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
实习生应遵守科室一切规章制度,履行实习合同上的条款,服从带教老师的安排。
2.
尊敬老师,认真执行各种操作常规,不可私自违反操作规程进行各种操作。 3.
必须服从科室安排,按时参加科室组织的讲课及各种活动。
4.
要求带教老师在各种诊疗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因带教老师不认真带教而出现的差错事故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并取消带教资格。
二、 具体安排: 第一周:
1.
熟悉病区环境,介绍病区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及有关要求。 2.
熟悉各班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3. 掌握病员出入院护理,掌握铺床法及生命体征的测量、记录及体温单的绘制。 4.
掌握各种消毒液、皮试液的配制浓度及方法,皮试结果的判断,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5.
掌握各种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二周:
1.
了解护理病历书写原则及方法。了解各种疾病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掌握病人入院宣教及健康指导指导的的方法。
2.
熟悉科室疾病护理常规、危重病人人的接诊及抢救程序,掌握神志、瞳孔的观察及哥氏评分。
4. 掌握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第三周:
1.
熟悉专科疾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及各种治疗的护理配合。
2.
掌握吸氧、导尿、口腔护理、翻身、吸痰、雾化、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等护理技术。
3.
掌握以下科室操作:气管切开换药、留置针置管、术前备头皮、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心电监护的使用、血糖仪、神灯、机械排痰仪的使用。 第四周:
1.
征求实习生对本科带教工作的意见。 2.
对实习生进行理论答卷和技术操作考核。 3.
填写实习鉴定。
三、 讲课:
1.
主讲人:*** 2.
讲课内容:
(1)*科室各种疾病病情观察。(2)*科室一般工作流程。
(3)*科室各种疾病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4)各种专科疾病的健康宣教。
四、 带教组长:***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护理实习的重要场所,病人年龄跨度大,病种多,联系广,病程长,病人多为反复住院,对疾病知识都有一定了解,这更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广泛的学科知识。因此,护生带教工作区别于其他临床科室,必须科室特点进行,使护生通过实习,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为今后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以适应临床的需求。现将教学计划总结如下: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及心内科专科护理知识
护生入科第一天:宣教。首先由三位教学组长自我介绍,再依次介绍,包括介绍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相关规章制度、护士礼仪规范、相关法律知识,讲解带教计划、严格无菌操作等。
其中由于心内科科室临床特点,结合多次的意见反馈,我科决定将采取“主要跟班部分跟人”的带教模式,即护生固定楼层排班(ccu除外),按各个班次进行实习,主要操作带教工作交由各班老师完成,同时,我们又将为每位护生选定一名责任带教老师,这样“一对一”带教不仅增加了护生的归属感,又提高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
心内科护理带教分为理论带教和操作带教两部分。 第一周:熟悉科室环境,调整心态,了解心内科工作流程
操作带教重点为:掌握心内科入院宣教,吸氧
理论小讲课的主要内容为冠心病特点及护理常规
第二周:熟悉基本护理操作,了解科室专业护理知识
操作带教重点为:掌握生命体征测量
理论小讲课的主要内容为高血压特点及护理常规
第三周:掌握基本护理操作,熟悉科室专业护理知识
操作带教重点为:五种注射法
理论小讲课的主要内容为心内科常规标本的留取及意义
第四周:熟悉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掌握科室专业护理知识。
操作及理论讲课:心电图机的使用
第五周:了解CCU工作流程,熟悉介入术后常规护理 操作及理论讲课:介入术后病人护理,除颤仪的使用
第六周:出科前总结
教学组长与护生进行交流总结,收集意见,改进今后的带教工作。
出科考核:理论考核(统一由考卷形式完成)及技能考核(由各自责任老师完成后交与组长)
教学查房:每月举行一次。查房中由老师介绍某一专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等,由其他老师和护生进行评价,对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正确的地方及如何改进,并对专科知识点进行提问,启发带教老师和护生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1、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2)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体格生长与发育,认知发展。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的划分,举例说明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和异常。
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了解:认知发展顺序、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保健与喂养
1、教学内容: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 (2)预防接种;
(3)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4)婴儿喂养。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接种的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方法,运用计划免疫的具体措施。
掌握;婴幼儿期的保健重点及具体措施,列举学龄前期、学龄期以及青春期常见的健康问题,
教育家长如何对待有特殊行为问题的儿童,应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况给小儿做营养和喂养指导,应用所学知识给小儿制作食品。
了解:新生儿家庭访视的时间、内容、并列举健康指导内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小儿对能量的五方面的需要,。
住院儿童的护理
1、教学内容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小儿药物的选择特点,应用小儿药物计算方法计算小儿药物剂量。 掌握: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了解: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一)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未成熟儿的标准及有关概念; (2)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3)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早产儿的特点及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新生儿、未成熟儿的标准及有关概念。
(二)新生儿呼吸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复苏及护理; (2)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新生儿肺炎和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计划;
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复苏步骤,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3)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四)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2)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
(6)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 (7)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8)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掌握: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
营养不良及小儿肥胖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营养不良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3)小儿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小儿肥胖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对肥胖儿制定护理计划,应用护理程序对营养不良患儿制定护理计划。 掌握: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小儿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婴幼儿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维生素D来源和生理作用;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手足抽搦症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急救措施,合理应用维生素D的制剂,并给家长作指导
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制定一份佝偻病的护理计划,手足抽搦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作用。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一)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婴儿腹泻的护理计划。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液体疗法;
(4)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液体疗法; (5)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脱水的程度(轻、中、重度)及性质(等渗、低渗、高渗),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的表现及程度,并能制定补液方案。 掌握:小儿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3)几种不同病因所致肺炎的特点;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肺炎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因、分类及几种不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及其分型、临床表现; (3)临床常见的几型先天性心脏病; (4)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5)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7)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8)心衰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心衰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掌握:临床常见的几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区别。
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及其分型、临床表现,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泌尿解剖生理特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小儿泌尿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
(二)肾病综合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肾病综合症及肾衰的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肾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3)其他几种常见贫血疾病的比较及护理。
(4)IT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ITP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ITP的护理。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IT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化脑的护理评价、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3)病脑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病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小儿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化脑和病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小儿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病脑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化脑的病因、发病机制,病脑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2)小儿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其他出诊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
(4)小儿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5)乙脑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小儿麻疹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小儿水痘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麻疹及其他出诊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小儿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了解:传染并患儿的一般护理,小儿麻疹及其他出诊性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乙脑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二)结核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 (2)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了解:小儿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急症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常见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常见中毒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3)小儿惊厥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小儿惊厥的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5)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6)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常见中毒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小儿惊厥及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诊断、现场急救措施及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惊厥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
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XX年的经济收入比XX年稳步提高,全年本科基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在“5.12”国际护干节中,有两名护士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整个儿科被市团委评为市“青年文明号”组织,护士长获得市团委“十大杰出青年”的光
荣称号。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我所教的学生主要为中专生所以我将力求突出“三基五性”(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基本原则。本学期这门学科我主要采取的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方法,基于现实,并与学生为中心、是现阶段科学而行之有效的一套教育方式。它具有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同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截然不同。
我本学期所讲授的这门课为五篇,分别是:①儿科护理学导论、②新生儿与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③小儿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④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⑤全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其中,以第
一、
二、四篇(即儿科护理学导论、新生儿与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为重点掌握内容。
根据我所教授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划分为五大板块互动学习。分别是:
预习项目:结合我在医院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学生提供典型病例剖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学习项目:以学习目标作为开端,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方面对本长知识尽心归类,便于学生把握重点。
实践项目:不同于传统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的问题,通过编排技能训练、综合性实训和角色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及参与的态度。
拓展项目:对前沿性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学习主要知识之余,培养猎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复习项目:一重点串联的形式,将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回顾,以便于学生更系统和明确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一、认真执行院部、护理部及院感办下达的各类制度及工作任务。并积极组织学习,督导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二、加强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基础护理质量,完善母婴同室的健康宣教。
三、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月组织考试、考核一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入科护士必须人人掌握各类仪器的操作、常见病的护理措施及新生儿复苏抢救技术。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
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计划如下:
1、3月、6月各派一名科内业务骨干参加自治区新生儿专科培训班
2、其余每月份里分别派送科内护理人员进修学习,改变护理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临床护理质量。
四、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尤其是需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督导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
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追究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加强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注重对仪器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五、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六、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理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二)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
我们相信只要努力认真做好以上工作,我们在2014年中的工作中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总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