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奥数知识点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31

奥数知识点范文(精选13篇)

奥数知识点 第1篇

盈亏问题

一、知识要点

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某种标准分,则分配后会有剩余(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会有不足(亏),求物品的数量和分配对象的数量,例如:把一代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3块,多12块;如果每人分4块,少8块。小朋友有多少人?饼干有多少块?这种一盈一亏的情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标准的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盈+亏)÷两次所分之差=人数;还有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它们被分为四类:1.两盈:两次分配都有多余;2.两不足:两次分配都不够;3.盈适足:一次分配有余,一次分配够分;4,不足适足:一次分配不够,一次分配正好。

一些非标准的盈亏问题都是由标准的盈亏问题演变过来的。解题时我们可以记住:

1.“两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亏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2.“两盈”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两次盈数的差÷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3.“一盈一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盈与亏的和÷两次分得的差=参与分配对象总数。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某校乒乓球队有若干名学生,如果少一名女生,增加一名男生,则男生为总数的一半;如果少一名男生,增加一名女生,则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乒乓球队共有多少名学生?

【思路导航】(1)由“少一个女生,增加一个男生,则男生为总人数的一半”可知:女生比男生多2人;(2)“少一个男生,增加一个女生”后,女生就比男生多2+2=4人,这时男生为女生人数的一半,即现在女生有4×2=8人。原来女生有8-1=7人,男生有7-2=5人,共有7+5=12人。

练习1:1.学校买来了 笔和彩色粉笔若干盒,如果 笔减少10盒,彩色粉笔增加8盒,两种粉笔就同样多;如果再买10盒 笔, 笔的盒数就是彩色粉笔的5倍。学校买来两种粉笔各多少盒?

2.操场上有两堆货物,如果甲堆增加80吨,乙堆增加25吨,则两堆货物一样重;苦甲、乙两堆各运走5吨,剩下的乙堆正好是甲堆的3倍。两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3.五(1)班的优秀学生中,苦增加2名男生,减少1名女生,则男、女生人数同样多;苦减少1名男生,增加1名女生,则男生是女生的一半。这些优秀学生中男、女生各多少人?

【例题2】幼儿园老师拿出苹果发给小朋友。如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则少4个;如果每个小朋友只发给4个,则老师自己也能留下4个。有多少个小朋友?共有多少个苹果?

【思路导航】如果平均分给小朋友,则少4个,说明小朋友人数大于4;如果每个小朋友只发给4个,则教师也能留下4个,说明每人少拿若干个,就少拿4+4=8个苹果。因为小朋友人数大于4,所以,一定是每人少拿1个,有8÷1=8个小朋友,有8×4+4=36个苹果。

练习2:1.给小朋友分梨,如果每人分4个,则多9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少6个。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梨?

2.老把一些铅笔奖给三好学生,

备考资料

每人5支则多4支,每人7支则少4支。老师有多少支铅笔?奖给多少个三好学生?

3.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船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船上坐9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例题3】幼儿园老师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学生每人5个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学生每人8个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人,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如果大班减少3人,则大班和小班的人数同样多。这样,大班每人5个就多余3×5+10=25个。由于两班人数相等,小班每人多分3个就要多分(25+2)个苹果,用(25+2)÷(8-5)就能得到小班同学的人数是9人,再用9×8-2就求出了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练习3:1.一些学生搬一批砖,每人搬4块,其中5人要搬两次;如果每人搬5块,就有两人没有砖可搬。这些学生有多少人?这批砖有多少块?

2.老师给幼儿园小朋友分糖,每人3块还多10块;如果减少2个小朋友再分,每人4块还多7块。原来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块糖?

3.筑路队计划每天筑路720米,正好按期筑完。实际每天多筑80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筑路任务。要筑的路有多长?

【例题4】幼儿园教师把一箱饼干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块;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以多分得4块。如果只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思路导航】这箱饼干分给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6块,如果只分给中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多分4块。说明中班的人数是小班人数的6÷4=1.5倍。因此,这箱饼干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多分到6×1.5=9块,一共可分到6+9=15块饼干。

练习4:1.老师把一批书借给甲组同学,平均每人借4本。如果只借给甲组的女同学,每人可借6本。如果只借给甲组的男生,平均每人借到几本?

2.甲、乙两组同学做红花,每人做8朵,正好送给五年级每个同学一朵。如果把这些红花让甲组同学单独做,每人要多做4朵。如果把这些红花让乙组同学单独做,每人要做几朵?

3.老师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如果只分给小班,每人可得12块;如果只分给中班和小班,每人只能分到4块。如果这袋糖只分给中班,每人可分到几块?

【例题5】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个同学。这个班有多少个同学?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可知:每船坐9人,就能减少一条船,也就是少9个同学;每船坐6人,就要增加一条船,也就是多出6个同学。因此,每船坐9人比每船坐6人可多坐9+6=15人,15里面包含5个(9-6),说明有5条船。知道了有5条船,就可以求全班人数:9×(5-1)=36人。

练习5:1.老师把一篮苹果分给小班的同学,如果减少一个同学,每个同学正好分得5个;如果增加一个同学,正好每人分得4个。这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2.五年级同学去划船,如果增加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坐7人;如果减少一只船,正好每只船上价8人。五年级共有多少人?

3.一个旅游团去旅馆住宿,6人一间,多2个房间;若4人一间又少2个房间。旅游团共有多少人?

奥数知识点 第2篇

汇总小学阶段奥数知识点,包括小升初中常考的题目类型等。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质数合数问题等等。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归一问题特点)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盈亏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牛吃草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平均数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周期循环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抽屉原理)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定义新运算)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二进制及其应用)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加法原理)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质数与合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约数与倍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数的整除)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余数及其应用)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余数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完全平方数)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比和比例)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综合行程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工程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逻辑推理问题)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几何面积)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浓度与配比)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经济问题)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简单方程)

小升初奥数知识点(不定方程)

“奥数”不能打倒 第3篇

“功利”思想是把“奥数”推向“万恶深渊”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中学将“奥数”成绩作为入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奥数”获奖者高考享受加分或者获得保送资格, 而“奥数”培训机构则与一些中学结成利益共同体, 不得不让广大家长逼着孩子去学“奥数”。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国际性赛事, 出题范围超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有关专家认为, 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让学生都去学习“奥数”, 其结果只能是“让大部分孩子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傻瓜”, 造成了今天的学生怕“奥数”、家长恨“奥数”、院士批“奥数”、舆论骂“奥数”的局面。

实践证明, 儿童从小学习“奥数”, 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有潜质的孩子, 如果从小对他们进行“奥数”训练, 他们将终身受益, 在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时机下, 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科研中的栋梁。所以“奥数”不能打倒,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才能发挥“奥数”教育的真正作用呢?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要取消“中学将‘奥数’成绩作为入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奥数’获奖者高考享受加分或者获得保送资格”等规定;我们的教育者应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那些5%的智力超常儿童中有这方面爱好的学生, 进行奥数方面的训练;我们的广大家长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不要盲目攀比, 不能逼着孩子去学“奥数”, 要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吐槽”奥数易,治理奥数难 第4篇

对于奥数,舆论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周期性地“发作”,对其进行关注并讨论。可是讨论之后,一切依旧。奥数本就不重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只是筛选学生的工具而已。如果不对这一病根进行治理,舆论只会在“吐槽狂欢”中迷失。

小学生为何学奥数?家长们的想法很简单,即在未来的小升初择校中增加砝码。很多人会纳闷,现在已经实行就近入学,且教育部门禁止所有学校举行笔试,不得看学生的竞赛证书,家长为何还要热捧奥数?原因在于,在小升初升学中,热门的民办校必定有很多家长去择校,如果学校只招300人,却有3000人报名,学校用什么标准来筛选?奥数等竞赛证书,就会成为学校筛选学生的工具之一。最近就有媒体报道,在政府部门规定不能收纸质简历之后,有的学校开始收取电子简历。另外,这些民办学校为保证自己的“地位”,会在招揽“优质”生源上下功夫,学校会主动去获取当地奥赛获奖者的名单,并主动去联系获奖学生,抛出橄榄枝。还有的竞赛组织机构,则为获奖学生提供向学校推荐的服务,会把获奖信息告诉学校。这种操作,不属于规定中的学生向学校递交简历的范畴,政府部门要监管,往往无从下手。

由于奥赛是择校工具,因此,当所有家长都想拥有这一工具,而获奖名额有限时,学习的难度就越来越难。小学生的奥数题连大学生、大学教授也做不出,也就毫不奇怪,那是畸形竞争的畸形思维游戏。

大学的自主招生规定,提出申请者要有参加奥赛的获奖成绩,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将奥赛作为筛选申请者的指标。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除了学科成绩外,能筛选学生的指标,也就只有参加竞赛获奖了。相对而言,参加竞赛获奖,还是目前比较有公信力的指标,其他活动获奖、发表论文、获得发明专利,都可能被潜规则操作。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由于时间紧,高校严控入围名额,提出的竞赛获奖要求更高。

有人提出要叫停奥数。这显然治标不治本,奥数成为择校的工具和大学自主招生的入围条件,根源并不在奥数和奥赛,而在于基础教育中择校的存在,以及大学招生没有建立科学多元评价体系。只要择校热一直存在,那么即使取消了奥数,还会有其他工具出现,当其他工具还没有奥数好使时,奥数就会重出江湖。这就是治理中小学的奥数热一次次无功而返的原因。

在大学自主招生中,把获得奥赛奖项作为评价学生特长的指标,这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自主招生把奥赛获奖作为入围的条件,而不是申请者用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特长表现等去申请大学,大学再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为获得入围资格,学生们就得专攻特长,上所谓的特长班,而不是从自己个性出发,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与其隔三岔五地对奥数“吐槽”,不如反思奥数热为何在我国高烧不退,从国外发展学生兴趣的兴趣班,异化为全民争抢的入学工具。对于奥数热,劝诫家长不要盲目送孩子上奥数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奥数热的根本问题不在家长身上,而是教育环境出了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升学评价制度,才是治理奥数热的良药,也才能给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奥数知识点 第5篇

1.算术:算术是数学的基础,它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计算。在奥数中,算术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巧妙的算法和技巧,例如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数运算的技巧等等。

2.代数: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方程、函数、变量等概念。在奥数中,代数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代数式和方程,例如多元一次方程组、代数式的化简、因式分解等等。

3.几何: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形状、位置、大小等概念。在奥数中,几何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等。

4.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随机事件、概率分布、统计规律等概念。在奥数中,概率与统计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概率问题和统计分析,例如独立事件的概率、二项分布等等。

5.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排列、组合、分割等概念。在奥数中,组合数学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例如排列组合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等等。

奥数知识点 第6篇

一、基础知识

1.整除与余数:当一个整数被另一个整数整除时,余数必定为零。例如,10可以被2整除,余数为0,但不能被3整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整除与余数来解决与除法相关的问题,例如密码锁的密码验证。

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a?+b?=c?。其中,a和b分别为直角边,c为斜边。勾股定理在建筑、测量和几何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3.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奥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排列组合涉及到一组元素的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在排列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使用排列组合来计算可能的方案数。

二、拓展知识

1.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奥数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概率涉及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统计则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概率与统计来预测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分析各种数据。

2.最优化问题:最优化问题涉及到在给定条件下,如何找到最优解。在解决最优化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在商业、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最优化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图论:图论是奥数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图的结构和性质。图论在计算机科学、交通运输和社交网络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图论可以用来解决网络优化和算法设计等问题。

三、思维训练

1.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奥数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前提、结论和推理过程,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逻辑漏洞或矛盾。通过逻辑推理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2.找规律:找规律问题要求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组数据或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在解决找规律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归纳和演绎的能力,从而发现数据或图形中的隐藏规律。通过找规律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解决问题:奥数中的解决问题方法要求我们在给定条件下,找到最优解或可行解。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建模和分析,并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解决问题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 第7篇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

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国外奥数不“疯狂” 第8篇

日本的奥数教育比较发达。日本人广中平祐在1992年提议创立了奥林匹克算数大赛, 每年举行一次, 旨在发掘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在国际奥数比赛中, 日本学生也屡次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 日本有6%左右的中小学生有过学习奥数的经历, 或者正在学习奥数。

但与我国的奥数相比, 日本奥数似乎更加纯洁、自然和低调。向日本的中小学生和家长提起奥数, 就相当于向他们提起棒球或书法, 因为它们都属于孩子课后的兴趣班。日本的基础教育比较宽松, 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众多的兴趣班里, 奥数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 日本学生似乎对棒球、剑道或足球等体能项目更感兴趣。

另外, 日本的教育资源比较充沛, 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 几乎可以说不存在大的升学压力, 并不须要通过其他“附加条件”来取舍学生。在9年的义务教育中, 公立学校人人可上, 师资力量分配相对平均和合理。私立学校教育水平较高, 但除了高学费外, 并不强求学生达到某些标准。

美国奥数:靠兴趣拼综合

在美国, 与奥数真正有关的组织“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设在纽约州的一个小镇上, 其网站于2000年5月开办, 已近3年, 但到目前为止, 其点击率还不过80万。据该网站介绍, 该组织的目标是“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和热爱, 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 教授解题策略, 培养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 强化数学直觉, 促进数学创意和创新意识, 提供应对挑战时所得的满足、快乐和刺激”。其中, 没有一条是强调“竞赛”的, 而是旨在提高兴趣, 培养能力, 激发创意。

总的来说, 美国中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 而一旦感兴趣则会非常投入。对数学有特殊禀赋的学生, 会被学校选入相关兴趣小组。因为有兴趣支撑, 这些学生的发展后劲都很大。当然, 一个在奥数上得过奖的学生, 申请大学时也会有一定优势。但美国大学入学是自主招生, 录取时主要看平时成绩、个人陈述、教师推荐等多方面的材料和个人的多方面表现。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 他们认为让一个数学资质一般的孩子去参加这种比赛, 还不如让他去社区医院做义工。

显然, 相比国内热火朝天的奥数, 国外的奥数显得颇为“冷清”, 却更见冷静与科学。

(本文摘编自《教师博览》)

小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前言

小学奥数知识点梳理,对于学而思的小学奥数大纲建设尤其必要,不过,对于知识点的概括很可能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的现象,为此,本人参考了单尊主编的《小学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少年报社主编的《华杯赛教材》、《华杯赛集训指南》以及学而思的《寒假班系列教材》和华罗庚学校的教材共五套教材,力图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划分,构建十七块体系(其第十七为解题方法汇集,可补充相应杂题),原则上简明扼要,努力刻画小学奥数知识的主树干。

概述

一、计算

1.四则混合运算繁分数

运算顺序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

一般而言: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⑷繁分数的化简

2.简便计算

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

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

连减的性质

连除的性质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增减括号的性质

变式提取公因数

形如:

3.估算

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比较大小

通分

a.通分母

b.通分子

跟“中介”比

利用倒数性质

若,则c>b>a.。形如:,则。

5.定义新运算

6.特殊数列求和

运用相关公式:

⑦1+2+3+4…(n-1)+n+(n-1)+…4+3+2+1=n

二、数论

1.奇偶性问题

奇奇=偶

奇×奇=奇

奇偶=奇

奇×偶=偶

偶偶=偶

偶×偶=偶

2.位值原则

形如:=100a+10b+c

3.数的整除特征:

整除数

末尾是0、2、4、6、8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末尾是0或5

各数位上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

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两者之差是11的倍数

4和25

末两位数是4(或25)的倍数

8和125

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7、11、13

末三位数与前几位数的差是7(或11或13)的倍数

4.整除性质

如果c|a、c|b,那么c|(ab)。

如果bc|a,那么b|a,c|a。

如果b|a,c|a,且(b,c)=1,那么bc|a。

如果c|b,b|a,那么c|a.⑤

a个连续自然数中必恰有一个数能被a整除。

5.带余除法

一般地,如果a是整数,b是整数(b≠0),那么一定有另外两个整数q和r,0≤r<b,使得a=b×q+r

当r=0时,我们称a能被b整除。

当r≠0时,我们称a不能被b整除,r为a除以b的余数,q为a除以b的不完全商(亦简称为商)。用带余数除式又可以表示为a÷b=q……r,0≤r<b

a=b×q+r

6.唯一分解定理

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n=

p1×

p2×...×pk

7.约数个数与约数和定理

设自然数n的质因子分解式如n=

p1×

p2×...×pk那么:

n的约数个数:d(n)=(a1+1)(a2+1)....(ak+1)

n的所有约数和:(1+P1+P1+…p1)(1+P2+P2+…p2)…(1+Pk+Pk+…pk)

8.同余定理

同余定义: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b(mod

m)

②若两个数a,b除以同一个数c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b的差一定能被c整除。

③两数的和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和。

④两数的差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差。

⑤两数的积除以m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除以m的余数积。

9.完全平方数性质

①平方差:

A-B=(A+B)(A-B),其中我们还得注意A+B,A-B同奇偶性。

②约数:约数个数为奇数个的是完全平方数。

约数个数为3的是质数的平方。

③质因数分解:把数字分解,使他满足积是平方数。

④平方和。

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

11.辗转相除法

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

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

三、几何图形

1.平面图形

⑴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⑵等积变形(位移、割补)

三角形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平行线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公共部分的传递性

极值原理(变与不变)

⑶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

S1︰S2

=a︰b;

S1︰S2=S4︰S3

或者S1×S3=S2×S4

⑷相似三角形性质(份数、比例)

;

S1︰S2=a2︰A2

②S1︰S3︰S2︰S4=

a2︰b2︰ab︰ab

;

S=(a+b)2

⑸燕尾定理

S△ABG:S△AGC=S△BGE:S△GEC=BE:EC;

S△BGA:S△BGC=S△AGF:S△GFC=AF:FC;

S△AGC:S△BCG=S△ADG:S△DGB=AD:DB;

⑹差不变原理

知5-2=3,则圆点比方点多3。

⑺隐含条件的等价代换

例如弦图中长短边长的关系。

⑻组合图形的思考方法

化整为零

先补后去

正反结合2.

立体图形

⑴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⑵不规则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整体观照法

⑶体积的等积变形

①水中浸放物体:V升水=V物

②测啤酒瓶容积:V=V空气+V水

⑷三视图与展开图

最短线路与展开图形状问题

⑸染色问题

几面染色的块数与“芯”、棱长、顶点、面数的关系。

四、典型应用题

1.植树问题

①开放型与封闭型

②间隔与株数的关系

2.方阵问题

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

(外层边长数-1)×4=外周长数

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

3.列车过桥问题

①车长+桥长=速度×时间

②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和×相遇时间

③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差×追及时间

列车与人或骑车人或另一列车上的司机的相遇及追及问题

车长=速度和×相遇时间

车长=速度差×追及时间

4.年龄问题

差不变原理

5.鸡兔同笼

假设法的解题思想

6.牛吃草问题

原有草量=(牛吃速度-草长速度)×时间

7.平均数问题

8.盈亏问题

分析差量关系

9.和差问题

10.和倍问题

11.差倍问题

12.逆推问题

还原法,从结果入手

13.代换问题

列表消元法

等价条件代换

五、行程问题

1.相遇问题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2.追及问题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3.流水行船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多次相遇

线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2-1

环型路程:

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

其中甲共行路程=单在单个全程所行路程×共行全程数

5.环形跑道

6.行程问题中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7.钟面上的追及问题。

时针和分针成直线;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8.结合分数、工程、和差问题的一些类型。

9.行程问题时常运用“时光倒流”和“假定看成”的思考方法。

六、计数问题

1.加法原理:分类枚举

2.乘法原理:排列组合3.

容斥原理:

总数量=A+B+C-(AB+AC+BC)+ABC

常用:总数量=A+B-AB

4.抽屉原理:

至多至少问题

5.握手问题

在图形计数中应用广泛

角、线段、三角形,②

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七、分数问题

1.量率对应

2.以不变量为“1”

3.利润问题

4.浓度问题

倒三角原理

例:

5.工程问题

合作问题

水池进出水问题

6.按比例分配

八、方程解题

1.等量关系

相关联量的表示法

例:

+

=100

甲÷乙=3

x

100-x

3x

x

②解方程技巧

恒等变形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

代入法、消元法

3.不定方程的分析求解

以系数大者为试值角度

4.不等方程的分析求解

九、找规律

⑴周期性问题

年月日、星期几问题

余数的应用

⑵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1+(n-1)d

求项数:

n=

求和:

S=

等比数列

求和:

S=

裴波那契数列

⑶策略问题

抢报30

放硬币

⑷最值问题

最短线路

a.一个字符阵组的分线读法

b.在格子路线上的最短走法数

最优化问题

a.统筹方法

b.烙饼问题

十、算式谜

1.填充型

2.替代型

3.填运算符号

4.横式变竖式

5.结合数论知识点

十一、数阵问题

1.相等和值问题

2.数列分组

⑴知行列数,求某数

⑵知某数,求行列数

3.幻方

⑴奇阶幻方问题:

杨辉法

罗伯法

⑵偶阶幻方问题:

双偶阶:对称交换法

单偶阶:同心方阵法十二、二进制

1.二进制计数法

二进制位值原则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互相转化

二进制的运算

2.其它进制(十六进制)

十三、一笔画

1.一笔画定理:

⑴一笔画图形中只能有0个或两个奇点;

⑵两个奇点进必须从一个奇点进,另一个奇点出;

2.哈密尔顿圈与哈密尔顿链

3.多笔画定理

笔画数=

十四、逻辑推理

1.等价条件的转换

2.列表法

3.对阵图

竞赛问题,涉及体育比赛常识

十五、火柴棒问题

1.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个数

2.移动火柴棒改变算式,使之成立

十六、智力问题

1.突破思维定势

2.某些特殊情境问题

十七、解题方法

(结合杂题的处理)

1.代换法

2.消元法

3.倒推法

4.假设法

5.反证法

6.极值法

7.设数法

8.整体法

9.画图法

10.列表法

11.排除法

12.染色法

13.构造法

14.配对法

15.列方程

⑴方程

⑵不定方程

小升初奥数必考的知识点 第10篇

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近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统计清华附中近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80%左右,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仁华学校六年级等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如何复习这四方面的内容呢?

对于图形问题,我们要说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重点加强的是面积的计算。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在做题的总结和加强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数论和行程问题的复习方法。数论在数论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犯如下几个错误:

1、读题障碍。数论的题目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多意思,学生如果读不出题中的意思,题目通常会解错。

2、知识僵化。由于数论问题非常抽象,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例如,说起奇偶性都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开始背:“奇数+奇数=偶数……”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想不到用。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数论定理的灵活运用很欠缺。提起定理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对各个概念和性质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更不用说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了。知识体系: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小升初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清华附,人大附,北大附,西城实验等名校的试卷分析发现,虽然他们对以上的几个问题考察较多,但是难度通常不大,中等难度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通常在60%以上,因此我们的同学只要夯实基础,对于这样的一张小升初试卷的完成应该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耀华中学早期南开中学创

智力开发实验新人才早期天津外大附校(小外)初中

班 培养实验班

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学制 五年一贯制 六年一贯制 初中三年

报名时间

招生范围

报名方式

报名资料

录取人数 2012年5月2012年5月17-20日,5月2017-20日,5月2012年5月17-20日, 5月20日截止 日截止 20日截止 面向市内六面向市内六区区招收有天招收有天津市面向全市各区县招收有天津市正式户口 津市正式户正式户口 口 以“特快专以“特快专递”的邮寄方递”的邮寄以“特快专递”的邮寄方式 式 方式 报名表、500报名表、400字字自荐信、照自荐信、照片、片、户口簿复报名表、500字手写自荐信、照片、户口户口簿复印件、印件、各证书簿复印件、各证书复印件 各证书复印件 复印件、班主任签字 320名,其中:英语270名、日语20名、德100名 140名 语10名、法语10名、西班牙语10名

560名 1300名 招收初选人400名 数

以下各类荣誉和获奖均为五、六年级: 各类三好生荣誉类:市三好;两年区三好;一年区三证书、各类特好加一年校三好 长证书、理科外语类: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NECPS)获奖证书以各类三好生证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市级一等奖;剑及市教委、市初选条件 书、理科获奖证桥少儿英语三级10盾以上;天津市初等英青少年科技书、特长证书等 语水平考试四级C以上 创新领导小科技特长类:天津市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组等有关部一、二、三等奖;陈省身国际青少年数学门主办的竞邀请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华罗庚金杯赛等 少年数学邀请赛一、二、三等奖

初选名单公5月24日 5月24日 5月23日 布

初选实际初试入围1708名,实际参考人数1686人,618人 778人 入围人数 入围面试350人

初选入围名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单 考试时间 5月26日 5月26日 5月26日

数学、语文 数学、语文 考试科目 数学、语文、英语 英语、理综 英语

复试时间 无 无 5月27 日

复试内容 无 无 面试、体侧

考试现场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录取名单公点击查看 布 通知书领取5月30日 时间

实际录取人103人 数

小学奥数必考知识点及备 略 第11篇

众所周知,小升初要实现“笑胜出”,孩子在重点中学的数学测验中脱颖而出是十分必要的。从

三 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数论在数论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犯如下几个错误:

1、读题障碍。数论的题目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多意思,学生如果读不出题中的意思,题目通常会解错。

2、知识僵化。由于数论问题非常抽象,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例如,说起奇偶性都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开始背:“奇数+奇数=偶数„„”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想不到用。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数论定理的灵活运用很欠缺。提起定理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对各个概念和性质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更不用说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了。知识体系: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小升初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小学奥数知识讲解3 第12篇

一、知识要点

自然数末位的数字称为自然数的尾数;除法中,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积的差叫做余数,尾数和余数在运算时是有规律可寻的,利用这种规律能解决一些看起来无从下手的问题。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写出除213后余3的全部两位数。

【思路导航】因为213=210+3.把210分解质因数:210=2×3×5×7,所以,符号题目要求的两位数有2×5=10,2×7=14,3×5=15,3×7=21.5×7=35,2×3×5=30,2×3×7=42.一共有7个两位数。

练习1:

1.写出除109后余4的全部两位数。

2.178除以一个两位数后余数是3.适合条件的两位数有哪些?

3.写出除1290后余3的全部三位数。

【例题2】(1)125×125×125×……×125[100个25]积的尾数是几?

(2)(21×26)×(21×26)×……×(21×26)[100个(21×26)]积的尾数是几?

【思路导航】(1)因为个位5乘5,积的个位仍然是5,所以不管多少个125相乘,个位还是5;

(2)每个括号里21乘26积的个位是6,我们只要分析100个6相乘,积的尾数是几就行了。因为个位6乘6,积的个位仍然是6,所以不管多少个(21×26)连乘,积的个位还是6。

练习2:

1.21×21×21×……×21[50个21]积的尾数是几?

2.1.5×1.5×1.5×……×1.5[200个1.5]积的尾数是几?

3.(12×63)×(12×63)×(12×63)×……×(12×63)[1000个(12×63)]积的尾数是几?

【例题3】(1)4×4×4×…×4[50个4]积的个位数是几?

(2)9×9×9×…×9[51个9]积的个位数是几?

【思路导航】(1)我们先列举前几个4的积,看看个位数在怎样变化,1个4个位就是4;4×4的个位是6;4×4×4的个位是4;4×4×4×4的个位是6……由此可见,积的尾数以“4,6”两个数字在不断重复出现。50÷2=25没有余数,说明50个4相乘,积的个位是6,

备考资料

(2)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51个9相乘时,积的个位是以“9,1”两个数字不断重复,51÷2=25……1.余数是1.说明51个9本乘积的个位是9。

练习3:

1.24×24×24×…×24[个24],积的尾数是多少?

2.1×2×3×…×98×99,积的尾数是多少?

3.94×94×94×…×94[102个94]-49×49×…×49[101个49],差的个位是多少?

【例题4】把1/7化成小数,那么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思路导航】因为1/7≈0.142857142857……,化成的小数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142857”共有6个数字。由于100÷6=16……4,所以,小数点后面的第100位是第17个循环节的第4个数字,是8。

练习4:

1.把1/11化成小数,求小数点后面第2001位上的数字。

2.5/7写成循环小数后,小数点后第50个数字是几?

3.有一串数:5、8、13、21、34、55、89……,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恰好是前两个数的和。在这串数中,第1000个数被3除后所得的余数是多少?

【例题5】555…55[2001个5]÷13.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几?

【思路导航】如果用除法硬除显然太麻烦,我们可以先用竖式来除一除,看一看余数在按怎样的规律变化。

从竖式中可以看出,余数是按3、9、4、6、0、5这六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2001÷6=333……3.所以,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4。

练习5:

1.444…4÷6[100个4],当商是整数时,余数是几?

2.当商是整数时,余数各是几?

(1)666…6÷4[100个6]

(2)444…4÷74[200个4]

(3)888…8÷7[200个8]

小学奥数知识讲解4 第13篇

一、知识要点

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6(人)。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那么,96人就相当于原来(6-4)个班人人数,所以,原来每班96÷2=48(人)。

练习1: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时,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3.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时,发现剩下的树苗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数。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例题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8(个)。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56-50=6(个)。因此,原计划加工的天数是288÷6=48(天),实际加工了50×48+120=1520(个)零件。

练习2:

1.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3.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例题3】甲、乙二人加工零件。甲比乙每天多加工6个零件,乙中途停了15天没有加工。40天后,乙所加工的零件个数正好是甲的一半。这时两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甲工作了40天,而乙停止了15天没有加工,乙只加工了25天,所以他加工的零件正好是甲的一半,也就是甲20天加工的零件和乙25天加工的零件同样多,

由于甲每天比乙多加工6个,20天一共多加工6×20=120(个)。这120个零件相当于乙25-20=5(天)加工的个数,乙每天加工120÷(25-20)=24(个)。乙一共加工了24×25=600(个),甲一共加工了600×2=1200(个)

练习3:

1.甲、乙二人加工一批帽子,甲每天比乙多加工10个。途中乙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工的帽子正好是乙加工的2倍,这时两人各加工帽子多少个?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20千米。途中乙因修车用了2小时,6小时后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而乙车才行了甲车所行路程的一半。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承包一项工程,共得工资1120元。已知甲工作了10天,乙工作了12天,且甲5天的工资和乙4天的工资同样多。求甲、乙每天各分得工资多少元?

【例题4】服装厂要加工一批上衣,原计划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照这样做了15天,就超过原计划件数350件。原计划加工上衣多少件?

【思路导航】由于每天比计划多加工60件,15天就比原计划的15天多加工60×15=900(件),这时已超过计划件数350件,900件中去掉这350件,剩下的件数就是原计划(20-15)天中的工作量。所以,原计划每天加工上衣(900-350)÷(20-15)=110(件),原计划加工110×20=2200(件)。

练习4:

1.用汽车运一堆煤,原计划8小时运完。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小时就比原计划多运了3吨。原计划8小时运多少吨煤?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10小时到达。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15千米,行了8小时后,发现已超过乙2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明看一本书,原计划8天看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看了4页。这样,用10天才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例题5】王师傅原计划每天做6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20个,结果提前5在完成任务。王师傅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按实际做法再做5天,就会超产(60+20)×5=400(个)。为什么会超产400个呢?是因为每天多生产了20个,400里面有几个20,就是原计划生产几天。400÷20=20(天),因此,王师傅一共做了60×20=1200(个)零件。

练习5:

1.食堂准备了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0.8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节约了0.1吨,这样比原计划多烧了2天。这批煤一共有多少吨?

2.造纸厂生产一批纸,计划每天生产13.5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5吨,结果提前2.5天完成了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奥数知识点范文

奥数知识点范文(精选13篇)奥数知识点 第1篇盈亏问题一、知识要点盈亏问题又叫盈不足问题,是指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