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福州茉莉花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21

福州茉莉花范文(精选3篇)

福州茉莉花 第1篇

关键词: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开发,策略

自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申报成功后, 在繁荣景象的背后也暗藏了危机。茉莉花种植产业可能会遇到多重困难, 为了保护和发展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 掌握茉莉花历史背景, 熟知茉莉花, 我们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进行分析, 通过提高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价值, 对其进行开发, 针对开发途中历经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福州市花的茉莉花, 应当为福州所用, 可以发展为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 为福州增添光彩, 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终从开发路径着手, 不断创新, 为福州延续源远流长的茉莉花文化, 破除危机。

1 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

茉莉花为福州市花, 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伴随着历代中华儿女共同成长, 几乎与古城福州同在。经过漫长的成长过程, 福州以奇特的山川灵气孕育出了清雅超脱的福州茉莉花茶造就了天下茉莉花茶的发源地。茉莉花成为福州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带动了福州的农业经济, 使茉莉花产量位于我国之首, 茉莉花更是福州的特产, 其质量也位于全国榜首。2014年4月29日,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地申遗成功。作为都会, 有特点才有魅力, 茉莉花便是彰显福州本性魅力的一个主要元素。2012年福州辖区茉莉花种植面积达0.1万hm2, 茶园面积0.91万hm2, 茉莉花茶产量1.1万t, 产值17.85亿元人民币, 带动农户增收8亿元。福州茉莉花经过长时间的栽培和管理, 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茉莉花茶制作、保存工艺以及与茉莉花茶相关的习俗、医药、茶艺方面的文化特征。

2 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条件分析

2.1 优势

2.1.1 茉莉花生长环境优越。

福州地处中国的湿润地区, 常年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冬暖夏凉,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阳光充足, 气候条件优越, 适宜植物的栽培种植。福州在光、热、水、土资源等方面与其他茉莉花种植区相比优势明显, 为茉莉花的生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福州是典范的河口盆地, 而盆地中间的冲积平原为沙壤土, 土壤肥沃, 水分充足, 加之日夜湿差大, 扦插茉莉比较容易存活, 且茉莉花的质量相当好。盆地周围山地的海拔大多在600~1000m范围内, 日照时间短, 散发出射光, 云雾围绕, 非常有利于种植茶树;恰似因为福州这种特定的气候条件培养出具有特色的单瓣茉莉花。长期以来, 通过利用地理优势和各种自然资源, 福州形为了沿河种植茉莉的格局。

2.1.2 茉莉花茶品质纯良。

茉莉花茶品质纯良的原因是由于种植的茉莉花品质高。花农精心培育出品质优良的茉莉花茶提供生产, 栽培茉莉花工序层层紧密, 茉莉花茶以绿茶中的烘青、红茶为主要原料, 经过加工且干燥的绿茶与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搀和酿制而成, 最终形成的再加工茶。主要是由花农种出的茉莉花色泽黑褐而富有光泽, 叶底匀嫩柔软, 条形条索紧结壮实, 泡出后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且富有光泽度, 茶清香扑鼻而来。茉莉花茶外形秀雅, 经久耐泡, 香气浓烈, 持久度较长, 泡饮鲜醇爽口。为保证品质纯良的茉莉花茶, 在种植地附近专门设立了试验区, 以供专业人士的研究。培育出有质量保证的茉莉花茶才能真正进入市场, 让人们享受正宗茉莉花茶的味道。

2.1.3 茉莉花历史悠久。

福州茉莉花最早出现在印度, 在西汉时被传入福州, 受到人们的喜爱, 到如今福州茉莉花已被广泛种植。在西汉时, 福州被称为“东冶巷”, 那时候一些国家会向我国纳入贡品, 而这条“东冶巷”就是纳入贡品的其中一条道路, 茉莉花极有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道路作为贡品传入福州的。福州茉莉花栽培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背景, “茉莉之乡”乃福州当之无愧的头衔。在八十年代以前, 福州生产的茉莉花就远销国外, 当时福州茉莉花已闻名世界, 西方人更是对福州茉莉花茶赞不绝口, 为如今的茉莉花茶出口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 福州茉莉花茶对内销售占比也十分大。北京人常喝的“京味”茉莉花茶正是“福州味”。

2.2 劣势

2.2.1 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近年来, 福州的农业用地在不断减少, 农业用地的用途广泛, 不仅仅可以用来种植培育农作物, 提供农产品, 还可用作城市的绿化用地, 净化和点缀城市。福州经济不断繁荣, 人口也随之增加, 大多的农业用地扩张成居民用地和工业用地, 使得茉莉花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另外, 导致茉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另一间接原因是茉莉花的产量下降, 要生产出品质好的茉莉花, 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资源, 而雇佣的花农的劳动价值不变, 需要的劳动力时间增加, 打击了花农的生产积极性, 使生产效率降低, 由此导致茉莉花产量下降, 种植茉莉花的面积减少。这将大大限制了福州休闲农业产品的规模化开发, 导致休闲农业产品规模小, 景区景观单调等弊端。

2.2.2 茉莉花缺乏产业规划。

福州大多数休闲农业缺乏科学、专业的整体规划, 农业资源虽然丰富, 但资源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茉莉花产业分布不集中, 对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 产业特色不突出, 产业支撑力度不大。由于规划的滞后已经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例如基础设施滞后、卫生状况变差、粗放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层次变低等后果。伴随着其他地区的茉莉花茶的市场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大, 这会对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 茉莉花茶销售的价格差异大, 每个地区种植的茉莉花质量也有所区别, 这将打击了销售量较低的地区对茉莉花茶的创新和改造, 甚至减少投入量,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加重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衰落。

2.2.3 自然灾害影响种植。

福州地处中低纬度,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 温度适宜, 四季如春, 日照充足, 降雨量充沛, 这本应该是提供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优势。但在最近这几年, 福州温度已超越重庆、杭州、南昌, 夏季一天中最热的温度更是高达40℃以上, 又为盆地地形, 常出现热岛效应, 再加上6~9月为台风季节, 最大风力可达12级, 暴风、暴雨天气多, 福州内涝严重, 这对茉莉花的种植大大增加了难度, 甚至破坏了茉莉花的种植地, 对茉莉花休闲农业旅游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 也对游客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2.3 机会

2.3.1“生态福州”战略提供契机。

福州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政府开始打造生态福州, 并提出“生态福州”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为福州发展茉莉花休闲农业创造了机会, 打造生态福州从建立绿色福州、打造宜居福州、成就智慧福州三个方面着手。绿色福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争取让市民享受更优的绿色服务, 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宜居福州: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智慧福州:实现低碳生活, 政府将大力支持发展智慧福州,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福州”战略将会大大吸引外来游客, 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 为福州打造美丽城市, 福州茉莉花作为福州市花, 应植入福州的各大旅游景点, 促进发展福州茉莉花休闲农业, 为福州营造一个优良的旅游大环境。“生态福州”战略为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3.2 政府的大力支持。

发展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 得到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福州市具备完善的基础和有利条件。通过政府的努力, 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具备, 科学技术提升, 信息传播迅速, 人力资源丰富, 政府给予较大的财力支持, 这些条件充分为发展茉莉花休闲农业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人力、资金、市场等要素支持, 更加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优势条件。目前, 福州正在加强各层次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争取打造出具有特色优势的规范化农产品。福州市仓山区茉莉花种植面积最为广泛, 以仓山区为种植茉莉花的中心, 带动周边地区大力栽培茉莉花, 建设大规模的福州茉莉花栽培园区, 为发展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3.3“海峡西岸乡村游”的助力。

自2006年起, 福建省的旅游发展动向朝着海峡两岸出发。我省位于海峡西岸, 给福建省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海峡西岸乡村游”这一战略推动了我市茉莉花休闲农业的发展。2010年福建省将对一百个旅游村、五十个旅游小城镇、五十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五十个A级旅游区进行提拔、培育和储备, 评选出一批旅游名镇和旅游名村。以A级旅游区为介质, 发展乡村旅游根据区位地理。与此同时, 推广出福建省十五个左右发展比较好的乡村旅游景区 (点) 作为典范, 带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2.4 威胁

2.4.1 休闲农业竞争强。

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的发展, 受到厦门、漳州、泉州、三明等地区休闲农业的挑战。其中厦门市便是福州发展茉莉花休闲农业的强大竞争对手之一, 厦门市旅游行业十分发达, 旅游客源源源不断, 不仅仅是外来游客, 大部分也来自省内的旅客, 厦门市的全国休闲农业与城镇旅游示范基地已达九个, 漳州持续打造“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 长泰县陈巷镇雪美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家休闲农业观光园——绿港园, 成为长泰乡村旅游的“新宠”。三明市清流县海峡两岸中华桂花文化园, 与福州茉莉花休闲农业齐头并进, 可谓是度假的好去处, 以桂花为主题, 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和传统文化交流为一体。面临周边地区的挑战, 福州茉莉花休闲农业受到了严峻的威胁。

2.4.2 其他类型旅游的威胁。

仅依靠发展福州茉莉花休闲农业远远不够。福建省旅游资源丰富, 山海相依, 拥有多方面的海岸和港口, 景色宜人的岛屿, 姿态万千的海蚀石乳景观, 加之沿海众多拥有历史丰富的名胜古迹, 成为人们所向往的旅游胜地。众所周知的海中绿洲东山岛、国家重点旅游风景区的海坛岛、太姥山、清源山、鼓浪屿和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以及闻名遐迩的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客家居民土楼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对福州发展茉莉花休闲农业构成了威胁, 所以为了让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在旅游方面站稳脚跟, 可以大胆创新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在茉莉花休闲农业里增加新的元素。

3 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路径探析

3.1 开发茉莉花的观赏价值

茉莉花不像水仙花那般俊丽清秀, 也不像牡丹花那样华丽珍贵, 茉莉花以其独特的欣赏价值, 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青睐, 驰名中外, 不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茉莉花拥有嫩绿的叶色, 纯白的花色, 可为人们提供观赏的价值, 可将茉莉花种植成盆栽放在室内作为点缀, 也可在庭院、阳台种植小面积的茉莉花, 加上创新的点将茉莉花加工成装饰品。为了达到茉莉花所具有的观赏价值, 政府可规划建设关于茉莉花的主题公园或展示园, 增强茉莉花生产园的现代化。茉莉花花期长达六个月, 其自身有很大的吸引力, 可充分利用其花期长, 招揽更多游客观赏茉莉花。

3.2 开启福州茉莉花之旅

茉莉花旅游具有色、香、姿、韵等独特特点, 这是其作为旅游景观而能够吸引游客的一个原因。目前, 花卉旅游成为展览、节假日、生态旅游中的创新项目, 且发展前景广阔。现如今, 花文化产业创新以花卉旅游开发为主, 吸引居民参与花文化建设, 创新花产品并打造知名品牌, 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价值。进一步促进茉莉花文化的旅游发展产业。开发茉莉花旅游产业过程中, 将结合茉莉花各方面价值与花艺展示相联系起来, 在花艺展示时植入茉莉花园图片的LED展示, 游客可在参观茉莉花艺展示过程中与专业人士一起动手学习茉莉花栽培, 购买以茉莉花为主题创作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一方面向游客显示了福州茉莉花产业之兴盛以及达到宣传福州茉莉花产业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推进了茉莉花传统产业向创新休闲旅游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许琳玲, 许长同.福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01) :49-51.

[2]张东清.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4) :12-15.

福州茉莉花茶 第2篇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福州茉莉花茶这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产业的发展。2008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对福州茉莉花茶核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10年以茉莉花茶闻名的“琼花玉岛”福州市仓山区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有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家福州花茶企业进入中国茶叶百强前列。在“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18.27亿元,位列十强。2010年,福州辖区茉莉花种植面积1200公顷,辐射周边面积866.67公顷,茶叶面积9000公顷,茉莉花茶产量3.3万吨,产值25.2亿元,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吨,出口创汇1363万美元。

2011年10月23~24日,由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农业局、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承办的“2011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中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

(福建 叶翔)

福州茉莉花茶的起源与发展 第3篇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 茉莉花原产中亚细亚, 西汉由印度传入中国, 在福州落户。福州在北宋时成为茉莉之都, 开始制作茉莉花茶, 成为宋朝中国六大都市之一, 世界香料和茶叶贸易中心之一;至明代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清朝道光年间, 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 成为中国三大茶市, 出口量达1800t (400万磅) , 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额的35%。

在2012国际茶叶大会 (比利时) 上, 福州茉莉花茶成为压轴茶, 2012年, 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 同年在中国农业产品发展推进会上, 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13年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增长为21.91亿元人民币, 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十强。

2 福州茉莉花茶的价值和意义

(1) 生态价值。茉莉花与茶的种植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修剪、立体种植、间作套种) 、生物防治为中心、物理防治为辅助的综防措施, 确保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福州制茶茉莉花一般种植在江边湿地沙洲, 茶叶主要分布于山上, 福州茉莉花与茶的种植, 形成一道物理屏障, 可以固持土壤, 并改善生态环境。 (2) 经济价值。2011年, 中国茉莉花茶出口平均单价为5美元/kg, 是同期出口茶叶价格水平的近一倍, 而福州茉莉花茶的出口单价最高, 福州产的中档茶如茉莉银毫出口单价为60美元/kg, 茉莉龙珠为55美元/kg。与此同时, 茉莉花、茶种植过程中与龙眼、橄榄等间作, 同样可增加农户收入。 (3) 社会价值。茉莉花和茶的种植、茉莉花茶的制作全过程以及销售等已成为福州地区农民的重要生计手段, 茉莉花茶作为饮用佳品也成为朋友、团体以及社会组织等主体进行社交活动, 表达友谊、亲情、经济相关关系的重要载体, 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也形成了茶叶开采节、茉莉花开采节等活动。 (4) 文化价值。福州劳动人民在茉莉花、茶叶的栽培与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中形成了茉莉花茶产业独特的文化特征, 在长期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饭前、饭后饮茶的饮食文化。以茉莉代表国之天香、文人淡泊名利的精神, 被佛教作为了圣花, 也成为人们表达永不分离之意的一种象征。福州茉莉花茶起源悠久的历史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5) 科研价值。近几年, 在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 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进行科技攻关, 并重点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 使福州市的茉莉花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猛增, 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人员涉足茉莉花茶研究领域。

3 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

3.1 优势

(1) 茉莉花生长自然条件优良。对于茉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 福州无论在光、温、水、热等方面均为茉莉花的生长提供了最适的环境。 (2) 茉莉花茶生产工艺精湛。福州茉莉花茶生产工艺经过近千年的传承创新, 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 窨提技术完美如画。建国初期, 福建省福州茶厂研制联合窨花机, 成为国内最早的花茶窨制机械。 (3) 茉莉花茶文化积淀深厚。由于福州茉莉花茶独特的品质, 领袖人物和文人名家对其喜爱有加。对福州茉莉花茶情有独钟的毛泽东主席曾用它在书房里招待尼克松总统, 周恩来总理也曾用它招待基辛格。朱德委员长还专门视察了福州茶厂, 赞扬福州茉莉花茶。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福州贡院题写楹联, 赞誉福州为煎茶地胜。 (4) 茉莉花茶是对外交往的桥梁。茶是西方人认识东方的桥梁, 茉莉花茶至今仍是中国独有的茶叶品种, 是茶叶中的精品, 西方人对其更是赞不绝口。端午过后在鼓岭避暑, 重阳过后下山收帐的习惯, 福州茉莉花茶催生了福州鼓岭万国避暑文化。

3.2 劣势

(1) 茉莉花的种植面积无法稳定。福州茉莉鲜花的种植面积在20世纪80年代持续扩大, 近年来福州市加大茉莉花种植补偿力度, 茉莉花的种植面积逐步回升。 (2) 茉莉花茶文化优势发展不足。福州现存有茉莉花茶的历史遗迹有多处, 但这些优势没有很好地与现代茶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行有效结合。 (3) 茉莉花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利润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也直接导致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对产品科技创新投入的不足, 追求成本效益, 而不是追求科技效益, 使得花茶产品的科技竞争力低, 恶性竞争。 (4) 茉莉花茶产业链条有待延伸。目前福州茉莉花茶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茉莉花茶高端市场需求增加、茉莉花茶新兴市场持续拓展、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与茶农积极性提升以及全球茶叶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福州茉莉花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 茉莉花茶产业比较经济效益低、其他优势特色茶类的市场冲击、出口目的国的技术和绿色壁垒、跨国茶叶企业进入市场竞争以及城市用地扩张等也对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要:从福州茉莉花茶的起源讲起, 阐述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历程, 研究了福州茉莉花茶的价值和意义, 简要说明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茉莉花茶,起源,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严可仕.打造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J].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 (9)

[2]曾诗淇.千年茉莉福州名片[J].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 (3)

福州茉莉花范文

福州茉莉花范文(精选3篇)福州茉莉花 第1篇关键词: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休闲农业,开发,策略自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申报成功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