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精选6篇)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第1篇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说明:哈哈哈哈哈哈,学长造福学弟学妹们啦。有这个在手,还怕51硬件实验吗?哈哈哈哈哈哈(都能直接运行的,下载了别忘记给5分,或者跟我说声:好人一生平安)
实验2
#include
{
unsigned int i;
for(i=0;i<100;i++);
}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num,i=0;
while(1)
{
P1 = 0xff;
num = P1&3;
switch(num)
{
case 0:
P1 = 0xff;
break;//灯全灭
case 1:
if(i<100)P1 = 0xf3;
else P1 = 0xff;
break;//两个灯闪烁
case 2:
if(i<100)P1 = 0xcf;
else P1 = 0xff;//两个灯闪烁
break;
case 3:
if(i<100)P1 = 0x00;
else P1 = 0xff;//四个灯闪烁
break;
}
delay();
i++;
if(i>200)i = 0;
}
}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实验3 #include
#define Out_port XBYTE[0xcfa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ime)
{
char i;
for(;time>0;time--)
for(i=0;i<5;i++);
} void led_out(unsigned char dat)
{
Out_port = ~dat;
} void main(void)
{
char i=0;
led_out(0x11);//两个路口的红灯全亮
delay(30000);
while(1)
{
led_out(0x12);//东西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的红灯亮
delay(30000);
while(i<5)//东西方向黄灯闪烁5次
{
led_out(0x10);
delay(1000);
led_out(0x14);
delay(1000);
i++;
}
i=0;
while(i<10)//****将黄灯闪烁10
{
led_out(0x00);
delay(1000);
led_out(0x44);
delay(1000);
i++;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
led_out(0x21);//东西路口红灯亮,而同时南北路口的绿灯亮
delay(30000);
i=0;
while(i<5)//南北方向黄灯闪烁
{
led_out(0x01);
delay(1000);
led_out(0x41);
delay(1000);
i++;
}
/*led_out(0x03);
delay(1000);*/
}
}
实验5 #include
#define Out_port XBYTE[0xcfb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ime)
{
char i;
for(;time>0;time--)
for(i=0;i<5;i++);
} void led_out(unsigned char dat)
{
Out_port = ~dat;
} void urgent(void)interrupt 0//***将闪烁时间改为10秒
{
unsigned int i;
EA = 0;//现在不允许中断 while(i<25){
led_out(0x11);
delay(1000);
led_out(0x00);delay(1000);
i++;}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i=0;
EA = 1;
} void main(void)
{
char i=0;
IT0 = 1;
EX0 = 1;
EA = 1;
led_out(0x11);
delay(30000);
while(1)
{
led_out(0x12);
delay(30000);
while(i<5)
{
led_out(0x10);
delay(1000);
led_out(0x14);
delay(1000);
i++;
}
led_out(0x11);
delay(1000);
led_out(0x21);
delay(30000);
i=0;
while(i<5)
{
led_out(0x01);
delay(1000);
led_out(0x41);
delay(1000);
i++;
}
led_out(0x03);
delay(1000);
}
}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实验六
注意更改为“。Asm“文件不要用。C文件编译
NAME
T6
;定时器实验
CSEG AT 0000H
LJMP START
CSEG AT 001BH
;定时器/计数器1中断程序入口地址
LJMP INT
CSEG AT 4100H START: MOV
A,#01H
;首显示码
CPL
A
MOV
R1,#03H
;03是偏移量,即从基址寄存器到表首的距离
MOV
R0,#05H
;05是计数值
MOV
TMOD,#10H;计数器置为方式1
MOV
TL1,#0AFH;装入时间常数
MOV
TH1,#03CH
ORL
IE,#88H
;CPU中断开放标志位和定时器
;1溢出中断允许位均置位
SETB
TR1
;开始计数 LOOP1: CJNE
R0,#00,DISP
MOV
R0,#05H
;R0计数计完一个周期,重置初值
INC
R1
;表地址偏移量加1
CJNE
R1,#21H,LOOP2
MOV
R1,#03H
;如到表尾,则重置偏移量初值 LOOP2: MOV
A,R1
;从表中取显示码入累加器
MOVC
A,@A+PC
CPL
A
JMP
DISP
DB
01H,03H,07H,0FH,1FH,3FH,7FH,0FFH
DB
0FEH,0FCH,0F8H,0F0H,0E0H,0C0H,80H,00H
DB
03H,0FH,3FH,0FFH,0FCH,0F0H,0C0H,00H
DISP:
MOV
P1,A
;将取得的显示码从P1口输出显示
JMP
LOOP1 INT:
CLR
TR1
;停止计数
DEC
R0
;计数值减一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MOV
TL1,#0AFH;重置时间常数初值
MOV
TH1,#03CH
SETB
TR1
;开始计数
RETI
;中断返回 END 实验11 #include
#define Led_dat XBYTE[0xcfe8] #define Led_ctl XBYTE[0xcfe9] char g;void Display_byte(unsigned char loc,unsigned char dat)
{
unsigned char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loc &=0xf;
Led_ctl = loc|0x80;
Led_dat = table[0];
/*显示高4位*/
loc++;
Led_ctl = loc|0x80;
g=dat&0xf;
if(g==6)
g=4;
if(g==7)
g=5;
if(g==8)
g=6;
if(g==9)
g=7;
if(g==0xc)
g=8;
if(g==0xd)
g=9;
Led_dat = table[g];
/*显示低4位 */
}
void main(void)
{
Led_ctl = 0xd1;
while((Led_ctl&0x80)==0x80);
Led_ctl = 0x31;
while(1)
{
if((Led_ctl&0xf)==0)continue;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Led_ctl = 0x40;
Display_byte(0,Led_dat);
}
}
/*switch(表达式){
case 常量表达式1:
语句1;
break;
case 常量表达式2:
语句2;
break;
……
case 常量表达式n:
语句n;
break;
default:
语句n+1;
break;}
*/
实验15
#include
#define Led_dat XBYTE[0xcfe8] #define Led_ctl XBYTE[0xcfe9] #define ad_port XBYTE[0xcfa0]
void Display_byte(unsigned char loc,unsigned char dat)//中断结果处理后显示在数码管上
{
unsigned char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loc &=0xf;
Led_ctl = loc|0x80;
Led_dat = table[dat>>4];
/*显示高4位*/
东华学子加油
from你们的老学长
loc++;
Led_ctl = loc|0x80;
Led_dat = table[dat&0xf];
/*显示低4位*/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
{
for(;t>0;t--);
} void main(void)
{ /*中断*/
EA=1;IT0=1;EX0=1;//初始化设置中断 /*中断*/
Led_ctl = 0xd1;
while((Led_ctl&0x80)==0x80);//?
Led_ctl = 0x31;
/* while(1)
{
ad_port = 0;
while(INT0);
while(!INT0);//??
Display_byte(0,ad_port);
delay(10000);
}*/ ad_port = 0;while(1);//让程序停在这儿等待中断
} void vb()
interrupt 0 //中断函数当数值转化完成后将数值显示出来 {
if(ad_port>0xf0)
P1=0xfe;if(ad_port<0x10)
P1=0xfd;if(0x10
Display_byte(0,ad_port);
delay(10000);
ad_port = 0;}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第2篇
学 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 组员: 12211008 吕兴孝 12211010 牟文婷 12211096 郑羲 12211004 冯顺 任课教师: 姚冬萍 1实验四 扩频实验
一、实验目标
在本实验中你要基于labview+usrp平台实现一个扩频通信系统,你需要在对扩频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编写程序,完成所有要求的实验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会让你对扩频技术有更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在labview+usrp平台上实现通信系统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与准备
软件环境:labview 2012(或以上版本);
硬件环境:一套usrp和一台计算机;
实验基础:了解labview编程环境和usrp的基本操作;
知识基础:了解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介绍
1、扩频通信技术简介
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在电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扩频技术在诸多通信领域都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扩频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将信息扩展到非常宽的带宽上——确切地说,是比数据速率大得多的带宽。在扩频系统中,发端用一种特定的调制方法将原始信号的带宽加以扩展,得到扩频信号;然后在收端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解扩处理,把它恢复为原始的窄带信号。
扩频系统之所有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因为接收端在接收到扩频信号后,需要通过相关处理对接收信号进行带宽的压缩,将其恢复成窄带信号。对于干扰信号而言,由于与扩频信号不相关,所以会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使之进入信号带宽内的干扰功率大幅下降,即增加了相关器输出端的信号/干扰比。因此扩频系统对大多数人为干扰都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22、发射端程序简介
本实验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两个主程序,其中发射端主程序top_tx的前面板如图1所示。
图1 发射端程序前面板
前面板上部的选项卡控件中可以配置各项参数。在硬件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usrp的ip地址、载波频率等参数;在信号参数部分中可以配置调制方式、设配采样速率、成型滤波器等参数;在信道模型参数部分中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信道模型并设置噪声功率;在右侧你可以设置扩频码的长度。在前面板下方为显示界面,包括发送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以及星座图和眼图。
发射端的程序框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左侧的transmitter子程序完成发射信号的生成、扩频、调制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图2 transmitter的程序框图
3、接收端程序简介
接收端主程序top_rx的前面板如图3所示。
图3 接收端程序前面板
与发射端程序类似,接收端主程序前面板上部为各项参数的输入,例如硬件参数、扩频参数、同步参数等。前面板下部显示生成的图形,包括星座图、眼图、信噪比/误码率曲线等。接收端端的程序框图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主程序框图右侧的receiver.vi子程序主要完成发射信号的接受、同步、解扩和解调等功能,程序框图如图3所示。4 图3 receiver.vi 的程序框图
matched filter子程序完成匹配滤波;其中rx init子程序是接收机的初始化;
synch子程序使同步模块,完成收发同步;channel estimated子程序完成信道估计;equalize子程序的作用是信道均衡;strip control子程序用来删除控制信息,即训练序列;decode子程序实现信号的解调;de-dsss子程序用来实现解扩;error detect子程序的作用是计算误码率。
接收端主程序框图的其他部分主要用来完成usrp的配置、计算信噪比/误码率曲线以及生成所需的图形。
四、实验任务
1、ds-ss.vi子程序
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对信源进行直接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其原理是利用10个以上的chips来代表原来的0或1,使得原来较高功率、较窄的频谱变成具有较宽频的低功率频谱,这种特性类似于噪声功率谱,因此接收端只有知道正确的扩频码才能进行正确的接收,进而增加了传输的可靠性。它是一种数字调制方法,具体说,就是将信源与一定的pn码(伪随机码、chip)进行同或运算。例如,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用00110010110代替0,这个过程就实现了扩频。上述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扩频的实现过程
前面板:
图6 ds-ss前面板 ds-ss程序框图:
图7 ds-ss程序框图
实验步骤:
1、首先产生所需长度的伪随机序列(pn序列): pn序列(pseudo-noise sequence)即伪噪声序列,这类序列具有类似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但和真正的随机信号不同,它可以重复产生和处理,故称作
pn码最见的用途是在扩频系统中用来扩展信号频谱;伪随机噪声序列。此外pn 码也可以用来作为信源信息。
图8 mt generate bits输入输出
其中total bits为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总长度、pn sequence order用来设定pn序列的循环周期(如果pn sequence order设为n,则周期为)、seed in指定pn序列生成器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默认为0xd6bf7df2);output bit stream为伪随机序列的输出。
此外mt generate bits函数还有user defined模式,在此模式下函数可以 根据用户自定义的输入序列生成所需长度的循环序列。其输入输出如图9所示:
图9 user defined模式的输入输出 其中user base bit pattern为用户指定的序列,控件会不断循环用户指定的序列output bit stream为生成序列的直到输出序列的长度达到total bits所设定的值。输出。
本例中用到了三个mt generate bits函数,分别用来生成保护序列、同步序列和信息序列。
2、利用产生的序列对信源序列进行扩展:
图10 扩频模块
输入信源bit码、pn扩频码、误差;输出扩频码、误差。
72、de-dsss.vi子程序
de-dsss子程序的作用是在接收端实现对信号的解扩。解扩操作即扩频操作的逆过程。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当你在发射端用11000100110代替1,而用00110010110代替0后,在接收机处只要把收到的序列是11000100110恢复成1,而00110010110恢复成0,这就是解扩。上述过程如图0所示。
图11 解扩的实现过程
前面板:
图12 de-dsss前面板 de-dsss程序框图:
图13 de-dsss程序框图
五、实验步骤:
1、产生所需长度的并与发射端相同伪随机序列(pn序列),同ds-ss;
2、然后利用产生的序列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
输入:将信源与pn序列通过“数组大小”模块返回其长度,相除得到的商作为搜索深度;输入经信道传输后的扩频码、与发送端同步的扩频序列以及误差。输出得解扩后码序列以及误差。
3、实验验证
在ds-ss子程序中,你可以手动输入一串0/1作为信源序列,并设置好pn序列的长度(设为n)。单独运行ds-ss子程序,观察输出的序列长度是否扩展了n倍,并注意输出序列中pn码是否与相应的0或者1对应。验证成功的话便表明你的ds-ss子程序编写正确。并利用类似的方法验证de-dsss子程序的正确性。
然后验证发射端主程序是否能正确的发射我们想要的扩频信号。首先正确的连接usrp并合理的配置发射端的各项参数,运行程序。
然后你可能会看到如图
9至图所示的发射信号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
图14不扩频的时域信号
图16扩频后的时域信号
图17扩频后的频域信号 图15不扩频的频域信号
10可以看出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与不经过扩频的发射信号相比,在频域上进行
了展宽,在时域上变得更加密集。这与扩频的基本原理相符,说明发射端的设计基本正确。
在接收端,我们需要使得参数能够与发射端匹配,这样才能正常的接收。特
别需要注意capture time、packet length和rx sample rate这几个参数,你首先需要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配置它们。如果你在发射端没有修改默认参数的话,接收端的默认参数恰好能够与发射端匹配。你需要同时运行发射端和接收端程序,在发射端正确运行时观察接收端能否正确接收。程序会计算当前信噪比下的误码率,并逐渐增大信噪比、最终得出一条信噪比/误码率曲线,如图3-4-11所示。你可能需要稍等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程序运行完成的结果。在接收端程序运行的同时,你可以进入receiver子程序中的ber detected子程序,在里面观察当前信噪比接收到的数据数和误码数,如图3-4-12所示。
图18误码率曲线 图19运行时的数据显示
然后你可以尝试改变收发端的各项参数,观察不同参数对运行结果的影响。最后你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 qpsk: 将usrp连接电脑,更改ip地址等参数。频率使用915mhz避免干扰。如下图20: 11 发送端前面板调制参数以及发送星座图发送时域波形如下图21:
发送端眼图和发送端频域波形如下,眼图的尖锐程度和发送频率有关,如图22:
接收端的硬件参数和误码率如下图,如图23:
接收端眼图如图24所示: bpsk: 调制参数如下: 14bpsk:发送端硬件参数
发送端星座图:
接收端眼图:
接收端星座图及误码率曲线(信噪比较低):
五、实验扩展
1、解释接收端同步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其利用的基本原理。
(1)初始同步,或称粗同步、捕获。它主要解决载波频率和码相位的不确定性,保
证解扩后的信号能通过相关器后面的中频滤波器,这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2)跟踪,或称精同步。
接收机对接收到的信号,首先进行搜索,对收到的信号与本地码相位差的大小进行判断,若不满足捕获要求,即收发相位差大于一个码元,则调整时钟再进行搜索。直到使收发相位差小于一个码元时,停止搜索,转入跟踪状态。图3-4-5同步流程图
图3-4-6跟踪流程图
2、扩频通信技术除了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外,还具有哪些优点?逐一例举出来并简述扩频技术具有这些优点的原因。
(1)易于重复使用频率,提高了无线频谱利用率
无线频谱十分宝贵,虽然从长波到微波都得到了开发利用,仍然满足不了社会
17的需求。在窄带通信中,主要依靠波道划分来防止信道之间发生干扰。为此,世界各国都设立了频率管理机构,用户只能使用申请获准的频率。扩频通信发送功率极低,采用了相关接收技术,且可工作在信道噪声和热噪声背景中,易于在同一地区重复使用同一频率,也可与各种窄道通信共享同一频率资源。所以,在美国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扩频通信无须申请频率,任何个人与单位都可以无执照使用。
(2)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
扩频通信在空间传输时所占用的带宽相对较宽,而接收端又采用相关检测的办法来解扩,使有用宽带信息信号恢复成窄带信号,而把非所需信号扩展成宽带信号,然后通过窄带滤波技术提取有用的信号。这样,对于各种干扰信号,因其在接收端的非相关性,解扩后窄带信号中只有很微弱的成分,信噪比很高,因此抗干扰性强。在商用的通信系统中,扩频通信是唯一能够工作在负信噪比条件下的通信方式。
(3)隐蔽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由于扩频信号在相对较宽的频带上被扩展了,单位频带内的功率很小,信号湮没在噪声里,一般不容易被发现,而想进一步检测信号的参数如伪随机编码序列就更加困难,因此说其隐蔽性好。再者,由于扩频信号具有很低的功率谱密度,它对使用的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4)可以实现码分多址
扩频通信提高了抗干扰性能,但付出了占用频带宽的代价。如果让许多用户共用这一宽频带,则可大大提高频带的利用率。由于在扩频通信中存在扩频码序列的扩频调制,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码型的扩频码序列之间优良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则在分配给不同用户码型的情况下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提取出有用信号。这样一来,在一宽频带上许多对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5)抗多径干扰
这两种技术在扩频通信中都易于实现。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特性,在接收端从多径信号中提取和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把多个路径来的同一码序列的波形相加合成,这相当于梳状滤波器的作用。另外,在采用频率跳变扩频调制方式的扩频系统中,由于用多个频率的信号传送同一个信息,实际上起到了频率分集的作用。
(6)能精确地定时和测距
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固定不变的光速,人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够精确测
18量电磁波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传播时间,也就等于测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在扩频通信中如果扩展频谱很宽,则意味着所采用的扩频码速率很高,每个码片占用的时间就很短。当发射出去的扩频信号在被测量物体反射回来后,在接收端解调出扩频码序列,然后比较收发两个码序列相位之差,就可以精确测出扩频信号往返的时间差,从而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测量的精度决定于码片的宽度,也就是扩展频谱的宽度。码片越窄,扩展的频谱越宽,精度越高。
(7)适合数字话音和数据传输,以及开展多种通信业务
扩频通信一般都采用数字通信、码分多址技术,适用于计算机网络,适合于数据和图像传输。
(8)安装简便,易于维护
扩频通信设备是高度集成,采用了现代电子科技的尖端技术,因此,十分可靠、小巧,大量运用后成本低,安装便捷,易于推广应用。
3、伪随机序列有许多种,例如m序列、gold序列、m序列等。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产生伪随机序列,并用其实现对信号的扩频。
(1)m序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伪随机序列,m序列每一周期中 1 的个数比 0 的个数多 1 个。状态“0”或“1”连续出现的段称为游程。游程中“0”或“1” m序列的一个周期(p=2^n-1)中,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游程总数为 2^n-1,“0”、“1”
各占一半。2个彼此移位等价的相异m序列,按模2相加所得的序列仍为m序列,并与原m序列等价。
(2)gold序列gold码序列是一种基于m序列的码序列,具有较优良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产生的序列数多。gold码的自相关性不如m序列,具有三值自相关特性;互相关性比m序列要好,但还没有达到最佳。是由两个码长相等、码时钟速率相同的m序列优选对通过模2相加而构成的。
4、适当的在系统中添加干扰,以验证扩频的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强扩频通信系统扩展的频谱越宽,处理增益越高,抗干扰能力就越强。简单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第3篇
关键词:LabVIEW,虚拟仪器,超前进位加法器,教学实验
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偏硬件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逻辑》等。归纳起来,这类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内容全面、覆盖慢广,内容涵盖了从运算的机器内部实现到外部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
2) 系统性强,使学生从单个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学习到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
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性强,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更加形象与深入的理解;
4) 有较广的适应面,该类课程讲述当今计算机系统硬件最一般的原理与实现技术,进而使所学理论、技术能够适应学生在各类计算机上从事开发和应用的需求;
5) 力图反映新技术、新动向,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和变化快的需要。
加强实验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学习该类课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该类课程的实验通常是在硬件模拟平台上实现的,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大多使用的是汤都科教仪器公司开发生产的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及系统结构教学实验系统”。硬件模拟平台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硬件课程的相关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1) 成本较高:实验箱的购置需要较高的成本,每台套实验箱通常需要花费3 ~5千元的成本;
2) 设备易损毁且维护困难:从课题申请人及其他该类实验课程教师近年来的实验教学经验来看,实验室有近1/3的实验箱已经处于损坏状态。实验箱出现问题与损坏后需要仪器公司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维护,甚至送回原厂维修;
3) 不能使学生很好理解与掌握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箱做实验时,其内部实现细节大多已经被配置完毕,学生只需通过连接线将各个芯片的引脚连接起来,再通过简单的与之相连的PC的配置即可完成相应的实验。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于芯片内部的实现细节不能很好理解与掌握。如在做定点数乘法的实验时,学生只需通过实验箱中的阵列乘法器这一芯片即可实现。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普遍对理论课堂所讲述的乘法运算过程还是没有直观的映像。
为了节约实验成本、避免实验环境维护产生的困难以及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和形象的理解,本文研究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硬件仿真实验课程的应用,即通过Lab VIEW构建虚拟的硬件实验平台。具体通过Lab VIEW软件仿真逻辑电路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硬件逻辑电路及相关元器件,而不是使用已经包装完毕的成品。作为具体实例,本文实现了一个基于Lab VIEW虚拟的ALU的核心部件——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
1基于LabVIEW的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
在计算机中,算法运算虽然包括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 但最后都转换成为加法运算。加法器构成了CPU运算部件ALU的核心部件,因此,对加法器掌握的是学生理解计算机结构及原理的关键。本文利用Lab VIEW建立实现虚拟的ALU的核心部件——超前进位加法器。通过演示可以更加生动的讲解加法器的工作原理,便于学生更好得理解计算机运算的过程。
超前进位加法器在进行加法运算的同时形成各位进位,从而实现快速加法。假设相加的两个数为X4X3X2X1和Y4Y3Y2Y1, C0是来自更低位的进位。则X1和Y1所产生的进位C1的形成条件有:X1、Y1均为1时,必定能够产生进位C1;或者X1、Y1任一个为1,且进位C0为1时,同样可以形成C1。即:
同理可得:
定义进位产生函数Gi= Xi·Yi;进位传递函数Pi= Xi+Yi,则可得C1至C4的改写形式如下:
在Lab VIEW环境下实现的四位超前进位加法器的程序框图如图1所示,具体实验效果如图2所示。在图2中,只需输入两个相加的四位二进制数及一个低位来的进位,便可以快速得到运算结果。运算结果被以不同的亮度形象地显示出来,进而可以达到利用硬件实验平台所做实验的同样的效果。
3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课程,如组成原理、数字逻辑等,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硬件理论课程由于其抽象、难懂等特点常使得学生望而却步。为此,各个高校在安排理论课程的同时则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课程。当前,该类课程的实验通常是在硬件模拟平台上实现的,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就是在组成原理试验箱上完成的。硬件模拟平台虽然能够较好的完成硬件课程的相关实验,但是与其相关的硬件实验设备因其价格高,维护难,技术更新慢,功能单一等缺点使得实验成本大大提高。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第4篇
关键词:信息与通信工程; 软硬件协同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52
1 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进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掌握应用技术类课程的软硬件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研究创新、以及解决通信及信号处理中相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其中《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技术涉及到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多学科的知识,实践性很强,该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获得实用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嵌入式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于嵌入式课程的知识综合性较强,因此应该根据学生所在的专业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嵌入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但目前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导致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实际技术。并且许多学校在嵌入式教学上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如何合理选择嵌入式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培养真正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技能、符合社会需求的嵌入式人才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软件与硬件相结合,课程与实验互补充”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方面研究将C语言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以ARM为主的嵌入式硬件架构相结合,将软硬件协同设计思路引入嵌入式系统设计[2]。另一方面,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与实践教学更为紧密的互相支撑,“将课堂带进实验室”,也 “将实验室引入课堂”,从而探索多样化的嵌入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推行软硬件相结合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方法
随着软件无线电等技术的发展,软硬件开发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软硬件协同设计成为发展趋势[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也需要学生们具有能够综合运用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的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一般为该门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采用基于“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课程建设是有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提高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另一方面,从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于具备软件与硬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开设软硬件协同设计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该研究对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校课程建设中首先系统梳理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在各门先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然后,从软硬件环境两个方面,设计教学大纲,具体如下:
硬件环境包括:讨论各种流行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中的存储技术;典型外围设备、总线介绍;电源系统与功耗管理。
软件环境包括:系统的启动与初始化;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结合;驱动程序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中的图形化设计。
如上所述教学内容中的软硬件结合知识点很多,如嵌入式系统其底层开发环境为基于ARM等嵌入式处理器的开发板及相应的硬件驱动,中间层为操作系统,上层为API接口及应用程序开发。只有兼具软件及硬件相关专业知识才能进行完整的嵌入式开发。因此,在我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建设中拟采用基于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嵌入式中的软硬件基础知识,掌握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成为兼具软件与硬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构建循序渐进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传统实验教学缺乏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完整开发流程和开发要领,无法使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实验课中仅仅能够按照实验指导书内容机械地完成课堂内设计好的实验,使得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仅仅是记住了几个概念,没有掌握如何进行实际嵌入式开发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构建循序渐进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4],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与实验单独上的方式,将两者更紧密的结合,实行讲授与实验一体化的教学。既能够“将课堂带进实验室”,也能够“将实验室引入课堂”,从而探索多样化的嵌入式实践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如下:
(1) 将教学课堂搬到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根据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知识体系,开发出与各项内容相适应的实验内容,由任课教师事先调试通过后,整理成实验项目的形式,以实验内容为教学内容编成讲义,以讲义为主,教材为辅。在实验室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验需要回想软硬件知识点,利用实验箱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照片作为实验箱的开机欢迎界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该实验,即学即用,使学生在自主实验中逐渐加深理解,进一步体会该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将实验室搬到教学课堂
课堂上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通过远程访问实验室设备或者将仿真器、实验箱等仪器搬至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看到实验的过程及其结果,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围绕本次实验内容,讲解该实验中涉及的硬件、编程方法、程序及达到的目的。 (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 在参与各类嵌入式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讨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参加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博创杯嵌入式大赛等多项嵌入式竞赛,参赛结束后同学们都有较大的收获。
通过将课堂授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扎实地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提高其动手实践、综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结论
本文通过将嵌入式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引入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使得实验室和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从而实现了讲授与实验一体化的教学。利用经验学习循环圈理论指导嵌入式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个完整嵌入式系統的设计流程与工作机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学习硬件的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积累较丰富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及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莉. “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30(6): 68-70.
[2] 周航慈. 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天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3] 倪蕴涛. 基于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思路探索的研究[J].牡丹江教学学院学报,2007,(4): 130-131.
[4] 聂晓文,肖堃,陆庆. 嵌入式课程实验体系教学改革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2): 78-80.
泵与泵站课程实验报告课程设计 第5篇
课程名称:泵与泵站课程实验报告
院
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 12 月 04 日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1.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为 s m s L h m K Q Qz h/ 361.0 / 11.361 / 13003 3max 。
日处理污水量 Q h =30000m 3 /d
最高日平均时污水流量 Q h =Q d /24=1250m 3 /h 04.112501300max hzQQK
来水管 DN700,管内底标高-4.5m,设计水位标高-4.16m,沉砂池最高水位 4.5m。
2.工艺设计 2.1 污水泵站的基本组成 污水泵站的基本组成包括:机器间、集水池、格栅、辅助间,有时还附设变电所
2.2 设计计算 2.2.1
格栅设计 本设计采用中格栅,栅条间隙宽度 20mm,过栅流速 0.8-1.0m/s,格栅倾斜角一般在 45°-75°;格栅断面形式采用矩形,尺寸 φ=20mm,过栅水头损失 0.08-0.15m。设计流量 0.361m 3 /s。(给排水设计手册·五·P280)
2.2.1.1 栅前水深计算 计算过程只求了解可略,本设计取水深 h=0.4m 2.2.1.2 格栅的间隙数
NbhvQn sinmax
式中
n
格栅栅条间隙数,个;
maxQ
最大设计流量,s m 3 ;
格栅倾角,度;
N
设计的格栅组数,组; b
格栅栅条间隙数,m。,中格栅 e=10—40mm 设计中取60 b=20mm=0.02m n个 44 4.439.0 4.0 02.060 sin 361.00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2.2.1.3 格栅栅槽宽度
bn n S B 1
式中
B
—— 格栅栅槽宽度,m ;
S —— 每根格栅条宽度,m。
设计中取 S =0.01m,B=0.01×(44-1)+0.02×44=1.31m 2.2.1.4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计算
111t a n 2 B Bl
式中
1l——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1 ——渐宽处角度,度; 设计中取
1= 20,m 9.0 B 1 此时进水渠道内流速 s mhBQv / 0.19.0 4.0361.01max
m 56.03639.0 29.0-31.120 tan 29.0-31.1l01
2.2.1.5 进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计算
mll 28.0256.0212
2.2.1.6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sin220gvh 34)(bS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0 1kh h
s i n2)(2341gvbSk h
式中
1h ——水头损失,m ;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查表知 =2.42;
k——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取 k =3。
则
mgh 103.0 60 sin29.0)02.001.0(42.2 302341
2.2.1.7 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m h 3.02,栅前槽高 m h h H 7.0 3.0 4.02 1
则
栅后槽总高度:
m h h h H 803.0 3.0 103.0 4.02 1
2.2.1.8 栅槽总长度 mHl l L8.246.0 0.1 5.0 28.0 56.060 tan803.00.1 5.0 28.0 56.0tan0.1 5.02 1
2.2.1.9 每日栅渣量
0 0 0 1 0 0 08 6 4 0 01 1 m a xW QKW QWZ 式中
W—— 每日栅渣量,d m 3 ;
1W——每日每 10003m污水的栅渣量,3 3 310 m m 污水。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设计中取
1W =0.073 3 310 m m 污水 d m W / 48.11000 5.186400 07.0 361.03 >0.2 m 3 /d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2.2.2 集水池 选择集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式的方形泵站,考虑 3 台潜污泵(2 用 1 备),每台水泵的容量为:
考虑采用三台潜污泵(二用一备)
则每台流量:
min / 83.10 / 1805.02361.03 3m s m Q
集水池有效容积,采用相当于一台泵 6min 的容量(给排水设计手册·五·P192):
W1=10.83×6=64.98m 3 取 65m 3
有效水深 2m,则集水池面积为 F=65/2=32.5m 2 ;取 33m 3 最低水位至池底有 1m 吸水安全水位,则集水池总需容积:W=33×3=99m 3 2.2.3
水泵的选择 2.2.3.1
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 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决定。一般小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在 5000m 3 以下),设 1~2 套机组;大型排水泵站(最高日污水量超过 15000 m 3)设3~4 套机组。
2.2.3.2
泵站的扬程 ss sd s dH H H h h h 安全
H ——泵站扬程(m)
ssH——吸水地形高度(m),为集水池经常水位与水泵轴线标高之差;其中经常水位是集水池运行中经常保持的水位,一般可以采用平均水位 sdH——压水地形高度(m),为水泵轴线与经常提升水位之间的高差;其中经常提升水位一般用出水正常高水位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h——管道总水头损失(m),初步估计,最大流量时为 2m,最小流量时为 0.1m sh——过栅水头损失(m),由上面计算得 0.127m h 安全——安全水头,一般取 1~2m,本设计取 2m 进水管的设计水位为-4.16m,则 集水池的最高水位为:
(-4.16)-0.05-0.103—0.05=-4.363m(0.05 为过槽钢水头损失,0.103 为过栅损失)
集水池的最低水位为(-4.363)-2=--6.363m(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 2m))
m 5.4(沉砂池最高水位为 863.10)363.6(5.4 静扬程 m H ST 流量最大时:
m h H HST863.14 2 2 863.10
222222101300 babab baQQSQSQhhhh h =h a =2,求得 h b =0.0001183,这里约取 h b =0.1m
流量最小时:
m h H HST963.12 2 1.0 863.10
2.2.3.3 选泵方案比较 如下图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作出 a(1300m 3 /h,14.863m),在流量最小处的扬程 12.963m作出 b 点,连结 ab,作出 ab 线,选泵。结果列于表中。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方案编号 用水变化范围 运行泵及其台数 泵 扬 程(m)
所需扬程(m)
扬程利用率(%)
泵 效 率(%)
第一方案选用两台300QW800-15-55 640~850 一台300QW800-15-55 14.7~16.9 14.863 88~100 82.78 1280~1700 两台300QW800-15-55 15.2~16.9 14.863 88~100 82.78 第二方案选用两台250QW600-15-45 410~640 一台 250QW600-15-45 14.2~17.4 14.863 85~100 82.6 820~1280 两台 250QW600-15-45 14.2~17.4 14.863 85~100 82.6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经比较,第一方案的能量利用略好于第二方案,能量浪费少,效率高,所以选择第一方案。
3.3.4 水泵机组的各项参数 表 2
QW800-15-55 型潜污泵性能参数表 型
号 出 口 直径(mm)流
量(m 3 /h)
扬 程(m)
转
速(r/min)
功 率(kw)
效 率(%)
重 量(kg)300QW800-15-55
300 800 15 980 55 82.78 1350
表 3 电动机性能参数表 电机型号 功率(KW)
转速 r/min 电压(V)
Y250M-2 55 1480 537
3.4 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 3.4.1 基础尺寸
表 4
QW 型泵外形及安裝尺寸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e g H lmin
300QW800-15-55 770 780 500 基础长度 L=地脚螺栓孔间距+(400~500)mm
=g+400=780+400mm=1180mm 基础宽度 B=地脚螺栓孔间距+(400~500)mm
=e+400=770+400=1170mm 基础高度 H=3.0w/LBr =3.0 1350 (1.18 1.17 2400)=1.22m 式中:
W---机组总重量
r---混泥土容重 2400kg/ m 3
3.4.2 基础校核:
a、基础重量=1.18 1.17 1.22 2400=4042.40kg 机组重量=1350kg
满足基础重量=机组重量×3,符合要求
b、基础高度=1220mm≮50cm ,符合要求 顶面高出室内地坪取 30cm>10~20cm
3.4.3 水泵机组布置 本设计污潜污泵为两用一备。泵房平面布置要求进出水管顺直,水力条件好,节省电耗,更为紧凑,节省建筑面积。为了能使水泵能够自灌式进水,本设计采用地下湿式泵房,水泵间与集水池合建,已定集水池所需面积为 33m 2,根据机组布置要求,现平面布置尺寸如下: B L6.6×5(给排水快速设计手册·二·P26、28)。详见下图:
尺 寸 编 号 型 号
仲 仲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3.5 机组与管道的布置特点 3.5.1 机组布置的特点 污水泵机组的开、停比较频繁,污水泵常常采取自灌式工作。这里没有吸水管 3.5.2 水泵及管道特性曲线 3.5.2.1 单泵水泵特性曲线 设泵特性曲线方程为2Q S H Hx x 由泵 300QW800-15-55 的特性曲线上取A(800,14.5),B(700,16.5)代入方程可知 0000133.0700 8005.14 5.162 2 21222 1Q QH HS x
则将 A(800,14.5),代入20000133.0 Q H Hx ,得 0.23 H
所以单水泵特性曲线方程: 20000133.0 0.23 Q H
表 5 单水泵特性曲线计算 Q(m3 /h)0 200 400 600 800 1000 H(m)23.00
22.47
20.87
18.21
14.49 9.70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3.5.2.2 并联水泵特性曲线 由单泵特性曲线通过横加法原理可知,并联水泵特线计算
表 6 并联水泵特性曲线计算 Q(m 3 /h)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H(m)23.00
22.47
20.87
18.21
14.49 9.70
3.5.3 管道的特点 潜水泵只有压水管,不用设计吸水管
由水泵特性曲线图可以读出单泵工作,水泵并联工作的工况点分别为(800,15);(700,16.4)
a
单泵压水管,设计流速假设为 1.5m/s,由公式可知 流量为 s m h m Q / 23.0 / 8303 3单
管径为:
mmvQD 4415.13 2.0 4 4单 ,取 mm 400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其实际流速为:
1.83m/s0.4023 .0 4 42 2并 DQv,满足 1.5m/s~2.0m/s b 当两台水泵水量合用一条压水管,即压水总管,而仅有一台水泵工作时,设计流速为 1.0m/s,管径为:
mmvQD 5410.1.23 0 4 4单 取 mm 0 50
实际流速为:
0.7m/s 1.17m/s0.50.23 4 42 2总单 DQv
满足要求
3.6 计算水泵水头损失 提升水位:
H sT =10.863m 以最不利点 A 为起点,沿 A、B、C、D、E 线顺序计算水头损失。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姓名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A-B 段:每根压水管 Q=800m3 /h,管径 DN400,v=1.83m/s, i 1000 20.5。
喇叭口 15.0 ,DN300 900 弯头 1 个 0.49,dn300 DN400 渐扩管 1 个17.0 ,DN400 直管长度为喇叭口标高-泵轴线标高+水平段+伸缩节+止回阀+阀门+两泵之间的长度=8m,DN400 900 弯头 1 个ξ=0.59。
球形伸缩节21.0 DN400 止回阀 1 个 8.1 ,DN400 阀门 1 个 06.0 ,则 A-B 段头损失:
10005.2086.1983.1)59.0 06.0 8.1 21.0 59.0 17.0 49.0 15.0(2
=0.69+0.123=0.817m B-C 段:dn400 DN500 渐扩管 1 个 21.0 ,dn400 DN500 丁字管 2 个 5.1 。
选用管径 DN500 长 2.4m, Q=1600m3 /h,s m v / 34.2 , i 1000 15.6。
则 B-C 段水头损失:
m 88.0 04.0 84.010006.154.26.1934.22 5.12
C-D 段:DN500 长=过墙孔段长度+立管高度+道路宽度=9m, i 1000 15.6 DN500090 弯头 2 个 64.0 。则 C-D 段水头损:m 45.0 36.0 09.06.1934.22 64.010006.1592
城市建设(院、系)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
班
组
泵与泵站
课
学号 10
实验日期
2012/12/1
教师评定
D-E 段:外管道总水头损失(即从泵站到细格栅进水口)为 0.1m。
则 A-E 管路水头损失:
h 0.817+0.88+0.45+0.1=2.25m,与估算的 2m 相近3.7 求工况点 比阻 S=Σh/Q 并2 =2.25/1600 2 =0.00000088 根据公式 H=10.863+0.00000088Q 2,列流量与水头损失计算表,再描点作图:
最高水位管道特性曲线计算
Q(m3/h)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H(m)10.863
11.0038
11.4262
12.130
13.116
14.383
15.932
最低水位管道特性曲线计算
Q(m3/h)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H(m)8.863
9.0038
9.4262
10.130
11.116
12.383
13.932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验报告 第6篇
一.阅读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相关方面的书、资料
1.《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2.如何选择CPU 3.如何选择主板
4.计算机的主要构造
二.通过阅读上述书籍和资料后对《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实践项目中内容的认识 1.计算机的结构构成和功能
主板:结构构成:主板芯片组、CPU插槽、BIOS芯片、扩充插槽、电源插
座、内存插槽、硬盘和光驱的接口插座、软盘驱动器接口插座、串行口、并行口、USB接口。
功能: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连接各部件的物件
CPU:功能: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的性能强弱能直接决定计算机的性能,是衡量计算机档次的一个重要指标。
内存:种类:按功能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功能:保存CPU将要执行的指令和正在执行的指令信息。外存储器:种类:软盘、硬盘和闪盘。
功能:保存运算信息与数据资料。
光驱:种类:CD--ROM驱动器、DVD---ROM、COMBO、刻录机。
功能:电脑用来读写光盘的机器。输入系统设备:种类:键盘和鼠标。
功能:用于输入命令和数据,使操作更简单。机箱:种类:立式机箱和卧式机箱。
功能:给计算机系统建立外观形象,给计算机系统的其他配件提供安装支架,还可以减轻机箱内向外辐射的电磁污染,保护用户的健康和其它设备的正常使用。
电源:功能:给机箱内部的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直流电。风扇:功能:散热,避免电脑运行时CPU温度过高。
2.计算机的拆装
工具:螺丝刀(分为一字的和十字的)
拆卸部件操作步骤:
1.关掉电脑,断开电源,拔掉机箱后面所有的接线。
2.将机箱放倒,便于拆卸,用螺丝刀拧下固定机箱盖的螺丝。
3.将机箱盖拿下来放在一边,然后拔掉各个部件之间的接线,由于跳线众多,比较复杂,所以不拆卸。
4.拧下固定内存的螺丝,将内存取出放在一边。5.拧下固定机箱中固定结构上的螺丝,取出机箱中的光驱、软驱和风扇,放在一边。
6.将内存条从接口中拔出,注意按住固定内存条的卡子。7.由于CPU和主板取下易损坏,就只是在机箱内观察。8.仔细观察电脑的各个部件,记录相应的数据。
安装计算机部件的操作步骤:
1.将各个部件放回原来的位置,然后拧好机箱内部的螺丝。
2.将各个线路按照其接口接在各部件上,同时要注意接口的方向,注意观察接口的特有标记,注意电源的接口不要忘记插上了。3.将内存条平行插入接口,注意要插紧。4.检查各个部件以及线路是否连接好。5.检查完毕之后,盖上机箱盖,拧上螺丝。6.将机箱立起来,插好后面的电源线。
7.开机,检查电脑是否正常运作,正常运作之后,计算机安装完毕。
3.组装的计算机的硬件配置
主板:Inter phoenixbios D686 bios 内存:32MX64 DDR RME34DH28C5T-266 256M pc-2533 CPU:intel Pentium 2.4
硬盘:16.383CGLl-16HDS-63SECT-117,231,408LBA、60Gbytes(内存)软驱:PANNSONIC 显卡:ordring code pv-T02A-BR1B V9.5 W02/03 风扇:交流 220V/4A/50Hz 电源:DPS-250SB(型号)输入220~/4A 50HZ 输出250W(MAX)
光驱 CD-ROM DRIVE MODEL NO.LCD-48X6D 三.预习后的心得体会和还存在的问题
心得体会: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计算机的内部链接的特点和内部组成有了了解 明白了线路的安插和线路的判断 明白了内部线路的重要型和线路正反的关键性。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