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简介范文
爱心树简介范文(精选6篇)
爱心树简介 第1篇
绘本 爱心树 阅读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爱心树》
教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爱心树》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小学语文绘本阅读《爱心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
2、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他们。
重点: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难点:切身体会大树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在生活中关心为我们付出的亲人和朋友。【教学重难点】
体会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给予的关爱。(?)【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爱心树大绘本一本
爱心粘粘纸若干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交流:交流自己读过的课外书,并从中学习到什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好书,跟我们说说你读过的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书,你从中收获到什么呢?
2、今天的阅读课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让我们去共同赏读,看能从中收获到什么?出示:书
二、赏读封面,猜想故事
1、出示封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有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这本书是个英文题目,为什么是英文题目呢,告诉你们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作家。名字叫:谢尔.西尔弗斯坦 板书作者名字。至于题目到底是什么,留个小秘密,相信大家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给出最合适的题目。
3、翻看书页,介绍绘本。
以前见过这种类型的书么?老师告诉你们这是一部绘本,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跟你们看的图画书差不多。但是可别小看它呀,绘本当中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我们读绘本的时候,不仅要读它的文字,还要从它简简单单的图画中读出更多的内涵。
三、阅读绘本,欣赏故事
同学们,老师看到绿色的封面和这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棵生机勃勃的大树一定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样的大树下玩耍,一定是温馨的、宁静的、快乐的。那么这棵树和这个孩子到底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吧!
(一)幼年期
1、投影仪展示书第一页:从前有一棵大树……
看到这个省略号了吗,在你的眼里,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请你来接着说省略号里的内容。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2、【第二面】就是这样一棵树,有一天,它喜欢上一个男孩
自由读这句话
指名读。师:男孩儿在哪儿?(小脚丫)看着这个顽皮的小脚丫,想象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
3、【第三面】:【指名读:他每天会跑到树下。】跑到树下可能会干什么呢?猜猜看。
【引导观察大树的枝条 像是在向他招手,欢迎】
4、作者笔下的小男孩儿每天都会跑到树下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分页读故事【第四——十面】:,听到这些,你觉得大树给予了男孩什么?(快乐)
【翻页11页】所以,小男孩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她,大树很快乐。看啊,男孩用什么方式表达他对大树的爱的?【仔细观察图画】: 我们读绘本,不仅要读文字,更要读插图,大家再仔细观察大树的枝条,你能懂些什么呢?让学生结合树枝的变化说说
5、想象男孩会对树说些什么? 大树会说些什么…………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生读 ㈡进入青年时期
过渡:多么美妙的童年时光啊!真希望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
1、【翻页12-14】但是时光流逝,男孩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独。为什么呢?指生说……
2、你能读出她的孤独吗?指生读。
3、【翻页15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待会儿我找同学分角色朗读?
【课件出示对话,生自由读】
4、大树很快乐。为什么?
5、这个孩子把苹果都摘走了,还会来看大树吗?为什么? 【翻页】很久很久,孩子没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过渡:大树多么盼望孩子能再来看看她呀,所以后来有一天,当男孩又来的时候,树高兴的发抖。【观察枝条】
6、我们继续看—【翻页】教师引读,看看男孩是来干什么的?“男孩好久没有再来,树很伤心。有一天,男孩回来了…………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拿去盖房,你就会快活了。”
7、孩子会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吗?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8、我们来看看男孩是怎样做的吧——【于是那个男孩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 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9、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名读
10、可是大树——很快乐。孩子这样对它,为什么还很快乐呢?生:
(三)迈入中年期
1、没有了果实和枝条,男孩还会再来吗?请继续看—— 【第二十一——二十二面】请同学们用心去默读下面的对话,看你能读出点儿什么?
2、【第二十三面】:但是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只剩树墩了大树还是很快乐呢?学生说。
3、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大树墩心坎里却怎么样?有些什么呢?(担心、孤寂、期待、难过、牵挂…)
(四)猜猜老年期
1、大树现在什么也没有了,你猜,孩子还会来吗?为什么?(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2、让我们再回到书本中去。又过了很久很久,孩子终于来看大树了,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非常抱歉………………男孩坐了下来,树非常快乐,真的非常快乐……”
四、交流——叩问心扉
1、故事我们读完了,我发现同学们听故事时表情在变化着,由开心到伤心,我知道此时你们的心里一定波澜起伏,能说说你的心情吗?
2、如果让你给这棵大树取个名字,你想称它什么树? 师介绍书:这本书是2005年度十佳童书之一,是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是作家谢尔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五、倾吐——流泻心声
1、读完这本书,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谁像爱心树这样总是为我们付出着。
2、是呀,爸爸妈妈就是我们的爱心树啊!总是为我们默默地奉献着,付出着。除了爱我们的人,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事物也给了我们——爱!太阳给我们光明和温暖,鲜花给我们美丽和芬芳……
3、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很感动,更因感动滋生出了一份感谢。感谢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和关爱,感谢阳光雨露给我们滋养和温暖,感谢朋友给我们帮助和力量,感谢鸟儿的歌唱风的清凉。
六、拓展阅读,推荐作品
我们还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谢尔.西尔弗斯坦,感谢他创作出撼动我们心灵的好作品,知道么,其实作者还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读?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 【课件:其他作品】
1、《一只会开枪的狮子》
2、《向上跌了一跤》
3、《阁楼上的光》
4、《人行道的尽头》…… 师总结:相信这些书你也一定喜欢读,所以老师已经把这几本书制成了书签,发给咱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课下同学们可以去书店或者图书馆,甚至到去网上找一找谢尔的其他作品来读一读,相信同样会唤起你心灵的共鸣,带给你深深的思考与震撼。孩子们,一本好书,一生财富。让我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读书,乐读书,会读书的人,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乐趣,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会使我们终生收益,也会使我们的民族代代收益。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爱心树简介 第2篇
永昌中心小学 姜巍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有些同学平常很爱看那些既有图画,又有文字的故事书,那些都是绘本。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本绘本故事,想看吗?
2、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出示ppt)
这样的一本书,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感受快乐
1、我们来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从封面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题目、作者、内容)
2、这棵大树,他会和这个小男孩发生些什么故事呢?你能猜一猜吗?
学生猜测
3、同学们你们看,大树喜欢的男孩跑来了。
(不出示字)这棵树怎么样了?跟我们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4、(看图ppt)想一想,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
学生猜测,教师评价
5、ppt出示,你们看小男孩在干嘛?
他用采集来的树叶会做什么呢?Ppt出示(王冠)。带上王冠的小男孩是怎么样的?(神气)心里会怎么想? 我们一起来当当这个小男孩吧!学生齐读。
6、他还会和大树做这些游戏„„
7、师:小男孩可以和大树玩这么多的游戏,而且在小男孩累了的时候,还可以在树阴里睡觉。看这棵大树怎么样了?
8、师:要是有一棵这样的大树对你,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
9、师:这样的一棵树,小男孩也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到这是一棵快乐的树。
三、品味“给予”
1、师讲述: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这棵大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这个故事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接着看,你看懂了吗?请你接着来编一编下面的故事。
学生自编故事,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朗读(师读旁白,男生读男孩,女生读大树)
2、思考:
男孩小时候每天都跑来找大树,长大后的孩子来找过大树几次?每次都是来做什么?
每次孩子离开的时候,大树都很快乐,你觉得它快乐什么? 第三次离开的时候,大树心里除了快乐,还有什么? 一无所有的大树还会希望孩子回来吗? 孩子会回来吗?
4、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还是赶紧从故事中去找找答案吧。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此时,男孩也许在„„(生交流)
(3)小结:我们就这么一边读一边想,把这本薄薄的故事书读“长”了,读“厚”了,读“深”了。
四、扣问心扉,掩卷深思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2、教师小结。
五、流泻心声,笔录所思
1、请问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像大树一样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东西,而且无怨无悔?在书的封底,有这样一句话: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现在,你理解这句话了吗?(生交流。)
2、小结:或许,我们的妈妈真的就像这一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温暖、快乐!
3、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的吗?请你大声说出来吧。(配乐)
六、作业
《爱心树》教学设计 第3篇
这是一本关于一棵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一棵苹果树把男孩看成了自己的玩伴儿, 男孩儿爬树、采集树叶、吃树上的苹果、在树阴下乘凉、在树干上荡秋千……这所有的一切, 全都汇聚成了大树心底里流淌着的快乐。
尽管男孩摘下了所有的苹果, 换回了金钱;砍下了全部的树枝, 盖了一幢房子;砍断了整个的树干, 乘着造好的船远走高飞了……可是, 可是我们没有看见大树有一丝丝的不快乐。即便大树有时会有那么一点点的难过, 那么一点点的孤寂, 那也只是因为男孩好长时间不去看它了。直到男孩老了, 老得走不动了, 直到它成了一个老树墩时, 它依旧是男孩最最温暖而又安全的依靠。于是我们看到, 在书的最后一页, 一个光秃秃的树墩上, 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安静地坐着、坐着……大树很快乐。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 只有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这是一本非常纯朴的图画书, 作者巧妙运用了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纯朴直白的表现手法。可就是这样的简单与纯朴, 却直抵人内心的最深处, 让我们充分理解了“给予”的崇高含义, 感悟到爱与被爱、索取与付出之间的经典寓言。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 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地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 孩子静静地听, 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当然, 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真实世界, 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教学目标
1.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 师生共读一本书, 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技巧, 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
3.在阅读中, 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 感受爱与被爱、索取与付出之间的幸福。
教学过程
一、读前交流
1.读封面 (隐去作品的题目) , 作如下交流:
(1) 你看到了什么?
(2) 这本书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
2.再读封面 (出现作品的题目) , 再次猜测故事的内容。
说明:封面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的阅读往往就是从封面开始的。图画书的封面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因为“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 (培利·诺德曼) 指导学生从封面进入故事, 是图画书教学活动的路径之一。
二、读中交流
1.教师让学生静静地观看小男孩和大树玩耍的画面, 不要出现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
2.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书中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对于学生们的种种猜测要予以肯定。
说明: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来说, 只看图画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这是图画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 让孩子直接进入图画的世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 通过读图来猜测故事内容, 一方面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同时还能发展孩子们的视觉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们还会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述中获得印证, 不断产生阅读惊喜。
3.教师大声朗读故事, 引导学生作如下观察与思考:
(1) 引导学生第一次观察树干上“誙”数量及内容的变化, 由此了解男孩情感的变化:随着男孩的渐渐长大, 大树为什么感到孤寂了呢?
(2) 有一天, 男孩来看大树, 当大树要男孩爬上树干时, 你猜男孩会怎么做? (作品中一共有3处这样的内容, 可以让孩子们在类似的猜测中, 预期男孩的举动。)
(3) 在男孩一次次的索取中, 大树一直很快乐, 直到男孩做了一条船驶走了, “大树很快乐, 但是心坎里却有些……”有些什么?先前大树一直很快乐, 为什么此时却有些…… (可引导学生第二次观察树干上“誙”的变化, 了解大树的内心。)
(4) 当男孩老了, 非常疲倦地坐在树墩上时, 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可引导学生第三次观察树干上的“誙”, 了解大树的内心。)
说明: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 主要采用了两个阅读指导策略:
一是“预测”, 这是大声朗读的关键之所在。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 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 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于这本图画书而言, 学生在对男孩行为的预测中, 也可基本把握他的“索取”之道。
二是“比照”, 这其中包括画面的比照和情感的比照。“誙”一直贯穿故事始终, 是故事中的一个细节, 但却很容易被读者忽视。可巧妙利用它的变化, 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
三、读后交流
1.这本图画书讲述了一棵树和一个男孩儿之间的故事。在整个故事中, 你发现大树和男孩儿都有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2.在这些变化当中, 有什么是一直没有变化的吗?你觉得这样的不变好不好? (这里应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发表不同的观点) 你想对大树和男孩儿说些什么?
3.在这个故事当中, 我们也能找到自己。你觉得自己是这棵树, 还是这个男孩儿?如果你认为自己就像这个男孩儿的话, 那你生活中的那棵树是谁?读了这个故事, 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整个阅读活动的总结与提升, 所设计的讨论话题从现象走向本质, 从故事走向生活, 从他人走向自己, 以期能达到叩问心灵的效果。
四、推荐阅读
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 让学生继续阅读这些世界经典的图画书。
说明: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 但阅读永远不会结束。教师应该由此向孩子们展现一个更加绚烂的阅读世界。
延伸活动
一、读写互动:如果坐在老树墩上的男孩儿最终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 他又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尝试着把故事写下去, 也可以配上图画, 做成一本自己的图画书。
《爱心树》教案 第4篇
执教: 张学花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讨论故事图片,理解大树付出的快乐。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爱的同时也要学会去关心身边那些爱自己的人。
二、活动准备:
PPT、爱心卡、树、笔。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爱”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关于“爱”的故事。
2、提问:这幅图上有什么?这会是一颗什么树?(苹果树)
它不仅是一颗苹果树,更是一棵爱心树,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看图说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第一段:“从开头——男孩好爱这棵树,好爱哦!树好快乐。”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
3、大树为什么喜欢小男孩,并且觉得快乐呢?
第二段:“从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很快乐。” 提问:
1、小男孩长大了,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玩?
2、当小男孩对大叔说他需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说的呢? 第三段:“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树好快乐。”
提问:
1、小男孩需要一间房子的时候,大树是怎么说的?
2、苹果和树枝都被小男孩拿走,为什么大树还觉得快乐呢? 第四段:“从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
提问:
1、当小男孩需要一条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呢?
2、为什么大树好快乐,但又不是真的呢? 第五段:从“过了好久好久——结束”
提问:
1、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这一次,她给了男孩什么样的爱呢?
2、那大树快乐么?为什么?
(三)、引领幼儿去发现身边像爱心树一样的人„..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大树那样一直爱我们、守护我们的人么?那他们是怎么爱你们的?你们又是怎么回报他们的呢?
(四)、延伸活动:
《爱心树》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超前悬思。
1.你喜欢看书吗?说说你在课外,都读过哪些书?
3.出示ppt 这本书的名字就是——《爱心树》,读课题。用你的眼睛去观察封面,你猜猜这本书写的是谁的故事?再猜猜这本书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4.读书啊,就得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你能从文字中,画面上读出更多的东西。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思,走进这个故事。(板书: 边读边思)
二.讲述故事,边读边思。
(一)感受快乐
1.播放ppt :从前,有一棵树,他喜欢上一个小男孩。看,小男孩来了。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呢?
过渡:小男孩来了,他会同大树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想象回答。2.播放ppt :男孩儿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大树很快乐。
(1)孩子们,这是一本绘本书,阅读的时候,咱们就得边看图,边读文字。仔细看看图,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呢?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边读边思,就得这样借助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板书:想象)
(二)品味“给予”
1.播放ppt :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小朋友们,看看图画,说说你怎么看出大树的孤寂?
(生交流)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2.播放ppt :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阴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孩子说:“我想买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些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他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1)男孩来了,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大树给予了他什么?(练习概括)
(2)可它还是很快乐,这又是为什么?
可此时,大树的心坎里还有些什么呢?(难过.失落.苦涩)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你猜,这句话会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
(1)交流:在故事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动?或许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句话?评点:读书就得像你这样擦亮智慧的眼睛边读边思。
(2)故事结束了,画面定格在了这儿。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他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在倾诉----,在----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这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格式: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追问,但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三.掩卷深思,把书读薄。
1.不过,会读书的孩子不但能把书读厚,还能把书读薄。从这本书中,你读出了什么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感恩.爱心.奉献---)
《爱心树》教案 第6篇
《爱心树》教案1师:我想首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平时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你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你的知识面真广。)
师: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上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图画,但给我们不一般的感受。有没有这样的书呢?
生:有,绘本故事。
师:同学们看过哪些绘本故事书?(《蚯蚓日记》、《爷爷一定有办法》、《死过100万次的猫》、《花婆婆》等)谭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再来读一本绘本故事书。这本书是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老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这本书有30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美国本土销量1800万册!是哈佛、斯坦福大学新生入学必读书目。这本书奠定了作者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这本书的名字就叫《爱心树》,这是书的封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看了封面你猜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棵苹果树,因为有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你很会观察)
生:故事发生在大树和小男孩之间。(你真聪明)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爱心树,去阅读好听的故事,寻找不同的心灵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树)从前有一棵树。大树长得——很茂盛、很高大。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男孩向大树走来。)你从哪里看出来?一个小脚丫。你的想象很丰富,也有可能是女孩哟。绘本就有这个特点,只画出图画的一部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叫留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聆听故事。
师: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欢迎男孩。收集她的叶子,用来做什么?(做贴画、编帽子、做书签、做口哨……)想象真丰富。做了什么?把叶子编成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多神气!
师:男孩哪里去了?爬到树上去了。你怎么知道的?他双手紧紧抓着树干,光着的小脚丫夹着树干。你还看到什么?一双鞋子。一只正着,一只反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调皮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你的词汇真丰富。男孩爬到树上干什么呢?(摘苹果、荡秋千)荡秋千、吃苹果。大家像谢尔一样会编故事,真了不起。这是在干什么?捉迷藏。大树好像在说:“我找到你了”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惬意的睡一觉。
师:男孩很爱这棵树,很爱很爱。因为——生说摘苹果、荡秋千、捉迷藏、睡一觉。大树也很快乐,因为有男孩的陪伴。让我们轻轻地读后一句——
师:你有什么发现?对,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又有什么发现?树后伸出两双脚丫,树上多了一颗心。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男孩长大了有了新的伙伴。树常常好孤独。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大树下。树说——指一名女生读红色部分。一男生读蓝色部分。老师读旁白。
师:让我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为什么大树好快乐?
生:男孩带走了苹果,苹果可以卖钱,男孩有钱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男孩快乐了。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师:说得真好!大树又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树好伤心。
师:有一天,男孩回来了,大树高兴得发抖。她说——女生齐读红色部分,读出大树的高兴。男生齐读蓝色部分,读出男孩的请求。女生读。
师:于是,男孩砍下了她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齐读——树好快乐。
师: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大树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在秋风中摇曳。此时,大树非常——孤独、难过。
师:所以当男孩再回来的时候,树太快乐了,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树为什么快乐?
生:因为他又见到了男孩。师:是啊,大树朝思暮盼的人终于回来了,他们又可以回到过去了。
分角色读。(3人)
“来啊,孩子,”她轻轻地说,“过来,过来,来玩啊!” “我又老又伤心,玩不动了。”男孩说。“我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远离这里。你可以给我一条船吗?”男孩说。
师:男孩的愿望是——去远航。大树能满足他的愿望吗?让我们继续读故事。女生接着读。“砍下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很快乐。”
师: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一条船,坐船走了。树很快乐。可是心里……几分不舍,几分牵挂。男孩走得更远了,树再也见不到他。大树只剩下又矮又老的树根在寒风中叹息。
配乐读。师读大树的话红色,全体旁白黑色,一男生读男孩的话蓝色。一直到——树好快乐。男孩静静地坐着,再不会离她而去,他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师:此时,男孩也许在回忆……也许在向大树倾诉……也许……生补充。
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树很快乐”一共出现了几次?填空。当()的时候,大树很快乐。从这些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大树给了男孩很多。
师:是呀,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关心呵护着你?是谁?
生:爸爸、妈 妈。
师:谁能讲一讲爸爸、妈 妈是怎样关心、呵护你或者是满足你的愿望的?
师:爸爸、妈 妈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有句话说得好——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爸爸、妈 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儿女们过得开心,他们就开心。那么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 妈说的吗?(多么懂事的孩子,爸爸、妈 妈一定能感受到你的这份孝心。爸爸、妈 妈为你感到欣慰。好孩子。)
师: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同学们的爸爸、妈 妈和全天下的爸爸、妈 妈。
作业:
1、把你想对爸爸、妈 妈说的话写下来,读给他们听。给他们一个轻轻地拥抱,告诉他们
“我爱您”。
2、阅读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和谢尔的另外一部作品《缺失的一角》。
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爱心树》教案2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ppt课件、背景音乐、复印的绘本书、画笔、纸、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ppt图片: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2、爬树、3、吃苹果、4、荡秋千、5、捉迷藏、6睡觉、)
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
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想一想:玩什么游戏时小脚要荡得很高很高。)(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躲在哪里?大树怎么找他的、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在大树上画爱心呢)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陪他)
(6)教师小结: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
2.集体阅读绘本,讲述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教师发放绘本故事让幼儿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绘本故事
(1)提问: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2)出示字卡—孤寂(教师讲解孤寂就是孤独寂寞的意思)
(3)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四、活动结束部分。
画“爱心树”给绘本设计封面图,能更进一步让幼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因为:
1.我敢于挑战了自己,战胜自我。说实话,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我一直没有勇气挑战,但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曾经的朝思暮想的“它”靠近,付出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2.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
《爱心树》教案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该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秘园,爱心树的PPT。
活动过程:
一、引题:看大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
1、第一段:(教师先来讲述故事的开始)大树和小男孩都很快乐
A、大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男孩子?
B、大树是怎么关心小男孩的?
C、小朋友,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抱里?你感觉怎么样?
D、请个别小朋友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温暖与幸福。
3、讲述第二段: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
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单)
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乐,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
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快乐吗?
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G: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
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快乐呢?
小结:因为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乐,大树就是快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快乐!
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结: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你们觉得快乐吗?
对了,只要你们快乐,爸爸妈妈就更加的快乐。
5、那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幸福呢?
幼儿讲述,教师及时的表扬
四、幼儿操作
1、我们先把感谢的话、对他们的爱画在这颗爱心里。
2、昨天董老师还采访了一位妈妈,出示大屏幕,是谁的妈妈?我们来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给爸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呀?
小结:对,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明你长大了,妈妈会为你而高兴。那你们家里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你们真棒!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 “爱”与“被爱”之间。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而文字的布局也富有动感,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整个活动在感动中结束,姚果果说:我想哭了。刘智远说:太感人了……我也在一遍遍的试读着感动着。
《爱心树》教案4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爱的国度,长辈们无私的关爱就像是一棵棵无私的大树,让孩子们感受幸福和快乐、尽可能地给予成了家长们最大的满足和心愿!为了让孩子在体会爱与被爱幸福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身边人的关爱,从小学会感恩,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大树每一次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回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
3.制作爱心卡,积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具:“爱心树”课件、图谱;音乐:让爱住我家;2.学具:心形纸卡、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今天老师想做一个关于你和爸爸妈妈之间的调查:请你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快乐,他们也很快乐?
(二)播放课件,感知理解故事情节1.动画里有谁?
2.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每天男孩跑来树下做些什么?
3.随着时光流逝,男孩一天天地长大,大树感到了什么?什么叫孤寂,那你有过孤单寂寞吗?
4.后来,男孩一次一次来看大树,对大树说了什么?大树是怎么做的?
5.大树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但是她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一棵大树,从枝繁叶茂满是苹果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他的一生都在付出、给予,从不求回报,但是她还是很快乐。你觉得她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原来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是一棵爱心树。
(三)幼儿讨论:
你喜欢他们中的谁?为什么?
(四)结合生活实际,回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提问:小朋友的.身边有谁也像大树一样在付出、在给予,在爱着我们呢?
(五)制作爱心卡,表达感激之情
1.提问:你最爱谁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事让她也感觉到快乐?
2.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爱心卡
3.幼儿相互交流
4.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卡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音乐起一起舞蹈)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爱心树”小图书,供他们区域活动时欣赏阅读。
活动建议:
在本活动开展前,可以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如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事、你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你最爱的人等等。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积极有效的语言互动环境,首先以幼儿古老的故事---回忆爸爸妈妈对自己关爱的事例导入话题,勾起了幼儿真实的感受与回忆,然后故事本身的感染和教师巧妙的设问给了孩子更多思维的空间,使他们已有的经验不断加以扩充拓展,形成新的经验;同时活动还以生活中永恒不变的“爱”为题材,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的人,相信孩子们通过制作与交流能够真切地感受爱别人的快乐与如何爱别人的行为上的触动,这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爱心树》教案5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体会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画面:一棵树
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师:这是谁?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分段感受故事
1.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
观看课件画面,欣赏故事后提问:
师:你觉得大树和小男孩关系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是啊,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呀!
2.男孩在少年期和大树的故事
观看图片讲述故事后提问:
师:大树为什么感到很孤独?
师: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
3.分组排图讲述男孩在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与大树的故事。
(1)幼儿分组排图、自由讲述
(2)将幼儿分组探讨结果集中展示、讲述。
4.完整欣赏故事,体会爱心树的付出。
(1)欣赏课件、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
师: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
小结: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砍走树枝,大树很快乐;砍断树干,变成光秃秃的树墩,大树还是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感迁移,体验亲人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爱心树”,你觉得谁是你生活中的“爱心树”,为什么?
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都是我们的爱心树,你们愿意做一棵真正的“爱心树”吗?那你会怎么做?
(四)结束活动:《让爱住我家》。
《爱心树》教案6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如今的孩子生活在爱的国度,长辈们无私的关爱就像是一棵棵无私的大树,让孩子们感受幸福和快乐、尽可能地给予成了家长们最大的满足和心愿!为了让孩子在体会爱与被爱幸福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身边人的关爱,从小学会感恩,特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大树每一次的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回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
3.制作爱心卡,积极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具:“爱心树”课件、图谱;音乐:让爱住我家;
2.学具:心形纸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问:今天老师想做一个关于你和爸爸妈妈之间的调查:请你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爸爸妈妈为你做了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快乐,他们也很快乐?
(二)播放课件,感知理解故事情节
1.动画里有谁?
2.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是好朋友,每天男孩跑来树下做些什么?
3.随着时光流逝,男孩一天天地长大,大树感到了什么?什么叫孤寂,那你有过孤单寂寞吗?
4.后来,男孩一次一次来看大树,对大树说了什么?大树是怎么做的?
5.大树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但是她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一棵大树,从枝繁叶茂满是苹果到最后只剩下老树墩,他的一生都在付出、给予,从不求回报,但是她还是很快乐。你觉得她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原来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是一棵爱心树。
(三)幼儿讨论:你喜欢他们中的谁?为什么?
(四)结合生活实际,回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提问:小朋友的身边有谁也像大树一样在付出、在给予,在爱着我们呢?
(五)制作爱心卡,表达感激之情
1.提问:你最爱谁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事让她也感觉到快乐?
2.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爱心卡
3.幼儿相互交流
4.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卡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音乐起一起舞蹈)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爱心树”小图书,供他们区域活动时欣赏阅读。
活动建议:
在本活动开展前,可以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如爸爸妈妈为你做些什么事、你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你最爱的人等等。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积极有效的语言互动环境,首先以幼儿古老的故事---回忆爸爸妈妈对自己关爱的事例导入话题,勾起了幼儿真实的感受与回忆,然后故事本身的感染和教师巧妙的设问给了孩子更多思维的空间,使他们已有的经验不断加以扩充拓展,形成新的经验;同时活动还以生活中永恒不变的“爱”为题材,让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爱身边的人,相信孩子们通过制作与交流能够真切地感受爱别人的快乐与如何爱别人的行为上的触动,这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爱心树》教案7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细致观察图画和大胆讨论的兴趣,感受故事的情绪。
2.在观察画面、大胆讨论的基础上发展较为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观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进行爱妈妈爱长辈的教育。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观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进行爱妈妈爱长辈的教育。
难点:体验感受大树对男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画书ppt
心理准备:幼儿这个故事有提前的感知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封面,了解故事的主人翁:“大树和小男孩”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失落的一角》、《阁楼上的光》等。
二、展开
1.观察与讨论:
(1)你怎么看到的小男孩?(小男孩露出的脚)
(2)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在爬树?(小男孩露出的手和脚,还有树下的鞋子)
(3)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在爬树?(小男孩露出的腿)
(4)你怎么知道小男孩有了朋友?
(5)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什么样的感觉?(伤心、难过、失望、孤独)
(7)最后,孩子坐在老树墩上,大树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爱心树》,请幼儿欣赏并试着讲述。
三、延伸:进行爱父母的教育和渗透
1.讨论:你觉得大树像小男孩的什么人
2.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怎么对待大树?
《爱心树》教案8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绘本有关知识,指导孩子学会观察绘本的细节。
2、体会大树为了男孩乐于奉献自己的那份爱心,引导孩子学会感
恩。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用心感受绘本,体会大树的爱。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绘本
今天,老师专门来给大家讲故事,想不想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绘本故事,什么是绘本,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微视频,来了解一下“绘本”。
(二)导读第一部分
1、师读故事。
你感觉到什么?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你心里的感受。
2、活动一:品味细节,寻找温暖。
这种感动,这种温暖,是源于你对文字的感受,还是对图画的感受呢?如果我们把这一幅幅图看成一张张照片,没有文字的照片,用你的眼睛去寻找,用你的心去感受,聪明的你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温暖。
拿出手中的导读单,小组同学一起来看一看,那一幅图最能打动你,说说为什么。
是啊,图画书就是这样,用文字和图画一起讲故事,我们通过眼睛寻找到了更多的温暖。男孩如此的爱大树,大树如此的爱男孩,他们在一起相互陪伴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啊!但是,日子会一直这么快乐下去吗。
(三)导读第二部分
1、“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长大了,代表着什么?
2、师读“摘苹果”部分。
3、齐读旁白,师读树,一男生读男孩。
读到这里,再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感受。
可是,刚才在这一段故事中,大家明明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大树很快乐”这和你们的心情不太一样呀。大树到底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活动二:思维碰撞,寻找真谛。
师总结:是啊,大树很快乐,快乐是因为他不断地付出,为他所爱的人,男孩快乐了,她就快乐了。大树又很伤心,伤心是因为他的孤独,他多想把时间定格在他们相互陪伴的日子,可是,时间总是在她望眼欲穿的守望中悄然逝去。
绘本就是这样,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需要思维的碰撞,才能理解绘本的真谛。
(四)导读第三部分
一同学读旁白,师读树,齐读男孩。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定格在这样一幅画面上,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男孩,坐在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树桩上,孩子们,如果你们用心,一定可以听得到,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五)延伸
孩子们,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这样一棵大树,是谁?
是啊,绘本就是这样,她不仅仅是故事,他总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影子。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就像这棵大树,我们现在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每天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可是时光流逝,终有一天,你们会长大,我希望大家不要让你们的父母成为那棵孤独的大树。这让我想起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
现在,让我们掩卷遐思,静静地,将这满满的温暖,延续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流泻在你的笔尖,此刻,你有没有什么话想你对的爸爸妈妈说,请你写在这片树叶上,贴到黑板上。
然后,让我们将这棵爱心树,变成一棵“感恩树”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是爱是没有结束的,回家后请你和父母一起读一读这本书,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爱心树》教案9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该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活动准备:
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背景音乐神秘园,爱心树的ppt。
活动过程:
一、引题:看大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
1、第一段:(教师先来讲述故事的开始)大树和小男孩都很快乐
(1)大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男孩子?
(2)大树是怎么关心小男孩的?
(3)小朋友,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抱里?你感觉怎么样?
(4)请个别小朋友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温暖与幸福。
2、讲述第二段: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1)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
(2)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单)
(3)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乐,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4)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
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快乐吗?
(5)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6)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
(7)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快乐呢?
小结:因为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乐,大树就是快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
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快乐!
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结: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你们觉得快乐吗?
对了,只要你们快乐,爸爸妈妈就更加的快乐。
5、那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幸福呢?
幼儿讲述,教师及时的表扬
四、幼儿操作
1、我们先把感谢的话、对他们的爱画在这颗爱心里。
2、昨天董老师还采访了一位妈妈,出示大屏幕,是谁的妈妈?我们来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给爸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呀?
小结:对,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明你长大了,妈妈会为你而高兴。那你们家里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你们真棒!
【《爱心树》教案】相关文章:
1.绘本《爱心树》教案
2.《爱心树》语言教案
3.中班语言活动《爱心树》优秀教案
4.幼儿园爱心树教案
5.爱心树的作文
6.《爱心树》续写
7.读爱心树有感
8.我的“爱心树”作文
爱心树简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