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9篇)
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篇
现在,曾经落实项目创建地块8处,共950亩,大棚创建图纸已由赤峰市农业局设计完成,各项目地块的规划工作正在
200栋蔬菜大棚项目创建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首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今年,我市将设施农业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创建项目。为促进菜蓝子工程的健康发展,改变现有蔬菜大棚构造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经营粗放等面目,确保四季蔬菜的均衡供给,兴修高标准温室大棚200栋。蔬菜大棚种植,钢管镀塑大棚,无支柱大棚建设
二、项目轮廓
1、创建地点:--------等8个村。
2、创建规模:创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栋,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
3、创建条件:省级通道、集通铁路穿境而过。可谓“四通八达”。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厚,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对蔬菜生产非常适应。
三、市场辨析
由于我镇地处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常住人口达8万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2000万公斤以上,而现在,我镇仅拥有各类蔬菜大棚近2500栋,面积350亩,年产蔬菜量在600万公斤左右,缺口1400万公斤。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蔬菜供给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调供给。急需生产1400万公斤自产“反季节”蔬菜才干满意淡季居民消耗必要。兴修200栋蔬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400万公斤,仍然远远不能满意城乡居民的需求,市场前景宽阔。
四、项目创建的有利条件
1、大方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产品运输便利。土质肥沃,无污染,地势平坦、广大。
2、劳动力条件。我镇劳动力资源丰厚,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构造调整,劳动力资源更加充沛。
3、基础条件。规划创建大棚的几个村,有着多年的种植蔬菜的经验,但由于受气候、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多年来,始终处于简单粗放型发展状态,所建大棚多在农户庭院,生产实力低、经济效益差。
近两年,我镇在继贤村建立了高标准蔬菜大棚示范小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群众对创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五、创建规模
兴修高标准蔬菜大棚200栋,占地950亩。
六、投资概算
经测算创建1栋蔬菜大棚需投资3万元,中间,棚架及覆膜13000元,保温被8000元,墙体4000元,灌溉设施5000元。
200栋蔬菜大棚共需投资600万元。
七、项目期限
4个月,即从2008年4月1日起至即从2008年7月31日止。
八、资金筹措
采取国度投资与个人自筹相联合的办法筹措项目资金。总投资600万元中,国度投资300万元,中间贴补资金200万元,灌溉设备配套资金100万元;贷款及自筹300万元,中间争取项目贷款200万元。
具体筹资渠道:由旗政府为每栋蔬菜大棚补助资金5000元,无偿安装灌溉设备价值5000元;镇政府补助5000元;联系项目贷款10000元,群众自筹资金5000元。
九、效益辨析
创建1栋面积56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年产蔬菜2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产值为4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200栋蔬菜大棚年纯收入500万元,1.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通过蔬菜大棚创建,可加快种植业构造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点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镇乃至全旗设施农业的创建和发展施展良好的示范和带领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十、保障办法
1、成立由镇村有关领导形成的大棚蔬菜创建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专项
推进。
2、组建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对项目区大棚设计和蔬菜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
3、兴修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保障蔬菜种植种苗供给。
十一、项目进展情况
举行。
天山镇200栋蔬菜大棚项目创建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首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今年,我市将设施农业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创建项目,天山镇地处阿鲁科尔沁旗政治、经济、商贸、交通中心,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特殊优势。为促进菜蓝子工程的健康发展,改变现有蔬菜大棚构造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经营粗放等面目,确保四季蔬菜的均衡供给,2008年我镇规划兴修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小区8个,兴修高标准温室大棚200栋。
二、项目轮廓
1、创建地点:继贤、胜龙、潘家湾、双庙等8个村。
2、创建规模:创建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栋,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
3、创建条件:省级通道、集通铁路穿境而过。可谓“四通八达”。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厚,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对蔬菜生产非常适应。
三、市场辨析
由于我镇地处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常住人口达8万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2000万公斤以上,而现在,我镇仅拥有各类蔬菜大棚近2500栋,面积350亩,年产蔬菜量在600万公斤左右,缺口1400万公斤。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蔬菜供给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调供给。急需生产1400万公斤自产“反季节”蔬菜才干满意淡季居民消耗必要。兴修200栋蔬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400万公斤,仍然远远不能满意城乡居民的需求,市场前景宽阔。
四、项目创建的有利条件
1、大方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四通八达,产品运输便利。土质肥沃,无污染,地势平坦、广大。
2、劳动力条件。我镇劳动力资源丰厚,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构造调整,劳动力资源更加充沛。
3、基础条件。规划创建大棚的几个村,有着多年的种植蔬菜的经验,但由于受气候、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多年来,始终处于简单粗放型发展状态,所建大棚多在农户庭院,生产实力低、经济效益差。近两年,我镇在继贤村建立了高标准蔬菜大棚示范小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群众对创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五、创建规模
兴修高标准蔬菜大棚200栋,占地950亩。
六、投资概算
经测算创建1栋蔬菜大棚需投资3万元,中间,棚架及覆膜13000元,保温被8000元,墙体4000元,灌溉设施5000元。
200栋蔬菜大棚共需投资600万元。
七、项目期限
4个月,即从2008年4月1日起至即从2008年7月31日止。
八、资金筹措
采取国度投资与个人自筹相联合的办法筹措项目资金。总投资600万元中,国度投资300万元,中间贴补资金200万元,灌溉设备配套资金100万元;贷款及自筹300万元,中间争取项目贷款200万元。
具体筹资渠道:由旗政府为每栋蔬菜大棚补助资金5000元,无偿安装灌溉设备价值5000元;镇政府补助5000元;联系项目贷款10000元,群众自筹资金5000元。
九、效益辨析
创建1栋面积56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年产蔬菜2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产值为
4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200栋蔬菜大棚年纯收入500万元,1.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通过蔬菜大棚创建,可加快种植业构造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点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镇乃至全旗设施农业的创建和发展施展良好的示范和带领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恒源利农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科技产品研发、制造及推广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机构和设计系统,同北京多家高等院校有紧密合作。公司下设有研发部、工程部、市场部、业务部、财务部、售后服务部、机械加工厂、大棚生产厂等十余个部门。多年来,我公司为农业设施、机械、建筑等领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现在承建的日光温室和大棚已逾5000多亩,在蔬菜种植、花草、育苗、养殖、林果等
十、保障办法
1、成立由镇村有关领导形成的大棚蔬菜创建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专项推进。
2、组建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对项目区大棚设计和蔬菜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
3、兴修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保障蔬菜种植种苗供给。
十一、项目进展情况
现在,曾经落实项目创建地块8处,共950亩,大棚创建图纸已由赤峰市农业局设计完成,各项目地块的规划工作正在进
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2篇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推动,传统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实行了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在现时期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蔬菜表现出很大的潜在价值。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乡**村地处**西南部,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方圆数里内无大型企业,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特殊优势。为促进菜蓝子工程的健康发展,改变现有蔬菜大棚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经营粗放等面貌,确保四季蔬菜的均衡供应,我村计划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产更为有利。
劳动力条件。我乡各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更加充沛。
基础条件。我村有着多年的种植蔬菜的经验,但受气候、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多年来,始终处于简单粗放型发展状态,所建大棚多在农户庭院,生产能力低、经济效益差。通过调查走访,建设蔬菜大棚群众非常认可,群众对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二、建设规模
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200栋,占地400亩。
三、投资概算
经测算建设1栋蔬菜大棚需投资6万元,其中,棚架及覆膜33000元,保温被18000元,墙体4000元,灌溉设施5000元。200栋蔬菜大棚共需投资1200万元。
四、项目期限
4个月,即从209月1日起至即从年12月31日止。
八、资金筹措
采取政策支持与个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项目资金。贷款及自筹1200万元,其中争取项目贷款1000万元。具体筹资渠道:政府为每栋蔬菜大棚补助资金5000元,村委会无偿提供土地;项目贷款50000元,群众自筹资金10000元。
五、项目经营方式
1、项目开发分别由**村委会承担,贷款由村委会统贷统还。
2、在规划的大棚生产项目已进行适度土地有偿连片集中,便于统一规划管理。
3、建成后承包给菜农分户管理,原则上谁承担谁承担债务,谁受益谁还款。
六、环境影响评价
大棚生产既无烟害、废水,也无噪声、粉尘等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用水,合理使用农药。一是打机井,利用地下水干净无污染进行灌溉;二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即可。
七、效益分析
建设1栋面积560平方米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年产蔬菜2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产值为4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2.5万元。200栋蔬菜大棚年纯收入500万元,1.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乡乃至全市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八、保障措施
1、成立由乡村有关领导组成的大棚蔬菜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实行专项推进。
大棚番茄种植技术研究 第3篇
1 修建大棚
番茄大棚修建过程中主要是考虑水源以及地形。如果大棚周边有充足的水源, 可以保证灌溉用水;在选择地形时, 应选择平坦的地面, 然后根据地面的长度与宽度进行建设。通常情况下, 大棚宽度为4.8m, 并且为了方便进出和大棚通风, 需要在大棚的两端需要留门。
2 番茄育苗
番茄育苗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番茄植株的成长以及果实的质量, 因此在番茄育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1 晒种
将种子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 (一般1~2d即可) , 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杀死附着在种子外层的致病菌, 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2 番茄育苗设施
通常情况下可选择160孔的泡沫育苗盘、优质的育苗基质、番茄种子发芽所需营养液以及育苗池。
2.3 番茄育苗过程
2.3.1 种子与土壤消毒。
在对种子和育苗进行消毒时, 通常可以选择用高锰酸钾1000倍浸泡1h, 或将25%的多菌灵溶液浸泡0.5h, 浸泡完成后再将种子洗净并放到适当的温度中催芽 (25~30℃比较适合) ;在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时, 育苗盘可以用漂白粉液浸泡3min, 育苗池或相关育苗场地需要用多灵菌进行喷湿消毒。在这一环节中, 土壤消毒极为重要, 因此在增加土壤消毒的用药量的同时, 还要将药物搅拌均匀, 避免消毒不到位的情况。
2.3.2 基质的填装。
在填装前需要用清水将基质洒湿, 湿度要适中 (一般用手将基质握住再放开后, 基质能够轻轻散开就比较适宜) , 同时在基质填装过程中要注意装填的均匀程度以及松紧充实程度。
2.3.3 番茄播种。
在播种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三点:
(1) 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12月到第二年的7月比较适合播种, 冬季苗龄相对较长 (一般在1个半月左右) , 夏季则相对要短一些 (20d左右) 。 (2) 种子用量:如果采用的是国外的番茄种子, 一般一孔一粒就足够;国内的种子一孔内要放2粒。 (3) 种子播种深浅度:在播种时可使用打孔器, 孔的深度保持在1~4mm之间, 在孔内放置好种子后, 均匀铺撒一层基质 (1~2mm厚度) , 最后盖严。
2.3.4 育苗期间的管理。
育苗期主要是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肥料的管理。
(1) 温度管理:大棚白天温度应当保持在30℃以内, 夜晚的温度不能低于15℃, 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是育苗的最佳温度。 (2) 湿度控制:可将部分大棚揭开, 保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空气湿度, 一般空气的相对湿度要在40%以下。 (3) 肥料管理:在番茄幼苗长到四片叶子的时候, 就需要施肥 (营养液、复合肥均可) , 由于这一时期幼苗非常嫩, 因此肥料的用量不能过多, 一般是8个育苗盘用100g肥即可。在幼苗长到7~8片叶子时就可以进行移栽种植。
3 番茄幼苗的分苗定植
番茄幼苗的分苗和定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 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分苗时, 应用专门的泥匙在苗床顶端开沟, 沟不能太深并且要保持垂直;然后浇洒少量清水, 埋土复位, 并要保证番茄幼苗的干净。 (2) 番茄幼苗定植:番茄幼苗高度在20cm左右, 叶片长到7~8片时最适合定植。但是幼苗定植时要注意考虑天气情况, 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定植。定植株苗的间距要根据不同的番茄品种而定。通常情况下, 中熟和晚熟的株苗间距在35cm左右, 植株量在5.2万株/hm2;早熟的株苗间距相对更小, 一般在25cm左右, 植株量在6.5万株/hm2左右。
4 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管理
在番茄植株生长管理主要是对大棚的管理以及植株管理。大棚管理的主要侧重点在温湿度管理、灌溉水管理;植株管理的重点在肥料管理、枝叶整理、病虫害预防管理以及中后期果实管理。
4.1 大棚管理
4.1.1 温湿度管理。
由于在定植后, 番茄幼苗会有一个快速生长期, 对大棚的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夏秋季节的时候要将大棚侧面以及两端的膜揭开, 使大棚内白天温度不超过32℃;在冬春季节则只揭两端, 不能将侧膜揭开, 将大棚内的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 夜晚温度要在在8℃以上, 湿度控制在40%以内。
4.1.2 灌溉水管理。
在番茄植株生长初期, 由于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少, 大棚内的灌溉水不宜过多, 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在番茄植株生长的中后期, 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更大, 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浇一次水。另外在雨季的时候, 由于降水较多, 水分太过充足, 要特别注意排水。
4.2 植株管理
4.2.1 番茄幼苗生长期的肥料管理。
在番茄植株快速生长期, 由于对养料的需求量大, 要特别注意施肥。由于番茄生长对氮、钾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要以有机肥为主 (如农家肥) , 并采用复合肥、钾肥混合进行施肥, 并每隔半个月左右施肥一次, 以保证植株生长所需养料。
4.2.2 病虫害防治管理。
青枯病、叶霉病、脐腐病等是番茄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大棚的温湿度进行调整, 预防病症出现;同时每半月左右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防患于未然。
5 番茄果实采收
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品种以及大棚管理的差异都会影响大棚番茄采收期, 不过一般早熟品种的采收期在1个半月左右;中熟品种相对长一些, 接近个月。在果实发育完全后 (白熟期) 就可用乙烯进行催熟, 在番茄果实的转色期就可以采收。
摘要:大棚番茄种植是一个繁琐而又系统的过程, 涉及非常多的环节, 而且在各个环节都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对大棚番茄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大棚番茄种植技术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大棚;番茄;种植技术;选种
大棚番茄种植是一个繁琐而又系统的过程,涉及非常多的环节,而且在各个环节都有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将对大棚番茄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1 番茄选种
选种是大棚番茄种植技术的关键。只有选好的品种,才能保证番茄的产量以及植株的存活率。因此大棚番茄在选种时,要注意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植株较高、果实个头相对较大的品种。在目前的大棚番茄品种中,苏抗7号、中蔬4号、中杂4号、杨州红、冀番2号等是比较好的品种。
2 修建大棚
番茄大棚修建过程中主要是考虑水源以及地形。如果大棚周边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保证灌溉用水;在选择地形时,应选择平坦的地面,然后根据地面的长度与宽度进行建设。通常情况下,大棚宽度为4.8m,并且为了方便进出和大棚通风,需要在大棚的两端需要留门。
3 番茄育苗
番茄育苗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番茄植株的成长以及果实的质量,因此在番茄育苗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3.1 晒种
将种子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一般1~2d即可),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杀死附着在种子外层的致病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3.2 番茄育苗设施
通常情况下可选择160孔的泡沫育苗盘、优质的育苗基质、番茄种子发芽所需营养液以及育苗池。
3.3 番茄育苗过程
3.3.1 种子与土壤消毒
在对种子和育苗进行消毒时,通常可以选择用高锰酸钾1000倍浸泡1h,或将25%的多菌灵溶液浸泡0.5h,浸泡完成后再将种子洗净并放到适当的温度中催芽(25~30℃比较适合);在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时,育苗盘可以用漂白粉液浸泡3min,育苗池或相关育苗场地需要用多灵菌进行喷湿消毒。在这一环节中,土壤消毒极为重要,因此在增加土壤消毒的用药量的同时,还要将药物搅拌均匀,避免消毒不到位的情况。
3.3.2 基质的填装
在填装前需要用清水将基质洒湿,湿度要适中(一般用手將基质握住再放开后,基质能够轻轻散开就比较适宜),同时在基质填装过程中要注意装填的均匀程度以及松紧充实程度。
3.3.3 番茄播种
在播种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三点:
(1)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12月到第二年的7月比较适合播种,冬季苗龄相对较长(一般在1个半月左右),夏季则相对要短一些(20d左右)。
(2)种子用量:如果采用的是国外的番茄种子,一般一孔一粒就足够;国内的种子一孔内要放2粒。
(3)种子播种深浅度:在播种时可使用打孔器,孔的深度保持在1~4mm之间,在孔内放置好种子后,均匀铺撒一层基质(1~2mm厚度),最后盖严。
3.3.4 育苗期间的管理
育苗期主要是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肥料的管理。
(1)温度管理:大棚白天温度应当保持在30℃以内,夜晚的温度不能低于15℃,在这个温度区间内是育苗的最佳温度。
(2)湿度控制:可将部分大棚揭开,保证一定的空气流动和空气湿度,一般空气的相对湿度要在40%以下。
(3)肥料管理:在番茄幼苗长到四片叶子的时候,就需要施肥(营养液、复合肥均可),由于这一时期幼苗非常嫩,因此肥料的用量不能过多,一般是8个育苗盘用100g肥即可。在幼苗长到7~8片叶子时就可以进行移栽种植。
另外,由于在育苗期间出现寒冷、降雨等情况,可能影响育苗效果,可以在此期间喷洒3~4次300倍的巴姆兰营养保护液,提高番茄幼苗的抗病性、耐寒性,有利于保证番茄的产量。
4 番茄幼苗的分苗定植
番茄幼苗的分苗和定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分苗时,应用专门的泥匙在苗床顶端开沟,沟不能太深并且要保持垂直;然后浇洒少量清水,埋土复位,并要保证番茄幼苗的干净。
(2)定植前需要施基肥。在幼苗定植前半个月,在平整地面后施入适量农家肥,需要注意的是,作为重要的基肥,农家肥需要深埋;然后进行深沟高墒,拉墒的宽度在1.2m较为适宜;然后在墒上挖出施肥沟,在挖施肥沟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打塘,施肥沟可以适当的偏角,再施用混合肥(复合肥、钾肥等)。
(3)番茄幼苗定植:番茄幼苗高度在20cm左右,叶片长到7~8片时最适合定植。但是幼苗定植时要注意考虑天气情况,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定植。定植株苗的间距要根据不同的番茄品种而定。通常情况下,中熟和晚熟的株苗间距在35cm左右,每公顷的植株量在5.2万株左右;早熟的株苗间距相对更小,一般在25cm左右,每公顷的植株量在6.5万株左右。
在定植完成后还有几个注意事项:盖膜浇水,浇水量不宜过大;注意保持温度(地温在20℃以上,气温在33℃左右);定植完后,要喷洒一次300倍巴姆兰营养保护液,之后每隔半月左右喷洒一次;定植缓苗期间还需喷洒助壮素或矮壮素,以保证植株生长。
5 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管理
在番茄植株生长管理主要是对大棚的管理以及植株管理。大棚管理的主要侧重点在温湿度管理、灌溉水管理;植株管理的重点在肥料管理、枝叶整理、病虫害预防管理以及中后期果实管理。
5.1 大棚管理
nlc202309020445
5.1.1 温湿度管理
由于在定植后,番茄幼苗会有一个快速生长期,对大棚的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夏秋季节的时候要将大棚侧面以及两端的膜揭开,使大棚内白天温度不超过32℃;在冬春季节则只揭两端,不能将侧膜揭开,将大棚内的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晚温度要在在8℃以上,湿度控制在40%以内。
5.1.2 灌溉水管理
在番茄植株生长初期,由于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少,大棚内的灌溉水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在番茄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更大,基本上每天都需要浇一次水。另外在雨季的时候,由于降水较多,水分太过充足,要特别注意排水。
5.2 植株管理
5.2.1 番茄幼苗生長期的肥料管理
在番茄植株快速生长期,由于对养料的需求量大,要特别注意施肥。由于番茄生长对氮、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要以有机肥为主(如农家肥),并采用复合肥、钾肥混合进行施肥,并每隔半个月左右施肥一次,以保证植株生长所需养料。
5.2.2 枝叶整理
番茄植株一般长到13片叶子的时候会分出两个主要枝干,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多余的侧枝剪掉,以保证主枝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在完成修剪后,还要进行搭架、吊线以及绑蔓,以减少结果后对枝干的损伤。
另外大棚番茄每结一台果之后都要将番茄果实下部的病叶残叶,为下一台果实的生长提供空间,节约养分。一般在结完6台果之后就可以进行封顶处理。
5.2.3 病虫害防治管理
青枯病、叶霉病、脐腐病等是番茄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大棚的温湿度进行调整,预防病症出现;同时每半月左右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防患于未然。如果出现病症,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喷施,如青枯病可以用链霉素4000倍液进行喷施治疗。
5.2.4 中后期果实管理
在番茄结果后,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要对番茄果实的密度进行调整,一般留4~6个果穗,每个果穗留2~3个番茄果实;同时了为了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和温度,需要对土壤进行松土管理,但是尽量不要损伤番茄根;在果实生长期,空气温度要保持在26℃左右,地温保持在24~25℃,并且要在地面温度提升适宜后再进行放风;土壤含水量在25%相对比较适合,并且每隔10~15d进行浇水,追施二氧化碳。
6 番茄果实采收
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品种以及大棚管理的差异都会影响大棚番茄采收期,不过一般早熟品种的采收期在1个半月左右;中熟品种相对长一些,接近2个月。在果实发育完全后(白熟期)就可用乙烯进行催熟,在番茄果实的转色期就可以采收。
温室大棚可行性报告 第5篇
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背景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镇地处**县政治、经济、商贸、交通中心,具有发展城郊农业的特殊优势,为促进菜篮子工程的健康发展,确保县城及周边乡镇四季蔬菜的均衡供应,我镇拟新建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区,新建高标准温室蔬菜大棚100座。
二、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镇蔬菜温室大棚基地建设
2、建设地点:**镇**村
3、建设规模: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00座
4、建设年份:2012年
5、投资概算:总投资540万元
三、项目建设区概况条件
1、项目区位于**镇**村,距县城约8公里。**
村现有农牧民**人,劳力**人,耕地**亩。**村耕地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足,已具备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
2、项目区内气候和土壤条件
气候条件:**村平均海拔2100米,气候湿润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246天),年降水量1300—1600mm。
土壤条件:土壤沙质壤土,土地肥沃,无重金属离子污染。
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蔬菜的生长。
四、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良好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县
“1234”工作思路也强调突出发展特色农牧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优惠条件,在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2、市场优势
由于我镇地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常住人口约1万人,年蔬菜消耗量在1000吨以上,而目前,我镇拥有各类蔬菜大棚约150亩,年产蔬菜量在600吨左右,缺口400吨。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调供应,市场对蔬菜需求旺盛。
3、良好的种植基础
我镇**村现有温室大棚95座,占地95亩,并从内地引进了种植人才,带动当地农牧民**户种植,年产蔬菜260吨,当地农牧民拥有一定的蔬菜种植技术。
4、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五、项目运行模式
(一)**村蔬菜基地采取“支部+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党建促发展模式,由**村民兵参与种植,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注重发展民兵种植示范户,并对其他农户开展种植帮扶。通过示范引路,率先垂范,改变群众传统的经济发展和种植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业,实现向现代科技农业的转变,并逐渐把基地建设成党员、民兵的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二)基地按照农户的需求提供蔬菜种子,由农户购买,自行种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六、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40万元,其中:
1、土地平整及土地改良费:100亩×1300元=13万元
2、高标准温室大棚:100个×5万元=500万元
3、灌溉设施:27万元
七、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建设1座面积1亩的温室大棚,按
年产蔬菜1万斤,平均每斤2元计算,年产值为2万元,去除生产成本年纯收入可达1.3万元以上,100座蔬菜大棚年
纯收入可达13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社会效益分析。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镇乃至全县的农业建设和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初步估计,可带动**村人均增收1700元,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八、项目可行性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6篇
编制单位:河南深励海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智能农业大棚: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完成鼠标控制灌溉,通风,控制温度,电子诱杀昆虫,无农药蔬菜和食用菌及花卉种植。顶棚采用非晶硅太阳能发电板完成20兆瓦发电功能,智能大棚自用少量电能,其他电能并入国家电网。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多方面的专业运用,包括:用于向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申请立项;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报告目录
第一章智能农业大棚总论
1.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背景
1.1.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名称
1.1.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承办单位
1.1.3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主管部门
1.1.4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单位
1.1.5 研究工作概况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2.2 编制原则
1.3 研究范围
1.3.1 建设内容与规模
1.3.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建设地点
1.3.3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性质
1.3.4 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5 投资计划与还款计划
1.3.6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建设进度
1.3.7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3.8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结论及建议
1.5.1 专家意见与结论
1.5.2 专家建议
第二章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 市场预测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第四章产品方案设计与营销战略
4.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1.1 产品方案
4.1.2 建设规模
4.1.3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4.2 市场推销战略
4.2.1 推销方式
4.2.2 推销措施
4.2.3 促销价格制度
4.2.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5.1 资源和原材料
5.1.1 资源评述
5.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5.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5.2 建设地区的选择
5.2.1 自然条件
5.2.2 基础设施
5.2.3 社会经济条件
5.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5.3 厂址选择
5.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5.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
6.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组成 6.2 生产技术方案
6.2.1 技术来源途径
6.2.2 生产方法
6.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6.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6.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6.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6.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6.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6.3.3 仓储方案
6.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6.4 土建工程
6.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工程特征与结构设计
6.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6.4.3 工程材料
6.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6.5 其他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6.5.3 地震设防
6.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7.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7.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7.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八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节能措施分析
8.2.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2.2水资源节约措施
8.2.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9.1 主要原材料供应
9.2 燃料、加热能源供应
9.3 给水供电
9.4 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章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进度与管理
10.1 工程建设管理
10.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进度规划
10.3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11.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1.1.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的地理位置
11.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1.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1.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1.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1.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1.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11.1.8 交通运输情况;
11.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11.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1.2.1 主要污染源
11.2.2 主要污染物
11.3 智能农业大棚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1.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1.4.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3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11.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11.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11.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1.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2.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2.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三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3.1 企业组织
13.1.1 企业组织形式
13.1.2 企业工作制度
13.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3.2.1 劳动定员
13.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13.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总投资估算
14.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4.1.2 流动资金估算
14.2 资金筹措
14.2.1 资金来源
14.2.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筹资方案
14.3 投资使用计划
14.3.1 投资使用计划
14.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5.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5.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5.1.2 单位成本
15.1.3 销售收入估算
15.2 财务评价
15.3 国民经济评价
15.4 不确定性分析
15.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5.5.1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5.5.2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3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4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5.5.5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5.5.6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5.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六章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 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7.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7.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7.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7.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7.5 对不可行的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7.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十九章附件
蔬菜大棚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第7篇
一、项目背景
蔬菜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人们保持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蔬菜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产高效农业项目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集镇地处新县政治、经济、商贸、交通中心,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特殊优势。为促进菜蓝子工程的健康发展,确保城关市民四季蔬菜的均衡供应,新县广宇公司计划在新集镇董店村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示范区,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200栋。
二、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新集镇董店村
2、建设规模:建设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栋,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
3、建设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对蔬菜生产非常适应。
三、市场分析
1、我县市场上无公害蔬菜数量很少,且多是由外地进入的,主要是供应大型餐馆,平常百姓因其价格高、品种少、选择性低,未被普遍接受,尚未占据一定的市场规模。
2、作为食品,“无公害”是一种基本要求。但目前市场上蔬菜,要么有农药残留,要么是亚硝酸盐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隐患。党和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大、中城市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因此,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饮食结构、营养知识的不断改善,无公害蔬菜将逐步取代传统蔬菜。
4、由于新集镇地处县政府所在地,镇内常住人口达6万人之多,年蔬菜消耗量在2000万公斤以上,而目前,新集镇及周边仅拥有各类蔬菜大棚150栋,面积350亩,年产蔬菜量在600万公斤左右,缺口1400万公斤。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蔬菜供应淡季,大部分蔬菜靠外调供应。急需生产1400万公斤自产“反季节”蔬菜才能满足淡季居民消费需要。新建200栋蔬菜大棚预计年产蔬菜400万公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方便,公路四通八达,产品运输便利。土质肥沃,无污染,地势平坦、开阔。
2、劳动力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更加充沛。
五、建设规模
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200栋,占地200亩。
六、保障措施
1、聘请蔬菜农艺专家组建大棚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小组,负责大棚设计和蔬菜生产的全程技术服务。
2、新建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保证蔬菜种植种苗供应。
七、投资概算
经测算建设1栋蔬菜大棚需投资3万元,其中,棚架及覆膜13000元,保温被8000元,墙体4000元,灌溉设施5000元。200栋蔬菜大棚共需投资600万元。
八、项目期限
4个月,即从 年 月 日起至即从 年 月 日止
九、资金筹措
采取国家投资与企业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筹措项目资金。总投资600万元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 万元,其中补贴资金 万元,灌溉设备配套资金 万元;企业自筹 万元。
十、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该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满足城市居民及周边地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并能合理开发农村劳力资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解决部分下岗人员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经济效益:建设1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年产蔬菜2万公斤,按每公斤平均2元计算,年产值为4万元,去除成本年纯收入可达
2.5万元。200栋蔬菜大棚年纯收入500万元,1—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城郊型和城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县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第十一章 综合评价
大棚甜瓜品种的筛选报告 第8篇
本试验以当地主栽露地甜瓜品种龙甜一号为对照1 (CK1) , 以丰甜一号为对照2 (CK2) , 以伊丽莎白、罗曼司、白花为参试品种, 其中对照1、2为薄皮甜瓜, 其余3个品种为厚皮甜瓜 (此3个品种均来源于北京特菜种苗公司) 。各参试品种于3月中旬在温室内育秧, 4月底在大棚内定植, 定植密度2200株/667m2, 采用大小垅方式 (80+50) cm×40cm, 定植前每亩施有机肥3m3, 鸡粪肥25kg, 磷酸二铵30kg, 硫酸钾30kg, 中期追施尿素10kg, 及时供水并防治病虫害, 人工辅助授粉, 采用单蔓整枝, 悬绳吊蔓。白花品种每株留一瓜, 其余品种均留2瓜。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长发育期的比较
所试验的5个品种中, 同期育秧, 同期定植, 但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却表现出很大差异。薄皮甜瓜丰甜一号最早熟, 6月28日成熟, 罗曼司成熟最晚, 7月23日成熟。各品种间生育期的差异, 主要是以结瓜到成熟这段时间的长短差异大, 罗曼司最长为55d, 龙甜和丰甜最短为28~30d (见表1) 。
2.2 各品种的产量表现
试验选用的五个品种, 罗曼司产量高, 单产可达到3250kg/667m2, 以对照2龙甜一号产量最低, 单产仅达到1612kg/667m2。5个品种安产量排序依次为罗曼司、百花、伊丽莎白、丰甜一号、龙甜一号 (见表2) 。
2.3 各品种生长发育状况及品质性状
参加试验的5个品种有3个品种是厚皮甜瓜, 有2个是薄皮甜瓜, 厚皮甜瓜生育期相对较长, 生长势较强, 尤其是罗曼司, 根茎粗壮, 叶片肥大。薄皮甜瓜的生育期相对较短, 其生长势也相对较弱。不同品种间瓜皮的颜色、口感、形状、大小都表现出很大差异 (见表3) 。
3 综合评价
所试验的5个品种, 从产量上看, 罗曼司排在第1位, 龙甜一号排在最后一位。和对照丰甜一号比, 罗曼司具有十分明显的生长优势。从生育期上比较, 厚皮甜瓜的生育期都比较长。从品质上看, 厚皮甜瓜的3个品种, 果肉细腻, 口感好。从耐贮性上看, 厚皮甜瓜明显优于薄皮甜瓜。从市场的销售上看, 宾馆、饭店等高端消费的场所看好厚皮甜瓜。普通消费者因受到消费习惯和价格的影响则倾向于薄皮甜瓜, 但从消费趋势上看, 厚皮甜瓜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研究 第9篇
关键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
中图分类号:S64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8
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 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区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习惯,是夏秋主要蔬菜种类之一[1-2]。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豇豆在传统露地栽培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设施栽培,以满足市民对四季蔬菜花色品种多样化的需求[3-6]。
有关秋季豇豆栽培技术,前人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郝学荣等[7]和吴乾兴等[8]研究了防虫网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认为防虫网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产量,减少病虫为害,同时还可提高豆荚的商品性。张先庚[9]、邹行翔[10]和范春芳[11]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方面总结了大棚秋季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谢彦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但对具体主要栽培因子对最终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及栽培因子最佳组合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目的是找到秋季大棚栽培中与产量最相关的栽培因子,并初步确定秋季大棚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秋季设施豇豆生产提供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豇豆1号和豇豆2号。试验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试验场塑料大棚内进行,塑料大棚为南北走向,长30 m,宽8 m。
底肥用化肥:二胺+尿素;底肥用农家肥:猪厩肥;追肥用化肥:硝酸钾、尿素、尿素+硝酸钾混合肥。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运用L16(44×23)正交法设计[13],共设16个处理,进行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株距)、每穴点籽数、追肥方式、品种、底肥种类6种试验因子的综合试验。试验设计方案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见表2。
大棚内做长5 m,宽1.2 m的平畦,每处理1个畦,按照处理编成1~16号,按照表1方案实行。每畦开3条深 3~5 cm的播种沟,先浇水,待水渗下后播种。当主蔓伸蔓前及时插架引蔓。开花后8~11 d,对荚果饱满、达到商品荚要求的豆荚及时采收。具体采收时间以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16时后为宜。
1.3 所用的计算公式
极差=R-r
式中,R为最大量;r为最小量[14]。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各栽培因子对豇豆产量影响极差的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数据发现,秋季大棚种植秋延后豇豆播种时间很重要,对豇豆产量影响很大。播种时间不晚于8月15日的前提下,越早播种越好。
2.2 大棚秋延后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组合
由表3极差值大小的结果表明:6种栽培因子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种时间>底肥>每穴点籽数>播种密度>追肥方式>品种。最适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组合为(最优组合):施用农家肥做为底肥,播种时间8月1日,播种株距20 cm,每穴点籽数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复合肥。
3 讨 论
3.1 不同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秋季豇豆栽培时间越早,豇豆产量越高。这个结论与陆秀英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豇豆是喜温耐热的作物,其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25~28 ℃,结荚期对温度比较敏感。而8月以后播种的豇豆,其结荚期正值外界温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温度对豇豆结荚至关重要。
播种密度和每穴点籽数实际作用基本一致。栽植过密,光照和通气不良,会引起豇豆营养体生长过旺,落花落荚,最终引起产量下降。相同栽培面积,栽培密度过稀,产量也会降低。
3.2 底肥和追肥对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底肥对产量影响位于第二位,因为前人研究表明:使用化肥作基肥,易使土壤发生板结,使用过度还会造成土壤结构失调[16]。而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质更加疏松,使植株的根系氧气充足,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并具有缓释肥力,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追肥对豇豆结荚期植株生长及总产量影响较大。目前农民生产中一般只追施尿素,尿素属于氮肥,主要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有促进作用,磷钾肥对后期结荚非常有利,因此要追施复合肥。
4 结 论
(1)秋延后豇豆播种时间很重要,越早播种越好,播种时间不要晚于8月15日。
(2)6种栽培因子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种时间、底肥、每穴点籽数、播种密度、追肥方式和品种。
(3)最适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组合为(最优组合):施用农家肥做为底肥,播种时间8月1日,播种株距20 cm,每穴点籽数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复合肥。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姚燕来,洪春来,等. 不同连作年限豇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种群变化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3(3):65-67.
[2] 康利平,王羽梅,张禄.水分胁迫对豇豆幼苗水分状况、气孔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S1):21-23.
[3] 王红梅.移动小拱棚春豆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6.
[4] 马瑞林,李秀英,孙立,等.长豇豆的采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114.
[5] 俞焕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术及效益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70-172.
[6]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7] 郝学荣,肖献国,李敏.防虫网在豇豆秋延后栽培上的应用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 2000 (5):33-35.
[8] 吴乾兴,肖日升,李劲松,等.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栽培小气候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12):5 244-5 246.
[9] 张先庚.豇豆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07 (3): 22.
[10] 邹行翔. 豇豆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现代园艺,2010 (1):20.
[11] 范春芳.秋豇豆栽培三要点[J]. 农家科技,2013(9):9.
[12] 谢彦超,蒋生发.豇豆秋延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 2009, 20(2): 48-50.
[13]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14]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三次设计组和全国总工会电教中心. 正交法和三次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 陆秀英,邱正明,聂启军.秋季豇豆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05 (5):91-92.
[16] 饶立兵,陈德圆,李再成,等.施肥技术对豇豆产量的影响[J].当代蔬菜, 2006 (4):42-43.
摘 要:采用L16(44×23)正交设计方法,对秋季大棚豇豆栽培中5个主要栽培因子,即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株距)、每穴点籽数、追肥方式、底肥种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作为底肥,播种时间控制在8月1日左右,株距20~25 cm,每穴点籽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混合肥的栽培因子组合为适合秋季大棚豇豆的最佳组合。在上述6种栽培因子中,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
中图分类号:S64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8
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 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区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习惯,是夏秋主要蔬菜种类之一[1-2]。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豇豆在传统露地栽培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设施栽培,以满足市民对四季蔬菜花色品种多样化的需求[3-6]。
有关秋季豇豆栽培技术,前人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郝学荣等[7]和吴乾兴等[8]研究了防虫网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认为防虫网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产量,减少病虫为害,同时还可提高豆荚的商品性。张先庚[9]、邹行翔[10]和范春芳[11]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方面总结了大棚秋季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谢彦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但对具体主要栽培因子对最终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及栽培因子最佳组合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目的是找到秋季大棚栽培中与产量最相关的栽培因子,并初步确定秋季大棚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秋季设施豇豆生产提供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豇豆1号和豇豆2号。试验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试验场塑料大棚内进行,塑料大棚为南北走向,长30 m,宽8 m。
底肥用化肥:二胺+尿素;底肥用农家肥:猪厩肥;追肥用化肥:硝酸钾、尿素、尿素+硝酸钾混合肥。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运用L16(44×23)正交法设计[13],共设16个处理,进行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株距)、每穴点籽数、追肥方式、品种、底肥种类6种试验因子的综合试验。试验设计方案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见表2。
大棚内做长5 m,宽1.2 m的平畦,每处理1个畦,按照处理编成1~16号,按照表1方案实行。每畦开3条深 3~5 cm的播种沟,先浇水,待水渗下后播种。当主蔓伸蔓前及时插架引蔓。开花后8~11 d,对荚果饱满、达到商品荚要求的豆荚及时采收。具体采收时间以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16时后为宜。
1.3 所用的计算公式
极差=R-r
式中,R为最大量;r为最小量[14]。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各栽培因子对豇豆产量影响极差的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数据发现,秋季大棚种植秋延后豇豆播种时间很重要,对豇豆产量影响很大。播种时间不晚于8月15日的前提下,越早播种越好。
2.2 大棚秋延后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组合
由表3极差值大小的结果表明:6种栽培因子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种时间>底肥>每穴点籽数>播种密度>追肥方式>品种。最适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组合为(最优组合):施用农家肥做为底肥,播种时间8月1日,播种株距20 cm,每穴点籽数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复合肥。
3 讨 论
3.1 不同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秋季豇豆栽培时间越早,豇豆产量越高。这个结论与陆秀英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豇豆是喜温耐热的作物,其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25~28 ℃,结荚期对温度比较敏感。而8月以后播种的豇豆,其结荚期正值外界温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温度对豇豆结荚至关重要。
播种密度和每穴点籽数实际作用基本一致。栽植过密,光照和通气不良,会引起豇豆营养体生长过旺,落花落荚,最终引起产量下降。相同栽培面积,栽培密度过稀,产量也会降低。
3.2 底肥和追肥对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底肥对产量影响位于第二位,因为前人研究表明:使用化肥作基肥,易使土壤发生板结,使用过度还会造成土壤结构失调[16]。而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质更加疏松,使植株的根系氧气充足,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并具有缓释肥力,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追肥对豇豆结荚期植株生长及总产量影响较大。目前农民生产中一般只追施尿素,尿素属于氮肥,主要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有促进作用,磷钾肥对后期结荚非常有利,因此要追施复合肥。
4 结 论
(1)秋延后豇豆播种时间很重要,越早播种越好,播种时间不要晚于8月15日。
(2)6种栽培因子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种时间、底肥、每穴点籽数、播种密度、追肥方式和品种。
(3)最适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组合为(最优组合):施用农家肥做为底肥,播种时间8月1日,播种株距20 cm,每穴点籽数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复合肥。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姚燕来,洪春来,等. 不同连作年限豇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种群变化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3(3):65-67.
[2] 康利平,王羽梅,张禄.水分胁迫对豇豆幼苗水分状况、气孔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S1):21-23.
[3] 王红梅.移动小拱棚春豆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6.
[4] 马瑞林,李秀英,孙立,等.长豇豆的采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114.
[5] 俞焕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术及效益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70-172.
[6]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7] 郝学荣,肖献国,李敏.防虫网在豇豆秋延后栽培上的应用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 2000 (5):33-35.
[8] 吴乾兴,肖日升,李劲松,等.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栽培小气候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12):5 244-5 246.
[9] 张先庚.豇豆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07 (3): 22.
[10] 邹行翔. 豇豆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现代园艺,2010 (1):20.
[11] 范春芳.秋豇豆栽培三要点[J]. 农家科技,2013(9):9.
[12] 谢彦超,蒋生发.豇豆秋延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 2009, 20(2): 48-50.
[13]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14]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三次设计组和全国总工会电教中心. 正交法和三次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 陆秀英,邱正明,聂启军.秋季豇豆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05 (5):91-92.
[16] 饶立兵,陈德圆,李再成,等.施肥技术对豇豆产量的影响[J].当代蔬菜, 2006 (4):42-43.
摘 要:采用L16(44×23)正交设计方法,对秋季大棚豇豆栽培中5个主要栽培因子,即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株距)、每穴点籽数、追肥方式、底肥种类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作为底肥,播种时间控制在8月1日左右,株距20~25 cm,每穴点籽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混合肥的栽培因子组合为适合秋季大棚豇豆的最佳组合。在上述6种栽培因子中,播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秋季;大棚;豇豆;栽培因子
中图分类号:S64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18
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 Walp.)为豆科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天津地区有春季、夏季露地栽培豇豆的习惯,是夏秋主要蔬菜种类之一[1-2]。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豇豆在传统露地栽培的基础上,逐渐进入设施栽培,以满足市民对四季蔬菜花色品种多样化的需求[3-6]。
有关秋季豇豆栽培技术,前人已经在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郝学荣等[7]和吴乾兴等[8]研究了防虫网在豇豆秋季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认为防虫网的使用可显著提高产量,减少病虫为害,同时还可提高豆荚的商品性。张先庚[9]、邹行翔[10]和范春芳[11]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管理方面总结了大棚秋季豇豆无公害栽培技术。谢彦超等[12]研究了豇豆秋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但对具体主要栽培因子对最终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及栽培因子最佳组合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目的是找到秋季大棚栽培中与产量最相关的栽培因子,并初步确定秋季大棚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秋季设施豇豆生产提供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豇豆1号和豇豆2号。试验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试验场塑料大棚内进行,塑料大棚为南北走向,长30 m,宽8 m。
底肥用化肥:二胺+尿素;底肥用农家肥:猪厩肥;追肥用化肥:硝酸钾、尿素、尿素+硝酸钾混合肥。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运用L16(44×23)正交法设计[13],共设16个处理,进行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株距)、每穴点籽数、追肥方式、品种、底肥种类6种试验因子的综合试验。试验设计方案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见表2。
大棚内做长5 m,宽1.2 m的平畦,每处理1个畦,按照处理编成1~16号,按照表1方案实行。每畦开3条深 3~5 cm的播种沟,先浇水,待水渗下后播种。当主蔓伸蔓前及时插架引蔓。开花后8~11 d,对荚果饱满、达到商品荚要求的豆荚及时采收。具体采收时间以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16时后为宜。
1.3 所用的计算公式
极差=R-r
式中,R为最大量;r为最小量[14]。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各栽培因子对豇豆产量影响极差的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数据发现,秋季大棚种植秋延后豇豆播种时间很重要,对豇豆产量影响很大。播种时间不晚于8月15日的前提下,越早播种越好。
2.2 大棚秋延后豇豆最佳栽培因子组合
由表3极差值大小的结果表明:6种栽培因子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种时间>底肥>每穴点籽数>播种密度>追肥方式>品种。最适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组合为(最优组合):施用农家肥做为底肥,播种时间8月1日,播种株距20 cm,每穴点籽数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复合肥。
3 讨 论
3.1 不同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秋季豇豆栽培时间越早,豇豆产量越高。这个结论与陆秀英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豇豆是喜温耐热的作物,其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25~28 ℃,结荚期对温度比较敏感。而8月以后播种的豇豆,其结荚期正值外界温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导致产量降低。因此,温度对豇豆结荚至关重要。
播种密度和每穴点籽数实际作用基本一致。栽植过密,光照和通气不良,会引起豇豆营养体生长过旺,落花落荚,最终引起产量下降。相同栽培面积,栽培密度过稀,产量也会降低。
3.2 底肥和追肥对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底肥对产量影响位于第二位,因为前人研究表明:使用化肥作基肥,易使土壤发生板结,使用过度还会造成土壤结构失调[16]。而农家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质更加疏松,使植株的根系氧气充足,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并具有缓释肥力,对提高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追肥对豇豆结荚期植株生长及总产量影响较大。目前农民生产中一般只追施尿素,尿素属于氮肥,主要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有促进作用,磷钾肥对后期结荚非常有利,因此要追施复合肥。
4 结 论
(1)秋延后豇豆播种时间很重要,越早播种越好,播种时间不要晚于8月15日。
(2)6种栽培因子对秋季大棚豇豆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播种时间、底肥、每穴点籽数、播种密度、追肥方式和品种。
(3)最适合秋季大棚豇豆栽培的栽培因子组合为(最优组合):施用农家肥做为底肥,播种时间8月1日,播种株距20 cm,每穴点籽数2~3粒,追施硝酸钾与尿素复合肥。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姚燕来,洪春来,等. 不同连作年限豇豆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种群变化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3(3):65-67.
[2] 康利平,王羽梅,张禄.水分胁迫对豇豆幼苗水分状况、气孔变化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S1):21-23.
[3] 王红梅.移动小拱棚春豆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6.
[4] 马瑞林,李秀英,孙立,等.长豇豆的采种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114.
[5] 俞焕敏.白口村大棚豇豆的栽培技术及效益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70-172.
[6] 尹守恒,刘宏敏,吕爱芹,等.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早豇一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9):71.
[7] 郝学荣,肖献国,李敏.防虫网在豇豆秋延后栽培上的应用效果[J].湖南农业科学, 2000 (5):33-35.
[8] 吴乾兴,肖日升,李劲松,等.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豇豆栽培小气候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12):5 244-5 246.
[9] 张先庚.豇豆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07 (3): 22.
[10] 邹行翔. 豇豆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 现代园艺,2010 (1):20.
[11] 范春芳.秋豇豆栽培三要点[J]. 农家科技,2013(9):9.
[12] 谢彦超,蒋生发.豇豆秋延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 2009, 20(2): 48-50.
[13] 白新桂.数据分析与试验优化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14]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三次设计组和全国总工会电教中心. 正交法和三次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 陆秀英,邱正明,聂启军.秋季豇豆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2005 (5):91-92.
大棚可行性研究报告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