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宫黄体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31

安宫黄体酮范文(精选12篇)

安宫黄体酮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未婚女性, 均符合痛经的诊断标准, 其经期及经期前、后腰腹部均出现明显的痉挛性疼痛, 经B超检查, 其盆腔内均未出现器质性的病变。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对研究方法了解, 并自愿选择治疗方法, 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由盆腔内的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痛经患者。

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7~25 岁, 平均年龄 (22.46±2.03) 岁;观察组患者年龄17~26 岁, 平均年龄 (22.52±2.11)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安宫黄体酮片口服, 每天服用1次, 每次4mg。自患者月经来潮后第5天开始服用, 连续服用20天, 进行3个经期的治疗。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汤剂治疗, 药方主要组成为:甘草10g、木香10g、没药10g、乌药10g、肉桂10g、川芎10g、小茴香10g、延胡索12g、白芍15g、干姜15g、当归15g。寒气甚重者, 可加用白术12g、人参5g;经血中有血凝块者, 可加用红花10g、桃仁10g;经期胸骨疼痛者, 可加用郁金10g、三七3g;乏力少气者, 可加用党参15g、黄芪130g。以上药材加清水煎煮, 制成汤剂200mL, 分为早晚2次温服, 每天服用1剂。自患者经期前3天开始服用, 至月经来潮3天后即可, 进行3个经期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过程中, 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3], VAS满分为10分, 分值越高, 代表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观察患者痛经症状的改善情况, 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4]。显效:患者疼痛症状消失, 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疼痛时间变短, 疼痛程度减轻;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未缓解。

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有效改善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n (%)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痛经患者在经期及经期前后往往会出现腰腹部疼痛症状, 以胀痛、坠痛、酸痛为主, 严重者会累及外阴、大腿内侧及腰骶部, 甚至会发生晕厥,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5]。因此, 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积极寻求一种有效方法治疗痛经, 对减轻广大女性患者的身心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 痛经的发生主要与前列腺素释放增多有关[6]。前列腺素释放增多, 往往会导致子宫收缩异常, 使患者宫腔内血氧不足, 进一步引发痛经。临床上, 痛经治疗药物主要为口服避孕药, 如安宫黄体酮。安宫黄体酮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 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易复发。

中医辨证认为, 痛经是由于妇女在经期受到外邪入侵引发的, 寒凝经脉、血瘀阻络、气血不畅而致经痛。因此, 中医治疗痛经的主要原则为活血养气、散寒温经。本研究中使用中药汤剂治疗, 组方严谨, 其中干姜、川芎及肉桂可温经散寒;当归、白芍可活血养气;延胡索、小茴香、乌药及木香能够通经止痛;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可共奏活血养气、温经散寒之功效。其中, 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片治疗, 观察组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 ;同时,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说明, 中医辨证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痛经疗效确切,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 采用中医辨证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痛经患者效果显著,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缓解痛经症状。

参考文献

[1]熊荣梅.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3) :81-82.

[2]张秀芹.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原发性痛经81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28 (18) :66-67.

[3]陈志霞, 梁洁莎.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8) :73-74.

[4]高璐.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J].河南中医, 2012, 32 (2) :184-185.

[5]阮氏水.中药痛经方治疗肝郁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22例[J].天津中医药, 2011, 28 (3) :258-259.

黄体酮软胶囊说明书 第2篇

【英文名称】ProgesteroneSoftCapsules

【拼音全码】HuangTiTongRuanJiaoNang(AnQiTan)

【主要成份】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主要成分为黄体酮。

【性状】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为浅黄色圆形透明软胶囊。内容物为均匀的白色糊状混悬液。

【适应症/功能主治】与爱斯妥合用:调节体内孕激素水平,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并能对抗单纯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促生长作用。单独使用:治疗因黄体功能不足出现的经前期综合征,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规格型号】0.1g*30s

【用法用量】更年期综合征及预防骨质疏松症已绝经者:在使用爱斯妥1.25-2.5克/天的同时,加用本药100毫克/天,连用25天,停用5天。尚未绝经者:于周期第5天开始用爱斯妥1.25-2.5克/天,连用25天,再从用药后的第14天开始加用本药200-300毫克/天,共用12天。用于缺乏孕激素或黄体功能不足时的替代疗法个体化剂量。

【不良反应】与所有药物一样,口服和阴道给药安琪坦100mg软胶囊也有不良反应。口服时发现以下不良反应:——服药后1-3小时可能会出现转瞬即逝的嗜睡和头晕目眩的感觉。——改变月经周期,月经中止或月经间出血。这些不良反应往往在剂量过大时发生。此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每次服药剂量;——改变服药频率;——采取阴道给药方式。无论如何,每次的用药剂量不得超过200mg。——一旦出现过度剂量,请咨询你的医生,由他做适当处理。如果发现本说明书未提及的其他不良反应,请向你的医生说明。本药含花生油和大豆软磷脂,有过敏反应的危险(皮疹,延及全身的过敏反应)。

【禁忌】有严重肝脏疾病者禁用,对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该药物不适用于治疗所有的自发性流产,尤其是对遗传因素造成的病症(占50%以上)无效。2.妊娠过程中使用该产品时只能用到前3个月而且是采用阴道给药方式使用。因妊娠第4-9个月时服用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会导致肝脏的不良反应。3.按照规定使用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无避孕作用。4.口服给药,好远隔进餐时间,好晚上睡觉前服用。5.服用该药物会分散汽车司机和机械师的注意力,尤其是口服给药后,会有困倦,嗜睡和头晕眼花的感觉。

【儿童用药】尚缺乏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资料。

【老年患者用药】参见其他项下内容,或遵医嘱。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针对上千名妇女患者的多项流行性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胎儿畸形与服用黄体酮无任何必然联系。孕妇和哺乳妇女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均需征求医师和药剂师的意见。

【药物相互作用】请把与该药物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向医生或药剂师说明,连非处方药物也要说明。目前,尚无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资料和相关报道。

【药物过量】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过量一般可能引起嗜睡和头晕目眩,改变月经周期,月经中止或月经间出血。参见【不良反应】。

【药理毒理】黄体酮是卵巢.胎盘和肾上腺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充足雌激素存在时.黄体酮能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改为分泌期,为孕卵着床提供有利条件.在受梢卵着床后.胎盘形成.可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保持妊娠状态;可促进乳房发育.为哺乳做准备,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可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垂体前叶促黄体生成激素的释放.使卵泡不能发育成熟,抑制卵巢的排卵过程。黄体酮软胶囊(安琪坦)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6.2869(5.2154-7.5785)g/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3m倍。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肝内代谢,约12%代谢为孕烷二醇,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排出。口服100mg后,2~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以后逐渐下降,约72小时后消失,半衰期为2.5小时左右。

【贮藏】常温,密封保存。

【包装】30粒每盒。

【有效期】36月

【批准文号】H0336

【生产企业】BesinsManufacturingBelgium

安宫黄体酮 第3篇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安宫黄体酮;围绝经期综合症;雌激素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01-01

根据相关文献[1]可知,目前临床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雌激素。笔者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年龄为40~52岁,平均年龄为(402±58)岁;对照组38例,年龄为43~55岁,平均年龄为(434±56)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因血管舒缩症导致的潮热和汗出等临床症状。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①具有血管舒缩症状,持续数秒或者30分钟不等,临床症状消失前,畏寒和大量出汗,程度较轻,数日发作1次,程度较重者日夜发作几十次;②年龄处于40~55周岁;③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符合围绝经期改变;④月经紊乱时间较长,超过3个月,或者月经停闭3个月至1年。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口服雌激素片,1次/d,需连续服用21d,10d后,口服安宫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99/2mg)1次/d,每次8mg,连续服用10d。1个治疗疗程为21d,治疗疗程为3个。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6各20mg,同时给予相应的常规对症治疗。

14 疗效判定[3] 以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为依据,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治愈:患者治疗后,评分值为0;显效:治疗后,患者评分值减少超过10分;无效:患者治疗后,评分值减少小于9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症主要是指妇女于绝经期前后,因为性激素减少,导致其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出现的一些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月经紊乱、精神神经症状,以及,因为骨质疏松容易造成骨折等。给予患者雌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胆固醇水平,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同时给予患者安宫黄体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调节患者月经周期规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科学表明,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资料中,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38例,治愈14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

综上所述,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春娥.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 :425.

[2]李日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 ,26(8) :194 ~195.

[3]韩悦,谢惠莲,张自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 :87 ~88.endprint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安宫黄体酮;围绝经期综合症;雌激素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01-01

根据相关文献[1]可知,目前临床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雌激素。笔者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年龄为40~52岁,平均年龄为(402±58)岁;对照组38例,年龄为43~55岁,平均年龄为(434±56)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因血管舒缩症导致的潮热和汗出等临床症状。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①具有血管舒缩症状,持续数秒或者30分钟不等,临床症状消失前,畏寒和大量出汗,程度较轻,数日发作1次,程度较重者日夜发作几十次;②年龄处于40~55周岁;③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符合围绝经期改变;④月经紊乱时间较长,超过3个月,或者月经停闭3个月至1年。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口服雌激素片,1次/d,需连续服用21d,10d后,口服安宫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99/2mg)1次/d,每次8mg,连续服用10d。1个治疗疗程为21d,治疗疗程为3个。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6各20mg,同时给予相应的常规对症治疗。

14 疗效判定[3] 以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为依据,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治愈:患者治疗后,评分值为0;显效:治疗后,患者评分值减少超过10分;无效:患者治疗后,评分值减少小于9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症主要是指妇女于绝经期前后,因为性激素减少,导致其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出现的一些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月经紊乱、精神神经症状,以及,因为骨质疏松容易造成骨折等。给予患者雌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胆固醇水平,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同时给予患者安宫黄体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调节患者月经周期规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科学表明,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资料中,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38例,治愈14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

综上所述,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春娥.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 :425.

[2]李日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 ,26(8) :194 ~195.

[3]韩悦,谢惠莲,张自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 :87 ~88.endprint

【摘 要】 目的:观察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安宫黄体酮;围绝经期综合症;雌激素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01-01

根据相关文献[1]可知,目前临床对围绝经期综合症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雌激素。笔者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观察组38例,年龄为40~52岁,平均年龄为(402±58)岁;对照组38例,年龄为43~55岁,平均年龄为(434±56)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因血管舒缩症导致的潮热和汗出等临床症状。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①具有血管舒缩症状,持续数秒或者30分钟不等,临床症状消失前,畏寒和大量出汗,程度较轻,数日发作1次,程度较重者日夜发作几十次;②年龄处于40~55周岁;③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符合围绝经期改变;④月经紊乱时间较长,超过3个月,或者月经停闭3个月至1年。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口服雌激素片,1次/d,需连续服用21d,10d后,口服安宫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99/2mg)1次/d,每次8mg,连续服用10d。1个治疗疗程为21d,治疗疗程为3个。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6各20mg,同时给予相应的常规对症治疗。

14 疗效判定[3] 以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为依据,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治愈:患者治疗后,评分值为0;显效:治疗后,患者评分值减少超过10分;无效:患者治疗后,评分值减少小于9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症主要是指妇女于绝经期前后,因为性激素减少,导致其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出现的一些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月经紊乱、精神神经症状,以及,因为骨质疏松容易造成骨折等。给予患者雌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胆固醇水平,实现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同时给予患者安宫黄体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对调节患者月经周期规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科学表明,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组资料中,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38例,治愈14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

综上所述,应用雌激素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春娥.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 :425.

[2]李日兰.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 ,26(8) :194 ~195.

安宫黄体酮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异常患者, 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 出现月经异常者共120例, 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1.2 方法

1.2.1 早期干预方法

干预组60例, 对于月经周期延长即40岁以后第一次出现月经推迟超过10 d, 即给予安宫黄体酮片4 mg每日两次口服7 d, 同时服用益母草胶囊。下一个月经周期第20天继续服用安宫黄体酮片7 d和益母草胶囊, 连续3个周期, 其后观察月经周期恢复情况;如果再次发生周期延长, 按照上述方法继续3个周期诱导月经恢复正常。对于月经周期缩短和月经期延长或月经量改变患者在月经第20天按照上述方法给以3个周期治疗, 调整月经周期。如以上处理月经不能够恢复者, 待其自然绝经, 或者根据症状和体内雌激素水平加用补佳乐诱导月经复潮, 预防绝经后症状发生[2]。对于治疗中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 可以同时服用中成药归脾丸或经期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止血药以减少出血量, 不一定立即进入复杂的诊疗步骤[3]。观察治疗后的月经转归、围绝经期症状、绝经年龄。

1.2.2 顺其自然法

对照组60例, 月经异常早期不进行任何干预, 观察月经转变, 围绝经期症状, 自然绝经年龄。

1.3 两组对照标准

研究对象进行定期随访, 获取以下资料:1月经转归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干预能否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不干预对照组月经转归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见为失血性贫血和妇科感染, 少见为子宫内膜病变如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2围绝经期症状。主要表现潮热、盗汗、失眠、心悸、焦虑、记忆力减退等, 分无、轻度、明显三种情形, 以上6种症状如有任何3种以上发生为明显, 不超过3种为轻度 (含3种) , 无任何一种发生为无症状。3绝经年龄。月经停止1年为实际绝经年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进行χ2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 以α=0.05作为水准,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年龄及月经改变情况分布

干预组年龄为 (47.52±3.25) 岁, 对照组年龄 (46.97±3.78) 岁, 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38) 。两组月经改变方面相比较,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月经周期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正常月经恢复率100% (60/60) 高于对照组38.33% (23/6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干预组贫血及感染发生率6.67% (4/60) 低于对照组56.67% (34/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子宫内膜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96) , 见表2。

2.3 观察两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

按照无、轻度和明显三种情形进行比较, 两组在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4 观察两组绝经年龄

对研究对象随访至2014年3月, 统计两组绝经情况, 干预组和对照组绝经发生率分别为48.33% (29/60) 和68.33% (41/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和对照组已绝经妇女的绝经年龄分别为 (49.46±3.62) 岁和 (48.07±3.79) 岁, 两样本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正常月经周期有利于维持女性内分泌的稳定性, 围绝经期功能性出血大多由于孕激素不足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最早出现月经异常, 进而引起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潮热、多汗、心悸、胸闷、失眠、焦虑等症状, 早期干预增强妇科内分泌和健康意识, 对预防绝经期疾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4]。通过3年来120例围绝期早期干预和非干预两组对照, 40岁以后一旦出现月经异常, 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 及早给予孕激素调整月经周期, 可以明显减少围绝经期症状, 延长绝经年龄, 降低围绝期出血导致贫血和生殖道感染机会, 大大降低因内膜异常增生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如果单用孕激素月经不能够复潮, 及时检测血雌激素水平, 一旦下降低于40pg/m L可以配伍补佳乐每日0.5~1 mg服用3个周期, 在”窗口期”进行人工周期短期修复卵巢功能, 以利月经周期恢复和延长绝经年龄, 经过反复治疗月经不能够恢复者待其自然绝经[5]。在围绝经早期使用激素调整, 同时还要注重围绝经期保健, 加强营养,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 适量运动和保持心情舒畅, 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减少疾病发生。

摘要:目的 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异常者早期给予安宫黄体酮干预, 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延缓绝经年龄。方法 选择围绝经妇女月经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 早期使用安宫黄体酮干预60例作为干预组, 未进行干预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干预组正常月经恢复率100% (60/60) 高于对照组38.33% (23/60) , 干预组贫血及感染发生率6.67% (4/60) 低于对照组56.67% (34/6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干预组围绝经期症状减轻, 干预组和对照组已绝经妇女的绝经年龄分别为 (49.46±3.62) 岁和 (48.07±3.79) 岁,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孕激素在围绝经期妇女早期干预安全有效, 对增强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围绝经期,孕激素,早期干预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64-367.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 (2009版)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 (8) :635-638.

[3]Munro MG, Critchley HOD, Fraser IS, for the FLGO Menstrual Disorders Working Group.The FIGO classification of causes of abnormal uttering bleeding in the reproductive years[J].Fertil Steril, 2011, 95 (7) :2204-2208.

[4]林守清.增强妇产科内分泌意识预防功能性子宫出血[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9) :644-647.

黄体功能不全的表现是什么 第5篇

黄体功能不足也叫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没有完全形成黄体,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未能及时转换,而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因此往往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1.月经失调:当女性的黄体功能发生异常情况功能表现不全时,女性朋友们会出现月经周期变短,并且月经经血量增多等等的症状。

2.流产:如果女性体内的黄体素分泌不全,那么很容易导致女性无法之称怀孕的状态,很容易引起女性发生流产的情况,甚至有可能发生习惯性流产。

3.不孕:当黄体功能异常时,女性体内会无法分泌出适当的孕激素来促进女性受孕,童年故事在月经来潮前,女性的身体内部激素水平也不会因此而上升,这样让女性很难受孕。

调查表明,女性黄体功能不足大约占女性不孕病因的3%~8%左右。在正常的情况下女性的卵巢在排卵后,卵泡就会黄素化形成一些黄体并分泌出雌孕激素,正常情况分量在排卵后7~8天左右达高峰,然后在月经前1~2天迅速的下降。

假如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分泌的不足的话,就会导致卵泡发育成熟将不会完善,固然卵巢能排卵,但黄体发育假如受影响而出现黄体功能不足的情况的话。就会可引起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的情况,进而导致孕卵不易着床,或者是着床后出现早期流产。

黄体功能不足对怀孕的影响:

1、导致不孕:如果黄体功能不全或者黄体萎缩过早,都会导致子宫内膜提前脱落,这样就会减少受精卵着床的机会,导致女性不孕。

2、早期流产、习惯性流产:由于黄体不全不能分泌足够的孕激素,很难维持受孕。

孕妇是否应该吃黄体酮 第6篇

案例1, 怀孕后一直阴道流血,被收入院保胎, 用了黄体酮等,结果出血没有停止。8周时出血突然停止了偷偷跑出来看我的门诊,她的HCG是正常的,超声发现妊娠囊飘在血液里,只有胚胎种植点还与子宫相连。我建议她:2个选择,要么顺其自然,可能经常会有阴道出血,也可能会流产,因为妊娠囊已经差不多全部从子宫壁上剥脱了。我小心翼翼的在超声的监护下,把探针深入宫腔,原来是积血块堵住宫颈口,探针进去后很快流出大量的新鲜血液和血块。此后,再也没有出血也没有用过半粒黄体酮,孕酮依旧很低,可是她现在已经20多周了。。。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出血都能够用吃黄体酮解决!

案例2. 一个高龄的妈妈,怀孕后如同肚子里装了炸弹,连步子都不敢迈开半步!6周左右开始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因为医生说她的年纪太大,于是开始服用黄体酮。8周左右出现少量咖啡色分泌物,于是医生又加大黄体酮用量,12周来我们这里做早孕期唐氏筛查发现胚胎已经停止发育了。染色体检查是18三体。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早孕期出血是胎儿发给我们的信号,我们应该认真去检查为什么出血,而不是使用大剂量的黄体酮,这样会使很多异常现象被掩盖,导致更加悲惨的结局。

案例3. 第一次怀孕流产,第二次怀孕流产,第三次终于怀上了。立即辞职,卧床保胎。8周又开始出血,住院,打黄体酮。。。。。。,10周复查超声时,我发现原来是双子宫,一边妊娠而另一边出血。于是我告诉她出院,停止一切药物治疗。这样的出血会持续很久,而且与是否用黄体酮无关。我问她:你已经用了一个月黄体酮了,自己说有效吗?她无语答我!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出血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一定要认真寻找,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律用黄体酮来安慰病人和减轻医生自己的责任!

案例4. 一个长期以来月经周期只有21天的人怀孕了,到了该来月经时,只有一点点阴道流血,然后始终有褐色分泌物,自认为来月经。到了35天时出现恶心呕吐才怀疑自己怀孕,经检查证实同时开始出现阴道流血,开始服用黄体酮。现在已经到了孕中期。这个案例是唯一应该用黄体酮的案例,她是典型的黄体期短,经常会早孕期流产。即使如此,黄体酮的使用也不能超过12周。

一句话想告诉大家:世界上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百病,也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相同的症状(阴道流血和孕酮低)。所以,这里,我再次答复所有的提类似问题的人:如果你不是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短)的人,不是内分泌紊乱的人,如果孕酮低就请顺其自然。如果有阴道流血,请仔细查原因!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玮璟)

安宫黄体酮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进行药物流产的90例患者, 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各45例。年龄范围在21~34岁之间, 平均年龄24.9岁。所有患者均为宫内妊娠并且妊娠时间都在49 d以内。药流后的患者的阴道流血事件超过2周, 经过B超检查, 发现宫内无其他异常情况。HCG对尿液和血液进行了检查, 检查报告显示尿液标本呈阴性或弱阳性, 血液样本正常, HCG水平不超过100 IU/L, 血红蛋白含量均保持在90 g/L以上。90例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无其他并发症。血小板和出血, 凝血时间正常。经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

1.2 方法

对90例患者都采用阿奇霉素进行输液抗炎治疗 (0.5 g, 3 d) , 贫血患者给与相应的抗贫血治疗。在这个基础上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实验组采用安宫黄体酮 (10 mg, 1次/d, 连用7 d) 进行治疗, 对照组以益母草冲剂 (15 g, 3次/d, 连用7 d) 和安络血 (5 mg, 3次/d, 连用7 d) 配合治疗, 所有患者都在治疗1周后进行复诊, 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 B超检查结果以及尿HCG的变化, 及时掌握阴道止血时间和宫内组织的恢复情况。

1.3 统计方法

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注:药物流产后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药物流产后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的比较, 见表1。

2.1 阴道流血停止情况

通过用药后, 实验组的阴道流血在3 d内止住, 有部分患者在停药后的4~10 d出现1次微量出血。而对照组中, 仅有13例患者在3 d内停止了阴道出血, 19例患者出血时间范围在4~22d, 11例患者阴道出血持续到下个月月经结束, 2例患者由于出血量大, 时间长, 进行刮宫止血。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对照见表2, 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组的阴道出血明显比对照组短。

注:药物流产后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 。

2.2 宫内回声改变情况

实验组在用药前有19例患者存在宫内回声异常, 26例患者宫内无异常回声。药物治疗后3例患者宫内回声存在异常, 经计算宫内异常回声消失率为84.2% (16/19) 。对照组治疗前有18例患者宫内回声异常, 27例回声正常。药物治疗后仅有4例患者的宫内异常回声消失, 宫内异常回声消失率仅仅为22.2% (4/18) 。统计结果表明, 运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还对消除流产后的宫内异常回声有显著疗效。

2.3 检查尿液, 血液的HCG变化

药物治疗, 实验组患者 (45例) 有40例患者HCG检查呈阴性, 5例弱阳性。对照组 (45例) 38例患者HCG阴性, 7例呈弱阳性。药物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尿液HCG都用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转阴, 测血HCG都<1 00 IU/L, 血红蛋白量>90 g/L。

3 讨论

药物流产是临床常用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 对于早期妊娠的终止的成功率是非常有保证的, 成功率达93~95%。药物流产为女性终止早期妊娠提供了新选择, 降低了人流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 避免了人流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损伤, 并减小了低龄女性的恐惧心理。但是药物流产后患者阴道出血的平均时间为15 d左右, 时间较长, 而且出血量大, 导致药物流产后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或者进行侵入性治疗。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流产后患者HCG下降速度缓慢, 另外, 雌性激素的上升速度和子宫绒毛膜脱落速度都很慢也是造成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太长, 流量过大的原因, 而且内分泌不调或者紊乱影响了子宫内膜的自我修复。

临床治疗上药流常见药物就目前来看,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最为常见。此药物使用后有时可能导致阴道的异常出血, 这与子宫内膜我修复复障碍、药物中止妊娠不彻底、子宫没有足够收缩力、药流后引起的继发感染和药物对纤溶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学上对出血延长的患者的治疗方法通常是侵入治疗法, 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清宫术。清宫对子宫内膜甚至肌层都可能造成损伤, 更容易诱发妇科炎症, 例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等, 甚至引起输卵管粘连不通造成不孕。

安宫黄体酮是目前临床医学治疗药物流产后引起的阴道出血的常用药物。此药对子宫内膜的修复非常迅速。停药后的微量出血是因为子宫内膜脱落时把残留的凝血一起排除, 所以残留物和流血排除得很彻底, 患者不必由于药流后残留物排不净而实行清宫术或者刮宫。因此安宫黄体酮能够起到药物刮宫的作用, 代替了临床手术刮宫。该药物对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有迅速有效的止血作用, 而且减少了药流后可能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使用简单, 容易使患者接受。该研究中45例使用安宫黄体酮的患者阴道止血时间都在1周之内, 而且无一例出现阴道再次出血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 患者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宫内异常回声也逐渐消失。

药物流产后患者尿液HCG转阴时间一般是21 d, 该研究中安宫黄体酮治疗对于尿HCG弱阳性的患者未出现撤退出血, 并血HCG水平<100 IU/L。综上, 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的阴道出血, 缩短了出血时间, 减少了药流并发症, 临床操作简单, 患者容易接受, 并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刮宫术, 值得在临床医学治疗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田玉蓉.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8) :185-186.

[2]王扬, 尤凤霞, 李茜, 等.安宫黄体酮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 11 (8) :476-477.

[3]刘萍.安宫黄体酮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6, 28 (5) :462-463.

[4]戴培乐.应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 2011, 8 (3) :28-29.

安宫黄体酮 第8篇

关键词:妈富隆,倍力美,安宫黄体酮,青春期功血

青春期功血即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是青春期少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如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 容易出现持续或反复出血, 严重危害少女身体健康。雌、雄激素联合治疗是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传统方法, 但这种传统疗法所需要无量大, 止血时间较长, 不良反应多。近年来, 我院在治疗青春期功血上采用雌孕激素妈富隆联合用药, 效果显著。现结合实例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124例, 所有患者均未婚且无性生活经历, 治疗前经肛肠镜、B超检查及全身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 且所有患者资料真实、完整, 具有研究价值。年龄12~23岁, 平均年龄17岁。阴道出血时间9~55d, 平均时间29d;血红蛋白90~110g/L 46例, 61~89g/L 62例, <60g/L18例。本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妈富隆组和倍力美组各62例, 两组分别采用妈富隆和倍力美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别间在患者年龄、病程、血红蛋白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 具有比较价值。

1.2 治疗方法

妈富隆组患者初始剂量为每7h服用妈富隆2片, 止血3d后内1周内开始逐渐减少1/3剂量, 依次为前3天8h/次, 每次2片;接下来3天, 12h/次, 每次2片;最后1天, 1d/次, 一次2片。接下来每天加服安宫黄体酮10mg/d, 持续用药至血止后21d停止服药。停药后一周内会出现撤药性出血, 撤血后第5天继续服药, 每天1次, 每次1片妈富隆, 至止血3周后停药, 如此连续3个月经周期。倍力美组根据患者的病程、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口服倍力美, 一般3.0mg/6h, 止血3d后同样加服安宫黄体酮10mg/d, 持续用药至血止后21d停止服药。停药1周后出现撤药性出血, 出血第5天后, 按照雌、孕激素许冠疗法治疗3周期。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 根据其贫血程度服用铁制剂, 血红蛋白<60g/L者需要输血, 感染者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出血量大、病程长的患者适当加重药量。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疗程结束后, (1) 痊愈:患者月经规律不少于6次; (2) 显效:治疗期间无异常出血, 治疗后月经恢复规律3~6次; (3) 有效:治疗结束后月经恢复规律1~3次; (4) 无效:用药3d后患者血量无明显减少, 治疗中效果不显著, 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治疗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别间出血时间控制比较

妈富隆组出血控制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倍美力组, 止血效果显著。见表1。

注:与倍力美组相比, ▲P<0.05

2.2 组别间治疗效果比较

妈富隆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倍力美组 (P<0.05) , 无治疗无效案例, 总体效果显著。见表2。

注:组别间相比, *P<0.05

3 讨论

3.1 青春期功血成因及其治疗

青春期功血成因是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正反馈机制建立不完善, 致使垂体黄体生成素无法达到高峰, 所以虽然有卵泡发育, 却未排卵, 进而无法形成黄体, 使得患者月经周期后半期大量缺乏雌、孕激素[1]。因此, 根据其病理机制, 治疗上补充雌、孕激素可以有效止血, 也是治疗的关键。青春期功血治疗上应当在出血早期阶段上应用性激素快速、高效止血, 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输血、抗凝、抗感染治疗等。初步止血后再选择强化治疗方案控制月经周期并诱导排卵, 防止并发症或者相关远期疾病的发生。

3.2 倍力美联合安宫黄体酮的治疗机制及效果

倍力美联合安宫黄体酮是一种序贯疗法。它结合女性自然月经周期中卵巢内分泌的变化, 通过药物在患者子宫内膜内发挥药效进而引发相应变化, 从而使内膜周期脱落, 此外, 药物联合疗法还会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和调节, 从而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2]。但止血后单独服用倍美力后, 由于子宫内膜较薄、较脆, 因此治疗中容易出现突破性出血和撤药性出血, 而且, 控制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也要长于妈富隆组, 治疗有效率上, 效果不甚显著, 低于妈富隆组。

3.3 妈富隆联合安宫黄体酮的治疗机制及效果

近年来, 研究表明, 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在治疗青春功血上效果明显, 尤其是联合口服避孕药效果更比单一用药更为显著。妈富隆作为新一代的雌、孕激素复合剂, 每片中含0.03mg炔雌醇和0.15mg地索高诺酮。其中地索高诺酮是一种有效口服孕激素, 雄激素活性较低, 没有雌性激素活性, 且孕激素活性是炔诺酮的18倍以上[3]。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的机制为:妈富隆能有效抑制垂体腺LH和FSH的分泌, 进而抑制卵泡生成, 促进排卵。而孕激素在子宫内膜中发挥药效能够有效止血, 还可以修复内膜, 使子宫内膜厚度适当, 即使停药后撤药性出血量也较少。由于妈富隆几乎无雄激素活性, 且雌性激素活性较低, 因此也不易引起雌激素造成头痛、恶心、乳房胀痛等不良现象和雄激素引起的体重增加、痤疮等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上。妈富隆联合安宫黄体酮能有效缩短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 且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周秀春.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20) :67-69.

[2]林霞, 齐青萍.雌孕激素合剂和雌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06, 13 (7) :1129-l130.

安宫黄体酮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对象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0岁,闭经超过6个月,伴有高促性腺激素血症及低雌激素血症症候群(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激素测定低于正常水平,符合POF的诊断;(2)患者愿意并能够主动配合采用葛根异黄酮+安宫黄体酮序贯治疗;(3)排除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雌激素敏感性肿瘤,以及因卵巢肿瘤、多发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结核和血液病等病理性停经的患者。

1.1.2 对象资料:

选择课题组自2000年1月1日—2011年12月治疗的POF患者,共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年龄28~40岁,平均年龄38.24岁;对照组30例,年龄28~40岁,平均年龄38.46岁。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案:

对照组:采用人工周期治疗,即口服乙烯雌酚0.5 mg,每日1次,连服22天,最后5天加用安宫黄体酮10 mg,1次/日,连续5天,3~6个周期为1个疗程;对于已婚者应用避孕套避孕,门诊复查。治疗组:给予葛根片和安宫黄体酮的配伍序贯疗法建立人工月经周期,患者每日口服葛根素片(野葛根提取物片,规格为0.33 g/片,经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检测,每片含有异黄酮0.429 mg)1片,1次/日,28天为1个周期,于每周期第19~28天加安宫黄体酮10 mg,口服,1次/日,连用5天;对于已婚者应用避孕套避孕,门诊复诊。病例随访共2年,预期建立人工月经周期约每人20个周次;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月经量接近正常、更年期症状改善以及药物耐受良好为有效。

1.2.2 疗效评价:

⑴临床评价:治疗6个月能够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月经量正常、更年期症状改善、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10 mm及药物耐受良好。根据效果分级如下:(1)治愈:阴道干涩、性交痛、夫妻性生活及生殖器官萎缩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停药2个月,恢复自然月经,且月经无稀少表现3个月以上。(2)有效:阴道干涩、性交痛、夫妻性生活及生殖器官萎缩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停药后,恢复自然月经3个周期以上,但月经周期较长(40天以上),月经量少。(3)无效:阴道干涩、性交痛、夫妻性生活及生殖器官萎缩情况得到改善,停药后无月经。⑵Kupperman改良评分法[2]:按照更年期症状改善程度分别计分,潮热出汗4分;失眠、烦燥和焦虑各2分;睡眠中断、心悸、疲倦、紧张(神经过敏)、情绪抑郁、躯体痒感和痛感、易哭、注意力不集中、阴道干燥、性欲减退和性交痛各1分。每种症状的评分分别乘以0、1、2和3后计算总分。满分为63分,每月评分1次,自身对照,降低的分数作为疗效评判指标。⑶安全性评估:用药前后每半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妇科检查、宫颈防癌涂片检查、乳腺检查、外周血雌二醇(E2)水平测定及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测,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B超检查测量治疗前后子宫、卵巢的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以排除雌激素相关性疾病发生。⑷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采用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性标准设为P<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用药治疗3个周期后,将两组治愈和有效的例数合并为有效组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间治愈率、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739,P>0.05),两组治愈时间(即开始用药到截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起效时间(开始用药到出现人工月经周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厚度(即超声测得子宫内膜厚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效率相近,证明二者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可见葛根素-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具有可以替代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的可能,见表1。

2.2 Kupperman改良评分法评估更年期症状改善程度

应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更年期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分值明显降低(P1<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2>0.5),可见应用葛根素序贯疗法与激素替代治疗都具有明显缓解症状的临床效果,见表2。

2.3 激素水平对比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在月经干净后3天对两组患者测定血液中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性腺激素(LH)和E2水平,并进行对比。发现治疗前POF患者的FSH、LH较正常明显增高,E2明显低于正常。经激素替代治疗和葛根素治疗后都可以反馈性地降低FSH和LH的释放(P1<0.05),二者之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2>0.05)。葛根素治疗后POF患者FSH、LH水平较接近正常,E2仍然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激素替代治疗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则接近正常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2<0.05),见表3。

2.4 安全性对比

两组患者于用药前及用药治疗后每半年进行查体、妇科检查及宫颈防癌涂片检查、乳腺检查、外周血E2水平测定及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检查,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生,只有治疗组1例患者子宫肌瘤增大,经12个月随访,直径<3 cm,月经量不多于正常量,予以临床观察。

3 讨论

POF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因某种原因引起的以闭经、不育、雌激素缺乏以及LH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由Jones和Moraes于1967年首先报道。40岁以前POF发生率为1%~3%,30岁以前发生率为1%,原发性闭经患者中POF患病率为10%~28%,继发性闭经患者中POF发生率为4%~18%[3]。由于POF可导致患者不育及低雌激素水平而带来一系列全身症状。传统雌-孕激素替代治疗经多年应用,虽可有效控制症状,但由于用药不便、副作用较大,以及激素敏感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等发生使激素替代治疗难以为继,一旦发生雌激素相关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生命的代价难以评估[4]。本课题研究应用中国传统中药葛根-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治疗POF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旨在为提高患者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POF相关病因复杂,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诱发因素有情绪刺激、遗传因素、免疫紊乱、手术刺激、药物作用、放射治疗、流产过多和避孕药具等。POF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表现为类绝经期雌激素低下症侯群如: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抑郁、失眠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阴道干涩、性交痛和尿频、排尿困难等全身性症状。故目前仍以消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5]。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葛根性甘、辛、平,无毒,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和升阳止泻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葛根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以及食品的开发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葛根主要含有异黄酮、葛根苷和三萜皂苷等主要成分[6]。异黄酮是以3-苯基苯并毗哺酮为母体的多羟基酚类,由于此化合物具有与E2相似的结构,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微弱雌激素活性,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7]。本研究应用葛根素-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和采用传统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可以取得相似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3.3%,治愈率和有效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治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起效时间即开始用药到出现人工月经周期的时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厚度对比也无显著性差异,且有效率相近,证明二者在治愈率和有效率方面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可见葛根素-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具有可以替代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的可能,葛根素可以作为一种类雌激素样替代品用于POF的治疗。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评估法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其疗效,由于POF患者真正治愈很困难,症状时有反复,结果难以全面评价。本研究通过对每一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Kuppennan改良评分法评估更年期症状改善程度,二者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应用葛根素-安宫黄体酮序贯疗法与传统激素替代治疗具有相似的缓解症状的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月经干净后3天)测定血液中FSH、LH和E2水平,并进行对比,发现治疗前POF患者FSH、LH较正常明显增高,E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经激素替代治疗和葛根素治疗后,两种方法都可以反馈性地抑制FSH和LH的分泌释放[8],二者之间效果的差值对比并无显著性。葛根素治疗后POF患者的FSH、LH接近正常,E2仍然低于正常水平;而激素替代治疗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则接近正常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葛根素中的异黄酮能够反馈性地抑制FSH和LH的释放,而对雌激素靶器官细胞则产生类雌激素作用,并不增加血液中雌激素的浓度,这就避免了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产生的雌激素增高导致雌激素相关性疾病产生的风险。至于血液中FSH、LH浓度变化与更年期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尚未见相关研究报告。

对两组患者于用药前及用药治疗后每半年进行查体、妇科检查、宫颈防癌涂片检查、乳腺检查及肝肾功能检查,以发现主要药物副作用以及是否发生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和原有疾病的变化情况。对肝肾损害、乳腺小叶增生加重或新出现、子宫肌瘤发现或加重,以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生情况对比,结果未见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雌激素相关性疾病发生,只有1例患者子宫肌瘤缓慢生长,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差异由于病例数较少、发病率较低而无统计学意义;再者在病例选择时规避了雌激素敏感性疾病,在一年内统计患病率较为困难,但也反映了葛根素无明显诱发及加重雌激素敏感性肿瘤的发生。

葛根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葛根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9,10,11,12],加强对葛根的药物学基础研究,对中药成分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以及新药制剂的规范化并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影响临床用药及其疗效的关键,这方面研究工作有待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Shelling AN.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Reproduction,2010,140(5):633-641.

[2]Gelbaya T,Vitthala S,Nardo L,et al.Optimizing hormone therapy for futur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Gynecol Endocrinol,2011,27(1):1-7.

[3]Kokcu A.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from current perspective[J].Gynecol Endocrinol,2010,6(8):552-555.

[4]Martínez-Valenzuela M,Rivera H,Mundo-Ayala JN,et al.A teenager and ovarian failure[J].Genet Couns,2010,21(3):269275.

[5]郑敏.卵巢早衰的原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5,32(3):164-167.

[6]Crofton PM,Evans N,Bath LE,et al.Physiological versus standard sex steroid replacement in young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effects on bone mass acquisition and turnover[J].Clin Endocrinol,2010,73(6):707-714.

[7]韩萍,吴德生,李文杰,等.葛根粗提物和葛根素对乙醇引起的胎鼠海马细胞HSPTO表达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1):29-30.

[8]王丽琛.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0):22-23.

[9]Edassery SL,Shatavi SV,Kunkel JP,et al.Autoantigens in ovarian autoimmunity associated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and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Fertil Steril,2010,94(7):2636-2641.

[10]Persani L,Rossetti R,Cacciatore C.Genes involved in human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J Mol Endocrinol,2010,45(5):257-279.

[11]Quilter CR,Karcanias AC,Bagga MR,et al.Analysis of X chromosome genomic DNA sequence copy number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J].Hum Reprod,2010,25(8):2139-2150.

安宫黄体酮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2组各48例, 治疗组患者年龄20岁~48岁, 平均年龄 (32.5±1.5) 岁, 其中已婚23例, 未婚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岁~51岁, 平均年龄 (34.5±1.5) 岁, 其中已婚24例, 未婚24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临床上治疗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使用替硝唑或甲硝唑静滴联合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测量, 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甲硝唑治疗, 甲硝唑静脉注射, 剂量为15 mg/kg, 维持量为7.5 mg/kg, 每天3次;同时将1~2 g的头孢美唑或头孢噻肟加入250 m L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每天3~4次, 连续5 d。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口服10 mg安宫黄体酮治疗, 连续服用21 d, 每3个疗程复查1次, 观察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情况[1]。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子宫状态恢复时间, 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 腹痛消失, 白带恢复正常, 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的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腹痛减轻, 白带逐渐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疼痛未缓解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见表1。

2.2 2组患者的子宫状态恢复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者子宫状态恢复时间为 (6.78±2.4) d, 对照组患者子宫状态恢复时间为 (9.65±1.8) d,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628, P=0.000) 。

3 讨论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疾病,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月经期性交、子宫长期处于出血状态、分娩时胎盘或胎膜在子宫内部有残留、放置宫内节育器、妇科检查时消毒不彻底等[2]。导致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细菌沿着阴道向上进入子宫, 导致子宫内环境失调, 使患者出现子宫内炎症、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是否有效关系着女性健康, 良好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临床常用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起效快, 但效果并不理想, 经常会发生耐药。安宫黄体酮能够对子宫内膜产生直接的作用, 与孕激素结合可以有效抑制雄激素的活跃程度, 减少子宫内膜增生, 减少子宫内物质分泌, 从而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炎[3]。

本文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且治疗组患者的子宫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使用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子宫恢复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采用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和子宫状态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的子宫状态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使用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缩短子宫恢复的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安宫黄体酮,抗生素,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曲凤占.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 (20) :65-66.

[2]任伟茹.安宫黄体酮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3) :51-52.

黄体酮治疗闭经靠谱吗 第11篇

没有是万万不行的

黄体酮又名孕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刺激过的子宫内膜有明显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假如黄体酮低则可能黄体功能不全,就会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在女性体内,孕激素值会随着正常的排卵周期而上下浮动,排卵前的孕激素水平是最低的,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开始慢慢上升,在黄体期达到最高。精确的数值是这样的:卵泡期0.6~1.0nmol/L,排卵期1.0~11.2nmol/L,排卵后20.8~103.0nmol/L。可见,孕激素和卵子是一对情意绵绵的好朋友,假如孕激素不足,低到找不到了,卵子还能好好地排出吗?

因此,在医学上,黄体酮常被用于闭经或闭经原因的反应性诊断等,其催经作用就在于使子宫内膜萎缩,发生撤退性出血。事实也证明,用它来调整月经周期确实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月经不调还未诊断明白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地、长期地使用黄体酮。

不是万能的

并不是所有的闭经都能用黄体酮来治疗。比如泌乳素升高、垂体肿瘤、卵巢早衰、子宫内膜破坏、产后等引起的闭经。而且即便真的是闭经,黄体酮也不一定是对症下药呢,因为闭经未必是孕激素不足引起的。所以,一看到自己两三个月还没来月经就着急吃药打针的妹子,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应该先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月经推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小蝌蚪与卵子相遇受精时,孕激素水平会停留在黄体期的水平,而当胎盘形成之后,胎盘所分泌的激素就会使孕妈体内的孕酮水平上升到100~200纳克/毫升,是未孕女性的几十倍到上百倍。但由于孕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当分娩之后,胎盘娩出,产后妈妈失去了胎盘这个激素源,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就会骤然下降,会导致哺乳妈妈生理性的闭经。这种闭经就是正常的,不需要人为地干涉。

不能过量

需要一提的是,黄体酮作为激素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未孕妹子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钠水潴留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浮肿。

孕妈妈如果吃得过多,那就麻烦更大了。有研究表明,过量的孕激素会导致很多男性胎儿出现肾盂扩张,甚至肾积水,生殖器发育异常,女性胎儿青春期后出现生殖器官肿瘤等情况。过量的黄体酮还会影响妊娠期的唐氏筛查结果,甚至会使原本异常的(唐氏或其他染色体异常)、本该被淘汰的劣质胚胎,经大剂量药物保胎而存活下来,这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安宫黄体酮 第12篇

2011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68例, 年龄30~40岁, 平均 (33±4.09) 岁。初潮年龄12~14岁, 平均 (13±0.56) 岁, 闭经时间10~17个月, 平均 (14±3.78) 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之前的3个月均未接受其他治疗措施,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医学条例规定确定的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标准。将68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4例。两组年龄、初潮年龄、闭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实施补水柔木方治疗, 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安宫黄体酮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1) 药方:仙灵脾9 g, 熟地15 g, 香附10 g, 山萸肉15 g, 当归10 g, 仙茅9 g, 柴胡9 g, 白芍10g, 白术12 g, 茯苓9 g, 山药25 g, 甘草6 g, 菊叶9 g。以开水冲化的形式, 并予以搅拌与调匀, 将其密封2 min, 待其充分溶解之后, 给予患者早晚2次口服。 (2) 给予患者服用安宫黄体酮, 10 mg/次, 1次/d。将服药时间设定为服用中药的25 d开始。 (3) 将1个疗程设定为28 d, 治疗时间设定为3个疗程。

观察指标: (1) 观察患者月经的改善情况; (2) 按照Kuppennan评分对其潮热出汗、失眠、眩晕、心悸、情绪激动情况及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等进行评分。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一般资料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月经改善情况:试验组月经来潮的时间分别为:治疗期25例 (73.53%) , 停药后9例 (26.47%) 。而对照组月经来潮的时间分别为:治疗期19例 (55.89%) , 停药后15例 (44.12%) 。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Kuppennan评分:试验组患者的积分总值、心悸改善、潮热汗出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治疗情况对比:试验组在血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近年来, 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患者数与发病率都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影响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症之一。卵巢早衰即指40岁之前的女性绝经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性器官出现萎靡、闭经等, 并伴随着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上升, 但雌激素却明显下降。当机体患上该病症后, 通常会表现出性欲低下、热潮多汗以及面部潮红等症状, 如果不给予该病症及时治疗, 对机体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都会造成不利影响[1]。针对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的治疗, 可采取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种方式, 其中,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促排卵、激素替代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方式, 同时又以激素替代最为常见, 该治疗方式可改善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症状, 使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类疾病的整体发病率得以有效控制, 并加快恢复排卵。然而, 该西医治疗必须坚持长期给药, 一旦停药, 病症就可能会复发, 甚至引发子宫内膜肿瘤等严重病症, 因此该治疗方式并未受到患者的青睐[2]。

中医学将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定位为月经不调、闭经、脏躁以及郁证等范畴, 并认为月经产生过程当中肾起到主导性作用, 因此针对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 中医选择以补肾中药和针灸作为最主要的手段。所谓肝主疏泄, 即指肝能够有效调节人体气机, 如果外邪风冷、脾胃虚弱或七情郁结等病因长期积于肾脏, 就可能会出现肾精亏虚等症状。而补水柔木方内包含着仙灵脾、熟地、香附、山萸肉、当归、仙茅、柴胡、白芍、茯苓、山药、甘草、菊叶等药材[3]。其中, 仙灵脾可入肾经、入肝, 具备祛风除湿与补肾壮阳之功效;香附具备正阳升阴、养气补血之功效;熟地具备填精益髓与滋阴补肾之功效;山萸肉可入肝肾, 具备涩精止汗与补益肝肾之功效;当归具备调经止痛与补血和血之功效;仙茅具备补火助阳及暖精之功效;柴胡可入肝胆, 具备疏散退热之功效;升阳可舒肝;而白芍具备敛阴收汗、养血柔肝及缓中止痛之功效。同时, 安宫黄体酮能够有效改善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 在雌激素的作用之下, 促使机体子宫内膜由分泌期取代增生期, 加快月经来潮, 将两者联合应用, 其利用价值十分显著。

针对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 可选择补水柔木方加安宫黄体酮治疗为主要方式,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悸、潮热汗出情况等, 以此方式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具有显著意义, 值得各大医疗结构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补水柔木方加安宫黄体酮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6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4例, 对照组给予补水柔木方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宫黄体酮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按照Kuppennan评分对其潮热出汗、失眠、眩晕、心悸、情绪激动情况及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等进行评分。结果:在月经改善情况、积分总值、心悸改善情况、潮热汗出改善情况、血清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等方面, 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两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针对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患者, 可选择根补水柔木方加安宫黄体酮治疗为主要方式,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悸、潮热汗出情况等, 以此方式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具有显著意义, 值得各大医疗结构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补水柔木方,安宫黄体酮,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金焱.自拟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70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 2014, 18 (2) :331-334.

[2]陶丽新.潜类别模型在卵巢早衰中医证候辨证分型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 2012, 31 (8) :566-568.

安宫黄体酮范文

安宫黄体酮范文(精选12篇)安宫黄体酮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