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魔术师刘谦
超级魔术师刘谦(精选4篇)
超级魔术师刘谦 第1篇
魔术,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何能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笔者将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刘谦魔术热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对身体的关注
“身体美学”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提出的,他认为,身体美学“是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的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1],从而“构建一门致力于提高对作为感性审美欣赏和创造性自我塑造的基地的身体的理解、利用和经验的学问”[2]。身体美学产生于现代思想体系中,近一个世纪以来,身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尼采到梅洛一庞蒂,再到米歇尔福柯,都在文化以及符号意义上对“身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而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以及特纳的身体社会学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整个哲学研究的“身体转向”。
从历史语境中回顾,身体在艺术和审美中的作用一直是被忽略的。在西方美学史中,从柏拉图开始便剥夺了身体在美学讨论中的合法地位,身体被贬斥为罪恶和欲望的策源地,认为身体只会阻碍灵魂探求知识和真理的步伐。对于一个人来说,“保证身体需要的那一类事物是不如保证灵魂需要的那一类事物真实和实在的。”[3]人们认为感性的东西,无论是身体还是艺术,总是离真理遥遥无期。传统的意识美学只关注通过审美活动达到的真理和意义本身,将人类审美活动仅仅作为意识性的存在方式。而身体问题首先涉及的就是作为感性学或者感觉学的美学,因而,身体转向,可以被看作是对鲍姆加登感性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回归。从康德提出审美不涉及利害计较和欲念满足,而是纯粹理性到实践理性的中介,到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虽恢复了感性的重要地位,但作为感觉器官的身体在美学中一直是缺席的。1 9世纪末,尼采用刻薄的嘲笑为人类身体作出了令世人震撼的正名,之后,梅洛一庞蒂、福柯、舒斯特曼等人提出的作为美学主题的身体意识,要求在审美活动中达到身与心、身体与意识、意义发现与肉体愉悦之间的和谐,而不是使审美仅仅成为获取真理的工具。
魔术,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对于表演者来说,通过身体的运动而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效果,如物品的消失、回归、漂浮、跳跃、穿越、纠结等,这些效果都是假象,是运用了各种障眼法以及视觉错觉所制造的假象。但是,对于欣赏者来说,他们观看魔术这种艺术形式,并不是为了认识世界、发现真理(求真),相反的,他们对于魔术所制造出来的假象顶礼膜拜,也不是为了获得怎样的伦理或者道德上的升华,以改善这个世界(求善),而纯粹是为了娱乐和游戏,是为了自身身体的愉悦(求美)。观众们热爱的就是那些假象,以及显现那些假象之前的期待、紧张、全神贯注,还有假象产生之后的喜悦、惊叹、如释重负。这整个过程带给魔术观赏者的就是一种身体愉悦,一种欲望变成现实之后的满足。
“魔术热”体现的正是身体在美学中的回归和凸显,对于身体感觉的关注,对于愉悦感的追求,成为观众欣赏魔术表演最直接的目的,无关乎真理,也无关乎道德。
此外,身体问题在当代的日益凸显,还有现代人自身心理需求的内在原因。身体是主体性的标志,一方面,它使人从外在的客观世界中分离出来,躯体的存在保证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从而区别于身体所存在的自然。另一方面,躯体也是自我区分于他者的标志,我与你不同,是因为我与你的身体不同。身体转向表达的是在这个快速变化和日益令人困惑的世界里,人们寻求个体认同的稳定场所的需要,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身体,通过对身体的控制来把握和肯定自我。练习魔术技法,便是控制身体和自我认同的突出表现,手应该怎样转动才可以隐藏物品,身体怎样移动便于道具的使用,怎样才能让动作越来越快,控制我们的身体以认识自己,肯定自我。刘谦的近景魔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个人的表演,这样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使自我成为焦点。对被关注的追求,也正是魔术热所体现出的当代社会的自我意识及自我认同。
二、快乐的消费
特纳在《身体与社会》一书中指出:”现代自我的崛起与消费主义和消费的发展分不开自我的现代意义主要与消费掉诸如食物、符号和消费商品等消费的东西、使人愉快的东西’的个人消费观念有关。”[4]在消费社会中,“我消费故我在”代替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成为大众自我认同的核心。虽然对于中国社会是否进入消费社会的争论仍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大城市,已经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种种特征。并且,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和生活态度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在消费社会中,身体逐渐成为了美好生活的标志与文化资本的标识物,人们对这样的身体有一种强烈的商业与消费的兴趣。人们通过自己的身体感觉来确立自我意识与身份,身体感觉的愉悦程度往往成为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标准。“鉴于对休闲、个体表现和消费的强调,在承认身体为一个重要项目的文化中,身体是作为享乐主义实践和欲望的一个领域出现的。”[4]什么东西能使身体产生愉悦的感觉,就消费什么,反过来说,消费的目的就是因为这种消费行为能带来愉悦的感觉。消费文化中的身体被认为是幸福和快乐的载体,被看作目的本身而不是手段。在以往的人类历史中,身体的感觉和欲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包括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在内的传统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禁欲主义传统,在这些禁欲主义传统中,身体及其欲望被看作是危险的和肮脏的。此外,在传统社会中,身体也被当作工具,而不是目的。“身体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有军事价值、生产价值、生殖价值,传统文化总体而言倡导为一个比身体更高的理想而献身”[6]。到了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享受成为了生活的目的本身。“当代大众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围绕身体建构的文化,其主题是欲望,其价值是身体性愉快。”[7]魔术中的那些变幻和悬念能够为身体带来快乐,因此,成为大众消费的目的,也随即转变为各大电视台制作魔术节目的动力。“魔术热”现象,也便随着对身体愉悦的追求,对快乐消费的追求而产生了。
然而,对身体愉悦的过分强调,对能够带给消费者身体愉悦感的产品的过分关注,使得快乐消费走向了硬币的反面,对身体愉悦感的追求与大众传媒的目的不谋而合,也正反映出大众传媒的弊病所在。为了使观众体会到更多的身体性愉悦,或者说为了迎合观众对身体愉悦感的需求,各大电视台不惜成本、挖空心思地创造出风格独特的魔术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媒业和电视节目制作的进步,但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电视台魔术节目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各大电视台之间的恶性竞争。安徽卫视高价邀请明星,湖南卫视做出炫目多彩的视觉效果,而江苏卫视则冒魔术界之大不韪,以魔术揭密来吸引观众,这不仅作为导火索引发了国际魔术界的不满,还直接导致了从七月份开始的对各大卫视魔术节目的强制停播。由此可以看出,对身体愉悦感的追求不应该成为衡量一切大众文化现象的标准,而应当作为对精英意识所贬斥的大众艺术的一种伦理关怀,一种大众艺术在美学视野下合法化的正名。
三、大众艺术中的身体参与
身体美学侧重于从身体出发来看待审美活动,更关注的是审美活动自身身体性存在的本质。一方面,这种本质将传统的、精英式的审美静观活动还原到一种身体习惯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肯定了一切需要调动身体高度参与性的其他审美活动,包括武术、瑜伽、太极等一系列身体训练活动。“这些需要身体高度参与的审美活动(当今时代语境下逐渐演变为大众化的审美活动)往往消弭了文化精英借助于审美静观的话语霸权建筑起来的趣味隔离、人际隔离和利益隔离”[8]。在大众文化视野下,艺术渐渐失去了它的神圣性、意味性以及超越性,流行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以其通俗易懂的大众特征成为了普遍的文化消遣。游戏意识也逐渐在后现代文化环境中增强,精英意识逐渐消解,魔术节目的热播,自制魔术表演在网络上的共享,也正是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化发展的表现之一。身体美学为“魔术热”提供了相当的伦理关怀。正如前文所讨论的,身体美学对身体快感提出了审美辩护,它充分尊重身体感受的重要地位,从而为“魔术热”的产生奠定了美学上的基础。
就如舒斯特曼将饶舌音乐、拉谱和摇滚乐等称作“美的艺术”一样,魔术的强烈身体体验性,大众参与性都成为了大众艺术在审美过程中身体参与的明证。
笔者认为,在“魔术热”现象中,身体参与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魔术表演引起的观看者强烈的身体反应。身体美学不仅对属于外观和表象层面的身体进行关注,同时也要求对赏析过程中主体的审美经验品质作出探索和描述。只要认真留意一下我们观看魔术时的审美体验,便不难发现,身体完全不是被动和麻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审美活动中,随即强化整体的审美感受。在春晚的刘谦魔术中,我们因为耳环的消失而惊叹,在耳环出现在鸡蛋之中时会心一笑,如释重负,继而鼓掌欢呼,热烈祝贺,如此有参与性的魔术促使了好奇心的增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魔术,学习魔术。
其二,观众在观赏魔术节目过程中,对魔术表演过程的关注、模仿,甚至受其启发自己创作魔术,并在网络平台上或亲朋聚会时共享。这样宏观意义上的身体参与正是身体美学中身体意识的直接显现,这种意识涉及到外观的身体经验与内感的身体经验的获取能力。对于从魔术节目和魔术表演中学习、体会,然后模仿,甚至创造魔术的观众来说,其外观的身体经验不仅要把身体作为魔术文本的一部分来分解和构造,而且这种分解和构造还要将身体放置在不同的关系中加以考虑,思考身体和道具的运动关系,思考身体与观看者的关系,思考静态身体和动态身体的关系。对于内感的身体经验来说,正是身体意识使人们从迷恋外观的身体转移到对身体内在品质的关注上来。因为任何美的身体外观的创造能力首先来自于对美具有敏锐的感受能力的身体,对身体的留意会有效地增进我们对情感和意愿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从艺术体验中得到更丰富、更强烈的审美感受。这就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所倡导的目标:“身体美学本质上并不关注身体,而是关注身体的意识和中介,关注具体化的精神。”[9]魔术,归根到底是一种表演,而表演的起点和重点都是身体,是一种从内感的身体到表现的身体的表达阐释能力。
其三,在消除了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差异的同时,魔术也消除了文化精英借助于审美静观而造成的人际隔离。我们不需要在博物馆凝视冷冰冰的玻璃罩,不需要注视悬挂在美术馆墙壁上“请勿触摸”的警示牌,不需要在音乐厅和剧场远望舞台上的表演者,刘谦的近景魔术使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表演者,接触道具,现场看到表演效果,从而获得更充分的“在场”体验。刘谦在表演现场经常将坐在台下的观众请上舞台,或检验道具的真实性,或检查表演效果的实行过程,或请观众亲自参与魔术表演,这样的身体参与使得大众参与性逐渐加强。再加上刘谦的近景魔术使用的道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皮筋、鸡蛋、手帕、扑克牌,随处可见,于是,人人都可成以为魔术师,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典型现象,也正体现出身体美学所倡导的“生活即审美”的主题思想。
刘谦“魔术热”所带来的在社会学、美学、传播学领域的影响不可忽视,在“魔术热”现象的背后,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尊重感官快乐的基础上,借用身体美学的理论来更好的发展魔术艺术以及其他大众艺术。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实用主义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54页
[2]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生活即审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0页
[3]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75页
[4][5]布莱恩·特纳著马海良、赵国新译身体与社会.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9页、5页
[6]陶东风.消费文化中的身体美学[J].创作评谭,2004(2)
魔术师刘谦的魔术人生 第2篇
刘谦
祖籍江西九江
1976年6月25日出生于台湾高雄
1988年获大卫·科波菲尔颁发全台湾少儿魔术比赛冠军
1998年“Formosa International Magic Convention”世界魔术大会最佳创意奖
1998年获美国魔术师协会日本分会颁发特别奖及招聘状
2000年大阪“International Magic Convention In Naniwa”国际魔术大赛冠军。
2000年日本近距离魔术协会JCMA特别赏
2001年世界魔术研讨会国际魔术大赛银牌
2001年中国吴桥国际艺术节铜狮奖
2001年上海国际魔术艺术节银牌奖
2003年日本魔术协会世界魔术大赛FISM选考会优秀赏
2003年世界魔术研讨会GRAND PRIX大奖
2003 年世界魔术研讨会年度最佳手法奖观众票选奖
2005年美国CHAVEZ魔术学院颁发尼尔·佛斯特奖- 2005年度杰出手法
2005年美国”Abbott`s Magic Get-together”魔术大会观众票选最佳演出嘉宾奖
2008年日本近距离魔术协会年度最佳近距离魔术师〔THE BEST CLOSE-UP MAGICIAN OF THE YEAR〕奖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2009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来自台湾的魔术师刘谦在亿万观众面前上演了长达8分钟的个人秀,并且让睽睽众目一同见证了他将主持人董卿的戒指放到鸡蛋里的不可思议。很快,刘谦的魔术和他的手汗就成为今年春晚最受热议的话题之一,高居最受观众喜爱的非曲艺类节目榜首。这位帅哥魔术师一夜之间受到亿万大陆观众的追捧,“谦丝”(刘谦粉丝)无数。其实刘谦早已蜚声国际,是唯一曾受邀至拉斯维加斯及好莱坞魔术城堡演出的中国台湾魔术师,也是台湾获得过最多国际奖项肯定的魔术师。表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多次受邀至国际性魔术大会担任嘉宾演出。其前卫的风格及惊人的创意,俱获海内外同行之赞赏。
表演方案春晚前三天决定
春晚结束后,刘谦在他的博客里骄傲地写道:“周杰伦表演了4分钟。成龙、陈奕迅、容祖儿合唱了3分钟。纵贯线团体唱3分钟。我,表演了8分半钟!”的确,这位华裔国际级魔术师成为今年春晚舞台上单人表演时间最长的演员。与此同时,各大论坛里网友对他魔术的猜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想象力绝不亚于“哥德巴赫式猜想”:“董卿就是刘谦的托儿”;“所有的道具都是特制的,暗藏机关”;“戒指是早就放进鸡蛋中的”⋯⋯甚至连刘谦紧张的手汗也被猜测成了“润滑油”。刘谦不得不哭笑不得地开博回应道:我没有和艺人串通,也没有用电视特效。
对于自己在春晚上的表现,刘谦接受媒体采访时,只打出75分的成绩,“那天很兴奋,也有一点紧张,我感觉观众席上好像就坐了13亿观众,所以表演的时候有一点失常,状态并没有平时好。”刘谦说,这种失常体现在动作和言语上,会小心翼翼许多,没有平时那么随性和放得开。
在春晚导演组联络他之前,刘谦早已对大陆这台著名的晚会觊觎许久,终于2008年年底,节目组在看了《鲁豫有约》对他的访问之后,主动联络上这位年轻的魔术师。之前的审查和彩排中,刘谦准备了N个拿手好戏,每次彩排表演都不重样,每次都让观众惊得忘记了鼓掌,而最后上场的“硬币穿杯”和“戒指进蛋”,是到除夕前三天才定下来的,春晚上台之前,主持人董卿仅仅只和刘谦配合过一次,就惊为天人,“她每天都在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整个导演组的人都在不停问我为什么。其实这纯粹是利用视线控制和心理控制,这也是魔术的精神所在。”
刘谦还透露说,导演组给他的时限是6分半钟,结果他超出了整整两分钟。
当白领不行,只能当魔术师
刘谦出生于台湾高雄市,是家中的独子。他师从的三位老师没一个是职业的魔术师,学艺的过程纯属教者无心,听者有意。比如他的启蒙老师是一家百货公司的店员,靠表演硬币魔术推销魔术道具,7岁的刘谦每日放学就赖在柜台前看,学会了简单的魔术。其后的老师有一位是制作魔术节目的电视人,在传授魔法的同时,顺带教了些表演的技巧。就靠这些零零散散的功夫,8岁时,他开始登台为同学表演,“第一次演的是把铅笔从嘴巴吃进去,从脑袋后面拿出来。”12岁时,刘谦报名参加了台湾少儿魔术比赛。当时他并没指望拿奖,因为其他上百位小选手都有很厉害的师父,都有华丽的道具,但他的表演只有几张纸片。比赛后,刘谦到后台准备收拾东西走人,哪里想到在颁一等奖时,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用很不流利的中文喊出了他的名字。
尽管少年得志,还获得了偶像大卫·科波菲尔的肯定,但在刘谦的观念里,魔术师是无法赚钱养活自己的。他心里的远景是“做一个帅气的上班族,平常在家里办公,不用去公司,赚了很多钱之后,回到家再帅气地玩魔术,高兴就表演一下,不高兴就不表演”。然而他的求职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东吴大学日文专业毕业后,刘谦去日系大企业应征,结果屡战屡败;想去翻译公司当个翻译还是“没戏”;工作没着落,反倒被诈骗传销公司盯上了好几次。“无奈只好当魔术师喽。”刘谦坦言,家里人本来是非常反对的。在多次的协商下,才同意他用半年的时间在魔术行业“试水”, 如果失败,再去找个正式工作来做。事实证明,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街头表演,他曾经被人家泼粪
在这半年里,刘谦参加了一些国际赛事,拿到一些奖项,开始被经纪人注意,半年后一档电视节目找上门来。这档魔术节目叫《魔星高照》,他要做的就是走上街头给普通民众变魔术。这种魔术叫“近景魔术”或“近身魔术”,魔术师与观众之间面对面、肩并肩地表演,也没有灯光、道具的掩饰,全靠魔术师手上的真功夫。劉谦说,每一次上街头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状况,这种心理压力足以逼疯一个传统的舞台魔术师。
在这个节目播出的3年中,刘谦给各个阶层的人都表演过魔术,无论警察、流氓还是农民,同时要应对各种反应。比如有一次给农民表演,结果被人家泼粪,因为他们打扰了人家的耕作。但有时候,他又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比如有一次他们拍摄组假装到一个水果摊买苹果,结果切开苹果从里面变出一张纸条,上书“恭喜你中大奖,索尼17英寸彩电,请跟店家索取”。当时店主就慌了,打电话给水果批发商问怎么回事。还有一次,他和广州一位魔术师一起戏弄一个店家,说牙膏可以吃。他们的做法是把牙膏管挤空,灌上巧克力酱,但表演时搭档的道具拿错了,里面仍是牙膏,结果一口全部吞下去。
刘谦说自己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的表演,而且要让大家爱看。为此,5年前当他决定做职业魔术师后,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其中除了有魔术创作方面的书,如光学、化学等书,也有其他方面的资料,如行销、商业推广、企业管理等,此外还有成功人士的传记,“我不断地学习,研究成功人士故事,想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复制或者学习的程式。”
三年才能感受一次魔术带来的乐趣
常人眼里,当魔术师绝对是很过瘾的,不过,刘谦却说自己差不多三年才能感受一次魔术带来的乐趣。“我还记得大概在2003年,在拉斯维加斯表演的时候。当时有很多魔术师在,其中有一个魔术师表演的硬币魔术很神奇。表演完之后,所有的魔术师全部傻掉,因为全世界没有魔术师看过。之后他问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变’,现场所有的魔术师高呼‘我不要听’,然后全部跑掉。国外观众更习惯欣赏魔术,他们会享受观看的乐趣,而国内观众总是想着去解密。魔术不是猜谜活动,不知道谜底,才有乐趣。”
魔术这行当不但苦而且危险重重。刘谦遇到过最尴尬的失手是在日本的一次演出。“当时最后一幕是我手上喷出一堆火焰,喷很高。之前都没有问题,可能在那个时候日本空气太潮湿以至于东西会燃烧不完全。那天喷上去之后,它掉下来还是火。当时我只有拿在手上,让火在我手上燃烧。当时疼得要死,但是还要装成帅气的模样。”另一次在长沙的演出则差点让他送命。当时刘谦表演的叫做“死亡逃脱术”,就是在一个定时炸弹爆炸前,人要从五花大绑的铁链中挣脱出来。“这是真爆啊。更可怕的事情是我们还没有排练过就直接上了。那天从台湾飞到长沙,一下飞机就到那个工厂空地直接开始录像。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够逃出来。然后那天就出了点小意外,出来的时候脖子被铁链钩到了。如果当时出不来就真的爆炸了。”虽然魔术让刘谦尝尽了各种滋味,但是他对魔术的热爱却与日俱增。如今,上过了春晚,成了名,而他最高兴的却是让很多人了解并尊重魔术。“以前我表演魔术的时候,什么怪事都会发生,甚至有人动手抢东西。但现在我看到了变化,大家越来越尊重魔术了。”
除了继续表演魔术,刘谦眼下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较近的一件事情是5月将在南京办专场魔术演出;比较远的规划则是办魔术学院,“很多年轻人热爱魔术,但是没有一个正规渠道学习。我希望通过魔术学院,给他们一点教育。”
刘谦:见证魔术的奇迹 第3篇
中文名:刘 谦
职业:魔术师
出生:1976年6月25日
(于台湾高雄出生)
祖籍:江西九江
星座:巨蟹座
属相:龙
身高:约173cm
体重:65kg
偶像:大卫•科波菲尔
血型:O型
学历:东吴大学日本
语文学系毕业
兴趣:魔术、电影、音乐、
推理、咬笔、咬手指
口头禅: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最喜欢的一句话: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践的价值,就算跌倒了姿势也会很豪迈
魔术明星
刘谦,唯一曾受邀至拉斯维加斯及好莱坞魔术城堡演出的中国台湾魔术师,也是台湾获得过最多国际奖项的魔术师。表演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并多次受邀至国际性魔术大会担任嘉宾。其前卫的风格及惊人的创意,颇获海内外同行赞赏。
非凡的国际观及不断地充实自我是他的独特之处,他同时还涉猎音乐、舞台美术、剧场、工业设计、电视、广告、摄影等相关知识。在业界有“魔术活字典”的称号。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已经名闻天下的魔术师,从没有正式拜师学魔术,而且一直“不务正业”:中学时他好玩电脑,上大学时则报了日语专业,毕业出来后却又爱上了唱歌。但绕了十几年,刘谦终于还是当上了职业魔术师。
他七岁时开始对魔术表演产生兴趣,1988年由世界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颁发“儿童魔术大赛冠军”。如今,他已成为魔术界令人瞩目的明星人物!
主要经历
2000年于大阪“Internation Magic Convention In Naniwa”国际魔术大赛,荣获舞台魔术部门冠军及特别奖。
2001年于上海国际魔术节,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十多位魔术高手进行角逐,获得银牌,并且为唯一获奖华人。
同年,开始在中国STAR TV电视台主持及策划常态性电视节目“魔星高照MAGIC STAR”,其独特的创意及极具亲和力的表演风格极受大众的好评。
2002年受邀于上海电影节演出。
2003年12月,刘谦获得财团法人日本职业魔术协会全体会员票选为“年度最佳外国魔术师”。
2007年,刘谦在综艺节目《综艺大哥大》中,固定担任魔术竞技单元《大魔竞》评审之一,并担任魔术表演单元《刘谦 Magic Show》主持人,以固定台词“见证奇迹的时刻”一语成名。
2009年,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近景魔术《魔手神彩》,其中包含近距离魔术(近景魔术)“橡皮筋”、“硬币进入玻璃杯”及“戒指进鸡蛋”三个部分。8八分钟的表演,精彩绝伦,从此红遍中国大陆,为十三亿观众所熟悉。
2009年,与汪涵合作节目《金牌魔术团》在湖南卫视强势推出。
It's The Magic
作词:苏 醒
作曲:苏 醒
演唱:苏 醒
Its the magic 召唤所有魔力 让神奇出现
Its the magic 冲破所有阻力 用荣光加冕
错觉欺骗过双眼 魔法王国被我攻陷
Its the magic 磨砺集结 带你到我的世界
揭开黑色面纱挥舞着魔棒
微笑环顾左右看我转身漂亮
飞翔有一双翅膀跃然纸上
站在空中我制造幻想
就在这 聚光灯下任你猜测 哪手藏着钱币 哪手藏着白鸽
钻石闪亮的黑色礼帽 节拍跟随魔术师的喜好
看得到 听得到 摸得到的都是我的道具 没有时间考虑
快来做我助手 不用害怕出丑 everybody这是金牌魔术秀
Its the magic 召唤所有魔力 让神奇出现
Its the magic 冲破所有阻力 用荣光加冕
错觉欺骗过双眼 魔法王国被我攻陷
Its the magic 磨砺集结 带你到我的世界
灯光是我俘虏空气被凝固 先来隔空取物再上演分身术
燃烧在手掌中消失的字条再找不到灰烬的线条
怎么化险为夷 用的什么诡计 只手遮天背后藏着什么规律
舞台万象生辉 主角舍我其谁 不可思议用眼睛来体会
无中生有没有什么不对 虚张声势只是点缀
魔力时空带你尽情发挥 所有想象交给魔法来应对
Its the magic 召唤所有魔力 让神奇出现
Its the magic 冲破所有阻力 用荣光加冕
错觉欺骗过双眼 魔法王国被我攻陷
刘谦:母亲让我的魔术成功 第4篇
我说这话是有“来头”的。
我刚开始练魔术,纯粹是出于孩子好奇的天性。这种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不过有的被家长“扼杀”了。我父母都是普通职员,在这一点上,倒还比较开通,虽没鼓励,但也不是绝对禁止。我就经常给母亲变一些“小技法”。母亲要工作,有时会不耐烦地把我推开,说:“到一边去,妈没功夫看。”可过一会儿,她又主动拉过我来说:“好了,现在妈有时间了,让我看看你又学会了什么新花样?”这次拿了奖后,母亲跟我严肃地谈了一次话:“谦儿,你觉得你将来靠魔术可以养活自己吗?”
我摇摇头说:“不能!”母亲脸上露出微笑,又说:“谦儿,这话不必说得那么绝对。世上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学得、做得比人家好,就能养活自己。妈想告诉你的是:要想知道和解开这个世界的奥秘,光靠魔术是不行的。”
母亲的意思,我明白:光靠雕虫小技是养不活自己的,得掌握这个世界的“奥秘”。于是,我开始拼学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习语言、艺术。西方一位哲人说过,通向世界奥秘的途径只有两条: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我妈也不亚于大哲人。
我毕业于东吴大学日语专业,还学过唱歌。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斗转星移,母亲已有了白发,也激发了我的男儿心。好在这时科学、语言的“底子”也打下了,我认为可以靠魔术来养活自己了,甚至立下雄心壮志:要成为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世界级魔术大师。
开始赚钱是很少的。在舞台上,我一脸严肃,带给观众只有惊奇,少有笑声。一次参加完一台表演后回到家,母亲已做了红薯等着我。现代都市生活,早远离了粗茶淡饭。但是,想起小时吃红薯带来的快乐,那还是齿颊生香。母亲说: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想再尝一遍他当乞丐时吃的煨红薯,可是发现味道大不如前。为什么呢?做乞丐时饥肠辘辘,红薯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了;可当了皇帝后,想吃什么山珍海味没有?但这时味觉已经大变,最缺少的反而是那种简单的快乐了。
母亲说:“谦儿,看你的魔术,观众都很紧张。但他们走进剧场,肯定不是为了寻找紧张来的,主要还是来寻找快乐的。可你没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妈妈希望你在舞台上表现出轻松、快乐的一面。”母亲还说,“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如果你除了惊奇之外,还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和笑声,你才是真正成功的!”
我恍然大悟!疲惫,竟来自于不快乐。怎么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快乐的一面?这就是我后来在舞台上经过不断摸索和锤炼出来的超强幽默和招牌式笑容:它使我的语言充满魅力,也别具一格。在奇迹还没有揭开时,其实我已经从头至尾给观众制造了数不清的快乐和笑声。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母亲的这番提醒和告诫,其实包含着一种浓浓的深情。
我在日本做手喷火表演时,因为那里空气潮湿,导致道具燃烧不彻底,手被烧伤。而在长沙做《死亡逃脱术》时,我要在炸弹爆炸前逃出铁链,由于出现意外,出来时脖子被铁链钩着,差点丢掉性命。这样的危险不知经过多少次,所以母亲怕看电视转播,常说:“别人看你表演魔术要付钱,我看你表演你要给我钱,因为这对我是一件苦差事……”正因为这一点,母亲才更希望看到我在舞台上的笑容和幽默,这样才能减轻她的担心和煎熬。
我的口头禅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是舞台上的话。生活中,我更希望自己说的是:“哪怕没有奇迹,你也要快乐和笑口常开!”因为母亲希望我如此。
超级魔术师刘谦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