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望上苍范文
他们眼望上苍范文(精选5篇)
他们眼望上苍 第1篇
关键词:象征,女性意识,梨树
《他们眼望上苍》是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 小说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女主人公珍妮对女性意识追求的一生。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广为艺术家所青睐, 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能充分彰显艺术家深邃的思想。“象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演变至今意义逐渐为用某一形式代表抽象事物。在象征艺术的运用下, 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得以形象化、具体化, 深藏在事物表象内部的思想、境界为人所感知, 激发人们对作品的共鸣, 彰显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界, 象征用于指代某一事件或者事物, 指代词语在拥有本义的同时兼有指代事物或者事件的意义。可以说, 象征是有形对无形、形象对思想一种特殊的表现。在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中赫斯顿可谓做到了极致, 他对象征手法的灵活运用给文章以生命力, 赋予文章独特的魅力, 与此同时也获得了众人的争相效仿, 著名作家艾丽丝·沃克便是众多效仿者中的一位。赫斯顿在其文学作品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法, 这些象征贯穿主人公的一生, 为主人公命运的转折打下了伏笔。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主人公珍妮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新黑人女性的典型代表, 小说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新黑人女性的成长与女性意识的觉醒。赫斯顿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实现了自然景物与抽象事物的紧密联系。小说中的“大路”象征着珍妮走上人生幸福之路, 乔梦想成真之路;“大沼泽地”象征着自由稳定的社会环境;“地平线”象征着珍妮自我认识的深入, 对梦想执著的信念。在运用自然景物进行象征的同时, 赫斯顿也格外注意名字的象征意义。比如, 珍妮的第一任丈夫名叫罗根·基利克斯, 基利克与英文中的杀死颇为相似, 这意味着珍妮对爱情所有的幻想将在这场婚姻中扼杀;珍妮的第二任丈夫名叫乔·斯塔克斯, 斯塔克斯与英文的严格较为相似, 这意味着这场婚姻于珍妮而言无疑是一种枷锁, 没有丝毫幸福可言;珍妮的第三任丈夫名叫韦吉伯·伍兹, 伍兹与英文中的树木同义, 这象征着珍妮的第三次婚姻是美满而幸福的, 两人将像树木般相濡以沫陪伴永远。诸如此类的象征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不胜枚举, 但纵观整部小说, 在所有象征因素中, 梨树、骡子和头发占有重要地位, 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贯穿主人公珍妮一生的发展中, 见证了珍妮自我意识觉醒的进程。本文主要以文中的梨树为例探讨《他们眼望上苍》中的象征。
他们眼望上苍 第2篇
内容摘要:佐拉·尼尔·赫斯顿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黑人民间传说收集研究家、人类学家。1937年,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出版,却一直遭受冷落,直至20世纪70年代被另一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发掘出来,她的作品才得以重放光彩。现如今其作品被视为美国黑人文学、妇女文学和20世纪文学的经典。《他们眼望上苍》描写了主人公反抗父权,寻找真爱,争取独立人格的一生,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化了小说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本篇论文将给出作品中文学象征意义的整合分析,从而发现其主人公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该分析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鉴赏此主题以及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关健词:《他们眼望上苍》 整合分析 文学象征 女性主义意识
一.介绍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然而,她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黑人女作家,生前毁誉不一。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被爱丽丝 沃克和罗伯特、海明威等人关注,重放光彩。现在读书界和评论界不仅把她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视为黑人文学的经典,并认为它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和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沃克将赫斯顿视为自己的文学之母,并亲手为这位南方的天才竖了一块墓碑,并且说道:“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为重要的了。”
象征在古希腊指“拼凑”、“类比”,被希腊人用来指“一块书板的两半块,他们各取半块,作为好客的信物。”在文学中,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用具体的物象代表、暗示抽象的情感和观念,间接地寄托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从而诱发读者去探求超越形象本身的意蕴。美国学者西蒙斯将象征定义为“形象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象征主义结构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因其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一直备受各个历史时期作家的喜爱,在文学上影响深远。《他们眼望上苍》虽年岁已久,但它的影响和作用仍不可忽视,并越来越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和热情。赫斯顿在小说中娴熟的象征运用更使这坛陈年老酒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象征技巧作为一种模式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作为潜流伴随情节之流向前发展,并将主人公的成长命运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小说变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本篇论文将会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整合分析研究《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文学象征,旨在分析这些象征的意义,从而发现小说主人公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该分析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鉴赏此主题以及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对《他们眼望上苍》的评论,大多主要集中在种族歧视、黑人民间文化、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及黑人方言的运用上,对女主人公的成长主题也有所涉及,但却很少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整合分析研究《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文学象征。《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从始至终流淌着诗意的小说,小说中大量运用隐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充分展示黑人妇女的生活状态以及以珍妮为代表的黑人女子内心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本篇研究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鉴赏此主题以及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三.宏观角度分析象征
宏观角度的分析象征即为整体整体象征或环形结构的象征,是将象征作为整部作品的构思基础。这一象征立足于艺术形象整体的象征性,小说的全部描写内容通过自身的结构处理,被赋予了一种内在联系的意象体系。由于这种意象体系在整体上具有深刻的暗示性和明显的联想性,因而使整个作品相应地形成一个圆满自足的象征实体,揭示整个作品所包含的“言外之意”的美学价值。情节发展、人物塑造都推动小说象征寓意的生成。小说的象征性不是靠单个意象或个别细节来传递,而是小说整体散发出寓意。当小说完成自身叙述时,象征便像升腾的迷雾升向人们想象的空间。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在故事情节安排上充分利用了整体象征策略,通过主人公的生活和婚姻经历来反映其个人成长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进程。
小说刚开始时,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叙事策略。女主人公珍妮向好友讲述自己从童年起的经历。小说结束,故事又回到主人公叙述的时刻。整个故事框架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在情节安排上,赫斯顿也同样采用了环形结构,使人物命运得到回归。从珍妮的少女时期,到三次婚姻,最后又一个人独自生活,这象征着珍妮经历了从自由到受父权制束缚再到冲破束缚回归自由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珍妮个人成长和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
珍妮由外祖母抚养长大,外祖母和母亲在年轻时都遭到白人的强暴。为了不使珍妮遭受同样的悲惨命运,外祖母用毕生积蓄购置了一处住所,为她提供了一个安全成长的庇护所。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的时期是珍妮人生经历的第一步即身心自由的阶段,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赫斯顿此处的安排为珍妮以后冲破束缚、追求精神自由平等埋下了伏笔。外祖母深知作为黑女人的不幸,正如她所说:“黑女人是世界上的骡子。”对于早期的黑人妇女来说,婚姻是一个摆脱贫困侮辱,提高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所以她一手安排将仅16岁的珍妮嫁给了拥有一定田产的中年黑人洛根。珍妮的第一次婚姻注定失败,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将她束缚于家中,成为丈夫的附属品。正当她对这种没有爱情的生活厌倦时,黑人青年乔闯入她的生活。
出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珍妮和他私奔了。最初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然而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她发现丈夫只是将她作为玩赏的宠物,,要她对他俯首听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珍妮再次走入父权制对妇女的束缚中。女权批评认为,在父权制社会里,男人主宰一切,是社会主体。妇女没有发言权,是沉默的客体。当乔因为一顿没做好的饭而扇了珍妮一阵嘴巴后,珍妮开始明白过来。一个人丧失声音,失去发言权,即丧失自我。要寻求自我和实现自我就要找到自己的声音。于是珍妮不再沉默,甚至在公开场合反驳乔,对于传统男性社会观念开始反抗。赫斯顿此时在情节上安排了乔的病故,这也为珍妮寻求自由之路打开了通道。和第三任丈夫甜点心的结合使珍妮觉得自己找到了理想的爱情。甜点心无钱无位,却无忧无虑充满幻想。他能够平等地与珍妮相处,而不是将她作为一个弱势个体而特别对待。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不是真正的平等。甜点心出于嫉妒打了珍妮,但他打的并不重,,只是为了表明他“是一家之主”“再读证明她属于他。”这表明无论甜点心曾是一个多么理解珍妮的丈夫,但只要珍妮生活在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中,她便无法通过婚姻来获得充分的发展。此时,赫斯顿又安排了珍妮为了自卫开枪打死了狂犬病发作的甜点心。甜点心的死使珍妮最终摆脱以男性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珍妮对婚姻家庭的理解和感受是通过她与三个不同男性的结合得以体现,并最终在男权社会获得了身心的彻底解放,找到真正的自我。
四.微观角度分析象征
局部象征或称为点式象征,通常以外部的物体作为意象。埃兹拉·庞德认为,适当的完美象征是自然的物体,因为它的象征功能不是强加的,文章的诗歌特质会同样被不理解象征的人了解。局部象征在小说叙述中起着点缀作用,零星地镶嵌在整体性篇章中,发挥着凸现与点醒题旨的效果。局部象征服务于小说整体,通过物象、细节、景象或色彩等载体来放射出含蓄的象征意义。《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就多次运用了自然物象作为象征载体,来暗示文中人物的命运及心理状况。
1.自然物体作为象征
赫斯顿在这部小说里用浓重的笔墨着力渲染了珍妮在梨树下的感受,这为她一生的追求和奋斗埋下了伏笔。梨花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它象征着珍妮对爱情与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少女时期的珍妮就像灿烂盛开的梨花,对爱情和婚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她渴望自己也成为一颗盛开着花朵的树,能有带着花粉的蜜蜂进入她的花的圣堂。当外祖母将珍妮嫁给洛根时,珍妮觉得她那充满春天气息的梨树仿佛遭到冬日严霜的摧残。当珍妮为自己缺乏爱情的婚姻而苦闷时,乔的到来改变了她的生活。“她仿佛看到自己生命中的梨花即将再次开放。”然而经过多年的婚姻生活之后,珍妮发现乔并没有给他带来理想中的生活时,“她开始觉得和乔在一起她的花瓣不再张开,她不再有怒放的花朵把花粉撒满自己的男人。”甜点心的到来才使她觉得自己的梨花又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地平线”同样具有象征意义。当乔死后,珍妮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反思。她恨外祖母,因为“阿妈把上帝所造物中最大的东西地平线拿来,捏成小到能紧紧捆住外孙女的脖子使她窒息的程度。地平线是最大的东西,因为不管一个人能走多远,地平线仍然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地平线”暗指一个人对自我的发现,对理想的追求。这也表明珍妮对人生和爱有了新的认识,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当初乔吸引珍妮也是因为“他渴望遥远的地平线,渴望改变和机遇。”后来的生活证明那条地平线不属于她,她要追寻自己的地平线。
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骡子反映了小说的主题,那就是:黑人妇女就是骡子。小说中珍妮祖母是因受到白人奴隶主的侵犯才生下了珍妮的母亲,说明珍妮的血统一半是白人,一半是黑人,也就是穆拉脱人,隐含了珍妮的出身就与骡子极为相似。珍妮的祖母曾经把黑人妇女比作骡子“白人扔下担子叫黑人男人去挑,他了起来,因为不挑不行,可他不挑走,把担子交给了家里的女人,就我所知,黑女人在世界上是头骡子”。在小说中赫斯顿一再强调骡子的意象,珍妮的前两任丈夫对待珍妮就像对待那头换了两个主人的骡子。洛根对待他的骡子只是满足那头骡子吃饱喝足的需要,然后让那头骡子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干活。而乔则是从伯纳太太手里买下那头骡子后,用最好的东西喂养它,然后赶到牧场上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让别人看,却从来不使用它,因为乔只是把那头骡子当做炫耀自己和提高自己声望的资本,这与珍妮的骡子命运极为相似。当珍妮与“甜点心”结合后,珍妮从未感觉到自己是头骡子,因为“甜点心”看待珍妮是从一个女人的眼光出发而不是骡子,并且在珍妮看来能与“甜点心”肩并肩一起工作才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平等,而自己不仅仅是头只会干活的骡子。其实,从某些程度上来说,黑人妇女潜意识里也把自己当成了一头骡子,例如“托尼从来不把我喂饱”,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黑人妇女在白人和黑人男人的双重压迫下就像是一头真的骡子在饥饿与折磨下生存着。
2.姓氏作为象征
珍妮的三任丈夫的姓氏在小说中也分别有自己的象征意义。洛根是珍妮的第一任丈夫,而洛根的姓氏是“Killicks”,在英语中与“kill”发音相似,同时也说明他正是扼杀珍妮对美好婚姻期盼的凶手。在珍妮16岁时,迫于祖母南妮的压力,珍妮嫁给了洛根,希望“婚后她可以爱上洛根”并且“不再孤独”。珍妮希望她可以爱上她的丈夫并且在婚姻中被爱,但是洛根对她的却杀死了珍妮对婚姻的向往,因为洛根对待珍妮像对待一个仆人而不是妻子。他总是强迫珍妮在地里帮助他干活,并责怪珍妮懒惰不是一个得力的帮手,而当珍妮要离开他时,他又威胁珍妮说要杀了她,因而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一年就“死”掉了。
乔是珍妮的第二任丈夫,乔的姓氏是“Starks”,与英语中“stark”相似,意为:刻板、冷酷。由于对第一次婚姻的失望,珍妮跟随乔去追寻新的生活,但是现实又再一次让她失望,乔是一个冷酷、专横的人,他在婚姻中掌握着话语权;他依靠专权来展示自我;当他控制和支配周围的人时,他就会感觉到成就感,并以此来实现自我。乔与珍妮的婚姻不是建立在乔爱珍妮的基础上,而是把珍妮看成一个客体和所有物,以此来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望,乔认为珍妮只是他的一件私人物品和随意摆弄的“玩偶”,一件用来炫耀的摆设而不是一个女人。“她得好好打扮起来,整个晚上都站在店铺里,他不能让任何人的妻子能比过她,她必须把自己看作是系着铃的带队的队牛,别的女人则是跟着的牛群……”他强调自己对珍妮的所有权,他把珍妮“囚禁”在自己的世界里,珍妮变成乔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正是通过扼制珍妮来确立他的声望与权威。而这样的生活是珍妮极不想要的。
“甜点心”是珍妮的第三任丈夫,他的名字是Tea Cake Woods。“甜点心”是一个女性的绰号,暗示着他代表着另外一种“甜蜜的”,温柔的男性。虽然他贫穷且没有地位,但与珍妮的前两任丈夫相比,他如同一缕轻风吹进了珍妮的心里。正如他的名字一样,Tea Cake如同沃土般滋养着珍妮这棵梨树,并使她成为枝叶繁茂的大树,使珍妮的梨树在春天重新绽放。“甜点心”是珍妮第一个发自内心爱和尊重的男人。“甜点心”不仅欣赏珍妮的美丽、智慧与独立,并且对珍妮百般呵护和信任。他教珍妮下棋,并且带她去钓鱼和打猎,除此之外还鼓励珍妮多去门廊哪里和其他人交流,表现自己。在这段婚姻里,珍妮不再是一个客体而是一个积极体验生活的人。
五.结语
本篇论文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整合分析研究了《他们眼望上苍》中的文学象征。该小说开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显赫并且展现了女性对于独立的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通过本篇分析可以得出文学象征在表达主题以及深化人物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赫斯顿运用象征不仅拓宽了小说的张力,而且还丰富了读者们的想象空间。同时,语言的丰富运用以及女性主义的主题使得该篇小说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中的经典。探索《他们仰望上苍》中的文学象征对于帮助我们了解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锡麟.《他们眼望上苍》的叙述策略[J].外国文学,2001,(2).
[2]程锡麟.《赫斯顿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Hurston.Zora Neale,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New York:Harper Row, Publisher,Inc,1990.
[4]LinaKalina Saraiva de Love is Lak de Sea. Figurative Language in Zora Neale Hurstons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EB/OL].http://etd-subm it etsu.edu/etd/the seas/ available/etd-031110
2-144528/unrestricted/mark041902.pdf
[5].施军.象征解读:小说审美分析的一个视角[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6]王家湘.Zora Neale Hurston.他们眼望上苍.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他们眼望上苍 第3篇
一相关女性主义理论
在传统观念里, 女性被视作“次要的性别”, 这在无形中贬低了女性的地位。女性主义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改变贬低女性的看法, 使所有女性意识到她们不是“次要的性别”, 而是可以像男性一样拥有同等权利的、有价值的群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女性主义者们采取了不同的视角。玛丽沃斯通克拉伏特在《女权的辩护》中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 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 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她认为妇女必须争取自己的权利, 而不能让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对妇女下定义。被誉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先锋人物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自己的房间》里称男性一直将女性当成是较自己更低等的群体。男性控制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 同时也为女性下定义。伍尔芙赞同十九世纪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的观点, 认为伟大的人应同时具备男女的特性。伍尔芙更进一步指出, 女性应拒绝社会传统习俗而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她们不仅应挑战强势错误的世俗观念, 而且还应增强女性的话语权来重新勾勒与世界及男人的关系。与伍尔芙一样,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第二性》中认为男人定义了社会中的所有人, 其中女性被视作“第二性别”, 她们的存在由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决定。在她看来, 女性必须打破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拒绝男性为主体, 女性为“他者”的社会结构;应自己定义女性, 成为拥有主权的“重要的性别”。
二珍妮的三次婚姻与女性身份追求的历程
珍妮是一个生长在白人后院里由阿妈养大的黑人女孩。珍妮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黑人, 在历经太多白人和男人的压迫后, 她已经习以为常并能坦然接受这一事实。一开始, 珍妮也接受了这一遗传的“智慧”由她姥姥所传授的关于黑人妇女在男人及白人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里的生存法则。
1. 珍妮的第一次婚姻寻求经济上的独立
当姥姥偷看到珍妮让流浪汉约翰尼泰勒在门柱旁吻了她之后, 姥姥认为珍妮已经成为一个女人, 应马上结婚。当时的珍妮对婚姻除了些许好奇以外一无所知, 但是姥姥执意要珍妮嫁给拥有六十一亩土地并且之前主动提出要娶珍妮的洛根基利克斯。珍妮是绝对不想嫁给他, 但她无法说服姥姥。因为姥姥的愿望就是在她死之前看到珍妮结婚, 而且在她看来, 珍妮嫁给洛根就一定会幸福。然而这场婚姻以姥姥的选择开始而以珍妮的选择告终。基于自己过去经历过的白人压迫黑人妇女的事实, 姥姥将自己理解的黑人妇女的典型身份妻子和一个有保障的未来房子和土地加诸于珍妮身上。因此她对珍妮说道:“我是在农奴制度下出生的, 因此我不可能实现自己女人应成为什么人、做什么事的梦想。这是农奴制对人的一种压制, 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你怀有愿望”。看起来姥姥意识到了女人可以“愿望”, 但她理解的愿望就是没有白人的压迫, 并能得到男人的保护。姥姥的话恰恰反映了当时的世俗观念, 当时的黑人没有权利建立自己的身份, 他们的身份是被白人强加在他们身上的, 即“被统治的”和“次等的”。姥姥把这些都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并且确信珍妮需要的就是男人的保护。她之所以如此强调洛根的资产,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黑人在经济上依赖于白人, 如果珍妮嫁给洛根, 她的生活就有了保障。而在珍妮眼中, 这些都不重要, 她对此的反应是:“我可以每天把十英亩地扔到篱笆外面, 都不回头望一眼它们落到了哪里。对基利克斯先生我也有同样的感觉”。珍妮并不觉得自己没了洛根和他的资产就活不下去, 她想摆脱白人们强加在黑人身上的身份。她没有什么资产, 但她不想因为这个而受男人的束缚。
珍妮完全不能接受黑人注定要被白人社会所控制的观点, 她清楚自己有权利选择更好的男人和新的生活。当她向洛根直言她的想法时, 她实际上已经迈出了反抗社会结构的第一步。珍妮有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 或在未来的生活中一无所获, 但她坚信她应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任人摆布。终于, 她“奋力争取自己的未来, 阻止由占社会统治地位的男人去定义女人”她放弃了能给予她物质保障的洛根和他的资产, 与能带给她新生活的乔斯塔克斯私奔了。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舒适生活, 而去追求在很多人看来虚无缥缈的权利和自由。
2. 珍妮的第二次婚姻摆脱父权社会的枷锁
珍妮离开了洛根, 跟随乔斯塔克斯逃离了由白人支配的地方, 渴望拥有超越白人的“发言权”的乔也给珍妮提供了改变、机遇和更广阔的视野。因此, 珍妮大胆地选择了嫁给乔, 开始了她第二场婚姻。乔让珍妮当上了“店主”, 使她生平第一次尝到了“管点什么事”的感觉, 使珍妮感受到了种族以及文化自主的甜头, 而这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然而, 乔的意图不仅仅是让珍妮当这个“店主”, 还要把她贴上市长夫人的标签“捆绑”在这个店铺里。久而久之, 珍妮意识到乔的想法在本质上与当时的世俗观点不无区别, 他也只是把女人当成是“次要的性别”, 总是想“对女人给出自己的定义”, 把她们当成“下等人”甚至是与动物同日而语:“得有人去替女人、孩子、鸡和牛动脑筋”。当人们邀请珍妮讲话时, 乔说道:“我的妻子不会演讲, 我也不是因为这个娶她的。她是一个女人, 她的位置在家里。”在乔看来, 女人就是不同于男人, 她们的存在就是应由男人定义并掌控的, 而男人始终居于控制地位并具有发言权。因此, 他想控制着珍妮, 让珍妮按照他的意愿活着, 而不是珍妮自己内心的愿望。她不能跟其他人交谈, 甚至都不能留一头漂亮的长发, 因为乔认为“那不合理”。渐渐地, 珍妮有了“一大堆乔从来都不知道的想法和情感”, 她发现乔远不及自己的期望, 她从乔那里得到的仅仅就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物质的东西, 她正在放弃她其实根本不想珍惜的东西。
珍妮的这些想法与情感其实就是来自于她内心深处的一个信念:“如果一个女人想成为拥有权力的重要人物, 把男人当成是第二性, 就必须摆脱父权社会的枷锁, 自己定义什么是女人”。珍妮生活的社会里女人没有自由, 而自由正是珍妮最想拥有的东西。她不断加深对自己与世界关系以及自己生活方式的理解。面对着乔的蔑视与压制, 珍妮没有屈服。她打破了乔的“戒律”, 与人们交谈、争辩, 甚至是在众人面前与乔粗言相对, 这些行为让乔“意识到他的虚荣心在汪汪出血。珍妮打破了他认为自己具有的一切男人都珍视的男性吸引力的幻觉, 这实在太可怕了珍妮做得更糟, 她在众男人面前打掉了他空空的盔甲, 他们笑了, 而且还将继续笑下去。”看起来, 珍妮的第二次婚姻是以乔的死去而结束, 事实上, 他们的婚姻早在之前就已走到尽头:一方面, 他们在乔的病床前还在争论;另一方面, 珍妮并不为乔的死去而伤心难过。读者能从乔死去后珍妮的举动感觉到她对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她扯下头上的包头巾, 让浓密的头发垂了下来。”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珍妮想做回她自己的强烈愿望。而她对姥姥的憎恨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姥姥把上帝所造物中最大的东西拿来, 捏成小到能紧紧捆住外孙女的脖子使她窒息的程度, 她痛恨那位在爱的名义下扭曲了她的老妇人。”
至此, 珍妮已经开始反抗当时的社会结构和世俗观念。正如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自己的房间”里提到的一样:“女人必须拒绝不公平的社会结构, 建立自己的身份。女人应该挑战有关性别定位的强势的错误的世俗观念”。珍妮抨击了姥姥历来的想法及做法, 清楚自己应主宰自己的命运。当珍妮遇见愿意给她足够的空间和权利的甜点心时, 她放弃了所有的财富和市长夫人的地位。
3. 珍妮的第三次婚姻获取女性真爱和自由
在这场婚姻里, 珍妮的丈夫是一个没钱没地位的年轻小伙子, 然而正是这位没有经济基础的甜点心让珍妮对生活有了新的展望, 使她成功地确立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身份, 享受了真爱和自由。
首先, 她感受到了当乔的妻子和当甜点心的妻子之间的区别。尽管作为乔的妻子时, 珍妮拥有其他任何女人都羡慕的财富和地位, 但她没有自由;而作为甜点心的妻子时, 珍妮可以尝试做很多事情, 可以钓鱼、学习打枪、打猎、观看舞蹈表演等。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便是她可以参与其他男人的交谈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意识到这一改变时, 她觉得:“这儿的男人也展开大的争论, 就像从前那儿的人在商店门廊上常进行争论一样, 只不过在这儿, 她可以听可以笑, 如果她愿意, 甚至还可以说。”所有这些改变都是珍妮人生的飞跃, 也是珍妮梦寐以求的东西。作为一个女人, 她不再需要生活在男人的掌控之下, 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情, 并且期望更多美好的东西。因此, 当她发现甜点心一个人出去玩时, 她说:“如果你再离开我像这样去玩, 然后回来对我说我有多么好, 我就杀了你, 你听见了吗?”至此, 珍妮已经迈出了颇具意义的一步。世俗将女性当成是“沉默的物体, 而她打破了这一世俗, 在生活中有了发言权”。
其次, 珍妮遇到了对的人, 他们之间有着无法比拟的爱。甜点心愿意和珍妮分享一切。“从现在起你是我的妻子, 我的女人和我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而珍妮对于甜点心的爱也丝毫不少于甜点心对她的爱。当费奥比怀疑甜点心看上的是珍妮的钱财时, 珍妮却对甜点心的为人充满信心:“甜点心想给他赢一点钱, 并不比那帮人的善于说谎的舌头更有损于他人, 甜点心脚趾甲底下的好心比他们那些所谓基督徒心里的好心还要多些。最好别让他听见那些背后骂人的家伙谈论她的丈夫!求求你, 耶稣基督, 别让那些卑劣的黑鬼伤害她的心上人。”他们之间至深的爱是无法动摇的, 这在后来的灾难中更得以体现。因此, 这场婚姻才是真正建立在真爱之上的, 而不是先前两次婚姻中的财富与地位。
三佐拉尼尔赫斯顿对建立女性身份的理解
赫斯顿通过珍妮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传达了她想建立女性身份的思想。故事开始时, 珍妮和姥姥住在一起, 然后是相继两个丈夫洛根和乔, 最后以第三任丈夫的死结尾。赫斯顿以这样的顺序安排故事意在体现珍妮从没有自由到获得自由的转变。毫无疑问, 赫斯顿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珍妮生平的生动描写为读者展示了她理解的关于女性建立身份的三个方面: (1) 女人不应在经济上依赖男人。丈夫的财产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女人的生活保障, 这对于那些不愿建立自己身份的女性来讲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赫斯顿认为女人就应放弃属于男人的资产。如果一个女人不能在经济上独立, 她的人生一定是要受限制的。 (2) 女人应拒绝屈从。如果一个女人选择屈从于她的丈夫, 过着按照丈夫意愿的生活, 她就会面临很多“不能、不允许”而随即失去身份。因此她认为女人一定要在生活中有发言权。 (3) 女人要争取获得个人幸福的权利。在追求个人幸福时, 女人必须有权利选择基于真爱的幸福婚姻, 而不是建立在财富和地位的名存实亡的婚姻。
黑人女性的独立一直都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他们眼望上苍》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塑造了一个不肯向世俗低头, 即使在逆境中也执著追求自我的感人形象。珍妮成长过、忍受过、斗争过, 在此过程中她证明了自己, 她已重生。赫斯顿不只是单纯地描述了珍妮的成长过程, 她是想通过珍妮的经历提醒所有的黑人女性, 要勇于站起来, 寻找真正的自我。同时也说出了所有受压迫的黑人女性的心声。《他们眼望上苍》真正地带领黑人女性迈出了这关键性的一步, 它充分展示了黑人女性内心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从此之后, 黑人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社会独立个体。她们坚强、坚韧、不屈不挠, 经历了命运抗争、寻找自我、探本溯源, 并面向世界。
参考文献
[1]Beauvoir Simone de.The Second Sex[M].New York:Modern Library, 1949
[2]Mary Helen Washington.Zora Neale Hurston:AWoman in Shadow[J].Priceton NJ: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
[3]Lorraine Bethel:This Infinity of Conscious Pain:Zora Neale Hurston and The Black Female Literary Tradition[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4]Woolf Virginia.ARoom of One’s Own[M].London:The Hogarth Press, 1987
[5]Meese, Elizabeth.Orality and Textuality in Zora Neale Hurston’s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M].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6
[6]Meese, Elizabeth.Crossing the Double-Cross:The Practice of Feminist Criticism[M].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86
[7]Millett, Kate.Sexual Politics[M].New York:the Doubleday Press, 1970
[8]Wollstonecraft Mary.A Vindication on the Rights of Women[J].Harmonsworth, England:Penguin Books 1975
[9]Woolf Virginia.ARoom of One’s Own[M].London:The Hogarth Press, 1987
他们眼望上苍 第4篇
面对性别歧视, 大部分女性会放弃她们的权利, 甚至可悲地接受和内化父权制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使她们处于一种“她者”的地位。对于女性来说, 为了改变他们被物体化的地位, 她们必须打破施加在她们身上的各种规则, 抛弃对父权制价值观的内化, 最后重建她们的身份。这是女性改变她们被压迫、被歧视和被规训的处境的唯一出路。而珍妮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尽管珍妮反抗前两任丈夫的性别压迫的努力都失败了。但是, 她最终觉醒了, 她明白了应该在两性关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坚持怎样的价值观。
一、洛根·基里克斯对珍妮的规训
洛根 · 基里克斯是珍妮的第一任丈夫。尽管他在小说中占用的空间最少, 但是他在珍妮的自我定义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父权制社会鼓励反对女性的各种特征来鼓吹和宣扬男性的身份。洛根 · 基里克斯深深地被这种意识形态所影响。他的作用就是来限制珍妮的进步。珍妮是怀着能够爱上的洛根的希望嫁给洛根的。但是洛根没有在珍妮体内激发出任何的欲望。所以对于珍妮而言, 她的梦想没有在第一次婚姻中实现, 她所期待的花期也没有到来。
珍妮婚后第一年, 洛根 · 基里克斯将珍妮当作一件物品来欣赏。他给珍妮说好听的话, 经常盯着珍妮长长的黑发发呆, 并且抚摸它。这表明洛根很喜欢珍妮的女性特征。但同时, 洛根又让珍妮扮演着传统妻子的角色, 洗衣、做饭等等。而他则做着一个丈夫该做的事。当洛根对珍妮的新鲜感消失之后, 洛根将珍妮看作是一个生活的帮手, 经常让珍妮做一些家务, 比如他把柴火劈好后会让珍妮搬进厨房。他甚至希望珍妮能像他的第一任妻子一样“从来不会用砍柴的事让他烦恼”。但是他的这些尝试失败后, 他又打算为珍妮买一个骡子, 好让珍妮下地干活。
当洛根对珍妮的控制处在崩溃的边缘的时候, 他就用各种方式来伤害珍妮。他最害怕珍妮有一天离开他。但是每当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 洛根总是会选择逃避或者保持沉默。他骗珍妮说他根本不在乎珍妮的离开, 因为珍妮是否离开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说珍妮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 而且他想让珍妮做什么珍妮就应该做什么。洛根认为是他结束了珍妮住在白人后院的生活, 而且为她提供了富裕的生活。所以珍妮应该感激他。不管洛根用什么方式来伤害珍妮, 他都是父权制社会一个可悲的人物。因为他的指导原则是基于父权制社会的工作道德和性别观的。尽管洛根 · 基里克斯是喜欢珍妮的, 但是他不知道怎样去爱珍妮。他所有的爱的方式都深深印上了父权制性别观的烙印。他一直被主流价值观所限制, 而且潜移默化地将那些观点施加在珍妮身上。所以洛根父权制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受害者。
二、乔·斯塔克斯对珍妮的规训
乔 · 斯塔克斯是珍妮的第二任丈夫。他将珍妮从基里克斯那里拯救了出来, 但却对珍妮进行了相似却更严厉的控制。洛根 · 基里克斯对珍妮的控制的指导原则是工作道德, 但是乔对珍妮的压迫却有很多形式。他对珍妮灌输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并且将她的角色限制在“家里”。在珍妮的第二次婚姻中, 男性的控制、规训、压迫和歧视变得更加明显和严重。
(一) 乔 · 斯塔克斯对白人优越性的模仿
如果珍妮和基里克斯的婚姻构成了珍妮人生中的“厨房”时代的话, 那么与乔的婚姻则是珍妮人生中的“门廊”时代 (Walker 1974-1975: 21) 。珍妮和乔来到伊顿维尔定居后, 正如乔承诺的那样, 他成为了一个“大人物”而且让珍妮每天坐在前廊上享受着别人对她的敬仰。乔崇拜并且模仿着白人的成功案例, 而且乔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他身上具备黑人社区中的白人老板的特征, 所以是他制定了伊顿维尔的新秩序, 也是他成为了伊顿维尔的主宰。首先, 他买了很多土地并且邀请更多的人来伊顿维尔定居。然后, 他开了一个百货商店, 后来成为了小镇的中心。乔提出这个小镇应该有一个镇长。讽刺的是镇长最后竟然是他自己。当上镇长后, 乔带领大家在伊顿维尔的主路上装上了第一盏灯, 为小镇开挖了水渠。他那耀眼的白色的房子象征着他对白人优越性的成功模仿, 充分的显示出乔渴望成为白人的一员而且成为白人特权在黑人中的象征。他不断用口头禅“上帝啊”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并且强调他是这个小镇的最高领导。
(二) 乔 · 斯塔克斯对珍妮的规训
至于婚姻中的性别角色问题, 乔也是按照父权制意识形态和白人文化来定义珍妮的角色的。他希望珍妮在哪里, 珍妮就必须在哪里。在这段婚姻中珍妮的角色就是她丈夫社会地位的象征和装饰。乔是通过对珍妮严格的规训而获得对珍妮的完全控制和珍妮的顺从的。首先, 他限制珍妮的穿着打扮。他要求珍妮穿戴漂亮坐在前廊的椅子上。但是, 为了不让别人看到珍妮美丽的秀发, 他让珍妮把头发包起来。从这可以看出, 乔对珍妮的控制有可能是出于“性别嫉妒”。其次, 乔限制珍妮的话语自由。他不让珍妮自由地表达她的想法, 也不让珍妮和镇上的人交流。当乔被选为镇长后, 有人提议让珍妮发言。而乔却打断了别人的提议而且解释说珍妮不懂演讲。他娶珍妮的目的是为了照顾他的家庭的, 不是为了做演讲的。除了对珍妮穿着打扮和话语自由的限制外, 他还对珍妮实施家庭暴力。有一天, 珍妮做的饭菜不可口, 乔“直打得她耳朵嗡嗡响” (赫斯顿2006 :76) 。乔在珍妮心中的形象彻底跌落了。珍妮对这段婚姻也彻底失去了希望。
珍妮和乔 · 斯塔克斯私奔不是出于对“盛放的梨花”梦的追求, 而是出于对“地平线”的渴望。对于珍妮来说, 乔 ·斯塔克斯确实向珍妮灌输了一些全新的概念。斯塔克斯也正是用他对未来的远见获得了珍妮的芳心。对珍妮来说, 乔代表着一种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未来。尽管珍妮不知道她将和斯塔克斯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但是他知道乔为他提供了逃脱目前婚姻和体验新生活的机会。但是婚后, 珍妮发现生活并没有她期待的那样美丽。乔在新的小镇上获得了地位、尊重和权利。但是, 珍妮在第二次婚姻中依然觉得自己的内心是不满足的。因为第二次婚姻和第一次一样都是建立在压迫和不平等的基础上的。乔被父权制价值观主宰着, 而且珍妮和乔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期待和要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生活中会出现各种矛盾。
对乔的性无能的公开嘲笑是珍妮人生中第一次公开地、坚决地反抗男性的控制。这也开启了珍妮人生中独立和自我实现的阶段。乔去世后, 珍妮烧掉了她所有的发饰。这象征着珍妮彻底摆脱了乔的控制。她已经不再受到乔的监视、规训和控制, 并且获得了话语、社交和穿着打扮的自由。在与乔的这段漫长的婚姻中, 珍妮一直处在乔的父权制理念和白人优越性的控制之下。乔对珍妮的规训持续时间最久, 影响也最深刻。唯一庆幸的是, 在长期的被规训中, 珍妮没有放弃自己内心对梦想的追求, 没有放弃对和谐、平等爱情的渴望。
三、结语
在两次婚姻中, 珍妮对“梨花”和“地平线”的追求最终都失败了。因为她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了男人身上, 而这些男人却想尽办法扼杀她的梦想以获得珍妮的顺从。在两次以父权制为代表的婚姻中, 珍妮为了获得灵魂的自由和自己独立的身份, 内心进行了激烈痛苦的挣扎。她最终意识到她应该靠自己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而且她必须内心强大起来, 才能在这个男性主宰的世界上生活下去。最后, 珍妮从一个天真的女孩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独立的女人。珍妮从来没有放弃对自己梦想的追求, 因为对于她来说, 对爱情的追求是支撑她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唯一支柱。通过前两次婚姻, 珍妮最后意识到真爱是建立在独立、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女性应该不懈地去反抗父权制的各种规则。经历了两次的婚姻, 珍妮明白了要拥有和谐的爱情, 她首先要获得尊重、理解、独立和平等。珍妮的自我意识在这两次婚姻中觉醒了, 这样她也就更有勇气去追求心中的“梨花”和“地平线”。
参考文献
[1]左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 王家湘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他们眼望上苍 第5篇
一认识自己的身份的过程
从外祖母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珍妮所生年代黑人女性的地位可以形象地称为“骡子”, 处于农奴制的外祖母亲历了生活中对于黑人的一切不公平。然而珍妮的童年可以说是快乐的, 在看到她六岁的照片之前, 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黑人, 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 即使在她听完外祖母告知她的卑微的出身后, 她并没有介意自己的身份, 面对强加给自己的婚姻, 她仍然认为婚后她将爱洛根, 她认为夫妻就应是永远相爱的, 依然对爱情和婚姻充满着希望。尽管在当时的她看来, 洛根吉利克斯的形象亵渎了梨树。这也是珍妮与其他黑人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差异, 她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品中黑人女性生长在白人的压迫之下, 性格自卑懦弱。相反, 珍妮在困境中却依然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希望。
二三段不幸的婚姻中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她16岁时与约翰尼泰勒的初恋美妙得如同一只带着金色花粉的蜜蜂进入了一朵花的圣堂, 这个时候的她认为爱情和婚姻就像开满梨花的大树一样, 处处翻腾着喜悦。然而饱受磨难的外祖母断然劝阻了珍妮, 劝服珍妮嫁给有六十亩土地的洛根吉利克斯, 对于珍妮来说, 这也意味着她童年的结束。之后, 珍妮经历了三段婚姻, 珍妮并没有在第一份婚姻中找到爱情和自我价值, 当她意识到洛根只是把她当作牲口一样时, 她选择了和乔迪私奔。这是珍妮寻求自我之路所走的第一步。这次与乔的婚姻给珍妮带来了有身份、有地位、很体面的生活。但是在这段婚姻里, 珍妮却失去了自己说话的权利, 乔迪甚至不希望别的男人欣赏到珍妮美丽的头发, 而让珍妮戴上头巾。珍妮再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找到自我价值, 她对于乔来说, 就如同一件漂亮的饰品。通过这一段婚姻, 珍妮更加意识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她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怀着这样的期待, 珍妮走进了第三段婚姻, 珍妮和甜点心的婚姻生活看似完美地实现了珍妮对于两性平等的愿望, 然而这段婚姻却也以珍妮为了自卫而开枪杀死了甜点心而结束, 在她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 珍妮选择了反抗。随后珍妮坦然地接受了法庭的审判, 并且被判无罪重新获得自由。经过第三段婚姻, 珍妮尽管时常怀念甜点心, 但是并没有一蹶不振, 而是选择向好朋友诉说, 同时她也希望费奥比能将她的经历传达给周围的人, 她终于在历经磨难之后, 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经过三次的婚姻, 使珍妮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观, 即自由、平等和和谐。
三冷静面对质疑和诋毁
在《他们眼望上苍》中, 珍妮所遭受的不仅仅是来自于丈夫的不尊重, 还有来自于同胞的质疑和诋毁, 在审判庭上, 几英里内的黑人都来了, 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审判进行到严肃时刻, “黑人席上人们的舌头卷起了一股风暴, 像棕榈丛中的风声”这些根本不知道案情的黑人同胞们要为本案作证, 认为判珍妮绞刑都是轻的。在审判结束后, 珍妮被判了无罪并且获得了自由, 她又听到了男人们的议论, “男的白人和女的黑人是世界上最自由的, 他们想干什么都行。”回到以前居住的伊顿维尔家中, 珍妮面对的仍然是来自于邻居们的各种猜疑, 但是她并没有选择抗争, 她选择了向费奥比诉说, 并且劝导费奥比要亲身去发现如何生活, 她的经历打动了费奥比, 并且对费奥比有所触动, 使她对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再面对质疑和诋毁时, 正是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指导她冷静地面对一切, 寻求解决之道, 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具有睿智人生态度的新女性形象。
四结束语
《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了赫斯顿对各种人生价值观的取舍, 而珍妮的性格也反映了赫斯顿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篇小说是以珍妮的自述展开的, 文章的开始和结束都在珍妮家的后廊上, 她也是在后廊上给她儿时的好友费奥比讲述了她的经历, 并且对费奥比起到了启蒙其女性独立意识的作用, 并且她劝费奥比不要去批评她的邻居们。对于珍妮来说, 她所渴望建立的是一种自由、和谐、平等的关系。对于未来, 她依然是充满希望, 所以才能在灵魂深处生出对于多姿多彩生活的渴望。
摘要: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非裔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颇具争议性的作品, 本文将解析主人公珍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人生价值观,形成,影响
参考文献
[1]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 (王家湘译) [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0
[2]田蓉.《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的婚姻及其独立[J].西安社会科学, 2010 (2)
他们眼望上苍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