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精选8篇)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 第1篇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类型。

2.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_________。而且还能___________

3.无病毒植物的鉴定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4.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

5.7.6-BA / NAA的高低决定了外植体的发育方向,比值低时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比值高促进__________的生长,这时__________占主导地位。

6.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的方式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

7.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__________mm、带__________个叶原基为好

8.在无毒苗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大小与其成活率成__________,而与脱毒效果成__________。

9.去除植物病毒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法,当把二者结合起来脱毒效果最好。

10.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

11.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过程中是否需要光,可分为_______培养和_______培养。12.在组织培养中,不耐热的物质用__________法灭菌,而培养基常用__________法灭菌。

13.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的适宜温度范围是_______℃,培养基的PH值范围是_______。

14.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分布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培养室里的度一般保持在_________

A 30~40%;B 50~60%;C 70~80%;D 80~90% 2.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A Kt;B IAA;C NAA;D IBA 3.影响培养基凝固程度因素有_________。

A 琼脂的质量好坏;B 高压灭菌的时间;C 高压灭菌的温度;D 培养基的PH 4.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有_________。

A吸附有毒物质;B减少褐变,防止玻璃化; C创造黑暗环境,增加培养基的通透性,利于根的生长; D增加培养基中的养分;

5.下列具有细胞全能性的细胞是:_________。

A 成熟的老细胞;B 幼嫩的组织细胞;C 愈伤组织细胞D 番茄的受精合子 6.高温易被破坏分解的植物激素是_________。A IAA;B GA;C NAA;D Zt 7.脱落酸(ABA)需要用_________法灭菌。

A 灼烧灭菌;B 干热灭菌;C 过滤灭菌D高压湿热灭菌

8.同一植株下列_________部位病毒的含量最低。

9.环境的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培养基丧失大量水分,湿度过高时,易引起棉塞长霉,A 叶片细胞;B 茎尖生长点细胞;C 茎节细胞;D 根尖生长点细胞 9.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块茎、鳞茎等提前萌发的激素是:A GA;B IAA;C NAA;D Zt

10.下列不属于活性炭在组织培养中作用的是_________。A吸附有毒物质;

B减少褐变,防止玻璃化;

C创造黑暗环境,增加培养基的通透性,利于根的生长; 11.植物组培时,培养温度一般控制在_________

A 23~27℃B 25+2℃C <30℃D >15℃ 1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pH一般为_________ A 低于5.0B 5.6~6.5C 6.0~7.0D 7.0以上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个已分化的细胞若要表现其全能性,首先要经历脱分化过程。

2.一般的说,PH值高于6.5时,培养基全变硬;低于5时,琼脂不能很好地凝固。3.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容易徒长,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生长的粗壮。4.用于外植体、手、超净台等的表面消毒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越好。5.由性细胞发育而成的胚叫做胚状体,而由体细胞发育而成的胚叫做合子胚。6.幼年细胞和组织比成年细胞和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容易。

7.未成熟胚较小、较嫩、颜色浅,易培养;成熟胚较大、较硬、颜色较深,不易培养。

8.环境的相对湿度可以影响培养基的水分蒸发,一般要求80%-90%的相对湿度。

造成污染。

10.杀死、消除或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发生作用称为消毒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植物组织培养 2.脱分化 3.接种 4.外植体

五、简答题(共14分)

1.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特点?(4分)

2.培养基的组成是什么(3分);为什么要在配制培养基前配制母液?(3..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原理是什么?(3分)

4分)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 第2篇

刘兆书、王梦瑶、王瑞雄、尹树明、左通通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育种和脱毒快繁方面的应用,为今后植物组织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快繁;脱毒;育种

德国的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细胞全能性理论以后,在无数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后,该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育种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形成了一门理论和技术;在工厂化育苗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同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也促进设施农业、食品、工业、医药业等领域发展,现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简单总结。

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史

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T.Schleidon和动物学家T.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的植物学家Haberlandt提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具有植物细胞全能性。1904年Harming在无机盐和蔗糖溶液中对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进行培养,发现离体胚可以发育成熟,并提前萌发成小苗。1937年White发现了B族维生素,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同时法国的Gautherer和Nobecourt也发现了B族维生素的重要性,三个人被誉为植物组织培养学科的奠基人。1952年Morel和Martin通过茎尖分生组织的离体培养,从已受病毒侵染的大丽花中首次获得脱毒植株。1953-1954年Muir利用震荡培养和机械方法获得了万寿菊和烟草的单细胞,实施了看护培养,使单细胞培养获得了成功。1957年Skoog和Miller提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控制器官形成。1958年英国学者Steward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获得了人工体细胞胚,这一实验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组织培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实际操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比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种质资源保存、快速育苗、人工种子制造、次生代谢物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1.2.1国内的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的组织培养与国外相比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掀起了单倍体育种的高潮,在作物育种上取得了一些实用性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用花药或花粉育出的植物已超过22科52属160种。目前我国组培已经进入了生产阶段,实现了花卉、果树、蔬菜等100多个品种的工厂化生产。花卉出口年创汇达800多万美元。

1.2.2国外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发展现状 国外的组培发展的比较快,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了兰花产业。80年代后,以商品为目的的组培苗生产量以20%-30%的速度递增,年产组培苗在10万株以上的植物微繁殖公司约占50%,年产量大于50万株的公司约占25%,整个西欧年产组培苗达2亿多株。

2、工厂化植物快繁及脱毒方面的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有几乎不受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遗传背景一致、生长周期短、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同时,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以去除植物病毒、使植物复壮、提高质量和产量,所以,离体快繁和植物脱毒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尤其在兰花、名贵树种、马铃薯、草毒等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显的更是尤为重要。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关生物技术产业的年交易额约为1 500亿美元,其中50%一60%与农业有关。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总额的10%,即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5%速度递增。

在我国,离体快繁育苗技术的开发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如华乐种苗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在500万株以上兰花克隆苗,主要出口日本、美国、荷兰、德国等,北京杉友兰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为350万株兰花克隆苗,连云港振兴恒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蝴蝶兰克隆苗3 000万株,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植物快繁涉及观赏植物、蔬菜、果树、药材等300种以上,其中观赏园艺植物约200种,约占60%。在脱毒方面,如通过脱毒的马铃薯、甘蔗、甘薯、大蒜、草毒、香蕉平均可以增产30%以上,兰花、水仙、康乃馨、大丽花通过脱毒后植株生长势强、花色艳丽、花朵大、产量高。

3、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开辟了全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把植物组织培养普遍应用于作物育种,并在单倍体育种、胚胎育种、细胞融合育种、细胞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3.1单倍体培养育种

通过对植物的花药、花粉、未受精的子房或胚珠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其中以花药和花粉培养应用最为广泛),单倍体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研究表明,常规育种一般需要8-10 天或更长的时间,而通过单倍体进行育种一般仅需要4-5 天的时间,单倍体育种具有程序简单、育种周期短、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单倍体育种是常规育种程序和方法的重大改革,尤其在林业等生长周期长的物种中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单倍体育种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重视,各国纷纷开展单倍体育种方面的研究工作。3.2胚胎培养育种

植物的胚(包括成熟胚和幼胚)、胚珠、子房和胚乳的离体培养技术统称为胚胎培养,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胚胎发育机理、克服杂交不亲合、胚胎拯救、克服自交不亲和、克服珠心胚的干扰、打破种子体眠、获得体细胞胚和人工种子等方面,因此在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药用植物上有着广泛应用。

在克服杂交不亲合、克服自交不亲和方面主要通过植物离体受精来实现,在广义上通过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子房授粉、离体胚珠授粉、离体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等均称做植物离体受精。但严格意义上的离体受精或试管受精是20世纪90年代精、卵离体融合成功。该技术不仅可以克服植物授粉不亲和问题,还可以进行胚胎、种子和果实发育机理等基础研究。人工分离的精细胞和卵细胞融合后进行合子胚培养,已在玉米、药用牡丹、婴粟、烟草等植物上获得成功。植物离体受精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的重要实验技术,为研究植物胚胎发育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系统,为开发新的植物转基因途径提供了可能。

胚培养在打破种子体眠应用较为广泛,种子体眠的原因很多,利用组织培养方式打破种子体眠一般有种胚发育不全或种子含抑制物抑制种胚发芽2种情况,如胚乳发育尚不完全的兰科种子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获得再生植棵,而莺尾属、蔷薇科、野麦等植物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打破抑制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另外,胚培养还可以应用于胚胎拯救。

胚乳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三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六倍体,从而育出多倍体新品种。目前有40多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达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分化或器官分化,不少植物已获得了再生植株。我国在马铃薯、小麦、水稻、苹果、桃、称猴桃等多种植物上得到了胚乳再生植株。同时,胚乳培养产生的混倍体,可用于染色体工程方面的研究。3.3细胞融合培养育种

细胞融合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指利用除去植物细胞壁的裸露细胞即原生质体,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克服种、属以上植物有性杂交不亲和性障碍,为广泛重组遗传物质开辟了新途径。同时,因去壁后的原生质体消除了核酶等对外源DN A的破坏,为携带外源遗传物质的大分子渗入细胞创造条伴。另外,在有些没有有性生殖能力或其有性生殖能力很低(如香蕉、木薯、马铃薯、甘蔗等)的植物作物改良中,体细胞杂交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叶肉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较好,遗传性较为一致。在原生质体融合方面主要有物理(如电融合)、化学(如高PIE高钙、聚乙二醇)、生物(如仙台病毒)等融合方式。3.4细胞突变体育种

在研究中发现,通过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常常出现基因型变异。这是因为无论是愈伤组织还是细胞培养,培养细胞均处在不断分生状态,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环境(如物理因素、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诱变。利用这一特点结合人工诱变方法包括物理诱变(Y射线、X射线、电子束、离子束、激光、紫外线等)、化学诱变(甲基磺酸乙醋、秋水仙素、叠氮化钠、平阳霉素、52BU ,EB等)和生物诱变(转座子插入突变、跳跃基因等)获得了一大批植物新品种和新材料。目前,这种方法已筛选出抗病、抗盐、高赖氨酸、高蛋白、矮秆高产的植物突变体。

3.5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枪或农杆菌进行植物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植物遗传转化的理想受体系统应具有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研究认为用于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应具有80%-90%的再生频率,且每个外植体必须具有能再生的丛生芽,其芽数量越多越好。目前,用于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有二种途径,一是外植体在激素的诱导下产生愈伤组织后再培养成体细胞胚即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二是诱导外植体产生单极性不定芽后再培养生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即器官发生途径。目前,与组培技术结合的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两种方法。

参考文献:

植物组织培养简介 第3篇

1.1 发展简史

1838-1839年, 德国科学家Schleide和Schwann发表了细胞学说, 奠定了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1902年, 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说, 提出单个细胞的植物细胞全能性 (totipotency) 理论。

1904年, Hanning最先成功地培养了萝卜和辣根菜的胚。

1922年, Knudson采用胚培养法获得大量兰花幼苗。

1934年, White用番茄根尖建立起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 从而使非胚器官的培养首先获得成功。

1958年, 英国科学家Steward等用胡萝卜根的愈伤组织细胞进行悬浮培养, 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并分化为完整的小植株, 不但使细胞全能性理论得到证实, 而且为组织培养的技术程序奠定了基础。

1962年, Murashinge和Skoog在烟草培养中筛选出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的MS培养基。

1964-1966年, 印度科学家Guha和Maheswari在曼陀罗花药培养中首次由花粉诱导得到了单倍体植株。

1972年, Carlson通过两个种的烟草原生质体融合培养, 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交的杂种植株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 将离体的植物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等) 、组织 (形成层、花药、皮层等) 、细胞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 以及原生质体, 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 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即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4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 (也称外植体) , 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 是一种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称为植物组织的脱分化, 或者叫作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 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 这个过程叫作再分化。再分化产生的试管苗, 移栽到地里, 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 脱分化 再分化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

2.1 制备培养基

用于组织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 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 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的植物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 配制的培养基的成分也会有差异。常用的培养基有MS培养基、B5培养基、N6培养基等。目前普遍使用的是MS培养基, 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 如N、P、S、K、Ca、Mg;微量元素, 如B、Mn、Cu、Zn、Fe、Mo、I、Co;有机物, 如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同时还要添加一些植物激素。MS培养基包括20多种营养成分, 实验室一般使用4摄氏度保存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来制备。

2.2 外植体消毒

将选取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20min左右, 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 持续6-7s, 立即将外植体取出, 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 (或用其它的消毒剂) 中1-2min, 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 漂净消毒液。

2.3 接种

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空气中的细菌和孢子, 接种室消毒是至关重要的。用70%的酒精喷雾使空气消毒, 并用酒精擦拭工作台或用紫外线照射20分钟。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 每次使用器械后, 都要用火焰灼烧灭菌, 冷却后再接种, 接种后立即盖好瓶盖。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2.3.1 外植体在培养基中要分布均匀, 放置外植体数量根据锥形瓶的大小确定, 一般胡萝卜3-4块, 菊的茎或叶6-8块, 也不要太少, 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2.3.2 插入时应注意方向, 不要倒插。茎段、茎尖基部插入培养基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2.4 培养

接种后的锥形瓶最好放在无菌箱中培养, 培养期间应定期消毒, 控制好温度和光照。

2.5 移栽

移栽生根的试管苗之前, 应先将试管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 等幼苗长壮后移栽到土壤中。

3.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

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植物组织, 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对于同一种植物材料, 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此外, 培养基中植物激素尤其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顺序、两者用量比例也会影响发育方向。除上述因素外, p H、温度、光照等条件也很重要。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4.1 快速繁殖优良种苗[1]

由于组织培养有周期短、增殖率高、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 这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培养出大量的植物, 而且使不能或很难繁殖的植物进行繁殖。

4.2 无病毒苗的培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都会遭受到病毒不同程度的危害[2], 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采用茎尖培养的方法, 得到无病毒植株, 该方法已在很多作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 如马铃薯、甘薯、草莓、苹果、菊花等。

4.3 在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为育种[3]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和方法, 如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用原生质体进行体细胞杂交和基因转移;用子房、胚和胚珠完成胚的试管发育和试管受精等;种质资源的保存等。

4.4 工厂化育苗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 是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 利用细胞的全能性, 促使细胞重新分裂、分化, 最后长成小植物体。它具有繁殖速度快、整齐、生长周期短、遗传性稳定等特点[4], 特别是对一些需要保持其优良遗传性的植株, 有更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已成为一种新兴技术和生产手段。

4.5 生产细胞产物

植物组织培养除了上述应用外, 还广泛应用于生产细胞产物, 这些细胞产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 等等。目前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参考文献

[1]涂艺声.经济植物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生物.医药出版分社, 2009, 3.

[2]吴殿星, 胡锦荣.植物组织培养.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1.

[3]曹孜义.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修订本.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点解析 第4篇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核心理论基础。

1.全能性的含义

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的个体的潜能。受精卵、生殖细胞和已分化的体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2.全能性的基础

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全部基因。同一个体的每一个已分化的体细胞都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体细胞核内基因与受精卵一样,因此都具有全能性。

3.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4.生物体内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

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表达的结果。

5.使其表现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适宜的环境(如营养物质、激素、温度等)。

例1 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未受精的卵发育成植株

解析 解答此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具有根、芽结构的胚状体,然后由胚状体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花粉粒能培养成单倍体,是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形成的;其次,芽发育成枝条、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是体内分化的器官和组织形成了机体的一部分,未受精的卵发育成植物体,这就是自然情况下单倍体的形成过程,是在母体的调控下完成的。

答案 A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特点

1.选择外植体

由于外植体的脱分化难易因植物种类、器官来源及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花和幼嫩的组织脱分化较为容易,而植物的茎、叶和成熟的组织则较难。另外制备外植体时应选取有形成层的部分,因为形成层细胞易脱分化。

2.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效防止细菌等的污染。因为如果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死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3.给予光照

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来说,光照条件非常重要,包括光照强度、时间和波长。但在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往往要暗培养,而在分化再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光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的暗培养有利于细胞的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如果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产生维管等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4.施加激素

影响脱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植物激素。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共同使用时,能强烈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而两者不同的浓度配比在再分化过程中,分别对诱导根或芽的产生起关键作用。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高时,有利于芽的发生;浓度比低时,有利于根的发生。

例2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解析 解答该题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1)由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该阶段要进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脱分化,这就必须要有适宜的养料和激素,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这样才能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2)由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形成愈伤组织必须是在无菌条件下,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培养产生出的细胞是正常细胞,否则培养基内将长出许多霉菌,与离体细胞争夺营养与生存空间,无法形成愈伤组织;(3)由于此阶段形成的是愈伤组织,并没有形成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因此不需要光照。

答案 C

5.培养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植物体

例3 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不需要(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解析 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且该细胞处于离体状态,培养基中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答案 C

【练习】

1.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2.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归纳为: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 ]④ ,对此叙述有错误的是( )

A.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B.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③→④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D.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表现出植物细胞的全能型

4.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①体细胞全能性 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③产生根、芽 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⑤生长素和乙烯 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 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

A.①,②⑧⑥⑦③⑨、④

B.①,②⑦⑥⑧③⑨、⑤

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④

5.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悬浮液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②植物用种子进行后代繁殖 ③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组织培育出可育的完整植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植物组织培养问题释疑 第5篇

问题一、在选修3的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影响操作的因素,如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因素。

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植物组培的影响因素

试题:(2018年4月浙江选考试题)取田间不同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幼胚发生

形成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再培养愈伤组织,以便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水稻。影响愈伤组织能否成功再生出植株的因素有:培养条件如光温、培养基配方如植物激素配比、以及

(答

2点即可)。

答案:消毒;脱分化;水稻的基因型、愈伤组织继代的次数

解析:进行组织培养前,要先对外植体(题中幼胚)进行消毒,幼胚先发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影响愈伤组织能够成功再生出植株的因素有:培养条件如光温、培养基配方如植物激素配比、以及水稻的基因型、愈伤组织继代的次数等。

植物组织培养影响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

内因

主要是遗传特性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器官组织类型产生的愈伤组织器官分化明显不同,这是由基因型决定的;个体发育的年龄,如发育细嫩的组织容易脱分化为愈伤组织,也容易诱导器官分化;愈伤组织生理状态,如继代的次数越多,器官分化能力越差。

外因

主要有营养条件(无机盐、有机物、植物激素和天然复合物等)和环境条件(渗透压、光照、温度、湿度和pH等)。

[资料1]在快速繁殖颤杨时,如果我们将一个枝条平均分成三段,结果发现,靠近顶端的那一段枝条的侧芽离体培养时繁殖系数最高,中间的次之,基部的最低。

结论:外植体在植株上的着生位置对其脱分化及再分化有一定的影响。

[资料2]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5mg/L的6-BA和质量分数为0.5mg/L的NAA,可诱导胡萝卜形成愈伤组织;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mg/L的KT(激动素)和质量分数为0.2mg/L的NAA,可诱导胡萝卜生出丛芽;在MS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mg/L的NAA,可诱导胡萝卜生根。

结论: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影响细胞的脱分化及再分化。

[资料3]将外植体培养在黑暗条件下,10天左右即可形成高度液泡化的愈伤组织,但是若将外植体培养在光照条件下,发现细胞分化产生维管束等组织,而不形成愈伤组织。

结论:愈伤组织的形成需要避光。

[资料4]研究烟草组织培养时发现,烟草芽的形成以28度为好,在12度以下,33度以上形成率均很低。

结论:脱分化及再分化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问题二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全能性比动物细胞容易得多,但植物组织培养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浙科版选修3教材第23页有一较大篇幅专门讲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如下所示)。

选修3教材第23页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全能性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2018年4月浙江省选考试题)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1)将含某抗虫基因的载体和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pBI121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酶切,在切口处形成。选取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与切割后的pBI121用DNA连接酶连接。在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获得重组质粒。

(2)已知用CaCl2处理细菌,会改变其某些生理状态。取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与重组质粒在离心管内进行混合等操作,使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完成实验。在离心管中加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慢速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从而表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并大量增殖。

(3)取田间不同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幼胚发生

形成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用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再培养愈伤组织,以便获得抗虫的转基因水稻。影响愈伤组织能否成功再生出植株的因素有:培养条件如光温、培养基配方如植物激素配比、以及

(答2点即可)。

答案:

(1)粘性末端;磷酸二酯键

(2)转化;使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恢复细胞的正常状态

(3)消毒;脱分化;水稻的基因型、愈伤组织继代的次数

解析:

(1)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酶切含某抗虫基因的载体和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载体pBI121,可在切口处形成黏性末端。用DNA连接酶连接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与切割后的pBI121,可在两个片段相邻处形成磷酸二酯键,获得重组质粒。

(2)取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与重组质粒在离心管内进行混合等操作,使重组质粒进入农杆菌,完成转化实验。在离心管中加入液体培养基,置于摇床慢速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使CaCl2处理过的农杆菌恢复细胞的正常状态。

(3)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取田间不同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消毒,以清除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幼胚发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影响愈伤组织能否成功再生出植株的因素有:培养条件如光温、培养基配方如植物激素配比、以及水稻的基因型、愈伤组织继代的次数等。

植物组织培养影响因素

在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影响植物细胞形态发生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培养植物细胞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内因是植物细胞遗传性和生理状态。

1.培养基与环境条件

(1)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类物质对植物细胞形态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在对根和芽分化的研究中发现,根或芽分化取决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这就是著名的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如图)。

一般情况下,对器官的发生不仅取决于两种激素的配比,还与浓度有关。当然,其他激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对器官分化和胚状体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生根培养对无机盐离子的要求要低一些,常用减半的MS培养基。糖的种类和浓度也影响器官分化和胚状体的发生。

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如pH、渗透压、固态或液态对细胞形态的发生也有影响。培养基渗透压是影响植物形态发生的重要因素,而糖对培养基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2)环境条件

光照和温度对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组织培养对光的要求不同,影响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形成的光包括光强、光周期和光质。通常许多培养物需要1000-1500lx光强。光照长度对正常光周期反应的植物器官分化有影响。不同光质中,红光有利于光生长。

一般培养的温度25度左右,温度在适当范围内高低变化对器官发生的数量和质量有影响。

2.培养材料的生理条件

(1)器官的组织类型

不同植物的器官组织产生的愈伤组织器官分化明显不同,且差异很大。这是有材料的基因型决定的,如胡萝卜、烟草等培养物容易诱导器官形成,而棉花、豆类等较难。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组织形成的愈伤组织,一般在器官发生上差异不显著。

(2)个体发育的年龄

外植体幼嫩比较容易形成愈伤组织,也容易诱导器官分化。

(3)愈伤组织生理状态

论植物组织培养学习心得 第6篇

摘要:经过大三一个学期,我有幸选修了一门有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作为一个人文院法学学生,我对于理科,尤其是农学方面了解甚浅。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忐忑的心情上了这门课,毕竟对我来说这就像是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所有一些知识都对我来说是新鲜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也掌握了一些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知识,虽然说并不是太多,但是我觉得这都对我以后的发展和开阔视野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植物培养;植物组织与法学的关系;对自己的帮助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学习内容

1、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为了基因转化做基础,还有一点是为了开发药用植物。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它的作用大致分为三点:①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 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外植体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其它部分干拢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②组织培养是开展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 各种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技术是组织培养基础上建应的。③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植物种苗 目前组织培养在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培育、新品种的选育、人工种子和种质保存、药用植物和次生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2,马铃薯的脱毒

脱毒种薯是指马铃薯种薯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它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与种薯密切相关。种薯不行,产量和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就会引起马铃薯严重退化,并产生各种病症,导致马铃薯产量大幅下降。因此,要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清除薯块体内病毒的种薯。这项技术我国早在6年前就在马铃薯主产区推行,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大田平均增产30%—50%。

那么到底是怎么脱毒的呢?首先,应该做的是取材与消毒。将欲脱毒的品种块茎催芽,芽长4~5cm时,剪芽并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40min,于无菌室内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后,无菌水冲洗2~3次。其次第二个就是应该剥离和接种:在无菌室内,于40倍的解剖镜下,剥取带1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于MS茎尖培养基的试管中。试管中的MS茎尖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蔗糖和琼脂,pH值为5.8,经高压灭菌后使用,每试管接种1个茎尖。再次是有一个合适的培养条件,接种的茎尖培养于25℃、1500~3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室内,3个月则长成3~4片叶的小植株。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切段扩繁1次,取部分苗进行病毒检测。最后是病毒检测,病毒检测是茎尖脱毒不可缺少的步骤,常用鉴别寄主即指示植物或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经多次检测,及时淘汰血清学阳性反应或在指示植物上有症状的茎尖苗,无任何反应的茎尖苗即脱毒苗用作繁殖。

3,植物组织培养应用在哪几个方面?第一点是植物组织培养是转基因技术不可或缺的技术。在我们现代科技,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科技必不可缺的一项技术,它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很需要转基因技术。第二点,染色体不同倍性的多倍体植物产生。第三点是杂交离体培养可以克服受精前的障碍,比如说对于幼胚的培养,体细胞的融合。第四点是对植物进行的脱毒。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清除措施来使植物能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和植物的等级,让植物长得更加健康。例如马铃薯,草莓,苹果,橘子都可以进行脱毒。第五点是节约地面积,并不受季节的限制。在我们学习过植物组织培养之后,我们通过技术的学习,可以对植物的种植面积进行更好的分配,而且也可以种植一些耐寒植物等都可以脱离季节的限制,让我们可以一年四季吃到新鲜的蔬菜与水果。第六点对人工种子的生产。人工种子是细胞工程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发育到胚状体的状态,包埋于含有营养的人工种皮中。人工种子有繁殖速度快,结构完整;体细胞胚是由无性繁殖体系产生的,因而可以固定杂种;生产人工种子不受季节限制,可能更快地培养出新品种来还可以在凝胶包裹物里加入天然种子可能没有的有利成分,使人工种子具有更加好的营养供应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加茁壮生长的可能性等特点。还有一些例如开发植物种植资源,开发植物的药用价值,有利于基因研究等这些应用。所以说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植物组织培养。

4,有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首先最基本的条件是做实验的植物培养外植体细胞必须具有全能性,然后就是培养室内的温度要求一般要控制在25度,最高不要高于27度,最低也不要低于23度的室内条件,这样分化生长才能表现良好。光照也是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一般如果光照比较强,那么植物会表现的粗壮,但是如果光照条件较弱的话植物会变得细长。然后就是植物的湿度也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湿度,湿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积极生长。

5,植物组织培养时的污染和预防

(1)改善环境条件。接种室与培养室要定期做好消毒与净化,接种前工作台或接种箱要开紫外灯30min以上。培养室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相对湿度太高时可以用抽湿机抽湿。(2)接种人员的培训很关键,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接种中所需的工具,必须经严格灭菌后才能使用。在超净工作台的操作区内,不要放入过多的待用材料,避免气流被挡住。还要定期检查超净工作台的工作质量。(3)严查接种材料。淘汰被真菌与细菌污染的接种材料。(4)经常检查消毒锅的灭菌质量,若发现问题要立即检修。消毒锅的压力表降到零后不能马上出锅,因冷热空气作用产生的负压效应,使外界环境的冷空气倒吸入已灭菌的培养瓶内引起真菌污染,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消毒后培养瓶应待锅内稍冷却后才出锅。(5)检查培养容器是否存在问题。培养容器封口多用塑料盖、胶塞、棉塞、薄膜等,塑料盖用久了易老化,密封性差,也会造成污染。林盛等配制了一种“4号消毒液”对培养瓶瓶口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把培养基污染率控制在0.3%以下。

二、植物组织培养与法学内容的联系与帮助 通过一个学期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学习,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开阔了我的眼界。我觉得任何专业的学习都是对我们有帮助的,而且总是能结合起来。就像是植物组织培养和我们法学一样。

比如,在人们进行农作物大面积的种植时,总会有飞机进行大面积的农药的喷洒,这在喷洒的时候有时候会对一些河流,树木等进行了污染,也许也会对一些人的健康有影响。因此国家就会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规定来对农药进行一些规范。例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就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定来保护环境。还有就是一些作物进行的脱毒也是我国国家对我国公民的人权进行保护的体现。这样才能保持我国GDP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的法律事业的进步。

三、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原生质层指的是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就是原生质体,所以一个动物细胞就相当于一个原生质团。

2、原生质层的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3、植物体细胞融合的实质:原生质体的融合,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细胞壁的再生。新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高尔基体相关。

4、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5、植物细胞工程通常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1)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3)再生细胞壁,获得杂种细胞。

4)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获得杂种植物。

7、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即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具有:① 繁殖速度快;②“高保真”(因为是无性繁殖);③ 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等特点。

堂清日结4

1、作物脱毒材料:分生区细胞

作物脱毒方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作物脱毒结果:获得脱毒苗

脱毒苗的特点: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2、人工种子的组成:胚状体(或不定芽或顶芽或腋芽)+人工薄膜;要获得人工种子,需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至再分化阶段。

3、人工种皮中应具有的有效成分:适量的养分、无机盐、有机碳源、农药、抗生素、有益菌等,为了促进胚状体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向人工种皮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

4、单倍体育种 原理:染色体变异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

采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优点:后代无性状分离、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突变体的利用 育种原理: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优点:能够产生新性状

植物体细胞杂交 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

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5、植物组织培养中易获得突变体的原因: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分生的状态,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6、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应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 第8篇

一、植物生产类课程设置依据

1. 高职园林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目标

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园林企业生产一线, 主要岗位包括园林工程施工员、规划设计绘图员、园林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盆景工、插花员等。

高职园林毕业生入职初期以生产一线岗位为主, 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熟知所从事工种的各项技术指标、主要工作流程和核心技能技艺环节;初次就业后2-3年, 职业岗位进阶目标为行业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乃至自主创业等, 需要较强的现场管理与指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2. 植物生产类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园林专业毕业生进入行业后, 植物生产类岗位主要包括花卉苗木生产、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岗位工作。综合岗位及技能需求, 高职园林专业植物生产类课程设计体系须以常见观赏植物的栽培与养护管理能力为主, 注重技能培养, 实现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技能的“零距离”, 见表1。

二、园林植物生产技能培养探索

1. 植物生产技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 园林行业发展又快又好, 日益受到各界重视, 为迎合市场需要, 各地高校争相开展高职园林教育。为此, 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设计课程体系时, 既有借鉴参考乃至照搬照抄成熟本科院校者, 也有在原中职园林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即用者。如此则与高职教育的初衷相距甚远, 失去针对性, 很难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2) 重实践轻理论。一直以来, 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行业企业一线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但却没有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两大属性。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 绝不可忽视, 但是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亦是学生后续发展、职业进阶的坚强后盾, 关系到高职园林毕业生的职业生涯, 也影响到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重施工轻养护。当前各地处于园林建设大力开展时期, 园林工程施工、规划设计等岗位需求大、待遇较高, 诱惑力大。受此趋势影响, 不少高职园林专业学生在校之时即倾向于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方向的学习。但园林建设绝非一蹴而就,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建设完工后的养护管理实则更为重要, 正如俗语“三分栽种七分养护”所言, 前期的苗木生产、后期的养护管理都制约着整个景观效果的体现。

2. 解决措施

(1) 理实并重。高职园林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强化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 既要确保初次就业的技能水平, 也要为职业进阶需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奠定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师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 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与行业企业的深入联系。因此, 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是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理论教学、也不可只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应在课程设置中均衡理论与实践性教学课时, 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时大致比例在1:1左右, 见表2。

(2) 合理引导。人才培养过程中, 教师的合理引导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且各种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各异, 如并非所有人员都适合常驻工地现场负责施工管理等。因此, 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自身特长与兴趣爱好所在, 因材因需施教, 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学生的后续成长奠定基础。

(3) 深化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深入行业企业一线, 了解行业企业一线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等。据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从而确定理论教学内容、精心制定实践教学项目, 细化行业企业需要的各项能力于课程标准之中。

此外,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受到授课教师的水平的影响。通过校内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合理搭配, 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 可确保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江西应用技术学院2010年开始实施的“青年教师达标计划”, 将没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送到行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1-2年, 同时将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引进课堂等方式, 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园林植物生产类课程的教学, 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特点, 贯彻“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并重的教学理念, 落实“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合一、技能培养与职业鉴定合一”的“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方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改进教学方法。 (1)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方面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粉笔外加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 甚至在近年来大规模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已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

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 宜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开发力度, 如建设精品课程学习网站、网络视频公开课、课程学习资源库等, 将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为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提供第二学习课堂, 既迎合当代高职学生学习多依赖互联网络的特点, 也弥补了课时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偏短的不足。

(2)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教学场地。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专业课程教学的实习实训条件制约着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因此, 必须创新机制, 大力开发实习实训教学条件。

园林植物生产类课程教学中, 除依赖传统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 如各类型校内实验室、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也可借助各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及校内办公场所及公共区域的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工作。

2010年底, 以我院新校区绿化养护管理移交为契机, 园林技术专业顺利承接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园林教研室相关专任教师构成管理队伍, 主要负责校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学生参与养护管理实践安排与技术指导。通过设置《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实践》等课程, 配以带薪实习、课余勤工俭学等运作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参与度达到100%, 既为校园绿化养护管理节约成本, 同时还大幅度提高学生在植物生产、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三、效果评价

通过近三年的探索,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植物生产类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及学术水平、学生对口就业率和毕业生后续成长均明显好于改革之前。如现有的5名植物生产类教师已全部具备“双师”资格、职称晋升顺利,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亦十分明显 (见表3) , 真正实现学院、教师和学生三方受益、共同进步的目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 从业资格证《园林绿化工 (中级) 》鉴定通过率稳步提升, 已由三年前的67.48%提升至97.53%;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亦有明显提升, 且自2010年始, 有不少同学顺利进入一级资质的园林企业工作, 且后续发展良好。

摘要:当前, 植物生产技能培养存在理论与实践失衡、施工与养护、规划设计与后期管理错位等问题。文章探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并重、深化校企合作、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善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措施予以解决, 保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 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关键词:高职园林,植物生产,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周立雪.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6, (33) .

[2]李青松, 马春喜.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2) .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精选8篇)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试题 第1篇《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植物组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