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杂技节目论文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杂技节目论文范文(精选3篇)

杂技节目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杂技节目,道具,作用,创新

我国杂技表演经历了千百年传承,由杂技艺人凭借创作灵感从生活中寻找可使用的道具。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考虑到使用方便、不易损坏等问题,道具的渐渐转化为了工艺制品,在帮助杂技提高技巧难度与审美水平之外,也是杂技艺人的智慧结晶与创新的开始。

一、杂技与杂技道具相辅相成

自古以来,杂技的创作与表演更多是依靠道具来进行的,道具可以说是“杂技之母”。

古时的杂技道具主要以生活用品为原型而制作,比如椅子,椅子作为家家都有的物品,它不仅可以用来坐,也可以在杂技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而“椅子顶”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杂技表演,它结合表演者自身的技巧与功力将椅子顶起来完成的。又比如锅、碗、瓢等日常用品,在表演“撑碟、顶碗”等表演中都能看到。又比如“蹬伞”,伞本来是用作遮雨挡太阳的工具,但在杂技表演中成了用脚去蹬的道具,不仅挑战了更高的难度,而且观赏价值颇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眼光更加开阔,不仅沿袭了传统的生活道具,更是创作出了许多专属道具。比如“蹦床”,它属于体育用品,杂技艺人对其进行研究与反复实验,将它发展为成熟的杂技道具,又如“蹬人”中的蹬技座,它本身也不属于生活用品,但是在杂技艺人在表演创作时为了适应杂技所需的客观条件而造出的道具,也是杂技的专属道具。因此,是杂技道具的创造成就了杂技节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杂技道具的设计

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杂技道具的设计提供了更多渠道,也使其更具多元化、人性化、美观化等。

在蹬技表演中包含了多元化种类,比如蹬伞、蹬坛、蹬大缸、蹬椅、蹬车等,这些被蹬的道具种类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又如转碟、抖空竹、走钢丝、舞中幡等所需的特殊道具,这都要求道具设计者具备一定的审美力与创造力,将眼光放开阔,将思想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多元化道具制作的重任。

杂技表演的难度也是检验表演质量的标准。比如车技中的自行车,包括独轮、双轮,其灵活度与特殊性都非普通自行车可比;又比如魔术中的各种道具,不仅有固体道具、气体道具,还有液体道具以及特殊的机关,也就是将声、光、电、化等元素的顶尖科学技术在道具中进行广泛运用。因此,在道具制作过程当中,一定要将科技与日常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具价值的道具。

杂技道具与艺人之间关系紧密,它作为艺人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性化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有人说,道具是艺人的肢体,更有人言道具本身就是无声的演员,不管在杂技还是魔术表演中没如果没有道具的支撑,表演也就不复存在了。但艺人与道具之间同样存在磨合期,这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所以,对于有“生命”,有“灵魂”的道具设计与制作,既要考虑到人性化的发展。它要求设计师必须与艺人通力合作,真正做到你知我知。特别是针对高度“机密”的道具,设计师以及道具师要做到讲诚信,重道德,不可随意泄露秘密。

三、杂技道具的作用

在杂技表演《地圈》中,艺人运用道具通过翻跟头动作从圈中翻腾而过,这种动作的难度相对较高,接近人体生理、心理承受的范围,导致跟腱断裂以及脊椎损害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道具的设计与改良的目的,是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充分保护表演艺人的身体。比如用气垫进行辅助,演员可以借助气垫的缓冲能力来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给观众带来完美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减少了对艺人身体的伤害。

杂技艺人对于道具的选择是根据自身条件来的,如果道具的选材精良,可使表演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球技》表演中,其中的一个动作叫“蹦蹦球”,这个动作的创造并没有原型可借鉴,完全是凭借设计师多年的经验与功底设计出来的。开始只在一个木质的架子上进行蹦球训练,后来通过对架子的重量、结构、弹力进行二次改良,才得以呈现在舞台上。改良后的钢管材质,加上有机玻璃制作的面板,使道具的负重减轻,增加了反弹力,从而使蹦球的阶数增加,让整个表演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与完美的效果。

道具的发展与使用需要跟技巧、动作、环境进行有效结合,因此,道具的研发也是科学性与严谨性的体现,这其中涵盖了大量的工作,充满着无数的尝试与失败,正是这些细节才成就了优秀的演员与完美的节目。

四、结语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杂技道具的制作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杂技艺人也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的能力来挑战更高的杂技境界,为我国的杂技艺术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张伟.浅谈文化修养对杂技编导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4(10).

杂技节目论文 第2篇

我国是最早产生杂技艺术的国家之一。杂技表演以其丰富高超的技艺, 热烈而充满悬念的表演形式, 深受广大观众喜欢。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是一种民间的娱乐形式, 如在一些庙会、节日等场所进行的即兴表演形式。《汉书武帝纪》中有“三年春, 作角抵戏”, 就记载了杂技的一些内容。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 隋唐时叫“散乐”, 唐宋以后为了区别歌舞、杂剧的剧目形式, 才称为“杂技”。古代的杂技基本上是一些百戏、杂乐、傀儡戏等, 后来逐步从民间进入宫廷, 成为取悦于王宫贵族的杂耍之类的节目。之所以称为“杂技”, 是因认为其艺术性不高, 难登大雅之堂的偏见所致。现代杂技主要有手技、口技、车技、驯兽和魔术等。早期的杂技因为条件限制也多是一些地摊式的民间表演形式, 基本没有舞台和灯光设计。近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要求的提高, 杂技从摆地摊进入大棚, 而后又发展到登上舞台。现如今我国杂技已走出国门, 进入国际市场, 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了青春。现代杂技已经成为集表演、灯光、音乐、服装、舞美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但是, 在许多杂技的演出中, 只注重对舞台美术、道具、服装方面的设计, 往往忽略对灯光变化的处理, 使节目缺少丰富的视觉氛围, 影响了舞台表现力。

灯光在舞台表演中具有渲染舞台气氛、塑造舞台层次、强化节目重点、塑造演出的外部形象、调整演出节奏的作用。杂技在进入舞台表演的最初阶段, 对灯光的要求不高, 许多演出灯光的布置一律运用白光, 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舞台光线充足, 缺少舞台艺术的层次感。随着杂技艺术的发展, 杂技节目对舞台灯光的要求越来越高, 灯光的使用已不再是简单的照明, 而是提升到舞台空间塑造的艺术高度, 将表演的空间层次、时间层次以及节目的变化起伏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使舞台更具有立体化与层次感, 让精湛的表演更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舞台灯光的设计者需具备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整体把握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综合艺术素养, 以及运用高新专业技术的能力, 能够运用恰当的灯光效果烘托杂技演出环境气氛, 增强演出的感染力, 呈现演出节奏的发展。现代杂技舞台灯光设计,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舞台灯光色彩的特征

灯光色彩学在舞台灯光设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灯光不但能够起到照明作用, 而且可以运用其丰富的色彩, 传递不同的信息, 形成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因此, 对杂技艺术来说, 研究舞台灯光色彩, 既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 又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色彩心理学理论

色彩在人们对客观形象感知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观众在欣赏杂技的过程中, 通过色彩和色彩变化可以联想到某个场景或物体, 从而进入到演员们营造的舞台氛围中, 使节目更加引人入胜, 更具艺术感染力。因此, 研究色彩心理学理论对舞台灯光的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任何色彩都是有情感的, 这情感来源于色彩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包括:1.视觉心理感受, 如红、黄、橙色给人以前进和扩张的感觉, 蓝、绿、紫总是给人以后退的感觉;2.触觉心理感受, 如红、黄属于暖色系, 给人温暖的感觉, 蓝、绿色属于冷色系, 让人感觉寒冷;3.听觉心理感受, 如高明亮度的红、黄、橙、白让人感觉高音的明亮, 低明亮度的蓝、青、紫、黑让人感觉低沉与忧郁等;4.精神心理感受, 如黄色、红色表现热烈与激情, 黑色代表消极与阴郁等。

色彩联想又是联系色彩心理效应与色彩情感的重要的中间环节。色彩联想分为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具象联想, 如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焰、红旗、血腥;绿色使人联想到草地、森林、旷野;蓝色使人联想到海底世界、蓝天、深海生物。抽象联想, 如由白色联想到神圣、善良、信任与开放;由黄色联想到皇权、繁华盛世;褐色、棕色、咖啡色系让人联想到沉静与平和;由绿色联想到未来与和平;由黑色联想到庄严等。

建立在色彩联想基础之上的色彩情感, 是人们对色彩主观反应的结果, 它的反映是通过色彩心理与色彩联想两个重要阶段完成的。

(二) 舞台灯光色彩的应用

舞台灯光利用色灯与光源位置的不同, 形成不同的色相、色调、色度、色差, 来表现不同的时间与空间, 营造舞台氛围, 塑造舞台层次, 是舞台灯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舞台灯光色彩可以体现时间特征。

例如以橙色表现朝阳, 绿色灯光可以营造出春天勃勃生机的氛围, 以黄色灯光体现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 白的灯光可以表现白天或冬天等。

2. 舞台灯光色彩可以表现环境特征。

例如以明亮的绿色灯光表现草原, 亮白色灯光表现雪原, 深蓝色灯光表现海洋深处的海底世界等。

3. 舞台灯光色彩可以表现空间、地点、场合。

例如以正常的灯光表现正常的生活地点, 用诡异色彩的灯光表现阴森、恐怖、魔鬼城堡、深渊等危险的地点, 以频繁闪烁的灯光表现天堂、仙境、梦境等儿时时常幻想的地点。

二、舞台灯光的应用特征

(一) 基本光的处理

杂技舞台灯光运用首先要给整个舞台一个基本照明即环境光。环境光包括均匀的白光和色光, 属于舞台整体照明, 不需要光束, 以散光交叉为主, 多采用水平铺光和垂直铺光两种形式。水平铺光以塑造舞台空间和地面铺光为主, 散光交叉照明均匀地覆盖主要演出区。垂直铺光用于突出垂直演出区域, 以散光或大角度投光均匀覆盖舞台垂直面。

灯光设计中基本的白光照明是必须要有的, 它是提高舞台亮度的基础光源但照度不能太高, 否则会减弱色光的表现效果, 特别是在表演的高潮时, 基本白光的照度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强或者过弱都会造成观众视觉心理的错乱。基本色光是整体舞台的气氛光, 它决定了整个灯光效果的基调。色彩具有一定的联想性, 不同的色光处理会让观众沉浸在不同的感觉中, 或是热情奔放, 或是浪漫温馨, 或是轻松愉快。另外, 杂技表演中演员服装材料具有一定的反光性, 这给基本色光的选择带来便利。灯光师可以根据演员的着装色彩、节目所要表现的气氛来挑选色光的颜色及处理适合的照度。比如在镜框式舞台上, 设置好顶光和天幕光可对舞台上的人、物进行大面积、多投射角度的塑造, 营造整体气氛;在中心式舞台上则可以调整中心位置光照的强度, 形成视觉中心, 突出重点角色等。

(二) 造型光运用

造型光是舞台表演中最能烘托气氛和增强节目感染力的重要光源, 尤其在情节的高潮处 (即做高难度技巧时) 和舞台杂技剧的重大转折点时, 可以使用造型光来增强表演的视觉冲击力, 使表演气氛更加跌宕起伏。造型光可以和环境光共同组合运用, 二者复合后形成了新的视觉画面, 使高难度的动作显得更加抢眼;也可以将环境光压至半暗甚至收灭以配合造型光, 适应被造型动作的突然变化, 吸引观众注意。造型光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正面低光:是从正下方往上投出的光, 可以将人、物、景大面积的照射。此角度的光如果放在台口通常称为脚光, 此类光有较强的表现力。如果用暖色光, 人物表演有温和感、安静感和祥和感;如用冷色光, 人物表演有紧张感、神秘感。例如《单手顶》这个节目,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主要是单臂倒立, 如果表演中灯光采用此种手法去衬托, 会收到非常强烈的效果。

2.侧高光:是从侧面上方投下的光, 演员左边或者右边成为受光面, 另一侧在暗中, 可以表现疑虑、谨慎或衬托动作的难度。当演员迎着光时, 可以表现出盼望、期望等。这样的灯光使用方法, 主要运用在杂技情景剧中。当舞台上所表现的人物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时, 采用此法能更好地表现出此时人物的复杂心情。

3.逆低光:是从人物背后自下而上投射的光, 在演出中必须设法挡住灯的光源点或者调整好角度, 不使光直接落入观众的视觉中, 较常用的方法是将灯的位置设置在平台后或阶梯的后区。逆低光有强有力的推升作用, 增加演出动作的神秘感, 是一种力量的展现, 喷射出充满动感的力。

当然, 还有正面高光、正侧中光、正侧高光、正侧低光、侧中光、侧低光、侧逆低光、侧逆中光、侧逆高光等多种位置的造型光可以运用。

(三) 专用光的变化

专用光和追光是起强调作用的光源, 其目的是让观众把视线集中在节目设置的重要角色或道具上来, 以突出重点。比如在某一情节中, 对某一人、物、景进行专门的投射和精细的刻画, 以期引起观众的注意。在这个过程中, 观众能够集中精力在导演设计的情节之中, 分散对舞台其他部分的注意力, 使整体演出安排更具有节奏感和丰富性。例如《转花蝶》节目中的技巧“龙头”、“对头顶”、“沿头”等, 利用追光处理则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细节, 把演员的技巧表演推荐给观众, 带领观众的视线集中在精彩的技巧表演之中, 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总之, 杂技舞台灯光是以配合演员表演、烘托演出气氛为最终目的的。优秀的灯光运用要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既要根据演员动作的难度、舞台的背景来设计灵活多变的灯光, 又不可过犹不及。灯光使用单调或不足会减弱节目的艺术魅力, 但过于夺目的灯光也会造成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因此, 杂技舞台灯光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演出的可行性, 切不可因为过强、刺目的灯光阻碍了演员的视线反而引起表演的失误, 甚至发生危险。尤其是在《抖空竹》、《草帽》等出手之类的节目中对演员视觉要求很高, 节目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过强的正面灯干扰演员视线。舞台灯光艺术是一门实用子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灯光师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地实践和总结,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只有这样, 才能掌握好杂技舞台灯光的运用, 为精湛的表演加分增色。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冯德仲.舞台灯光设计概要.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7

杂技节目论文 第3篇

杂技在中国虽然有历史, 但欠缺成熟的“商业市场”, 所谓杂技的商业市场就是指消费者能够主动消费, 杂技演出能够满足大众消费者的观赏体验, 并且有一定的演出空间和特定的演出场所, 能够产生一定票房的市场。在我国杂技演出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化交流平台, 将杂技作为中国文化特色为政府间文化交流担任主要的文化展示产品;2、国内 (国际) 杂技节, 集中性的文化表演赛事;3、商业演出市场, 主要是民营杂技企业自主探索杂技演出空间的市场;4、民间演出, 主要存在于较小城县的庙会或集市;5、综合性晚会, 杂技作为晚会的表演环节。在上述五个主要的杂技演出平台中, 商业演出市场是最符合并响应文化产业发展号召的市场形态。2013年8月,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在“限奢令”出台后, 全国文艺演出大量减少, 将近70%的演出公司纷纷倒闭, 倒闭的公司大多是有政府挂靠关系的“国营”演出企业。但是很多民营演出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减少, 反而促进了商演的成功, 票房得以保证, 演出产品逐渐向精品靠近, 消费者越来越聪明的主动选择演出产品。杂技商业演出市场也是“限奢令”过后的受益者, 为有实力有品牌的好节目提供了更独立更自由的市场空间。

二、吴桥杂技品牌的影响力构建

吴桥杂技在今天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没有形成一个与之对应的品牌载体, 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杂技品牌概念或产品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符号, 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基于品牌的概念, 吴桥杂技需要整合与吴桥杂技相关的有形或无形资源 (吴桥杂技艺人、吴桥杂技精神、吴桥杂技历史民俗、吴桥杂技的经典节目、吴桥杂技的重要作用及社会地位以及一系列吴桥杂技衍生品等等) , 整合于“吴桥杂技”品牌。

(一) 大活动带动与政府扶持

1、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要通过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的活动影响力, 积极推广统一的“吴桥杂技”的国际传播形象符号 (建立VI标识) , 让国内外观众对“吴桥杂技”这个专有名词更有概念和符号认知度。

2、政府扶持, 高层互动

将吴桥杂技作为河北省政府的文化形象招牌。在政府的帮助和扶持过程中, 切忌只强调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吴桥杂技品牌的强大一定是品牌价值多元化的体现, 所以政府在推广吴桥杂技时一定要强调吴桥杂技的商业价值, 这为今后吴桥杂技品牌建立商业模式和形成产业化发展之路奠定高层舆论基础。

(二) 国家保护与市场开发并重

2006年5月20日, 吴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国家保护的一定是有价值的文化, 但是也说明了吴桥杂技需要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传承, 忽略市场这个试金石的重要平台, 再好的文化也有可能丧失它的传播价值和社会功能价值。在此, 一定要借助国家保护充分参与市场, 挖掘吴桥杂技的传播方式, 以国际保护与商业运作并重, 共同开发吴桥杂技的现代存在价值。2007年6月5日, 河北省吴桥县的王保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吴桥杂技需要具备精湛技艺的杂技人和技艺传承认, 期待他们结合现代市场创作精品节目为吴桥杂技品牌增加吸引力和观众的消费力。

(三) 建立吴桥杂技品牌统一的VI标识

吴桥杂技品牌的整合需要一个统一的能够体现吴桥杂技精神的VI标识, 这利于传播其精神价值, 建立更广泛的知名度, 塑造吴桥杂技的统一形象。

(四) 加大媒体宣传

尤其是河北省的主流媒体, 可以将吴桥杂技的形象概念植入到宣传片中, 将杂技之乡, 杂技大省的文化形象进行宣传, 突出特色, 帮助吴桥杂技在媒体宣传上造势, 培育出的文化形象品牌又反过来惠及河北省的文化形象宣传。

三、吴桥杂技品牌的产品品牌构建

(一) 提升节目审美价值

我国杂技节目多以技巧取胜, 高难度、高技巧已经成为中国杂技的代名词, 但是技巧的极限是与人体极限相关联的, 在不断突破技巧的同时, 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杂技节目的整体美感。在节目编排时, 编导、导演以及演员要与观众有同理心, 一定要考虑到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感官视听效果, 在观众感叹杂技演员精湛技艺的同时, 舞台灯光、演员服装造型、现场音响以及细到演员的微笑表情都是影响观众欣赏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今后节目创作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除杂技技巧之外的空间和细节的编排, 也就是要照顾到节目演出的整体效果。

(二) 打造经典剧目

打造拥有自主版权的原创节目。杂技剧《美丽的梦》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和安徽演艺集团共同出资打造, 与德国凤凰艺术策划有限公司联合协作巡演, 系“安徽十大演艺品牌”之一。该剧采用“中国元素+国际团队+顶级制作+欧美市场”模式制作, 拥有全部版权, 演出效果大获好评。吴桥杂技品牌要集中力量排演经典剧目, 调查目标市场的实际需求, 融入目标市场元素, 并将经典剧目的各个创作环节进行分解, 集合顶尖创作人才和演职人员进行合作, 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版权的原创节目。坚持精品原则, 就要保证节目的质量和安全, 杜绝粗制滥造, 糊弄观众的“小把戏”, 预防此类节目扰乱吴桥杂技品牌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杂技节目论文范文

杂技节目论文范文(精选3篇)杂技节目论文 第1篇关键词:杂技节目,道具,作用,创新我国杂技表演经历了千百年传承,由杂技艺人凭借创作灵感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