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精选11篇)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42例冠心病病患。其中男92例,女50例;年龄(59.84±5.6)岁;病患BMI均值为25.84±5.84;其中19例病患合并2型糖尿病,63例病患合并高血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BMI均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病患在入院之后,对其使用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断剂进行一般治疗,对于存在合并症的病患要给予降糖降压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之上,使用阿托伐他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次,2次/d。观察组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具体剂量为:5mg/次,2次/d。如果病患出现了转氨酶上升三倍以上现象,应该停止对病患使用药物,病患连续服用药物2个月,观察病患的治疗效果,并检测病患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肾功能。
1.3临床观察指标对所有病患的LDL-C、HDL-C、TC、TG与内皮舒张功能,血脂参数,心功能指数LVEF等等当做检测指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s)进行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使用字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所有病患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依从性不良的现象,在进行相关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C的指标和对照组向比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C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数LVEF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在整个治疗期间内,患者未出现典型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肝部疼痛、大便形态改变)有2例观察组病患在治疗1个月之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的肝功正常,对照组病患有5例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肝功能正常,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的病患均未超过参考标准的3倍,对病患并没有进行特别的处理。
3讨论
引起病患出现冠心病的相关因素有[2]:痛风,BMI数值过高,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长时间不进行体育运动等等。从本次研究中的相关结果能够获知:在进行相关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C的指标和对照组向比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C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数LVEF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能够看出,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根本上说明了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好。和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有着很强的肝脏选择性与低脂亲和性[3]。属于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的一种,该物质能够将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变成为甲戊酸盐—胆固醇的前体。瑞舒伐他汀作用于人体的肝脏,能够降低胆固醇靶向器官,可以增加肝脏内LDL细胞表面的受体数目,在根本上对LDL的代谢与吸收、起到了推进作用,进热将VLDL肝合成抑制。进而降低病患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和V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相关研究表明[4],对冠心病病患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的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在根本上强调了“心脏康复”的必要性。将病患的血脂、血糖、血压等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在最大程度上将病患冠状动脉二次率降低,这对于降低病患医疗成本来讲,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利用瑞舒伐他汀对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42例冠心病病。将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所有病患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所有病患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依从性不良的现象,在进行相关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C的指标和对照组向比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C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数LVEF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观察组病患在治疗1个月之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的肝功正常,对照组病患有5例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肝功能正常,不良反应较少。和阿托伐他汀相比,利用瑞舒伐他汀对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参考文献
[1]于福恩,万明花,孙红国,等.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临床应用新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1):114-115.
[2]潘永瑜,刘芳,刘蓓菁.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209-1210.
[3]陈翀昊,王广燕,苏衡.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2):1033.
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说明书 第2篇
【拼音全码】ATuoFaTaTingGaiFenSanPian(JingShu)
【主要成份】阿托伐他汀钙。
【性状】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为白色片剂。
【适应症/功能主治】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患者。
【规格型号】10mg*7片
【用法用量】病人在开始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治疗前,应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控制,在整个治疗期间也应维持合理膳食。应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线水平、治疗目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剂量的个体化调整。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大剂量为80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每日用量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一次服用,并不受进餐影响。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低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C<4.14mmol/L(或<160mg/dL)和总胆固醇<6.22mmol/L(或<240mg/dL),中危患者治疗目标是LDL
【不良反应】1.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他还有头痛、皮疹、头晕、视觉模糊和味觉障碍。2.偶可引起血氨基转移酶可逆性升高。因此需监测肝功能。3.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阳痿、失眠。4.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发烧,并伴有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等,横纹肌溶解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但较罕见。5.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与免疫抑制剂、叶酸衍生物、烟酸、吉非罗齐、红霉素等合用可增加肌病发生的危险。6.有报道发生过肝炎、胰腺炎及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
【禁忌】对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注意事项】1.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胆固醇和血肌酸磷酸激酶。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时血氨基转移酶可能增高,有肝病史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还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试验。2.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治疗过程中如发生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达正常高限的3倍,或血肌酸磷酸激酶显著增高或有肌炎、胰腺炎表现时,应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3.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时如有低血压、严重急性感染、创伤、代谢紊乱等情况,须注意可能出现的继发于肌溶解后的肾功能衰竭。4.肾功能不全时应减少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剂量。5.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宜与饮食共进,以利吸收。6.饮食疗法始终是治疗高血脂的首要方法,加强锻炼和减轻体重等方式,都将优于任何形式的药。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1.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与口服抗凝药合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使出血的危险性增加。2.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红霉素、吉非罗齐、烟酸等合用可增加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3.考来替泊、考来烯胺可使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故应在服用前者5小时后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京舒)。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通过增加细胞表明的肝脏LDL受体以增强LDL的摄取和代谢。阿托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生成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数。阿托伐他汀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活性显著和持久性增加,进而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治疗发生有益变化。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通常降脂类药物对这类患者的疗效不佳。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避光,28℃以下保存
【包装】7片/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0021
【生产企业】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3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34-01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或突然停止而造成血管供血区出现缺血、缺氧现象,最终导致患者脑组织软化或坏死的一种脑部病变,多发于老年群体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也日益升高,因此必须重视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1]。本文对患有急性脑梗死的76例老年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院内科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76例老年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5.3±2.9)岁,实验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5.9±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静下滴注20ml的复方丹参;实验组则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即每次口服20mg阿托伐他汀,每晚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患者需连续用药1个疗程,此外,在用药期间还应停用其他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脂、细胞粘附分子及C-反应蛋白的變化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范围达90%,病残程度评分为0级,则为治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范围在45%~90%间,病残程度评分介于1~3级,则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范围在18%~45%间,生活基本能自理,则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范围低于18%,或患者死亡,则为无效[2]。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治疗疗效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以x2表示计量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经有效治疗后,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8.4%,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细胞粘附、C-反应蛋白比较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细胞粘附以及C-反应蛋白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数比较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头痛、恶心及上腹不适等不良症状3例,不良反应率为7.9%(3/38),对照组出现胸闷、腹泻及局部疼痛等不良症状6例,不良反应率为15.8%(6/38),由于两组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经停药后迅速好转,未对整个治疗疗效造成影响,因此可忽略不计,此外,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及肌肉组织均正常。
3讨论
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有研究表明,其能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与再发,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生率等。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适用于降低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卒中、血管重建术以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的他汀类药物,其适应症为高胆固醇血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除了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及调整心脑血管内皮功能作用[3]。
在本实验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实验组的血脂、细胞粘附分子以及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此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有效控制血脂、细胞粘附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而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蔡鸣凡.阿托伐他汀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6):98-100
[2]何荣芬,仇君.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0):56-60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老年,高血脂,安全性
高血脂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代谢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病以脂质不溶或微溶、高脂质含量为主要特征, 伴随着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较多且严重的并发症。当前他汀类药物是该病临床治疗的常规药物, 具有较佳的降血脂效果。本研究分别给予老年高血脂患者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 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6例老年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纳入标准:TC>5.7mmol/L或TG>1.7mmol/L;年龄60岁以上;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志愿参与。排除标准:存在血液代谢疾病, 心、肝、肺等功能不全者;存在认知障碍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对照组男25例, 女18例;年龄61~81 (68.93±5.32) 岁;病程2~12 (6.42±1.74) 年。观察组男26例, 女17例;年龄61~80 (67.86±5.45) 岁;病程2~12 (6.24±1.56)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 (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mg/次, qd, 晚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mg/次, qd, 晚餐时口服。两组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治疗, 治疗期间均按时、按量服药并接受护理人员的饮食指导。
1.3 疗效评定
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标准, (1) 显效:TC、TG恢复正常水平或TC下降幅度在20%以上, TG下降幅度超过40%; (2) 有效:TC、TG趋向于正常, 或TC下降10%~20%, TG下降20%~40%; (3) 无效:TC下降不足10%, TG下降不足20%, 血脂水平无明显改变; (4) 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C、TG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 两组TC、TG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服药过程中, 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 但调整药剂量、停药后症状均自行消失, 均未出现因不耐受退出研究的情况。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腹痛2例、便秘1例, 不良反应率为9.30%;观察组出现腹胀1例、便秘1例, 不良反应率为4.6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χ2=0.72, P=0.40) 。
3 讨论
随着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不断增多, 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眼光投向于该病的临床治疗、预后上。他汀类药物在该病的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效果, 成为当前高血脂临床治疗中的一线用药。随着对该药物的不断研究, 他汀类药物种类逐渐增多, 不同的他汀类药物也具有不同疗效[1,2]。本研究中使用的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是当前老年高血脂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两种他汀类药物, 都是通过对HMGCo A还原酶与胆固醇的合成过程进行抑制来实现降脂目的, 降脂原理相似[3,4]。其中, 辛伐他汀是一种由土曲霉发酵产物合成的衍生物, 属于第一代他汀类药物。该药物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炎、消炎效果, 有利于改善血管炎症反应, 预防血管事件的发生。而阿托伐他汀则是一种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 属于第三代他汀类药物, 能有效改善高血脂患者内皮脱落的情况, 改善平滑肌, 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的恢复[5]。虽然两种药物降脂原理相似, 但是由于化学结构的差异, 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辛伐他汀相比, 阿托伐他汀能够较长地停留在患者体内持续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增强降血脂的功效, 因而降脂效果也更为明显。为实现快速、安全地降血脂, 患者通常更倾向于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TC、TG均低于对照组, 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0.05) 。本研究与周益明[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在老年高血脂的临床治疗中,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性、安全性, 但阿托伐他汀降血脂的效果更佳,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文雄, 孙赫, 刘文婷.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 2015, 35 (2) :440-442.
[2]王加良, 张艳丽, 赵玉梅.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卫生软科学, 2014, 28 (1) :51-52.
[3]万志坚.评价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安全性[J].北方药学, 2015, 12 (9) :109.
[4]金军, 张守彦, 贺慧娟.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对老年高脂血症的血尿酸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0) :11-12.
[5]国希云, 李晓英, 邓娴, 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 (6) :605-607.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5篇
关键词: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57-02
导致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点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同时该病也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最大的一种常见病?近些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在临床上的不断升高,和相关方面严重的不断深入,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但治疗效果却存在差异[1]?本次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冠心病病史1-22(8.6±1.3)年;患者年龄34-87(52.7±1.5)岁;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治疗组患者冠心病病史1-24(8.5±1.2)年;患者年龄36-85(52.8±1.4)岁;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曲美他嗪,每次20mg,每天三次,计划治疗一个月;治疗组:口服曲美他嗪,每次20mg,每天三次,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次10mg,每天三次,计划治疗一个月[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没有心绞痛症状出现,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表现也已经趋于正常状态为显效?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心绞痛症状的发作次数已经明显减少,且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表现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心绞痛复发次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表现均没有任何变化,或恶化发展为无效[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冠心病药物治疗总时间?冠心病药物治疗前的血脂四项指标的改善幅度?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冠心病药物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药物治疗前的血脂四项指标的改善幅度
详见表1?
2.2 冠心病药物治疗效果
单纯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71.0%;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检查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冠心病治疗总时间
单纯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后(6.38±1.46)d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消失,治疗后(9.11±2.50)d心电图检查表现恢复正常,冠心病共接受药物治疗(12.75±2.13)d;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后(4.08±0.69)d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等冠心病症状消失,治疗后(6.93±1.07)d心电图检查表现恢复正常,冠心病共接受药物治疗(10.07±1.85)d?三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单纯应用曲美他嗪治疗期间对照组有6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药物不良反应出现?该项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在临床上的不断升高,和相关方面严重的不断深入,联合用药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但治疗效果却存在差异?曲美他嗪在作用于患者体内之后,可以对心肌的代谢功能起到积极地改善作用,对患者体内存在的一些自由基的生成有效的针对性抑制作用,与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钙通道拮抗药?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ACEI等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效果,不仅仅可以使患者的心力衰竭发展速度进一步得到延缓,还可以对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的急剧变化产生有效控制?阿托伐他汀作用于患者体内之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血脂功效,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变化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联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不仅仅可以对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进行有效扭转,还可以使患者的血脂四项指标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从而在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崔韶华,王宝兰.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5(17):156-157.
[2] 李兵,陈相键,朱舒舒,等.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6):477-478.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6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目前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较高,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调整患者机体内的血脂水平,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常用的调脂药物是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此类药物能够降低血脂水平,但二者在原发性高脂血症中的治疗效果差异尚不清楚[1]。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观察二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60例,均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分别高于5.7 mmol/L和(或)1.7 mmol/L,同时排除肝功能障碍患者、妊娠期患者、哺乳妇女、对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过敏或其他应用禁忌患者、其他疾病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2.3±8.3)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1.7±8.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摄取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等。观察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过程中禁止服用对血脂水平有影响的药物,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8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评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四项中每项的疗效: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下降>20%;甘油三酯下降>40%;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0%;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25 mmol/L。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下降10%~20%;甘油三酯下降20%~40%;低密度脂蛋白下降10%~20%;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10~0.25 mmol/L;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测定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目前发病率较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整此类患者血脂水平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目前应用较多的调脂药物是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此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 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而产生降脂作用[2,3],能够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清除,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研究认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的效果最强,阿托伐他汀属于人工合成的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在体内不需要代谢转化即可发挥其降低血脂水平的药理活性,而辛伐他汀在发挥降低血脂之前要经过代谢转化,在药动学方面,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容易吸收,半衰期时间长于辛伐他汀[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各血脂指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但前者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曹树旺,褚春雨.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评价,2012,29(3):205-207.
[2]李炜,刘晓梅,张燕.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5):82-83.
[3]周琳,许嘉鸿,宋浩明,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94-97.
[4]李宏权,张亚峰,曲丽园,等.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402-1403.
阿托伐他汀降血脂258例疗效观察 第7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全部病例共258例,均为2005年8月~2008年9月前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占216例,占83.7%,女性42例,占16.3%,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7岁。均无严重肝肾疾病。
1.2 给药剂量和疗程
阿托伐他汀组,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粒,疗程(6~10)周,脂必妥是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的,口服一次0.7,一日3次,疗程(6~10)周,治疗观察期间不同时应用其它降脂药物。
1.3 观察标准
每例观察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血脂情况,血脂包括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LDL-C),胆固醇(TC)。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脂。
1.4 疗效判定标准
血脂异常者开始调脂治疗时TG和LDL-C值及其目标值mmol/L(mg/dl)。
血脂正常,实验室检查或LDL-C降至<100mg/dl显效,治疗后血脂降至正常目标值,进步治疗后血脂有所下降或不降。
1.5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法
阿托伐他门钙片总有效率87.80%,明显高于脂必妥组(P<0.01),表4阿托伐他汀平均降脂时间(6~10)周。
2.2 血脂化验疗效
阿托伐他汀组123例,血脂2项异常90例(73.2%)(6~10)周,化验血脂正常66例,正常率73.3%,脂必妥组135例,二项血脂异常96例,治疗后血脂正常42例,正常率为43.75%,两组相对比P<0.01。
3 讨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是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药物,通过三年来研究应用,属他汀类调脂药物,属HMG-COA还原酮抑制剂,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的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酮羟甲戊二酰捕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做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由此对动脉硬化和冠心病防治产生作用。我科于2005年用于高脂血症病人,临床总有效率87.80%,治疗后血脂正常73.3%,疗效明显优于脂必妥组,P<0.01,两组在治疗中均未发生严重副作用。所以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脂药。适用于高血脂的降脂治疗。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规模随机双盲的治疗试验工证HMG-COA还原酮抑制剂(他汀类药)在有或无冠心病的患者均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措施[1,2,3,4],同时一些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能够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5]。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是当前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摘要: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降血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门诊及住院病人确诊为高血脂病人258例,每日10mg晚上1次服(6~10)周,脂必妥片(0.7)2片日3次(6~10)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0%,脂必妥组有效率64.44%,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高于脂必妥组(P<0.01),血脂化验阿托伐他汀组123例,胆固醉、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90例(73.2%),治疗后正常66例(73.3%),脂必妥组135例,胆固醉、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96例,治疗后血脂正常42例(43.75%),两组相比P<0.01,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组3例肌痛,加服ATP后正常。脂必妥组2例偶有胃部不适,对症治疗后正常。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临床应用安全,不但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而且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醉(HDL-C)并可逆传冠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脂,阿托伐他汀,脂必妥
参考文献
[1] MASS Investigators. Effect of simvastatin on coronary atheroma. The Multicenter Anti-Aheroma Study(MASS). Lancet, 1994 ;344:633-638
[2] Jukema JW,Bruschke AV,van Boven AJ,et al. Effect of lipid lowering by pravastatin on progression and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symptomatic en with normal to moderately elevated serum cholesterol levels. The Regression Growth Evaluaion Statin Study(REGRESS). Circulation, 1995 ;91:2528-2540
[3] Downs JR,Clearfield M, Weiss S,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with lovastatin in men and women with cholesterol levels: results of AFCAPS/TexCAPS. JAMA, 1998 ;279 : 1615-1622
[4]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Group. Randomised trial of cholesterol in 4 44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vival study (4s). Lancet, 1994 ;344 : 1383-1389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8篇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
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 男45例, 女20例, 年龄40~78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 (阿托伐他汀+水化治疗) 平均年龄 (58±7.8) 岁, 对照组30例 (57±8.2) 岁 (水化治疗) ,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肾功不全, 对比剂的量在 (100~300mL) , 所有患者使用基础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排除标准:对比剂过敏、重度心力衰竭、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低渗非离子对比剂 (碘海醇) , 手术采用so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或挠动脉径路, 完成冠脉造影及PCI术, 所有患者均常规用0.9%氯化钠进行常规水化, 对照组于术前2~4h至术后12h静滴0.9%氯化钠扩容。治疗组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术前80mg st第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 qn连续应用1周, 术前、术后3d及术后第7天复查尿素氮、肌酐。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手术当天早晨、水化开始之前采集血液样本, 测定基线血肌酐、尿素氮。术后72 h、造影后第7天重复测定上述2项指标。比较2组患者CIN发生率, CIN定义为通常认为血清肌酐 (SCr) 水平较使用对比剂前升高25%~50%或升高0.5~1mg/dL即可诊断。并除外其他引起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因素[2]。各项指标正常参考范围:血肌酐40~100 mmol L, 血尿素1.8~8.5 mmol/L。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结论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术后72 h及造影后第7天明显降低 (P<0.05) 。实验组患者PCI术后72h血肌酐 (108.3±32.3) μmol/L、血尿素 (7.7±2.7) m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肌酐 (131.2±35.6) μmol/L、血尿素 (9.5±2.81)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造影后第7天血肌酐、血尿素较术后72 h明显降低, 基本达到造影前水平, 分别为 (99.3±24.6) μmol/L和 (6.2±1.35) 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虽较术后72 h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造影后第7天血肌酐 (113.7±29.2) μmol/L、血尿素 (6.8±1.83) mmol/L较术后72 h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表2) 。
3 讨论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几乎所有接受血管内对比剂注射的患者均会出现一过性肾小球滤过率 (GFR) 下降, 但是否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对比剂肾病, 则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特定危险因素, 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剂量使用对比剂等。CIN多表现为非少尿性CIN, SCr水平通常于造影后24~48h升高, 3~5d达到峰值, 部分患者表现为一过性尿检异常、尿渗透压下降、尿酶升高、尿糖和尿钠排泄增加等, 多数患者在造影7~10d后, 肾功能恢复至原水平。因此, 如果在造影后1周内不进行肾功能检查和尿液检查, 极易漏诊CIN。约二成CIN患者表现为少尿性CIN, 少尿持续时间和SCr水平升高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基础肾功能水平约三成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 少于1%的患者需要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
黏度已开始被广泛关注。庞佩尔松教授作为国际最具声望的生理学家之一、德国夏里特柏林大学生理学院院长, 他指出,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血管灌注和肾小球滤过。血管灌注方面, 对比剂进入肾小血管, 使血液变得黏稠, 血液流动速度减慢, 氧供明显减少, 造成局部组织缺氧。而从肾小球滤过方面, 对比剂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 肾小管内的水分99%被重新吸收, 肾小管里的对比剂变得特别黏稠, 最后形成栓子堵住肾小管, 造成肾小管进一步的损伤。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对比剂的黏度, 而不是渗透压。因此, 临床工作中, 医师需高度重视造影前危险因素的评估, 特别是有肾功能不全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人, 由于这些人血黏度增高、肾小动脉及肾小球硬化、肾血流量已减少, 注射对比剂后, 会进一步增加微循环内血黏度, 使肾内血管收缩, 加重肾功能不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有抗炎、抗氧化、降脂等功能可进一步改善血黏度, 进一步改善内皮功能, 改善肾小管、肾小球的微环境改善血粘度, 从而保护肾功能。
总而言之, 肾缺血是CIN的主要发病机制, 其次是肾小管毒性机制[3]。目前对CIN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水化疗法简单、安全可靠, 能有效减少CIN发病率, 是预防CIN的经典手段。但在高危患者.此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CIN的发生, 有11%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补液后仍发生了CIN[4]。由于ClN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有研究证实, 目前不少文献报道造影前给予大剂量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丁、阿托伐他丁定) 能明显减少CIN的发生率, 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5], 近年来, 关于他汀类药物的预防作用尚有争议, 2009年Bouzas等[6]报道他丁类药物不能降低CIN的发生率, 2010年Toso[7]等报道, 对于肾功不全的患者, 在静脉水化的基础上, 给予口服N-乙酰同型半胱氨酸, 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丁定80mg口服能明显减少CIN的发生率, 因此, 本实验, 样本量较小, 他丁类药物预防CIN的发生有待大规模进一步的循证医学。
参考文献
[1]patti G, Nusca A, Chello M, et al.usefulness of statins pretreatment to prevent contrast-induced ne phropathy and to improve 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 2008, 101 (3) :279-285.
[2]Bouzas-Mosquera A, Vozquez-Rodr I, Guez JM, et al.Statins therapy and contrast-inducedn ephropathy after primary angioplasty[J].Int J Cardiol, 2009, 134 (3) :430-431.
[3]Toso A, Maioli M, Lenocini M, et al.Usefulness of atrvastain (80 mg) in preion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renal disease[J].Am J Cardiol, 2010, 105 (3) :288-292.
[4]Dangs G, Ia kovou I, Ni kolsky E, et al.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relaion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hemodynamic variable[J].AM J Cardiol, 2005, 95 (1) :13-19.
[5]Iems, chaIlenges and future dircctions[J].BMC Med, 2009, 7:24.
[6]Tumlin J, Stacul F, Adam A, et al.Pathophysiology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J].Am J Cardioi, 2006, 98:14K-20K.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8年10月我院住院的高脂血症患者36例, 其中男19例, 女17例;年龄35~62岁, 中位年龄51.8岁。单纯高胆固醇血症15例;高三酰甘油血症12例;2项都增高者9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 冠心病13例。
1.2 入选标准
根据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及美国全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中成人治疗指南Ⅲ (NCEP/ATPⅢ) 中的有关标准确定入选患者, 各指标符合治疗标准且最少4周内未服用调脂药物者入选。经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痛风、药物所致的高胆固醇血症;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服用阿托伐他汀钙 (立普妥) 20mg, 每晚睡前服用, 持续4周。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 治疗用药选用不影响血脂的药物。
1.4 观察项目
服药前及服药第4周1~2d内检测血脂指标 (TG、TC、LDL-C、HDL-C) 、血尿常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及心电图。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卫生部1993年7月公布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断[3]。显效:TC下降≥20%或TG下降≥40%、HDL-C升高≥0.20mmol/L、TC-HDL-C/HDL-C下降≥20%;有效:TC下降10%~20%, 或TG下降20%~40%, HDL-C上升0.104mmol/L, TC-HDL-C/HDL-C下降≥10%~20%。无效:实验室指标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 血脂水平分析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TC、TG、LDL-C及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降低TC、TG、LDL-C和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见表2。有7例心电图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服药4周后复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均未见异常改变。仅1例谷丙转氨酶为80U, 轻度升高, 余谷丙转氨酶均未见异常改变。
注:与用药前比较, *P<0.01
[例 (%) ]
2.2 不良反应
本组服药后1例胃肠胀气腹部不适, 2例出现便秘, 后自行缓解, 未影响继续用药, 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广泛验证, 除了降低TC、LDL-C, 降低TG也已成为共识。阿托伐他汀钙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选择性及竞争性抑制剂, 通过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来降低血TC、TG和LDL-C, 对HDL-C亦有轻度升高作用, 从而调整高胆固醇血症最终达到调脂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TC、TG、LDL-C和H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降低TC、TG、LDL-C和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也显著提高。同时还观察到有7例心电图较用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研究中仅有3例服药后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后自行缓解, 未影响治疗。服药4周后复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均未见异常改变, 仅1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余谷丙转氨酶均未见异常改变。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钙有明显的降低TC、LDL-C、TG和升高HDL-C水平的作用, 并能使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善, 且不良反应轻微, 使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Berliner A, Navab M, Fogelman AM, et al.Atherosclerosis:basic mecha-nisms.Oxidation, inflammation and genetics[J].Circulation, 1995, 91 (9) :2488-2496.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 25 (5) :169-17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 (西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1993:49-51.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2-005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torvastatin clinical efficacy of LMWH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Methods observation 60 cases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every group has 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tropine atorvastatin treatment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6 weeks for a course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result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have improv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86%,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6.2% of the patients, and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Atorvastatin treatment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atorvastati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Efficacy
COPD即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属气流受限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类型。本病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是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极高,约为11%[1],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如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死亡患者的尸检报告中发现,899%的患者由细小动脉血栓形成[2]。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时,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笔者应用阿托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重期30例,取得满意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1]。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59岁,平均年龄(742±138)岁;平均病程(113±61)年;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733±106)岁;平均病程(124±56)年。所有患者均由严重的呼吸困难,测得的血气分析结果为:PaO2为(722±O68)kPa、PaCO2为(823±048)kPa。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与阿托伐他汀(立普妥, 辉瑞公司,生产批号为75837005)20mg口服,1次/d。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ml,2次/天,连用7天。6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断[3]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修订呼吸困难量表对患者呼吸困难情 况进行评定:①除非剧烈活动时,无呼吸困难现象为0级;②在快速行走时出现气短现象为Ⅰ级;③正常平地行走时即出现呼吸困难为Ⅱ级;④平地行走100米就需要停下休息为Ⅲ级;⑤呼吸困难,不能平地行走为Ⅳ级。显:呼吸困难在原级别上下降2等级或降1级;有效:在原级别上下降1等级;无效 : 等级未下降或有所加重。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COPD的发生于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吸烟人数居高不下,从而导致COPD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极高,约为11%,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如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阿托伐他汀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以及胆固醇在肝脏中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和脂蛋白水平。此外,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提高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含量,达到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量和分解代谢;同时,还能起到降低各类纯合子杂合子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质脂类代谢障碍患者的血浆胆固醇总量、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载体,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TC的水平的作用。因此,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4]。在治疗COPD方面,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eNOS的产生、增加N0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内皮细胞分泌ET-1等机制[5]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对30例COPD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桥联作用,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本临床观察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使用氧疗、抗生素、解痉平喘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娟,毕正强,葛明坤.低分子肝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0):250-251.
[2]刘斌.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3,33(7):1-3.
[3]郑华英.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1(34): 86-87.
[4]黄树红,陈淑敏,王桂英.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T-l、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 2012,17(4):621-622.
[5]朱艳辉, 王希柱,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肺心病患者big-ET及hs-C RP及PAP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5):2003-2004.
(收稿日期:20140502)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COPD的发生于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吸烟人数居高不下,从而导致COPD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极高,约为11%,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如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阿托伐他汀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以及胆固醇在肝脏中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和脂蛋白水平。此外,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提高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含量,达到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量和分解代谢;同时,还能起到降低各类纯合子杂合子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质脂类代谢障碍患者的血浆胆固醇总量、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载体,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TC的水平的作用。因此,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4]。在治疗COPD方面,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eNOS的产生、增加N0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内皮细胞分泌ET-1等机制[5]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对30例COPD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桥联作用,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本临床观察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使用氧疗、抗生素、解痉平喘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娟,毕正强,葛明坤.低分子肝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0):250-251.
[2]刘斌.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3,33(7):1-3.
[3]郑华英.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1(34): 86-87.
[4]黄树红,陈淑敏,王桂英.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T-l、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 2012,17(4):621-622.
[5]朱艳辉, 王希柱,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肺心病患者big-ET及hs-C RP及PAP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5):2003-2004.
(收稿日期:20140502)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COPD的发生于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吸烟人数居高不下,从而导致COPD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极高,约为11%,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如不能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阿托伐他汀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以及胆固醇在肝脏中的生物合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和脂蛋白水平。此外,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提高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含量,达到提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量和分解代谢;同时,还能起到降低各类纯合子杂合子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质脂类代谢障碍患者的血浆胆固醇总量、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载体,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TC的水平的作用。因此,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4]。在治疗COPD方面,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或迁移、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促进eNOS的产生、增加N0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内皮细胞分泌ET-1等机制[5]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对30例COPD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桥联作用,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本临床观察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使用氧疗、抗生素、解痉平喘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素娟,毕正强,葛明坤.低分子肝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0):250-251.
[2]刘斌.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3,33(7):1-3.
[3]郑华英.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肺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 2012,11(34): 86-87.
[4]黄树红,陈淑敏,王桂英.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T-l、TXB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 2012,17(4):621-622.
[5]朱艳辉, 王希柱,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肺心病患者big-ET及hs-C RP及PAP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15):2003-2004.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资料、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平均每天晚上一次服用10mg, 观察组口服其他调脂药。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的血脂的各项指标和缺血性事件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在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有着明显的改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无改变,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比对上, 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2。
注:*:P<0.05, #:P>0.05
3 讨论
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措施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抗凝, 这可以通过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 减少患者的血小板的集聚, 增强心肌功能来得以实现[2]。阿托伐他汀治疗除了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总胆固醇之外, 还能够大大减少了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由于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 以抑制HMG ̄Co 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为手段, 进而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3]。使用阿托伐他汀有利于内皮功能的快速恢复, 进而缓解血管的扩张[4]。同时阿托伐他汀还可以减少内皮细胞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依附数量, 从而致使溶酶抑制物在纤维蛋白中的数量下降。有利于增加纤溶的活性, 从而有效的避免血栓的形成。还必须得注意的是阿托伐他汀还有利于降低粥样斑块的面积, 从而保证巨噬细胞的大小、炎症细胞和脂质成分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 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冠状动脉化性心脏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在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有着明显的改变,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无改变, 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比对上, 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冠状动脉化性心脏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参考文献
[1]张京梅.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 2012, 23 (3) :203-205.
[2]徐永龙, 雷美兰.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9) :1220-1221.
[3]张春妮, 汪俊军, 牛冬梅, 等.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冠脉病变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浓度比较分析.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
阿托伐他汀疗效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