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精选6篇)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1篇

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练习题

一、口算。

24÷8=    28+20=    29-9=      30÷5=

37+8=    35÷7=      68+9=     44+46=

7×9=      8×6=        7×7=       4×5=

45÷5=    28÷4=     18÷3=      24÷8=

20÷4=    35÷5=     16÷2=      32÷8=

82-9=     32+16=    25+5=     64÷8=

56÷8=    21÷4=      42÷6=      21-3=

二、填空。

(1)把24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可分个。

(2)27÷3=9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27里有()个()。

(3)根据4×6=24,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4)一道除法题,除数是9。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是()。

(5)54÷9=(),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6)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4830÷()=5

()÷8=3()×7=49

(7)以下现象,是平移的`在()里打“√”,是旋转的画“○”。

(8)下面的图图,哪些是对称的,是的请画“√”。

(9)将下面的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54÷918÷640÷845÷563÷956÷7

()()()()()()

(1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8×()=72()÷8=4872÷()=9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2篇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3.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4.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7.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8.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9、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提高认识路线图的能力。

10、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悟集体的力量。

11、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3.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4.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5.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6.认识方向,并读懂路线图。课时安排:

4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共享

认识东、南、西、北。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图: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揭示课题:认识东、南、西、北)2.教学“试一试”。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由老师说口令,学生按口令做。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三、反馈检测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小红面向西,她的前面、左面、右面各是什么方向? 提问:你是怎样很快确定其他三个面的,说给同学听听。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面站立,指出自己的前、后、左、右,再指出各自的东、西、南、北。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题目插图,指名读题。

找出图中窗户的位置,这个位置在房间的哪一面?你能说说房间的东面和西面各有什么吗? 指名回答。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你住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小组交流,指定几人说给全班同学听。)

4、“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课前老师要同学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都去观察了吗?

指名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现实的空间位置抽象为平面图的过程,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2.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谈话: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用摄象机从操场的上方往下拍,拍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只是要想拍到这样的画面,得站得很高才行。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平面图,把操场四周的景物记录下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平面图。

二、探究交流。

1、认识平面图。

谈话: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这样的平面图,(拿出操场平面图示意一下)图的中间是学校的操场,你能把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记录在这张平面图上吗?

学生活动:在平面图的四个方位上分别填上体育馆、教学楼、篮球场、看台。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制图策略,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贴到黑板上展示。

反馈:刚才有几个同学已经将自己制作的平面图贴到黑板上了,先请这几个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还有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吗?

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你能发现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吗?请在小组内讨论。(定的北面不同,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后,组织讨论,形成共识:在平面图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确定方向的标准。

讲解: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的。为了标明方向,在地图和平面图上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这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刚才制作的平面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吗?把你制作的平面图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纠正过来。完成后,再把你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学生活动:纠正自己制作的平面图,使其符合规范,并把作品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全班交流:结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指向标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平面图上的其他三个方向。

小结:同学们学得都很主动,不但认识了平面图,还能清楚地表达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红到人民公园应向哪个方向走?如果小红想到百货大楼去,应该向哪个方向走?去新华书店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交流。

再出示题中填空部分,指名回答,并在课本上填空。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提问:从水上世界出发到望梅阁应该怎样走?(学生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公交线路图。

学生自己看图填空,集体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1)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2)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 电梯?)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方位概念表达图中房间、会议室、电梯、安全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先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四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在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在确定方向的过程中,能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

3.能清楚地说明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能主动与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用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先学探究: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

小结: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辉煌,祖国的未来要靠谁?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开始努力,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2、“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 的地方吗?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你能很快画出棋子跳到什么地方吗?自己画一画。集体交流。

5、动手做

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指一指。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平面图中怎样记住这八个方向?实际生活中怎么辨认这八个方向?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提高认识路线图的能力。

2、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感悟集体的力量。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方向,并读懂路线图。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揭示课题:测定方向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

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

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三、反馈完善: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

师说要求:

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

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四、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教学反思

单元反思:

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

单 元 备 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3、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认识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下珠和上珠在档位上面表示的意义。6.能正确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7.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8.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9.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

10.使学生能够借助于算盘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增强万以内的数的数感,并能正确读写没有0和末尾有0的四位数。

1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12.掌握四位数中间和末尾同时有0、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1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探索,在小组活动时能主动合作、积极思考的数学素养。

14.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15.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性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16.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7.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18.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

选用近似数。

19.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20.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三位数的写法和读法。

3.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 4.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

5.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6.中间有0、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7.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8.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1.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2.1-9在算盘上面怎样表示。

3.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

4.体会万以内的数的数位意义,知道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5.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两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6.合理地取近似数。教具准备: 算盘、课件。

课件、计数器、算盘 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2)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板”小方块是一百,那“3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8板”小方块是几个一百,是几百呢?

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B、汇报结果。

2、认数。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

(2)出示方块图(3堆2条),问:一共有几个小方块?(3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3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呢?

(3)又增加了4个小方块,让学生猜一猜这时一共有几个小方块呢?(324个)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谈话: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

(5)提问:324中的“3”表示什么?“2”呢?“4”呢?324是由哪几部分

组成的?

(7)即时训练: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324和432,读一读,说一说。

2、数数。

(1):调皮的皮卡丘搬来了小方块,让小朋友一起跟着数一数每一次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一个一个地数,从453数到459)

(2)讨论:再搬来一个小方块,一共有几个了呢?你能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提问:459添上1是460,那么469添上1,479添上1„„499添上1分别会是多少呢?

3、完成例2:同桌合作一边拨一边数

(1)一十一十地数,从三百五十数到四百六十。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三百九十后面的数是多少?

(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九数到九百九十九。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九百八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3)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

(4)小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从988数到1000.4、(1)出示计数器后提问: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学生边回答边对照计数器出示个位、十位、百位)

(2)教师再问: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的第4位是什么位吗?(学生回答后出现:从右边起第4位是千位)

(3)请小朋友看着自己读一读。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百,那么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让学生掌握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从而推想出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千)

5、出示“10板”小方块。

A、引言:小朋友们看,天使姐姐这里还有许多小方块,请你们一百一百地数一数,看一共有多少?

B、让学生伸出手指对着方块一百一百地数,当学生数到九百时教师问:九百再加一百是多少个一百呢?如果学生回答是10个一百,教师追问:10个一百是多少?

C、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这时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大正方体”问: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表示一千的“大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由此明确: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个计数单位可用一个大正方体表示。追问:10个百就是多少?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4)提问:你能不看屏幕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

(5)引言:小朋友,天使姐姐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非常高兴,她不停地伸出大拇指夸奖你们呢!不过,天使姐姐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敢应战吗?

A、出示“几板”小方块让学生说出是几百。B、说几百,让小朋友想像出是“几板”小方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边拨珠边数数。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利用计算器你们会数数,没有计算器你们会数数吗?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小棒图后问:这个图中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集体交流,总结答案。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提问: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小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图后问:图中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会统计它们各有多少张吗?这些人民币一共有多少元? 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老师拨出一些数,你们能不能说出它的组成?这个数是多少?

课件出示图后问:你能看出这两幅图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小朋友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地读写三位数。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三位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

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一个一个地数,从489数到502.2.数位顺序表: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数位?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3.读写两位数。

(1)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46,提问:这个数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怎样写呢?师在学生回答讨论后总结:这个数的十位上面是4,读作:四十,在十位上面写4;个位上面是6,我们读作:六,在个位上面写6.(2)师在计数器上面演示:拨去刚才个位上面的6个算珠问:这个数读作什么?怎样写?

引导小结渗透:末尾的0不读,但是要写。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1)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500问:这个数百位上面是几个算珠?表示什么?怎样写?怎样读?十位上有几个算珠?怎样写?要不要读?个位上呢?引导学生得出:5个百是500,读作五百。

(2)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534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百位上怎样写?怎样读?十位上怎样写?怎样读?各位呢?(3)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1000.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读作什么? 预设A:有学生会读,就让他说出怎样读的?为什么这样读。

预设B:没有学生会读,师问:这个数是由()个千组成的,怎样写?怎样读?哪几个数位没有?怎样写呢?怎么读?

出示例3的3幅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读写千以内的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个方向开始的?

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怎样写?要不要读?

总结:读千以内的数都是从左边开始读写的,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读写的,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不读,但是要写,并板书。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后问: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请你们在小组里面讨论。小组汇报后总结:

左图的末尾没有算珠,只写不读。右图的中间没有算珠,既写又读。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从图上面你能看出来是怎样数数的吗?你会一百一百地数数吗? 学生回答后填数轴。

师问:200和700,哪个数比较接近10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中间的0又读又写,末尾的0只写不读。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后指名作答,集体评价。

师问:如果让你们给这四个数分类的话,你准备怎样分?

师相机导出:400后面的0跟250后面的0都属于末尾的0,只写不读。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后师问:573的3表示几个几?跟哪个方块图相连?306的3呢?230的3呢?

学生交流、合作完成练习。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讨论解题规律。6.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我们读写数时要从哪儿开始?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下珠和上珠在档位上面表示的意义。2.能正确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3.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教学难点:1~9在算盘上面怎样表示。教具准备:算盘、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拿出算盘说: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看你们认识他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算盘认识千以内的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4.(1)认识算盘。提问算盘上面有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上面动态介绍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在介绍档位的同时从右往左分别介绍各位档、十位档、百位档、千位档。

你们认识它了吗?请你们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小组里面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刚学习到的算盘部件的名称。

教师边指边问,学生独立回答。(2)学习在算盘上面表示1~9.师:计数时,我们要拨珠靠着中间的梁,只有靠着梁的算珠才能参加计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师边拨珠边板书。

出示教材上“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学生充分讨论后集体评价后教师引出:

第1幅图:个位档上面的算珠是4,表示有4个一。

第2幅图:十位档上面的算珠是3,表示有3个十;个位档上面的算珠是7,表示有7个一。

第3幅图:十位档上面的算珠是6,表示有6个十;个位档上面没有。第4幅图:百位档上面的算珠是8,表示有8个百。十位档上面没有,个位档上面的算珠是2,表示有2个一。

第5幅图:百位档上面是9,表示有9个百。

你会写出这些数吗?请你们在教材第34页上面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集体评价。2.学拨珠。

我们看刚才的图,你能在上面的几幅图中找出1~9的数吗?你会在个位上面拨出1~9的数吗?出示例4的两幅图和下面的五福图。

学生尝试拨珠,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收集反馈信息。下面我们跟着教师后面拨一拨,教师示范正确的手势拨珠。学生在小组里面拨一拨,掌握正确的拨珠手势。3.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会拨吗?请你们在小组里面拨一拨,数一数。

汇报拨珠,师指名学生到前面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在后面拨。边拨边数。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看出各个数位档上面是几吗?师指名依次回答。

你能读一读算盘上面表示的数吗?会写吗?请你们边读边在教材上面写一写。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问:末尾有0的是哪几幅图?上面读作什么?中间有0的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读数,再拨数,请同桌的互相读一读、拨一拨。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做游戏,让学生小组一人说数,另外几个组员拨数,看谁拨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归纳: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2.上珠下珠各表示几。3.学会在个位上面拨出1~9.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于算盘读写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感,掌握数的组成,能用数的组成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读写数及相应的口算。教学难点:

能利用数的组成去探索开放性的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小组合作。在算盘上先拨出下面各数,再一边拨一边接着数出6个数。

小组内指名汇报怎样边拨边数。2.出示“练习三”第2题。

指着第1题的“六百九十五”问: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教材这两幅图你知道他们的组成吗?课件出示第2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3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意对第(4)小题的生成信息,根据反馈采取教学策略。2.千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完成“练习三”第4题。

看来同学们对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得还是挺好的,你们会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吗?出示第4题。

指着第一组问:这样一组口算,我们该怎样想呢?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例如320-20,320里面有3个百、2个十减去2个十,还剩下3个百,结果是300.3.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完成“练习三”第5题。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拿出你们准备的小卡片,拼成一个三位数,让你们同桌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师: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说一说在你的脑袋里面这两个数到底有多少?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出示题目。右边这两个杯里面有多少粒黄豆呢? 3.找规律,在计数器上面表示数。(1)完成“练习三”第7题。

这个小火车上面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们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交流好了以后,指名评价。

师拿出计数器,问:现在老师要在计数器上面放5个算珠表示三位数,可以怎样放?小组里面交流一下。(2)完成“练习三”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借助于算盘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增强万以内的数的数感,并能正确读写没有0和末尾有0的四位数。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教学难点:

体会万以内的数的数位意义,知道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具准备: 算盘、课件。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读出下面的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375 309 420 200 2.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3.出示体育馆的场景图,师问:从图中你知道发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这座体育馆内大约能坐七千人”这个信息时,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的数——万以内的数,板书。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5.提问:七千人到底有多少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以后指名汇报,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说,只要有道理都应鼓励。七千是7个一千,7个一千是多少?你想知道7个一千在算盘上面怎样表示吗?请看屏幕,师出示课件。

引导得出:千位上是7,在千位上写7,百位、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读作:七千。

你能照样子在算盘上面拨一拨吗?课件出示拨好的算盘图。学生拨好以后问:谁能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这个怎样写呢?指名板演。一起读一读。2.教学“试一试”。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集体评价,提醒第2幅图中十位、个位上面没有珠子应写0占位,但不要读出来。3.教学例6.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集中,按要求在算盘上面拨数。出示例6的课件。

学生充分拨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边拨边数,充分体会十进制的关系。接着第(3)小题,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呢?请你们用算盘研究一下。学生自主探索以后师示范九千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一万。一万究竟有多少呢?先来看一看这个图。

课件出示:看图,这一堆小方块是由多少板方块合成的?引导学生看出一堆小方块是一千个,那我们看一看一万里面有多少块这样的小方块,课件动态演示一千一千地数后引导得出:10个一千是一万。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种数位?引导学生看算盘得出,学习了个位、十位、54

百位、千位、万位,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你能把教材第39页上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吗?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反馈决定是引导之下集体拨,还是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以内拨一拨。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尝试填写后集体讲解。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几个千你,我们要数什么样的方格图,几个百呢?引导学生数一数后填写。4.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后集体评价。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醒学生依据数位从高位往低想,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于算盘进行写数。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知道从右边起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四位数中间和末尾同时有0、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敢于探索,在小组活动时能主动合作、积极思考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

中间有0、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教学难点:

中间有两个0的数的读写。

教具准备:

算盘、课件。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老师说,你们拨。

(1)8个千、2个百、1个

十、6个一组成的数是()。(2)3个千、4个百、2个十组成的数是()。(3)5个千组成的数是()。

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没有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面。

比较第(2)、(3)两题的数,你发现什么特点?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2.读出下面各数。309、101、304、905 上面的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中间有0的时候怎么读。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例7.请同学们在算盘上面拨一拨,并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的。4个千怎样写?(写0占位)怎样读;6个十怎样写?怎样读?个位上没有怎样读写呢?(板书)

我们合起来把这个数读一读。老师说,你们拨:3个千、6个十 8个千、2个十 这两个数怎样读。

指导学习右图:7个千怎样写?怎样读?百位和十位上面没有怎样写?(写两个0),怎样读呢?引导有两个0只读一个0并板书;3个一怎样写?怎样读?

这个数合起来读作:七千零三。老师说,你们拨。

5个千、8个一 2个千、3个一

小结: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是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是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什么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用0占位。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问:如果让你把这三道题目进行分类的话,你准备怎样分? 第1幅图、第3幅图都是中间只有一个0的,我们读一个0.第2幅图中间有两个0,我们也读一个0.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后师指名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题目。

在做这一道题时先来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

(1)我们读数时都是从最高位开始还是从最低位开始读的?

我们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开始写。四千在千位上写4,那有几个百?没有应该写几?2个十在十位上写2,8个一在个位上写8.(2)谁来说一说第二幅图中的数应该怎样写?

六千在千位上写6,几个百?怎么写?(0)几个十怎么写?(0)几个一?(在个位上写9)

(3)一万怎么写?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写数的时候一定要从最高位起,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去写。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集体独立完成后,师指名问问是怎样想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说。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后师说:把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指名汇报你发现的规律后完成这一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哦0,末尾的0不读。

2.写数时,要从最高位想起,千位上是几就写几,百位上是几就写几,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性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的两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比较大小:

19○38 19○12 9○12 你是怎样比较的?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二、交流共享

1.创设情境。

张阿姨家刚装修完房子,从商场里面购进四种家电,分别是电视机宝宝、洗衣机宝宝、电冰箱宝宝、空调宝宝,四个宝贝可开心了,都吵着自己花的钱最少,最省主人的心。出示: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谁用的钱最多,谁用的钱最少呢?

2.位数相同,首位不同的数的比较。

听,电视机和空调吵起了,都认为自己的价格最低,你能帮他们判断一下吗?

指名学生回答判断:

学生1: 2530不到3000,3180超过3000,所以2530比3180小。学生2: 2530千位上2表示2个千,3180千位上3表示3个千,2千多的比3千多的小。

总结: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大。3.位数相同,首位相同的数的比较。

师:电视机没有比过空调,心里老不服气了,他去找电冰箱比一比。电视机和电冰箱都是2千多,怎么比较呢?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再回答。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结果,引导出示,首位相同的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4.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

洗衣机看到他们三个吵架,也不甘寂寞,跳着说,我应该比你们都大吧?哪知道电视机、空调、电冰箱三个宝贝哈哈大笑,你们想知道他们笑什么吗?

指名回答,引导:几百肯定没有几千多,所以位数多的那个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5、现在你们知道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又是谁是最后一个吗? 总结: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就比较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如果首位相同的,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看左图,师接着上面的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那么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充分交流以后总结: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相同的看第三位。

出示右图,这两个数怎样比较。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后师问:请你们把这6题分为两类。

在讨论后总结分成的两类:位数不同的、位数相同的。

师:位数不同的怎样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判断1089○999.位数相同的怎样比较?(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那么这6道题,哪几个看首位就能比较出大小了呢?(989○898、7890○8790.)

首位也相同的怎么办?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

哪几题可以通过第二位比较出大小了呢?(887○878、5680○5860.)1001○1010怎样比较呢?(比较第三位、第三位大的那个数就大。)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集体评价。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读题,梳理信息后问:小红的书可能有多少页?如果选300页,小红应该怎样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万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的看首位、首位大的那个数大,首位相同的看第二位,第二位大的那个数大。就这样依次比较,直至比较出大小。(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教具准备:

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1.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2.教学例9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 703≈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师问:“≈”这个符号怎么读的?(约等于。)这个符号就叫约等号。3.教学“试一试”。

出示:实验小学有学生2016人,大约是几千人?

让学生充分地猜以后,优化得出2016大约是2千人,所以写成:2016≈2000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师问:我们一共填了哪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接近500,哪些接近600?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强调题目要求:大约是几百或几千元,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

总结:我们在说近似数的时候通常都是约等于几百或几千。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师引导依次讨论三个子问题。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怎样摆接近2000的数?先摆一摆,再读一读。你知道怎么摆接近9000、5000、1000的四位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似数,近似数是一个大概的数。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及其组成,会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重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会根据要求取近似数。教学难点:

有0的读写,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面一段时间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会比较万以内的数,能根据要求写出近似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这些知识。板书:练习四。

复习数位顺序表。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几个数位?你能从右往左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四”第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引导学生说出相邻数位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2题。

我们在读写数的时候要从最高位想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读几千;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读几百;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读几十;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读几。遇到哪一个数位没有就写0,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

2.完成“练习四”第6题。

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考一考你们。

独立完成后提问:比较每一组的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3.完成“练习四”第3题。

出示后问:下面四个数都有一个“6”,这几个“6”有什么不同吗?表示的意义是?

4.完成“练习四”第4、5题。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7题。

独立完成后师指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读题后师问:杉树可能栽了多少棵?说出你的理由。3.完成“练习四”第9题。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集体评价。4.完成“练习四”第10题。

问:参观科学宫的人数哪一天最多,哪一天最少?为什么?可小组里面讨论一下。

每天参观的人数各接近几千?

四、反思总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及读写,会说出一个数是接近几百或几千。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数的组成及读写、近似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情况读写。教具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整理出:万以内的数的组成、读写、大小比较、近似数。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有谁能说出数为顺序表中从右往左的顺序吗?

出示第1题:2659千位上是几?表示有()个()?百位、十位、个位呢?

独立完成“复习”第1题。2.出示“复习”第2题。

这两个地方你们认识吗?你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吗?引导学生读出数。3.小组活动。

请你们在教师的要求下选4张数字卡片摆一个四位数,在小组里面读一读。

没有0 末尾有0 中间有0 中间末尾同时有0 4.算盘上面表示数。

请同学们拿出算盘把“复习”第4题中的数拨一拨、写一写给你的同桌看。你发现这一题当中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把他们分分类,再看一看是怎么读写的。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复习”第5题。

数的组成掌握得很好,现在考一考你们对计算掌握得怎么样? 2.出示“复习”第6题。

指名说大约是几百或几千,提问:你是怎样考虑的? 3.出示“复习”第7题。

出示表格,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 出示问题,指名解答后集体评价。

四、反思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说一说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能力。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方面的能力有进一步提高,提高数学活动经验,且在小组里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

万以内多个数进行比较。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前面一节课的复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组成及近似数的认识。还有什么内容没有复习?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复习”第8题。

观察第8题,看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肯定想法。数轴上面的方框你会填吗? 2998<多少呢?可以填哪些数。2.独立完成“复习”第9题。

独立完成后思考:哪些题是通过位数就可以比较出大小的?哪些题是通过第一位就比较出大小的?哪些是通过第二位、第三位呢?

3.小组活动

完成“复习”第10题。

提问:比较大小我们通常从最高位想起,那三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的?最小可以填什么?最大呢?第二位、第三位呢?

3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个同学各写一个数,然后一起在小组里面比较出大小。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复习”第12题。

问: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是什么意思?你会填吗?把你想出来的数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看哪一个小组里面的答案最多。

怎样依次想出所有的答案呢? 2.完成“复习”第13题。

引导思考:你能找到规律吗?在小组里面交流验证一下。3.完成“复习”第11题。

提问:你把这五大名山的海拔从高到低排一排吗?

学生完成后师问:哪一座山的海拔最高?第二呢?第三?„„ 4.出示:用0、1、2、3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1)摆一摆。找出这四张卡片,摆一摆,并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2)怎样有序地思考出所有答案呢?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出所有答案。(3)总结。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3篇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中,长句的解析一直是个难点, 笔者拟以综合教程4第7单元The Monster课文为例来说明如何分析和理解长句。

The Monster是Deems Taylor 1937年所著的一篇传记式文章,记述德国音乐家瓦格纳的生平,以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有着种种劣迹然而又对人类音乐史做出重大贡献的“怪物”。文章中有很多长句,造成了学生理解的难点。

语义分层法侧重于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和句子本身的意思,与传统分析法有本质的区别。语义分层法的具体步骤为拆分、变形、释义。拆分、变形(split、transform)即把一个长的复合句拆分变形成若干个简单句;而释义(paraphrase)则是用简单易懂的词或词组乃至句子替换原文中难懂的部分。

二、语义分层法实例

简单句是英文最基础的语义单位,长句之所以复杂在于其含有多层意思,而理清这些意思的关键在于把长句拆分变形成多个简单句,拆分到最小的语义单位。以下面两个句子为例。

1 . He wrote begging letters by the score, sometimes groveling without shame,at others loftily offering his intended benefactor the privilege of contributing to his support,and being mortally offended if the recipient declined the honor.

这个句子描写的是瓦格纳写很多封要钱的信,在信中时而表现卑躬屈膝,时而又趾高气扬,好像给他钱是一种天大的荣耀,而拒绝这种“荣耀”会让他非常生气。

第一步:找到主句(该句最主要的意思,一般不用变形)

He wrote begging letters by the score.

第二步:把剩余部分依序拆分变形成5个简单句:

(1)Sometimes he groveled without shame;

(2)At others he loftily offered his intended benefactor the privilege;

(3)The privilege is to contribute to his support;

(4)He was mortally offended;

(5)The recipient declined the honor.

第三步:用简单易懂的词或词组乃至句子释义

(1)He wrote begging letters (letters asking for money) by the score (a lot of)

(2)Sometimes he groveled (humbled himself) without shame

(3)At others he loftily (proudly) offered his intended benefactor (possible supporter) the privilege (rights,“honor”)

(4)The privilege is to contribute to his support (lend him the money)

(5)He was mortally offended (very angry)

(6)The recipient (letter receivers) declined (refused) the honor (requirement,demand)

第四步:重组

Paraphrase: He wrote a lot of letters to ask for money, sometimes he behaved very humbly in the letters,at other times he was very proud as if he’s giving people the “honor” to lend him the money.If others refused,he would be very angry.

2.It is a matter of being dumb with wonder that his poor brain and body didn’t burst under the torment of the demon of creative energy that lived inside him,struggling,clawing, scratching to be released; tearing,shrieking at him to write the music that was in him.

这个句子写的是人们被一个奇迹惊呆了,那就是在创造力之魔的折磨下,瓦的脑袋和身体居然没爆炸。这个长句依序可以拆分(变形)成7个简单句:

(1)It is a matter of being dumb with (overwhelmed with)wonder.(主句)

(2)His poor brain and body didn’t burst (explode) under the torment (torture) of the demon (devil,monster);

(3)The demon is his creative energy;

(4)The demon lived inside him;

(5)The demon struggled,clawed (scratched),scratched to be released;

(6)The demon torn him and shrieked at (screamed at) him to write the music;

(7)The music was in him.Paraphrase: It is a matter of being overwhelmed with wonder that he didn’t explode under the torture of the devil of his creative energy.The creative energy was inside him and struggled to get out.It torn him and screamed at him to write the music within.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义分层法(也可叫做拆分变形释义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英文长句,不过使用者要具备以下条件:

1.要对长句的可拆分性有信心,有耐心;

2.具备基础的语法知识特别是对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熟悉,找得到主句;

3.了解基本的意群分层标志(markers)如:that,who等关系代词,and,but等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如of,–ing结构,特殊标点符号如分号等等。

摘要:本文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课文为例说明如何解析英文长句,文章对比了传统的句子结构分析法,并对如何使用语义分层法做了具体演示。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4篇

1.填一填。

(1)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数量的( ),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分为( )和( )两种。能同时看出两组数据变化情况的是( )统计图。

(2)反映一家人身高情况,用( )统计图较好;反映一个人身高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小红为了提高自己的跳绳成绩,最近一段时间练得很刻苦。她记录了每天的锻炼情况,并绘制成了统计图。

(1)小红第( )天到第( )天跳绳成绩提高最快,第( )天到第( )天提高最缓慢。

(2)估计小红第6天的成绩大约是( )个/分,达到每分钟130步大约是在第( )天。

3.下面是某市5月份第一周(1~7日)每天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是一幅( )式( )统计图,它适合表示( )组数据的( )情况。

(2)这周中,( )日温差最大,相差( )℃;( )日温差最小,相差( )℃。

(3)这周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

二、巧手操作。(32分)

1.下面是阳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统计表。请完成折线统计图。

(1)该校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增加最快的是( )年,比上年增加了( )辆。

(2)平均每年拥有汽车( )辆。

(3)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

2.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1)( )飞机的飞行时间长,比( )飞机长( )秒。

(2)起飞后第15秒,甲飞机的高度是( )米,乙飞机的高度是( )米。

(3)起飞后(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三、解决问题。(35分)

1.下面是某股票昨天的交易价格统计图。

(1)每天股票交易的开始时间是( ),一天交易( )小时。

(2)该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每天股票交易结束时的价格)是10.55元,昨天收盘时( )(填“涨”或“跌”)了( )元。

(3)你能说说该股票昨天的走势(价格变化情况)吗?

(4)不计算,你能估计出该股票昨天交易的平均价格大约是多少元吗?

2.下面是甲、乙两地去年4~10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哪月相差最大?低温是高温的几分之几?

(2)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地一年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5篇

数的组成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能够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演练、操作

教学方法:组织、引导、精讲、评价

学习准备 :课本、口算题卡、数字卡片、检测作业

教学过程 :

一、初步准备

1.组织课前练习:三分钟口算

2.导课,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

4.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

数一数,每种学具分别有多少个?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你是怎么数出100的?

个别学生汇报。

教学例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十、百。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10根捆成一捆。70根就是7捆小棒,也就是7个十。

你能很快地拿出46根小棒吗?小组之间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5页上面的做一做。

(1)数小棒(2)数小猪吹的泡泡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分别汇报。

巩固训练

作业展示

完成课本练习八的第1-4题。

小结归纳

达标展示

1.对照目标,师生分别进行小结。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6篇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观察主题图时,已经对“公园定向越野赛”这个情境比较熟悉,能够理解为什么到达每一处后要确定要到的下一个位置的方向和距离,而且在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利用方位名词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再在全班汇报。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确定每一赛段的路程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用解比例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起点与1号检查点间的距离”“1号与2号检查点间的距离”大约都是1千米,为什么第一小组走完第二赛段所用的时间是第一赛段的2倍。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设计意图】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由小组内的一名学生描述自己确定的那条线路,其他学生按这名学生的描述绘制线路图,然后在组内讨论每一个人绘制的路线图是否清楚、准确,并加以修改和完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借助不同的参照物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画出线路图,而且能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交流的重要性。

三、方法应用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说一说小伟上学可以怎么走,说出每一段的方向。(2)小伟走哪条路最近?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精选6篇)4年级下册第4单元数学 第1篇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练习题一、口算。24÷8=    28+20=    29-...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