
的蔺相如,
的哈尔威船长,
的霍金,
的乔依,
的廉颇、
的霍金、
的鲁滨逊等。学完《爱之链》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
3、学了第二单元,从哈尔威身上我知道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是否“伟大”,要看这个人的______________。我所知道的伟大的人还有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改为反问句:
2、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仿写:如果你是
,我乐意是 。
3、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
“被”字句:
4、女店主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微笑掩不住她极度的疲劳。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爱之链(片断)
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dǎo
dào)在
七、阅读答题。
床上睡着(zhuó
zháo)了。他不(情愿 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
4 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冰冷 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从文中的括号里划出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课文最后一句女店主的话意味深长, 在初读课文时,我明白了 ;在细细地品读课文后,我又读懂了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第3篇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读“嫦娥、磁场、陨石、干燥”等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22个词语。
2.能根据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并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重难点)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浩瀚无垠的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还有生命存在吗?多少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齐读课题,正确书写“谜”字。了解“谜”的意思,区分“谜”和“迷”,指导书写。
二、交流预学,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御、斑
(3)解释词语。(课件相机出示“猜测、抵御、倾角、沧海一粟”等词语的含义。)
(4)资料袋。课件出示“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解释。
2.整体感知。
自读思考:这篇文章围绕“宇宙生命之谜”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默读、勾画、概括,提取关键信息)
三、浏览课文,聚焦内容
1.浏览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和解决疑问是否有关系。
2.结合课后第一题第一个“泡泡”的内容和课文第一个旁批,继续浏览课文,判断哪些段落对解决“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疑问有帮助,并做上记号。(第2~9自然段)
3.默读课文其他旁批,说说学习伙伴提供了哪些帮助。(梳理文章思路,指导阅读文章的策略)
四、根据提示,找关键信息
1.默读课文第二处旁批,理解旁批的意思。
(1)提问:从这处旁批中你读懂了什么?(阅读时注意找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2)追问:怎么找关键句呢?有些段落也可能没有关键句,怎么办?(回顾找关键句的方法)
2.默读第2~9自然段,用“”画出各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
3.交流指导。
(1)学习交流,教师提示学生结合每一个批注,找到需要的关键词或句子。
(2)相机指导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词语意思,指导书写。
五、借助旁批,边读边想
1.圈画关键词。
(1)通过找关键词句,我们知道第3自然段介绍了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我们仔细读一读。
(2)自由读第3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圈画出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2.提取关键信息。
(1)也就是说只要有星球符合以上必备条件,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2)结合旁批提示默读第4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找出其他星球上为什么不存在生命的原因。
(3)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读第5~8自然段,结合旁批提示提取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及火星的表面特征、气候、土壤等关键信息。
(4)综合信息,解决疑问。(除地球外,目前,其他星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3.围绕思考,引导查找资料。
(1)默读最后一处旁批,思考:这篇文章中提供的材料只到1975年,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们如果想了解最新的研究,应该怎么办?
预设:问老师、问家长有哪些相关的书籍可以阅读;自主查找资料。
(2)结合课后第一题第二个“泡泡”的内容,谈谈如何判断相关资料是否准确。
预设:核实材料中的数字是否准确;核实材料中的例子是否真实;对比材料中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成果之间的异同。
4.
小结:这节课,我们带着疑问,借助旁批的提示进行了“有目的地阅读”。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阅读策略继续解决其他疑问。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根据自己要了解的问题关注相关的内容,选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迁移阅读,解决疑惑。(重难点)
一、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1.回顾:上节课,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们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
2.结合课后第一题和旁批提示,谈谈自己的启发。
预设:先带着疑问浏览课文,进行材料的筛选,然后运用旁批提示和学过的方法,仔细阅读相关内容;接着找出关键句、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最后综合信息作解答,完成阅读目的。
二、选择问题,自主阅读
1.默读课后第二题,任选一个问题。
2.再次浏览课文,找到和疑问相关的内容。
3.细读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解决疑问。
三、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1.汇报问题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1)浏览全文,聚焦第4~8自然段。
(2)默读第4~8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
预设:科学家先按照四个必备条件排除六大行星;再根据理论猜测火星可能有生命,接着对火星进行近距离观测,然后根据因素推论和着陆取样分析,得出火星也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的判断是一步步进行排除的,有先后顺序和步骤。
(3)回顾阅读过程,说说: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是怎么阅读文章的?
预设:先筛选材料(第4~8自然段),然后以科学家为主体,重点阅读相关关键词句,最后根据科学家的判断过程总结科学家的判断方法和特点。
2.汇报问题2: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1)浏览全文,聚焦第5~8自然段。(和火星有关的段落)
(2)默读第5~8自然段,圈出关键句和关键词。
(3)自由读第7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填写对照表。
必备条件火星情况是否具备合适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4)自由读第8自然段,摘录对火星考察的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表面取样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5)综合信息,得出结论:目前,人类还不能移居火星。
3.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有目的地阅读”这个策略解决了两个问题,明白了尽管是同一篇文章,想要解决不同的问题,也需要选择不同部分的内容来阅读。
[教学板书]
10宇宙生命之谜
浏览课文
圈画关键句
提取关键信息
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侧重引导学生怎样根据阅读目的去选择及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并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第4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11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第5篇
指教内容:2 《蚕姑娘》
执教时间:2014年3月3日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认识不写。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诵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导入新课,解题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反馈
3、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读互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合作交流:蚕的生长阶段经历了几个阶段?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卵蚕茧蛾
3、小组合作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抽读词语
2、指名说说:蚕的一生一共要经历几个生长阶段,分别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蚕的第一阶段蚕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蚕卵是在什么情况下孵化出蚕姑娘的?
2、暖洋洋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出相类似的词语吗?
3、师小结,学生齐读。
(二)学习蚕的第二阶段蚕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 (1)“蚕床”是什么意思?“黑衣裳”指什么?
(2)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后,她做了什么?用笔圈出表示蚕姑娘动作的字词。 (3)蚕姑娘在睡之前长什么样子?睡醒之后又长什么样子? (4)、指名说,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
2、蚕姑娘经过了这次蚕眠后,还睡了几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发现的? 比较认识句子,理解“又”的含义
3、过渡:是的,蚕姑娘还进行了三次蚕眠,在这三次中她又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表格的填写,再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4、学生齐读课文第25自然段
5、师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四次的蚕眠过程,蚕才能不断生长,并最终向着蚕茧的阶段演变。男生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学习蚕的第三阶段蚕茧
1、交流:这里“新的房”指什么?“蚕山”又指什么?
2、看图,指名说说:蚕茧漂亮吗?
3、师小结:如此好看的蚕茧,是蚕姑娘不断吐丝的结果。那么在朗读时我们
要怎么读呢?师范读指导,学生齐读。
(四)学习蚕的第四阶段蛾姑娘
师过渡:漂亮的蚕茧结成了,那么可爱的蚕姑娘去哪了呢?
1、女生齐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师补充认识:此时的蚕姑娘称为蚕蛹。
2、“茧子开了天窗”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是谁做的呢?
3、从小小的蚕姑娘,变成蛾姑娘,你感到惊奇吗?指导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填空
2、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你记住了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
1、将蚕姑娘的生长变化过程说给家长听。
2、完成同步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2、蚕姑娘
生长阶段:卵蚕茧蛾
生长过程:吃睡脱醒变
样子变化: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发亮
第三课时(略)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
3、指名说说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二、课堂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2、比较句子变化
三、指导课文背诵
1、出示背诵提纲
2、学生自由练背
3、指名背,齐背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第6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天》课件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积累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挂图 课文录音 生字卡片
2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么记住“秋”呢?
1、 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 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
3、 小组交流生字的读音。
4、 全班齐读课文。
1、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 学生分析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
3、重点分析字形:
枣:上下结构,上面是束少一横,下面是两点.
1、出示要书写的7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汇报,师范写。
4、学生给7个生字组词。
1、生字各写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秋天到了,太阳不再炎热了,哪些东西让人感受天气凉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段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怎样?
2、你能读好这个自然段吗?试着读给同桌听。
3、汇报朗读体会。
4、指导背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找出果园里哪些果子熟了?
2、这一段该怎样读好它呢?你能说一说,读一读吗?
3、齐读这段,尝试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丰收的秋天还在哪里呢?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学生汇报
1、说说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